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论文

2022-04-29

[摘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是两者结合的理论基础,两者的结合有利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更加具体,对象更为主体化。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论文 篇1:

探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途径

摘  要:大学生在规划职业生涯时,极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其中,大学生的心理因素包含职业生涯认知、职业特点与个人意识。在多种因素的的影响下,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对职业生涯的见解,并关乎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对此,学校需要帮助大学生正确构建职业心理,使其科学全面的选择就业模式,为其后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本文对这一问题作出分析,以供各位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融合途径

当前阶段,许多大学生选择先就业后择业。但通常情况下大学生对薪资要求较高,进而导致优秀企业的人才选择过剩,冷门企业又不受大学生重视,企业人力资部门未得到有效配置。针对此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大学生缺乏职业自我意识,且不具备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因此,学校需要有效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以此帮助大学生选择最适宜的就业模式。

1.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1自我认知

想要使学生科学正确的进行职业规划,大学生需要充分了解自我,并结合实际情况理性分析未来规划。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使学生更加清晰的意识到个人气质与人格类型,并帮助学生正式个人兴趣爱好与综合能力水平,最个人情况进行全方位定位。此外,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职业生涯规划中,能够加强大学生对自己潜在能力的意识,这对帮助学生更加精确的提升个人能力具有帮助。

1.2导向与激励作用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的融合,能够为大学生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职业规划目标,促进其更快发展,不断发挥个人优势进而实现自我。同时,二者的融合具有激勵作用,一些大学生的自我情绪管理能力较差,在面对就业问题时会存在严重的心理压力,自己缺乏排解压力的有效方法。此时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能够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帮助大学生树立就业信心,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积极性,使其抱着良好的心态面对就业问题,并能够积极正确的解决各项问题,对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

2.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融合策略

2.1使学生明确职业规划理念,提高学生的适应性

学生在学习职业规划理念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自我负责与塑造。具体而言,学生需要清楚意识到自己未来的就业情况是个人决定的,因此需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不可盲目随便,需要做好面对多种问题的心理准备,并采用有效的措施解决,不断强化个人自我能力与认知,加强综合能力提高个人竞争力,为实现职业理想打下良好基础。此外,学校需要帮助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理念,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影响其就业方向,但多数学生无法在刚开始就业时就选择合适自己的岗位,因此大学生需要明确职业不稳定性,并做好心理准备,需要不断加强自我,通过不断学习确保个人竞争力,并在此过程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与岗位。

在此过程中,学校需要合理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并将其落实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方面面,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品质,使其能够稳定面对多种问题。这其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含五大方面:一是学生的人际交往教育;二是大学生自我意识;三是大学生情感管理;四是大学生心理辅导;五是网络心理辅导。此外,大学生职业规划包含四大环节:一是自我审视;二是自我目标确立;三是职业生涯策略;四是整体职业生涯评估。在开展教育时,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学生在后续就业的过程中能够积极面对各种挑战。

2.2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

大学生在大学时期能够收获足够的知识,其人格更加完善,多数学生具备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且具备竞争能力,但在就业形势严禁的今天,依旧有许多大学生在面临就业时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学校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在开展就业辅导工作时,需要对学生开展全面的就业指导,并使学生充分了解到就业制度与当前的供求关系,提高学生的就业信心使其敢于面对实际问题,树立大学生的竞争自信心。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如果出现不良或消极心态,需要及时化解并调整,严格避免攀比心理。大学在开展就业心理咨询工作时,需要涉及多个方面,一些学生若存在严重的就业心理障碍,需要辅导者与学生开展单独对话,与大学生共同分析实际情况,找出其存在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并在根本上释放大学生的心理压力。

结束语:

综合上文所述,大学生想要实现更为优质的就业,就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时,其个人心理因素对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需要学校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将其与学生的职业规划充分融合,帮助学生疏导心理压力,能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就业模式,为后续发展做好铺垫,并加强大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郭振友,卢笛.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综合模式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4,000(004):637-639.

[2]  蒋莹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机制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000(001):236-237.

