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作业设计论文

2022-04-16

摘要:作业设计需要关注三个点,即作业的功能、作业的本质和作业设计的理据。作业本质上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作业设计除关注学习内容之外,应跟进学习过程,体现学习方式。作业设计还应遵循课标、教材以及学情。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初中语文作业设计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语文作业设计论文 篇1: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与优化策略探析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呈现出符合新课改要求、目标明确、注重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等特征,有利于充分发挥语文作业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缺乏对内容的合理设计、没有意识到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作业形式较为单一等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初中语文作业在新课改背景下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探索其优化策略,以期进一步提升初中语文作业的科学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优化

新课改是我国为了改善现有的教育模式,充分发挥教育的重要作用而进行的一项教育改革,其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提升学生对课堂教育活动的兴趣。语文课程是初中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其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储量,帮助学生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理解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作业是初中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帮助学生夯实课堂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提升语文作业的科学性,进而充分发挥其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特点

(一)语文作业设计符合新课改要求

新课改要求初中语文作业设计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因材施教”的重要作用,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目前,初中语文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注重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鼓励学生充分思考。课后作业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复习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还可以帮助他们预习即将学习的知识,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会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学生若想保质保量完成作业就需要预习新知识。同时,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并不是简单地重复书本内容,而是将其进行总结升华,以及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努力思考。其次,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通过要求学生查阅课外资料增加其知识储量。语文知识涵盖的范围非常广,从古至今,从中国到国外,所有文明的发展进步都可以纳入语文知识的范畴,因此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并没有局限于书本内容,而是要求学生借助网络查阅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资料,以此增加他们的知识储量。

(二)语文作业设计的目标明确

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有明确的目标,能够帮助学生知晓作业目标的评判标准是什么,進而在目标的指引下努力完成语文作业。日本学者稻川三郎将目标分为四类:可达到的目标,可相信的目标,可想像的目标以及可向往的目标。可达到的目标是指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切实实现的目标;可相信的目标是指学生相信自已可以达到的目标;可想象的目标是指学生的目标应当是可以进行语言表达并且在社会中真实存在的;可向往的目标是指学生自己想要努力实现的内容。教师在布置语文作业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不同目标类型,帮助他们在实现“可达到目标”的前提下确立“可相信的目标”,进而在不同阶段通过不同目标的指引下获得更多的知识。

(三)语文作业设计注重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

语文教育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如阅读理解、古诗词朗诵、古文解读等,语文教学课本中的内容以向学生传授知识、增加学生的见识为主。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注重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而学生在完成作业时不仅需要回顾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还需要进行充分思考,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同时,教师无论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在布置语文作业时都注重挖掘学生的智力资源,通过各式各样的作业类型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尽可能打破学生的固有思维方式,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语文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语文练习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只需做到“言之有理”即可,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会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做答,以此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作业内容的合理设计

缺乏对作业内容的合理设计是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之一,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语文作业多是对课堂知识内容的机械重复。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意识到课后作业对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作用,仅是将其作为检测学生学习情况以及自己阶段性教学成果的内容,这就使得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只注重检测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不注重激发学生对学习以及知识的兴趣。其次,教师在布置语文作业时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以及课后作业内容设计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但是现阶段很多教师在作业环节只侧重于突出自己的主导地位,导致出现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的现象。

(二)没有意识到学生的个性化特征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个体,每个个体都是具有独特特征的独一无二的存在,因此教师在安排作业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以及内容。但是现阶段,鲜少有初中语文教师能做到这一点,无论是课堂教育还是课后布置作业,他们都崇尚“一刀切”,即所有学生都安排相同的学习内容。但是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学习能力是不同的,这种“一刀切”的作业布置方式会拉大不同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以及知识差距,进而增加成绩较差学生的学习压力。而且教师在作业环节不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条件,增加学生的信心。例如,有些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差,但是其动手能力较强,而教师在很多课后实践性活动中也仅是对成绩优异的学生给予关注。

