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时代会计的知识经济论文

2022-04-21

[摘要]笔者就当前网络经济时代的财务会计管理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与分析。本文首先论述了网络经济时代信息科学技术对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影响,继而分析了网络经济时代财务会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提出了应对网络经济时代财务会计存在问题的相关对策,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以期能够对我国当前网络经济时代的财务会计管理问题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基于时代会计的知识经济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基于时代会计的知识经济论文 篇1:

论知识的经济价值形态及存在前提

摘 要:社会化大生产、现代产权制度、智能信息技术与专业化分工是当今时代知识的资源、资本、商品和产业等形态存在的前提条件。各具特性的知识形态的产生与形成是知识活动过程的结果。知识活动是知识的生产,知识生产过程实质上是消除知识的不确定性及降低知识复杂性的过程。知识活动与经济活动之间存在正向相关的关系,知识的价值效用反映着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在规定性。

关键词:知识;经济价值形态;资源;资本;生产要素;知识经济

现时代,关于知识的经济意义已不容忽视,知识的经济价值地位彰显。然而,由于知识的不确定、不精确和不全面等特性,使得人们往往难以准确把握知识的价值量及知识的效用价值。在认识生产活动中知识的高附加值和高回报率的价值现象时,更是难以给出具有说服力的解释。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莫在他提出的经济增长的四要素理论中,将知识分解为两个可量度的要素。这一认识无疑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思路:解决经济学中的知识悖论、价值冲突的问题,首先应从知识的确定性与依附性入手,才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英国学者马克斯·H·博伊索特认为,“知识远远不是一种同质的存在物;随着时间推移,它会经历重要的形态变化。”[1]可见,知识在一定的经济条件和社会环境下,会呈现具有不同规定性的经济形态。本文将从这一观点出发,考察知识形态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条件,探索知识因素确切的经济价值形态,通过探讨经济活动中知识要素的稳定性和独立性,把握知识的价值质量及量化形式,进而阐释知识价值形态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其在社会生产活动中的经济效用等,为准确理解、全面把握和精准分析知识产业的经济活动提供一些参考。

一、社会化大生产推动下的知识的资源形态

通常,知识资源可以有两重解释:一是人类历史积聚的知识储藏,一是社会经济活动需求并被重新认知、再塑和积累的知识储备以及人类知识活动的创新成果。经济学所认为的知识资源是“进入经济运行系统的人类知识,这些知识可以用来促进物质生产,从而产生市场价值,也可以用来直接作为精神消费对象”。[2]世界上一切无形或有形的物品和文明产物,不是随意没有任何条件就能成为经济资源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可以称为知识资产,知识储藏却并不必然是资产形式的知识资源,而知识储藏到知识资源的转化,只有在社会化大生产的环境与条件下才得以成为现实。由此推断,经济学认可的经济资源只能是知识储备与知识创新成果。

工业文明以前的经济时代,知识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未在人类的经济活动中尤其是农业经济自给自足生产状态中被纳入资源体系。只是在工业经济时代,知识的资源地位才获得公认。蒸汽机的出现,不仅意味着机械力代替人力和兽力,机器工业的社会化大生产在抛弃手工生产方式的同时,还扬弃了手工业匠人们的手艺秘诀。基于手工业生产的、个人具体的手艺知识已难以满足社会化大生产的高度集中和专业分工对于知识的需求,社会化大生产所需求的标准化、精确化、大众化的创新性技术工艺知识,开始成为工业经济时代人们自觉关注、积极寻求的资源要素。每一个社会历史的经济形态都有自己特有的资源范围。文艺复兴运动伊始形成的人文精神资源的丰富和优化成为工业革命的先导,科技资源的创新和积累成为工业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大支撑,科技首次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在工业化、信息化的推动下,知识经济的资源范围包括知识积累、学校学科积淀、教育资源、与知识经济密切相关的信息技术及网络基础等。实际上,在工业化、信息化的推动下,适应社会分工和专业化要求,现实当中的知识资源形态不断随着经济发展而变化,进而对社会经济形态、经济活动与运行过程、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演变进化产生巨大影响。如人力资源方面,长期起主要作用的体力资源逐渐隐退,智力资源开始成为改造社会的强大力量。

社会化大生产还持续不断赋予作为资产的知识资源在工业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形式各异的资产形态。工业化初期,知识只是生产要素中的外生变量,没有获得独立形态,也不为人们所认识,实际上作为公共知识被免费使用。工业化发展时期,知识作为生产要素全面融于经济生活当中,知识要素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知识资产已发展成为比自然资源更为重要的经济资源。而在信息化时代,知识活动发生重大变化,知识生产的规模化使其在社会分工中获得独立形态的地位,知识产业成为产业结构中新的产业,随着工业发展由从属地位向主导地位发展,智力资源正逐渐开始主导社会经济。美国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说,“现在,信息和自动化却要代替人的思想(部分脑力劳动)。‘智能’将在各个领域代替人劳动或工作。” [3]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形式还直接推动着知识发展的最高形态——科学知识不断创新发展,从而进一步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新动力源泉。科学探索、科学发现、技术创新等知识活动已经不再是实践活动的附庸,知识获取、传播、创新成为社会分工体系中某些人的职业性活动,独立从事知识探索和传播的组织对于知识创新具有更重要的意义,社会化大生产中的知识活动与经济活动呈现出愈来愈密切的关系,对现代社会生产活动更是具有重要影响。

