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金融风险研究论文

2022-04-19

摘要:在对现有相关文献的学习整理基础上,从区域金融风险的基本理论入手,首先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内涵界定,遴选评价指标,构建出区域风险评级模型,将金融风险程度量化为等级区间。其次以我国区域性的经济金融中心六大城市为研究对象,以2000—2011年时间内金融风險状况进行实证研究,比较分析了不同区域金融风险差异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区域金融风险研究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区域金融风险研究论文 篇1:

区域金融风险研究

【摘 要】根据金融风险的影响范围大小,可以将金融风险分为宏观金融风险、中观金融风险和微观金融风险,中观金融风险即区域金融风险。因此,在对区域金融风险内容界定及形成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防范与化解区域金融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区域金融风险;内容界定;原因;防范;化解

一、区域金融风险内容界定

风险,集中表现为损失的不确定性,通常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环境下,人们所预期的目标与其现实结果之间的差异程度。在市场经济的竞争领域中,任何行业在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经营环境时,随时都可能面临经营风险,金融业自然也不例外。金融体系的安全、高效、稳健运行,对经济全局的稳定和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金融风险通常是指一定量金融资产在未来时期内预期收入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根据金融风险的影响范围大小,可以将金融风险分为宏观金融风险、中观金融风险和微观金融风险,中观金融风险即区域金融风险。区域金融风险是一个地域概念,主要是由于某个或某些机构的微观金融风险在本区域内累积、蔓延、扩散形成,也包括与本区域有经济联系的其他区域的金融风险向本区域传播、扩散引起的关联性金融风险。由于金融风险具有很强的联动性、连锁性和扩散性,个体金融风险经过积累和蔓延可以形成区域金融风险,区域金融风险通过相互关联会影响到其他区域的经济发展,积聚到一定程度会引发全局性的金融风险,造成系统性的金融危机。

二、区域金融风险的特征及表现形式

(1)区域内的商业银行风险是区域金融风险的主要来源。在我国及其内部各个区域,银行业无论从规模还是重要性方面来说,都是金融业的领头羊,是区域金融体系的最重要构成部分,是区域内主要的金融机构,其发展程度对区域内金融业发展的影响程度很高,尤其是在中小城市,重要性尤其突出。因此,区域金融风险的主要来源是商业银行产生的风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区域金融风险的研究可以转化为区域内商业银行风险研究。(2)区域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区域金融机构不仅受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出于对区域的经济发展规划,地方政府也会制定相应的政策。因此,区域经济体系同时受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影响,这两者的具体政策目标有时不一定统一,这就使得区域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变得复杂化。

三、区域金融风险形成的原因

(1)金融机构的自身原因。在市场竞争机制下,金融机构作为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大部分金融机构普遍采用规模的膨胀作为追求利益的手段,“重数量,轻质量;重规模,轻效益”的经营模式,使得金融机构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也增加了区域金融风险的程度。(2)地方政府对区域金融活动过多的干预。地方政府对区域金融活动过多的干预是导致区域金融风险的重要原因。市场经济的稳健进行,离不开政府的干预;但过多的政府干预反而会诱发区域金融风险。(3)一国的宏观金融政策对不同区域的经济活动造成不同的影响。由于经济较发达区域在我国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经济波动与我国整体的经济波动呈现基本的一致性。一般来说,我国制定的宏观金融政策更多是以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为参照系,即单一性的宏观金融政策。但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不同区域内的金融产业成长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使全国统一的宏观金融政策在不同地区产生了不同的效应。对于经济较发达的区域而言,面对国家的宏观政策,可以通过健全的金融市场、多元化的金融工具、高级的产业结构等迅速调整金融活动,在分散风险的前提下实现预期的政策效果;相反,对于经济不发达的区域而言,由于产业结构的低级化,金融工具的单一化,不完善的金融机构等原因,在经济活动的运行中,无法化解或降低政策调整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发展非均衡的格局下,单一性的宏观金融政策可能会成为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金融风险形成和累积的诱因。

