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人才需求论文

2022-04-17

【摘要】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的举办;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使广西东盟小语种口译人才需求急增的同时,也为小语种口译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新要求。许多高校也相应做出改革,针对社会所需人才制定相应人才培养方案。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口译人才需求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口译人才需求论文 篇1:

口译人才需求与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本文利用数据统计软件,通过网络、通讯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市场调查方式,进行数据定量统计,综合分析杭州地区口译服务产业现状。研究历时6个月,调查范围涵盖杭州地区具备一定规模和市场经验的翻译公司,通过详尽的数据调研,呈现杭州地区口译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该产业的发展趋势提出看法。结果表明:翻译公司的发展因发展规模的区别性以及市场的需求而各有不同,杭州地区口译人才需求呈上升趋势,口译服务产业正在逐渐步入快速发展期。

关键词:口译服务;口译人才;口译市场;调研

一、 引言

翻译(口笔译)服务是语言服务的重要组成。美国著名语言行业调查机构卡门森斯顾问公司2015年5月发布的报告中预测:2015年全球外包语言服务市场产值为263.27亿美元,较2014年增长13.15%,到2017年预计将达到381.4亿美元,语言服务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中国外文局局长周明伟(2015)在翻译人才发展国际论坛上重点指出,翻译人才发展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新概念,是构建融通中外话语体系的重要力量,为“传播好中国声音”提供直接服务。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和对外交往的快速发展,语言服务尤其是口笔译服务行业已步入长足发展进程。

然而,正如朱海滔(2011)指出:中国虽是“翻译大国”,却远称不上是“翻译强国”,因为翻译队伍的素质和水平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鱼龙混杂,各种粗制滥造之作、错译漏译、中国式外语翻译现象处处可见。

在此背景下,笔者欲对杭州地区初具规模的翻译公司进行调查统计,以期对杭州地区的口译人才和市场服务现状及问题有全面客观的认识,从而洞察翻译本地化服务的机遇与挑战,为杭州地区翻译市场未来的发展做出预测。

二、 调研过程及结果

本项目为市场调查类研究,调查范围是翻译活动相对频繁、市场需求相对旺盛的浙江省省会城市杭州,调查对象是活跃在当地翻译市场的口译服务人才和运营机构。

基于此目标,我们对译员素质、市场需求以及产业状况三个方面进行了数据采集,内容涉及翻译公司的市场管理、翻译项目、口译人才培训、服务质量和口碑等方面。数据统计与分析包括制定数据分析的分类标准及范围;提出数据分析的可行性指标和进行类别考察;对语种、笔译和口译的业务范围、翻译队伍、报价情况、服务质量和译员权益等方面进行定性分析;对数据的真实性进行验证等。最后,基于数据统计和分析,对杭州地区口译人才和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提出看法,期待上述方面的改善和创新举措会有助于口译人才和翻译产业的发展。

调查发现,杭州作为中国东部重要城市,是浙江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随着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文化产业、电商产业、影视产业蓬勃发展,杭州成为具有特色的国际化城市。在此形势下,各行各业对外交流与合作愈加频繁,信息本地化需求日益增加,翻译产业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本地市场占据了不容忽视的发展空间。口译作为一种重要的翻译形式,是推动翻译职业化进程的主导力量,在杭州国际化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口译产业在杭州的快速发展,很大一部分得益于巨大的市场需求。据杭州海关统计,2015年,杭州市(不含省级公司)实现进出口总值3684.1亿元,比上年(下同)微增0.4%;其中出口2760.7亿元,增长5.1%,高于全省2.8个百分点;进口923.4亿元,下降11.5%,降幅小于全省1个百分点。12月份,杭州市月度进出口值369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出口290亿元,同比增长10.1%,再创历史新高。此外,民营企业是推动全市外贸出口增长的中坚力量。2015年,杭州市民营企业出口1818.4亿元,增长12.1%,高于同期全市出口增速7个百分点,占同期全市出口总值的65.9%,比重同比上升4.1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外贸出口增速7.4个百分点。外贸产业、民营企业的壮大使其对翻译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这在无形中推动了口译市场的发展。与此同时,会展产业与政府也是推动口译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多方力量的推动下,杭州口译产业的规模逐步扩大。数据显示,目前杭州翻译公司数量在100家左右。各类专业翻译注册公司企业就有很多家,以咨询公司、打印社等名义注册而实际承揽翻译业务的公司则更多。而大型翻译公司翻译语种数量多,普遍在200种左右。

