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级渠系工程管理论文

2022-04-20

摘要:末级渠系是渠道的终端,连接着骨干渠道和农田,是农田得到有效灌溉的最后一道工程体系,但由于年久失修,利用系数低,末级渠系的作用已经难以正常发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末级渠系工程管理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末级渠系工程管理论文 篇1:

灌区农业供水末级渠系建设与管理分析

摘 要 灌区末级渠系的主要作用在于实现对农田的配水和灌溉。灌区末级渠系位于灌区输配水网络的末梢,因此,只有确保该工程质量,才能够让灌区发挥效益。基于此,针对灌区农业供水末级渠系的运行现状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设与改造措施,并进一步规范末级渠系管理,确保末级渠系在灌区节水改造工程中的作用得到全面发挥。

关键词 灌区农业供水;末级渠系;建设;管理

灌区直接关系到粮食的安全生产,强化灌区输水渠道建设与管理十分关键。现阶段,灌区借助建设配套节水工程,有效解决了渠系水利用率低、水资源浪费等问题。灌区末级渠系作为灌区节水改造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只有保证该工程充分利用灌溉水,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农民负担,实现增产增收,有效推动我国农业的良好发展。但当前灌区农业供水末级渠系中依然存在诸多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输水入田,因此,探寻该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有效途径十分必要。

1 灌区农业供水末级渠系的运行现状

1.1 渠系状况欠佳

我国大多数农业水利灌溉工程建设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时国家的财力和技术条件均较差,导致灌区农业供水末级渠系设计规范交底标准低,没有开挖到位,且绝大部分都没有进行防渗衬砌,经过数十年的运行,现已出现较为严重的阻塞、渗漏等情况。对于这一情况的处理,相关部门也仅仅是将阻塞之处疏通,并未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和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造规划,这就造成末级渠系出现开裂和剥落情况,大大减弱了其防渗功能和水利用系数[1]。

1.2 缺乏完善的量水设施

现阶段,不仅支渠和较大型的干渠直灌斗渠缺乏量水设施,末级渠系也没有设置量水设施。然而,我国正在大力实施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用水单位不再是以往的以村为单位,而是以用水户为单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用水的均衡合理性。

1.3 缺乏控水设施

当同一条支、斗、农渠内缺少配套控水设施,就会大大降低末级渠系的输水能力。若斗、农、毛渠的进水口没有安装闸门和配套的控制设施,特别是最末级的毛渠进水口,而是通过泥巴进行封堵,就会导致灌区上下游农作物不能均衡受益,极易引发各种水事矛盾,从而大大阻碍灌区农业生产的发展,不利于灌区粮食生产与经济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

1.4 工程建设资金不足,建设进展缓慢

造成工程建设资金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1)灌区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底子较薄,且受到我国相关政策因素的影响,所有的干支渠道等骨干工程均由国家立项支持建设,而涉及的工程较多,因此能够投入到末级渠系工程的资金比较少;2)农村地区财政财力有限,广大农民群体的自筹资金能力比较弱,导致末级渠系工程难以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从而导致灌区农业供水末级渠系建设进展缓慢。

1.5 工程管护主体责任未落到实处

1)灌区农业供水末级渠系的量大且涉及面非常广,多相互交织贯通,相关部门往往不能清晰地界定该工程的权属,从而导致主体管护责任无法落到实处。2)相关管理部门在开展末级渠系管护工作时,缺乏足夠的财力和人力支撑,加上相关工作人员和农户都缺乏“参与”末级渠系工程管理的意识,导致主体责任无法贯彻落实[2]。3)相关政府部门未给予相关管理部门必要的工作支持,导致工程管护工程动力不足,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末级渠系工程的效益。

1.6 工程管护经费匮乏

针对农业水价的成本核算,现阶段,政府部门将地表水0.019元/m3作为灌区农业供水末级渠系水费,进行核定收取,并将收取的水费作为该工程管理和维护的唯一来源,具体用处包括:末级渠系的维修养护与更新改造、相关工作人员的补助费用等[3]。然而对于庞大且复杂的灌区农业供水末级渠系工程而言,这一经费远远不够,因此极易引发诸多问题,如维护维修工作无法有序开展、管理和维护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等,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该工程功用的全面发挥。