四、区域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1)加强区域金融产业资产风险管理。加强区域金融产业资产风险管理是提高区域金融产业资产质量、增强金融机构自我约束能力的重要措施,尤其是要严格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2)地方政府应减少对经济的过多干预行为。地方政府应减少对经济的过多干预行为,通过法律、行政等手段建立和维护经济运行的良好环境,以此减少区域金融风险诱发的可能性。(3)建立完善的区域金融风险预警系统。防范与化解区域金融风险应当遵循事前预防、事发控制和事后弥补的顺序进行。防范与化解区域金融风险的关键切入点应是事前预防、事前预防的核心是建立完善的区域金融风险预警系统。

参 考 文 献

[1]李嘉晓,秦宏,罗剑朝.论区域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J].商业研究.2006(10)

[2]纪阳.对我国区域金融风险成因及防范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3)

[3]于尚艳.区域金融风险的成因分析[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

[4]李心丹.对构筑区域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思考[J].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11)

作者:陈丽杰 侯云哲

区域金融风险研究论文 篇2:

区域金融风险评级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摘 要:在对现有相关文献的学习整理基础上,从区域金融风险的基本理论入手,首先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内涵界定,遴选评价指标,构建出区域风险评级模型,将金融风险程度量化为等级区间。其次以我国区域性的经济金融中心六大城市为研究对象,以2000—2011年时间内金融风險状况进行实证研究,比较分析了不同区域金融风险差异性。

关键词:区域金融风险;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

引言

自金融从实体经济中产生以来,不论经历怎样的发展和改革,金融风险可谓如影随形。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旦金融风险被放大,甚至是失控,从而爆发的金融危机都将在不同程度上对各国各行业的经济体造成沉重的打击。尤其是在金融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下,区域性金融风险已经会导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因而,在了解区域金融风险的产生、存在程度等各方面问题后,才能更好的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对各国金融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一、文献回顾与研究内容

(一)区域金融风险

一般认为,金融风险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个体性金融风险、区域性金融风险和系统性金融风险。区域性金融风险主要是指在特定区域由内部个别或部分机构的金融活动风波导致金融风险在区域内扩散,或者是与之有密切经济联系的其他区域金融风险向本区域传播,从而诱发金融危机导致金融震荡的金融风险。具有区域差异性、成因更复杂、可控性更强等特征。

(二)金融风险预警研究的文献综述

金融风险预警是防范金融危机最为有效的手段。刘传哲、张丽哲(1999)首先利用因子分析法(FA)遴选出11个指标构建指标体系,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求出综合指数。陈守东、杨莹、马辉(2006)通过因子分析法和Logit模型对分别建立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风险预警模型。谭中明(2010)首先建立区域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熵值法求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和指标评价区间。最后利用2007年我国和江苏省的数据得出综合指数和单个指标的预警值,进行分析。楼文高、乔龙(2011)首先选取金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单指标评价区间值。其次建立金融风险预警的NN模型和BPNN模型,然后运用我国1994—2010年指标数据值实证判定该时间段内我国金融风险水平。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八大经济区域中六大代表性城市的2000—2011年的样本数据,六个城市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江苏、福建和广东,这些城市的数据代表了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三个区域的金融风险状况。

(二)模型构建

1.区域金融风险评级指标设计

根据指标体系构建的全面性、灵敏性和实用性原则和本文的研究内容,本文分别从能反映区域金融风险的三个大方向选取指标,选取了三大类区域经济环境风险(地区GDP增长率x1、城镇失业率x2、地方财政收入/GDP x3)、区域金融机构经营风险(不良贷款率x4、保费增长率x5、贷款增长率x6、贷款存款比例x7)和区域特殊金融活动风险(房地产投资增长率 x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x9、房价增长率/GDP增长率 x10),共10个指标。为了对区域金融风险进行评级,首先引入等级区间概念。借鉴景气综合指数的亮灯评定方法,将等级区间由分数从低到高,分别分为“蓝灯区”[0,20)、“淡蓝灯区”[20,25)、“绿灯区”[25,35)、“黄灯区”[35,40)、“红灯区”[40,50],分别表示经济冷缩、经济开始回温、风险受控经济稳定、经济偏热和风险失控经济过热。

2.区域金融风险评级方法

本文采用的是区间等级综合评价方法,所以选用映射法,根据原始指标的临界值,对应等级区间的上下限转化为区间内分数值,从而对原始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将指标的原始数值标准化后,消除了量纲的影响,再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就可以求出各指标的综合指数。表示指标的映射分数值,表示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表示由两者确定的区域金融风险综合指数。

