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会计学的会计基础论文

2022-04-25

[摘要]基于OBE的培养方案设计理念是由学科导向转变为产出导向,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建构应遵循“反向设计”的原则,按照社会需求、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能力指标、课程体系的逆向线性约束路径构建,并建立社会需求、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能力指标、课程体系的映射关系。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基于会计学的会计基础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基于会计学的会计基础论文 篇1:

基于会计学发展战略的会计基础理论问题浅析

摘 要: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会计学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创新发展阶段,这个时候,市场急需高素质的会计人才,会计学如何能够更快、更好的发展,从战略角度研究会计学发展,将会计基础作为研究的重点,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针对这个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会计学;会计基础理论;战略发展

引言

随着会计学的完善,会计基础理论也需要不断更新。基于战略角度的会计基础理论,是促进会计行业进步,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关键。能够帮助会计人员更加深入的认识到会计行业的客观发展规律,从会计理论的概念、分类等各个方面入手,掌握会计工作的趋向以及特点,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完成会计工作,发挥会计工作的作用。

一、会计基础理论的内容

基于战略角度的会计基础理论,首先要了解会计基础理论的内容,具体如下:

会计基础理论包括会计环境、会计信息系统、会计对象以及会计职能等等,会计环境主要是指外部原因对会计熊产生的影响,比如经济、政治以及社会、法律等等。稳定、和谐的会计环境能够更好的为会计工作提供支持,保障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会计信息体统包括了企业单位,也是单位的最重要,最关键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存亡以及经济活动的成败。这些信息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数据,能够wield企业系统化、连续性的提供企业效益状况,是企业未来发展与管理的数据来源。会计工作以特定对象为主,每天都会对企业经营情况、资金流向进行管理、监督和统计,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相关内容,将会计职能分为: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两个方面,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会计职能也会不断变化和改变,包括反映与控制、监督与分析、考核与评价等等。

二、会计基础理论的特点

会计基础理论是会计工作的基础,并且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征,包括:客观性。会计工作者在工作的过程中,从会计统计、监督以及结论等等,通过这些工作获得相关的数据,依据数据,客观分析当前企业的经营状况或者经济情况,减少阻碍企业发展的因素。规范性,是企业内部所有的会计工作者都必须要严格依据国家相关规定,在自己管理范围内进行工作,不能够因为一己私利而采取损害集体以及企业利益的行为,会计基础理论的客观性与规范性,是保障企业会计工作质量与效率的关键,也是提高会计工作水平的手段,可以帮助企业各项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处理以上几点之外,会计基础理论还具有前瞻性、系统性以及支持性等特征。

三、会计基础理论的作用

1.认识作用

会计基础理论最主要的目的是奠定企业会计人员的发展前提,会计人员通过会计理论基础能够更好的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宏观的了解,这样在企业会计工作出现任何问题的时候,就能够随时解决和处理,保障企业的长远发展,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会计基础在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同样承担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能够帮助管理者充分认识到会计实务的重要性,能够更好的把握企业未来经济活动以及经营的趋向,降低企业投资风险,帮助企业更快,更好的占据市场份额。

2.指导作用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紧紧依赖于会计基础理论,比如会计基础理论中的相关专业内容,能够帮助会计从业者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综合能力,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很高,不管是理论知识能力,还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都需要具备较高的水平,但是受到外部经济环境的制约,还需要克服各种来自外界的诱惑,因此需要会计理论基础能够为会计人员指明工作的方向,帮助他们更加高效、高质量的完成会计工作。另外,会计基础理论,还是企业领导者与决策者制定各项经济决策的依据,在会计人员培训工作方面提供指导,最关键的是可以规范会计人员行为,减少工作中出现错误的几率,大幅度增加了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企业领导通过这些信息能够掌握到企业的真实的发展情况,并处以对未来的经济规划、方式进行调整,包括产业结果以及业务交流等等,这些方面的决策都依赖于准确的会计信息。会计基础理论的指导性非常重要。