(三)语文作业形式较为单一

语文作业形式较为单一是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又一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教师在布置语文作业时以阅读、练笔类作业为主。语文的学习本应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学生通过接触大量的知识内容不仅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量,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对学习的兴趣,但是教师在布置语文作业时没有充分尊重知识的多样性,大部分作业内容都是阅读和练笔,这虽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使得学生沦为了“机械的重复者”,不利于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其次,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也不注重对新兴媒体技术的运用。教师要求学生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完成作业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作业内容的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接触到大量新兴知识,进而丰富学生的知识种类。但是现阶段,教师很少借助各种新兴技术来丰富作业的呈现形式。

三、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优化策略

(一)合理安排语文作业内容

首先,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安排作业内容。初中阶段是学生各方面技能快速发展的阶段,教师在安排作业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认知水平的变化。例如,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重要时期,而学生在思考时往往会调用自己以往的知识积累,进而得出对新事物的认识,因此教师应当多布置一些句子赏析类作业,要求学生自己在作文中寻找好词好句,并分析其好在什么地方,通过这种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其次,教师要多布置一些实践性作业。目前,初中学生的课外作業以理论知识为主,这不利于帮助学生构建全面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可以将书本中一些内容作为主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安排作业时注重体现个性化差异

首先,教师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布置作业。教师在日常作业布置过程中要注重掌握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并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以此充分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同时,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以及学习过程,并及时根据学生自身情况的变化调整作业方式。其次,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科学设置难度层次。虽然每个人都有接受平等教育的权利,但是“平等”并不意味着“相等”,不同学生的思考能力、学习能力等都不同,如果采用同样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完成同样的课后作业就会增加一些学生的学习压力,这不利于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合理设置难度层次,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行选择要完成的内容。

(三)创新语文作业形式

首先,教师应当根据作业内容安排不同的作业形式。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将作业分为读写积累类以及采集编创类。读写积累类是指教师指定相应的书目让学生阅读,并在阅读结束后写出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句子,并写出原因,以此强化学生对课外读物内容的印象。采集编创类是指要求学生在自己搜集优美篇章的基础上模仿名家进行创作,以此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以及运用能力。其次,教师应当积极借用各种新兴技术丰富作业形式。采用新兴技术手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完成作业的兴趣,而现阶段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应当是抖音等短视频APP,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布置一些适合以视频形式提交的作业内容,并鼓励学生自由创作。

【参考文献】

[1]侯彩虹.优化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策略[J].新课程,2020(23):1.

[2]耿会欠.初中语文教学中优化作业设计的策略分析[J].科普童话,2020(24):82.

[3]任彦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作业设计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

[4]于佳.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

[5]徐冬霞.论农村初中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策略[J].读写算,2020(05):134.

[6]程明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9.

作者:胡桂华

初中语文作业设计论文 篇2:

略论初中语文作业设计需关注的要点

摘要:作业设计需要关注三个点,即作业的功能、作业的本质和作业设计的理据。作业本质上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作业设计除关注学习内容之外,应跟进学习过程,体现学习方式。作业设计还应遵循课标、教材以及学情。

关键词:作业设计;本质;功能;理据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要“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2021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进一步强调,“教师要提高自主设计作业能力,针对学生不同情况,精准设计作业”。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指出“全面压減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要“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从而“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与此同时,各地根据国家文件的要求,也制订发布了作业设计和管理的相关文件。从中央到地方持续的发文,凸显了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那么,初中语文作业的设计要注意哪些要点?

一、认识本质:作业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副主任王月芬认为:“教师对作业的基本观点、专业培训等,都有可能影响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因此,正确认识作业的本质,即回答作业是什么的问题,是设计作业的前提。

关于作业的本质,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福禄贝尔等人认为,作业即游戏活动,其功能是训练儿童技能;夸美纽斯等人认为,作业即教学巩固,其功能是让教学更彻底地得到巩固;泰勒等人认为,作业即任务评价,其功能是改进师生的教学。我们更加强调在课程的视域下看待作业的功能,即将作业作为达成课程目标的一种自主学习活动。它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

