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处理论文

2022-04-30

摘要:中小金融机构是我国金融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能否妥善解决其面临的非对称信息问题具有极端重要性。本文从关系贷款理论与中小企业非匀质性两个角度分析了该问题,指出只有以中小企业作为目标客户才是最优选择,并进一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给出了解决非对称信息问题的对策建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小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处理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小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处理论文 篇1:

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处置问题研究

摘要: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处置问题逐渐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随着近几年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业务是大势所趋。文章以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为背景,分析了我国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种类,以资产管理公司为例分析了目前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业务模式和存在问题,最后并提出了处置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政策建议,对于全国和地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介入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市场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处置

目前,国际形势仍面临较多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国内经济处于增速换挡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和结构调整阵痛期的三期叠加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经济结构调整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三去一降一补”改革的深入,低附加值和能源消耗量大的企业将加速退出市场,非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将进入市场化处置的渠道。为此,2015年6月,财政部联合银监会印发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开展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管理办法》对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进行了界定,具体明确了资产管理公司在开展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业务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业务范围、实施条件、收购和处置的程序、风险控制要求等,从政策层面放开了资产管理公司收购和处置非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业务。

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业务对于资产管理公司盘活存量资产和推动产品创新具有积极意义,对于优化资源配置和化解金融风险具有实践价值,对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含义。首先,有利于盘活存量资产。通过为债务人解决由于流动性资金紧缺而造成的困难局面,可以提高存量资产的利用效率,有利于企业自身实现“去杠杆”,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其次,推动资产管理公司的产品和业务创新。通过收购重组相关非金融债权,可以实现产品类型升级和业务模式创新,提高不良资产在非金融机构的回收率。再次,在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体经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收购重组非金融债权的业务,可以更好地提升金融债权的价值,降低系统性风险的化解成本,满足客户多元化和差异化的金融服务需求,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体现。

一、 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发展现状

1. 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概念和种类。不良资产指既不能投入生产转化为其他商品带来经济利益流入,也不能通过变现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可流动性小的呆滞资产。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有关规定,确认为不良资产的前提是企业具有应计提资产减值的相关证据。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包括传统的不良资产,也包括金融机构作为中间人受托管理其他法人或自然人财产所形成的不良资产。

非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业务具有丰富的内涵,具体指资产管理公司针对非金融机构收购不良資产,并且按照市场规则对其进行收购、管理、处置,在此过程中实现资产处置和资金回收。《管理办法》中对非金融机构进行了具体的阐释,具体指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监管的金融机构以外的境内事业单位、企业法人、社会团体或其他组织。

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包括实物类、债权类和股权类三种。其中,实物类不良资产包括房产、土地使用权、设备、建工程等由于市场发展和产业升级换代导致的资产价值贬损的资产;债权类不良资产包括提供商品、劳务等形成的工程款、材料款和企业间往来款等由于非金融机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而产生的不良资产;股权类不良资产指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非主业、低效或存在价值贬损风险的各类股权。现实中,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以债权类不良资产为主。

2. 资产管理公司开展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业务的现状。中国华融和信达资产是不良资产业务的专业化处置机构,其操作的复杂程度和风险均高于传统金融不良资产业务。中国华融2016年度业绩公告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非金融类不良债权资产总额远高于金融类不良债权资产总额,2016年非金融类不良债权资产总额占比为74.9%,高于金融类不良债权资产总额将近50个百分点。2016年当期非金融类不良债权资产经营收入为217亿元,比2015年增加44.9亿元,高于2016年金融类不良债权资产经营收入148亿元。不良债权资产收购成本近两年也有所增加,2016年非金融类不良债权资产收购成本为2 307亿元,比2015年高出837亿元。

2013年~2016年,信达资产非金融不良债权资产净额由624.09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1 605.61亿元,增长量为981.52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37%,而金融类不良债权资产净额的年平均增长率则为31%(见图2)。

从不良债权资产的收购成本来看,信达资产的非金融类不良债权资产的账面成本要明显高于金融类不良债权,主要原因在于,与金融机构相比,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较复杂,非金融机构的具体业务缺乏规范性和准确性,给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开展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收购处置业务带来一定的处置成本和法律风险。