作者:余浩 余仙平 朱文娟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论文 篇2:

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结合

[摘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是两者结合的理论基础,两者的结合有利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更加具体,对象更为主体化。要使两者结合,就要从思想上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在内容上建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框架;在队伍方面,整合相关的力量;采用多种方法有效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结合。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结合

[文献标识码] A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全体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优化学生心理品质,健全个性。目前,个别咨询、团体辅导、心理健康讲座以及开设相关的心理健康课程已成为高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实际的效果并不太理想,大学生当中仍然存在不少心理问题,甚至自杀事件也屡有发生,现实中的一些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目标不明确,游手好闲,感到日子空虚无聊,经常迟到旷课,不少学生经常泡在网吧。据有关同学反映,开设的心理课程内容重复空洞,流于形式,并且,目前大部分高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放在对已出现问题学生的矫正与治疗方面,而不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发展。这种现象就违背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偏离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解决的思路。

1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可行性

1.1 从实践方面,结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但是大学生众多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缺乏目标,正是由于进入大学后所面临的学习方式、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变化,原来支持自己考上大学的目标实现后,导致大学生出现目标的缺失期,一旦人生缺少了目标,大部分学生就开始放纵自己,沉迷于网络,再加上报考专业时缺乏对自己和专业的认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所學的专业并不适合自己,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容易出现消极对待学业的状况,引起生活无意义感的强烈体验,抑郁、网络成瘾等心理问题就会出现。况且,大学与高中截然不同之处在于高中阶段是一个整齐划一的、有共同目标和良好学习环境的被动学习时期,而大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独自查找和收集相关学习资料的主动学习时期,这是进入社会后准备不断自我学习之前的演练,因此大学阶段对学生今后的人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在大学阶段主动学习的习惯没有养成,往往会影响到整个大学生活甚至将来潜力和能力的发展。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虽然也在实施之中,但是并没有起到有效的效果,并没有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因此,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寻找到个人生活的动力。通过两者的结合,使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更能有针对性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1.2 从理论方面,结合具有可行性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既不属于隶属关系,也不属于并列关系,而是属于交叉关系,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而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正是它们结合的条件和基础。

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第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的目标相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都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都是帮助学生解决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优化学生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质,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健全个性,帮助成长中的大学生心理成熟,防治心理疾病,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让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成功地与人交往,对客观世界认识和把握有正确的心态,有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等,这些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培养目标基本一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从微观层面可以概括为“自我追寻”、“体察环境”、“目标引领”、“魅力人格”、“挫折磨练”,这些目标能很好地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目标落到实处。其中,“自我追寻”指的是在生命的成长历程中发现和追寻本我,与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认识自我相一致:“体察环境”主要是关于个人和外在环境的关系,这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能使学生正视自己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选择适己适情的生活方式,学会关注周围的环境,并在不断“自我追寻”的过程中顺应或改造环境;“目标引领”指人生的意义取决于正确目标的选择,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能使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树立奋斗目标;“魅力人格”与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健全个性一致;“挫折磨练”与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相一致。

第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包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俞国良认为,生涯规划概念的演变历程是生涯规划逐步迈入心理健康视野的历程,也是生涯规划的理念与当代心理健康观日趋吻合的历程。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大学生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是大学生价值观的体现,是大学生在不断地思考“我该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等等。这些是大学生在确定自己的目标前不断思考的问题,一旦大学生的职业生涯目标确定以后,它将会指导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同时,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也是大学生对人生不断认识的过程,随着完成不同阶段的规划任务,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也逐渐趋于稳定。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促进大学生明确人生的奋斗目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最主要的任务之一是帮助学生确定他们的职业生涯目标,有了目标,学生才有动力,才不致于迷失方向,才能使学生的学习不盲目乱撞,使学生在面对人生的各种选择时能够做出有利于自己职业生涯目标的选择;同时,在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即使遇到困难,也能使学生坚定意志,克服困难,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奋斗。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大学生了解和认识自我。大学生现在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我是谁、我能做什么、我适合做什么、我想做什么”,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帮助大学生清楚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职业倾向、能力、资源以及缺陷等等,同时帮助大学生了解各种不同的职业特点以及不同职业的任职要求和条件,社会对职业的需求状况等等。通过学生对自身以及对社会、职业的认识,促进学生科学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及未来人生,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道路。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传统的教育方式使学生感觉到自己所学的内容与自身发展和实际的应用关联不大,学生感觉学习活动很枯燥、很乏味、没有意义,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一旦学生为实现一个理想或解决一个问题而学习时,他们内心便会产生一种强烈的需求,促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或技能,主动采取行动来实现目标或解决问题。因此,在职业生涯规划时,有效的职业生涯目标有助于大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采取积极主动的行为,有助于大学生为抑制某种有碍于目标实现的行为来进行自我控制,使得他们的学习变得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使得他们更能以良好的心态去学习。

