巧用多媒体语文课堂

2022-08-22

第一篇:巧用多媒体语文课堂

巧用多媒体,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论文

1.创设情景,营造浓厚的语文氛围教师在课堂上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否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创设情境,用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动听的声音,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文内容中来,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如教《桂林山水》这一课,当板书课题,质题后,学生处于渴望了解桂林山水具体情景的心理状态,此时放映“桂林的水”和“桂林的山”的特写镜头,可使学生进入水静、清、绿,山奇、秀、险的意境中,激发起他们对桂林山水之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为学生学习文中的词句埋下了伏笔,提供了鲜明生动的形象。此时,同学们会感到兴奋不已,从而激发了同学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电教媒体的最大优点是可以使声、图、文并茂,弥补学生难以感知的东西。如《狼牙山五壮士》一课,重点是要让学生理解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难点是让学生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在教学第二部分(诱敌上山,痛击敌人)时,我先让学生朗读课文,接着让学生找出描述五壮士痛歼敌人时的动作和神态的关键词语。体会五壮士仇恨敌人,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然后播放影像资料,活灵活现地再现五壮士英勇杀敌的情景。通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影像的感观,最后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进一步烘托了五壮士对人民的爱,对敌人的恨。

在教学第五部分(五壮士英勇跳崖)时,由于学生对他们表现出来的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豪迈气概及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难以理解,尤其是在“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今天,更突出了生命的可贵和价值。此时播放影像资料:五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面对敌人,鄙夷轻蔑,高呼口号,英勇跳崖。画面由此定格,同时也深深地定格在学生的心中:惊天地,泣鬼神,气壮山河。通过情景再现,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在弹尽粮绝、无路可走的情况下英勇跳崖是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表现和唯一选择。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五壮士深深地爱。

3.直观形象,便于学生体会课文的意境

语文教材所涉及的地理位置较广,而小学生在地理知识方面认识较少,知识面窄、不易理解。电教媒体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小学生难以感知的事物和现象,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具体、形象地显现出来。因此,在介绍地理位置时,运用电教媒体,适时投影,可使学生一目了然,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教古诗《泊船瓜洲》,“京口”、“钟山”、“瓜洲”各在什么地方?与诗人有什么关系?这些假如弄不清楚,就会影响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因此,在学这首古诗之前,我先画了一条由西向东流的长江,再画出有关地理位置,用投影的方法放映地理位置图,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地理位置,便于体会诗人用词的准确性,还便于学生理解诗人“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心境。通过运用电教手段,学生很清楚地了解了诗歌中的地理位置及其关系,便于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果。

4.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已成为一条不成文的规则。因此,课堂教学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展开丰富想象的机会,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多媒体进入课堂,使教学环境焕然一新。给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感性材料和空间,唤起学生的兴趣,萌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思维积极地开展,产生创新的火花。

如在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文,先从电教媒体课件呈现“一把斧头”、“山清水秀的小村庄”、“黄土坡”等画面,同时再给予配上砍伐树木的声音,问:你们听到了什么?想不想看看这村庄变化的过程?这样一来,学生从枯燥地朗读课文了解内容,走向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来,让学生提出想了解的问题,集体讨论,共同解疑,这无疑也是一种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方式。同学们通过画面内容认识到小村庄从繁华到毁灭是由于人们乱砍滥伐导致的结果。“一把斧头”贯串文章的始末,人们可以利用“斧头”给予生活带来了方便,与此同时,人们也可以利用“斧头”破坏环境,最终自食其果——整个小村庄被洪水卷走了。这时,我再让同学们看看“原来的村庄”的画面和“洪水卷走后的情景”将两者进行比较,问:你们说该怎样去修复这片河坡呢?同学们热烈地讨论起来,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说植树、有的说筑梯田、有的说建房子等等,通过认真思考懂得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有利于同学们思维能力的培养。

可见,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关键看教师善不善于利用有利因素来激发学生思维,训练思维的创造性,以达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帮助学生扩大课外阅读量