3.教育作用

经济不断发展,企业内部财务会计工作人员专业技能需要不断提升,为了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企业内部需要不断进行财务人员的专业培训活动,会计基础理论为人员专业培训活动提供了指导,因为会计人员提供了学习素材,通过学习会计基础理论,他们统计整合数据的能力,基础会计技能都会得到提升,企业在培养会计人员的时候,要讲会计理论知识作为重点,强化他们的实践能力,以当前市场形势为前提,强化人才的亏啊鸡基础理论实践指导,奠定人才的相关操作技能,在未来遭遇工作问题的时候,可以熟练的解决,减少企业经济损失,保障企业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会计基础理论的发展趋势

1.发展战略方向

新形式下會计基础理论应适应时代发展,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制定相应的战略目标。当前,科学发展观极大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对社会进步有显著促进作用,会计基础理论研究应遵循科学发展观,坚持做到以人为本,促进会计基础理论的可持续发展。明确会计学发展战略,制定科学的战略目标与计划,并在会计基础理论运用中加以体现,比如说,理论教学中教师应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发展趋势

第一,全面协调、可持续原则。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对人类生存环境也带来了‘定的负面影响,致使我国自然资源逐渐亏乏,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为此会计基础理论的研究,应充分考虑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做好全面协调工作,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环境损害设定成一定的指标,并将其运用到经济核算之中,提高企业环境保护意识,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推动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二,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原则。发展会计基础理论,要以当前的经济实际情况为基础,不能够脱离实际,依据当前需求,不断创新与完善会计基础原则,满足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会计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基础理论的重要性,中国企业内部相关管理者与会计领域的专业人才,应该客观借鉴国外的先进会计理论与观念,同时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特色,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基础理论。

3.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会计基础理论的研究要关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研究基础理论时,要将会计学的发展同社会的发展结合起业,具体的是要将环境会计作为研究的方面,注重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在对经济组织的经济核算中,更要注重对于坏环境造成的损害是否超出了设定的标准。会计基础理论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就是要依据社会的不断变化而推动基础理论研究跟上时代的步伐。

结束语

在会计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会计基础理论也需要不断完善,要以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为基础,将提升企业会计专业技能为目的,奠定会计人员的会计基础能力,强化会计人员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规范财务会计人员的行为,营造良好的企业会计环境,充分发挥会计基础的指导作用,才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和依据。

参考文献

[1] 王砚秋.基于会计学发展战略的会计基础理论初探[J].现代经济信息.2015(10).

[2] 姜华伟.基于会计学发展战略的会计基础理研究[J].时代金融.2014(18).

[3] 王燕,于卓.基于会计学发展战略的会计基础理论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4(10).

[4] 于玉林.基于会计学发展战略的会计基础理论研究[J].企业经济.2012(05).

[5] 耿照源,周虹.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会计学”教学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S1).

作者:顾耘

基于会计学的会计基础论文 篇2:

基于OBE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建构

[摘    要] 基于OBE的培养方案设计理念是由学科导向转变为产出导向,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建构应遵循“反向设计”的原则,按照社会需求、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能力指标、课程体系的逆向线性约束路径构建,并建立社会需求、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能力指标、课程体系的映射关系。同时,要结合会计职业发展,突出会计专业的商科教育、国际化教育及并行工程(学历教育与执业资格教育),持续反思改进,从而形成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管理闭环机制。

[关键词] 管理会计;社会需求;学习成果;培养方案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9. 05. 076

1      会计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财政部(2014)颁布的《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全面推进以理论体系、指引体系、人才队伍、信息系统和咨询服务为主体的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将管理会计作为推进会计改革的核心方向。财政部(2016)发布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纲要》提出:“将加强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建设,推进管理会计广泛应用,并力争在2020年培养3万名精于理财、善于管理和决策的管理会计人才”。尽管截至2016年,我国开设会计学专业的本科院校有476所(数据来源:中国科教评价网),但其培养方案不同程度地存在需求导向缺失、国际视野缺失、商科知识缺失、职业能力缺失、通识教育缺失等局限性。