第三,两者的出发点相同。心理健康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本需要,侧重于从个人发展的层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它首先关注的是个体的成长与潜能开发,人格的发展和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基于人本需要,注重人的个性发展,强调教育的个体功能,是以发挥学生天赋的才能为目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最终结果旨在让每位学生过上适合自身特点的美满生活。

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存在着差异。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两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微观的角度关注每位个体的发展,强调结合学校课程,融职业教育与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为一体,其意义在于融学校教育与未来工作为一体,协助个体发挥潜能以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心理健康教育解决的是个体的心理卫生、心理调节等方面的问题,只存在健康与否、正常与否的问题,以健全受教者的心智为宗旨。

2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意义

2.1 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主体化

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结合,突破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维,使大学生在更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情感体验下,主观能动地实现全面发展的成长目标。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结合,充分尊重和发挥了大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朝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自觉、自主地行动。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教育者为主导,以灌输教育和个别咨询为主要形式,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在于引导、遵从,更在于选择和自律,只有把职业生涯发展的要求内化为学生的需要,才能形成学生的心理素质,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让学生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个人实际进行自我分析及调整,让学生从职业、就业的角度了解自己、了解社会,让学生根据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完善以适应社会。因此,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落实于日常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之中,调动了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结合,使得教育者以平等、全新的眼光看待学生,使学生在人文关怀和正面激励的影响下快乐成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师生互动、教师帮助学生制定和实施个性化生涯规划方案的过程,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共同谋求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了对受教育者主体地位的尊重和保护。同时,以职业生涯发展为教育理念使教育者以全新的眼光看待学生、评价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是人才,肯定每个学生的特点,使得教育者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给予学生人文关怀和正面的激励。

2.2 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实效性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贯穿大学整个阶段的职业生涯观念和职业生涯准备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相应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在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选择人生道路的能力。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认识自我,了解职业、社会等相关的社会知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过程,帮助学生回答“我是什么样的人、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适合干什么”等与大学生生存发展相关的具体问题;(2)确定目标,合理规划。在了解自我以及职业等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准人生坐标,为实现目标科学合理设计大学生涯,并付诸实际行动。可见,大学生生涯教育的内容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操作具有可行性,并且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使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2.3 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更为具体化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定位在于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心理素质,防治心理疾病,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立起以预防教育为主、防治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把重点放在面对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同时关注有心理障碍及心理疾病人群的心理治疗、心理康复工作。虽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全体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但是心理素质包含的内容比较多,比较宽泛,感觉无从下手。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结合,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更加具体化。

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更加符合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内容围绕自我评估、职业和社会环境的分析、设定职业目标、实施行动方案、评估反馈等几个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教育。具体而言,主要帮助学生分析“我是谁,适合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我的理想是什么,我的目标是什么”,而这些内容正是大学生急需了解的。这个阶段的大学生正处于对自我的探索中,自我在这个时期得到了高度的关注,大学生一切问题都是以自我为核心展开的。因此,围绕自我的分析、职业和社会环境的了解、目標的设定所进行的一系列职业生涯教育活动切实符合和满足了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具体化为层次递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分析我是谁、我适合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除此以外,还要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与就业环境,指导学生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路线以及为实现职业目标所要进行的相关培训方案和能力提高策略。因此,围绕以上内容,根据职业生涯规划的不同阶段,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

3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途径

从我国高校现有的现状来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3.1 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确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地位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中已得到普及,但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大部分高校并没有得到开展,没有引起大部分高校的重视。虽然有些高校认识到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但是并没有得到有效地开展,没有把它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项内容来抓。高校有关部门应该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有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可操作性途径,使大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下,解决其心理困惑,增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各个高校应该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项主要内容,只有思想上引起重视,才能付诸于实际行动中。

3.2 内容上的整合

众所周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优化大学生的心理品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主要有:普及心理科学知识教育、自我认知教育、情绪稳定教育、意志品质教育、个性健全教育、人际交往教育以及积极适应教育,结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四个环节(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职业生涯规划探索、职业生涯规划策略以及职业生涯规划行动)以及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特点,初步建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框架,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机渗透和同步发展。