从知识生产的角度分析,知识的事实和效用如影随形般依附于有形的实物载体,决不能离开物质载体而独立存在,否则便难以谈及其效用和价值的发挥。一般而言,我们总是依据经济资源的效用和稀缺性、知识的生产性和知识的无形与物质依附性,从知识的内容体系、构成要素、表达形式、载体形态、表达技术方法和工具手段等入手对知识资源形态的质量形式进行深度认识。知识资源按照存在状态可分为存量知识和流量知识,存量知识是指有人类历史以来所积累起来的知识,流量知识是指当前所创新的知识。尽管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了一套测度知识的指标体系,这套体系提出了测度知识投入、测度知识存量与流量、测度知识产出、测度知识网络、测度知识的学习五个基本概念,但是,对于知识资源的全面测度还是比较困难,目前还没有公认的、行之有效的测定方法。以人力资源为例,人力资源管理认为,人力资源是一种数量化概念,人力资源可以量化(可以直接以人头计算),但不能直接反映出个体的素质差异(要反映必须对其构成要素进行细致分析)。然而,含有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的学科知识与专业技能对于人力资源个体来讲又极为重要,因为没有专业知识,人力资源也就无法在相应的岗位上从事专业工作了。显而易见,对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不仅要采用货币性计量方法,而且要采用非货币性计量方法,两者缺一不可,任何单一的计量方法都会导致对人力资源价值的不准确估值。非货币性计量方法是按照主观预测和经济上的估计进行计量的方法,其核心在于以人力资源的才干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来决定其在组织中的价值。影响人力资源非货币计量价值的因素主要有员工的文化程度、技术职称或职务、技术工种、实际工龄与年龄、健康状况等。货币性计量方法是指将人力资源价值资本化进行计量的方法,计算对象包括个人价值和群体价值。主要有收益法、未来工资报酬折现法、未来收益折现法、非购入商誉法、边际分析法等。由此可见,无论知识资源的测度是否完整、准确与可靠,随着机器工业的产生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化大生产中的知识活动与经济活动呈现出密切的正相关关系,知识要素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知识资产已发展成为比自然资源更为重要的经济资源。

二、现代产权制度激励保障的知识的资本形态

现代工业越来越依靠知识资本的运用,那么,如何避免知识效用的共享与知识的资本化之间的严重冲突,亦即如何在发挥知识效用的同时保障知识所有者的权益,也就成为知识资本化形成和实现的重要前提。理想的做法,知识资本应该能够按照市场的价格自愿地以货币形式进行交换从而实现其市场价值。可现实却难尽人意,知识资本的交易很难完全依照“看不见的手”的原则顺利进行,时常存在着根本不发生经济支付的经济交易,尤其对于大量投资于研究与开发的经济活动而言。市场失灵必然招致政府的介入,由政府主导的现代产权制度应运而生,为知识资本化的实现提供了最为基础的制度条件。

现代产权制度包括企业产权制度与知识产权制度。知识资本分为人力资本和知识产权资本两类,人力资本是企业知识资本的基础,表现为企业员工所具有的各种技能和知识,它是以隐含的方式存在着,难以进行编码;知识产权资本是显性化的或明示的知识资本,包括各种发明、专利、论文、著作、商标、管理制度、作品、企业声望、市场美誉、顾客关系、企业的品牌等诸多物化或明示的知识。学者们普遍认为,知识产权赋予知识成果的人身与财产权利。在知识创新的自然垄断以外,知识产权制度是保护私人领域投资于知识的最有效和最重要的制度。建立知识产权制度的原因在于,仅有知识创新的自然垄断不足以实现知识生产的成本补偿,不利于创新者获得足够的创新利益。如果这种利益不能实现,社会的创新动力就会枯竭,知识生产和再生产循环就难以进行。而对于人的劳动力,萨缪尔森这样论述,“最有价值的经济资源,即劳动,不能像私人财产那样成为可以买卖的商品。自从废除奴隶制以来,将人的赚钱能力视为一种其他的资本财产,这是违法的。你并不能自由地卖出你自己;你必须在某个工资价位将自己租借出去。”[4]实际上,学者们对知识资本化的界定涉及劳动力、人力资源、智力、人才、知识产权、信誉等广泛范畴,人力资本并非抽象的劳动,而是通过对人的投资形成和积累的人的知识存量和知识水平,表现为人从事知识性、创造性活动的能力。人力资本投资包括教育投资、医疗卫生保健投资、劳动者迁徙投资、信息投资等;所有具有创新知识的劳动者都是人力资本的拥有者,尤以企业家、科学家、工程师等知识创新劳动者为代表。新近,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文件有关“允许和鼓励品牌、创意等参与收入分配”的决定,就是对人力资本最好的诠释。当然,不是所有知识都可以转化为资本,只有生产应用性知识才能资本化,科学发现和基础知识都需要经过研究开发转化成可以为生产所应用的技术知识后才能实现资本化。实现知识的资本化需要满足知识本身的资本性要件、经济发展水平要件、完善的法律制度要件、发达的金融环境要件等四个条件。其中,法律的严格保护是知识资本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世界各国都制定并实施各种政策和法律保护知识产权,甚至扩大知识产权的定义范围。如信息产权立法、对无创造性数据库保护的设想等,正因为法律对知识产权提供越来越严密的保护,推动高科技企业将知识产权作为存量资本持有,且成为企业持续增量的战略需求。

知识资本化的内容主要指参与投资和分享收益。在知识经济的主导产业即高新技术产业整体分配体系中,知识要素与其他传统的资本形式和一般劳动资源相比,通常具有更高的报酬率。根据依附载体不同,知识分为以人为载体的隐性知识和以专利、发明创造和特殊技术等形式存在的显性知识。隐性知识资本化表现为人力资本的积累和权益化、证券化,其关键是要明确人力资本所有者,即知识劳动者对人力资本所拥有的所有权,赋予其享有人力资本所有权权益,通过人力资本股权化和证券化来实现资本化,通常以持有股票或股票期权方式来实现。显性知识资本化表现为专利、技术等知识产权资本化,就是要将研发和技术投入成本予以资本化,明确和保护创新知识与技术的知识产权,使专利、发明、专有技术等知识所有者享有资本收益权。一是在技术市场通过知识产权交易,以资本品交易形式实现知识资本化,知识产品的购买者往往将其作为类似机器设备等资本品来购买和使用,如引进技术;二是通过知识产权和技术入股形式,实现知识产权资本化,将知识产权或特殊技术知识评估作价后投资入股,享有投资者权益。

从投资活动的角度看,资本与流量核算相联系;而作为投资活动的沉淀或者累计结果,资本又与存量核算相联系。美国学者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国家和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本量越大,人力资本质量(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科技文化水平和生产能力)越高,经济增长能力也就越强,这是因为高质量的人力资本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资本与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更进一步证实,知识资本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第一投入要素,是一个国家、地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价值创造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驱动因素。