凭借多媒体的优势,学生在阅读课外与课内相关的读物中,既可以为学生理解课文提供广阔的知识背景,又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由于受时空的限制,与现代小学生的距离太远,学生学习理解时有不少的困难,这时我们可借助多媒体预先制作与课文紧密相关的阅读课件,借此让学生了解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拉进文本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正确深入地理解。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后,我鼓励学生提出和地球有关的问题,学生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如何对待学生的这些提问,使他们的求知欲越发强烈呢?于是,我在网上搜索一些关于“地球”的资料,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去读,解决课堂中提出的各个疑难问题,从而揭开地球的神秘面纱。并且从网上选取一些有关地球的优美诗句、散文,让学生去读,从而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实践证明,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多媒体辅助教学功不可没。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活动能力大大增强了,也充分证明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对实施素质教育和语文教学改革起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多媒体教学,把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手段有机结合,就能提高教学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

第二篇:巧用电教媒体,优化语文课堂的论文

[关键词]电教媒体 语文课堂 教学如何巧用电教媒体,才能优化语文课堂,使之真正融于整体教学之中呢?我觉得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把握时机,适时使用

电教媒体只有适时使用,恰到好处,才能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如果以“激趣、整体感知”为主的课,媒体可放在新授之前,以激发学生认知和学习的兴奋度,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过渡。如果以“明理”为主的课,媒体可放在新授之后,以巩固深化所学内容。如果以“思维训练”或“突破难点”为主的课,媒体则放在新授过程中,用定格、重放、补充等方法,以帮助学生掌握新知、理解新知、发挥新知,维持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渲染重点,突破难点

选用电教媒体,首要原则就是媒体要服从于目标,因此,教师必须深刻钻研教材,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语文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利用电教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如《草原》一文中“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句子中的“勾勒”、“渲染”这两个词语比较抽象,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这时可利用电教媒体以动态的效果展示给学生,把中国画和工笔素描的作画过程维妙维肖地表现出来,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教师再稍作点拨,学生茅塞顿开。这样,原来枯燥的词语立刻鲜活起来,本来不易于用言语解释说明的也变得一目了然,同时,学生也通过形象的流动变化的画面充分地领略到了草原风光的美丽,并沉醉其间,回味无穷。

三、返璞归真,注重实效

电教媒体有其优势,但具体操作时一定要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切不能摆花架子。要把理解教材作为首要任务来完成。理解是通过独立思考达到对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认识。理解是能力的标志,小学生年龄小,实践经验少,对教材中的某些片段、词句、概念、定义理解有困难。通过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电教教材,可使复杂、难以理解的内容变为直观、浅显、易懂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掌握规律,强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效果。如《画杨桃》一文中“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的样子也各不相同”这话比较抽象,是课文的教学难点,如果应用电教媒体的动画功能对杨桃的各个不同角度进行翻转、定格,让学生设身处地从不同角度反复观察,这样,改变以教师分析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静止平面的教学方式,使平常的教学跳出时空的界限,学生迅速进入动态的教学环境,从而学得生动活泼,学得兴趣盎然,同时,课文的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真正体现了电教媒体的实效性。

古诗词的意思、意境是孩子们理解的难点。在此时运用电教媒体,不仅会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还会辅助孩子们理解诗意。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电教媒体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电教媒体在教学过程中虽有众多优势,但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教学手段。只有适时、适度的巧用,才能优化今天的语文课堂。

第三篇:巧用电教媒体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摘要: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是追求高效率的时代。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电教媒体在教育教学领域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电教媒体是一种先进的教学工具,是教与学的辅助手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电教媒体的图、文、音、像、影并茂的特点,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真实的情景或图形等信息传递给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教学,使语文变得浅显易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步入积极思维状态中,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电教媒体;课堂教学;优化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电教媒体是一种先进的教学工具,是教与学的辅助手段。为了使课程资源得到更好的开发与利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恰当运用电教媒体,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真实的情景或图形等信息传递给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教学,使语文变得浅显易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巧用电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生好奇心强,往往对鲜明的事物比较敏感,特别是对直观、生动、图文声动态的画面保持较长时间的兴趣和注意。而电教媒体本身具备了趣味性,有声有色,有静有动,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中,教师巧妙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能很快把学生带入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很快步入积极思维状态中。