1.1   培养方案构建缺向

传统会计教育推行学科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定义过程中缺乏对产业、行业、职业的需求分析,教学单元设计和教学策略设计忽视了社会、市场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能力和境界需求,向学生传授的是情境化的会计准则和会计技术。王军(2012)强调:“建成以用人单位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政府扶助为补充的政产学研战略联盟,鼓励和促进专业院校与用人单位紧密合作,通过开展合作教育、共同实施重大项目等方式,大力培养高层次会计人才团队”[1]。孙铮(2014)认为:“我国会计高等教育改革研究视角和内容的确非常丰富,但不难发现谈起会计高等教育问题时,似乎局限于教育界的圈子,孤独地走着一条相对封闭的道路”[2]。

1.2   培养目标定义缺位

会计是国际通用商业语言,会计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国际化的必然要求,迫切需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理性思维的国际化会计人才。英国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与执业资格证书无缝对接,许多大学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与英国当地的特许会计师协会资格考试科目紧密衔接,学生在获得学位时,同时能免试多门特许会计师ICAEW、ICAS、ICAI、ACCA、CIMA、CIPFA资格考试课程。杨政  等(2012)认为:“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会计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体系,真正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会计国际化对会计人才能力的需求,为中国企业开展国际竞争提供更多的决策支持”[3]。徐林倩丽(2014)指出:“香港会计教育成功经验,主要在于出色的国际融合式的会计教育,这也和香港排名世界前列的全球化程度密不可分”[4]。

1.3   专业知识教育缺面

传统会计教育模式的教学单元局限于会计技术规则,不考虑商业运营的实际和市场环境,孤立于商业实践和其他学科知识。忽略了会计学科产生于数学、孕育于经济学科、成长于管理学科,通常设置单纯的会计专业学位,很少与经济学、管理学学位结合在一起设置专业。林志军  等(2004)认为:“传统单一的会计教育必将被经济、管理及其他社会或人文学科相结合的多学科教育所取代,而多学科教育的目的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技能素质”[5]。孟焰  等(2007)认为:“在我国高校会计专业教育中,过分强调专业化程度,不注重提高知识结构的通用性,学生对经济学、管理学等商科基础课程重视不够,很难从经济学、管理学等角度审视和理解会计,从而难以将会计与相关知识结合起来应对更为复杂的职业需求”[6]。

1.4   职业素质培养缺力

传统会计教育突出了专业知识的传授,但忽略了全方位能力的训练和达成。AACSB提出商科教育(会计学)应该努力实现10个目标:有效的沟通能力、商业伦理、商学通识、明辨性思维、有效的决策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整合不同商学专业知识的能力、全球性思维、团队能力、专业能力。IFAC(2012)认为:“职业会计师应具备职业胜任能力,并且把胜任能力解构为技术胜任能力,职业技能,职业价值观、伦理和态度”。IAESB(2015)发布的IES 3指出:“要达到专业胜任能力水平,职业会计师需要掌握以下五个方面的技能:智力技能;技术和功能技能;个人技能;交际和交流技能;组织和商业管理技能”。《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2007)指出:“注册会计师应当具备智力技能、会计技术和运用技能、个人技能、人际和沟通技能、组织和企业管理技能”。

1.5   人文境界养成缺识

传统会计教育普遍局限于纯粹的会计技术教育,淡化了通识教育。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应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品德修养。Neman(2001)认为:“大学教育的艺术是一种社会生活的艺术,大学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适应这个世界。它既不把学生限定于特定的专业,也不创造或培养天才”。Levin(2003)认为: “真正的教育不传授任何知识和技能,却能令人胜任任何学科和职业。这才是教育,也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受过教育的标准”。陈洪捷(2006)认为:“大学是修养的机构,教育目标是通识性、全面性修养与心智的训练,而不是职业性、实用性教育” [7]。

