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法律教育案例教学法论文

2022-04-30

摘要:案例教学是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的一种现代教育理念的有效教学方法,它能有效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在教学活动中“思政”课教师应结合医学生特点,精选案例、巧设问题。通过医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教师引导、讲述和评论等方式,来提高其学习“思政”课的兴趣和教学效果。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医学生法律教育案例教学法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医学生法律教育案例教学法论文 篇1:

医学道德教育的新难题与“案例教学法”

医学道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职业道德。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道德的诸多问题日益突显,如何有效地加强医学道德教学,使医学生在面对复杂多样的,甚至相互冲突的道德选择时,学会对道德问题进行全面而深刻的道德分析并及时做出合理的道德决策,成为医学道德教学面临的现实难题。教学实践表明,“案例教学法”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和功能突显了教学效果的实践性,越来越成为医学道德教学中的一个普遍而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医学道德教育的新难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以及人们道德观念的变化,医学道德教育出现了许多新特点,面临着许多新难题。

1.医学道德问题的多样性。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人们的医学道德生活变得日益复杂多样,仅就人们的医学道德观念领域而言,有传统医学道德观念、有现代医学道德观念,还有后现代医学道德观念等等。各种观念之间有的是相互重叠、有的是相互补充、有的还相互冲突,此外,人们的新的医学道德观念的确立需要一个过程、旧的医学道德观念的破除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使医学道德领域呈现出纷纭复杂的多样性局面。

2.医学道德内容的复杂性。在现实的医学道德实践中,任何一个医学道德问题都会涉及到复杂的多方面的医学道德内容,如社会的医疗卫生资源和医疗卫生体制、医院的医疗设备和医院管理水平、医生的技术能力和医学道德水平、患者及亲属的经济承受能力、对疾病和医学的认知程度、道德状况及心理准备等等。因此,对任何一个医学道德问题的分析并解决都必须涉及到上述种种因素。

3.医学道德选择的两难性。人们面对许多医学道德问题都会感到左右为难,如法律与道德的冲突、情感与理性的矛盾、个人利益与公众利益的对立等等。人们在这些医学道德难题面前面临着多重选择,表现为多种情形:第一是医学道德规范之间的冲突,如“尊重”、“不伤害”、“公正”、“自主”等。第二是医学道德效果之间的冲突。如医患之间的利益冲突、患者与其家属之间的利益冲突、患者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冲突、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冲突等等。第三是医学道德规范与医学道德效果之间的冲突。医学道德规范往往是舍弃了具体的道德情景而抽象出的带有共性的理论规定,它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而医学道德效果是在当时的具体的道德时间和道德空间条件下产生的,这种抽象的“先在”的道德规范与具体的“此在”的道德效果之间也可能形成冲突。总之,这些冲突多是“正当性”之间的冲突,面对着多重道德冲突,道德主体如何做出有效的道德选择?

4.医学道德主体的自主性。医学道德实践中的主体是双重主体,即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其亲属都是道德主体,他们都具有越来越强的道德自主性。在医疗实践中,这双重主体之间在价值观、医疗观以及利益观等方面有共同的追求但也存在着差异,必须有效的协调和处理好这双重主体之间的辩证关系,调动起医患双方的医疗主动性,以共同维护和实现医疗的整体利益。

所有这些医学道德难题产生的直接原因是一个医学道德事件同时并存着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行为选择,而每一种行为选择均有足够的伦理学依据。

所有这些都要求医务人员在医疗实践中,面对复杂的道德境域,必须学会进行合理的道德分析、判断并进行及时而有效的道德选择和道德决策,从而实现患者利益、生命科学利益与社会利益的最佳结合。这就要求医学生不仅要掌握医学道德的一般理论,更为重要的是要具有进行道德分析和道德选择及决策的能力。因此,培养医学生的医学道德分析、判断、选择和决策的能力是医学道德教学的根本宗旨,在这方面,医学道德教育的“案例教学法”有着独特的优势。

二、“案例教学法”的内在特性及其功能

案例,或叫个案、实例,是指对某一客观情境的真实描述和典型处理。医学道德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对典型的医学道德案例的描述、分析、研究,达到对受教育者进行医学道德教育的目的。

