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村镇银行发展论文

2022-04-19

摘要:目前我国的农村经济经过不断的发展,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三农问题在我国一直是重点关注的问题,三农问题多年来也一直是党中央国务院所关注的重点问题。在当今世界,不仅仅是我国,世界上其他强国也都在积极地推动农村金融行业的发展,使其服务于三农。但是目前村镇银行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了很多困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国村镇银行发展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论文 篇1: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摘要: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国家越来越重视农村金融改革的发展,村镇银行作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主要提供机构,对于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完善,满足农村居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由于我国村镇银行发展起步较晚,村镇银行在管理理念、经营模式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不足和缺陷。优化村镇银行的管理模式和运营模式不仅可以提升村镇银行自身的发展潜力,更有利于推动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

本文通过对山东省内村镇银行管理和运营现状的调研,分析了山东省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总结了村镇银行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缺乏网络技术平台的支持、缺乏完善的监督制度等,针对村镇银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村镇银行;发展特点;信用体系

1引言

根据我国颁布的《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符合规定的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村镇银行作为农村新型的金融机构,它的设立是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一次创举,是金融监管部门着眼于农村经济的长期可协调发展做出的一次新制度安排。村镇银行不仅支持和促进了农村建设的发展,在存贷款方面为农村居民提供了便利,而且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中小微型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为农村经济、教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村镇银行的商业特性与一般商业银行没有太大差异,具有市场化运营特征,但作为我国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同时担负着为“三农”服务的社会责任,在增强农村金融市场的资金供给,大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其能否发展成一个既能盈利又能有效服务“三农”的新模式,已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国外关于村镇银行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内容也相对全面,有国外学者通过对50个国家社区银行进行研究发现,社区银行的发展水平与中小企业的发展程度密不可分,并且社区银行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升社会经济的整体水平。有国外学者认为社区银行在经营中存在一定的风险,社区银行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降低风险,提高银行的收益率,才能在激烈的金融市场中占据优势。有国外学者认为社区银行经营范围过小,容易产生经营风险,对预期收益造成影响。有国外学者认为村镇银行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政府需要颁布相应的促进政策,帮助村镇银行的发展,同时,村镇银行的良好发展有利于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有国外学者通过研究国外的社区银行,认为社区银行的规模影响其发展,规模越小,其发展受到的阻碍越多,甚至面临被并购的风险。

邹力宏(2008)认为村镇银行的发展可以极大的完善我国现有的金融体系,与农村信用社、邮储银行等一起为当地的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持。曲小刚和罗剑朝(2013)通过研究表示,村镇银行的发展离不开与当地企业的合作,只有开拓多元化合作渠道,才能实现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王吉恒等(2014)通过研究指出,村镇银行的发展出了需要政府政策支持以外,还需要通过自身创造持续的盈利,除了依赖基础的信贷业务获利意外,还需要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实现长期受益。王曙光和王东宾(2015)认为村镇银行的发展,必须坚持“小规模、专业化”的战略,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李明贤等(2016)通过研究指出,我国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信息公开制度不完善、股权转让机制不健全等多个方面。

2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及特点

2.1村镇银行发展概况

2006年年底,我国国银监会先后发布了《意见》和《规定》文件,首选了四川、青海、吉林、湖北、内蒙古、甘肃六个省区作为新型银行业金融机构试点区域。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落实,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于2007年3月份最先开业,至此,开辟了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之路。次年10月份,银监会宣布在全国31 个省市全面推行农村新型银行业金融机构试点,各省市的村镇银行如雨后春笋般成立起来。截至20117年末,全國已组建村镇银行上千家,已开业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0%以上都用于“三农”和小企业,其中农户贷款余额占50%以上。村镇银行的出现,提高了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程度和运行效率,填补了部分地区农村金融服务空白,对促进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2.2村镇银行设立情况分析

银监会在其颁布的《规定》文件中,明确指出,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村镇银行是独立的企业法人,享有由股东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依法享有相应的民事权利,并以全部法人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依据相关规定,银监会对设立村镇银行的准入资本范围限制比较宽泛,要求

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300 万元人民币;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 万元人民币,皆低于一般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限额,但要求必须为实收货币资本,且发起人或出资人需一次性缴足。

村镇银行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有限责任制和股份有限制两种,可以有多个发起人,但是其股东至少有一家为持股比例不低于20%。若银行业某金融机构是唯一发起人持有该村镇银行全部股份,则应采取一人有限责任制形式。