2 灌区农业供水末级渠系建设与管理的有效途径

2.1 工程加固与防渗透

针对灌区农业供水末级渠系工程中出现的“阻塞”渠段,或是可能影响工程安全运行的危险渠段,相关建设与管理部门必须尽快采取有效的除险加固措施加以彻底处理,以确保整个工程的安全可靠运行。同时,若渠道出现严重的渗漏问题,必须选择混凝土防渗措施;针对渠道内坡表面风化或是开裂严重的渠段,应选用表面修凿浇筑混凝土防渗层的方式进一步加固渠堤,有效提升渠道的防渗能力,从而确保其安全运行,并提高该工程的水利用率[4]。此外,当前很多灌区末级渠系输配水渠道中并未运用C15混凝土衬砌,这就导致其边坡极易发生变形情况,已有旧浆砌的填缝砂浆脱落,缝隙中遍布杂草,渠底淤积很多泥土等,从而造成末级渠道的输水储率与输水能力大大降低。因此,相关部门必须每年定期对末级渠道进行完全的清於除障,以提高渠道的输水能力和输水储率。

2.2 完善设施

现阶段,灌区水量计量均选择支渠口测量计量,然而从支渠口经斗渠、农渠、毛渠将水资源输送到农田里,会产生很大的输水损失,且会产生很多的灌区水费征收环节,增加相关部门的水费征收难度,也会增大农户的用水负担。针对这一情况,当地相关管理部门必须不断完善灌区农业供水末级渠系控水设施,进一步减少末级渠系水浪费,对尾部灌区存在的严重用水矛盾进行较好的缓解[5]。同时,相关管理部门应积极实行计量水费的进水口,对水量计量表进行增设,也可以有效运用渠道建筑物进行量测水。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对各种控水和量水设施进行有效保养和管理,确保这些设施始终保持安全且正常的运行状态。

2.3 加快投资建设步伐,提升管护动力

只有补齐灌区农业供水末级渠系建设的短板,加快投资建设,才能够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的良好发展。由于现阶段我国土地经营模式绝大部分是家庭承包经营,但农户的农业种植收入增长速度比较慢。因而需要在灌区农业供水末级渠系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对由农户自筹资金不到位而导致工程建设与管理无法落实到位的矛盾进行解决,促使末级渠系工程建设速度加快。我国需要适当加大中央投资和地方政府的配套资源,尽量减免农户自筹资金。出台相关政策,争取更多的社会资金,以此为整个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提高其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最终确保灌区农业供水末级渠系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6]。

2.4 细化责任分级落实,确保权责相统一

针对已建成的灌区农业供水末级渠系,相关管理部门必须将管护分区分级落到实处,采取点对点的管护形式,即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将相关工程的产权移交到农民用水者协会,由该组织根据收益目标将管护责任分级落实到用水小组、土地流转大户、农民手中,并签订相应的管护协议书,提出切实有效的管理奖罚措施,实现点对点管护。此外,政府部门和相关管理部门必须给予农民用水者协会、用水小组等组织必要的指导,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其中存在的矛盾进行合理协调与化解,提高末级渠系管护效果。

2.5 创新管理机制和模式,规范运行程序

我国相关改革中提出:“在财政支出范围纳入承担公益性职能的基层水管部分人员与管理费用,收取的水资源费和水费必须完全上缴财政,不可自收自支,并从水费中依据一定的比例对资金进行返还,与灌区农业供水末级渠系水费一同构成末级渠系管护专项基金,最后合理分配到各农民用水者协会专户”。基于此,农民用水者协会应秉持着“一事一议”的原则,明确工程管护方案,挑选专业能力较强、经验丰富的人员实施这一方案,而农村监委会负责对方案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监督,水管单位负责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查复核,并由政府财务监管单位进行审批、支付及出具公示,以确保资金得到充分利用[7]。同时,各管理部门需要积极顺应时代发展的步伐,充分利用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手段,转变以往落后的管理模式,通过结合灌区渠道的用水需要和分布情况,将信息采集与控制设备安装到各级渠段位置,以准确及时地掌握各级渠段的输配水的具体情况,以便相关人员对渠道进行科学优化与调配,并做出有效地调度与防汛决策。

3 结语

当前我国灌区农业供水末级渠系建设与管理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基于此,相关部门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和现存问题,不断改造和完善末级渠系,并强化对末级渠系的管护,以提高末级渠道的输水储率与输水能力,确保其在农业生产发展中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 杨文丽.搞好末级渠系管理 发挥灌区综合效益[J].湖南水利水电,2020(01):94-96.

[2] 王治彪.灌区末级渠系工程运行管护存在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2020(04):63.

[3] 荆沧.泾惠渠灌区农业供水末级渠系改造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J].陕西水利,2015(11):169-170.

[4] 曹微西.陕西省泾惠渠灌区末级渠系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陕西水利,2020(09):96-98.

