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轨设计高中英语教育论文

2022-04-23

编者按:《天津市普通高中课程安排指导意见》(2017试行版版)中,明确要求高中课程仍然延续此前的做法,划分为必修、选修I、选修II三大部分,各类学校应严格按照这一分类标准设置具体课程体系。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双轨设计高中英语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双轨设计高中英语教育论文 篇1:

对全民英语“热”的“冷”思考

摘 要:英语对加强中外交流、扩大对外开放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成为了我国人才选拔、职务晋升、职称评聘的重要标准,更掀起了全民学习英语的热潮,但这股热潮的背后却有弊端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英语热潮的弊端和益川敏英的启示,提出解决英语热全民现象中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英语学习;语言应用;“双轨制”教育

掌握英语对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加强中外交流、扩大对外开放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学好英语的积极意义显而易见。然而,随着英语的“一热再热”,这门外来语言,竟然成为我国人才选拔、职务晋升、职称评聘的重要标准,掌握英语似乎一跃成为现代中国人必备的基本素养。全民英语热的弊端显而易见,然而国人却视而不见,没有引起重视与反思。

一、英语热之惑

中国人为什么要全民学英语?就是必须应对各种考试。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考英语,而且,英语还是许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的“门槛”。英语不好就不能继续学业,英语不好甚至就不能被评定为人才。全民英语热存在诸多弊端:

1.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包括逻辑智力、语言智力、空间智力等。语言智力强势的人,对语言的学习具有驾轻就熟的能力,学习第二语言也会表现的如饥似渴、乐此不疲。相反,语言智力弱势的人学习第二语言,就如同赶着鸭子上架,只能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以“标准件”为培养目标,“整体划一”的教育方法,压抑了个性,对人才的培养十分有害。

2.英语学习条件的局限

一是缺乏英语学习环境。学习语言必须有良好的语言环境,不少人学英语,就因为得不到及时的练习和应用半途而废。

二是不少农村学校英语教师匮乏。英语学科在小学、初中迅速普及,英语教师由于受编制的限制得不到及时补充,只好由其他学科的教师改教,教学质量可想而知。

3.耗尽学生的精力与自信

有人断言:学习英语的过程就是和遗忘作斗争的过程,专家、教师强调饭前饭后五分钟,睡前醒后五分钟,上学的路上、放学的途中都要学习英语。于是,学生们在“头悬梁,锥刺股”的激励中,将三分之一以上的学习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英语学习中,英语已明显成为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主要原因。历经艰辛的拼搏,一部分英语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可对于更多的受“语言智力短板”限制的学生,尽管也硬着头皮啃外语,尽管也付出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仍然摆脱不了失败的命运。不少学生因此对学业失去了信心,产生了厌学情绪。

二、益川的启示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日本著名文化学者岸根卓郎在《文明论——文明兴衰的法则》一书中说:“放弃母语,是通向文明毁灭的捷径。”

日本的益川敏英在大学读书的时候,英语成绩在全年级最差,无论他怎么努力,都提不起学习英语的热情。去问自己最信任的教授,教授回答:“英语不好,就无法和外国学者进行学术交流;英语不好,有许多新知识你就无法领会;英语不好……”于是,他有些绝望了。益川敏英来到餐馆,刚坐下,就有一只猴子飞快地跑过来,把一瓶酒和一个杯子在他面前摆好。这只穿着格子衬衣的猴子“侍应生”在酒店中麻利地穿梭,手脚并用,令益川敏英非常好奇。老板解释说:“人也好,动物也好,总有一项功能胜过其他同类。只要你寻找到了,并不断地挖掘它,训练它,持之以恒,就有成果。现在,欧洲的猪不是也能排雷了吗?”益川敏英忽然觉得,英语学得不好不那么可怕了,重要的是自己得把物理学学好。益川敏英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名古屋大学进行物理学研究,后来去了京都产业大学进行自发对称性破缺的研究,凭着“六元模型”实验的成功获得了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益川是幸运的。英语不好,竟然能上普通高中?英语不好,竟然能考上名牌大学?英语不好,竟然能留高校搞科研?英语不好,竟然能获得诺贝尔奖?这一连串的“竟然”足已唬得中国学生的家长目瞪口呆,因为这每一个“竟然”都是中国学生无法企及的。在中国现行教育制度下,没有哪个学生胆敢放下英语,除非他不想继续接受国民系列教育。

