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区域化研究论文

2022-04-19

摘要:随着跨境贸易的繁荣,人民币区域化问题广受关注。“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给人民币区域化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推进人民币区域化不仅能加速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也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奠定坚实基础。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人民币区域化研究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民币区域化研究论文 篇1:

“一带一路”西亚地区的人民币区域化研究

摘 要:为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币区域化的可行性,本文构建了一个五变量SVAR模型,结合最优货币区理论对中国与西亚区域九个国家之间的货币一体化程度进行实证分析。首先对各冲击系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其次将各国的冲击规模和冲击调整速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虽然“一带一路”西亚地区不满足建立一个统一的货币区,货币一体化程度不高,人民币区域化的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但可以率先在“中国、巴林、亚美尼亚”和“中国与沙特阿拉伯”两组国家建立子货币区。本文的研究旨在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在西亚地区早日实现人民币区域化做出有益探讨。

关键词:“一带一路”;西亚区域;最优货币区;经济冲击对称性;脉冲响应

0 引言

研究区域货币化的核心理论就是最优货币区理论,结合该理论构建的计量模型不仅可以判断一个区域货币的一体化程度,还能从区域经济中的货币因素角度判断人民币是否能成为该区域的关键货币。欧元是欧盟货币一体化的产物,欧元的形成与发展对人民币区域化及国际化的实现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相对成熟的欧元区而言,西亚区域货币一体化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此外,西亚区域是连接亚欧非的枢纽并且作为全球最丰富的能源储备区域及能源贸易量最大的区域,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同西亚国家之间的贸易与投资规模会日益扩大,资本的流动也必然会相应加大,因此,西亚地区必将是中国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合作对象。研究西亚区域货币一体化程度,然后进一步了解人民币区域化的经济基础,有助于理清中国与西亚地区的货币合作方式,拓展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

最优货币区理论自Mundell(1961)提出后,Mckinnon(1963)、Kenen(1969)、Flaming(1971)及Ingram(1973)等人对该理论进行了不断完善。Blanchard和Quah(1989)用GNP和失业率分别代表供给冲击和需求冲击,建立了长期约束的SVAR模型,分析这两个冲击对产出的影响,得出供给冲击对产出有长期影响,需求冲击对产出和失业率只有短期影响,之后诸多经济学家基于该模型研究不同区域是否适合组建最优货币区。张劲波(2015)将外部供给冲击细化为全球供给冲击和区域供给冲击,研究表明在大中华区域能实行货币区域化。Shafighi等(2016)在模型中引入了全球货币冲击,对东亚十个经济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印度尼西亚、日本、中国香港、韩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组建统一货币区是可行的。

到目前为止,结合最优货币区理论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货币区域化主要集中于定量研究。王倩(2014)用SVAR两变量模型对丝绸之路六个国家之间的货币合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之间的合作条件比较完善且适合开展货币合作,中国与其他国家间的货币合作基础尚较弱。李勇(2017)对“一带一路”沿线的十个国家是否具有货币区域化的条件进行了研究,最后发现古丝绸之路国家的货币一体化程度较高,人民币在西亚区域实行区域化是可行的;钟华明(2018)基于SVAR模型十六个国家的货币区域化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出人民币在这些国家成为区域货币的潜力最大;基于最优货币区理论指数模型研究“一带一路”货币区域化的主要有牛凤军、李明(2016)、孙瑾(2019)用OCA指数实证分析出中国和中亚目前的货币合作还存在很多问题。

综上所述,在研究“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人民币区域化问题上,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实证体系。其中定量研究货币区域化的研究主体主要集中在东亚、中亚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在经济体的选择上,本文以西亚区域经济体为研究对象,西亚区域作为亚欧非的连接枢纽以及“一带一路”沿线的核心区域,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稳步实施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西亚地区的政治及文化等非经济因素较为复杂,因此有必要分析目前西亚国家与中国之间的货币一体化程度,以便了解西亚地区人民币区域化的宏观经济基础。本文在经济体的选择上有一定的创新;在经济变量的选择上,引入了全球货币冲击,有助于提高相关模型的解释能力。