1.“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的理论教学法的区别。“案例教学法”有别于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二者区别如下:传统的理论教学法是以传授知识为主,“案例教学法”是以开发智力为主;传统的理论教学法在课堂上教师直接讲述医学道德理论知识,“案例教学法”是以案论理;传统的理论教学法主要回答学生的“是什么”的问题,“案例教学法”主要解决学生的“为什么”的问题;传统的理论教学法对问题的分析解答是“唯一”的、“一元”的,“案例教学法”对问题的分析解答是多视域的、多元的;传统的理论教学法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对学生是单项的知识灌输,学生的主动性受到限制,“案例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研究学生的特点并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积极界入到教学之中。

相对于传统的医学道德理论教学,“案例教学法”有其自身的特点与优势,但这并不表明可以忽视甚至抛弃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以及其它教学方法。某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的运用受着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如教学内容、教育环境、教育对象等等。因而,“案例教学法”必须与其它教学方法相结合,如理论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自我修养法、医学道德实践法等等。

2.“案例教学法”的特点与功能。“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教学主体的双向主动性、教学过程的良性互动性、教学内容的实践可操作性等等,所有这些都把医学生置于具体的医学道德情境之中并最终优化了教学目的,实现了“案例教学法”的独特功能,即提高医学生解决现实的医学道德问题的能力,主要表现为:

(1)提高了医学生发现医学道德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学习与训练,使医学生明确不管是发展医学科学还是从事医疗卫生工作,都不仅仅是单纯的生命技术问题,还必然涉及到广泛而复杂的医学道德问题。对医疗方案的实施在进行医学技术分析的同时还必须进行医学道德分析,道德分析能力是医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医学生要善于从医学道德的角度分析医疗实践中的诸多问题。

(2)锻炼了医学生对复杂医学道德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随着社会和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医学相关的道德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案例教学法”要求对每一道德问题都必须从多领域、多层次进行综合分析,这就锻炼了医学生对复杂道德问题的分析判断的能力

(3)增强了医学生面对复杂多元的道德情境,能够有效解决实际道德问题的能力。在现代社会中,许多医学道德问题都不是一元选项而是多元选项,在这多元选择之中许多又是相互冲突的选项,医学生面对某一医学道德问题的多元选项必须进行分析、比较并做出最后的抉择,这就提高了他们解决现实的医学道德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应用的基本程序

医学道德的案例编写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医学道德的事例要具有典型性,能够充分说明一类医学道德问题;二是逻辑严谨,语言准确,不要使阅读者产生歧义;三是难易程度要适中,有一定的伦理冲突点可供学生充分研究讨论,但又不能太复杂,不能超出他们的知识背景与分析能力。

对应用医学道德案例讨论的班级人数一般应控制在60人以内,这样便于每个学生都有较充分的参与讨论的时间,便于把讨论引向深入。

讨论之前把案例、与案例配套的相关材料以及需要学生进一步阅读的书目等一并发给学生,使学生事先有所准备,使他们能够在上课时积极界入到讨论之中,增强讨论的实效性。

案例分析有着一套标准化的分析程序,教师要遵循案例分析的基本程序,引导学生并逐步使他们学会自己进行分析,这一基本程序主要包括六个环节:一是学习与认识案例的基本事实。通过阅读案例,把握案例所涉及的基本事实,即何时、何地、何人、什么问题与什么事实、什么原因与理由、怎么办等等;二是分析本案例的道德价值何在以及道德价值的冲突点何在?三是对道德冲突点进行多方面分析并做出道德选择,其中包括这种选择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四是对做出的道德选择进行价值评估及其对执行这一选择方案的可能的后果进行客观预测;五是从另外的视域分析有无可以替代的选择方案,并对该方案进行相关道德分析;六是写出对该案例的分析报告。

(作者单位:1.邯郸学院;2.河北医科大学社科部)

作者:梁明珠 谢 嘉

医学生法律教育案例教学法论文 篇2:

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评讲

摘 要:案例教学是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的一种现代教育理念的有效教学方法,它能有效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在教学活动中“思政”课教师应结合医学生特点,精选案例、巧设问题。通过医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教师引导、讲述和评论等方式,来提高其学习“思政”课的兴趣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案例教学;“思政”课;评讲

案例教学是一种课堂互动、角色转换的教學方法,在教育界已被公认为较先进的教学手段。美国哈佛大学是最先研究并得以普遍应用的学校,1980年被引进我国后,在经济管理学、法学、医学等学科中被广泛应用,效果显著,很受学生欢迎。在医学院校,医学生除了要花大量的时间用来记忆繁多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做实验、去医院实习,学习专业课时间挤占了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时间。实践证明,学生通过围绕鲜活的案例展开讨论,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集中医学生注意力,激发其主动思考、积极参与的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案例是指对现实生活中某个事件的真实记录和客观叙述,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地运用以真实的事件为基础所撰写的案例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让学生针对案例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以达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1]。