明确这一本质之后,就需要重新界定作业的范畴与概念,从预习到课后,从侧重知识巩固的深度练习到项目化学习、探究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均可以纳入作业的范畴。作业设计的思路也需要更开阔。作业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更可以是课内外相结合的;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甚至可以是一些活动、游戏、家务劳动等。

二、立足功能:除关注学习内容之外,作业应跟进学习过程,体现学习方式

既然作业本质上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那么作业设计就需要“设计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三个方面,因此,作业应关注学习内容、跟进学习过程、体现学习方式。由于学习内容是以往课后作业关注的重点,这里主要就作业如何跟进学习过程与体现学习方式提一些建议。

(一)跟进完整的学习过程

某个知识完整的学习过程需经历预习、课堂学习到课后拓展等环节,因此,作业设计也必须跟进整个学习过程。

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作业发挥的功能是不同的。《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作业管理指导意见》指出:“教师要把握预习、课堂、周末、单元等不同学习时间(环节)的作业功能与特点,设计适宜的作业。”根据不同学习阶段的特点,设计针对性的、适宜的作业,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不同作业的学习功能。比如在预习阶段,作业主要发挥预学功能。有教师在教学《湖心亭看雪》时,从写作背景、作者资料、词语积累、初读整体感知、阅读策略等角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作业。

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对张岱的人生经历、思想变化有初步了解,从而为课堂学习中走进作者内心打下基础。

课堂学习中,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

901班同学学完《湖心亭看雪》后,一致认为张岱写的是一次“反常”的出行过程。请你阅读文章后,从出行时间、出行地点、出行人员、看到的景、遇到的人等方面梳理并分析文中能体现“反常”的内容,并根据作者在整个行程中的心情变化,绘制《游览心情折线图》。梳理与分析时可参照如下示例:

(1)“独往湖心亭看雪”——明明有舟子为其撑船,张岱却说“独往”,真是反常。

(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答非所问,真是反常。

梳理完之后,你认为,这是一场_________(“寂寞”“孤独”“冷”“痴”……)的出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里聚焦“一次反常规的出行”,整合了“出行时间”“出行地点”“出行人员”“看到的景”“遇到的人”等课堂学习的内容:“折线图”则指向小品文阅读的情感要素;最后的“总体评价”指向对文章内容的整体评价,鼓励个性解读。

而在课后阶段,可以设计比读《湖心亭看雪》和《绍兴灯景》两篇小品文的作业,对照品读张岱写于明朝灭亡后与灭亡前的作品,感受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审美意境,同时在比读中体会张岱的情感体验和精神内核。

此外,我们还需要根据学生学习的过程,让不同阶段的作业之间形成关联,努力让不同的作业结构化和系统化,产生1+1>2的效能。

(二)体现多元的学习方式

多元的学习方式主要体现为作业类型的区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促进学生完成好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探索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实践性、探究性、综合性、跨学科、项目化等作业类型的提出,旨在突破以往过分强调识记、背诵、理解的单一学习方式。

1.设计学习任务式作业。

学习任务式作业的精髓就是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语文、用语文,真正培育他们适应时代需要的语文素养。

例如,有教师在教学《湖心亭看雪》时,围绕“指向整体感知的跨界式品读”这一要求,设计了这样的作业:

1.朗诵还需要配乐,请结合图2所示的知识链接,在以下乐器中选择一种,作为配乐的主要演奏乐器,并陈述理由。

2.朗诵还需要配以多张背景图片,请根据内容,描绘1—2个文中出现的场景,以便寻找合适的背景图片。

这两项作业都围绕“朗诵”设置了真实的学习任务,即配乐和配图实践活动。作业指向整体感知“这一篇”课文的意境和画面,避免了碎片化“品读”。其特色在于巧妙地引入了音乐和美术学科的元素。这种指向整体感知的跨界式品读作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实践探究的兴趣。作业中语言、音乐、美术元素的相互融合,极大地扩展了学生的审美视域。