2.3村镇银行不同之处

第一,服务对象不同,相较于商业银行,村镇银行主要服务于县域范围内的中小企业、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社区、农村居民等,具有管理层级少、扁平化决策、经营方式灵活等特点,主要为“三农”服务。第二,市场定位不同,传统的商业银行遵循的市场定位基本上是“贷大不贷小,贷城不贷乡”,村镇银行则基于普惠金融、小微金融的市场定位,打破农村金融的沉寂,为支撑农村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第三,注册要求不同,传统的商业银行一般要求的最低注册资本为10亿元人民币,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要求的最低注册资本分别为1亿元和5000万元人民币,而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门课显著降低,为资本流入农村,激活农村金融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3村镇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

3.1经营管理方面

第一,产品及业务创新能力薄弱,虽然村镇银行的经营范围比较全面,但是缺乏农村金融特色,缺少真正符合农村社会、经济、金融发展的具体产品,尤其是关于农村居民住房、农村居民子女教育、农村土地经营承包等信用和抵押贷款产品几乎没有。第二,村镇银行业务模式比较单一,目前全国范围的村镇银行都很少开通电子银行、外汇业务等服务,也缺乏投资理财、担保咨询等业务开办条件,极大限制了村镇银行的发展。第三,村镇银行由于其特殊的市场定位,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吸储”困难,村镇银行相比较其它商业银行在大众心中的认可度、知名度都较低,信誉积累相对薄弱,且面向的客户群体主要为低收入的广大农村居民,其目标客户的闲置资金也较少。第四,村镇银行大都经营规模较小,网点多位于县域、乡镇,很难吸引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的加入,在发展的过程中缺乏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3.2外部服务环境方面

第一,政府扶持力度薄弱,村镇银行面临规模、地域等条件的限制,立足农村,服务三农,政策的支持是帮助其成长、发展的关键。然而目前,国家对于村镇银行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并没有实施到位,村镇银行在营改增前征收的营业税高于农村信用社;且国家并没有对村镇银行发放贷款提出明确的贴息政策,而对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都有相应的贴息政策;村镇银行的控股股东一般为金融机构,多数比较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在股东大会中缺乏话语权。

第二,村镇银行的结算系统相对孤立,办理跨行转账汇兑等业务难度较大,需要依靠农村信用社等第三方通道来办理此类业务,极大限制和制约了村镇银行的发展。且村镇银行未加入银联,无法提供多品种、高效率的结算服务,结算方式过于单一。

第三,农村信用环境不理想,多年以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问题未曾被关注和重视,现行经济社会缺乏成熟、完善的农村信用体系,主要表现在,农户提供信息不够真实,农户信用档案信息系统不完善,缺乏农村居民收入监控渠道等。

3.3法规监管方面

第一,目前我国针对村镇银行的监管并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只有对村镇银行建设的指引性文件,基于立法层面的内容较少,缺乏对村镇银行业务范围、存款准备金率等方面的限定。第二,监管难度较大,村镇银行显著的业务特点就是涉及金额小,频率高,有的村镇银行规模较大,有的规模较小,村镇银行之间差距显著,监管机构难以实施统一管理。

4优化村镇银行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4.1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

第一,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村镇银行必须分析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深耕农村,积极创新自身产品,提供具有特色的农村金融产品,吸引广大农村居民。同时,提供特色的金融服务吸引存、贷款,大力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地方特色资源抵押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业务,积极推广应农民信用评估为基础的普惠型农民小额信用贷款。

第二,村镇银行作为新兴金融机构,缺乏大众的信任度、认可度,因此,村镇银行应该积极利用新媒体网络等资源,进行正面的宣传和报道。深入农村基层,让农民真正了解村镇银行的业务范围、优势、特色等实际情况,加强农村居民对村镇银行的认可度和信任度。

第三,加强人才培养,虽然村镇银行的规模相对较小,但村镇银行自身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一方面为提高银行产品创新能力提供源动力,另一方面为银行提供高水平服务奠定基础。村镇银行应该注重人才的培养,定期开展培训,积极培养现有的工作人员,成长为高素质人才,同时,应该采取人性化的管理模式,防止人才的流失。

4.2優化外部环境

第一,加强政府扶持,同时降低政府的不正当干预。国家应该从税收政策、贴息政策等方面为村镇银行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同时,应该在村镇银行的管理、经营、运行过程中适当的放手,减少干预。例如,给予村镇银行一定的税收减免,提供一定的贷款贴息,给予其一定的利率浮动空间。

第二,改进现有的结算系统,将村镇银行的结算系统纳入银联清算系统,解锁更多的结算渠道,完善结算功能,提升服务效率。

4.3强化金融监管

第一,完善监管体系,参照国外社区银行的先进经验,我国村镇银行可以采取以政府监管为主导,村镇银行内部监督控制为依托,社会监督为补充的监管体系。同时,修改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明确村镇银行的法律地位、产权关系等内容,使监管者在监管的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第二,细化监督细则,目前村镇银行的准入标准比较宽泛,各村镇银行体量、规模相差悬殊,相关部门应该严格准入机制,规范人员从业资格,严格审查股东及高管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细化考核、监督、问责机制,加强风险预测和监督,全方位降低村镇银行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邹力宏,姚滢.我国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分析[J].金融与经济,2008(04):58-60.