[5] 周新国,李彩霞,郭树龙,等.河南省灌区末级渠系管理模式及其运行機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7):11217-11221.

[6] 谷瑞新.基于对灌区农业供水末级渠系建设与管理的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41(02):171-173.

[7] 成相忠.关于深化石堡川灌区末级渠系改革与管理的思考[J].陕西水利,2012(03):29-30.

(责任编辑:赵中正)

作者:雷晓东

末级渠系工程管理论文 篇2:

末级渠系改造在党河灌区节水中的作用

摘要:末级渠系是渠道的终端,连接着骨干渠道和农田,是农田得到有效灌溉的最后一道工程体系,但由于年久失修,利用系数低,末级渠系的作用已经难以正常发挥。为了充分发挥水利工程设施的作用,特别是解决灌区末级渠道工程配套不足的问题,提高灌溉水利用率,是灌区的必然选择,因此,灌区末级渠道工程建设是十分迫切和非常必要的,它能缓解灌区季节性缺水的矛盾,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末级渠系改造,节水,作用

一、基本概况

敦煌市党河灌区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四周被戈壁沙漠环绕,境内拥有闻名于世的人类文化瑰宝莫高窟和沙漠绿洲、月牙泉等风景名胜,是国内重要的旅游城市,多年平均降雨量39.9mm,蒸发量2486mm,风速2.6m/s,干旱少雨,季风强烈,属大陆性干旱气候,为典型的干旱地区和灌溉农业区。年平均气温9.4℃(极限气温为44℃和-28℃),年均日照时数3240h,积温4093℃。土壤主要为灰钙土、荒漠土、沼泽土、盐渍土和草甸土,绿州区主要以腐殖质含量较高的灰钙土为主,地质主要为冲积、淤积黄土状亚沙土层,含盐量小于0.3%,氯离子含量小于0.1%,气候和土壤均适于粮、棉、瓜果、蔬菜等多种农作物的生长,是省内主要的粮棉产地之一。

灌区虽然大搞水利建设,完善田间配套工程,使各级渠道初步形成网络,但因资金缺乏等因素,致使工程老化失修,季节性缺水,灌溉技术落后等方面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近年来,通过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和世行贷款项目的实施,干支渠等骨干工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斗渠及其以下的渠系工程因资金问题,衬砌率低,破损严重,效率低下,加之计量设施不全,给水费计收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制约着灌区经济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党河灌区是我市唯一的一个大型灌区,灌区于1984年成立,属自流河水灌区,灌溉水源为地表水与地下水,其中地表水资源非常贫乏,可利用水源仅为党河,多年平均径流为2.98亿m3。党河灌区有效灌溉面积为39万亩,建有中型水库一座,即党河水库,总库容464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3100万立方米,全市现有各类机井3180眼,其中:农用机井2695眼,生活用水井337眼,工业用井87眼,其它用井61眼。

二:灌区末级渠系的状况

党河灌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老灌区,由总干渠、西干渠、北干渠、东干渠及25条支渠组成,衬砌输水干渠四条长89.675公里,修建支渠25条长303公里,衬砌296.5公里,完好率97.8%;斗渠1217条、长1139.2公里,衬砌398条长364.4公里,衬砌率为32%,完好率38%;农渠3743条长2324.6公里,衬砌162.7公里,衬砌率为7.0%。由于投入不足,末级渠系基本都为土渠,导致输水过程中“跑、冒、漏”现象非常严重,农业灌溉水的平均利用率只有56%,这就意味着灌区管理单位每供一方水,到农民田间就只剩0.56方水,如果一方水的价格为0.1元钱,农民实际承担的价格就成了0.166元。加重了农民用水负担。

按照"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斗渠以下渠道归集体所有,应由农民投资建设,但当前农民的收入低,投入渠系工程建设和改造的资金十分有限,必须在末级渠系建设上采取国家、集体、农民各投资一点的办法进行建设。