从资产收入来看,信达资产金融类不良债权的资产收入基本保持在90亿元左右,非金融机构不良债权的资产收入在2015年达到峰值145亿,2016年虽然下降至116亿元,但是仍然高于金融类不良债权的资产收入。截至2016年12月31日,信达资产非金融类不良资产净额为1 606亿元,占所有经营类不良资产总额的57.7%。

可以看出,我国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在资产收入和资产净额方面都优于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具有广阔的潜在市场。通过充分发挥资产管理公司在不良资产收购和处置方面的经验,可以盘活企业资产、加快资产周转和有效降低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率。同时,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金融改革的关键时期,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配置效率,降低系统性风险已经成为经济金融工作的重点内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只有不断创新业务模式,丰富不良资产业务内容,将资产管理业务与金融服务业务有机结合,积极优化客户标准,大力推进差异化经营策略,不断探索跨界融合的合作模式,才可以增强实体经济的流动性,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二、 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业务模式

近年来,非金融机构的实体企业受到经济周期波动、上下游产业链或者自身经营困难、融资成本上升等原因影响,暂时资金流动性短缺问题较为突出。从相关的年报数据来看,制造业、采矿业和建筑业的不良资产率处于较高水平,资产管理公司在通过发挥业务多元化、人才专业化和机构多样化等方面的优势,综合运用多种综合金融手段,满足处于不同生命周期和发展阶段的企业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能够为不同类型、不同问题企业的非金融机构提供差异化、多元化和综合化的金融服务,来最大限度降低改革成本,最大化实现不良资产的价值增值,助力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资产管理公司处置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债务重组模式。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业务的模式主要以重组型业务模式为主。指在借鉴金融类不良资产债务重组模式的基础上,原债权和债务企业与资产管理公司达成协议,实现收购原债权企业的债权,并在商定还款时间、还款金额、还款方式和违约责任等履约条件的基础上与债务企业达成重组协议,最终实现债权回收和取得目标收益。在业务安排中,资产管理公司根据资金成本、资本回报率和项目的风险来决定收购价,并要求提供易于评估和易于变现的担保品,最终实现重组收益。对于金额较大、处置价值高、短期变现较难的债权,通过实施重组型业务,可以为债权人改善并解决流动性问题,同时也缓解了债务人的资金困难,前移风险化解工作,避免了双方企业的债务危机。

2. 以资抵债模式。这是处理不良资产业务较常用的方式,当债务方到期不能足额偿付债务时,债权方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与债务人签订的以资抵债协议,取得债务人有效资产并抵偿债务本息的方式。这种方式在交易过程中容易出现以次充好、过户费用、二次处置等问题,因此需要交易双方合理预期处置后果并设置有效的保护措施。

3. 债权拍卖模式。此种模式是将债权资产权利转让的一种形式,是资产管理公司处置资产常用的方式之一。对不良资产按某个标准分类后,组合成不同的资产包,通过公开市场中的拍卖、竞标等方式将债权分类打包进行拍卖处置,不仅可以加快处置进度,还可以增强处置的操作性和处置效率,可以有效控制道德风险,具有公开透明、符合市场原则、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的特点。

4. 债权协议转让模式。即在不改变合同内容的基础上,债权人将债权的全部或部分让与第三方,债务人与第三方形成委托关系。当资产管理公司由于没有足够资源或者处置困难的债权,可采用此种方式转让给对该债权业务熟悉并且能够获得利益的第三方。采用此种模式的前提是通过公开招标方式没有足够的购买者,并且资产的流动性较差。

三、 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处置中存在的问题

1. 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处置难度较大。由于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行成原因更为复杂,质量普遍较低,处置期限较长,同时缺乏优质抵押品,为资产管理公司开展此类业务提出了挑战。同时企业之间相互担保、牵连和持股现象严重,需要较高的风险管控水平和风险管理经验,无形中加大了资产管理公司处置此类资产的难度。

2. 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收购业务的市场化程度较低。资产管理公司可通过借鉴收购和处置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业务的相关经验,挖掘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业务的相关性,并结合市场化处置手段,使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具有了金融产品和业务的特性。资产管理公司通过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和规范交易模式,需要进一步提高市场化程度,充分利用市场资源,进一步激活和扩大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业务。