1 计量模型简介

通过对简化形式后的(13)式进行OLS估计,可以得出结构性冲击的分类构成。在该模型中G0=I(I为单位矩阵),并且G0μt=B0εt,所以μt=B0εt。本模型包含25个方程。为了保证在一个扰动项变动时其余同期扰动项均不变,本文已假设经济所受的结构性冲击εt=[εsgt,εmgt,εst,εdt,εmt]相互之间是不相关且正交的,意味着B(L)是唯一特殊乔利斯基下三角。利用εt=B-10μt分类求解各结构性冲击,然后得到各经济体之间结构性冲击的相关性及绝对水平的大小。

2 经济变量及数据说明

本文研究的主体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西亚地区国家(科威特、阿拉伯、土耳其、以色列、巴林、塞浦路斯、伊朗、亚美尼亚、格鲁吉亚),SVAR模型选取了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作为本文的基础。变量分别是全球实际经济总产出、全球价格水平、各国国内实际经济总产出、实际有效汇率和各国国内价格水平。为了避免价格变动导致总产出不能反映经济体的经济变动情况,所以采用实际经济总产出来反映实际产量的变动,用实际GDP表示供给冲击,全球实际经济总产出与各国实际经济总产出都是以2010年为基准年,由名义GDP换算出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價值。以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反映价格水平,代表着货币冲击。本文的需求冲击是基于CPI计算的实际有效汇率来表示。数据均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金融数据》和世界银行等数据库统计得来。考虑到部分西亚国家数据的可取性,这里将样本空间选定为1995-2018年,并将整理好的数据取对数以防止宏观经济数据的剧烈波动。

3 计量结果分析

3.1 单位根检验

在利用SVAR模型研究问题前,需要对时间序列平稳性进行检验以确保能继续有效地运用SVAR模型。本文采用的是PP(Phillips-perron)和ADF(Augment Dickey-Fuller)单位根检验。结果显示每个序列的单根检验都拒绝原假设,表明原数列都存在单位根。然后将数据进行一阶差分和二阶差分后进行单位根检验,只有二阶差分时才所有个体才同时显著。为了保证数据的平稳性以及结果的可比性,将所有数据进行二阶差分。结合AIC和SBIC信息准则以及保证结果的可比性,本文将最优滞后阶数定为1阶,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3.2 结构冲击的相关性

一般假设结构冲击正相关则具有对称性,反之统计不显著或者具有负相关的冲击不具有对称性。本文的相关性检验采用的是Pearson相关系数法。通过查临界值检验表,n=21时,在5%(10%)显著水平下,样本的临界值为0.413(0.352)。

3.2.1 全球供给冲击的相关性

由全球冲击相关性结果可以看出,西亚区域许多国家间的全球供给冲击是具有对称性的。其中中国、科威特、巴林、沙特阿拉伯、伊朗、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塞浦路斯以及以色列之间的冲击相关性是显著的;中国、科威特、土耳其和塞浦路斯之间的全球供给冲击也具有对称性。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稳步推进,中国和西亚地区国家间的合作关系会更加紧密,经济一体化程度也会越来越高,以致外部供给冲击的对称程度也会进一步加强。从全球供给冲击的对称性来看,中国与西亚国家之间目前还不具备组建全面通货区的经济基础,但组建子通货区是可行的。

3.2.2 全球货币冲击的相关性

中国和西亚地区9国之间的外部货币冲击相关系数结果与外部供给冲击相关性的结果相似,科威特、巴林、沙特阿拉伯、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塞浦路斯及以色列的外部货币冲击是对称的。这表明外部的价格水平变化对西亚地区部分国家之间的影响效果较为相似,适合组建子货币区。此外,从表1中还可以看出,中国与西亚地区国家间的货币冲击相关性不显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目前西亚地区大部分国家还仍以美元为计价和结算货币。从外部货币冲击的角度看,部分西亚国家之间由非政策变化引起的随机冲击的相似度很高,表明货币合作的条件相对较成熟。随着中国与西亚国家之间贸易与投资的进一步加强及中国与这些之间货币合作的进一步加深,将有利于人民币在西亚地区实现区域化。

3.2.3 供给冲击的相关性

供给冲击相关性结果显示中国、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之间的供给冲击是对称的,科威特与巴林之间的供给冲击也是对称的;科威特与沙特阿拉伯、伊朗与沙特阿拉伯之间的供给冲击系数也是显著相关的。至于土耳其、塞浦路斯和以色列与其余国家之间都不具有相关性,原因归结于以下两点:

第一,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不同,导致内在经济结构不同以及经济的合作对象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第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的经济复苏程度不同,随着中东地区的局势不断变化,导致各国的国民经济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3.2.4 货币冲击的相关性

从货币冲击结果可以看出,中国、巴林及亚美尼亚之间的货币冲击是对称的;中国与沙特阿拉伯的货币冲击也是对称的;科威特与伊朗和格鲁吉亚、以色列和格鲁吉亚之间的国内货币冲击都是对称的。因为资本流动性的强弱取决于资本以及金融账户的开放程度,金融开放程度越高,资本的流动性越强,价格水平的影响效果就会传播得越快,最终会导致货币冲击的相关性越显著。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合作不断加强,中国与各国之间的投资规模也会越来越大,中国与西亚国家之间的资本流动性也会增强,“一带一路”西亚区域的货币合作条件也会越来越成熟。

3.2.5 需求冲击的相关性

各国之间国内需求冲击相关性的结果表明,中国与巴林、沙特阿拉伯及亚美尼亚的国内需求冲击是对称的;中国和土耳其、巴林和以色列、土耳其和伊朗之间的需求冲击也都是对称的。需求冲击的对称表明宏观经济政策具有高度的协调性和紧密的经济联系。从经济政策制定的角度来看,需求冲击对称的国家在制定统一宏观经济政策时所需的成本越低,越有可能组建统一货币区。格鲁吉亚和塞浦路斯与其余经济体之间的需求冲击不对称,表明这两个国家与其他国家的宏观管理政策变化和国际货币安排引起的汇率变化趋势有着较大差异。

3.3 脉冲响应分析

货币合作需要考虑的是各国是否放弃独立汇率政策,合作成员不能用指向性的汇率政策去减缓该国面临的特定冲击。所以各国是否适合组建货币联盟或者成为合作双方,在于各国的实际有效汇率对各经济变量冲击响应的相似度。相似度越高表明货币合作的成本越低,越适宜组建货币区。本文运用脉冲响应函数来分析各经济冲击对实际有效汇率的影响效果,选择的滞后期为16期,因为长期条件下货币冲击对汇率没有影响,本文不研究货币冲击对汇率的动态影响。

从图1可以看出,中国、巴林、亚美尼亚、沙特阿拉伯的脉冲响应图存在着少许差异;塞浦路斯、以色列和格鲁吉亚之间实的脉冲响应模式是相似的。换而言之,“中国、巴林、亚美尼亚和沙特阿拉伯”与“格鲁吉亚、塞浦路斯和以色列”之间的货币合作成本较低。从实际有效汇率对结构冲击的响应变化趋势角度而言,这两个子区域适合组建共同货币区。

3.4 冲击规模与调整速度

冲击规模越大,表明国家宏观经济的波动性越大,而各国对能稳定经济波动的独立货币政策的需求越大,从而导致统一货币政策的执行越困难;相反,即使是非对称的经济冲击也不会对经济体产生显著的影响。冲击的调整速度越快,表明经济体受到经济冲击的影响越小,货币合作几率就越大,越容易加入最优货币区。假定外部冲击的脉冲响应非常小,本文将重点研究国内冲击。供给冲击对经济总产出具有长期影响,因此用供给信息冲击的单位变化对实际经济总产出的变化率在16期的影响绝对值的平均數作为供给冲击规模大小的近似值。然而需求冲击与货币冲击对实际经济总产出的影响是暂时的,所以分别以需求冲击信息和货币信息冲击对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化率及居民消费指数变化率在2期的影响绝对值的平均数作为货币冲击和需求冲击规模大小的近似值。冲击调整速度则是以一个标准差对各经济变量冲击滞后8期的累计响应占16期累计响应的比例来表示。

从表2可以看出,除了土耳其的货币冲击和需求冲击都远高于平均水平,其余国家的数值都接近平均水平,表明土耳其国内的宏观经济波动性较大,对独立货币政策的需求过大。所选经济体,仅有土耳其不适合构建共同货币区。

4 结论

本文建立了一个五变量的SVAR模型,然后利用1995-2018年中国和西亚9国的宏观经济数据,从多种角度对中国同西亚9国建立货币区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如下:(1)中国与西亚9国之间目前尚不能建立全面的最优货币区;(2)人民幣在西亚区域化的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中国可与西亚部分国家可以开展货币合作,即:中国与巴林、亚美尼亚或者中国与沙特阿拉伯。