2.设计学习支架式作业。

作业作为一种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缺少教师实时的指导。所以,作业设计者就需要思考,在教师不在学生身边指导的情况下,如何让学生尽可能“自主”地完成作业。这就需要我们设计学习支架,让学生借助这些学习支架,既能完成“学会”的目标,掌握知识,习得方法,形成能力,又能思考自己是“如何学会”的,从而把知识、能力、方法内化为自己的学习素养。

仍以《湖心亭看雪》为例,在文言字词积累环节,一位教师设计了下面的作业:

为理解文意,请运用相关方法,填写表1。

这里的方法为学生提供了解释字词的策略性支架。第一个支架是“课内迁移法”,让学生联系已学过的课文中“是”“一”和“及”的解释,迁移解释新学课文《湖心亭看雪》中的字词。第二个支架是“语境推敲法”,并解释了具体的运用方法,以期学生运用这一支架去解释有难度的“挐”字。第三个支架的名字没有直接写出来,但提供了定义和示例,让学生反推命名解释字词的方法。

这样的作业使得文言字词解释不再是简单的机械识记,而是能唤起学生已有语文经验的思维拓展,如“课内迁移法”,或运用语言文字的特点解决问题的理性体验,如“语境推断法”“字形推断法”等。学生在自主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既运用了相应的方法,又建构了文言字词解释的策略性知识,进而将其内化为文言文学习的素养。另外,作业中最后的省略,是希望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在没有教师帮助的情况下,通过自己的思考发现更多的文言字词解释的方法,这样的作业设计,探究性和开放性也更强。作业设计中学习支架的使用,能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去解释文言字词,极大地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完成作业的信心。

三、关注理据:遵循课标、教材以及学情

丰富作业的类型方式,设计多种学习支架,这些都指向“设计什么”的问题。具体如何设计作业呢?这就需要关注作业设计的理据——课标、教材以及学情。

(一)遵循课标

课标是教学的依据、评价的标尺。掌握课标的理念和内容,是教学的基础,也应该是作业设计的准绳。

例如,课标中七到九年级文学作品的教学目标是“品味作品中有表现力的语言”,为此,《邓稼先》一文的课后作业设计如下:

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1.如果邓稼先再多说几句,可能会说什么?他为什么只说了一句话?从这句话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邓稼先?

2.想象一下邓稼先说这一句话时的声调和表情,说说你这样想象的理由。

3.有同学认为,紧急情况下,邓稼先说“我不能走”之后应该用“!”而不是“。”,说说你的理解。

4.解答了前面三道题目,请归纳解题过程中学到的品味人物语言的方法。

这里的四道题目,紧扣品味语言的方法,让学生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学会品味。最后一题,让学生在前面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品味人物语言的方法,即需要把语言放在交际的语境中,思考谁说的、说了什么、怎么說的、为什么这么说等。

(二)遵循教材

教材是在课标的指导下编写的,是对课标的物化,是教师教学的凭借,自然也是作业设计的重要依据。统编教材的很多特点,比如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的编排体系,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单元构建方式等,在作业设计中必须加以关注。

以《回忆我的母亲》的课后作业为例,有教师这样设计:

1.搜集摘录:母亲是世上最伟大的人,母爱是人间最动听的歌。无数文人墨客讴歌赞美过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搜集歌颂母亲的典故并讲述。

2.读书笔记:阅读其他写母亲的作品(邹韬奋的《我的母亲》、老舍的《我的母亲》、胡适的《我的母亲》、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每篇做批注,不少于三处,选择一篇写读书笔记。

3.人物传记:为你的母亲立传。

第1题要求讲述母亲的故事。如果关注单元要素以及这篇课文回忆性散文的文体的话,那么,这样的讲述并不合适,因为这是学生在讲述别人母亲的故事。这是游离于这个单元学习的,也是游离于“这一篇”课文的学习的。第2题要求写读书笔记。本单元的写作是“学写传记”,而这里却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况且读书笔记的写作,八年级上册还没有涉及,所以读书笔记写什么、怎么写,学生是不清楚的,而教师也没有提供必要的写作支架。第3题要求写人物传记。但这篇课文是回忆性散文,不是传记,回忆性散文与传记还是有区别的。

初看,这几个题目都是围绕着“母亲”展开的,课文也是写母亲的,都指向同一个主题。但实际上,这份作业没有充分关注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这篇课文的文体、单元的写作目标,甚至各册教材的写作训练编排体系。

再看另一位教师为本课做的作业设计:

作者在回忆往事之后,深情地写道:“我应该感谢母亲。”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我”从母亲身上学到了什么。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和《长征》中有关朱德的内容,说说母亲教给“我”的这些东西有用吗?