3. 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处置模式亟需创新。非金融机构不良债权的重组对象主要是地方政府平台、当地有影响力的民营企业或者国有企业。通过对资产要素的重新调整和配置,实现盘活存量资产的目标。资产重组的对象包括债务、股权、房产、动产、土地等的权益性资产和实物资产。目前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处置模式创新力度不足,大多以债务重组作为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主要处置模式,仍需加大模式创新力度,充分借鉴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针对不同处置对象实施合理的处置模式。

4. 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认定标准难以清晰判定。非金融机构在开展重组并购过程中将无法带来超额回报或者需要处理的低效和无效非主业资产认定为不良资产。资产管理公司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更注重企业的还款能力,对于不良资产的形成和认定较为困难,对于将要属于不良资产,但处于良性与不良之间的资产认定缺乏依据和判定标准。

四、 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处置的建议

1. 加强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业务创新体系建设。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放开,不良资产处置的模式也实现了创新发展,应运用市场化手段,综合运用传统手段与创新模式进行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处置。在做好“收购+重组”模式基础上,加大业务创新力度,通过债务重组、资产整合、追偿债务、经营管理等手段参与收购和处理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并积极探索跨行业、跨市场的资产收购和处置模式。

2. 根据不同类型的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采取不同处置手段。实施差异化经营策略,对于企业内部因资源整合或者战略调整需要剥离的无效资产进行收购,化解“三角债”,缓解中小企业的债务压力,提高企业资金周转效率。对于本行业内有发展前景和产业增长空间的企业进行资产收购重组,优化资产配置,提高资产整合价值。对于需要破产的企业采用公开竞价或拍卖的方式委托有资质的产权交易或拍卖机构进行,或者按照公开公正的原则采用协议转让的方式处置破产企业的资产。对于逾期往来款项,通过与债权债务企业签订协议,进行债权收购和重组,向债务企业提供流动性支持的同时约定限定期限内偿还债务并支付一定费用。

3. 提前防范风险隐患并实现定期预警。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指出要更加注意防范金融风险。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第四十次集体学习中也强调要维护金融安全和防范金融风险。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业务涉及的交易结构复杂,需要处理好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流动性风险等覆盖事前、事中、事后全业务流程的风险控制体系,强化风险把控能力,降低风险成本。对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应坚持真实性、完整性和洁净性原则,坚守收购债权真实、合法合规的底线,正确处理好经营发展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和项目投后管理,并完善风险监管体系,对于重组类和房地产类业务进行重点风险防范,对需要提前防范的风险隐患和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进行定期预警,提高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处置的风险管理水平和能力。

參考文献:

[1]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年度业绩公告[EB],2017年3月.

[2] 张贵礼.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收购业务有关问题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0):45-46.

[3] 李晓坤.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业务发展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学位论文,2015.

[4] 何力军,刘原,宋鹏程.中国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市场的特点、行业分布与发展趋势[J].金融论坛,2014,(7):53-58.

[5] 欧家华.非金融不良债权处置定价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学位论文,2015.

[6] 毛雯彦.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收购非金债问题研究[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学位论文,2015.

[7] 常艳军.资管公司加力拓展非金融机构“不良”业务[N].经济日报,2016-01-08.

作者简介:郭琳(1982-),女,汉族,山东省淄博市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宏观经济与金融。

收稿日期:2017-11-10。

作者:郭琳

中小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处理论文 篇2:

中小金融机构面临的非对称信息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摘要:中小金融机构是我国金融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能否妥善解决其面临的非对称信息问题具有极端重要性。本文从关系贷款理论与中小企业非匀质性两个角度分析了该问题,指出只有以中小企业作为目标客户才是最优选择,并进一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给出了解决非对称信息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小金融机构关系贷款非匀质性