三、蕴含着智能信息技术的知识的商品形态

知识的商品形态是指人类脑力劳动产物的商品价值属性。知识的商品形态通常表现为产品和服务,作为生产结果的知识可以分为投资产品、消费产品或者用于生产其他产品的中间产品。服务主要指信息服务,按照知识产业的规定,信息服务又具体分类为法律、工程、会计审计、医疗等职业性知识服务,金融、保险、证券、房地产及财务等信息服务,政府立法行政的管理服务等。无论与有形物品结合的知识还是纯粹形态或者观念形态的知识,只要不被认为是社会生产过程的产物,就难以进入经济学研究领域,主要是这种形态的知识很难进行交易,多是单向传授或者通过溢出效应发挥作用,原创者或传授者基本不通过传授活动获取收益。到了后工业时代,当知识生产越来越多地呈现商品生产特点、越来越多地与交换经济形态结合起来时,知识也必然获得商品属性,成为交易客体,产品本身只不过是一种知识的载体。

所谓商品交换,不过是知识交易的特定形式;作为方法和手段存在的劳务和服务,其生产和交换也可视为知识生产和交易。“不管是劳务、服务还是有形产品,它们作为特定的知识赋存形式,以其本身的特性,为知识生产和交易提供了可控性,是知识生产商品化最普遍、最原始的形式。”[5]与以往商品不同的是,电子信息技术渗透于学习与教育、研究与开发、出版与传媒等知识生产的环节中,深刻影响了知识的生产方式,产生出截然不一样的商品价值。比如,植入智能信息技术的知识商品克服时空局限、延伸人脑的功能、开拓新的消费领域、拓宽知识服务应用的范围和规模,不仅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生产知识的能力,而且颠覆性地改变了人类劳动的方式。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廉价的应用使得艰难的知识传播扩散、信息服务交流、数据加工处理变得轻而易举,使更多的人享受到知识消费的益处。知识的商品化与智能信息技术进步几乎相伴而生并不断深入提升知识的效用、价值和福利,具有人工智能控制的机器体系替代的不仅是人的体力劳动,还在逐渐替代人的脑力劳动,用最小的功耗完成复杂思维的知识探索工作,电子信息技术加速信息资源替换物质资源的过程也为大规模多领域信息服务和知识消费创设了可能。知识产品和服务依赖信息技术的创新竞争谋求知识成果高附加值最大化收益的实现,依靠廉价智能产品的大范围推广普及最大限度扩展市场容量并不断改善社会福利。

知识的生产活动可以区分为公共知识生产和私有知识生产。公共知识生产包括科学研究、重大工程项目、高等教育、国民基础教育、科学普及、公共图书馆、技能传递和知识传承等多种情况,私有知识生产也包括教育培训、组织中的学习、默会知识的传播、研究开发、组织设计、经营管理方案策划、计算机软件、出版专利等诸多种类。公共知识生产的生产和交易的可控性很差,私有知识生产一般是那些解决特殊问题、满足人们需要、生产和交易过程可以控制的知识生产。这两种生产的结果并不全部具有商品价值形态。价值是对交换活动的计量,不参与交换的知识活动和知识,不具有价值。智力劳动是否创造价值,以是否形成生产和交换可控制的新知识为条件。公共知识产品显然不具有商品形态,私有知识产品可以表现为也可以不表现为商品生产过程和交换经济形态。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人们把知识特别是技术性知识作为稀有的商品进行买卖是一种常见现象。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知识日益成为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的必需产品,人们更是将专利使用权、商标使用权、技术秘密或诀窍使用权进行买卖、转让,并视作为与经济发展有直接关系的重要资本。许多国家从国外引进技术,就是为了节约研究、试制新产品的投资和赢利时间去占有市场。

经济学认为,市场中的产品和服务都有价格,即商品的货币价值。价格还是一种信号,反映着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决策的协调和平衡。对于知识商品而言,其价格不仅遵循经济学的一般规律,还因知识生产的成本特征和需求状况,形成知识商品的独特的价格机制。总体而言,知识商品的价格呈现非均衡动态持续下降的变化趋势,与传统经济学的市场均衡理论有显著区别。知识商品特有的价格机制表现为对同一知识商品在不同的市场可以具有不同的价格,各自市场的价格会出现连续下降的趋势。知识商品的价格下降反映市场扩张、市场需求、市场消费群体状况、市场效率、知识商品的交易等情况。知识商品正是通过价格变动在满足社会全部需求的同时把生产的社会福利利益推到极致。知识商品具有满足所有出价高于边际成本的需求的性质,这一点也清晰说明了知识生产、知识商品的高投入、高风险、高附加值、高收益的特征。

四、高度专业化分工的知识的产业形态

依据知识的社会存在和自然状态来看,知识存在状态的高级形式是依存于社会组织的知识,由组织提供的多专业、多学科知识的特定有机结构在经济活动和发展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产业是社会经济中的重要组织形式,产业形态突出表现了知识活动的经济价值,反映着知识的生产水平和发展状况,现代社会经济中的创新都离不开以组织为基础的知识及其创新。产业形态之所以能够表现知识的经济价值是和知识的生产息息相关。当知识生产只是结合在物质产品或者劳务、服务生产中进行,没有获得独立形态,即使知识过程已经开始成为社会生产的组成部分,也通常被看作经济活动中的外生知识、公共知识、免费知识,这时的知识在经济活动和产业发展中的价值地位很难为人们所认识和承认。如果把社会生产看作创新及其扩散的知识生产,可以获得对产业概念的新理解。产业概念基于具有相同技术或者满足同一类需求的企业群,共同的广义技术基础是产业概念的核心。