例如,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5课《翠鸟》,描写了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为了尽快把学生带入情境,我把书上的图画制成幻灯片,并告诉学生,老师今天带来一幅很美很美的图片,你们想看吗?激趣导入新课,紧接着便打开幻灯片,出示翠鸟的图片。指导学生先从整体上观察画面,图上是什么鸟?这只鸟儿什么地方最美丽?再从部分观察,它的羽毛是什么颜色?各部位的羽毛有什么特点?嘴巴和眼睛有什么特点?让学生看着翠鸟的图片,自由发言他们眼中看到的翠鸟的外形特点。学生对翠鸟的图片很感兴趣,纷纷发言。通过直观的画面,学生初步感知了翠鸟羽毛颜色鲜艳、眼睛透亮灵活、嘴巴又尖又长的特点。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和兴趣,而且激活了学生的课堂气氛,顺利地开始了课文的学习。

再如语文S版二年级上册第15课《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篇描写植物如何传播种子的课文。为了创设学习这篇文章的情景,我先播放了带有录音的课文视频,让学生不但了解了课文内容,还观看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过程,激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在看视频时,学生都表现得非常感兴趣,看得如痴如醉,还不时发出感叹声。通过视频,学生情绪高涨,我适时提问学生,视频中写了哪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过程?你们想不想学习这篇课文呢?激发学生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很自然地导入课文。

布鲁纳提出:“学习最好的刺激就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好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图、文、音、像、影并茂的特点,创设情境,渲染课堂气氛,化抽象为形象,化文字为图像,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第四篇:巧用多媒体 构建高效课堂

巧用多媒体

构建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要想实现高效,需要我们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易于主动探索的学习气氛中。在和谐的环境中学主才会更主动、更积极地参与讨论、积极思考、顺畅表达。学生的学习收获才会更大。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充实拓展教学内容,寻求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

一、精心设计导入语,拨动学生的心弦

现代语文课堂是对话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面对文本进行共同探究、交流碰撞思想,达到共同提高的过程。作为教师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参与课堂是自己的责任。形象、直观、形式多样的多媒体课件促进了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进一步增加了师生情感交流的机会和时间,加上教师激励性的评价更能引起师生感情上的共鸣。这样就提高了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琦君的散文《春酒》时,我用多媒体播放着过年时的场景视频片段,用饱含深情的文字述说着:提到过年我们都会有许多美好的记忆,想起那充满温馨的年夜饭,想起全家人在观看礼花飞舞中相处的快乐,无尽的趣事,道不尽的民风民俗,它已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回忆”。 那么,在我国浙江温州一带是如何过新年的呢?今天,我们就跟随台湾女作家琦君的脚步,到她的家乡,去感受一下她们过新年的故事――《春酒》。甜甜的一杯春酒,既是新年节日的珍品,又是母亲的引以为豪的骄傲,更是作者的甜蜜回忆,让我们与作者一起,在这杯甘醇的“春酒”中尽情地陶醉吧!课堂开始就定下了这样饱含深情的基调,唤起了学生深情的回忆,为阅读文本打下了良好的感情基础。此情此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感情。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在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课时,我播放反映罗布泊的一些图片,同时叙述说:“珍惜地球水资源,否则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的眼泪。这是热爱地球的人所发出的沉痛的呼唤。昔日的罗布泊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而今却变成了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度。罗布泊,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著名科学家彭加木、探险家余纯顺均在罗布泊遇难,罗布泊,如今成为了死亡之地,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悲剧?通过渲染这样的情景,学生知道了本课的学习任务是探究变化,提高环保意识。

二、积极创设情景,领略体验的魅力

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参与活动十分重要,因为一些情感体验只有学生自己亲身参与了才有切身体会。在平时教学中我就注意了这点。充分利用教材特点,挖掘活动策动点,吸引学生思考。比如在学习《敬畏自然》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长期以来,人类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但这篇文章的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请选择立场展开辩论。在学习《雷电颂》一课时,我设置了这样三个情境:

1 ⑴、假如你是屈原,面对奸佞的诬陷迫害,在这雷电交加、狂风大作的午夜,将会怎样倾吐衷肠?

⑵、假如你是作者,当主人公吟诵这篇独白时,你会安插哪些舞台提示,来形象表现他的动作和表情?