以梦非凡想翻译公司为例,该公司提供包括英语、法语等十大语种在内以及希伯来语、荷兰语等小语种在内的近250种语种翻译服务;译百丰杭州翻译中心提供包括十大语种在内的以及各种小语种在内总共180种语种翻译服务,专业覆盖包括金融、法律、IT、电子、房地产、石油石化、医药器械等80个专业领域。口译服务类型全面,包括口语翻译、陪同翻译、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等;翻译资质良好,译员要求取得美国翻译协会证书、中国翻译协会证书等职业证书;客户分布面广,包括金融证券行业(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生物医疗行业(仁和药业等)、互联网行业(网易、58同城等)、电子电信行业(华为、中兴、苹果等)等各类行业。因此,杭州翻译市场对译员掌握语言的多样性要求较高。

在一些常见问题上,各大公司也都具备较好的解决方案。以翻译保密問题为例,杭州各大翻译公司深知客户文件的重要性,在与客户签订保密协议的同时也与内部员工签订相关协议,严格保障客户的利益。文件保密是一个重要形式,当涉及商业利益,企业应考虑风险和成本之间的平衡。略低的价格可能满足节省成本的需要,但长远考虑委托一家具备完善保密体系的翻译公司远比委托什么都没有的公司来的安全,这将大大降低客户的商业风险。各大公司建议选择具备完善保密制度的翻译公司进行合作。在口译保密方面,口译翻译虽然只有少数翻译员的参与,但由于口语陪同专业以及地域限制的特殊性,所有翻译公司均采用兼职译员参与工作,但本小组调查的机加翻译公司只采用已签约译员参与工作,例如:由梦非凡想独立的人事部门与兼职译员签订严格的保密限制条款才准予上岗。这是众多小公司或管理松散型公司所不具备的。保密工作适用单位有专利公司、政法部门、银行系统、出版公司、IT公司及各类高科技公司。适用场合有专利洽谈、技术交流、商务谈判、公司并购案和企业培训等。

通过搜索招聘网站,发现杭州翻译市场所招聘人员普遍要求学历在本科及以上,所学专业为英语或相关语言类专业,部分公司要求译员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且有大型会议及赛事翻译工作经验者优先。通过对部分翻译公司的采访,发现翻译公司非常注重译员的实践经历与沟通能力。比如就业单位招人的要求,包括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做人勤恳、品质实在、勤学好问、严谨认真等。在招聘口译人员时,翻译公司大多偏向招聘女性,认为女性在口译方面会比较细心。

三、 现状与趋势

当前,口译市场人才需求急剧上升。数据显示,全国现有相关从业人员50万,其中职业翻译4万多人,受过专业训练的翻译人才则更少。中国现有在岗聘任的翻译专业人员约6万人,翻译从业人员保守估计达50万人,而有关抽样调查显示该数字可能达到100万人。就杭州翻译市场而言,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口译服务管理意识尚显不足。专业外语人员少,又集中在少数对口行业和政府部门中;外译中工作由于相对容易,人才缺口不大,但能够胜任中译外工作的高质量人才则严重不足,缺口高达90%以上。此外,大部分公司虽具有完善的保密机制及团队,注重质保体系的建立,却在翻译资质和服务体系方面不够完善。

其次,口译人员职业意识有待加强。不少的口译人员并未把口译当作自己的主力事业,而是在口译公司挂职的同时承接各种额外的工作,例如导游、笔译、教师等等。据调查数据显示,杭州地区的大型翻译公司所应聘的均为专业译员与兼职译员,并无专门的组成比例,但对所招聘的译员要求有一至两年的工作经验。并且这些翻译公司也是自由职业翻译的最佳选择。