人民币在西亚的区域化是一个需要长期推进的系统性工程,除了考虑OCA理论强调的经济因素外,还需充分结合地理位置、政治、历史文化等非经济因素。首先从地理位置来看,西亚国家大多可以囊括在中东区域内,因中东的经济现状、宗教及资源分布,综合情况比较复杂。从结构冲击对称结果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与西亚国家在宏观经济的调控方式及国内的发展模式发展还存在许多不足。为了在西亚地区实现人民币区域化,不仅需要具备充分的经济条件,还需要成熟的非经济条件提供良好的货币合作环境。所以在经济方面,首先,要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的优势进一步加强贸易合作,增强要素流动性,不断地扩大与各国的贸易合作领域;其次,通过加强产品创新及扩展产业分布,以进一步促进产品和产业的多样性,来达到加强中国与西亚各国之间供给冲击的对称性效果;通过金融对话加强金融合作,逐步地放开金融账户,加强金融监管以及资本流动的监管,以加强货币冲击对称性。在非经济方面,充分利用好外交政策,加强同西亚国家的政治对话,增强这些国家对人民币的信心;在西亚地区可以先建立起子通货区,让西亚国家认识到人民币区域化成功实现后可能带来的收益;加深对西亚国家文化的了解,有针对性地加强文化交流,为经济对话创造良好的基础,为进一步推进货币合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Robert A.Mundell.A Theory of Optimum Currency Area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1,51(4):657-665.

[2]Mckinnon R I.Optimum Currency Area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2.

[3]Kenen P.The Theory of Optimum Currency Areas:An Eclectic View [J].Monetary problems of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1969,(42):41-60.

[4]Fleming J M.On Exchange Rate Unification[J].Economic Journal,1971,81(323):467-488.

[5]Ingram J.C.The Case for European Monetary Integration[J].Princeton Essays in International Finance,1973,98(4):1-33.

[6]Blanchard O,Quah D.The Dynamic Effects of Aggregate Demand and Supply Disturbance[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9,79(2)665-673.

[7]Shafighi N ,Gharleghi B .Feasibility of a currency union in East Asia using the five-variable structural 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J].Economic Analysis & Policy,2016,(52):45-54.

[8]崔晓燕,王少平.东亚最适度通货区的经济可行性研究——一个经济冲击对称性的视角[J].金融研究,2007,(1A):122-137.

[9]张劲波,周翔翼,张富详,等.“大中华区”是一个最优货币区吗?——基于多变量SVAR模型的视角[J].经济问题探索,2015,(2):151-158.

[10]王倩,王龑,胡颖,等.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强货币金融合作的经济基础和可行性分析——基于SVAR模型的研究[J].西南金融,2014,(12):19-22.

[11]李勇,袁晓玲.基于最优货币区视角的古丝绸之路地区人民币区域化研究--以欧亚十国为例[J].经济经纬,2017,(03):61-67.

[12]郭晴,钟华明,陈伟光,等.全球经济治理下的人民币区域化问题研究——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8,(04):54-67.

[13]牛风君,李明.“一带一路”背景下人民币周边区域化发展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695(04):182-184.

[14]孙瑾,卫平东,罗嘉豪,等.“一带一路”国家的货币金融合作——基于修正的OCA指数模型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2019,(04):31-42.

作者:朱小梅 雷兴纯

人民币区域化研究论文 篇2:

“一带一路”建设中人民币区域化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跨境贸易的繁荣,人民币区域化问题广受关注。“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给人民币区域化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推进人民币区域化不仅能加速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也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奠定坚实基础。本文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中亚和“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东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人民币在两地流通及人民币区域化的现有基础及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促进人民币区域化的新举措

关键词:一带一路;人民币区域化;中亚;东盟

“丝绸之路经济带”及“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建设,是在世界格局发生复杂变化的当前提出的一个合作发展的战略构想。其倡导的开放包容、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理念,对促进中同经济的增长、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加强区域间的经贸合作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随着“一带一路”这一新兴贸易之路的建设,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融资领域的作用日益显现。抓住“一带一路”建没的机遇,推进人民币区域化,不但可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而且可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对“一带一路”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一带一路”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双向促进作用。