亚当·斯密在工业革命之初就指出,专业化和劳动分工导致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两个世纪以后,经济的迅速增长主要依靠的是个人和企业的专业化分工,专业化分工提高了资源的生产率,增加了消费品的范围和数量,提高了每个人的生活水平。知识的产业形态与知识活动的社会历史过程、知识生产的发展本质密切相关。人类文明之初,知识活动与生产活动的分离,已表明知识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根本就源于劳动的分工:在实验科学和工业文明的推动下,现代知识已经不再是实践活动的附庸,而是作为高度独立的人类活动,知识的获取、传播、创新成为社会分工体系中某些人的职业性活动,基于知识分化与融合的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又为现代社会专门从事知识探索和传播的组织的存在奠定了基础。分工和专业化的过程,就是产业形成的过程。后工业时代,高度专业化分工进一步推动知识生产的创新和传播以产业化的形式发挥规模化经济效应。知识生产的产业化和物质生产的产业化有联系又有所不同,物质生产是以体力劳动和简单知识为导向的社会劳动分工,知识生产是以脑力劳动和复杂知识为导向的社会专业分工活动。源于创新的知识生产是以产业化的形式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最终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知识经济产业体系,以此来实现知识经济的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知识经济产业体系就是表现知识价值的产业化形态之一。

从系统的观点分析,产业体系呈现为纵向系统的产业链与横向系统的产业结构。比如,高技术产业化是指从高技术产品或工艺的研究开发到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商业化应用,通过技术扩散实现规模化生产的全过程。这一过程可以看成是一个从科学研究、试验发展、产品开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成果扩散直至规模化大生产各环节组成的系统。高技术产业链实质上是一个纵向链条,环环相扣,由前至后,顺序运作;任何一个链环衔接不畅,均会引起该纵向系统的功能障碍。高技术产业经济学认为,高技术产业结构是指高技术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方式,高技术产业是相对于传统产业而言的,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发展的概念,并没绝对意义上的高技术产业。今天的高技术产业,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可能就变成了传统产业。因此,对高技术产业的划分需随产品技术集约程度的变化,定期进行测算和调整。产业经济学一般从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从产业的发展过程、构成要素、要素配置、动力因素以及产业链的完整性、层次性、空间分布等了解和分析知识产业的创新竞争优势、生产效率及规模效益,事实上,实践也证明了高技术化、高集约化、高附加值特征是国民经济知识产业结构高级形态的表现。

五、结语

综上所述,知识的经济价值形态是多样的,主要表现为资源形态、资本形态、商品形态及产业形态,各个形态的价值属性受其所处社会经济环境和生产技术条件影响发挥不同的经济效用,知识的效用反映着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在规定性。各具特性知识形态的产生形成是知识活动过程的结果。如果说知识活动是知识的生产,那么这一过程也就是消除知识的不确定性及降低知识复杂性的过程。无论知识的资源、资本、商品与产业的经济形态的效用存在多少差异,知识的诸多形态都可依据载体形式归类为人脑、实物、组织等形态。正是由于知识对有形载体的依附性为知识的生产和交易提供了可控性,而知识成果的稳定存在与简单易用又为知识的量化测度、分配和消费创设了可行条件,知识及知识活动必然进入了经济学领域研究的视野,经济学认为所有物品和劳务都应按照市场价格自愿地以货币形式进行交换。从知识生产的角度观察知识经济价值及其形态表现,我们就能更好地明白知识活动与经济活动之间正相关关系的重要意义,就能深入认识作为要素的知识的各种赋存状态相互匹配关系的经济价值,就能清晰了解这些各具内涵的知识形态在社会生产活动、企业组织、产业分工和发展中呈现的地位、作用和影响。遗憾的是,知识资产并非都能精确计量,其计量既有货币性方法又有非货币性方法。

参考文献:

[1][英]马克斯·H·博伊索特.知识资产——在信息经济中赢得竞争优势[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51.

[2]陈洪澜.知识分类与知识资源认识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91.

[3]美国信息研究所.知识经济:21世纪的信息本质[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9.

[4][美]保罗·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M].萧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27.

[5]李建华.知识生产论:知识生产的经济分析框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251.

[责任编辑:黎 峰]

作者:牛跃平

基于时代会计的知识经济论文 篇2:

论网络经济时代的财务会计管理

[摘 要]笔者就当前网络经济时代的财务会计管理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与分析。本文首先论述了网络经济时代信息科学技术对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影响,继而分析了网络经济时代财务会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提出了应对网络经济时代财务会计存在问题的相关对策,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以期能够对我国当前网络经济时代的财务会计管理问题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关键词]网络经济时代;财务会计管理;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伴随着当代科学技术,尤其是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在人们经济生活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网络财务管理方式的出现可以说对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更加严峻的挑战。网络经济时代的财务会计管理通过应用科学的网络管理模式,其所能够提供的动态的、实时的财务会计信息是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所无法比拟的,毫无疑问,网络财务管理模式在财务会计的管理功能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展,在这种模式下,网络环境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实现了企业财务管理的远程操作以及财务管理工作的集中化处理。笔者就当前网络经济时代的财务会计管理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与分析。

1 网络经济时代信息科学技术对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影响

1.1 会计基本假设得到新的发展

在当前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会计基本假设中关于“企业”的概念越发变得模糊。会计主体的外延不断扩大,“网络公司”以及“虚拟公司”的出现使得我国会计核算的空间不断扩大,不单单是局限在传统意义上的真实存在的企业,而是针对虚拟存在企业以及真实存在企业两个范围之内。虚拟企业是依靠快速发展的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等作为技术基础支持的,通过进行有效的行业合作与竞争,具有极强的灵活性和弹性,在整个网络空间内进行高速的重新组合与解体,这必然会导致会计主体的不确定性以及会计主体的多元化。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在网络经济时代,关于“经济主体”的概念用“相关经济的联合体”来解释显得更加清楚明白。