1990———2002年,中小金融机构在总的中国金融组织规模中所占的比例只从1.11%提高到了2.06%,拥有的资产在中国金融资产总量中所占的比例仅从0.89%提高到了2.35%,存、贷款所占比重分别由4.22%、2.35%仅提高到了5.83%、3.4l%,业务规模也不大。但从改革的本质上考察,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却意义重大,一是以提高中国金融机构的多样化与普及化程度,增强了金融机构资产对公众的吸引力;二是完善了中国金融业在国有商业银行垄断结构下所稀缺的金融服务功能;三是从地方金融的角度来讲,中小金融机构在追求地方利益的安排下积极配置地方金融资源的效用,显然是无法取代的。

一、中小金融机构面临的非对称信息问题分析

(一)基于关联贷款理论的分析

大型企业规范的公开信息易于收集和量化整理,经营动向易于掌握,社会信用程度高,贷款需求规模大,在经营透明度和抵押条件上都具有中小企业所不及的优势,而大型金融机构在资金量和体系结构上都有能力为大型企业提供大规模的贷款,因此基于信息不对称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以及单位贷款处理成本随贷款规模上升而下降的规律,大型金融机构通常更愿意为大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而不愿或忽视为资金需求规模小却风险大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这就很难与中小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也很难解决存在于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另一方面,大型金融机构也一般不拥有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信息优势。从理论上讲,大型金融机构也可以像中小型金融机构一样,依靠其众多的分支机构来收集关于中小企业的非量化信息,从而降低决策时的信息成本。但由于其分支机构经理人员经常调换,使得其对地方企业的了解程度相对较差。而另一方面,即使这些地方分支机构的经理人员能够了解地方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也很难向其上级机构传递中小企业的经营信息,因为中小企业缺乏经营透明度的一个关键特征是其信息难以量化并不具有“公开性”。中小企业经营信息的这种非“公开性”使得在贷款出现问题时,分支机构的经理人员很难向其上级解释。而且组织结构复杂的大型金融机构的代理链条过长,又会带来成本过高的代理问题,因此难以将决策权配置到与中小金融机构相同的底层级上去,基层人员也将失去收集这些信息的动力。

与大型金融机构的经营取向不同,中小金融机构比较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这除了因为它们资金少、无力为大企业融资外,主要是因为中小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方面拥有信息上的优势。中小金融机构一般是地方性金融机构,专门为地方中小企业服务。通过长期的合作关系,中小金融机构对地方中小企业经营状况的了解程度逐渐增加,这就有助于解决存在于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即使中小金融机构不能真正了解地方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从而不能对中小企业实施有效的监督,但为了大家的共同利益,合作组织中的中小企业之间会实施自我监督。一般来说,这种监督要比金融机构的监督更加有效。

在中小企业向银行融资的过程中,银行的关系性贷款在事先对中小企业进行甄别调查并通过限制性合同的签订对中小企业的行为进行约束,在事后则对中小企业进行监督。由于银行成为完成上述任务的专业化组织,他就能够通过规模效应以较低的成本完成任务,所以这种融资方式对中小企业信息透明度的要求相对较低。

在贷款发生时,信贷员将会对贷款人进行完全的信用分析,对管理者进行评价,这种调查给企业所有者/管理者一个与信贷员交流的机会,并让信贷员对其能力有所评价,信贷员通常需要了解关于企业的各种与信誉和还贷能力有关的量化和非量化的信息。而限制性契约对各种企业行为或经济策略进行限制,包括对企业买卖固定资产以及企业所有者/管理者酬金支付额度的限制等。在贷款发生后,为了帮助银行监督契约的履行,企业必须向银行递交由会计师事务所审核通过的财务报告,当企业想从事一些新的与现行契约相违背的行为时,银行的信贷员为了防范贷款风险,会对企业再次进行彻底的检查。

在这种事前检查和事中监督的过程中,信贷员和企业所有者/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不断加深,同时银行能够更容易更清晰地了解到关于企业和其所有者/管理者的状况,包括极多人格化的非量化信息。这种长期的联系使得小企业能够以较低的利率较顺利地取得银行的贷款,也即是关系型借贷有助于缓解信贷市场上因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市场失效。由于长期关系产生的各种非量化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替代财务数据等易量化和传递的信息,因此可以部分弥补中小企业因无力提供合格财务信息和抵押品所产生的信贷缺口,并有助于改善其不利的信贷条件。