一、人民币在中亚、东盟地区的流通现状

中亚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心位置,沿线国家与我国的贸易往来频繁,不断增长的贸易额使双方都在积极寻求更为便捷的贸易结算方式。东盟与我国的陆路贸易和海上贸易古已有之,近现代以来双边贸易也是繁荣不衰。2010年我国与东盟正式建立了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其建立增进了我国与东盟各缔约方间的经贸和服贸交流、投融资合作,对人民币的区域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人民币在中亚使用较少,在东盟地区广泛流通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我国与中亚的双边贸易目前以可自由兑换的美元为主要结算币种,较少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因为目前人民币跨境清算渠道有限,主要通过港澳地区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境外代理行来开立非居民账户,对中亚国家来说,人民币结算不如美元方便。在“海上丝绸之路”上,与我国领土相邻、商业和人员往来异常密切的东盟诸国成为人民币流通最集中的区域。越南近年与我国的边境贸易额十分可观,在边贸结算中人民币结算占比很大,人民币在越南边境的使用已经合法化在老挝,人民币几乎可以在全境进行消费、结算和计价等。在柬埔寨,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受到政府支持。人民币在缅甸被当做“小美元”,一直被作为硬通货使用,甚至在缅甸某些区域出现人民币取代缅币成为主要流通货币的现象。在新加坡、马来西哑和泰国,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接受和使用人民币,在许多商店人民币可直接兑换和购买商品。

(二)我国与中亚和东盟国家的金融合作不断加深

在与中亚国家的金融合作方面,2005年,我国与哈萨克斯坦签署了《中国人民银行与哈萨克斯坦国际银行关于边境地区贸易银行结算协议》;2010年6月,人民币与坚戈跨境结算业务正式挂牌;2010年,新疆伊犁成功开办首笔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实现以人民币计价结算报关并跨境回笼;2014年中哈续签双边货币互换协议。2011年,我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2009年,吉尔吉斯斯坦在中国农业银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分行和国家开发银行新疆分行开立人民币结算账户。

在与东盟十国的金融合作方面,2000年,中日韩三国与东盟国家签署了旨在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清迈协议》,这是与东亚货币合作的里程碑。2009年起,我国又先后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2009年,我国与东盟共同参与建设了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同时成立了货币金融稳定委员会。2010年,中国一东盟投资合作基金正式启动。同时,我国与东盟互设金融机构的步伐也在加快,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与东盟国家银行发起设立了“中国一东盟银行联合体”。

二、人民币在中亚、东盟地区区域化的现有基础

(一)进出口贸易和对外投资繁荣发展

一国货币具备国际性支付职能是货币国际化的重要前提,而国际支付最重要的体现就在进出口贸易和对外投资上。在全球贸易自由化目标倡导下,中亚和东盟地区作为中国的近邻,近年来彼此经贸交流与投资以及其他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快,相互间关系日趋密切。如表1所示,2009~2013年间,我国对中亚和东盟国家的进出口总额均实现快速平稳增长,《2014年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第四季度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东盟贸易额超4800亿美元。而在对外投资方面,2013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为1078.44亿美元,其中对东盟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为48.3亿美元;截至2013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6604, 78亿美元,对东盟国家直接投资存量为107.8亿美元。

进出口贸易规模和对外投资规模的快速增长,促使人民币国际支付能力不断增强,2014年全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6.55万亿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1.05万亿元,为人民币在东盟和中亚地区的区域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货币双边互换协议大规模签订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许多国家的经济活动开始向全世界范围扩展,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开始以多种货币计价,货币互换协议的签订能使与这些货币相关的汇率风险最小化,避免金融不稳定可能带来的损失。自2008年中国人民银行与韩国签订了260亿美元货币互换协议以来,截至2015年1月,我国已与包括欧洲央行在内的26个境外央行和货币当局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接近3万亿元人民币。从表2可看出,中亚、东盟国家与我国都在积极促成货币互换协议的签订。这不但可为双边进出口贸易往来提供流动性支持,缓解贸易融资的难题,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稳定区域经济发展,从长远看对人民币在中亚和东盟地区的区域化也有重大意义。