伴随着当前网络公司的飞速发展以及银行网上业务的不断拓展,传统形式上的单一货币会计计量模式已经被逐渐的瓦解,公司与公司之间的贸易大部分是以“电子货币”的形式来进行的,取代了之前的那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存在的纸币以及单证。互联网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使得整个世界范围内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多,而且采用网络交易作为贸易方式的行为也越来越普遍,与之相适应,国际贸易的支付方式也由原来纸币现金、支票、汇票等方式逐渐向电子货币、电子支票、电子信用卡等方式转变。网络结算方式的出现,推动了货币真正向观念上的货币的转变,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货币革命以及支付革命,从而削弱了记账本位币的会计假设。除此之外,电子货币以及网络结算方式的出现也为资金在企业与银行之间的频繁使用创造了条件,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货币需求的不稳定性,给控制货币量的运营方式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再加上国际间资本流动速度的不断加快,进行资本相关决策往往只是一瞬间的事情,上述这几个方面都使得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所面临的货币风险进一步增大,对货币价值不变的假设也构成了一个极大的挑战。

1.2 有效地保证了会计核算的及时性

在当前网络经济时代发展起来的财务会计核算,与传统形式上的手工会计存在着极大的不同,也与简单的计算机模块管理有较大的差异。财务会计信息处理的及时性,是网络经济时代财务会计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不管这项经济业务是发生在企业内部的还是发生在企业外部的,只要将其进行确认记录到相关的处理器中,这项经济业务的相关信息就会立即转化并且自动形成反映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动态财务报表,给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提供财务信息。这样,企业财务信息的使用者就能够依靠这样一种反映企业实时动态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来了解企业的财务会计状态,除此之外,企业的管理层也能够以这种实时动态的财务会计信息报告及时调整企业战略决策,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经营的科学性,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风险。

1.3 信息开始演变为企业的资产并进行计量

在网络经济时代,信息开始变得有价值,而且信息的增值能力开始逐步超过资本的增值能力,伴随着企业资本从无形到有形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一种新型的信息资产——域名。域名,就像商品的商标一样,必须首先经过世界域名注册机构进行登记之后,才能够正式使用。域名的网站地址通常情况下都是同企业的名字、产品的名称等紧密相关的。在网络经济时代的电子商务活动中,基本上每一个企业都有一个网站地址作为代表,不管是虚拟的企业还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企业,在这个域名网址中都能够同世界各个角落的贸易合作者进行跨国交流,进行国际贸易。但是,就这种信息资产的计量问题,会计理论界存在着不同的声音,但是普遍认为域名应当是企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无形资产,应当同企业的专利技术、商标等一样,应用无形资产的计量模式。

1.4 企业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的价值发生了改变

在网络经济时代,由于网络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系统是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上的,它是利用高度发达的网络技术以及电子商务管理系统将新型的网络技术应用到传统形式上的财务会计处理中来。这种财务会计处理模式的使用,使企业所进行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再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有效地实现了企业运营过程中业务协同、远程处理、在线管理等模式。除此之外,在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提供方面,也实现了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远程报表、远程查账以及网上财务信息查询方式的应用。这与我国传统形式的利用手工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方式相比,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正是由于这一巨大的改变,给我们当前的财务会计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的财务会计从业人员除了应当具有会计、财政、税收、金融、法律、审计、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等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之外,还必须能够熟练地应用网络财务管理技术实现会计核算、会计分析等方面的操作,从而为企业提供及时可靠的经济信息。

2 网络经济时代财务会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 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安全问题

会计信息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科学性和其他要素(系统资源、资金、财产物资)的安全,是电子商务安全交易的关键,是网络会计安全的核心,是会计监督的安全保障。然而,由于下列一些因素的作用,网络会计信息的安全性着实令人担忧。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各种计算机系统互相连接,从而使系统间的数据流动性很大。但计算机系统本身是脆弱的,病毒的感染、计算机硬件的故障、用户的误操作等都会危及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2.2 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风险加大

传统会计下,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性和经济责任的明确是通过白纸黑字的会计记录、相关会计记录中的签字盖章、审计制度及内部控制制度来确保的。而在网络会计中,财务数据流动过程中签字盖章等传统确认手段不再存在,在网络传输和保存中对电子数据的修改、非法拦截、窃取、篡改、转移、伪造、删除、隐匿等可以不留任何痕迹。网络计算机集成化处理促使传统手工会计中内部控制制度的效力逐步削弱,传统的组织控制功能弱化。网络系统的开放性和动态性加大了审计取证难度,增加了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

3 应对网络经济时代财务会计存在问题的相关对策

3.1 加强在技术层面上的管理与控制

(1)数据输入控制方面

关于企业财务信息输入控制方面的主要内容有:由专门人员录入,录入人员除录入数据外,不允许将数据进行修改、复制或其他操作;数据输入前必须经过有关负责人审核批准;对输入数据进行校对;对错误更正的控制。

(2)处理控制方面

财务信息的处理控制指的是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的内部数据处理活动(数据验证、计算、比较、合并、排序、文件更新和维护、访问、纠错等)进行控制。处理控制是通过计算机程序自动进行的。处理控制的措施有:输出审核处理;数据有效件检验;通过重运算、逆运算法、溢出检查等进行处理有效性检测;错误纠正控制;余额核对;试算平衡等。

(3)数据输出控制方面

关于企业财务信息输入控制方面的主要措施有:建立输出记录;建立输出文件及报告的签章制度;建立输出授权制;建立数据传送的加密制度;严格减少资产的文件输出,如开支票、发票、提货单要经过有关人员授权,并经过有关人员审核签章。无法复制的电子签章,认真做好核心数据的备份。对于信息流则普遍采用加密技术(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以有效地防止关联方和非关联方的道德风险。

3.2 积极构建并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政策

积极构建并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政策,就是要尽快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法规,以规范网上交易的购销、支付及核算行为;借鉴国外有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网络会计信息管理、财务报告披露的法规、准则,具体规定企业网上披露的义务与责任、网络会计信息质量标准要求、监管机构及其权责等,为网络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3.3 加强对网络经济时代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人才的培养

加强对网络经济时代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人才的培养,就是要提高财会人员、管理人员对电子商务活动和网络会计的风险防范意识。目前在我国,既懂得网络信息技术,又具备商务经营管理知识,且精通会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还非常缺乏。要适应网络会计发展的需要,国家必须重视对高素质、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和开发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应当加快调整现行的会计教育体系,重组会计人员知识结构,更新教育手段和方法。最后应加大对现有财会人员的后续教育。一方面要通过教育,提高财会人员的思想认识、安全防范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另一方面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计算机网络和安全防范手段应用水平。

5 结 论

通过上述几个部分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当代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基本职能已经产生了较大的改变,网络经济的发展使得财务会计信息的实时报告即将变为现实,使企业所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体系更加趋于完善;传统的财务会计工作发生改变,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的价值发生了变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会计信息更加具有国际化、标准化特征;网络经济给当代社会带来的冲击,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运行效率。但是,我们在深切地感受到网络经济给我们带来经济生活上的极大便利的同时,还应当清醒地意识到,网络经济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弊端,我们应当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充分发挥网络经济在当代经济生活中的有利之处,克服其存在的缺陷,从而有效地推动网络经济时代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彬,杨善勇.网络经济下的财务管理创新[J].石家庄联合技术职业学院学术研究,2006(4).