为什么我们的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一直减不下来?为什么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尽管造成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十分复杂的,但是英语教育对象的全民性、学业上的全程性不能不说是原因之一。

三、回归理性

1.理性看待,走出认识上的误区

英语是一门语言,是促进世界文化与科学技术交流的重要工具,但不能因此对英语的地位和作用无限放大,而对全民英语引发的负面作用视而不见。中国成功加入WTO,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同英语的联系日益加强。在“与(下转第27页)(上接第20页)国际接轨”、“培养国际化人才”等招牌下,“英语热”愈演愈烈。提到“与国际接轨”,我们不妨看看其他国家对待学习外语的态度。法国就很明智,不提倡全民必修英语,甚至把使用本土语言文化作为爱国的一个标志,充分显示了法国人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自信与雄心。有些人评价日本人英语讲得太烂,其实,日本人不是天分不高,而是非常注重自己语言文化的保护。难道中国人对汉语教育的弱化不该进行必要的反思吗?

2.关注差异,减轻课业负担

我们经常强调“物尽其材,人尽其用”,如果是一棵参天大树,就让它作栋梁,以支撑广厦;如果是一个盘根错节的树墩,就加工成根雕,成为价值不菲的艺术品;如果是一块不起眼的短木,就可以加工成火柴,同样能为世界燃放一份光和热。如果硬把制作根雕、火柴棒的材料按照栋梁的标准去加工,只能造出一堆废品。以各种过关考试逼着所有国人学英语,这与将根雕、火柴棒的材料按栋梁的标准去加工有什么不同呢?

“应试”和“应用”对语言能力的要求差别很大。在我国,已通过应试的大学生与只会简单表达的农民的汉语水平差距很大,相信美国的学者与本国农民甚至文盲的语言水平一定也有很大的差距。既然在母语方面都允许人们存在较大差距,那又何必设计那么多的考试、逼着国人都要成为英语翻译呢?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如果让所有美国人、欧洲人都像中国人热捧英语一样学习汉语,让他们在升学的每一个环节考汉语,在人才评定的标准中突出汉语,那非把美国人、欧洲人逼疯不可。对大多数人来说,学习第二种语言的负担毕竟是太重了。

3.实行“双轨制”,让更多的学生成功、成才

语言智力只有一部分人表现突出,可以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对英语教育实施“双轨制”改革,让一部分学生选学英语,一部分学生从中解脱出来。为此,笔者提出以下设想:

一是改革英语课程设置。小学阶段将英语作为兴趣课,让语言智力强势的学生得到早期开发;初中正式开设英语课,为所有学生外语学习打基础,为部分学生升学做准备;高中作为选修课,由学生根据兴趣和升学志向决定是否选学英语;大学阶段,与英语联系密切的专业、学校开设英语,其他专业、学校部分开设,为各行各业的对外交流提供保障。

二是改革英语教学模式,降低教学难度,倡导情景化、生活化教学,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三是改革中考、高考制度。初中升高中时只有部分学生加试外语,高考时只有报考必修英语的专业、学校加试英语。同时,还要降低高考时英语在总分中的权重。

四是在人才评价时与英语联系不大的工作岗位也要取消英语考试。

这样设置,在中小学阶段和大学阶段,就会有很多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从沉重的外语学习负担中解放出来。当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兴趣、爱好和创造性也就迸发出来,多元成才的育人目标也就落到了实处。于是,更多的中国学生便有机会成为“益川敏英”,成为建设祖国、服务人类的栋梁之才。

作者:孟凡荣 曹海荣

双轨设计高中英语教育论文 篇2:

三大元素,看天津市第二南开学校如何应对高中课改

编者按:《天津市普通高中课程安排指导意见》(2017试行版版)中,明确要求高中课程仍然延续此前的做法,划分为必修、选修I、选修II三大部分,各类学校应严格按照这一分类标准设置具体课程体系。其中,必修课是高中学生发展的基础所在,所有学生都必须修习,其内容為国家根据当前阶段我国青少年发展整体情况统一设置;选修I在课程设计上,主要是根据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升学考试的需求所设置的,选择修习的课程,学生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选择;选修II课程是在必修与选修I基础上的进一步拔高,也同样包括了部分校本课程。与之对应的是学分制度,学生只要修习完相应的内容,即可获取对应的学分。按照《指导意见》中的规定,学生只有达到144分方可毕业。其中,必修课、选修I/II的最低分分别为88、42、14学分。

天津市2017年秋季升学考试中,所有的一年级新生都面临着文理分科取消的新局面,并且考试也同样氛围等级性考试和学业水平考试两种不同的模式。这种具有更强自主性的升学考试模式,让很多新入学的新生感到无所适从。而时至今日,这种模式已经成功运行了两年,新一轮课改也同样呼之欲出。天津市第二南开学校在课程改革方面走在了其他高中的前面,课程改革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并且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作为南开系列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市第二南开学校在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努力。在其校训 “允公允能 日新月异”的激励之下,不仅广大师生奋勇拼搏,勇争第一,而且在教学改革领域也同样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去应对高中课改。天津市第二南开学校建校至今已经走过了95年的风风雨雨。在继承和发展“公能”教育的同时,该校还从当前阶段教育环境的新变化、新挑战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培育关键能力,成就未来公民”的办学理念。从这一理念中我们可以看到,公民核心素养的培养始终是该校办学过程中的重点所在。天津市第二南开学校始终追求培养能够为人们幸福、为祖国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公民。同时,也可以看到对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高度重视。当然,学生关键能力并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动态概念。因此,天津市第二南开学校结合本校教学实际情况,开始选课走班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改革元素之——选课走班

天津市第二南开学校为了推动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于2015年8月设立了未来学部,由当年高一新生自愿报名,最终确定了共计71名的选课走班学生名单。

生涯课程、学科课程以及自主课程共同构成了未来学部的完整课程体系。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自主课程,这也是该校首次实现“一生一课表”的教学安排。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更为重视过程性评价,将课堂表现、团队合作、出勤率等九个方面作为考核的重点。每周都会统计学生在这九个方面的实际表现情况,并将其提交给导师。该制度的实施,使学生活动中心承担了包括自习课记录、考勤等此前由导师所完成的工作;而学科教师则负责学生的上课状态、成绩测试、作业完成等工作;社团活动负责学生纪律意识、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信息技术也同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立了专门的家长微信群,群名中也能看出其性质——“后援团”。这充分调动了广大家长参与的积极性,我未来学部的各项活动得到了家长的广泛支持,为学生的进一步成长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助力。

天津市第二南开学校在2016年8月开始尝试全年级部分学科选课走班制度的探索。第一学期仍然之行传统的行政班管理模式;而第二学期则开始进行走班教学。从其具体实践内容上来说,主要涉及如下三种不同的模式:

一是学生分层走班。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思维发展程度以及课程情况等实行分层走班,不同层次的学生和同层次的学伴一起进行学习。这种分班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在客观上降低了学生精神压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适合自身的学习环境,让更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 二是教师模块走班。这种模式之下,学生仍然保留此前行政班教学模式下的班级分配情况,而由不同的教师分别负责相应教学内容,也就是将某一门课程的不同部分拆分开来。如英语课堂上,就采取和大学英语教育类似的分类方式,某一教师专门负责阅读教学;而有的教师则专门负责作文教学。当然,这种模式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过也有利于优秀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 三是学生分类(分项)走班。这种模式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主要是应用于选修课以及自主社团部分。一方面,符合相关制度的社团均可由学生自行组件,如推理社、漫画社、轮滑社、民乐社等等;另一方面,以体育课为代表的综合课程,按照走班的方式开设,如羽毛球、篮球、足球等,学生可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自行进行选择。除此之外,天津市第二南开学校还为学生们提供了学科自主课程,如数学知识竞赛专项培训等,为那些需要拔高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

在经过前后两个阶段的探索之后,目前天津市第二南开学校正在尝试 “导师制”,为选双轨制下的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也确保了选课走班的效果。