再者,口译服务领域比较单一。通过对翻译公司的采访,我们了解到,不少的译员仅对少数几个甚至一个专业领域了解较为透彻。文科出身的口译人员更倾向于法律等专业领域的翻译,理科出身的口译人员更倾向于IT、电子等领域的翻译。调查数据显示,近一半的文科专业出身的译员很少涉及理科方面的翻译,理科专业出身的译员亦然。

综上,杭州地区口译市场无论从市场需求、还是人才需求均存在较大缺口。目前,产业规模和运行体制正在逐步走上正轨,对涉及的专业领域和翻译人才的专业素质提出了较为详细的要求,然而,现有的专业性、职业化口译队伍仍无法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此类问题的解决,需要各类高校加强对译员专业意识和职业意识的培养,同时,译员自身也要有更开阔的眼界,学习多领域的专业知识。

鉴于杭州地区口译服务市场和人才需求现状,对杭州口译人才和市场发展做出如下分析:

第一、口譯市场存在的一些缺陷凸显了教育的重要性。目前,我国口译教学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但也存在一些不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的问题。教学目标制定方面,蔡小红认为应设计完整科学的口译训练评估体系(蔡小红,2005),以此来回应对口译教学目标的诉求;在教学难点方面,口译教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还相对滞后,如开设口译课的时间、口译教学原则、内容和训练方法等,都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陈如愿、谌莉文,2012)。鉴于此,在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的前提下,不少高校对本校的口译课程进行了设立和改良。例如,浙江工商大学不仅开设了专业的口译课程,还开设与市场接轨的商务口译课程,同时建立了专门的口译教室供学生与老师使用,并且配备了专业的导师进行教学辅导;浙江外国语学院通过“三位一体”招生,开设本科层次口译班,固定为每年一次的世界互联网大会提供基础服务。杭州地区的口译培训正在逐步迈向职业化进程。

第二、口译市场职业化态势正在形成。目前,越来越多的口译人员正在逐步将口译工作当成自己的职业。杭州地区翻译公司译员由专业译员和兼职译员组成,其中专职译员分布于大多数公司,而兼职译员已成为不少翻译机构的第二主流,他们大多来自于高校、留学者、语言专家以及特定职业工作者(如律师,医生,在读硕士、博士及专家)。调研数据表明:1. 未来口译产业必定会将大力发展第二主流——兼职译员的队伍扩大,完善队伍体系成为当务之急。2. 翻译公司应不断提升译员服务意识,继续深造专业译员,进一步精锐化人员结构。3. 完善考核发展体系,包括全职和兼职人员;增加公司的知名度和流程体系建立度,打开市场。这表明口译职业化意识在提高,杭州的口译产业正在朝着职业化的方向发展。

第三、口译市场的需求逐步多元化。杭州的口译需求正在逐步涵盖各类活动,例如会议口译,陪同口译等等。统计数据表明,在市场需求方面存在四个趋势:1. 翻译公司在未来必然会加大弱势业务的宣传力度,促进发展平衡。2. 既需要发展译员的专业素养,提升综合素质,又需要扩大译员的招收层面,培养具备专业知识的译员,以弥补其薄弱业务。3. 因为口译业务的发展式微,翻译公司也势必会加大对其的投资力度,不仅持续扩充语种业务范围,而且需继续细化某一业务,使之呈现扩散型结构。4. 及时更新公司资讯,了解市场行情,紧跟市场需求,使业务朝向多元化的趋势发展。

四、 结语

本文运用定量统计和数据分析的方式,从公司规模、员工数量、翻译队伍、常译语种、服务类别、翻译领域等多个方面,详细分析杭州地区翻译市场的现状。通过数据统计,发现杭州地区口译人才和口译市场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涉及管理意识、职业意识和服务领域等方面,口译服务市场发展主要趋势有三:第一、口译发展现状凸显了教育的重要性;第二、口译市场的职业化态势正在形成;第三、口译市场的需要呈多元化趋势。

研究表明,杭州地区口译产业的未来发展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进一步改进。宏观上,整合翻译公司市场管理,增加口译项目和口译人员。在微观层面,不断提升译员综合素质和服务质量,鼓励市场与高校建立相对完善的对口培训和服务平台。谨望这一系列的改变和创新将会使杭州地区口译产业取得长足的进步,也望此研究结果为我国区域经济翻译产业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参考文献:

[1]蔡小红.论口译教学训练评估[J].中国翻译,2005,(6).