2      基于OBE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传统会计教育遵循专业设置按学科划分的原则,培养方案设计注重学科的需要,教学单元设计强调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基于OBE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应遵循“反向设计”原则,按照社会需求、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能力指标、课程体系的逆向线性约束路径设计[8]。

2.1   社会需求分析

按照OBE“反向设计”原则,培养方案的设计首先要从社会需求开始。社会需求包括外部需求(国家及教育发展需要,行业、职业及产业发展需求,雇主、校友及家长期望等)和内部需求(教育教学规律,学校办学定位、学校发展愿景,学生成长愿望,教职员工期望等)。传统培养方案设计的主要依据是内部需求,而OBE的培养方案设计主要依据外部需求,其中,国家及教育发展需要为宏观需求,是制定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的主要依据;行业、职业及产业发展需求为微观需求,是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依据[9]。

教育部(2018)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紧紧把握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先进理念,遵循了学生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反思改进等基本原则,以推进建设一流本科、一流专业、一流人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是一所以航空为特色的高校,多年来坚持“立足航空产业,服务区域经济”的服务方向,形成了“航空为本,管工结合”的人才培养特色,确立了在航空工业管理和技术应用研究领域中的较强优势。通过对航空工业、中国航发、会计师事务所以及会计师协会的调研,学校构建了管理会计人才的能力架构;通过对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调研,形成了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提升路径,即商科教育、国际化教育以及并行工程(学历教育与执业资格教育)。在调研的基础上,学校成立了由航空企业、知名校友和学院教授组成的三方教学指导委员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服务面向、典型工作、职业能力等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和论证,最终描述了管理会计人才的社会需求,并通过社会需求定义了管理会计人才的职业范围和执业能力。

2.2   培养目标定义

培养目标是学生毕业后3~5年左右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的总体描述,是人才培养的总纲,是构建知识、能力和境界结构,设计课程体系和组织课程教学的基本依据。培养目标一般用4~6条来描述,培养目标的每1条,必须有1条或多条毕业要求来支撑。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定义要依据工商业界需求,将工商业界对于管理会计人才所必备的知识(通识知识、商科知识、专业知识等)、能力(人际能力、商业能力、执业能力、国际视野等)和境界(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精神素养等)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权衡,定义学生可观察、可评测、可操作的预期学习结果。

结合学校“航空为本,管工结合”的办学定位和特色,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总体定义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管理会计应用人才,毕业生应能胜任满足管理会计职业要求的工作。毕业后经过5年左右的企业管理实践,应成长为具备深厚的商业思维和商科知识,掌握管理会计师执业理论、工具和技能;胜任航空复杂制造业经济预测、决策、计划、控制、评价等工作,以及支持社会职业机构的管理咨询与鉴证;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文底蕴、职业素养和航空使命感。

学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表述为:

(1)具有应用能力。具有扎实的人文、信息技术、数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基础知识和管理会计专业知识,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了解管理会计领域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胜任管理会计师等职位。

(2)具有管理能力。了解航空复杂制造业研发生产、工艺过程、生产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能够承担产品研发、生产、工艺、测试等环节的成本效益同步工程,胜任项目总师、企业中层管理等职位。

(3)具有创新能力。具有明辨思维和商业思维,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数学建模、商科理论对复杂制造业提供管理控制的系统性解决方案,并运用现代管理会计工具支持企业的经济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评价,胜任财务总监等职位。

(4)具有发展能力。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和商业环境,掌握国家经济和管理领域的基本政策和相关法规,具有国际视野,能够跨文化交流;具有探索未知热情、敏锐观察能力、丰富想象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和个人可持续发展。

(5)具有职业素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丰厚的人文底蕴、敏感的伦理意识、良好的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以及对航空的高度使命感;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技巧、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能够有效地完成團队协同。