这一制度从本质上来说是对此前双轨制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学校结合本校办学特点和所开设的课程,明确选聘导师的入选资格条件,并明确了其主要职责。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师生交流制度、会诊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并重点明确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的落实问题。

天津市第二南开学校在尝试导师制的过程中,重点强调了导师组的管理工作。班主任作为首席导师,负责领导其他导师开展工作,并负责学生和导师的双向选择工作等。 除此之外,还重点强调了《学生成长记录册》以及《导师工作手册》的重要作用,前者记录受导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以及这一过程中所形成的阶段性成果;后者主要记录导师日常和学生们之间所进行的沟通、交流以及具体的教学工作,对于导师更好地反思自身的教学方式方法、持续提升专业素养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改革元素之——智慧校园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将其引入教育领域已经成为当下的主流发展趋势。而在天津市第二南开学校课程改革工作不断深入的大环境下,教师观、课程观以及学生观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基于这一情况,学校领导班子积极主动学习国内外成功经验,并多次邀请专家、学者来校开展头脑风暴。结合天津市第二南开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以及目前所掌握的资源,创造性地提出了“智慧校园综合解决方案”,为课程改革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该方案中,明确了数据库建设的标准,并将全校现有的信息系统整合了进来,有效规避了信息孤岛问题,而且还预留了接口,为后续的拓展和完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该校教务处主任范庆双接受采访时表示近几年来本校积极尝试信息技术、数据采集,并取得一定成果。2016年,学校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在会议的两个月内利用网络调查了解参与者在听课、家长参与、教师培训等各环节中的实际需求,以更好地落实工作会议各项工作,并通过“你点我供”等方式,形成“菜单式”服务,针对性地为广大参与者提供相关服务,极大地调动了所有参与者的热情。利用“问卷星”等技术手段进行报名选课、反馈,教师可在“问卷星”上选择培训内容、需要听取的课程及安排教学。结束后,进行网上点评,此种方式显著提高教师选课、听课的针对性,方便学校统计会议过程,显著提高各项工作效率。

此外,该校还积极探索并充分运用“G直播”以及“电子交互白板”“用屏传递”等各类技术,有机结合课堂教学与新技术,显著提高教学效果。运用新技术,变革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此外,此种信息化教育的方式,有助于教师进一步扩展知识,提高专业化水平。当前广大教师可借助“未来教室”,为学生创造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课堂,师生可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高效的对话与交流。

2017年9月,学校正式实施选课走班制度。硬件方面,通过建设智慧校园为顺利实施选课走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前,已经建立了一体化信息发布、电子屏显、智能考勤、排课的走班排选课管理系统,该综合评价管理系统涉及教师专业体内那、学生综合素质、学生学业成绩等方面,并通过建立基础数据,逐渐形成大数据。未来将结合如下三大方面进一步完善智慧校园:首先是移动化,充分发挥现有APP、微信等作用,让学校得以运用各种移动终端访问实现高效、便捷的应用;其次是物联化,通过建立穿戴智能手球,推送智慧校园数据,并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最后是数据化发展。充分发挥系统的作用不断积累、沉淀数据,实现可视化数据,辅助决策 。

改革元素之——生涯教育指导

高中阶段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这不仅是大学前的重要的学习阶段,更关乎个人职业选择,甚至终身发展。基于此,2015年,本校专门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该课程面向所有高一学生。通过课程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准确了解自己的特长与能力,客观看待社会对人才要求及整个社会发展趋势,引导学生树立理想,学会理性、科学地看待未来,并端正自我学习态度,准确定位职业发展方向,并综合考虑各要素,为自身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2016年,学校专、兼职教师携手共同组建了生涯教育课程项目组。该项目组主要致力于引导高中生明确生涯规划教育目标,深化研究生涯教育课程。引导广大高中生立足当下,志存高远,全面提高其核心素养及适应未来社会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2017年7月,该校秉承南开学校“公能”教育的基本理念,以及发展核心素养模型、高考改革方案等专门成立了学生发展指导中心。该指导中心依托生涯教育课程及相关活动,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作用,深入探索高中生发展指导。