[2]郭晓勇.中国语言服务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2009年产值120亿[J].中国新闻网,2010.

[3]陈如愿、谌莉文.国内口译教学研究主题与发展趋势的计量分析[J].现代语文,2012(7).

[4]朱海滔.翻译人才全线告急队伍亟待专业化[J].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出版,2011.

作者简介:

沈佳琦,谌莉文,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者:沈佳琦 谌莉文

口译人才需求论文 篇2:

广西东盟小语种商务职业口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的举办;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使广西东盟小语种口译人才需求急增的同时,也为小语种口译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新要求。许多高校也相应做出改革,针对社会所需人才制定相应人才培养方案。本文旨在分析当前广西东盟小语种口译人才现状,结合广西地理位置、人文文化优势,探究“商务+职业口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可行性,以期培养出更符合社会所需的广西东盟小语种商务职业口译人才。

【关键词】东盟小语种;商务;职业;口译

【作者简介】杨湘文(1985-),男,广西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口译实践、中日文化对比。

【基金项目】2016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新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东盟小语种急需口译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项目编号:2016JG174。

一、广西东盟小语种人才现状

1. 广西东盟小语种人才需求现状。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的举办;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使广西东盟小语种人才需求急增的同时,也为小语种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新要求。广西东盟小语种人才需求现状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人才需求层次:第一,在刘明录教授的调查研究报告中(2012年)显示:51.1%的用人单位需要本科人才,9.8%的用人单位需要研究生及以上的人才,而需要专科人才的用人单位为39.1%。另外,在2020年智联招聘网上对于东盟小语种人才招聘中:13家用人单位接受专科学历,42家用人单位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3家用人单位只接受研究生学历。通过以上数字对比分析发现,本科及本科以上的东盟小语种人才是当前人才需要的主要层次。相比以前,社会对于东盟小语种人才需求层次有所提高。第二,人才“量”的需求:2005年,《广西人才“十一五”规划》中提到,每年我区要培养非通用语种专业本科生150人以上及专科生300人以上,而2011年广西东盟小语种毕业生1800多人,但仍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中国与东盟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东盟小语种专业人才供不应求,以广西外国语学院为例,2017届毕业生中87%的学生提前三个月被用人单位“预定”;2016-2018年广西外国语学院东盟小语种的就业率如下:

第三,人才“质”的需求:从第一届东盟博览会举办开始,随着中国——东盟贸易合作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广西成为一个国际经济区域合作的重要枢纽,社会对广西东盟小语种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早期的东盟小语种翻译主要由高校教师及学生志愿者担任,后期逐步要求有专业翻译人员或是翻译团队担任。同时对于译员的专业知识及相关边缘知识的要求更高,涉及的面更广,专业更细化。比如,2007年第四届东盟博览会翻译中标单位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承担包括:同声传译、交替传译、晚宴翻译,展会翻译在内的相关翻译工作。社会对于译员的资质也做出了要求,常见的翻译资格证书也成为最基础的条件之一。

2. 广西东盟小语种人才培养现状。经调查发现,广西区外事办翻译室中的东盟小语种翻译人员数分别为:越南語1名、老挝语1名,印尼语1名,柬埔寨语1名。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发现,目前广西区内小语种人才相对紧缺。广西各高校抓住社会需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开设东盟小语种专业,引进东盟小语种高级人才。目前,广西开设有东盟小语种的高校有以下14所(详见表2)。

在开设东盟小语种专业的高校中:招收东盟小语种硕士只有广西民族大学,本科有8所,专科有10所。由此可见,广西东盟小语种的人才培养与输出数量有限,特别是高层次的人才输出更稀少,无法为广西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另外,目前广西各高校的人才培养大体有两个方向:商务方向与翻译方向。但由于起步较晚,加上师资不够,培养出的人才知识面较窄。