(二)服务中小企业的收益分析

服务于中小企业的信息优势。信息不对称是困扰大型金融机构以及中小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的梦魇。上文已经从不同角度论述了信息问题,中小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贷款具有巨大的信息优势,在此不再赘述。

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风险管理优势。根据马可维茨的资产组合理论,只有充分的分散化地投资才可能有效地分散风险。由于大企业的贷款需求巨大,中小金融机构对于大企业的贷款往往具有批发性质。对一家大企业的贷款很可能占据其信贷总额的很大比例,甚至一半以上。这无疑给风险管理提出了难题。如果该企业违约,此金融机构也很可能随濒临破产。而向中小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就很好地满足了分散化的要求。即使该金融机构的客户中有一家甚至几家倒闭,也不至于导致其破产。

二、对策建议

(一)对于监管部门的建议

监管部门要充分发挥作用。金融监管部门要为中小金融机构创造公平竞争的外部经营环境,并针对中小金融机构的特殊性给予积极扶持。一是对中小金融机构增设机构网点要采取更宽松的政策,根据中小金融机构资本规模、管理能力、不良资产比例和人员素质等综合因素,科学、合理地确定每年新增机构指标,要积极支持具备条件的中小金融机构跨区域设置分支机构。二是对中小金融机构增资扩股和扩充资本,要采取更积极的态度予以鼓励和支持,促其增强资本实力和抗风险能力。三是要适当放宽中小金融机构业务范围及开发新业务品种的审批,除去特许的,凡是国有商业银行已办理的业务品种、一般经营性和提供中介服务的业务,只要中小金融机构具备所需要的管理能力、技术支撑和人才条件,都应放开允许开办。四是在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政策中,要灵活处理中小金融机构多元化综合经营问题,比如,配合证券交易保证金账户清算体制改革,允许以电子化手段与券商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介入和代理券商委托的证券业务。五是应率先在中小金融机构中进行利率市场化的试点工作,至少应给予其更大的利率浮动权。六是中央银行在制定对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管理、风险控制考核指标体系时,要充分考虑中小金融机构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避免出现名义上的平等而实际上不平等的情况。七是对中小金融机构,国家应当尽快落实减免税的优惠政策,对于体制扭曲时期非自身原因而形成的亏损包袱,可以考虑采取新、老问题区别对待,对旧包袱制定特殊政策慢慢消化处理的办法。八是尽快建立中小金融机构存款保险制度,以减少和消除存户存于中小金融机构的资金遭受损失的风险,这是维持公众信心和避免银行倒闭的重要条件。

金融监管部门要改革和完善金融监管的方式,规范管理规章制度及相关政策制订、实施的程序和步骤。金融监管部门对银行业的监督、检查要有利于金融机构依法合规经营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但应有明确一致的指导思想,保持合理的频度。在制定涉及商业银行整体的管理制度和改革政策时,要广泛征求包括中小金融机构在内的所有金融机构的意见,谨慎地从多角度论证,充分考虑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特殊性,充分考虑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和适应性。

中央银行要多为中小金融机构提供各种服务,寓服务于监督之中。这方面可以考虑的有:利用中央银行金融监管者的地位和与国内外金融机构联系广泛的特点,组织有关专家、商业银行高级管理人员对中小金融机构进行专业人才培训;组织有关中小金融机构就共同关心的管理和业务问题召开研讨会,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与理论素养。

(二)中小金融机构自身战略

如前文所述,中小金融机构的首选客户群即是中小企业。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建立有效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方法及相关模型。比较通用的模型有期限结构模型、死亡率模型、RAROC模型等等。目前,美国许多银行采用的是支持信贷决策的小型企业信用评分系统(small business credit scoring ,SBCS)。一般来讲,对企业进行风险测度时,应关注企业的如下指标:

服务中小企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顺应市场发展规律,不搞盲目扩张与改造,探索适于自身的可行的路径。以浙江台州银座城市信用社为例,其在路桥区的所有金融机构(包括国有商业银行)业务量比重达到30%,逾期贷款比例不到1%,资产规模、经济效益均位居浙江省城市信用社系统首位,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银座”成绩的取得,在于遵循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台州市的地方领导当时并没有按要求组建城市商业银行,而是根据台州市市场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城市信用社发展的实际情况,继续规范以银座和泰隆城市信用社为主导的城市信用社的发展。当银座城市信用社具有扩张冲动并有兼并实力时,地方政府和金融监管机构适时引导,以市场主导的方式完成了其对椒江港口城市信用社的兼并。兼并以后运行情况良好。因此,中小金融机构以市场主导的方式走自主兼并之路,不断发展壮大,并进而向规范化的商业银行方向发展,是切实可行的,也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小金融机构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在全国中小金融机构尤其是城乡信用社不知道何去何从的今天,上面的例子很好地教育了我们。中小金融机构自身的一些先天劣势如规模小、组织形式原始等,都不是一定构成发展的障碍,如果利用得当,甚至能够转化为竞争中的优势。

[参考文献]

[1]Berger,A.N.,Saunders, A.,Scalise, J.M.,Udell, G.F.,1998,“The effects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on small business lending”,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50

[2]Peek,J.and Rosengren,E.S.,1996,“Small business credit availability: How impor?鄄tant is size of lender?”in:Saunders,A.,Walter,I.(Eds),Universal Banking: Financial System Design Reconsider

[3]Stiglitz,Joseph E.and Weiss,Andrew,1981,“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 with Im?鄄perfect Information”,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1(3),393-410

[4]Strahan,Philip E.and Weston,James P.,1998,“Small business lending and the chang?鄄ing structure of the banking industry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2,821-845

[5]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0(1): 10-18.

[6]李志赟.银行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2(06):38-45.

作者:姚 秋

中小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处理论文 篇3:

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管理研究

[摘 要]目前新一轮金融机构不良资产风险已经到来,如何进一步提高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管理能力已经成为集中关注的问题。本文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作为研究对象,从导致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出发,提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管理对策。

[关键词]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管理

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是国家金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融市场发展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实践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而不良资产是影响其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此笔者针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不良資产管理展开的分析讨论具有现实意义。

1 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的金融业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不良资产”问题的困扰,且具有各自的特殊原因。基于此,为更好地处置当前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首先要准确分析中国金融业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导致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结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自身发展层面的原因。诸如农商行、村镇等金融组织对于自身所存在的不良资产的消化能力不是很高,在解决不良资产的过程中所应用的手段比较有限。就目前发展实际情况来看,一般都是通过诉讼执行或者适当调整债权的方式去化解这些不良资产。其中诉讼执行是常见的手段,然而在利用这一手段的过程中,企业自身需要承担高额的诉讼费用,并且还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胜诉,即使对于那些胜诉的案件,也经常存在着“执行难”的问题。如果采用调整债权结构的方式,尽管基于不良资产考核指标压力等因素会与债务人进行协商,在双方协商一致的情况下会签订一定的协议,要求债务人通过延期或者分期的方式偿还债务,但是债务人再生长清偿的能力往往比较困难,针对一些企业债务人来讲,如果企业债务人申请破产之后,作为金融机构的债务人来讲,实际上获得的偿还已经不多了。第二,金融机构自身所背负的沉重包袱导致其在发展实践中实现重组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消耗巨大的成本,这就导致很多不良资产只能处于长期挂账的状态,从而也就导致了“冰棍效应”的产生,使得不良债务的请常率越来越低。与此同时,在农商行、村镇银行等中小型金融机构的经营实践中,很大一部分资金都来自于同业之间拆借而来的短期资金,这一情况使得如果风险扩大化,就会使得内部形成严重的连锁反应。

2 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管理对策

2.1 充分发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的作用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处置不良资产的专门机构,积累了资源、人才和专业化等多方面的优势,同时享受税收、司法等相关优惠政策。成立至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已积极摸索出一套符合现有条件和环境的资产管理、处置工作方法,效果