该校以学科课程为切入点,构建生涯教育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主要包含如下三大要点:一是学业指导;二是认知自我;三是职业探索。课程的核心是学生生涯发展,目标是为学生的未来发展保驾护航。该体系可细分为众多门类,具体包括解析生命教育意义;学法指导、认知自我及学科专业等。

郑志萍是该中心的主要负责教师。郑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生涯教育课程可分为两类型,即必修、选修课程。团队教师可分为客座导师;规划导师两类。团队所有成员都是本校各学科青年骨干教师,这些教师均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及较高的教学素质。其中必修课程主要由规划导师负责。其主要包含四大版块,分别是思维训练、拓展思维、生命教育以及认识自我的心理课程。教师通过各种丰富的形式开展必修课,其包括测试职业倾向、职业体验、团队辅导、课程讲授、扩展训练等等。此外还就高中生未来专业、大学方向以及职业衔接等方面展开学习。选修类课程则由16名客座导师负责,其课程涉及高中全学科专业。选修课主要结合学生兴趣、职业理想及性格特点等因素引导学生选择适宜的专业、学科等。除此之外,还结合学科特点,为学生提供针对性指导。

学科专业解析课程于2017年高一年级秋季期中考后开始。该课程作为选修走班课程成为生涯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可结合自我兴趣学习其中3门课程。选课走班的模式包括固定教师、教室、时间等。本学期共开展了11次专业解析学科。从课程上看,此类课程主要分为解读学科、剖析学科与学生未来职业、大学专业关系为主,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对于新高一学生而言,专业解析课程至关重要,这关乎其日后能否正确理解导读部分,从而实现有针对性地选科。此外,學校管理者还可结合学生的报名情况,充分了解学生实际需求,合理配置师资源。此外,专业解析学科还设置了体验活动,比如针对语文学科设置了专业解析体验活动课,其体验方式包括记者、影评人等。学生可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了解学科,继而形成深刻的职业价值观。

第二南开学校通过构建智慧校园、选课走班以及生涯教育等各种方式进一步明确招生改革计划,在实践中也形成了更为深刻的认识。第二南开这一所百年老校正以时俱进,深刻理解教育内涵,全面反馈教育规律,以教育者应有的态度,承担责任,不断超越,为学生的发展保驾护航。

(责编  徐德明)

作者:吴淑媛

双轨设计高中英语教育论文 篇3:

读懂学生,因材施教

邬学青,天津市英语特级教师,现任天津市第四十三中学校长,先后获得天津市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和天津市“十五”立功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英语教师,特别是普通高中的英语教师,经常抱怨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而且很多学生还选择各种课外英语课程进行学习,中考成绩也已经达到毕业标准,所使用的高中教材的内容原则上也是和初中的内容衔接,但是随着知识难度的加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却越来越差,对学习的热情也越来越低。教师们虽然也下工夫分析教材,研究教法,但效果甚微。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反思教育教学中的成功和失误,走进初、高中课堂,我观察发现“学生读不懂教材”“教师读不懂学生”是“课堂低效”的主要原因。教师一直把关注的焦点放在教学的内容上,而忽略了教学的对象,也就是说没有真正“读懂”学生,没有了解学生的需求。学生先前的认知状态和情感特征,既是学生今后进行有效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是教师实施课程的前提。多么有趣的教学,多么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必须建立在学生可以听得懂的前提下,否则,毫无意义。

为了“读懂学生,因材施教”,学科组可以尝试采用教师和教师的合作研究、合作教育,实现校内课程联盟。改变学生在初中、高中阶段所学课程缺乏有效衔接的状况,依据教学论中的循序渐进理论,探索从孤立(学段或年级)的校本课程开发,向借鉴“合作教育理论”的校内课程协同转变的途径。总之,先读懂学生,再确定教学策略。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是教师设计相应的课程实施策略的基础,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保证。

一、教研联盟,读懂学生

为了“读懂学生,因材施教”,教学中英语学科组尝试采用三种方式开展教师和教师的合作研究、合作教育,通过跨学段、不同年级的合作教研,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一是开展不同学段(初中、高中)教师和教师的集备交流活动。二是建立前任和后任教师交接制度。三是建立专题主备制度。三种方式目的都是让不同学段、不同年级的教师相互了解,互相学习长处,弥补不足。新任课教师缩短探索阶段,尽快借鉴原任课教师的长处,修正前任的不足,使新老任课教师既连贯又有发展,教学也更加科学。