具体而言,大一阶段在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职业生涯规划探索方面存在目标的缺失、自我了解的不足、不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等,围绕这些问题,应该开展入学适应教育、自我探索教育以及专业教育,通过这些教育使大一的学生找到适应大学的生活学习方式,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大学阶段的责任,引导他们了解专业培养目标、就业方向以及发展前景,促使他们有意识地去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大二、大三着重于学生职业兴趣的培养。职业个性的优化、职业价值观的确立,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自身的特点,明确自己的兴趣和目标,通过职业实践发现自己适合做什么,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培养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优化心理素质;大四主要开展就业指导,广泛宣传就业政策、提供就业信息,进行求职前的培训以及转变角色,及时疏导就业中的不良心态,使学生能够顺利就业,以积极开朗的心态迎接挑战。

3.3 队伍的整合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是单纯靠某一门课或某一类教师所能完成的,而是依靠全体教师共同合作、师生互动、学生之间互动等形式,帮助学生制定和实施个性化生涯规划方案的过程。因此,应该整合学校所有的力量,共同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具体而言,首先,可以充分发挥高校原有心理咨询室的功能,加强对学生面对面的个体辅导,不仅要辅导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还要辅导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出现的心理困惑。其次,建立班级职业生涯互助小组,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可以发挥学生的自助教育功能,毕竟学生已是成年人,对事实都有判断的能力,因此,可以在班级内建立职业生涯小组,定期地交流、探讨彼此的生涯规划进程,通过相互间的交流,可以促进学生进行自我思考和相互启发,加强学生之间的自助学习和自我教育,有利于学生制定和实施适合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同时,这种职业生涯互助小组既是加强学生之间情感的纽带,也能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学生许多心理问题。最后,各院系成立职业生涯规划导师小组,主要由专业课教师、心理学教师以及班主任、辅导员共同组成。成立该小组的主要作用在于尽可能多地向学生提供各类信息,给予他们细致的帮助和具有前瞻性的指导,从专业素质、文化修养、心理品质等多方面提出具体的培养步骤,了解学生的职业心理需求,掌握每一个学生的發展趋向,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舞台。通过这种队伍上的整合,充分发挥了现有教职工对学生的帮助和指导作用,随着职业生涯规划的展开,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也有机渗透其中。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促使学生不断反省自我,不断超越自我,使自我教育的需求变得尤为强烈,改变了以往被动受教育的局面。

3.4 方法上的整合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目前高校主要采用以个别辅导为主的单一方式,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团体辅导和个体辅导各有利弊,为了更好地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效果,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即个体和团体相结合,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顺利成长,也有助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顺利开展。

首先,采用个体辅导咨询的方式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遇到的困惑或问题。个体辅导咨询的主要形式有谈心交心计划、专家咨询和网络咨询。其中谈心交心计划主要由辅导员、班级导师来完成,他们制定相关的谈心交心计划,与每个学生谈心交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最大程度地尊重、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兴趣、需要和意愿,帮助学生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解决各方面的心理问题和现实困惑。

其次,采用团体辅导的方式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以及职业生涯规划中遇到的共同问题。主要形式有朋辈辅导、主题式团体辅导和拓展训练。朋辈辅导的主要实施方式是在大学生中选拔优秀学生担任生涯辅导工作的“助管”,经过学校的统一培训后,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展朋辈生涯辅导,收集广大同学的心理问题和实际困难,根据自己的成长阅历和成才经验辅导同辈同学,在教育方面发挥示范、激励和引导作用;主题式团体辅导主要是针对不同年级特点广泛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生涯辅导:针对大一新生开展“快乐启程”入学适应团体辅导,在一、二年级学生中广泛开展“生涯探索”团体辅导,在大三年级学生中开展“三岔路口的抉择”团体辅导,在大四学生中开展“我的未来不是梦”团体辅导。另一方面,针对家庭贫困、学习困难、学生干部、专业异动、心理创伤等不同学生群体进行生涯团体辅导,让学生在团体的力量下充分释怀;拓展训练主要针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进行锻炼和培养,根据大学生普遍缺乏的心理素质开展相关的活动。

通过以上方式或方法的结合,不仅解决了学生在学习、心理、生活等方面存在的职业生涯规划困惑,也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化了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学会了学习、做事、生活和发展。

作者:程利娜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论文 篇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探析

摘要:目前,在学校教育实践中,思想道德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都在发挥育人的功能,但常常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低效现象。本文基于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思政教育实效性,旨在以大学生成长成才为主线,耦合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功能,创新教育模式,提高教育效能。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发展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过程,“规划”的功能在于为生涯设定目标,并找出达成目标所需采取的步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清晰的表达了教育大学生“了解自我、提高自我、规划自我”的理念,可以有效地满足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需求,是贯穿大学阶段始终的教育。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有效满足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需求