2.3   毕业要求描述

毕业要求(能力大纲)是对学生毕业时所应该达到的知识、能力和境界的具体描述,是学生完成学业时应取得的预期学习成果,是达成培养目标的有效支撑。毕业要求的设计要考虑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掌握及应用;个人境界、职业能力;人际能力;在未来岗位上的作为或表现能力等环节。毕业要求一般用4-15条来描述,毕业要求的每1条,必须能够支撑1条或多条培养目标。

学校管理会计人才的毕业要求具体描述为:

(1)商科知识。具有扎实的人文、信息技术、数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基础知识和管理会计专业知识,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了解管理会计领域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2)思维与创新。具有明辨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发现、辨析、质疑、评价管理会计相关领域现象和问题,表达个人见解。

(3)解决问题。具有解决航空复杂制造业各职能、跨职能部门管理控制问题的能力,能够对本专业领域复杂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

(4)使用工具。能够恰当应用数学知识、统计知识、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5)沟通表达。具有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能够通过不同表达方式进行有效沟通。

(6)团队合作。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能够与团队成员协作共事,并作为成员或领导者在团队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7)国际视野。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理解能力。了解国际企业管理动态,关注全球性问题,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8)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适应社会和个人可持续发展。

(9)综合素养与价值观。具有人文底蕴、职业素养、航空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了解国情社情民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4   能力指标分解

能力指标(毕业要求细则)是将毕业要求逐条进行分解、细化为更易落实到具体教学环节中,并且能对其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的条款。能力指标一般依据毕业要求分解成3个左右的指标点,一条毕业要求可分解为数个指标点,但一个指标点不应对应多条毕业要求,指标点应以更具体详细、可测度的方式表述。

学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能力指标包括九项。

毕业要求1分解为:

(1)具有扎实的数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与管理会计相关的基础知识;

(2)了解并掌握与航空复杂制造业管理活动相关的研究方法、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毕业要求2分解为:

(1)能够用明辨思维和商业思维分析与评估论据,并运用恰当证据来支持所得的结论;

(2)能够分析和处理航空复杂制造业管理活动,坚持独立思考并引入创新方法。

毕业要求3分解为:

(1)了解现实世界中管理会计的各种实践,能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践中的一般问题;

(2)具有解决航空复杂制造业管理问题的能力。能够对管理会计领域的复杂问题独立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

毕业要求4分解为:

(1)掌握收集、整理和分析多种来源数据和信息的能力,通过数学建模,支持企业预测和决策;

(2)在分析和处理航空复杂制造业管理问题时,能够掌握利用计算机和统计分析软件、财务分析软件等工具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的能力,并解决实际问题。

毕业要求5分解为:

(1)具备良好的口头表达和中英文商务沟通能力;

(2)在处理航空复杂制造业管理问题时,能够通过口头和书面表达方式与企业组织、政府、社会公众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

毕业要求6分解为:

(1)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和良好的人际交往技巧,能够有效完成团队协同;

(2)在航空复杂制造业管理过程中,能够以成员或领导者的身份,为团队的和谐相处和协同共事并最终取得成功发挥积极作用。

毕业要求7分解为:

(1)了解国际商业环境和商业模式的动态变化,关注全球性经济和管理问题的最新趋势;

(2)在处理航空复杂制造业管理问题时,充分考虑并尊重文化差异和多样性,能够在不同文化环境中开展管理工作。

毕业要求8分解为:

(1)培养自我管理能力,通过自主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的能力和境界,实现个人的可持续发展;

(2)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具备自我学习能力,不断更新知识储备,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

毕业要求9分解为:

(1)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和商业环境,掌握国家经济和管理领域的基本政策和相关法规;

(2)积极进取,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航空使命感。

2.5   课程体系构建

能力指标实际上为毕业生搭建了一个能力结构,而能力结构的实现依托于课程体系,并必须与课程体系保持一种清晰的映射关系。课程体系的设计要能够支撑能力指标,即明确知识、能力和境界对应需要哪些课程来达成。