[2] 曲小刚,罗剑朝.村镇银行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03):112-120.

[3] 王吉恒,于岩熙,李芳仪.我国村镇银行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纵横,2014(06):107-110.

[4] 王曙光,王东宾.村镇银行的定位与挑战[J].中国金融,2015(23):37-39.

[5] 李明贤,罗荷花,易蕊琦.中国村镇银行发展、制度改革与路径选择[J].经济体制改革,2016(04):18-24.

作者:李孟辉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论文 篇2:

试论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摘要:目前我国的农村经济经过不断的发展,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三农问题在我国一直是重点关注的问题,三农问题多年来也一直是党中央国务院所关注的重点问题。在当今世界,不仅仅是我国,世界上其他强国也都在积极地推动农村金融行业的发展,使其服务于三农。但是目前村镇银行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了很多困境。由于起步较晚,社会认可度较低,村镇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即由于贷款的需求较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吸储能力又严重不足,进而导致存贷比较高,阻碍了村镇银行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村镇银行;发展;三农问题

一、 村镇银行的概述

村镇银行是主要为“农业、农村、农民”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村镇银行是具有法人资格享有民事权利能够承担民事责任的一个民事主体。村镇银行资本来源的进入门槛比较低,在股权设置上具有更高的灵活性,不管是境内的金融机构还是境外的金融机构,也不管是境内的非金融机构还是境外的非金融机构都可以成为村镇银行这一民事主体的股东,这样可以实现股权的多元化,为村镇银行健康稳定的发展引入多元的机会。

村镇银行在农村地带的扎根为农村的经济发展和整个农村的金融体的完善带来了一种新的机遇。根据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统计,截止到2016年末,村镇银行数量在我国已经发展到1 519家,这表明村镇银行的发展在我国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

二、 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1. 村镇银行发起行的持股比例过高。从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政策来看,村镇银行的发起行必须是银行金融机构并且持股比例要占整个村镇银行总股本比例的15%以上,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很多发起行的持股比例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一比例,这表明很多情况下发起银行具有一票否決权、一票通过权,成为村镇银行的实际控制者。这样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发起银行很可能会利用在村镇银行中的优势地位,从事更有利于自己的业务,为自己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但是也不可否认发起银行在管理和发展上对村镇银行在运营初期进行指导所起的积极作用。

2. 村镇银行的资金来源不足。村镇银行大多在县级及以下行政单位进行发展,这些地方经济发展状况要远远低于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并且居民的收入远远不能和大中城市相比,企业发展状况一般,这就决定了村镇银行的收储能力非常的有限,这是村镇银行资金来源缺乏的一个重要原因。村镇银行刚刚起步,现在社会公众对村镇银行的认识并不够全面,对其不信任感非常强。快捷支付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央行并没有将大部分的村镇银行纳入其小额支付系统,村镇银行也不能够发行自己的银行卡和信用卡,这直接导致了结算功能的缺失,致使社会公众与村镇银行开展业务时会有诸多的不便,这些因素对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非常大的障碍。

3. 村镇银行的风险抵抗能力薄弱。在银行体系中对风险的控制是最重要的方面之一,这也是监管层评估银行管理的一个重要指标。当前大部分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都比较短,在风险防控方面的经验短缺,同时也没有科学的风险防控制度。目前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存在以下三种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是由于借款者不能够按照合同的要求清偿贷款的本金和利息而导致的银行在财产上的损失。产生操作风险的主要因素是由银行的工作人员出现的问题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当前村镇银行成立时间较短,村镇银行内部还没有一个完善的风险防控系统,大多数的村镇银行都是建在县级及以下行政单位,对人才的吸引力度有限,导致银行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相对来说较低,对风险的防控意识比较欠缺。产生流动性风险的主要因素是银行的流动资产不够充足,不能应对大量的即时到期的债务,从而造成大面积违约的情况。因此,村镇银行的发起行要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村镇银行一定的资金支持,使其能够面对可能产生的债务风险。这些问题的解决事关村镇银行是否能够持续的健康稳定的发展,以及农村金融环境是否能够得到有效改善的重要方面。

村镇银行在我国处于刚刚萌芽的阶段,在各个方面还显得不是特别成熟,难免会在各个方面出现问题,我们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找到一条适合当地村镇银行发展的道路,但是村镇银行怎么发展,仅凭理论上研究是远远不足的,这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发掘,从而选取出一种最佳的发展模式。