⑶、假如郭沫若走进课堂,与我们共同探讨学习本文,并释疑解难,你准备问他哪些问题?

课堂上就是这样,你多给学生支点,让他们自由发挥,既锻炼了能力,又增添了课堂趣味,何乐而不为?

三、精心充实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

多媒体作为一种集声音、画面、信息于一体的新型教学手段。渐渐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新宠,许多老师纷纷把教学内容做成课件,不仅吸引了学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大大丰富了课堂信息内容。如在学习《雷电颂》一课时,我利用课件给学生播放了《橘颂》的背景画面,学生感受到草木飒飒的悲凉气氛,倾听屈原在波涛汹涌的沅水岸边的仰天长问。在学习《敬畏自然》一课时,我用课件在上课伊始展示了三组图片:

⑴、认识自然。

课件展示:自然风光优美的图画。如:姹紫嫣红的春天花园 枫叶如火的山头 夕阳西下的落晖等美丽的风光画卷。

⑵、认识人类。

课件展示:人类历史上取得的骄人成绩。如各种新型桥梁,人类登月,神州九号发射场景„„

2 ⑶、认识人类与自然。

课件展示:登山攀援,大江横渡,航天航空,空气污染,森林毁灭,土地沙化,动物锐减,雨林消失„„学生看后就认识到随着科技的发展,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环保问题越来越需要重视了。这样就把学生引导进入了作品的特定氛围,让他们感受到一种特别的愉悦和欢畅。

四、精心构建对话,拓展思维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的过程应在师生对话过程中完成。师生在课堂上是平等的,完整的阅读过程一般包括:首先是教师阅读文本,理解文本,积极构想文本与教学知识点契合的地方,以及用什么教学方法把文本与学生联系起来。其次是学生阅读文本,结合自己的思想认识层次理解文本,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再次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面对同一文本进行交流、精心质疑,纠错纠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上把文本的理解向更深层次推进,学生此时就开始与自我对话,认识到自己思考存在的问题,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实现自我超越。

在课堂上,当学生把自己的见解给别人交流时,不仅可以加深认识理解,还可以纠正自己的思考偏差,拓展思维的广度。例如,比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同学们对菲利普夫妇冷酷无情、虚伪、自私的行为进行了批判,接着我又问了一句,造成这种亲人之间不相认的原因还有更深层次的吗?学生们又继续思考起来,

3 在学习李清照的《武陵春》一词时,教师针对“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设计了一个搜集有关“愁”的诗句的拓展训练。在学生们一起搜集的过程中,可能有的同学会局限于课本,只想着寻找运用比喻修辞写愁的诗句,这样很多诗句就被排斥在外了。这时,或许个别学生的灵光一现的小想法就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大家的思维的闸门便自然被打开了,也增长了知识。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课文的特点,挖掘能够引爆学生情感共鸣的着火点,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第五篇:巧用多媒体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中职数学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的探索

摘要:中职学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是职校学生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然而创业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与学校其它课程和课外活动紧密结合、相互渗透。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数学的特性,决定了数学知识体系中蕴含着大量创业教育的元素。本文结合中职数学教学实际就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创业教育作一些探索。

关键词:创业教育 数学 课堂教学 渗透

08年底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金融风暴。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给我国的在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创业成了广大毕业生很好的选择。由于中职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直接服务于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因此,一般的毕业生在学校都已掌握一定的技能。所以他们对于就业难的问题,还没有紧迫感。仍习惯于等学校推荐、靠关系找出路的思想。对学校的创业教育课,当成一般的课去对待。学生缺少自主创业的意识,对于毕业后,如果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就整天游手好闲无所是事,有的学生甚至走上斜路。因此,在中职校,对学生加强创业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而创业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必须有一个教育灌输——接受认同——自觉内化的过程,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见效。需要将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与其它课程体系进行融合,相互渗透的。

本文就如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做一些探索。 1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