学校依据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毕业要求和能力指标,反向设计能够满足预期学习成果达成的课程体系,包括通识部分、商科部分、专业部分和实践部分。通识部分课程设置包括:基础模块(体育类、思想政治类、英语类);核心模块(航空类、机械制造类、计算机类、数学类);选修模块(人类文明与文化传承类、科技发展与科学精神类、艺术欣赏与审美体验类、经济活动与社会管理类、成长启迪与通用能力类、创新与创业类)。商科部分课程设置包括:基础模块(商业数学基础、商业经济基础、公司治理与商法基础、管理学);核心模块(组织管理、战略管理、风险管理、技术经济学、金融学);选修模块(项目与关系管理、运筹学、投资学、财政学、运营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专业部分课程设置包括:基础模块(管理会计基础、财务会计基础);核心模块(管理会计、财务报告与税务、财务战略);选修模块(高级管理会计、高级财务报告、会计信息系统、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实践部分课程设置包括:基础模块(军事训练、认识实习、金工实习、商业计划设计);核心模块(会计综合实验、财务沙盘对抗实验、ERP财务软件应用、Excel财务建模、统计分析软件应用、企业见习);选修模块(数据挖掘技术应用、商业智能应用、管理驾驶舱应用)。

3      结   论

基于OBE理念,按照社会需求、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能力指标、课程体系的逆向线性约束路径构建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方案,可以有效提升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在培养方案中扩大商科教育,实现商科知识与专业理论融合,可以提升管理会计人才的能力高度和宽度;在培养方案中植入国际执业资格教育课程体系,适应全球經济一体化,可以提升管理会计人才的国际视野,从而实现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与预期学习成果的达成度。培养方案采取学历教育和执业资格教育的并行工程,将职业能力与实务素质糅合,缩短管理会计人才的成长周期,从而提升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军.继续解放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 实现从会计大国向会计强国的迈进[J].会计研究,2012(3):3-14.

[2]孙铮,李增泉.会计高等教育的改革趋势与路径[J].会计研究,2014(11):3-15.

[3]杨政,殷俊明,宋雅琴.会计人才能力需求与本科会计教育改革[J].会计研究,2012(1):25-35.

[4]何传添,刘中华,常亮.高素质国际化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理念与实践[J].会计研究,2014(1) :91-93.

[5]林志军,熊筱燕,刘明.中国会计教育中知识及技能要素的发展[J].会计研究,2004(9):72-81.

[6]孟焰,李玲.市场定位下的会计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改革[J].会计研究,2007(3):55-63.

[7]陈洪捷.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的影响[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8]杨定泉.基于成果导向的教学设计路径[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8(3):123-128.

[9]王文荣,王娇,张洪娟.基于反向设计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解析[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7(5):75-79.

作者:杨定泉

基于会计学的会计基础论文 篇3:

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摘 要】本文针对众多慕课平台上优质教学资源,提出实现资源共享,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将优秀慕课引入翻转课堂中,助力教育教学改革,并以《会计学原理》为例,实践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发现并提出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完善建议。

【关键词】慕课;翻转课堂;《会计学原理》

慕课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近几年,在我国“互联网+教育”理念的提倡下,得到了蓬勃发展,涌现出多个优秀的慕课平台,也产生了大量高质量的专业课程,各大院校和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优质资源,结合本校本专业以及学生特点,将优秀慕课引入教学活动中,使优质资源得以共享,助力教学活动展开。