三、实证研究与分析

(一)区域金融风险评级

本文首先收集了2000—2011年六大城市的上述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数据,根据前文确定的风险评级方法,在对原始数据标准化处理后,通过层次分析法求出指标权重,得出综合指数,将结果汇总得到区域金融风险综合评级数值。

(二)不同区域金融风险评级状态分析

从实证分析得出,北京市和广东省金融风险综合评级分数分别为23.22、24.79,属于浅蓝灯区,天津、上海、江苏、福建的金融风险综合评级分数分别是28.72、25.76、26.57和27.58,属于绿灯区。由此可以看出,在2000—2011年时间中,六大城市的区域金融风险状态整体处于绿灯区,即金融风险处于控制中的稳定状态。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天津市的风险状态处于绿灯区间的40%左右位置,可能突破绿灯区进入风险不稳定黄灯区。从各区域金融风险评价的三大类别来看,六大区域经济的经营机构和特殊金融活动风险差别不大,只有该区域经济环境状况有较大差别,尤其是天津市的经济环境风险分数值明显高于其他区域,占综合指数的38%左右,这说明天津市作为直辖市,有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但同时更要落实好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强金融发展整体环境的风险控制能力,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

结论

本文通过选取中国八大经济区域中三个区域的六个代表性地区作为实证样本,应用评级模型得出各区域金融风险状况,得出结论是在2000—2011年时间中,六大城市的区域金融风险状态整体处于绿灯区,即金融风险处于控制中的稳定状态。从区域金融风险评级指标选取的三大类别来看,区域经济环境风险的数值在这六个城市中有较大的差别,所以基于区域金融风险状态不同方面的状况和评价指标体系中不同影响因素的得分,各地区可以有侧重的注意本地区金融发展中的风险状况,采取不同的政策引导和发展重点。比如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如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应该加快转变地区经济发展方式,夯实金融体系稳健运行基础。积极推动金融机构改革创新,增强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加大开发国内各类金融机构有特色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完善业务盈利模式,提高持续盈利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传哲,张丽哲.金融危机预警系统及研究[J].系统工程,1999,(9):33-37.

[2] 陈守东,杨莹,马辉.中国金融风险预警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7).

[3] 谭中明.区域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设计和综合度量[J].软科学,2010,(3):69-74.

[4] 楼文高,乔龙.基于神经网络的金融风险预警模型及其实证研究[J].金融论坛,2011,(11).

[5] Kaminsky, G.I.,S. Lizondo and C. M. Reinhart, Leading Indicators of Currency Crises[N], IMF Staff Paper, 1998,45(1).

[6] NAG A,MITRA A.Neural networks and early warning indicators of currency crisis[R].Reserve Bank of India Occasional Papers, 20(2),1999.

[7] 胡燕京,高會丽,徐建锋.金融风险预警——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一种分析[N].青岛大学学报,2002,(12):28-34.

[8] 陈秋玲,薛玉春,肖璐.金融风险预警:评价指标、预警机制与实证研究[N].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6).

[9] Frankel, J. A. and A. K. Rose, Currency Crashes in Emerging Markets: An Empirical Treatment[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96,(41):35-66.

[10] Sachs J.,A. Tornell and A. Velasco, Financial Crises in Emerging Markets:The Lessons from 1995[N].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1996,(1):147-215.

[11] 张雄.金融危机理论演进与发展研究[J].商业研究,2007,(5).

[12] 商瑾.金融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基于财政联结角度[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6).

[13] 欧江波,周兆钿.基于AHP的中心城市经济预警指标体系研究[J].经济师,2012,(6).

[14] 郭金玉,张忠彬,孙庆云.层次分析法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5).

[15] 孙文,王冀宁.基于AHP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2012,(3).

[16] 苏波.商业银行区域风险评级与信贷管理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3,(12).

[17] 张延群.全球向量自回归模型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4).

[18] 柳欣,王晨.内生经济增长与财政、货币政策——基于VAR模型的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8,(6).

[19] 刘子斐,史敬.VAR模型比较技术及其评价[J].金融研究,2008,(5).