一、医学院校“思政”课案例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结合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总结出教师在组织实施案例教学法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参与性原则

参与性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特征,只有学生参与,才能确保案例教学的成功[2]。医学生对待“思政”课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思想上有不适应感觉,这就需要教师在案例教学进行前作好有效的说明和动员,鼓励医学生积极参与到案例教学中来,在教师和学生进行彼此交流过程中,使学生由原来的信息接受者向信息参与者转变,实现教学相长。通过学生参与案例讨论、交流,加深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也起到促进作用。

(二)开放性原则

在医学生“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案例的探讨可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把医学生的思维打开,引导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案例,养成用多种思维方式去思考和分析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于自己的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之成为一种思索活动。”所以,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和激烈探讨的气氛,给其提供较大的想象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自由提问。只要言之成理,就让其畅所欲言[3]。

(三)实践性原则

案例教学就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它摆脱了传统教学中只注重对学生进行单纯的知识传授,强调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以学生的直接参与为基础,以实践经验为归属,让其在实践中体验学习,以获得相关有用信息。医学生通过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最后是去解决问题。案例教学提供的生动例子,再现社会生活中的形态,使医学生从案例中用科学的理论去分析社会现实,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所以,实践性原则的实施与否,直接关系到其他原则的贯彻情况,并且也统领着其他原则。

二、“思政”课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组织

(一)精选案例

所选案例要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案例最好既符合教学内容、体现时代性特征,又具有启发性和可看性特征。学生通过了解案例,让其认识到案例的适用性和借鉴性,以达到阐释原理、引发讨论的目的,也达到提高其认识水平和道德修养的目的。否则会造成所选案例与教学内容相脱节,把握不了重、难点,影响教学效果。现在教学资源比较丰富,教师通过搜集、剪辑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进行播放,通过音频、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会加深医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二)巧置问题

为了把一个案例讲解得较为透彻,提高教学效果,可精选两个相关教学案例,通过比较,提出针对性的问题。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第三节“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为例,针对当前离婚率高,妇女再婚情况,我挑选了CCTV《法律讲堂》中的《挨打的女人》和《再婚女人的伤心事》两个案例视频供医学生观看,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下问题:当前社会中离婚的原因有哪些,女强人一般有哪些特征,女强人怎样做才能拥有一个温馨的家庭,婚姻家庭中如何看待家庭暴力,家庭暴力如何避免,再婚女人的和谐家庭如何建立等。

(三)评讲案例

鼓励医学生敢于触碰敏感话题,允许其发表意见,使其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当然要控制好学生讨论的进程,既要保证课堂活而不乱,又要抓住时机把学生讨论引导到正确的认识轨道上来[4]。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及时的点评是最重要的一环,让医学生认识到我们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作出归纳。既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还可纠正错误的思想认识;既有助于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可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特别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评讲时语言要精练、论据要充分、评论要正面、客观。

三、“思政”教师在案例教学评讲中应注意的细节

(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全面学习和掌握专业课内容,既要掌握基础知识,又要进行实验与操作,导致了医学生思维模式单一,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充分注重学生参与意识,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环境氛围,使学生感觉到他们是课堂的主体[5]。作为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来提高医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激发医学生创造力。作为医学生要更新学习观念,培养自主学习、勤于思考和敢于探索的精神,这并不否定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实践证明,案例教学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二)评论与讲述的关系

针对医学生的讨论以及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按照一定的体系和步骤通过简明、生动的语言向医学生讲述自身对本案例的评价,它融入了教师的学识、修养,流露出教师内心的真、善、美,潜移默化地影响、熏陶着学生的心灵。评讲常是一种单向性的思想交流或信息传输,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学生好像什么都明白,事后遇到新问题还会不知所措。所以教师在评论时要注意把学生反馈的信息在评述中给予解答,让学生清楚知道哪对哪错,哪些需要改进、纠正,以避免学生在认识过程中进入误区。同时,教师评讲时,要注意“就事论事”,不牵涉教师本人或某位学生,不带有偏激的情绪,以免让学生反感,影响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组织、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主体性地位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体现和尊重。教师在案例教学后要及时作好案例的修改、整理和归档工作,建好案例库,为以后教学准备充足的教学资源。总之,案例教学是一个全新的教学方法,把它应用于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可以弥补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但也要注意,在“思政”课教学中不能孤立地运用案例教学法,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效果,这是教学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赵青梅.略论案例教学法在高校两课教学中的运用[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2).