一、我国慕课现状

慕课(MOOC)即大规模开放课程,2008年第一门慕课在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推出后,其热潮迅速席卷全球,2013年,在教育部门的大力推动下,我国的慕课建设开始起步,经过6年时间的发展,截至2019年,教育部共认定推出1200余门国家精品慕课,慕课总数达一万余门,是世界上慕课数量最多的国家。6年来,中国慕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超过2亿人次在校大学生和社会学习者学习慕课,为构建我国学习型社会目标、实践“互联网+教育”理念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我国优秀慕课平台有很多,包括中国大学慕课、学堂在线、超星尔雅、coursera等。其中,中国大学(MOOC)应用较为广泛,在几年的发展中,已经与289所高校合作,在线课程涵盖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个领域;学堂在线是清华大学发起建立的面向未来的互联网大学,为学习者提供从名校课程、学历学位到实战技能的全方位在线教育服务;超星尔雅则着力打造的通识教育品牌,拥有综合素养、通用能力、成长基础、创新创业、公共必修、考研 辅导六大门类。

二、我国慕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会计学原理》为例

我国慕课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出现。

(一)课程相似程度高、缺乏特色,精品课程少

《会计学原理》课程是经济管理类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中,经搜索,可以找到涉及该课程慕课50余门,分别以《会计学原理》、《初级会计学》、《会计学基础》等名称示列,50余门慕课分别由各高校或教师开设并管理,其中1门慕课为国家精品课,双语课或外语授课只占慕课总数的8%左右。大量的《会计学原理》慕課存在高度相似性,缺乏特色,选修人数少,资源利用率不高,而因制作水平不高、缺乏团队合作、资源有限等原因造成《会计学原理》精品课程有限,无法满足各类需求。

(二)课程存在一定滞后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交易事项的日趋复杂,财政部门不定期对会计准则进行修订,如2020年7月,财政部修订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这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修订完善、保持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的重要成果。通过不断完善会计准则体系,提高会计处理水平,帮助会计信息相关者准确掌握会计信息,辅助相关者做出正确决策。因此,随着会计准则的不断修订,慕课平台上的相关课程如不能即时更新,则会给慕课使用者和学习者带来疑惑和误解,降低慕课课程的实用性,从而不利于知识高质量的传播,也失去了慕课平台的权威性。

(三)课程设置不完善

以《会计学原理》为例,除了会计基础理论知识的介绍外,还会有基于会计理论的实训环节,没有实训环节的应用,往往造成学生仅呆板地掌握会计术语和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操作能力,无法利用专业知识处理会计业务,形成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经调研,目前绝大多数《会计学原理》慕课均以理论讲解为主,实训环节涉及很少,或几乎没有涉及。不完善的课程设置对慕课学习者来说形成了知识欠缺,无法适应现实环境中组织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三、基于慕课的《会计学原理》翻转课堂实践

翻转课堂是衍生于互联网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打破教学空间范围,使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调整了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时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不再仅仅是教师讲授知识的场所,而变成互动和讨论的平台,教师从以前的讲授者变为引导着、组织者。

(一)实施基于慕课的《会计学原理》翻转课程的可行性

翻转课堂的本质是学生,教师需要在课前为学生准备大量学习资源并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而我国慕课平台资源丰富,有大量优秀的《会计学原理》课程,通过精心筛选出的课程,可以扩展教师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储备,避免教师个人局限性,不仅从广泛性上也从质量上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资源。

同时,《会计学原理》课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会计原理外,还要求学生能够处理简单的会计业务,因此该课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操作性都有很高的要求。通过学生在课下完成慕课的自主学习,使教师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仿真实训操作,突破传统课堂课时限制,改变教师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现象,使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相融合。

(二)基于慕课的《会计学原理》翻转课堂设计

1.慕课的选择与组织

我国慕课平台众多,仅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上,《会计学原理》相关课程就有50余门,其中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教师需要对大量慕课资源有全方位的了解,从中优中选优,结合自身学校特点,为学生提供最为适合的《会计学原理》课程资源。

2.丰富课前教学手段

除了将优质慕课引入课前教学,教师还应采用多手段加强与学生沟通,例如可通过学习通、微信等方式发布教学任务,搜集学生学习成果,检查学生学习进度,解答学生问题,开展小组讨论等,并通过设置任务点进行测试等方式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并给出相应评价与分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完成会计学原理理论部分知识的学习。