由于中专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加上数学知识的特点,少数学生对数学课敬而远

第 1 页 共 7 页 之。数学课上萎靡不振,昏昏欲睡。数学教师对此也是无可奈何。究其原因,学生不想学是一方面,关键在于教师本身。面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仍采用普通中学的教学方式去教,当然行不通。中职生注重的是技能培训和就业导向,只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觉得所学知识一定会为我所用,学生才会对数学课、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因此中职校的教师不能凭一张文凭,一劳永益。要不断学习,不断进取,通过学习,教师要了解数学知识与学生所学其它专业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让数学知识与学生就业方面的知识互相渗透。一方面,让数学知识的应用在就业教育中得到体验,另一方面,在就业教育中,让学生感知识数学知识的应用。因此,数学知识教学中应以应用知识为主,重点是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衡量的标准不是要学生了解严密的数学逻辑推理过程,而是要让学生学会将数学知识用到所需要的地方中去。为学生毕业后的自主创业打下基础。因此,数学课堂从大处着眼(知识的应用),从小处着手(具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运算技能),设计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数学课堂。让创业教育尽量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去。

2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

要让学生在中专毕业后,能够自主创业,创业教育必须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就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渗透创业教育: 2.1在讲授新的数学知识时把创业成功案例作为创业教育的切入点

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最好的老师,数学课在新的知识引入时,就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了兴趣,学生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结合职业学校的特点。在讲授数学知识的同时,渗透创业教育。

如在“不等式”知识讲课前,先给学生出几个小问题: ①你知道北京什么好吃东西最有名?

第 2 页 共 7 页 ②你知道南京什么好吃的东西和北京的相其并论? ③扬州有什么好吃东西不亚于上述两种东西?

因为扬州的“老鹅” 摊点遍布大街小巷,大家最后的答案一定是“老鹅”[1]。接着用3分钟时间,通视频给大家介绍“一位木工汤师傅200元起家,经过十几年有努力,通过养鹅变成100万富翁的故事”。

看完视频后,让学生思考几个问题: 1)从汤师傅粗糙的双手,你想到什么?

2)鹅的生长期为70天,一年最少可以养多少期老鹅?(鹅苗的孵化周期为6天)

3)你替老汤算一算,老汤每期养600只,每只纯利润为20元,一年至少有多少收入?

4)你手上有2000元钱,每只苗鹅的价格为7元,每只成鹅的重量为10斤,成鹅售价7.5元,每只鹅从苗鹅到出栏,需要饲料约30元,防疫费为10元。若你想一期鹅的纯收入不低于一万,贷款的月利率为0.5%,你大概要贷款约是多少?

通过这一故事,让学生了解到,创业中艰苦的,但勤劳能致富。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

只要教师在课前备课充分,多下功夫。借助网络就不难在生活、工作等环境中,找到我们所需要的创业方面的素材,让这些鲜活的创业案例走入我们的数学课堂,融入所教的数学知识中去,从而让学生接受创业知识的教育。 2.2介绍新知识应用时作为创业过程的演练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新知识的应用,纯粹是一种机械的模仿练习,在课堂上对套用公式的习题大多数学生是能应付的,对于课堂上老师没有讲过的题型就无从下手,学生也没有兴趣去研究解法。因为学生认为,数学练习、作业,是为了完成老

第 3 页 共 7 页 师的任务,学完后用处不大。而在实际工作环境中,数学知识的应用不可能是书本上一层不变的东西。因此,在课堂上,给学生出的练习题时,给学生创设出一些创业过程中和一些情境,让学生在巩固新知识,掌握其的应用的过程中,体会创业的流程及用数学解决一些问题的优势所在。

例如:在讲完几何体体积与表面积公式后,讲如下的例题:(在给学生设计一个恰当的情境)欲建一个容积为定值V的无盖圆柱水池

(1) 尺寸如何选取才能使所用材料最省? (2) 池底材料成本为30元/平方米,池壁材料成本为20元/平方米,问怎样的尺寸使水池的造价最低? 讲解完成后,布置一个课后开放的作业:

你为了办个公司,租了一办公用房,要让你的公司有一个好的形象,必须对办公用房装饰一下。若办公房的50平方米。(510米,高3.5米)

请你利用星期天,首先参观一几个公司的装饰设计。然后对你的办公用房进行简单设计一下。到离学校较近的“装饰城”转一转,了解一下各种建材的价格,做一份办公用房的装饰预算表。比一比誰的造价最低!!!

