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教学民族文化论文

2022-04-20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国内服装行业开始了全新的转型和升级,服装企业迫切需要专业化人才,新时代人才要具有创新意识,这有这样才能够帮助企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在当前形势下,高职院校作为社会人才的供给站,肩负着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启发他们创新思维的责任,因此,当代高职服装设计院校的教学工作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设计教学民族文化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设计教学民族文化论文 篇1:

包装设计教学中的民族文化艺术研究

【摘 要】合理地应用民族文化艺术,可提高包装设计水平。所以,在包装设计教学中,应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研究。首先,应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艺术的应用现状,确定教学方向,然后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两者的完美融合。

【关键词】包装设计教学 民族文化艺术 创新 现代元素

引言

在经济的推动下,包装产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在解决劳动力、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意义重大。从当前市场来看,商品除了质量和价格,包装最受消费者关注,这就要求必须提高包装设计水平。民族文化艺术是千百年传统文化的凝结,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极深的内涵,用于包装设计,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 了解民族文化艺术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1.1 应用误区

国内包装行业整体水平偏低,材质粗糙,造型较少,色彩不协调。近些年来,民族风很受重视,我国也非常提倡学习传统文化。一时间,传统文化艺术成了获取商业利益的工具,纷纷在产品包装上使用传统文化艺术,但过于盲目,对传统理解较浅,找不准传统和现代的契合点,以至于难以达到预想效果。抄袭国外之风严重,西方纵然也有古典文化,但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巨大差异,照搬经验,使得设计不伦不类。再者,包装太过,把几种传统文化艺术揉在一起,让人眼花缭乱,缺乏整体协调性。

1.2 教学方向

首先,应传承传统文化艺术。一方面,传统文化是古代人们的劳动心血,是我们一大笔精神财富,应该传承;另一方面,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多样,内涵深刻,应用于包装设计潜力巨大。不仅能增强商品的视觉效果,还能赋予其一定的深意。其次,需要融合。传承并非简单的事,包装设计多是商业化的,以利益为先,且服务于社会大众。众口难调,而民族文化又往往具有地域性,直接应用难以取得理想效果。所以,需要寻找两者的切合点,实现完美的融合。此外,传统文化艺术需要创新。艺术设计具有开放、多元的特点,过去的教学方式已不适用,应该创新,融入现代元素。

2 如何更好地把民族文化艺术融入包装设计教学

2.1 了解民族特色

我国民族文化艺术资源丰厚,历史悠久。但在当前新形势下,西方文化不断冲击,以至于很多地方多逐渐西化,缺少对民族特色的深刻了解。包装设计属于现代行业,很多高校只重视现代文化艺术在其中的应用,在课程安排上对民族文化艺术有所忽视。所以,首先要培养学生兴趣,引导他们了解民族文化艺术,弄清楚中西方文化以及古今文化的异同。增设专业基础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优秀的作品,比如中国香山饭店、泸州酒、板城烧锅酒、孔府家酒等设计,成功地把民族文化艺术与现代设计相结合。让学生学会欣赏,并能够分析它们成功的因素,进而了解民族文化艺术的精髓。

2.2 融入现代元素

时代不同,人们对美的理解和审视角度也有差异。传统文化艺术在传承的同时,还要创新,融入现代元素,体现时代特点。就像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创新。作为教师,在学生掌握民族文化艺术基本知识和特点后,最关键的是如何加入现代元素,不着痕迹地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

在传统文化中,牡丹象征着雍容华贵,蝙蝠和寿桃象征福寿呈祥,龙纹、青花瓷、书法等在传统文化中都较为常见。另外,我国的色彩文化也极为讲究,蕴含着儒家、道家等各家思想。用于现代包装设计,例如,青色的孔府家酒、蓝色的脑白金。绿色环保是新时代的主题,包装设计自然也要体现这一特色,传统的陶、瓷、竹、麻等材料都颇为适用。