[2]陈少华,刘国武.从财务会计走向知识会计的逻辑思考[J].学术问题研究,2008(2).

[3]王浩敏,石善女.浅谈我国网络财务的发展策略[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6).

[4]夏春燕,毛雪燕.浅析网络经济下财务会计的全新核算模式[J].商业时代,2009(7).

[5]刘健,邓强.管理会计在网络经济时代发展的新趋势[J].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

[6]郭永生.论知识经济形势下网络会计的应用与管理[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7(2).

[7]龙群.网络经济时代对财务会计的挑战[J].湖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

[8]王学军,陈世荣,齐闻.网络经济对会计的影响[J].理论界,2006(S2).

[9]张凤玉.浅谈网络经济对会计发展的影响[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2).

作者:戴成超

基于时代会计的知识经济论文 篇3:

大数据时代财务报告及其未来模式研究

摘 要:大数据时代的财务报告发展正经历着严峻的变革,财务报告从事后报告向着事前报告转变,从事后反映会计信息数据向着为企业提供预测未来转变,凸显出新时期财务报告服务企业财务管理与发展的综合性。财务报告在大数据的支持下未来发展利弊参半,要在深刻把握大数据技术特征的基础上发挥财务报告的前瞻性与战略性价值,为增强企业竞争实力、抵御风险能力、创新发展能力提供支持。本文介绍了大数据时代的含义、特征与发展趋势,深入分析了大数据时代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以及其对于财务报告发展的影响与要求,并就财务报告未来模式中的“多维”特征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财务报告的改革、创新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财务报告;发展趋势;未来模式;多维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会深刻影响商业世界的发展,这已经是世界公认的常识,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与IMA(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近年来就研究大数据对新时期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影响进行了探索,指出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会对各种规模的企业、政府以及监管机构利用这种非结构化信息财富的可能性,也指出了大数据所带来的法律和道德上的潜在风险。大数据时代的财务管理与报告将会以全新的模式进行发展,这就需要会计与财务管理人员充分把握大数据时代特点,变革自身会计管理思维与技术,推动财务管理与报告的进步、创新与发展。全球化经济背景下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促使不同区域企业交流合作越来越频繁,有关财务报告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都受到了挑战,在缺乏内部信息有效管理与披露的情况下,传统财务报告根本无法就企业商誉、战略管理、资源配置、发展规划等进行确认,无法改进的传统财务报告模式已经严重滞后于企业管理与发展,导致了诸多财务问题,因此如何利用大数据时代的优势推动现代财务报告的发展,积极探索未来实践新模式成为了困扰企业革新的典型难题,深入研究新时期财务报告发展变革的理论基础与方向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对于指导企业财务有着极为突出的指导意义与现实价值。

一、大数据时代的含义、特征与发展趋势

1.含义

大数据时代这个概念的传播源于美国奥巴马政府在2012年高调宣布了其“大数据研究和开发计划”,这一标志意味着大数据真正开始介入社会经济生活。互联网时代大数据的定义为:通过创新性的架构、设计与应用以更加高效率、经济性的手段针对海量数据,从中获得价值较高的信息,与这类技术相关的数据创新发展都可归类于大数据。

2.特征

大数据典型特点为数据体量巨大,从TB级别到PB级别;数据处理速度快,遵循1秒定律,并且区别于传统数据挖掘技术;数据类型种类繁多,涉及音视频、图片到地理位置信息等;价值密度低、商业价值高,海量数据中总有价值较高的可供使用数据。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促使人们在信息数据收集、处理和应用时转个人思维,这种思维上的转变带来的行动变化是推动社会与经济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

3.发展趋势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统面对信息数据更多依赖抽样分析的现状,可以通过收集、处理所有数据以更加直观、鲜明的方式把握数据的特征与变化,无论是数据处理的量与层次都有所提升。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挖掘不在热衷于数据处理的精度,由于大数据种类多样、信息优劣参半,所以更加注重追求数据处理的效率,通过强调数据的完整性与混杂性帮助人们更加接近事情的真相,从而获得更为完整的数据概念。大数据时代人们不再热衷去探寻不同数据之间的因果关系,而是更加注重研究如何利用这些因果关系去获得更多有加之的信息,以此来捕捉、预测未来。

大数据时代的新思维带来了现代财务会计管理的新变化,使得财务管理出现新思维、新方法与新技术等方面的变革,无论是会计工作人员还是审计人员工作模式都将发生新变化,财务报告所承担的管理责任也愈加重要,这对于现代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有重要意义。