三、 哈尔滨银行作为发起人的村镇银行发展状况

2008年12月30日由哈尔滨银行作为发起人的第一家村镇银行巴彦融兴村镇银行正式成立,至2017年9月,由哈尔滨银行作为发起人设立的控股的村镇银行已经增加至31家(含设立和筹建中1家)。截止2017年6月30日,由哈尔滨银行发起设立的30家村镇银行资产总规模达到了238.66亿元人民币,相比2016年末下降2.32%,贷款总额达到127亿元人民币的规模,相比2016年末增长了4.91%,2017年1月~6月净利润达到1.19亿元的规模,相比2016年同期下降了40.8%。

1. 哈尔滨银行作为发起行的村镇银行管理模式。哈尔滨银行作为发起银行对其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实行严格的控制,从而保证对村镇银行在各个方面都能够有效的管理,哈尔滨银行发起设立控股的31家村镇银行控股比例都在70%以上,在重大决策上具有绝对的发言权,这样股权结构对村镇银行的管理是非常有效的,也是非常有利的。

哈尔滨银行对村镇银行采取的是董事局的管理模式,由董事局对董事会负责,董事局下设的各个部门负责对村镇银行实施管理、运营和监督。村镇银行的整体运营体系为权力逐级下放,对授权进行备案。董事局不负责对村镇银行的日常管理,只负责村镇银行制度的制定和总体的规划协调,例如在各个村镇银行分行之间的资金调拨,由资金充足的银行对资金短缺银行进行补充。

2. 哈尔滨银行作为发起行的村镇银行可持续的创新发展。首先村镇银行做到了产品创新,村镇银行将其贷款体系主要分为:小型企业贷款、小微企业贷款、个人消费贷款和农户类贷款。村镇银行根据市场的需求填补农户和小微企业贷款难等领域的空白,并且针对农户和一些中小企业难以提供有效的担保等融资难的情况推出了一系列的融资产品。这些金融产品与传统的贷款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这些融资产品的存在不需要抵押、质押等担保,而是通过一个人过往的信用记录、订单记录、现金流和公司法定代表人的信用情况等给予一定的授信额度,从而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困境。

村镇银行所面向的客户主要是普通的社会公众和一些小微型企业,这意味着村镇要承担更高的风险,因为农民和小微企业的风险抵御能力相对比较薄弱,经不起市场大的震荡。因此村镇银行根据这一特点推出了适合这一情况的“银行+龙头企业+农户”和“银行+合作社+农户”的营销方式。这种链式的营销方式既能够满足融资对象对资金的需求,也能尽可能的防范风险的发生,为其他村镇银行融资产品的开发和经营模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板。例如:由湖南株洲融兴村镇银行+唐人神集团成立的大农担保公司+农户的形式为农户养殖提供资金支持,国家对这一行为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当地的人民银行对株洲村镇银行提供了3.9亿的再贷款支持,从而达到一种银行、企业和农户的多方共赢的一种结果。

村镇银行要在制度上不断的进行创新,在业务的发展上融兴村镇银行既充分的利用发起行哈尔滨银行小额贷款的经验,也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造出新的融资产品。融兴村镇银行创造性的提出了五户联保制度,这种方式使客户之间相互选择信用较好的客户加入。同时,村镇银行也利用各种可查的途径充分的了解企业和农户的生产经营状况和企业信用状况,进而有效的防范村镇银行出现的风险。

成立村镇银行主要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也要盈利,这毕竟是一个盈利机构而不是一个公益组织。这就需要在业务不断扩展的同时,也要保证对原有客户的维护,因为对每一个客户的核查都是需要一定的成本的,但是随着与老客户不断的进行业务往来,对客户核查和其他方面的费用是在不断降低的。村镇银行根据所面向的客户融资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对策,例如:银行对信誉良好的优质客户提供连续贷款和信誉良好的企业提供低利率的贷款。村镇银行对农户方面提出更有针对性的策略,根据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提供有针对性的贷款,提供给农户所需要的资金。对农户的还款时间不能与其他的贷款一样,还款时间不能是固定的,而是针对农户这一特点制定灵活的还款时间,允许在农产品价格高时卖出,价格低时买进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从而使农户的利益达到最大化。