2.3 开展实践活动

包装设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通过大量实践,增加经验,更好地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教学过程中,可组织学生到当地博物馆,以传统实体成品为教学内容,令学生观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多和其他高校交流,开拓视野,分享心得。毕业论文以此为题,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独立思考完成论文。另外,在班级内部或校园内举办艺术设计比赛,给学生提供动手锻炼的机会,和发挥自身才华的平台。若条件允许,可进入相关企业进行实习,不但能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设计,还能了解市场需求和现代人审美观的变化。或参加国内外的大型设计比赛,与其他优秀设计师和专家沟通交流。

结语

在过去的包装设计教学中,要么对民族文化艺术不够重视,要么是应用不当,以至于民族文化艺术难以发挥其作用,而包装设计教学水平也不理想。

对此,应以现代教学观念,重新认识民族文化,处理好民族文化艺术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关系。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还应多多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设计能力。

参考文献

[1]林洁.浅谈包装设计教学中的民族文化艺术研究[J].美术界,2014,22(6):113-114.

[2]张慧玲.论抽象图形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构建[J].包装世界,2012,22(1):165-166.

作者:景晶

设计教学民族文化论文 篇2:

如何在高职服装设计教学中传承民族文化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国内服装行业开始了全新的转型和升级,服装企业迫切需要专业化人才,新时代人才要具有创新意识,这有这样才能够帮助企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在当前形势下,高职院校作为社会人才的供给站,肩负着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启发他们创新思维的责任,因此,当代高职服装设计院校的教学工作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就以云南玉溪的采风教学经历为研究内容,重点探讨服装设计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内容,旨在促进高职院校服装设计教学工作和传承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之间的更好契合,更好的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关键词:高职学院民族传统服装设计教学研究与实践

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加快,各行各业都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因此对于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也是与日俱增,同时促进了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学改革。其中的服装设计专业中开始进行专业细分,里面针对性的传统民族服装设计更是成为了其中的一个方向,因此也备受院校和企业的关注。

一、传统民族服装行业的现状

在我国民族服装一般指的是少数民族的特有文化体现,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受到服装行业的整体冲击,传统服饰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形式,大多应用于各民族重大节日之上和特定节目上,还有民族自身穿着方面。再加上在我国少数民族人数占比有限,因此局限性非常大。随着服装行业的发展形式,在服装设计行业逐渐将民族服装元素引入到整体的设计当中,再加上影视古装剧的发展,复古文化逐渐受到更多的关注,各民族的服装都有了一定的发展,这在复古服装设计上面开始显现出来,日常中也逐渐形成了一定的消费市场,也推动了民族服装设计的一定发展[1]。在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方面也对民族服装设计的教学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和实践,并形成了一定的系统的教学课程体系,为市场提供更多专业的民族服装设计人才。这也是民族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的机会。文化多元化的社会现状,让我们对于传统的很多东西都认为是老的东西,不好的东西,因此不愿意去接受。所以,目前来说我们的传统民族服装设计的专业技术人才是存在断层的,尤其是年轻一代的专业技术人才的缺失更大,这也就使得我们很多民族的文化的传承遇到了危机。

二、民族服装设计教学模式探究

(一)利用“互联网+”以及计算机技术,加快对高职服装专业课程开发的创新速度

计算机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对高职服装专业课程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一些资源开发方面,如少数民族服装文化资源开发方面。计算机和大数据技术有着质量较高、数量较多的资源,此外计算机和大数据技术在信息沟通、技术开发、资源开发与维护、新型课程开展与多媒体教学等方面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微信、QQ等即时通讯软件为课后延伸与信息反馈交流等也提供了比较可靠便捷的平台,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同时也有助于创新思维和创新教学方法的形成。因此,我们可以借助“互联网+”,如“互联网+物联网”“互联网+网上服装平台”“互联网+网上服装专业图书馆”“互利网+电子服装期刊阅览室”“互联网+创业孵化园”以及计算机技术如服装设计软件、服装网店开发编程技术等,加快对高职服装专业课程开发的创新速度,积极推进构建高职服装专业课程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提高有限资源和稀缺资源,如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特别是一些手工艺服装文化资源,如少数民族典型服装、刺绣等的资源利用率,将教学与开发创新推进。