[2]姜相志.运用案例教学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J].教育探索,2007,(1).

[3]赵光侠.案例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J].文教资料,2008,(34).

[4]徐承英,詹培民.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的运用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4).

[5]王阵军,刘英杰.案例教学法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4).

(责任编辑:石 银)

作者:余进军

医学生法律教育案例教学法论文 篇3:

医学生法律意识形成构建研究

摘要:面对当今社会中尖锐的医患矛盾,培养具有强烈法律意识和专业技能过硬的综合型医学人才刻不容缓。如何有效构建医学生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大数据时代,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从数据中了解医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并分析其形成原因,再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入手对构建医学生法律意识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以期能够为提升医学生法律意识开辟出新的途径,为培养新世纪综合型医学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医学生;法律意识;法制教育

一、医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

在大数据时代,笔者用自行设计的《医学生法律意识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医学生对一般医学法律知识的了解和学生的法律意识与医学院校法律教育的相关问题。共收到问卷517份,其中有效问卷有500份,问卷有效率为96.7%。调查对象都是医学生共有500人,男生173人,女生327人。其中护理专业48人占总人数的9.6%,临床专业122人占总人数的24.4%,其他专业330人占到了总人数的66%;先用Epidata3.0软件将数据输入计算机,然后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17.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经过统计分析,医学生法律意识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医学生法律知识不足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医学院校在校学生对法律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掌握的与医学紧密相关的医事法律知识却严重不足,仍然有大部分医学生对于自己所承担的法律义务不是很明确。但是除了这些方面的欠缺,笔者认为还应该看到这一调查结果呈现出的另一方面,目前参与调查学生中有90%对相关法律有学习的热情,他们愿意更多的了解与进一步学习相关法律,这是在暴露出的问题中凸显的有利一面。

(二)医学生法律能力欠缺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仍有大部分医学院校在校学生在遭遇医疗事故或医患纠纷时,不能依法处置相关证据,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证据意识淡薄。当法律的正义与自身利益发生矛盾时,保存自我成了第一选择,而不是维护法律正义。这些明确展现出了在校医学生的法律能力出现了极大欠缺的问题。

(三)医学生法律信仰缺失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在医患关系中,医学生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患者权益至上的服务意识,对医患纠纷的发生范围也没有清晰的认识。这些都表明了医学生对法律的信任度不够,法律信仰缺失的问题,导致部分医学生能基本辨别是非,但态度不坚定,对今后职业中对价值的判定有可能产生巨大影响。

(四)医学生法律教育未受重视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医学生主要从课堂和网络中获得法律知识,但是大多数医学院校的法律教育更多的是教学形式和手段落后的传统的法学理论教育,缺少与医学相关的法律实践教学,不能充分的给医学生展现出按照法律的逻辑,来思考、分析、解决医学相关问题的思考模式。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医学院校在校学生的法律教育未受到正真的重视。

二、培养医学生法律意识的意义

(一)有利于保障患者权益

从法律层面上来说,医患合同关系的形成于患者就医时,因此医务人员有义务尊重并保护病人的合法权益。医務人员身系患者的生命健康,若是法律意识不高,就可能在治疗过程中使患者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使医患矛盾进一步激化。若在医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再培养法律意识就比较困难,因为此时作为医务人员的医学生在承担繁重的工作任务同时要兼顾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对自身法律意识的提升无暇顾及。要让患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的保障,就必须在医学生在校期间大力培养法律意识。

(二)有利于维护医务人员合法权益

部分患者家属由于缺乏医学知识,对于患者在进入医院得到治疗之后却发生正常死亡的现象难以相信,又或是在医院或相关医务人员那里没有得到自己能够理解的答复时,出现情绪失控的状况对有关的医务工作者大打出手或采取极端的手段,严重威胁到了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甚至生命健康安全。于是具有深厚的法律意识和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在合法权益遭到不法侵害时就成为医务人员保障自己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

(三)有利于推动医疗机构发展

医疗卫生服务工作是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最主要部分,随着医疗服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和服务对象需求的日益增长,医患纠纷也越来越普遍和复杂,处置不好则会增加医疗工作的不安全因素,同时给医疗卫生机构的名誉带来严重影响;因而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的高低与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医务人员具有强烈的法律意识可以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优化,进一步推动医疗机构的发展。