[责任编辑 陈丹丹]

作者:廖萱

区域金融风险研究论文 篇3:

县域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与区域金融风险防范研究

摘 要:进行县域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能够有效缓解部分地区区域性金融问题和风险频发的情况,给农户和小微企业提供良好的融资机会。同时,风险的存在将会影响到县域金融的发展效果,还需要积极加强区域金融风险的防范控制工作,提升区域金融的发展效果。从县域金融机构的发展情况和县域金融的常见风险入手,对县域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与区域金融风险防范的必要性进行介绍和探讨,对于深化县域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与区域金融风险防范的有效措施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说明。

关键词:县域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区域;金融风险;防范

前言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有效促进和提升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现代城镇化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县域经济和金融将会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有效抓住当前的经济发展机遇,将能够为城镇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便利人们的日常生活。积极加强县域金融监管工作,针对金融监管体制进行不断的改革,促进其发展,有效保障和促进县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

一、县域金融机构的发展现实情况和金融的常见风险

第一,县域金融机构的发展情况。县域金融在现阶段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果,逐渐形成了较为全面、完善的金融体系,金融体系之中包含了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并存情况,对于县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县域金融机构在长久的发展过程中,主要是形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商业银行在县域中出现的分支机构,这些机构是县域金融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支撑;第二,各个县级和市级设置的农村信用社等方面;第三,县域新型的金融機构,这些县域金融机构主要是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以及农村资金互助社这些方面;第四,非银行类的金融机构;第五,典当银行以及融资性担保公司方面。这些金融机构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县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县域金融机构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一些股份制的银行逐渐设立起了相应的网点,专门给县域人们提供良好的金融支持。现阶段在县域金融的建设和发展中,主要是针对小微企业和各个农户进行的,这其中大多需要相应的担保来获取贷款,导致其抗风险的能力不强。并且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很多小微企业本身使用的财务报表不够规范,其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交易关联特征。

第二,县域金融的常见风险。县域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虽然为当地的经济全面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提和条件,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其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这些风险不利于县域金融机构的良好发展,甚至还会直接影响到县域经济的良好发展。县域金融的常见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小微金融机构容易退出金融,不利于保证区域的金融稳定情况。在很多县域经济发展区域之中,一些小微型的金融机构容易退出相应的金融范围,从而给县域金融产生一定的风险[1]。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金融机构本身的经营不够规范,内部控制机制较为薄弱,并且农村专业合作社在开展借贷工作的过程中,没有受到全面的监督,或者监督不够合理。第二,民间借贷风险容易渗透到商业银行之中,从而可能引发相应的区域性经济风险。现阶段县域银行之中的客户,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参与到民间借贷中,借贷的比例较大,将有可能出现过度负债的情况,如果整体的资金链发生一定的断裂现象,将会直接影响银行本身的运行。第三,产能过剩将会给金融行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不利于保证县域金融的稳定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很多产能过剩的行业在市场经济运行和国家产业结构政策调整的前提下,容易出现一定的金融风险[2]。

二、县域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与区域金融风险防范的必要性

县域金融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并且存在着较多的金融风险,针对这种情况,需要积极开展相应的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工作。针对县域金融进行监管和风险防范的过程中,现有的金融监管体制运行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制度性缺陷,针对金融风险进行防范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之处,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金融分块监管中存在着一定的真空情况。在进行县域金融监管工作的过程中,通常实行的都是分块管理的模式,这样就容易出现一些职责交叉、监管真空和错位的情况。各个部门专项负责的职责是不同的,彼此之间有着一定的交叉,同时还可能会有一定的缺漏,这种情况,将有可能直接影响到后续的监管工作,给金融发展带来风险[3]。第二,县域金融监管信息中存在着不对称的情况。在进行县域金融监管工作的时候,需要有充足的信息作为支撑,提升金融监管的总体效果,在实际的金融监管工作当中,由于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容易影响到金融经济的全面发展。银监会和人们银行针对一些非贷款性的放贷机构出险的信息收集得不够全面,主要是这些信息大多是在担保企业和关联企业之中了解到的。第三,县域金融监管方面的相关法规不够健全,其中容易产生监管职能不能完全发挥的情况。在针对县域金融进行监管的过程中,各个地方采用的监管策略是不相同的,并且各个地方的政策也不同,没有统一的规范进行控制,将会直接影响到县域金融的具体监管效果[4]。