(二)积极发挥各种资源的资源优势,提升高职服装专业的创新水平,努力培养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服装美学认知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高品位的服装,因此对创新人才的开发和挖掘的要求也就越来要高。因此,我们教师在开展高职服装专业时,需要积极发挥各种资源的优势,如发挥少数民族文化崇尚自然等特点,打造适合传统文化发展和崇尚自然潮流的高职服装设计队伍,努力提升高职专业的创新水平,利用“校企合作”即“学校培养+企业实践”等模式培养一批适合当今服装业发展的人才。在发挥资源优势方面,积极发挥社会各方面的资源优势,结合中西方服装不同的特点,少数民族与汉族文化的特点,创新与传统技术相结合等特点,以及综合社会、学校、家庭、自我教育等不同层次,全方位、多层次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培养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三)建立交流教学模式

在实际的设计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设计方面的问题,专业技术不精的人员很难做出很确切的解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这一点,建立交流教学模式。首先,将常见的设计中会遇到的问题进行整理总结,专门开设讨论交流的课程,让每个学生可以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并由大家每个人进行记录分心,给出不同的分析观点,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都要进行演说,以便于对问题的处理可以达到一定的共识或者特殊见解出现[2]。其次,建立学生和民间老艺人的交流模式。对于民族服装的设计,目前民间老艺人会有很强的能力,因此加强之间的交流也会对于学员的整体能力加强的作用。将老艺人邀请过来或者过去都可以进行交流,目的在于提升学生对于所学专业的认知度,明确所学内容在社會上的重要性和用途。

民族风服装风格是当前潮流中的一大主要类别,民族的东西在时尚设计领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其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特性。因此,当代高职服装设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教会学生如何利用民族特色去进行服装的设计和创造,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使其具有鲜活的时代特色。作为现代服装设计教师一定要搭建起服装设计和民族文化之间的桥梁,让学生真正领略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更好的传承与发扬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李菊.基于民族传统服装设计的高职教学研究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14):211-212.

[2]黄娟.民族服装在现代高职教育服装专业教学中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29):323-324.

作者:王灵珊

设计教学民族文化论文 篇3:

浅谈如何在高职服装设计教学中传承民族文化

摘 要:随着国内服装行业的转型升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开始逐渐转变,设计人才的创新能力越来越重要。在当前形势下,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启发他们创新思维的教学工作不容忽视。本文以贵州丹寨的采风教学经历为基础,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浅谈如何在高职院校教学中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民族文化;高职院校;教学

丹寨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少见的富集地,这里汇集了苗族蜡染、古法造纸、苗族服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丹寨县很多村寨中保留的民族文化是贵州乃至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精品。2016年5月,笔者带领学生慕名前往贵州丹寨采风,短短数十天的学习和交流让我们对“云上丹寨”这片美丽的土地和它璀璨的文化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得到了许多启发。站在服装专业的角度,以贵州丹寨的苗族文化为例,笔者对如何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传承与发扬民族文化总结了几點自己的看法。

1 从知识点的填充转向思维方式的引导

信息社会知识的搜寻和储备越来越简单,知识的整合能力与思维的创新变得尤为重要。比起民族文化符号的灌输,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少数民族审美情趣背后的民族精神,并由此去分析这种精神是怎样映射在服装要素之中则更为重要。例如,苗族服装的色彩搭配十分有特色,视觉冲击力强。苗族人喜欢用高纯度的色彩做装饰搭配深蓝、深紫或黑色底布,既明艳炙热又深沉静默(图1、图2、图3)。当我们去追溯苗族的历史,其服装配色所传达出的情怀就不难被理解了。苗族人是蚩尤率领的九黎部落的后代,蚩尤战败后苗人流离转徙,并长期被中原统治者称为“蛮”,遭到讨伐和驱赶。甚至20世纪初,日本人类学家鸟居龙藏的《苗族调查报告》中还记录了清政府对苗人残酷的屠杀。即便如此,坚韧勇敢的苗族人并没被苦难击败,他们奋勇反抗,并在新的环境中创造出灿烂的民族文化。就好像苗族服装上绽放的明艳花朵,在黑暗中尽情歌颂生命的美好。因此,当我们以苗族文化为灵感去进行服装创作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引导学生尝试用服装的各要素表达这种在绝境中仍心怀希望与美好的勇敢。以民族精神为引导,结合现代审美特点,再通过对民族元素的取舍和重组进行文化创新。具体到设计环节,廓型线条的大气简约和面料较强的悬垂性可以表现大历史背景下的磅礴与肃穆,活泼大胆甚至极端的色彩搭配则表现了苗人无畏的乐观,这些是我们对苗人精神的传承。而服饰图案、材料、工艺以及色彩的选择则不必过于严苛,传承不是复制,抓大放小让学生多尝试突破性的设计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形式美的基础上,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引导和包容。在教学中传承与发扬少数民族文化,既需要真正的走进少数民族的生活去感受文化的熏陶,又不必过分宣扬民族情怀,使得学生不能勇敢尝试、大胆取舍。