另一方面,利用社团等方式开展不同学段学生的活动,激发兴趣,观察、发现问题,再对班中学生的认知状态和情感特征进行有效的评价和分析,为因材施教做好充分准备。

二、教、学联盟,情感交融

通过跨学段教师的座谈和研讨,大家发现,无论是初中教师还是高中教师,受学生欢迎的,且其所教学生无论是学习态度还是学习成绩均较好的教师都具备一个相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的师生关系都很融洽,而师生关系又体现在教师教学过程中所表现的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上。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赋予教法以情感,努力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

“精致教学”四要素,一是激情导入。教师不要忽视每节课前5~10分钟的导入,备课中设计激情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因素,使他们很快进入状态,积极地投入新课的学习。

二是巧用提问。提问是高效教学的重要环节。巧用提问可以诱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在答题的同时建立自信。所以,教师除了要关注提问的内容,还应注意考虑学生层次,克服随意性;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克服急躁心理;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克服盲目评价。

三是鼓励质疑。质疑是探究的前提条件,新课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他们思維灵活,敢于对教授的内容质疑,渴望拓展新知。教师要积极面对学生的质疑。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而没有激情的行程。”为了激励学生探究,英语课上,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和学生一起讨论,思考,发现。教和学的联盟有利于师生情感交融,课堂生动和谐。

四是尊重差异。教学过程中,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下,学科组坚持“面向全体,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次教学,把整体教学目标分解为层次目标,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生的主体地位应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环节,课堂内外,动之以情,以真爱关心学生,以真情打动学生,以微笑面对学生,每天教师都能使学生感到亲切和善意,体验到愉快和振奋,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自由思想。

三、课外拓展学习和课堂基础学习双轨并进

在跨学段教师的听课、课堂观察和课后分析、讨论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上课思维活跃,反应机敏,但是一进入听课的环节,就很难集中注意力,易走神,而有的学生虽然不善于记忆背诵知识,但是善于表演和其他的展示活动。另外,也有一些学生课外知识丰富,但是只依靠课堂教学的活动,不能给其展示自我的机会。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终身学习技能出发,一方面从改革课堂教学方式的基础性环节入手,将讲授、学生练习、教师讲评等指导性的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和小组合作、集体研讨、课堂自学等教师引领性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的学习风格和技能。另一方面,教师通过为学生课外小组合作学习设计探究性学习任务,及为学生自主进行课外拓展性学习提供有效指导等方式,不断为学生挖掘课堂之外的潜在学习资源,和学生共同学习。

1.信息资源拓宽视野。

现代媒体具有实时性的特点,会在第一时间报道人们最关心的话题,这些话题都会很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报刊的内容新颖、形式丰富,可适当选读,拓展知识。一些广播电视节目也为学生从视觉到听觉上获取资源提供了便利。如简易英语经典小说读物、报刊及脍炙人口的《Discovery》等电视栏目,这些课本之外的资源让学生在休闲中获得知识。

2.特色活动激发兴趣。

教师要善于诱导、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结合教学内容,教师创设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的课外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如自编自演小品,编排短剧《百万英镑》《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新编)》等。英语演讲、朗诵、课件制作、环保发明等比赛及社团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不同年级不同学段的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学习和使用英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合作学习互相促进。

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外拓展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小组活动合作完成学习目标。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合作、互动、创新的过程。合作学习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对方的观点,而且要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学会讨论问题的方法。

教师在布置任务的过程中要明确小组分工细则,并落实到人,各取所长,让每个人都参与到活动中。小组分工合作中,学生既有独立思考的任务,又有交流互动的研讨,不仅发挥特长,还可以取长补短,在研究、碰撞中获得的成果,也会更加珍惜。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可以让学生发挥潜能,还能让他们的能力得到提升。

总之,读懂学生,尊重学生心智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教育过程最优化。“No Children Left Behind.”是每一位教师不懈的追求。