3. 哈尔滨银行作为发起行的村镇银行风险防控机制。村镇银行由于其定位于服务小微企业和普通农户这一特点,决定了村镇银行相比于其他银行有较大的经营风险,其抵抗风险的能力相对于其他大型银行来说更加薄弱。因此,为了村镇银行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对客户的信用风险防控,村镇银行针对小微企业制定总结出了五方面的风险识别技术:(1)重视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2)重视企业的现金流;(3)重视法人代表的诚信;(4)重视企业在行业经营的周期情况,以及企业和个人的相关度;(5)重视企业与上下游合作的各种关系。对小微企业的核查尽可能做到细致入微的核查,要对管理者进行全方位的核查,如对管理者的信用度和社会评价进行调查,小到企业的水电费的缴纳情况和纳税情况等这些都要纳入核查范围,及时将风险扼杀在摇篮中。对农戶的核查要以贷款农户的收入来源作为重要贷款依据,不仅仅评价该农户个体,也要对该村的整体信用状况做出评价,调查排除不守信用的个体,同时要核查每个个体之间的关联性,做出一个判断。村镇银行利用哈尔滨银行自主研发的国内小微企业信用评级系统,创新性的提出了预授信制度。村镇银行在风险防控机制上不仅仅单纯的使用了哈尔滨银行的模式,还结合了自身的特点,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风险防范机制“三会一层”的内部协调与制衡机制,村镇银行各个部门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对银行内部人员的选拔,首先要把好招聘这第一关,招聘过程中重点考察招聘对象的应聘思想品德,在日后的培养中重点培养工作人员的品德,并且内部实行一名长期工作人员带一名新工作人员的制度,以最短的时间、最有效的方式使员工了解整个操作流程。在银行的运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银行流程进行操作,实行严格的岗位责任制,严格地控制操作风险。

村镇银行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资金流动性的问题,村镇银行在成立之初规模小、员工业务不熟,存在资金流动性的问题,存在挤兑的风险。哈尔滨银行董事局帮助其作为发起行的村镇银行发起建立相对完善的风险防控制度并且对可能产生的流动性风险进行重点的监测,同时对哈尔滨银行发起设立的各个村镇银行之间建立起协作机制,坚持各个银行之间的相互协作,积极应对出现的风险,特别是在村镇银行流动性资金出现短缺时,哈尔滨银行的流动性资金能够及时地补位。

哈尔滨银行发起设立的各村镇银行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订了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和适合当地需求的创新型的金融产品,在村镇银行的内部也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但是就目前的状态来看我们也不能否认其不足,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的不断富裕,农村金融环境的不断改善,村镇银行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不断地自我完善,为当地经济的快速稳定的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与建议

1. 在政策上不断加大对村镇银行的支持。2006年银监会放宽了农村金融市场的进入条件,要在县级及以下行政单位建立村镇银行以填补金融市场中的空白区域。村镇银行发起设立的初衷是以服务“农业、农村、农民”为主要目的,是主要面向农村市场的一种盈利性银行。要在服务三农的同时还要保持自己的盈利性,这是村镇银行作为一个商业性银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村镇银行虽然与政策性银行不同,但是也要明确其定位,其设立的目的主要是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和小微企业。再就是我国的四大国有银行在农村地区设立的营业网点非常少,这就给村镇银行的发展带来了充分的空间,使其能够充分的发展各项业务。国家应该对村镇银行提供政策性性支持,但是这是有一定前提的,那就是村镇银行的营业网点不能主要设在大中型城市,而在乡村地区只是象征性的设立几个网点,从而获得国家的优惠政策,这既不能达到鼓励发展农村金融的目的,而且也造成了国家资源的流失。

2. 打造村镇银行的市场品牌。品牌认可度也是阻碍我国村镇银行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对村镇银行吸储造成最大阻碍的一个原因,社会公众对这一才成立的银行没有品牌认可度。村镇银行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打造在社会公众中的认可度。这就要求村镇银行按照自己的定位,将自己的业务下沉到基层,充分的与基层群众进行接触,为群众讲解银行服务于三农的优惠政策,但是不能仅仅将服务三农局限于表面,而是要发挥自己的优势产品取得群众的信任并使得村镇银行成为小微企业发展的坚强后盾。在产品创新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员工的形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为村镇银行的发展出一份自己力所能及的力。争取使客户信任村镇银行这一品牌,在有金融需求时第一时间想到村镇银行。

3. 加强村镇银行的风险控制。村镇银行的经营风险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是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要使村镇银行能够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做好风险的把控。对信用风险的控制,首先要做好对自己内部信贷员的管理,对自己信贷员的背景进行认真调查,坚决不能让有污点的人员进入信贷体系。要加强对信贷员的业务培训,使信贷员能够充分了解容易出现信贷违约的情况,做好风险防控。在借款人向银行提出贷款请求之后,信贷员要对借款人做好充分的尽职调查,充分了解借款人的经济实力、借款的用途、还款的意愿,信贷员不能仅仅通过网络平台查询客户的信用信息,因为有些信息是在网络平台上不能够反应出来的,这就需要进入现场调查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包括采取与跟其有贸易往来的第三方人员和与其接触密切的人员进行交谈或者发询证函等措施,提高风险控制力度,这些对借款人的评价仅仅通过网络平台是不能够获得的。