二、广西东盟小语种口译人才培养现状

1. 东盟小语种口译人才培养现状。广西是中国——东盟合作的门户,是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但是由于广西文化教育发展水平滞后,口译人才的培养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求。目前,广西开设东盟小语种的高校中绝大多数的人才培养模式比较传统,主要借鉴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开设的课程主要以:语音、综合、视听说、阅读、听力、口语、文化等为主。翻译课程主要集中在本科高年级阶段。开设学期一般为一到两个学期。专科一般不开设翻译课程。另外,部分高校也针对社会需求做出了改革,以广西外国学院泰语专业为例,分为:泰语,应用泰语,商务泰语三个方向。不同方向的专业课程设置有所不同,但对于翻译特别是口译方面的课时分配不多,只开设两个学期。

随着东盟小语种人才在广西的兴起,社会上针对东盟小语种口译人员的培训机构也逐渐增多,该类培训机构主要以口译(翻译)资格认证和兴趣班培训为主。培训机构的教师水平高低不等。

2.不足之处。通过对广西高校东盟小语种口译人才的现状调查发现,目前广西市场上东盟小语种译员水平参差不齐,资历水平不够,专业技能知识不强,受过专业职业化训练的较少,远远达不到服务中国——东盟的层次要求。以服务东盟博览会翻译为例,口译人员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广西各高校学生志愿者在教师的带领下主要负责简单向导、接待服务翻译工作;其次,为一般展会、联络等翻译工作主要由高校教师及各相关部门翻译人员负责。最后,专业的会议、论坛、会展等口译工作一般为区外专业翻译团队负责。比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中标第四届中国——东盟翻译工作。我区东盟小语种口译人才的培养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专业培训缺乏。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因为课程设置的原因,缺乏长时间的专业培训。第二,师资不足,教材等资源缺乏。东盟小语种专业在国内兴起的时间比较短,行业专家较少,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不多,同时针对性的教材比较少,部分专业使用的教材非常陈旧。第三,专业知识度不深面不广。目前,我区部分高校对东盟小语种的人才培养虽采用分方向模式进行,比如广西外国语学院泰语专业分为:应用泰语、商务泰语等方向。但在训练的过程中缺乏对学生专业知识的训练,过分注重对学生双语(汉语+东盟小语种)的能力培养。

三、商务职业口译人才培养模式

1.优越的环境。广西在东盟小语种口译人才培养方面有着优越的环境。地理方面,广西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是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枢纽,人才需要量大。在民俗文化、语言发音等方面,广西与越南、泰国相邻相近,在语言、民俗文化等方面有相似之处。这为东盟小语种口译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先天便利的条件。

地理方面:广西南宁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让广西成为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的重要枢纽。与此同时,广西加强与东盟国家的来往,不断将广西民族文化传播到东盟各国。使广西对东盟小语种人才的需要不断增加,广西各高校应社会的要求大力改革专业建设,发展东盟小语种专业,加强与东盟各国高校的联系,采用“2+2”或是“3+1”的培养模式。广西优越的地理环境,为东盟小语种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为广西各高校培养符合社会所需人才提供了培养目标。

民俗文化方面:广西民族大学范宏贵教授所著的《同根生的民族》中可以知道:有着同源根特征的民族广泛分布在越南、老挝、泰国、缅甸、印度和中国广西这六个国家和地区,共28个民族九千多万人口。认为这些同源根民族都是古百越族的后代,所以这些民族无论在语言、民俗文化、服饰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这对于广西少数民族特别是壮族的学生来说学习东盟小语种具有先天性的便利。

广西优越的地理环境,同源根的民族文化,为广西小语种口译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目标的同时也提供了先天性的便利,为商务化、职业化口译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

2. 商务+职业+口译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广西东盟小语种人才需求现状分析,不难看出,广西东盟小语种人才的需要正从数量要求向质量要求发展。社会对东盟小语种的口译人才需求开始向专业质量化、商务化、职业化发展。需要层次也主要面向本科及以上层次,专科层次的东盟小语种人才仍是小语种人才市场的补充。一方面可以将部分专生培养能力提升到本科层次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强化对专科生的方向化训练以提高他们在社会上的竞争能力。