(三)人民币离岸市场逐步建立

人民币清算银行的成立将一部分由我国国内银行处理的人民币交易直接移交到清算行当地银行,大大简化了人民币清算程序。此举将有助于降低人民币进行海外支付的风险,促使更多国际贸易使用人民币结算。2003年,中银香港成为香港首家人民币业务的清算行,开始为开办个人人民币业务的香港持牌银行提供一系列有关人民币的清算服务。2004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为在澳门办理个人人民币存款、兑换、银行卡和汇款业务的有关银行提供清算安排。2010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巾银香港为台湾人民币现钞业务清算行。2012年,中银香港成为马来西亚唯一人民币清算行。2013年,中国工商银行新加坡分行成为人民币清算银行。2014年,我国相继在伦敦、巴黎、法兰克福、首尔、卢森堡、多哈、多伦多、悉尼建立人民币清算行。多家人民币结算银行的成立推动了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也将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在国际上的认可程度,促使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和投资等领域的跨境使用。而人民币清算银行在别国的成立和发展可供中亚、东盟各国参考和借鉴,为以后人民币清算银行全面覆盖中亚、东盟地区提供经验,对人民币在两地区的区域化和将来的人民币国际化有积极影响。

(四)人民币跨境使用活跃度提升

人民币跨境使用活跃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中国银行向全球推出的“中国银行跨境人民币指数(CRI)”,其用来反映人民币境外交易中使用的活跃程度,可作为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状况的指示性指数。尽管面对美元贬值的阶段性表现和压力,人民币跨境使用并未偃旗息鼓,活跃度依旧不减。中国CRI指数大体呈稳步增长态势,反映了人民币国际化在新环境和新形势下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和适应,小断深化改革。从与国际主要货币的比较看,2014年12月份,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的跨境使用活跃度指数分别为1476、949、625、421,分别较6月份变动0.4%、-2.7%、-5.5%、2.5%;同期人民币跨境使用活跃度从11月份的246上升至256,人民币跨境使用活跃度与主要国际货币的跨境使用活跃度之问的差距继续缩小。同时,人民币继续保持仅次于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的全球第五大支付结算货币的地位。

(五)外汇储备快速增加

近年来,我国因进出口贸易顺差积累了大量外汇储备。2002年起,我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官方外汇储备第一的国家。2006年10月我国外汇储备超过万亿美元大关,截至2014年12月,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 84万亿美元。同时,我国的外汇储备占全球外汇储备的比重也不断提高,从2005年的17.41%上升到2014年的33. 33 010。充足的外汇储备是人民币币值稳定的一个重要基础,使我国有能力在外汇市场上实现人民币币值稳定,有效抵御外部逐利资本对人民币的投机性冲击,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安全屏障。我国拥有数额庞大的外汇储备和相对较低的外债,这就使我国拥有非常好的偿债能力,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为人民币在中亚、东盟地区乃至全球的流通奠定坚实基础。

(六)国家层面推动

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正式启动,意味着内地投资者可直接用人民币投资香港股市,境外投资者也能直接用人民币投资内地股市,促进了两地资本的双向开放,将使人民币在更大的范围内被接受和使用。2014年7月,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基金成立。2014年10月24日,中国、新加坡在内的22个国家代表在北京签约,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2015年3月12日,英国正式申请加入亚投行,3月17日,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同意加入亚投行,至此,亚投行扩围至31个国家。这些在中国主导或深度参与下建立的地区性国际金融机构虽然并不是直接服务于人民币区域化,但对加强成员国间的经贸等合作具有重要作用,为人民币区域化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三、人民币在中亚、东盟地区区域化的制约因素

(一)主要国际货币依然在国际市场占据较大份额

目前,国际上的主要货币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依然在国际市场上占据较大份额。从跨境货币指数看,虽然近年来跨境人民币指数与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的跨境指数差距逐渐缩小,但比起美元跨境指数的1476点,人民币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且美国肯定不会轻易放弃美元的霸权地位,各主要货币国家都会尽力维护既得利益和现有格局。2015年1月人民币全球支付货币市场占有率为2.06%,成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但四大主要国际货币在全球支付货币市场上总占有率却高达80%,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舞台上的后来者面临较为激烈的竞争。同时,在中亚和东盟大部分地区,使用美元结算已成为一种习惯,习惯一旦养成不会轻易改变,这在国际货币使用的选择上同样适用。

(二)人民币汇率、利率的市场化尚未完全实现

2005年我国进行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14年3月17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1%扩大至2%,外汇指定银行为客户提供当日美元最高现汇卖出价与最低现汇买入价之差不得超过当日汇率中间价的幅度由2%扩大至3%,虽然汇率变得更有弹性,但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人民币汇率还没有实现自由浮动。