加强村镇银行操作风险的控制,村镇银行应该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将可能产生的风险防患于未然。要加强对银行工作人员的管理培训和招聘一批具有专业风险防范知识的专业人才,提高信贷员和贷款审核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要明确其责任,做到权责分明,做到谁出现问题谁负责。

加强对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管控。银行如果出现流动性风险,就无法及时地兑付存款人的资金,从而出現违约。因为村镇银行吸储能力相对较差,因此村镇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就非常突出。所以村镇银行要完善银行资金的流动性风险控制体系,将资产与负债规模控制在一定的比例之内,并且要根据各个分支机构的头寸情况,积极的进行各个分支机构之间的资金调配,从而避免违约和挤兑情况的出现。同时在村镇银行内部要制定关于流动性风险的完善的预警机制,增加银行资金补充渠道,进而使村镇银行对流动性风险的抵抗力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 曲小刚,罗剑朝.村镇银行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

[2] 陶雷.村镇银行与农村金融改革[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21(1).

[3] 毛玲花,管颖.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农村金融,2010,(8).

[4] 单悦.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问题浅探[J].河北金融,2012,(2).

[5] 张海东.我国村镇银行问题及建议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2,(4).

[6] 王晓燕.我国村镇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时代,2009,(21).

[7] 李颖,王颖.中国村镇银行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3,(17).

[8] 高晓燕,孙晓靓.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1,(6).

作者简介:李江辉(1979-),男,汉族,河北省鹿泉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国民经济学。

收稿日期:2018-02-27。

作者:李江辉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论文 篇3:

浅析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

[摘 要] 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其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从村镇银行发展的特点入手,分析了其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

[关键字] 村镇银行 发展特点 政策建议

近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经济建设和农村金融改革。中国银监会也加大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三农”的金融服务力度,村镇银行在这种大环境下发展迅速,截至2010年11月,我国组建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425家,其中村镇银行349家,资本总额150亿元, 吸收存款607亿元,发放贷款536亿元。

一、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特点分析

1.从地区分布上看,东部发展优势明显

从2007年3月1日我国首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成立,在推广阶段成立的172 家村镇银行中,东部地区11个省市设立66家,中部地区8省共设立46家,西部12个省份共设立60家。虽然试点是从中西部开始,但由于经济、金融环境具有相对优势.以及资本的逐利性,使得村镇银行的设立进度东部明显快于中、西部地区。

2.从发起银行类型来看,城市金融与农村金融是发起村镇银行的主力

根据村镇银行的主发起银行类型不同,可以划分为国有、股份制、城市金融(包括城商行和城信社)、农村金融(包括农商行、农村合作银行及农信社)、政策性银行和外资银行等6大类。据统计,城市商业银行及城市信用社占村镇银行主发起人比重最高,达到总数的45.83%;而2008年,城市金融和农村金融两类合计设立村镇银行数所占份额超过80%。这一方面与两类银行数量较多有关,另一方面也表明发起设立村镇银行与这两类银行的跨区域发展要求及市场定位有较高的吻合度。另外2008年作为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占比相对较小,仅占7.3%,这可能与农村金融服务风险大,利润率低以及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后撤离农村市场的大趋势有关。

3.从注册资本数额来看,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不断增高,远大于最低监管要求

不断增高的注册资本,缓解了村镇银行成立初期,可贷资金不足的情况,但是也使得村镇银行资金外流的风险增加。按照《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300万元人民币;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万元人民币。”但从实践来看,大部分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规模都超过了最低监管要求,且呈现出逐年增加之势,2007年我国村镇银行平均注册资本额为1500.55万元,2008年为4879.56万元,到2009年末可获得的村镇银行的平均注册资本高达5325万元。村镇银行较高的注册资本,最好的解释是对“村镇银行对统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对单一集团企业客户的授信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10%。”这一监管规定的反应,使其可以提高向同一借款人贷款余额和单一集团企业的授信额度,增加其优质客户。但是,这也反映出拥有较高注册资本的村镇银行其目标客户可能是能够获得高利润率的优质大客户,而对于目前中国农村处于弱势的中小企业和农户的需求重视不足,导致资金外流风险加大。

4.从股权结构来看,村镇银行主发起银行平均持股50%以上,总体上处于绝对控股地位

城市金融和农村金融股东数量相对较多,平均接近20个。在可获得数据的88 家村镇银行中,主发起银行的平均持股比例约为55%,总体上处于绝对控股地位。从不同类型的主发起银行持股比例来看,外资银行以100%居首, 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市金融也都处于绝对控制地位,仅农村金融和政策性银行总体上低于50%的绝对控制水平。