专家评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很重视中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同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英语教学改革也开展得如火如荼。不过,从目前的课堂教学实践看,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低效”以至于“无效”问题。教师“不读懂”学生、教师“读不懂”学生,是导致这个问题的重要原因。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读懂”学生,因为这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和基础。

邬学青老师是天津市英语特级教师,在长期的英语教育教学中始终潜心研究学生的特点,探索跨学段教师合作下的高中英语教学模式,《读懂学生,因材施教》就是探索的成果之一。邬老师认为,有效的英语教学,应该实现三个联盟:教和研的联盟,教和学的联盟,课外拓展学习和课堂基础学习的联盟;而不同学段教师和教师的合作、同一学段教师和教师的合作,是三个联盟得以实现的基础和保障。邬老师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教学效果。(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名师名校长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教育学博士胡振京)

邬学青:合作研究、合作教育,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本刊记者 张 嵘 ■邬学青

□请您分析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低效的主要原因?

■我和课题组的老师们走进初高中课堂,进行教学观察,对高中英语课堂低效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反思,分析了以下两点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

一是学生读不懂教材。

普通高级中学学生的生源出自于不同层次的初中学校,学习基础不同,认知水平差异较大。一些学生的初中毕业成绩很好,但缺乏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毕业年级重复性的知识训练让其对英语学习有了错误的理解。随着高一年级学习科目的增多,负担加重,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随着语言知识的不断丰富逐渐冷却,兴趣转移到其他学科,听不懂、读不懂的教学内容无法唤起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从听不懂到厌学,最后不得不放弃。

二是教师读不懂学生。

教师往往把关注的焦点放在教学内容上,而忽略了教学的对象,也就是说没有真正“读懂”学生,没有了解学生的需求。所以,教师才会抱怨:“我都讲了三遍了,他們还没听懂!”学生先前的认知状态和情感特征,就是今后进行有效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是教师顺利推进今后教学的前提。无论课程多么有趣,话题多么贴近学生生活,所有这些都必须建立在学生可以听得懂的前提下,否则,毫无意义。

之所以学生读不懂教材,教师读不懂学生,是都缺乏了一个关键的环节,即初高中教材内容的有效衔接,而大部分初中教师没教过高中,不知道如何为高中英语的继续学习进行铺垫,而高中教师不清楚如何对高一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进行有效衔接。换言之,初中段和高中段的教师各自只是完成本学段规定和要求的课程,而缺乏有效的初中段和高中段的跨学段的“合作教育”,这也是造成学生学习能力日益薄弱的原因之一。

□在教师团队中您是怎样发挥引领作用,开展合作研讨的?

■为了“读懂学生,因材施教”,我和学科组教师尝试采用教师和教师的合作研究、合作教育,通过跨学段、跨年级的合作教研,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一是开展不同学段(初中、高中)教师的集备交流活动。二是建立前任和后任教师交接制度。三是建立专题主备制度。

□“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的培训对您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哪些指导和提高?

■三年“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的学习,通过专家讲座、基地实习、论坛研讨、海外研修、自主学习,感悟颇深,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更加深刻,教学实践和管理的视域更加开阔,是“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使我能有此机遇,在专家、导师的引领下深入地学习、反思、探索、进步。

□请您谈谈对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

■一是以情激趣。走下讲台,微笑地走到每个学生的身边,用眼神和每个学生交流,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把握住学生的认知情况和情感状态,才能讲“学生听得懂的课”。

二是苦练基本功。我们往往满足于自己已有的专业知识,认为凭借大学所学,教学生绰绰有余,失去了前进的动力,而所有成功教师的案例告诉我们,教学的每一个内容都要精心研读,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课前的精心推敲,读懂学生,读懂属于学生的课堂,这样,教师才能教得幸福,学生才能学得快乐。有效教学源自教师的功力,教学的功力来自于踏踏实实的苦练!

□您认为学生喜欢的(优秀的)英语教师的特点。

■专业融通,充满激情,寓教于乐。

(责任编辑 张 嵘)

作者:邬学青

上一篇:柔性化管理与教育管理论文下一篇:逻辑学教学与研究交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