二、大数据时代对财务报告发展影响分析

1.财务报告发展趋势

大数据时代与云计算、物联网等并称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三大关键动力,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从根本上改变了现代财务管理的思维与发展趋势,提供了诸多可用的新思维、新技术与新方法,这就要求在全新的发展环境下合理把握大数据的特征,积极应用全新的观念与技术推动新时期财务会计与管理的创新与发展。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现代财务报告管理模式从事后报告向着事前报告的模式转变。传统财务会计管理中,财务报告的编制基本上集中在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等活动发生之后,且财务报告编制涉及数据滞后性较强,编制过程漫长,多数需要三到四个月才能完整一份高质量的财务报告,这无疑严重损害了会计信息利用的及时性与有效性。大数据与信息技术的介入使得现代企业财务报告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利用大数据的信息收集与利用技术编制实时财务报告成为可能,提升了会计信息利用的实时性与效率,可以说,实时性财务报告代表了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技术交叉融合带来的优势,是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与新思维、新技术、新方法联合发展的必然产物,尤其是对于企业数据、业务风险实时性控制要求较高的特定企业如银行、证券、保险等,实时财务报告的应用价值更高。大数据时代,企业想要实现实时财务报告,就必须在企业内部局域网中高度实现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系统的数据集成,建立企业专门数据中心库奠定数据利用的良好基础;或者可以将企业数据库与国际互联网相连,利用来源于外部国际互联网的帮助完成实时财务报告系统的改造。另外,实时财务报告系统的打造与建立也可通过会计人员对数据信息库进行网页化处理后供内部工作人员浏览,通过设定相应权限提供给不同部门工作人员定制自身所用信息,或者利用ASP等动态页面生成技术即时生成财务信息,为会计信息的高效提供提供有效途径。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促使财务报告从事后反映向着预测未来的方向发展。大数据时代的会计工作人员需要更加有效的探索如何高效利用信息资源为企业提供管理、经营风险预测手段,做到有效辅助决策、防范经营风险,实现企业经营、管理效益与效率的提升,增强企业发展、竞争实力。大数据有利于会计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的提升,在工作中更好的发挥会计信息的战略性与前瞻性指导价值,工作人员通过利用各种技术收集、存储、传输、挖掘海量数据改变了会计工作的质量与中心,从以往的抽样式信息采集向高效率数据分析、挖掘方向转变,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可靠的预测,并且为企业股东及利益相关者创造更多财富。对于企业而言,大数据时代的财务报告想要高质量实现预测未来这一功能优势,至少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制定符合企业管理的数据评估方法与服务模式,在遵循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高效完成企业数据资产的管理,通过合规管理与内部控制发挥数据预测价值;二是针对发展现状提供针对性、可用性更强的决策支持,通过实时财务报告等途径决定何时与外部、内部利益相关方分享数据最为有效;三是利用的大数据提升企业识别风险能力与会计服务质量,融入企业经营管理全程有效分析发展中所面临的短期与长期风险并做到合理规避。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促使财务报告发展朝着综合管理理念的方向发展。财务报告中对财务活动的反映不再局限于传统会计模式与领域,报告开始向着研发、销售、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部门与领域进行渗透,财务报告中将与企业业务有关的一切数据进行收集、处理与分析,并为财务管理、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多类可用信息。大数据的应用使得现代财务报告开启了更多财务管理领域与范围,许多原本不属于传统财务管理范畴的业务将会迅速进入大数据时代财务报告视野,着重凸显了自身综合财务管理的特征。综合财务管理方向的发展正是因为有着大数据技术的支撑才得以实现,实时财务报告的出具正基于有效的企业信息数据挖掘才能够得到更多可用的信息,为企业决策、发展与经营管理中错误的减少提供了切实保障,减少企业发展中承受的系统性风险,并提供更加准确的未来发展预测。大数据的应用便于财务人员在出具财务报告时迅速捕捉异常数据,精确分析企业风险波动,方便企业提前采取有效举措对抗潜在风险。综合财务管理模式的推广与实践无论是对企业财务管理领域与深度都有明显拓展,包括企业行业背景、竞争能力、无形资产、产品价值、财务状况等信息在内的综合评估可做到真正知己知彼,从而为提升企业的核心资源价值与核心竞争力提供可靠支持。

2.对财务报告发展的影响与要求

财务报告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大核心要素,在大数据技术的影响下出现了多种新变化,无论是对于企业而言还是对于经济发展形势而言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深刻影响。在ACCA和IMA最近开展的一次调查中,有76%的亚太地区受访者和62%的全球范围内受访者认为大数据对企业未来极其重要,具备赋予有远见卓识的企业超越竞争对手优势的潜能。正是在大数据的支持下企业所能接触、收集到的数据数量与种类以爆炸式的速度增长,为企业的进步发展提供了一个庞大的潜在信息资源宝库,依靠大数据对于信息的组织、理解与分析能力,企业无论是进行重大决策还是重大投资都必将更加有据可依。目前财务报告管理中大数据的重要性已经不是何时凸显的问题,而是这种重要性已经不容忽视,对于会计信息的分析与应用才是大数据技术的关键所在,可谓是近年来财务管理改革创新的最大机遇。企业财务部门如果能够做到积极应用这些分析技能,就将会为企业高级管理层提供更多关系到企业未来发展变化的实时动态,真正增强企业战略核心的地位与价值。企业内部财务部门所出具的财务报告再也不能局限于仅提供年终报告,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让更多财务管理的想法变为现实,财务部门的职能也将会发展更加重要,结合财务部门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来看,其终将成为企业战略成功的重要基石。

不过,不可忽视的是,虽然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带来了诸多便利与发展机遇,对企业产生了诸多积极影响,但是同时大数据也暴露处了不少需要政府与企业高度重视的信息安全与隐私等问题,有关企业信息数据的保护与个人隐私的保护已经成为目前制约大数据进一步发挥自身价值的关键问题,未来的大数据利用与发展中必须处理好有关道德与法律的雷区,以便确保技术应用的合法性与有效性。

大数据时代企业财务报告的工作模式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摈弃以往孤立工作的理念,更多的探索跨部门合作的可能性,数据本身以及重要的数据分析结果要进行有效分享,从而确保企业能够制定更加明智的、且符合自身发展的有效决策,提升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目前大数据应用中有关数据资产的估值仍旧处于摸索阶段,虽然财会行业已经研究出了一些可用的估值或者审计方法作为大数据技术应用的基础指南,但是目前仍旧需要在发展中进一步开拓思维,以跟上科技进步的步伐,为企业考虑新形势下应当如何改变与调整实现企业增值的目标。围绕企业增值这个大目标,企业财会人员从思维、理念、知识、经验、技术、实践等各个方面都要做出新变化,以确保能够真正实现与数据仅,为企业的壮大发挥重要支持作用。大数据时代的财务报告呈现多元化与多维化特征,财会工作人员本身既不是数据科学家也不是软件工程师,但是未来在出具实时财务报告方面他们必然会兼具这两种角色的特征,以便更好的决定数据虚拟化时代会计信息的挖掘利用程度,并将公司财务内容及非财务数据进行高效整合,以便为企业决策、发展服务。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财务变革的重要性,财务报告的诸多新特征也模糊了财会人员的职业特征,在财务管理中更多的发挥财务报告的前瞻性与战略性作用,从而利用大数据时代的变革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潜力,并利用这种影响力实现企业未来的变革与创新。