这一作业设计把《回忆我的母亲》这篇课文和这个单元的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和《长征》进行了勾连。作业聚焦“朱德”这个人物,既紧扣了这篇回忆性散文中“我”的情感——感激,写人叙事散文中所写的“人”和“事”对“我”的影响,同时紧扣纪实类作品中朱德的其“人”其“事”,形成两者的前后观照,很好地落实了教材编者“三位一体”的编排理念。可见,教师遵循教材编写理念对教材做深度研读,是设计好作业的前提之一。

(二)遵循学情

除了课标、教材之外,实际学情也是设计作业的重要理据,毕竟作业的主体是学生,作业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是育人。

例如,教学完《湖心亭看雪》之后,有教师设计了以下作业:

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道完成:

1.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写出三句写山、水、雪的古诗句。

2.如果用本单元《诗词三首》(《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中的诗句分别对应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和张岱《湖心亭看雪》的状态,你会选用哪两句,请说说理由。

我们发现,两道题都指向古诗文名句的积累,但思维层级是不一样的。第1题,学生只要识记再现就可以,是基础性作业;第2题聚焦“情思”,关联了单元内的诗和文,学生在比较、分析、综合、评价中完成选择和理由阐述,形成高阶思维,是发展性作业。不需要规定哪些学生做第1题,哪些学生做第2题,因为学情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我们要根据班级不同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做好基础性作业,并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挑战发展性作业。

参考文献:

[1] 王月芬.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

作者:贾龙弟

初中语文作业设计论文 篇3:

农村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操作

【摘要】在农村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中,教师要改变内容枯燥、形式单一的状况,要研究教学内容、分析学情,灵活地设计作业内容,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本文主要从明确目标、丰富内容、灵活布置、因材设置、多元评价等角度阐述农村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作业设计

【本文著錄格式】仇伟.农村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操作[J].课外语文,2020,19(15):54,56.

作业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作业设计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引发学生针对性的思考,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中,作业的设计存在着形式化的现象,教师在设计时不分析学情,不了解学生的现实起点,不把握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让学生投身于语文作业中。作业的设计要关注其形式与内容,能促进学生学习语文能力的提升,能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也要吸引学生参与到作业的设计中。在农村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一是目标设计不明确,在作业设计前教师未能深入分析设计目的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只有明晰目标,把握训练的价值,才能发挥作业的效用。如果教师因考试而布置作业,考什么就让学生“做什么”,这样虽能促进学生知识的巩固、技能的训练,却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的体验、价值观的形成,学生只会应付考试,未能从作业中获得“智”的启迪、“情”的升华。二是内容过于单一,涉及到的知识面狭窄,多以课后作业为主,缺少课堂上的练习。教师往往让学生抄生词、做配套练习,内容单调乏味,不利于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形成,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三是形式过于机械,作业的形式应是丰富多彩的,但当前教师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作业形式,内容较为机械,一概以抄写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教师布置同样的作业,虽然便于教学,但没有针对学生学情去设计作业,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四是缺乏层次性,学生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不同的兴趣、不同的认知水平、不同的能力,如果教师布置一样的作业,会让多数学生得不到应有的锻炼。教师要设计差异化的作业,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情而设,如果只关注学优生的发展,而忽视了学生的整体水平,会使学生间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大。五是答案过于“标准化”,一味强调作业的甄别功能,让学生的答案与“标准”答案进行比对,这样绝对化的教学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潜能,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六是评价不够全面。部分教师作业评价语单调、刻板,教师只以等级加以区分,缺少感染力、人文性的评语,使学生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削弱了作业的功能。