5.从经营情况来看,部分村镇银行实现盈利

由于村镇银行成立时间短,短期内实现盈利可能性较小。我国第一家村镇银行——惠民村镇银行起初注册资本仅为200万元,2007年和2008年分别亏损20万元和30万元。2008年10月增资扩股至3000万元,2009年末贷款余额达到11595万元后,才首次实现税后盈利270万元。据统计,截止至2009年6月末全国118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累计实现盈利4074万。

二、我国村镇银行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村镇银行的建立对解决农村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作为农村金融的新生事物,在其发展中暴露出很多问题。

1.政府政策的限制

(1)系统联网问题。村镇银行的部分系统不能与人民银行正常联网,如大额清算系统,人民银行核发的联行行号一直得不到落实,在实践中村镇银行只能将大额清算委托给他行,无法开通汇票,不能与其他银行实现互联互通,银行卡业务也开办不了,这对于对公业务的开展极其不利,也给村民存款、取款带来不便,导致银行失去许多拓展市场的良机。

(2)现金供应问题。尽管目前村镇银行可从事资金拆借业务,但是不能进入全国银行间市场拆借,只能向当地金融机构拆借资金;而且同业拆借时间短,制约了资金的供应。而村镇银行能否直接在当地人民银行发行库存取款,目前仍没有相关规定。

(3)存款保险问题。村镇银行服务面向“三农”,极易产生风险,而农村政策性保险又不健全,支持村镇银行发展的政策性保险也没有完全开展起来。这导致村镇银行的公信度和社会认可度较低,此外存款人的利益也难以保障。

(4)存款准备金率问题。村镇银行存款准备金的缴存比例没有统一标准,人民银行基层行在具体执行中很难把握。作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存款业务,应该向人民银行缴存法定存款准备金。但是,目前对这些方面尚没有明确规定。

2.政府监管的缺失

(1)监管到位难。目前监管部门难以对村镇银行实现全面有效的监管,因为农村金融体系较为庞杂,面临着信息不充分、监管力量不足等问题。虽然银监会文件谈到对村镇银行要实行低门槛、严监管,但是由于县监管办事处人员少,而村镇银行数目逐年扩大,监管成本不断增高。

(2)地方政府制约。村镇银行的建立和发展都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引导和支持,而政府在其中的定位是否适当尤为关键。目前,地方政府对村镇银行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过份干预,不适当地运用行政手段对村镇银行贷款进行干预,导致贷款风险增加。另一种是任其自由发展,不加以正确指引,村镇银行难以得到地方政府税收、补贴等方面的优惠。

3.村镇银行自身经营困境

(1)定位困惑

村镇银行设立的初衷是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的问题,但当前村镇银行机构网点少,规模小,并且从业人员也较少,这就与试点制度设计目标存在预期上的差距。另外,村镇银行作为自负盈亏的企业,必然会追求利润最大化,择优选择支持对象,这就可能脱离服务“三农”的目的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办行宗旨。

(2)吸收存款规模较小

目前村镇银行社会公信力较低,吸收存款困难。村镇银行虽拥有一定的本土优势,但设立于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这些地区受地域自然条件和开放程度限制,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民和乡镇企业闲置资金有限,另外,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较短、规模较小,与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相比,知名度和信誉度不高,竞争仍处于劣势。在同等条件下,农村居民有了资金剩余,会考虑存入信誉好、知名度高的银行办理存款业务;

(3)贷款风险控制机制不完善

村镇银行的贷款覆盖面要求其尽可能通过提供小额、灵活的信贷服务来满足更多农民的金融要求,而小额、分散的服务成本相对较高,这就需要相对较高的贷款利率来覆盖成本和风险。但是,面对发放给农民的贷款,利率太高,农民难以接受;而贷给那些脱离了基本农业的有高盈利企业和个人,风险就会增大。而且由于农村信用体系的不完善以及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农村信用贷款缺乏抵押物,可控性较差,即使有抵押,抵押物变现也较为困难。

(4)人才匮乏

当前,农村金融人才匮乏,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制约了村镇银行的健康发展。一方面,村镇银行的信贷人员普遍不足,高素质人才更是紧缺;另一方面,熟悉当地农户情况的工作人员及其缺乏。

(5)盈利能力不高,后劲不足

村镇银行盈利能力较弱的主要原因在于,村镇银行多数设立于经济欠发达的农村,这些地区高新产业、龙头企业较少,村镇银行无高效益的农业相关项目支持;另外村目前镇银行金融产品较为单一,服务功能还不完善,进一步制约了其盈利能力和后续发展。

三、 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1.政府和监管角度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给予税收优惠和利率贴息