在布置作业时教师不妨给学生一些提示,如地面、墙面可选择的材料种类、规格,如何选择,浪费材料最少。另外,灯具,空调还有工人的工资等费用。并对每个人完成的情况作为平时成绩加以评定。

通过课后这一“作业”,让学生体会,创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如何解决问题?数学知识应用如何合理使用?

2.3完成作业的同时让学生学会以分析市场

创业是可学而不可教的。创业的项目的选择,和数学的解题方法选择一样,只有在

第 4 页 共 7 页 生活中善于捕捉商机的人,才会在创业过程中,取得成功。

目前,猪肉价格是市民反映物价的“风向标”。在讲完教材第三章后,可以给学生讲解下面列题例

例:某信息研究所对猪肉的市场需求量和供给量进行了市场调查,得到以下数据:若价格为4元/公斤,需求量80吨,供给量为56吨;若价格为4.8元/公斤,需求量77吨,供给量为68吨;若价格为5.6元/公斤,需求量73吨,供给量为74吨;若价格为6.5元/公斤,需求量65吨,供给量为80吨;若价格为7.2元/公斤,需求量60吨,供给量为90吨。试分析市场的供求规律,探求市场的供需平衡点。

分析:问题中内含的猪肉价格和需求量、供给量之间的量化规律,可列表(如表1): 表1

量化规律表

价格P(元/公斤) 4

4.8

5.6

6.5

7.2 需求量Q(吨)

80

77

73

65

60 供给量Q(吨) 56

68

7

4 80

90

对上述问题采用数据拟合的方法,将采集来的数据绘制在图表上,建立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得到如下不同的方案:

方案一:将散点近似地看成在二条直线上,建立直线模型,通过求两直线的交点,来建立市场的供需平衡点。

方案二:若把散点近似地看成在二条抛物线上,则可建立抛物线模型。

方案三:若把散点近似地看成在二条指数曲线上,则可建立指数曲线模

你作为消费者,对上述分析的结论是什么?作为养猪大户,你对上述的分析结论是什么?

3改革数学的评价方式,在成绩中反应创业教育的成效

第 5 页 共 7 页 成绩考核是教育的终结性评价。要逐渐改变把成绩考核视为给学生分类的手段。考核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确定学生的水平,为学生的学习调整提供依据;二是检查教学的有效性,为教师调整教学方法、修正教学方向提供信息。按照教育理论,成绩考核必须服从课程目标,必须以教材为依据,制定出考核目标,使考核内容具有好的效度和信度。渗透了创业教育理念的数学课程的成绩考核要遵循这个原则,根据学生所学的知识中所涵盖的创业教育的内容,决定选用适当的测试方法和形式。考核学生学习的成效。如以解决一项含创业思想的实际问题中,让学生自己去建立数学模型,最终解决实际问题效果作为一项测试考核学生的数学成绩。 4对中职数学中渗透创业教育的反思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随着创业教育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学生对数学课敬而远之的情况大大改善,一部分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也不怕学数学了。因为,他们在学习纯书本知识上的不足,可以在书本以外的数学作业中取得好的成绩加以弥补。然而在实践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是,一般中职校对数学课的学时,大大缩减。而在数学的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则需要必要的学时来保证,否则教师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希望这一问题,随着中职校新的课标,新教材的使用,随着中职校数学课程改革不断地深入,而得以解决。

注:[1]老鹅:盐水鹅又叫做老鹅,卖盐水鹅的摊点,大街小巷,遍地开花。这个"老"有三层含义:一谓大,家养两条腿的禽类,数它最大。二是用老汤老卤烧制出来的。这老卤,时间短的几年、十几年,长的有几十年。其三,在卖熟食的熏烧摊上,它唱主角,绝对领衔。

参考资料:

1匡建民.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

《新西部下半月》 2006年第12期

2宫雁彬. 校本研究你为何步履艰难 《校本研究酿就教师幸福》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8.2

第 6 页 共 7 页 3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审定教材《数学》第

一、二册,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三版.

第 7 页 共 7 页

上一篇:企业服务年活动汇报下一篇:企业标准化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