三、医学生法律意识的构建

要改变当前医学生法律意识的严峻现状,对医学生的法律意识进行有效构建,必须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着手。

(一)构建医学生法律教育的新理念

1.学校教育是医学生法律教育的主渠道

医学生主要通过课堂法律学习来获得法律知识和逐渐形成法律意识。医学院校应建立起以学校教育为主导的法律教育和法律意识培养教育新理念。注重在校医学生的全面发展,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医学生的法律教育中来,从而在思想上逐渐改变医学院校只重视医学知识学习,而不重视人文教育特别是法律教育的情况。

2.社会教育是医学生法律教育的重要方式

医学生的法律意识会不知不觉受到社会教育的感染、影响而发生变化。虽然社会中舆论导向和公众的法律意识水平的高低对医学生的法律意识的影响存在于医学生法律思想的内部尚未显露出来。但通过对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让医学生通过网络、报纸等多种形式了解社会大众对医务人员的具体要求,认识到法律知识的重要作用。大力在社会公众中宣传法律知识,在社会上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通过提高公民法律意识水平从而对医学生法律意识产生积极影响。

3.自我教育是医学生自我发展的深层要求

医学生要切实认识到法律知识在自身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在自己的思想中树立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感意识等理念。积极主动接受法律教育,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特别是与医学紧密相关的法律知识。积极参与法律事务,将法律知识应用于实际,学会处理医患纠纷与医疗事故,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

(二)构建医学生法律意识的方式

在实践方面可以从改革法律课程设置、提高教师法律教学水平、多方面教育相互结合、采用多种途径等多种教育方式着手,对医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有效构建。

1.改革医学院校相关法律课程设置。毫不夸张的说,每所医学院校的医学生严重缺乏人文知识已经成为医学生知识体系的常态。这主要由于大部分医学生在高中时期主要学习理科知识,较少涉及文科知识。在被以教授医学知识为主的医学院校录取之后,就进入医学院校学习,造成医学生集中学习人文知识特别是法律知识的机会和时间有限。要注重医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调整目前的法律课程设置,将法律教育贯穿医学教育的始终,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前后内容的衔接递进。

2.提高教师法律专业水平。教师是整个教育活动的关键,他们是引路人,其教学技能和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有深刻的影响。法律教育过程也不能背离这个规律。笔者认为,医学院校的教师教育水平提高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原有师资队伍需要整体提升并重点突出有针对性的开展再培育工作,缺医补医、缺法补法,将他们打造成融医明法、内外兼修的复合型教师队伍;第二,引进新人才,加大与医法教育领先高校联系,跨区域调动人才,优势互补。通过以上教师人才的开源,达到教育水平的提高,进而带领医学生走进法律世界,最终完成整体法律意识的构建工作。

3.多方面教育相互结合。从医院方面来看,教学医院在医学生临床实习中扮演者着不可替代的角色。首先,加强管理。医院在不与上位法冲突的前提下,制定出临床实习生管理制度,加强对临床实习生的管理。其次,做好岗前培训。在临床实习轮转之前,组织学习医学相关的法律和院内各科室的具体管理规章。最后,强化带教老师法律教学意识。带教老师要在加强自己的法律知识学习的同时要寓法于教,展示法律知识是如何在临床实践中得以运用的。总之,通过实习期间的法律实践,使医学生的在学校学习到的法律知识得到具体运用和掌握,让法律意识得到升华。

4.采取多种途径的教育方式。医学院校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手段,来打破医学院校传统法律教育的困局,让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首先,在法律课堂教学中利用案例教学法让医学生对医患纠纷案例进行实际模拟;其次,把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如开展模拟法庭,让医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切身体会医患双方的看法;再次采用法律教育与网络相结合;另外还可以开展培训讲座,邀请知名法学专家进行讲学,让学生感知真实的法律工作,让学生明白法律系统的基本原则,有助于学生掌握相关实践技能。

医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构建任重而道远,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就能够达成的。医学院校对医学生的法律教育只是一个阶段,医学生法律意识的提升还需要国家、社会、家庭的综合作用,才能使医学生顺利成长为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刘旺洪.法律意识论[D].中国人民大学,2000.

[2]李喜.淺谈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J].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5(02):35-36.

[3]阎辉,李志远,马利霞.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现代法律意识的消极影响[J].法制与社会,2013(03):272-274.

作者:匡万兴 周君 刘玉 唐义红

上一篇:信息技术外语教学应用管理论文下一篇:初中思想政治课中德育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