3.课堂互动教学与实训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是重要的环节,它将课前教学内容延申至课堂中,将知识内化效果达到最大,可以说,课堂教学是翻转课堂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所在。在《会计学原理》课堂教学中,可由下面几个方面组成:

(1)会计实训环节

会计实训是《会计学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往往因课时不足、条件欠缺等原因减少或忽略实训环节的展开,在应用翻转课堂模式后,理论教学可放在课前展开,从而给会计实训留下了宝贵的时间,在课堂上,教师可提供大量仿真实训操作,使学生了解现实环境下会计实务与工作方法,与课前理论知识相呼应,达到知识的内化和吸收。

(2)讨论环节

学生在课前理论学习中因主动性不断提高,会形成对问题的疑问和思考,带着这些疑问和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够更加深入。在这个环节中,重点是教师能够识别学生的疑问与思考,并将其作为切入点,引入课堂讨论中,同时,师生共同讨论的过程,也是教师知识更新与反思的过程,也正是在这个环节,实现了翻转课堂教与学共同成长的目的。

(3)学习效果检查环节

虽然翻转课堂模式的目的是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但由于学生存在学习惰性,所以有必要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因为在课前学习中已通过设置任务点测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检查,故在课堂中的考核环节可以设计得更加灵活与轻松,如可以随机请一位同学提出与课程有关的问题,并采取“击鼓传花”的方式挑选一位同学回答,直到回答正确为止,并由这位同学再抛出一个问题,开始新一轮解答,教师可以在这个轻松的过程中,观察学生的状态,并针对学生的综合表现给出相应的评价。

四、《会计学原理》翻转课堂实践效果与建议

(一)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后,定期对师生针对教学效果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反馈显示,78%的被调查者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优于”传统授课方式,75%的被调查者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80%的被调查者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会计实务处理能力”,综上所述,基于慕课的《会计学原理》翻转课堂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好评。

(二)在《会计学原理》翻转课堂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课程建设中特别注意。首先,要提高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翻转课堂的授课方式改变了以往教师仅仅是“教”的角色,而使其身份更加转变为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这种转变需要教师有更强的课堂掌控能力和更广泛的知识储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翻转课堂以学生为本,但教师的业务能力则直接影响教学的成败与否,所以,在今后的翻转课堂实践中,应更加重视教师能力的提升。其次,要注重多维度考核方法的建立。在翻转课堂教学实踐中,由于课前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设置任务点测试的方法进行考核,大部分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题库建设与学生测验结果汇总上,而忽视了课堂教学中学习效果考核环节,从而造成考核方式单一,出现学生重视线上网络测评忽视线下课堂考核的现象,所以在今后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及时根据学生特点调整考核方式,建立多维度考核体系。最后,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在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由于缺乏监督机制,出现个别学生在线上课前学习时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拖拽视频,造成的已学习相关内容假象,这种做法不仅造成学习质量的下降也违反了翻转课堂教学的初衷,所以在今后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如禁止拖拽、禁止同屏观看等,促进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五、总结

基于慕课的《会计学原理》翻转课堂是互联网+教育理念下的一次实践,它不仅整合了慕课平台的优质资源,而且通过互动课堂的手段调动了师生教与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教学效果和问卷调研的结果来看,这种模式在教学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和师生的好评,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虽然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不断的提升和精进,这种教学模式一定会为教学改革的纵深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冉旭旭、 张娆,中国大学会计类慕课改革探索,《商业会计》,2019(15)

[2]杨晶,基于翻转课堂的初级会计课程教学研究,《商业会计》2020(12)

[3]杨丽明、丰晓芳,翻转课堂+传统课堂混合模式在“”基础会计课程中的应用,《科教导刊》,2020(21)

作者简介:

常明(1980-),女,天津人,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 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数据分析。

(作者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

作者: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