2 鼓励学生动手制作,在实践中寓教于乐

高职院校的教学经历让笔者发现,对于学生而言手工制作远比理论课堂更有魅力,也更容易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相较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实操能力并不逊色,可是文化素质有待加强。如何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取长补短并且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呢?笔者认为加大授课内容的趣味性和加深授课模式的立体化非常有必要。首先,苗族历史的留传主要依靠歌曲而非文字,苗人将他们的历史编成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谱曲后以歌唱的形式世代相传。其中蜡染的故事就很具有代表性,相传有一位爱美的苗家姑娘因羡慕蝴蝶的美丽想抓它来装饰自己,蝴蝶知道后主动用翅膀的彩色鳞粉为姑娘的衣裳画花以此来逃脱被抓的命运,拥有了美丽衣裳的苗家姑娘欢喜地放走蝴蝶后却发现衣服上的鳞粉经不住风吹雨淋很快就脱落了,她十分沮丧四处寻找染色固色的方法,最后她的执着感动了蜜蜂。蜜蜂主动找到苗家姑娘并告诉她,只要你让我免受风雨的摧残我就可以教你蜡染,这样花纹就不会轻易脱落了。最后姑娘得到了她不会脱色的美丽花衣裳并学会了蜡染,而小蜜蜂则被人类喂养起来。故事虽然是虚构的却记录了很多有效信息,蜡染所用的蜡液就是从蜂蜡中得来的。苗人将文化用有趣的故事传承下来,他们的智慧给予了笔者教学上的启示。其次,在贵州采风的短短十几天,我们向贵州绣娘学习了刺绣的四种基本针法和蜡染技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为了达到更好的制作效果她们会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去研究苗族服饰文化中的色彩、图案和技法等要素,并在一定程度上融入自己的巧思。完成作品后的成就感也加深了他们对于苗族文化的热爱,提高了学习苗族文化的积极性(图4、图5)。不再是教师单方面地进行文化传播,而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产生好奇心,因好奇而寻求文化的根源,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设计。

3 教学中不能忽视美学基础,手低于眼不是坏事

高职院校的学习通常是三年制的,比本科院校足足少了一年时间。为了让学生在就业后能快速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大多数高职院校会压缩美术基础课程的学习而着重于专业能力的培养。这难免会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美学基础薄弱,不利于审美能力的提高。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在平时的授课中更需要注重对学生这一方面能力的培养,将构成基础、美学基础、色彩等基础课程的内容融入专业课的教学中反复强调,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的审美,也有利于提升他们对于传统民族文化的欣赏能力。

民族风是服装风格中的一大类别,在时尚设计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一名服装专业的教师,民族风的教学与实践却让笔者又爱又怕。爱的是民族文化在漫长的岁月中沉淀下来的独特魅力,怕的是自己没能架好这座桥梁让学生真正领略到对岸风光独好。在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中传承与发扬民族文化将是笔者需要为之不断探索、不懈努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何圣伦.苗族审美意识研究[D].西南大学,2011.

[2] 李汉林.论黔东方言区苗族服饰文化与其生境关系研究[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2).

作者简介:易田龙佳(1988—),女,湖南洪江人,研究生,毕业于浙江理工大学,助教,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服装系老师,研究方向:服装设计。

作者:易田龙佳

上一篇:抗战时期民族文化论文下一篇:施工环保土木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