三、末级渠系工程的地位和作用

水资源短缺与农业用水效率低是制约我市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农业缺水既有水资源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造成的因素,也与农业灌溉用水存在严重浪费密切相关。农业用水占我市总用水量的90%以上,但灌溉水利用系数只有0.56左右,即使实行精耕细作,单方水生产粮食也只有1公斤左右,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目前,我市农业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并且缺水量还随经济增长和人口增加而不断增加。农业节水是一个系统工程,灌区是由水源工程、干渠、支渠、斗渠、农渠和毛渠组成的灌溉网络。单纯对灌区骨干工程进行节水改造并不能解决农业用水短缺和用水浪费的问题。因为大量的斗、农、毛渠没有进行节水改造,输水效率仍然不高,落后的灌溉方式仍然无法转变,用水浪费现象难以消除。因此,只有对骨干工程与末级渠系同时进行节水改造,才能从整体上促进农业节水,提高用水效率,农业缺水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四、末级渠系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没有明确的管理主体,是当前末级渠系运行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是:一方面末级渠系工程有人用没人管,工程状况持续恶化,农民灌溉用水难以保证。由于地势和工程原因,浇地灌溉时,靠近灌区干、支渠上游的农田容易及时得到灌溉,但下游的农田用水量和时间要求却无法保障,特别是一些下游区域,如像转渠口的定西村,郭家堡的东湾村等,这一现象更为突出。原来由政府行政组织农民对渠道进行的清淤等维修养护任务,由于缺乏相应的协调和组织,上游农民没有维修养护的积极性,而下游农民多次出工后就不可能单独去完成,这就导致本来就已破损严重的末级渠系更为壅堵。另一方面田间灌溉缺乏组织,用水秩序乱,水事纠纷现象突出。每次灌溉时不仅要投入大量劳力看水,而用水也得不到有效的保障,特别是下游的村、组放一次水,需要户户出钱派人看水,否则水夜间根本到不了田间。灌溉得不到有效保证,用水户受益不均,上下游之间用水矛盾尖锐,用水纠纷多,经常出现打架、斗殴的情况。

究其原因主要是一旧的管理体制已被破坏,新的管理体制尚未形成。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末级渠系原有的产权归属发生了变化,虽然末级渠系名义上仍为“集体”所有,而随着农村社会体制的变革,乡镇、行政村等基层管理组织的管理体制中也已经没有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管理的工作职能,实际上这个“集体”已经消失,末级渠系工程的管理体制变成空白。二是没有建立末级渠系工程产权制度。由于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建设滞后,造成末级渠系没有明确的管理主体和产权主体。政府认为既然是农民“集体”资产,就不该由政府投资进行改造;农民认为既没明确归我所有,就不该由我承担管护责任,直接导致工程措施有人用没人管、投入不足、管养不力、加剧了工程恶化趋势。

五、解决末级渠系不配套问题的措施。

1、争取更多资金投入,解决末级渠系工程长期投入不足的问题

农田水利设施具有很强的社会公益性,应该纳入公共财政支持的范畴。农业末级渠系是农田水利设施发挥效益的关键环节。在基层财力不足的条件下,必须加大中央财政对农业末级渠系改造的投资与支持,实行中央和地方共同负责,切实抓好以末级渠系节水改造为重点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采取 “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民办公助”等方式开展大型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通过改造,形成工程良好、计量设施配套完善的灌溉系统。在灌区灌溉工程设施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编制末级渠系节水改造规划。落实末级渠系改造投入来源、方式、分摊比例、监督管理,农民投工投劳的组织方式,以及项目组织模式等。建立完善末级渠系工程的产权制度,将改造完成的末级渠系工程产权明确,归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所有,水行政主管部门代表政府对末级渠系工程进行产权登记,颁发产权证书,加强产权保护与监督管理。

2、通过民主方式组建用水户协会,实行自我服务、民主管理。

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依法登记、规范运作”的原则,培育以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主要形式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承担末级渠系的维修、使用和管理职责。在深入开展农业用水管理组织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编制农民用水户协会规范建设规划。明确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布局、管理范围、管理内容、能力建设及运作管理机制等。引导农民用水户协会进行社团登记,建立健全供水管理、工程维护、水费收缴、财务管理等规章制度。近年来,我市组建了56个农民用水户协会,控制面积32万亩,占全灌区面积的82%,这些协会参与管理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自治能力差,有很大一部分的用水户协会没有达到规范的标准,无法真正承担起相应的职责。二是经费得不到保证,协会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

3、深化末级渠系体制改革,落实管护责任主体

因地制宜的推进末级渠系承包责任制和产权制度改革,激发农民用水户自主管理末级渠系供水事务和工程维修的积极性。只有通过推进末级渠系供水管理体制改革,才能提高末级渠系的供水服务水平,增进供水管理者与用水户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的原则,明确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所有权,落实管护责任主体,引导社会投资,促进产权流动。