虽然我国在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先后实现了同业拆借利率市场化、债券发行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贷款利率市场化,2015年3月12日,在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今年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的可能性非常大。存款利率市场化是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步,但由于存款利率上限放开会使银行市场上竞争加剧,导致资本市场不稳定以及由于利差原因导致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贷款难度加大从而抑制实体经济的发展,央行肯定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因此,即使今年实现了存款利率市场化,仍然要提防其流于形式。

(三)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完全自由兑换尚未实现

目前,人民币在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下实现可兑换,资本项目未完全自由兑换。随着我国国际贸易和对外投资规模的不断增长,实现人民币完全可自由兑换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由于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自身实力不足,汇率、利率市场化也尚未完成,服务于人民币自由兑换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尚不完善和成熟,也未建立审慎的金融监管机制,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完全可自由兑换的条件还不成熟。所以尽管人民币在越南、老挝、缅甸等边境地区已成为事实上的结算货币和支付手段,在新加坡、泰国成为一种可接受的货币,人民币要想真正“走出去”成为区域性货币还需要更多的努力。而人民币实现资本项目下的完全自由兑换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完全自由兑换也会对我国的金融体制提出新的要求,所以必须稳妥推进。

(四)完善的金融合作、管理、监督机制尚未建立

深化金融合作、加强金融管理和监督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深化了与中亚国家和东盟国家的区域金融合作,如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参加了东亚及太平洋中央银行行长会议组织、东盟与中日韩(10+3)金融合作机制等区域合作机制。但由于中国与中亚、东盟各国间金融发展水平、金融开发程度的差异,中国与东亚、东盟目前并未建立一个完善的金融合作、管理和监督机制。中亚五国中的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金融发展程度不高,缺乏与我国金融机构合作的宏观体系框架。东盟各国除新加坡是新兴工业化国家、经济国际化程度较高外,越南、缅甸、柬埔寨等相对落后的国家市场发育不完善,经济国际化水平低。如,柬埔寨2011年才成立证券交易所,缅甸至今没有正式的股票交易场所。不同的市场化发展程度和融人国际经济深度的差异,会给各国的货币合作造成一定障碍。

(五)文化差异具有制约性

互相尊重对方的价值观念和宗教信仰是国家间合作和发展的前提,也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实现人民币区域化的必备条件。中亚五国人民主要信奉伊斯兰教,他们主要有两种文化:一种是以定居农业为基础的文化,受宗教影响较大,主要存在于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另一种是以游牧经济为基础的文化,宗教影响较小,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为代表。中亚五国现已形成一个比较共同的文化区域,在文化上也有高度的相似性。东盟地区的文化受中国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的影响,文化来源具有多样性。东盟地区有较强烈的地区民族主义,宗教信仰多样,所以东盟各成员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上存在较大差异。文化的差异给人民币在中亚和东盟地区实现区域化也造成一定影响。

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人民币区域化的建议

(一)稳步推进,坚持文化先行

人民币区域化的结果是人民币在一个地理区域内行使自由兑换、交易、流通、储备等职能。而这些职能的实现必须建立在各国自愿的前提下,如果我国在推进人民币区域化过程中只注重自身利益,忽略在经贸与投资交流中出现问题,急于求成,必然会造成人民币是“霸权货币”的不良印象。

“一带一路”建设涉及几十个国家,中亚、东盟地区总人口有6亿多,人口众多、政治制度不同、宗教信仰不一、价值观念各异。一旦让别国认为人民币区域化是严重损害自身利益的,人民币的区域化就会处于主要国际货币打击、中亚东盟抵制的双重夹击困境,这将大大延缓人民币区域化进程。因此,人民币区域化要稳步推进,树立人民币的良好形象,使各国认识到实现人民币区域化是互惠互利的,对双方的经济发展都有很大推动作用。树立人民币的良好形象可从文化交流合作开始。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各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可夯实我国和中亚、东盟国家合作的民意基础,同时可传播我国与周边国家共荣的决心,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形象。

(二)扩大贸易规模,优化贸易结构

一国货币能否成为区域货币或国际货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货币背后的经济实力。我国应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扩大与中亚、东盟国家的经贸交流,促进边贸繁荣。在扩大贸易规模的同时兼顾贸易结构的优化。中国与中亚、东盟各国虽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但交易商品仍以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产品比重相对较低,我国出口结构中仍以附加值较低的产品为主,在中亚、东盟市场上的竞争力不足。只有不断优化我国与中亚、东盟国家的贸易结构,提高我国产品在中亚、东盟地区的竞争力,人民币才有可能成为双边贸易中的计价、结算货币。