(1)复合型人才:商务+口译。随着广西与东盟各国贸易的往来,广西市场对东盟小语种口译人才的需求不断地细化。要求译员除了过硬的双语能力外,还要求译员具有较好的相关知识。其中以商务型口译人才需求最为突出。针对此,商务+口译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一种新型的复合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加强商务课程的设置。相比传统的培养模式而言,商务口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商务相关知识的培养。在课程的设置上,增加商务相关课程,从商务词汇 、商务礼仪、商务洽谈、翻译理论课程到商务实训、商务口译实训等实训课程,将商务知识贯穿到整个学习阶段,实现“商务”不间断。第二,加强实践,强化校企合作。一名优秀的口译人才员都是不断积累各种经验。加强实践,注重校企合作是最重要的口译实训形式,通过具体实践,让学生不断熟悉翻译流程,了解商务口译模式,加強对课堂所有知识的灵活运用,增加技能操作的熟练程度。同时,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加强心理素质和遵守行业基本准则。第三,明确教学目标,改革教学方法。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以目标为指导,以社会对东盟小语种口译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与此同时,改革传统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引进行多媒体教学,实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采用SPOC的教学模式,实现个性化教学。

(2)口译职业化。从广西东盟小语种口译人才现状分析来看,目前,广西东盟小语种高水平翻译人才还比较匮乏,尤其是职业化东盟小语种口译人员发展的规模和质量还不能满足广西目前快速发展的需求。虽然广西各高校近几年加强对学生的口译及相关技能实训,但力度不够,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译员的工作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民族的形象以及洽谈的成败,对口译人员进行职业化塑造是很有必要的。学校对学生进行口译职业化培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目前,口译市场没有对译员的工作进行监管的部门,对译员的职业行为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因此在校期间就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的培训,提高学生的责任心,树立良心的口译职业道德观念。第二,加强对学生口译资格证的考试培训。目前,持证上岗的东盟小语种口译人员不多,因此市场上东盟小语种口译人员质量高低不平,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东盟小语种水平考试或是相关资格证书考试。广西是盟小语种口译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建立东盟小语种口译资格证书的考试系统,通过综合考查+口译,考试内容结合广西本土发展情况,让东盟小语种人才获取不同等级的东盟小语种口译资格证书,为选拔不同的口译人才提供相应的依据,同时也为各高校东盟小语口译人才培养确定目标,让整个广西东盟小语种口译人才的培养形成一个良好的体系。第三,打造口译团队。以系为单位,组建教师+学生的口译团队。这是高校口译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紧随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同时,通过市场运作,与其他社会口译团队形成竞争,既能让学生不断进行社会实践,又能让学生感受到竞争压力,形成优盛劣汰的同时,能够不断完善团队口译职业化。高校口译团队的职业化,一方面在提高学生口译专业能力的同时,也能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推动广西口译职业化的发展,带动广西东盟小语种口译高质量化。

(3)商务职业化口译人才的优势。“商务”是技能,“职业”是思想认知,“商务+职业化”的口译人才培养模式符合目前广西对东盟小语人才的需求。相比以往传统的口译人才培养模式来说,它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优势:

第一,社会对口译人才的需要越来越细化,对于专业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鉴于此,广西外国语学院结合外语特色提高“外语+专业”,“专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应对社会的需求变化。“商务+外语”相比传统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而言,学生知识面更广、知识度更深,能够更快速地适应岗位需求。

第二,心理素质更强,实践经验更丰富。“商务+职业化”的培养模式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社会实践。口译团队的建立,在不断地社会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了锻炼,口译经验得到的积累,为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口译人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相比以往传统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而言,“商务+职业化”口译人才的培养,更注重学生对语言的实践运用以及口译技能的掌握。

第三,專业技能更加。传统的外语人才培养相比注重理论知识的培训,在实践方面比较不足。“商务+口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对学生提高了要求。对外语专业水平要求更高更严,对于领域知识要求更细更专业化。经过不断的实践,学生在专业技能能力方面相比以往要更加精通熟练。

第四,思想得到提升,职业观念更加。“商务+职业化”的模式下,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责任心,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促进学生培养健全的职业道德感和强烈的责任心。

四、结语

广西是东盟小语种口译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也是东盟小语种口译人重要需要地。从广西口译人才现状分析不难发现,目前广西东盟小语种高级口译人员及职业口译人员完全无法满足广西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无法快速适应社会的需求,而“商务+职业化”口译人才的培养模式则是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及口译职业的培养。相比而言,后者培养的人才更专业、技能更高,实践能力更强,心理素质更过硬,更能快速地适应岗位要求,符合当前广西对东盟小语种口译人才的需求。同时,职业化的东盟小语种口译团队的建立,能够更好地促进广西东盟小语种口译人才的发展,当然同时也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媛媛.口译职业化趋势下的广西东盟口译人才培养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05):34-36.