4、推进农业末级渠系水价改革,规范水价秩序

农村税费改革后,向农民收取的费用只有水费,由于取消“两工”、实行“一事一议”政策,导致末级渠系建设投入减少,且地方各级政府没有相应的财政资金投入来弥补缺口,水管单位和受益群众都没有对末级渠系进行正常的维修和清淤,导致末级渠道损毁率上升。由于末级渠系是灌区的毛细管,是灌区发挥效益的终端网络,如果这些毛细管被堵塞或网络被破坏,一方面必然导致灌溉系统“上通下阻”,农田浇不上水,致使国家投入巨资改造的大型灌区不能发挥应有效益,造成用水苦乐不均和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农民减产减收,经济承受力下降。另一方面,由于供水服务缺乏保障,用水计量缺乏手段,用水权利和缴费责任边界不清晰、不对称,导致农民产生抵触心理,不愿意交纳水费。要积极推进以终端水价制度为核心的农业水价改革,形成农田水利良性运行机制。在对灌区国有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和末级渠系水价调查的基础上,测算农业用水定额、农业供水成本、农民水费承受能力,推行终端水价制度,实行国有水利工程水价加末级渠系水价的定价模式,规范末级渠系水价秩序,实行以供定需,定额灌溉,超用加价,节约转让,逐步发挥市场机制促进农业节水的重要作用。

作者:王丽萍 谢晓芳

末级渠系工程管理论文 篇3:

和田河末级渠系节水改造问题

【摘要】结合和田河流域实际情况,对农业灌溉末级渠系在灌区水利工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灌区整体效益发挥,水费计收问题的分析

【关键词】末级渠系 节水改造 问题

一、概述

和田河流域面积34558平方公里,灌溉面积254.83万亩,属于纯灌溉区,年径流量45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10.3亿立方米。

流域内土质以砂壤土为主,透水性强,保水保肥性差,年耗水量较高,每亩毛灌溉定额在1000立方米左右。

流域内渠系组成为干、支、斗、农,斗渠以下的末级渠系长度占到总渠系的73%,末级渠系是渠系部分中的重要环节。

二、末级渠系的作用和重要性

农业灌溉末级渠系是农田得到有效灌溉的最后一道工程体系,是灌区的“毛细血管”,是我区农业发展的生命线,是灌溉工程最后实现其价值的关键环节。没有末级渠系,作物不可能达到预期的产量与质量,因此从很大程度保证了作物生产的顺利进行,以及年末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农业灌溉末级渠系对灌区整体效应的发挥有着重大影响。如:在大范围提高灌区产量、质量,提高灌区的生产效益,就必须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种植作物的成本,减轻农民及政府负担,极大地提高农民种植作物的积极性,保证水费计收工作的有利开展,并繁荣灌区经济,为增收打下基礎。

三、目前灌溉末级渠系的状况,加强末级渠系建设与管理的基本经验。

目前,我区对末级渠系的认识和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普遍有“重建设、轻管理、重骨干、轻田间”的思想,对末级渠系的重要作用和特殊地位认识不够,同时各级组织及农民用水户对参与管理的认识水平与认识程度有较大差异,农民用水协会的群众基础和经济基础都比较薄弱,急待各级组织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提高对末级渠系改造和推广用水户参与管理的认识。末级渠系改造投入不足,资金缺口较大,现有末级渠系(支、斗、农)总长16344.16公里,已衬砌3767.57公里,衬砌只占到末级渠系总长度的23.5%,末级渠系衬砌率低,破损严重,效率低下,计量设施不全,给农业水价改革和水费计收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近年来,通过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干渠等骨干工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支渠以下的渠系工程因认识资金问题,未能得到改善。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我区的广大水利工作者与广大用水户对末级渠系的认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提高认识的同时,加大专业知识学习力度,对末级渠系工程建设做了大规模的改进,效果明显。

四、加强末级渠系工程步伐提出的建议

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力度。从中央、行业、地方、群众等多方面共同自筹投资办法,重点扶持和解决末级渠系工程改造,改善资金严重不足问题。

二是加快农业水价改革步伐。规范末级渠系的水价管理,推行终端水价制,逐步取消按亩收费,不断探索新的水价形成机制、水费计收方式和经营管理体制,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进水利管理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三是建立健全末级渠系改造补贴和奖励措施。积极推行水利建设资金配套和以奖代补政策,鼓励地方政府、村集体及受益群众对末级渠系进行正常的维修和清淤的热情,进一步加快末级渠系建设步伐。

四是探索多元化管理模式,积极建立和完善农民用水者协会。积极建立和完善以末级渠系为单位的农民用水者协会,明确在末级渠系建设与管理中的主体地位,理顺水管单位、灌区各级政府、用水者协会、用水户四方面的关系,实行专管与群管有机结合,有效地促进节约用水。

作者:陈龙

上一篇:福利刚性养老保险论文下一篇:城乡统筹养老保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