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和发展动力,愿意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特别是职业素养,为四年后走向社会做好充分准备。大学生这种自觉学习和发展意识的增强,必然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大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所形成的意识和能力不仅推动其为走向社会、开始职业生活做好积极充分的准备,也为其将来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对大学生一生的成长和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明确目标、提高综合素质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存在着盲目性,必然导致学习缺乏动力,涉猎知识的范围狭窄、结构失衡,适应社会的能力弱化。所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从新生入学就开始培养引导和训练,以便为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其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有意义的帮助。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就业的主动性和靶向性

大学生如果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和科学的发展规划,在就业前对社会上各行各业基本上一无所知,容易导致。因此,对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提高主体性意识、自主选择职业的意识,学会如何正确规划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这对于他们步入社会和一生的正确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学生的迫切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其针对性和实效性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结合,形成育人合理,可以进一步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把其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主题有利于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

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任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相同的时代条件和环境特征。近年来,高校和社会上出现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导致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未来迷茫、就业意识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甚至道德人格分裂等问题。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意识,破解思想政治教育“解题低效”的困境,必须正视当前高等教育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及其客观境遇的存在。因此,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彼此耦合,形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动力、新常态是解决当前问题的关键。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功能与价值上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吻合,使之成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新任务和新要求。尽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有特定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始终以就业指导、职业规划等为教学的主导性内容,但其知识体系的构成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结构层次完全匹配,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知识内容嫁接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使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任务。

三、大学生辅导员在耦合思政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作用

目前,大学生在校期间与职业生涯相关的知识积累、能力培养这一重要过程基本被忽略。建立和完善基于辅导员工作的思政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耦合,贯穿于大学成长成才的各个环节与所有层面,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確的职业目标追求。

1.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的确定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根本,在价值观的基础上才能确立职业理想,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什么是最重要的,明确“我想做什么”。辅导员可以通过主题班会、开设成功素质训练选修课等,采取朗读、讨论、辩论、目标训练、网上交流等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使其自我评价、自我设计、自我提高。

2.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因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激发学生积极的人生需求。有了积极的人生需求,才会有满足这种需求的发展目标,才能产生原动力,产生自觉成才的意识。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不断加深大学生群体和个体对职业生涯发展问题的了解、理解,彻底摒弃在基础教育阶段养成的依赖性和盲目性。辅导员熟知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帮助学生设定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可以使自觉而能动的学习和训练才是职业生涯得以顺利发展的最可靠的基础和保证。

3.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拓展

大学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使职业生涯目标顺利实现,不仅需要良好的专业素养,而且需要良好的通识素养,从而增强大学生素质拓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辅导员可以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整体素质的提高紧密结合,将就业竞争显能的培养与职业发展潜能的开发紧密结合,从而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

4.注重学生个性化指导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均具有“个性化”特征,二者均与大学生个体发展密切相关,辅导员可以结合大学生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提出改善大学生职业发展条件的参照方法,培养大学生适应、沟通、管理、思维等素质、团队精神及职業技能的路径。因此,辅导员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更应注重个性化指导,并将此作为重点内容加以分析,提出加强“情商”修养的建议。

5.立足于全程化、全员化教育

初入大学校门的学生,其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期望尚不确定,更多的是受家庭和社会外界因素的影响。但随着思想和心理上逐渐成熟,能够将主观愿望同社会现实协调起来,在理性的基础上形成相对稳定的职业生涯理想与目标。因此,辅导员应把握这一契机,使教育的关口前移。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也应结合专业思想教育,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积极引导,使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选择更理性、更科学。

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具有彼此一定的共通性,以辅导员日常工作为基础,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耦合,能够提高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持续性。

参考文献:

[1]雷五明.职业发展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定位[J].教育与职业,2006(2).

[2]荆桂英.大学生生涯辅导及实施途径[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2004(5).

[3]彭文军.大学生生涯辅导模式的思考与尝试[J].计算机教育,2005(7).

[4]黄益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6,(4).

[5]王泽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青年研究,2007(2).

[6]李兵亮,刘启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建设刍议[J].中国高教研究,2005(1).

[7]姚栋华.高教咨询与辅导人员培训工作研究[J].思想理论研究,2006(10).

[8]赵北平,雷五明.大学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项目来源:陕西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课题,基于需求理论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实效性研究,2016FKT34;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项目,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实践研究,GJ140215。

作者:刘佰龙 解西东 孙宏哲

上一篇:信息系统改进的物资管理论文下一篇:工程施工材料费成本控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