一、明确目标,丰富内容

在当前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中,教师往往注重教学目标的实施,而没有关注作业目标的设计,只是随意布置一些任务。教师要明晰作业目标,并依据学情设计内容,让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得到科学的训练。教师如果只关注量的积累,作业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教师要设计多元化的任务,依情设计不同的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丰富作业内容,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要丰富作业,要将课前、课堂、课后作业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传统的课前作业设计中,教师让学生在预习中掌握生词、阅读课文、划分层次,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教师要改变农村初中作业单调的形式,可以布置探究作者、背景以及内容等方面的作业,能将语文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历史文化等方面联系起来,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他们查阅资料、分析文本的能力。如在《藤野先生》一课教学中,教者让学生阅读鲁迅弃医从文的过程、藤野先生的简历以及他对鲁迅先生的回忆,通过作品时代背景的了解,感受人物性格的手法,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将内容停留于课后,削弱了作业的形式,影响了作业教学的效果。教师要以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拓展所学内容。如在《小石潭记》一课教学中,教者让学生品读作品,与作者对话,思考山石、潭水、溪流、游鱼、岸势、树蔓,准确把握事物的特征,并以精练的语言表述出来,面对如此优美的山水,作者却感受到“悄怆幽邃”“不可久居”,感受柳宗元的心境,感受作者的表现手法。在课后作业设计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巩固,还要让作业向课后拓展延伸,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如在学习《大自然的语言》一课时,教者让学生在课后去捕捉、发现“大自然的语言”,这样能提升学生从网络、生活中搜集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向学生布置平时作业,引导他们积累素材,摘抄名句,并写日记、周记,教师每周要进行检查,这样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积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语文教学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关注身边的人与事,促进学生的知识积累,帮助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意识。

二、灵活布置,发掘潜能

在当前农村学校语文作业布置中,教师往往注重知识的抄写,让学生去背诵参考资料的答案,学生缺少自己的思考,就会养成依赖心理。教师要改变机械单调的作业形式,设计多样化的作业,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教师要布置观察类作业,让学生获得写作素材的积累,丰富写作内容。教师布置学生观察学校、家庭、社会生活,让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悟成为写作的重要素材。教师要布置操作类作业,如学习一些刻画人物较为深刻的课文时,教师可以让他们用笔画出画面等,这样能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如在学习《爱莲说》内容后,教者让学生去种植自己喜欢的绿植,这样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给语文学习增添一种乐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获得宝贵的生活经验。教师要布置表述类的作业,让学生将故事性强的课文改编成剧本,或针对不同学生的观点,引学生进行辩论,这样能让学生将所学内容运用于实践之中。教师也可以布置阅读类作业,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积淀,提升学生语文阅读的能力。

三、因材施教,分层作业

学生有自己的特点,也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教师要依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兴趣爱好而设计作业,让学生能依情来完成作业,让每一位学生能获得充分的发展。教师的作业题量、难度要分情而设,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适当降低难度,减少作业量;面对成绩优秀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增加难度,分层次的作业能让基础差的学生“吃得了”,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作业布置要具有自主性,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精准把握学情,尊重学生的自主能力,可以设计多类型的作业,可以变换方式,让学生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业。教师可以让学生互为同伴设计作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潜能。

四、多元评价,促进发展

科学全面的评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作业评价要具有层次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标准,严格要求基础好的学生,对基础差的学生要抱着宽容的态度,这样的分层要求能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兴趣。评价要具有激励性、反馈性,能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提升他们学习语文的能力。评价的主体要多元,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能发现自己的优势、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能在互评中相互促进,实现共同发展。

总之,在农村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中,教师要明确设计目标、丰富作业内容,设计开放性、层次性的作业,发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徐凤琴.浅谈农村中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4(4).

[2]王奋勇.农村初中语文课外作业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J]. 新课程研究,2011(6).

作者:仇伟

上一篇:会计信息环境分析论文下一篇:高职经济数学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