三、大数据时代对财务报告的未来模式研究

1.多维特征

就目前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趋势来看,未来企业财务报告的发展模式更多将会凸显出“多维”这一特征,多维会计是将平衡积分卡、作业成本法与三式会计等现行会计管理理论的优势进行融合,依托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完成企业经营价值活动的记录,以业务表单为核心依靠大数据支撑形成包括现金流、核算流与管理流等在内的业务分录,将人力资源,企业经营、内部控制、客户服务等非财务指标有效融合,从而构建起出具实时财务报告的多维信息服务系统,凸显出大数据模式下数据信息的共享价值与战略价值。

多维信息会计服务系统将企业纷繁复杂的数据信息环境按照价值链条进行重新规制整理,对财务报告体系进行优化,将价值链条上的每一项活动都以业务分录的形式进行全面记录,并制成具有高度参考价值的业务表单,表单内容至少涵盖九大要素,分别是主干层次主题、对象与内容,辅助层次时间、空间与方式,实现层次目标、保证与价值。这种多维业务表单分录模式将各类价值活动信息进行统计与整理,按照核算维度、表单维度与管理维度进行分类,核算维度中主要囊括现金流、税务、会计等维度,表单维度主要囊括表单类型、对象、时间、执行人等要素,管理维度主要囊括评价维度、预算维度、动量维度等内容,将企业经营管理的价值活动、业务表单、多维分录到各个会计报告中,真正实现了企业潜在财富区间分析、管理经营协调、战略决策协同与多元计量属性确认等目标。大数据时代下多维会计报告的应用与发展代表了企业财务管理领域的边界革命,这种改变财务报告对象领域深度与广度的全新报告模式改变了对企业价值的评估与影响,企业动态经营收益的预测成为可能,利用企业董事会公告、公信第三方数据分析与公司经营治理等信息披露获得企业经营管理关键数据信息,为挖掘企业信息潜在战略价值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可以说,多维财务报告模式的应用推动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为企业制定最优发展战略、规避重大经营风险、执行最优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多维财务报告体系

多维财务报告体系的设计核心是企业的价值活动,假设某地区某公司近期内有三笔重要业务,对这三笔业务通过多维分录表、综合收益表及财富表分析可以直观的展现以企业价值活动为中心的多维财务报告应用功能与优势。假如企业这三笔重要业务分别为企业融资、企业生产存货成本管理与月收入管理,这些价值活动均属于企业运营活动范畴,描述企业上述价值活动的运动过程就要运用到多维理念,多维财务报告中将企业的各种核算流、计量属性等进行统一整合,并且在各个多维业务分录表中得以体现,从而为企业管理层、投资层及其他各个相关部门提供切实可依的决策支持。比如企业融资考虑到了企业自身自建固定资产的历史成本与商业价值,企业董事会可依据这一财务报告作出是自用还是出租的决策,企业生产存货成本管理则考虑到了市场波动对于原材料价格影响的变化,考虑到了自己市场份额、出货量的变化,对于企业而言可依据这一财务报告决定是否增产或者减产。依据财务报告中对企业价值活动效益的分析,企业需要运用到大数据技术,同时利用这种技术更好的调节了企业价值链活动环节的优劣,真正从管理维度实现了满足客户要求、提升企业经营效率与质量等目标。多维财务报告各种维度的分录表详细的记录了企业运营信息,通过表单中记录的不同价值活动的情况可准确计算出企业融资周期、运营周期与投资结算周期,有助于更好的进行行政管理决策与市场融资、投资活动决策,无疑为企业更好的抵御市场风险、提升竞争与经营能力提供了可靠支持。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财务报告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变革,财务报告发展趋势从事后报告向着事前报告发展,从事后反映向着预测未来的方向发展,促使财务报告发展朝着综合管理理念的方向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现代财务管理的思维与发展趋势。财务报告发展在大数据时代的影响下利弊参半,要积极应用新思维、新技术与新方法在全新的发展环境下合理把握大数据的特征,在财务管理中更多的发挥财务报告的前瞻性与战略性作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潜力,推动新时期财务会计与管理的创新。多维信息会计服务作为财务报告未来发展的典型特征,推动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为企业制定最优发展战略、规避重大经营风险、执行最优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有利于大数据时代企业财务报告应用价值的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李琪瑶,张宇虹.财务分析与大数据时代[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3):69-70.

[2]任海芝,邵良杉.智能化财务报告模式研究——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思考[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40-142.

[3]金如会,陈燕芹.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高等美术院校财务管理研究[J].新美术,2014(11):127-131.

[4]熊怡.“大数据”点亮智慧未来——理念上解读 实践上应用——大数据时代的国家竞争与企业发展[J].中国电力教育:上,2014(5):18-23.

[5]王艳.大数据时代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研究[J].理财:学术版,2014(4):87-89.

[6]王晖,段文军.大数据时代下“财务分析”课程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上,2013(9):111-112.

[7]丘创.财务报告生成的新趋势[J].首席财务官,2014(1):57.

[8]李廷军.大数据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变革[J].河北企业,2014(12):19-20.

[9]郭锐.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企业财务管理研究[J].知识经济,2014(18):109-110.

[10]张黎,宋小南,韩荔.基于大数据时代下推进财务信息化的研究[J].现代商业,2014(36):262-263.

[11]申玲.大数据时代下财务人员的转型出路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11):286-287.

作者:俞红梅 吴启高

上一篇:高效课堂教学初中英语论文下一篇:学习思维障碍有机化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