一是享受优惠税收政策。为支持村镇银行在农村地区经营,给予村镇银行1至3年营业税、所得税免税期,允许在税前多提坏账准备。二是由财政对村镇银行面向农户的贷款进行贴息,以此缓解农户由于自身不能承担过高的利率以及村镇银行贷款分散,单笔贷款成本较高的问题。三是对村镇银行放松存贷款利率管制,允许村镇银行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资金供求状况、债务人可承受能力自主确立贷款利率,利率浮动可以比照小额贷款公司最高上浮至基准利率的4倍。

(2)大力发展各种农业保险

积极推行多种农业保险,分散和转移农民所承受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从而降低村镇银行贷款给农户进行农业生产的信贷风险。具体而言,一方面要鼓励农业保险产品创新,与发展订单农业相结合,大力发展以农产品收购订单为依据的跟单农业保险;另一方面,应当尽快研究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建立“谁享有农业利益,谁就有义务分担一点风险”的机制,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对保费或费用给予补贴,对农业保险给予免税政策,还可经核准开办农村所有财险业务和人寿险业务。

(3)创建农村信用评级和信用担保体系

农村金融市场的完善与健全必须建立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罚机制,把创建农村信用工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配套建立信用评级、风险管理体系。村镇银行的小额贷款通常是无抵押贷款,这就需要针对申请贷款农户的现金流、运作模式、还款能力等,制定较为切实可行的评级标准,从而降低村镇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更好地保障运营资金的安全高效。

(4)加强对村镇银行的监管,减少资金外流

各级监管机构在积极取试点工作的过程中要加强监管与控制,要始终把防范风险放在第一位,优化产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强化资本约束,切实防范可带来的各种风险。针对村镇银行注册资本金额比较大,可以采用分级管理的方式,必要的时候对初始注册资本不但要设置下限,还要设置上限。政府相关部门还可以建立涉农贷款发放奖惩机制,设定商业化村镇银行涉农贷款的限额,根据额度来确定奖惩依据。以此鼓励村镇银行加大对三农的资金投入,避免资金外流。

2.村镇银行强化自身建设角度

(1)明确市场定位,提高自身知名度和信誉度。

一方面,扩大宣传力度,与当地政府建立良好关系。利用各种媒体和平台向公众宣传设立村镇银行的意义和目的,介绍村镇银行开展的相关业务,突出村镇银行的业务和服务的特点,正面引导公众充分了解并认可村镇银行。另一方面,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要始终明确其市场定位,根植于农村,面向本地农民,不仅在存贷款方面,还要在结算、代理等方面不断探索,完善村镇银行的服务功能,开发适合“三农”经济发展特点的多样性的金融产品,更好地满足对农村金融服务多样化的需求。

(2)建设农村金融人才队伍。

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用人机制,积极引进人才,保障村镇银行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首先,加强对现有员工的岗位专业培训,建立良好的培养机制。其次,加大吸引外来专业人才的力度,可优先考虑从当地农信社、邮政储蓄或国有商业银行精简的富余人员中招收富有经验的管理和信贷人员,或者熟悉当地农村情况、愿意为农民办事的兼职人员。最后,建立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对业绩优良的员工提供较高的薪酬和福利待遇,以吸引素质高的人才。

(3)完善扩大村镇银行融资渠道。

鉴于村镇银行在吸收当地农民存款存在一定困难,村镇银行应避免过分依赖单一存款来源作为放贷资金,争取从各种渠道筹集经营所需资金。目前,村镇银行可考虑从几个途径筹集资金:一是加强与当地的农信社、邮政储蓄等金融机构合作。二是争取早日进入全国银行间拆借市场,以市场化的方式取得较低成本的放贷资金。三是充分利用中央对农村地区的扶持政策,争取多向央行申请支农再贷款。四是在政策允许下,发行债券、票据等金融工具融通资金。

(4)注重风险防范和控制。

注重风险防范和控制是实现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为了防止信贷风险的发生,村镇银行应做好几方面工作。一是建立完善的内部风险管理制度和信息管理系统,尤其是信息监测系统,包括贷款跟踪状况与其他各个类型的金融业务的相关信息。建立农户个人、联保小组资信信息库,在信用等级评定的基础上,核定贷款额度。二是对农民加强信贷政策宣传,增强信贷工作透明度。

总之,为了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村镇银行未来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只有及时有效的解决村镇银行发展中的各种问题,村镇银行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服务于“三农”

参考文献:

[1]徐小青,樊雪志,村镇银行试点的成效、问题与建议【J】,中国农村金融,2010,4:41-44

[2]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2009) ,国家统计出版社【M】,2010:表9-2

[3]沈高峰,张吉光,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J】,金融研究,2010,5:11-16

[4]赵东青,王树贤,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的实证研究【J】,农村经济,2010,7:77-81

作者:邢文妍

上一篇:人民币区域化研究论文下一篇:人际关系企业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