[2]刘明录,陈柳悦,刘德松.广西东盟小语种人才的需求现状及未来预测[J].创新,2012(03):79-81.

[3]曾雁.东盟小语种人才服务于贸易现状调查报告——以广西区学生的抽样调查为例[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05):213-216.

[4]农秋红.广西开设东盟小语种专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调查与研究[J].大众科技,2012(06):314-315.

[5]郭琳,韦丽秋.浅谈东盟博览会商务口译人才的培养[J].新西部, 2013(33).

[6]范宏贵.同根生的民族[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7.

作者:杨湘文

口译人才需求论文 篇3:

职业口译员培养模式对翻译本科专业口译教学的启示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加深,社会对口译人才需求增加,越来越多的高校设立了翻译本科专业,培养大量的口译人才,本文将针对职业口译员培养模式与普通高校翻译本科专业口译教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探讨,为普通高校的口译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职业口译员;翻译本科专业;口译教学

一、引言

随着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各个领域的对外交流合作事物增多,口译在中外贸易、外交、文化等事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社会对口译人才需求量剧增。但是,国内现有的翻译队伍仍然无法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很多高校将口译教学局限在外语专业狭隘的范畴内,口译教学即是口译课程,属于纯语言技能课程,教学形式封闭,教学内容自成体系,口译教学没有服务于相关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因此,口译教学课堂改革势在必行。普通高校翻译本科专业作为口译人才培养的初级阶段,应该从职业口译员培养模式入手归纳总结出训练职业口译人才的教学方法。

二、国内翻译教学及需求现状

高校是培养专门职业口译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口译教育包括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近年来,随着“翻译本科”( BTI) 和“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MTI) 等系统翻译学科的成立,专业口译教学在中国有了迅猛发展。但是,能够胜任同声传译的高质量人才严重不足,尤为紧缺的是北京、上海等国内重要政治、经济中心城市在经贸、科技、政法等各个领域的专业型同声传译人才,此外,广州、深圳、义乌等一批国际性商贸城市的兴起,对专业口译人才需求更加紧迫和重要。国内各高校在传统翻译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翻译专业毕业生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翻译人才的需求,突出表现为实践动手能力差、服务市场的职业能力不够,不能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很好地为翻译活动服务,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未能达到翻译人才市场的需求。“重理论,轻实践”和“教师为中心,基于文本”的传统翻译教学模式制约了学生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杨雄琨,2012)。

对于普通高校来说,提高口译教学质量,满足市场对口译专门人才的需求,使口译专业的学生拥有好的就业市场,也有利于普通高校翻译专业的发展和专业品牌的建立。要达到以上目标,确立合适的口译课程教学目标,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着重讨论翻译专业本科口译课改革措施与建议,对如何将学生译者培养为职业译者具有重大启示。