三、深化县域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与区域金融风险防范的有效措施

县域金融工作过程将会涉及到较多的方面,容易产生一定的金融风险,针对这种情况,需要积极采用良好的区域金融风险防范措施和手段,加强县域金融监管工作,深化县域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工作,为县域金融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增强县域金融的总体监管效果[5]。

第一,建立健全完善合理的县域金融监管体制。县域金融的合理发展,将会直接影响到县域经济的发展效果,影响到当地人民的经济生活状态和生活水准。针对县域金融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管,是提升县域金融运行效果的重要保障和手段。现阶段针对县域金融进行及监管的体制还不够完善,其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到县域金融的安全、稳定运行,建立健全完善合理的县域金融监管体制十分必要。在县域金融的监管体制之中,需要积极发挥人民银行的监管作用[6]。不断扩大中央银行监管职责,开展的金融监管工作需要积极涵盖到证券、各个银行和保险机构以及费金融机构的监管工作。在县域金融的监管体制之中,还能有效增加人民银行监管保险和证券公司的职能,保证其针对非存款类放贷机构的监管工作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发挥人民银行监管职责的时候,需要重分类用到各个县级人民银行的监管优势和监管资源,针对县域金融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和管理[7]。

第二,积极调整和优化县级人民银行的职责和工作任务。中央人民银行增加自身的监管职责之后,县级人民银行需要担负起双重的职能,主要是需要针对金融服务进行不断的改善,积极实施相应的货币政策,针对县域金融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管。县级人民银行在监管县域金融的过程中,需要积极设立相应的监管部门,各个部门负责专项的任务和工作职责,通常情况下,县级银行中设置的部门主要是调研信息部门、综合部门以及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服务部门。其中,针对县域金融进行全面监管的过程中,积极发挥监管作用的主要是金融机构监管部门,该部门能针对金融运行过程中的各项情况的信息进行充分控制和收集,并将其中存在着的一些不够合理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8]。

第三,积极使用金融监管的协调机制,针对县域金融风险进行有效防范。针对县域金融进行全面的监管,需要积极发挥多个部门的职责,同时还需要人民银行总行和各个县级分行进行协调控制,针对各个级别工作的监督职责进行划分,做好监督授权工作和考核工作,这其中需要针对每个环节都设立出相应的规章制度和规范要求,从而形成县级分层的监管体系。县域金融监管的协调机制,需要从相应的国家法律规范出发,将金融运行过程中涉及到的人员需要开展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规划[9]。县域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风险较多,需要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将县域金融运行过程中常见风险进行记录,包括风险出现的原因、表现以及后果等方面。建立全面的风险预警机制,将其纳入到县域金融监管工作的整体体系之中。

结语

县域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积极采用有效的方式和措施,針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保证县域金融能取得良好的运行效果。县域金融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一定的风险问题,这对这些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将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提升县域金融的总体发展效果,使其能为提升当地人们的经济发展水平起到良好的作用。深化县域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与区域金融风险防范,需要积极采用有效的措施,比如建立健全完善合理的县域金融监管体制,积极调整和优化县级人民银行的职责和工作任务,积极使用金融监管的协调机制,针对县域金融风险进行有效防范。

参考文献:

[1] 卢成营.关于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金融风险防控工作的思考[J].区域金融研究,2016,(2):28-30.

[2] 符瑞武,金为华.海南县域金融发展状况、存在的风险和政策建议[J].时代金融,2014,(10):48-49.

[3] 李长健,史东伟.我国县域金融监管法律问题实证分析[J].区域金融研究,2012,(7):11-15.

[4] 林佐明,关立群.县域金融稳定长效机制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J].黑龙江金融,2013,(9):8-11.

[5] 刘积余.我国县域农村金融服务组织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J].征信,2012,(2):1-6.

[6] 张君生.建立县域保险诚信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 加速县域保险信用体系建设——基于对广西某农业大县的调查[J].北京金融

评论,2015,(1):15-16.

[7] 李正钧,沈媛,朱永春,等.地市人民银行对保险、证券业监管的思考[J].区域金融研究,2012,(10):30-37.

[8] 朱蕾.县域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基于泰州县域金融消费者权益受损的调查[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3.

[9] 齐慧,贺雪梅.强化县域国库监管,防范资金风险的对策建议[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5,(6):109-110.

[责任编辑 陈丹丹]

作者:郭茹 刘丽娟

上一篇:行政执法策略探析论文下一篇: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