较为明显。同时通过几年的外部检查和内部审计,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内部管理制度逐步完善,操作方式逐步规范,积累的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和经验,必将对处置中小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提供良好的借鉴。基于此,如今地方性金融机构不良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化的背景下,为了有效处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可以有效借鉴国有商业银行的成功经验,建议政府层面应该积极鼓励与引导成立地方性的AMC实现对农商行、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收购,从而提高中小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管理效率。就目前发展实际情况来看,地方AMC与国有AMC相比来看,其在实践中只具有“处置权”而不具备“融资权”,这样,这样一来就制约了地方性AMC在管理地方金融组织不良资产的能力,最终导致在实践中所生成的杠杆率是十分有限的。在中小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形式不断严峻的背景下,我们可以尝试创新应对,适当的开放一部分地方AMC的融资权,例如发行债券等权利,可以进一步提高其处置不良资产的效率。例如在解决农商行不良资产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商业化收购的方式进行,如“一次性买断收购”是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金融机构经过双方的尽职调查,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确定不良资产的买断收购价格,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采用现金收购的方式一次性付清款项,买断不良资产。金融机构获得不良资产的出售资金,而不良资产后续管理和处置的风险与收益均由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独自承担。该种方式的优点是简单易行,完成交易时间短,交易过程不复杂,交易双方权责明确,金融机构资产质量随着交易的结束立即得到明显改善。也可以有效利用技术咨询服务方式,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派出技术专家小组,对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通过摸底调查了解,就处置的工作流程、资产处置方式和处置定价等提供技术指导,并就金融机构内部建立和完善规范的不良资产处置工作机制和程序提出意见和建议,达到提高金融机构处置不良资产的能力和速度,降低经营风险的目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只收取一定的咨询服务费用。该种方式的优点在于能帮助金融机构提高处置不良资产的能力。

2.2 “互联网+不良资产”的处理模式

互联网技术是21世纪的伟大创新,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的生产效率及便利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中国政府非常重视互联网技术对经济社会的促进作用,并将“互联网+”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在当前中国金融业的不良资产处置上,可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快速的“价值发现”和“市场发现”功能改变传统仅利用现场处理的单一方式,扩大和增加不良资产的处置途径,提高不良资产的处置效率。“互联网+不良资产”的处置模式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是不良资产的定价问题。目前不良资产的科学定价仍是金融系统的一个难题,需要考虑多种因素,且根据不同种类的不良资产,采用不同的定价方式,综合分析不良资产的价格。对此,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的挖掘能力,建立不良资产信息库,将不良资产处置的历史交易记录录入数据库,通过统计分析,建立针对不同行业的资产定价模型。

2.3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收购处置不良资产

当前,中国可借鉴美国等处置不良资产的先进经验,成立公私合营基金参与不良资产处置,这种方式可利用政府背书担保,吸收社会资本消化不良资产,对恢复金融市场的信心和加快不良资产处置进程意义重大。当前,中国试点的民间资本入股地方性AMC就是采用这种模式,如安徽、湖北、宁夏、吉林等地均有民营企业参股组建地方性AMC。海德股份自筹资金10亿元独资设立西藏海德资产管理公司,成为27家中惟一一家由民营资本全资控股的地方性AMC。未来,中国政府及金融监管层应继续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不良资产收购,除参股地方性AMC外,还可在金融监管法律条框下采取多途径进行金融创新,培育民间资本全方位多领域参与中国金融发展,与国有资本一道共同维护中国金融安全与稳定。

4 结 论

综上所述,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不良资产风险的原因非常多元化,其中有历史层面的因素、有金融机构自身经营与管理的因素,也有经济环境的因素。基于此,为进一步提高其管理不良资产的水平,应该充分借鉴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经验,以及我国第一轮不良资产处置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AMC的作用,同时政府要在宏观上进行有效的调控,真正实现“两条腿”走路。

参考文献:

[1] 张智.经济放缓背景下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资产负债多元化趋势及其影响分析——以咸宁市为例 [J].北京金融评论,2018(1):161-165.

[2] 易胜九.存款准备金管理对地方法人机构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湖南会同农村商业银行为例 [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8):224-226.

[3] 四川银监局课题组,王泽平,郭民.试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参与地方中小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管理和处置 [J].西南金融,2006(8):14-16.

作者:裴姣姣

上一篇:电子产品生产成本措施分析论文下一篇:西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