(三)拓宽人民币回流路径

近年来,在我国与部分中亚和东盟国家的进出口贸易中,我国一直处于逆差状态,人民币以进口支付的方式流出去。由于人民币资本账户并未完全开放,持有人民币的境外国家就会要求一个合理有效的人民币回流机制。离岸金融中心的建立有助于暂时解决资本项目未完全开放带来的问题,人民币离岸巾心的建立,可为境外人民币提供有效的投资和交易场所,满足中亚、东盟地区对人民币的投融资要求,并促进完伞市场化的人民币汇率和利率指标体系的形成。目前,我国已建立了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为境外人民币持有者开辟了投资渠道,提供了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有效拓展了我国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在人民币区域化进程中,我国还应进一步推动上海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建立。同时,我国应争取与更多的中亚、东盟国家签订货币互换协议或建立人民币清算银行,使人民币在两地的使用更加方便,也节约交易成本。通过以上手段,逐步推动人民币在两地实现计价结算职能和借贷投资职能,人民币就会成为中亚和东盟国家调节国际收支的重要手段,也将促使人民币成为中亚和东盟国家的主要储备货币之一,这有利于人民币的区域化进程。

(四)健全和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就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一要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没有利率市场化将会割裂各金融市场间的资金价格,导致人民币跨国流动的规模缩小,降低人民币在中亚、东盟地区的接受和认可度。二是要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汇率是调节跨境资金流动的重要杠杆,人民币汇率市场化使人民币对外价格更具合理性,我国货币政策也因此能保持更高独立性,因此增加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对维护我国的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三要逐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人民币在资本和金融项目下不能自由兑换,使境外人民币持有人使用人民币受到比较严格的限制,这就使人民币无法成为各种金融产品计价和交易手段,更不要说投资和储备货币。四要逐步形成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互补、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金融市场体系。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规范发展债券市场、货币市场,构建多层次的信贷市场,完善金融机构组织体系。

(五)改革人民币区域化进程中的金融监管体制

协调有效的金融监管有利于资本项目的顺利开放和人民币区域化进程的顺利推进。有效发挥监管机构的监管职能,一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我国长期以来采取带有行政色彩的分业监管模式,限制了金融市场的发展。而要想实现人民币在中亚和东盟地区的区域化必然要求金融调控部门保持调控手段的独立性,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加强市场约束力作用。二要构建人民币区域化下金融监管动态协同监测系统。我国应在立足本国国情的基础上适当借鉴国外经验,建立政府监管、金融机构自律和交易所自我管理的协同监管模式,实现对各项人民币交易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动态监管。三要完善金融监管法律体系的构建。完善的金融监管法律是人民币区域化健康有序进行的保证,也是控制人民币区域化进程中出现各种风险的制度性保障。四要加强国际金融合作。与国际间金融监管机构的信息不对称、相互间协调性差是人民币区域化进程中的一个大的拦路石。加强国际金融合作,争取建立我国与中哑、东盟各国的信息共享机制,不但可提高我国金融机构自身的监管水平,还可提高人民币地位,为人民币在中亚、东盟的区域化创造良好的环境。

总之,人民币在中亚与东盟地区越来越多发挥贸易定价和结算作用已是大势所趋,而“一带一路”建设为我国人民币在两地流通范围的扩大提供了战略机遇。因此,我们应进一步扩大与中亚、东盟地区的贸易规模,完善国内金融市场和金融监管,适时推进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稳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这样,人民币就有可能在中亚、东盟地区真正扩展到金融市场上的借贷和投资货币,进而成为储备货币,实现人民币的区域化,并最终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

作者:马广奇 李洁

人民币区域化研究论文 篇3:

人民币区域化可行性研究

摘 要:国际货币体系的格局决定了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不能效仿美元国际化的模式,而应该走一条以国际贸易为基础,立足周边,循序渐进的国际化道路。文章提出人民币区域化的构想,并从我国经济规模和稳定性、人民币区域内被接受程度、经济开放程度等方面分析了人民币区域化的可行性。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 区域化 可行性

作者:郑 凡

上一篇:小儿妇科学科建设论文下一篇:我国村镇银行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