三、职业口译员培养模式下翻译专业口译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我国最早公开讨论翻译职业化进程的是黄友义教授(2003),他认为国家人事部将翻译职业正式纳入到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系列,是对翻译市场进行规范化管理,有利于推动翻译职业化进程。翻译职业化对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译者具有翻译知识与技能,包括使用现代先进的翻译工具的技能,还需要拥有翻译职业意识与职业道德,并且还要得到权威机构的翻译实践资格的认可。翻译职业化的提出,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以及翻译的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新世纪高校英语专业(本科阶段)教学大纲》(2000)指出,口译课是“为高年级学生开设的外语基本技能课程。通过讲授口译基本理论、口译背景知识和训练口译的基本技巧,使学生掌握口译的基本理论和专题连续传译的技能,初步学会口译记忆方法、口头概述、口译笔记及公众演讲技巧,毕业生应具有扎实的双语基础、丰富的百科知识、较高的跨文化交际素养、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了解中外社会文化,熟悉翻译基础理论,掌握多种文体笔译技能和交替传译技能,能熟练运用翻译工具,了解翻译及其相关行业的运作流程,并具备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工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毕业生能够胜任各种机构(部门)的实用类文本和一般难度科技文本的翻译、交替传译、涉外交际等工作”。从大纲的规定中可以看出,本科阶段的口译教学只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口译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基本的英汉互译,区别于口译人才的专业培养。在口译课的实际教学中,由于目标定位不明确,不少口译课仅仅成为检查高年级学生外语理解与应用能力的课程,较少涉及口译理论、口译技能训练等。所以,多数高校的英语专业虽然都开设了口译课,但最后的教学效果却并不好。2011年3月,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在广州通过了《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它指出,本科翻译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通用型翻译专业人才”。“广外模式”(GDUFS Model)就是硕果之一,其教学目标是职业化,旨在培养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口译人员,翻译专业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而是要提高外语与母语两种语言的应用与转换能力并重,同时提高学生的口译能力与服务能力,可以说,英语专业想要提高口译课教学效果,首要任务就是明确开设的口译课的教学目标和培养内容。

四、翻译本科专业口译教学的改革措施与建议

本科口译教学规划基本上分为三大板块,即“师资力量”、“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模式”。三者密切相关,以教师为桥梁,以教学内容为载体,学生为主体,以教学模式为依托,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翻译能力为归宿。

在口译教学体系中,发展一种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小组讨论、协同操作为基本形式,以课堂内教学模式及校外实训及真实项目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目的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核心,通过课堂内现场模拟以及承担口译实训任务提高学生真实口译场景下恰当地运用口译技巧应对困难的能力。此外,在翻译本科口译教学中必须重视职业能力,特别是职业技能和知识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翻译本科专业翻译课堂,尤其是口译课堂开展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有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及翻译能力职业化的升华。

1.更新翻译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实践教学模式责任教师需克服传统口译教学模式的欠缺和不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组织者、创造者、推动者、监督者和向导的作用,鼓励教师以全新的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增强实践教学能力。

2.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真实的认知语境和实践平台,优化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型实践课堂教学方式突破了纯语言技能课程的局限,放开教学形式,优化资源配置,突出了课堂内教学渗透到实训基地的有机结合,将口译教学与职业发展相紧密挂钩。口译工作对译者的理解力、口头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都有较高要求,所以需要大量的实战操作。因此,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能训练课,口译课本身的特性就决定了其上课形式丰富多样。在以口译技能操练为教学核心内容的口译课上,除了“教师讲解口译技巧—听录音并由教师示范技巧——学生示范——教师点评”的传统三步教学模式。

3.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锻炼学生的协作翻译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培训的平台,让学生通过“在合作中学习口译”、“在讨论中学习口译”、“在实践中学习口译”,不断提高职业翻译能力。

五、结语

职业口译员培养模式教学为改善传统口译教学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各高校的翻译本科专业应注重职业技能和知识能力的培养,遵循“学生先初步掌握口译技能,后进入社会经受历练”的理念。同时,应积极地调整不合时宜的旧式教学方法,更新翻译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此外,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锻炼学生的协作翻译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顺其自然地进入职业化工作状态,变得自信、自主并且富有工作责任心。

参考文献:

[1]何三宁,蒋云美.对翻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中几个概念的思考[J].当代外语研究,2014(05).

[2]黄友义.实行翻译资格考试制度,推动翻译职业化进程[J].中国翻译,2011(6).

[3]李艳.基于培养职业意识的翻译教学思路[J].上海翻译,2015(3).

[4]李晓东.本科翻译专业以市场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初探[J].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01).

[5]杨雄琨.基于能力培养的多元化翻译教学模式探究[J].高教论坛,2012(7).

[6]曾倩.“单元式”翻译实践教学中职业翻译能力的培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

(作者单位:湖北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

作者:韩琪

上一篇:易老思想分析论文下一篇:个税自行申报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