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管理与企业信息论文

2022-04-21

[摘要]“管理科学与工程”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在该学科人才培养上,一定要定位好人才培养的方向,培养模式应与现代社会工作紧密相连。文章主要分析了“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本定位,并探讨该学科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法,以期全面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农业管理与企业信息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农业管理与企业信息论文 篇1:

蔬菜精准管理与安全监控大数据平台总体框架设计

摘要 以搭建蔬菜精准管理与安全监控大数据平台为目标,详细分析了蔬菜产业生产环节、加工环节、流通环节和消费环节数据采集需求,提出平台架构由表现层、服务层和持久层组成,设计了基于智能化数据接口和第三方监管的蔬菜精准管理与安全监控的多终端大数据平台总体框架,为监控广西蔬菜产业全流程信息、促进大数据落地应用和推动蔬菜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关键词 精准管理;质量溯源;产业大数据;信息平台;框架设计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11.058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Overall Framework Design of Vegetable Precise Management and Safety Monitoring Big Data Platform

ZENG Zhi-kang,WEI Jian,LI Minet al

(1.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Nanning,Guangxi 530007;2.Vegetable Research Institute,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Nanning,Guangxi 530007)

Key words Precise management;Quality traceability;Industrial big data;Information platform;Framework design

當前,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与各个行业领域深度融合并对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数据”是继物联网、云计算之后信息技术产业又一次重要的技术变革[1],农业大数据也应运而生,并不断运用到农业全产业链中。大数据的“5V”特点[1]决定了需要通过搭建相应的系统平台来实现其分析应用价值,系统平台一般由基础设备层、数据采集层、数据处理层和应用层组成[2-5],主要通过数据标准化、交叉验证等处理,供用户进行深度定制、可视化应用和个性化定制等操作[6]。现有的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注重的是“大”和“全”,而非“专”,“专”即从农业某一行业或单品种的角度来设计和应用大数据平台。农业不同产业领域、单品种间对大数据应用需求不同,某一行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环节需求又不尽相同,这就决定了单品种大数据是农业大数据落地应用的关键[7]。

广西是我国重要的秋冬菜蔬菜基地和“南菜北运”基地,2018年广西蔬菜(含菜瓜)种植面积达到143.97 hm2,居全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之首,总产量(含菌类)3 432.16万t[6]。广西蔬菜生产主要由外向型蔬菜、城郊型蔬菜和其他分散栽培的蔬菜组成[8],仅贺州市2018年销往粤港澳地区的蔬菜就达到125万t[9]。广西对蔬菜质量安全一直保持高度重视,但蔬菜质量安全问题仍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农药使用和管理存在缺陷、蔬菜质量检测力度不够、蔬菜产品质量监控不足、蔬菜标准化体系不完善等,影响到蔬菜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和人们的餐桌安全,迫切需要改变蔬菜生产机制,坚持源头控制,建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加强监控管理。大数据是蔬菜产业克服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支撑[10]。鉴于此,笔者以广西外向型蔬菜产业精准管理与安全监控需求为导向,从蔬菜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4大环节为切入点探讨蔬菜精准管理与安全监控大数据平台总体框架设计,为监控广西外向型蔬菜产业全流程信息、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大数据应用解决方案。

1 平台数据采集需求分析

平台的数据来源与功能分布在蔬菜产业的各个环节,其中生产记录、操作数据、环境数据、交易记录等数据,是平台的基础核心数据。需要对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环节所产生的数据中关注度高、影响力强的重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最终形成对蔬菜产业具有指导意义的数据分析报告。

1.1 生产环节需求

平台在生产环节中的数据采集对象包括农资信息、种植信息、农事信息、管理信息和生产环境信息,涉及蔬菜种植过程中土地利用、农资使用、种植过程技术需求、劳动力需求与一些特殊工作的外包需求等情况,数据来源以自然数据、农资数据与生产记录为主,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对比、统计、分析。数据具体分为以下几类:

①土地数据。采集土地使用情况、土地租赁需求、租赁与出让价格、土壤监测数据等信息,对数据进行同时期对比分析。

②农资数据。采集农资产品信息、农资交易信息、农资企业信息,对数据进行热度与市场走势分析。

③生产数据。采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信息、生产操作记录、农资使用记录,对数据进行趋势分析。

④技术数据。采集新品种和优势品种需求、栽培技术需求、病虫害防治技术需求,对数据进行热度与趋势分析。

⑤劳动力数据。采集基地建设与生产过程中,长期与短期的用工需求以及富余劳动力的流动数据,对劳动力数据进行趋势分析与劳动力走向分析。

⑥外包數据。采集基建、生产、植保、加工、销售和其他外包需求信息,对外包需求进行热点分析。

1.2 加工环节需求

加工环节中,平台数据采集主要来源于加工过程中的环境数据、加工操作记录与服务需求供给信息。具体包括以下数据:

①厂房数据。采集厂房环境数据、厂房场地租赁需求信息、厂房基建维护需求信息,可对数据进行市场走势分析。

②生产设备设施数据。生产设备设施需求数据、供应商分析与评价数据、设备使用与维护数据。

③加工数据。采集加工环境数据、加工过程操作记录信息、加工品研制需求信息、加工品包装设计需求信息。

④货源数据。采集基地直供、蔬菜企业专供、合作社推荐的蔬菜信息。

⑤劳动力数据。采集加工企业与工厂的长期与临时用工需求信息。

⑥外包数据。采集合作加工需求、委托加工需求、定向服务需求信息。

1.3 流通环节需求

流通环节中,以仓库储存、物流、交易数据为主,面向仓储企业、物流企业、配送企业、零售餐饮企业进行数据采集。包括以下几类数据:

①仓储数据。采集仓库与冷库环境数据、仓储租赁需求信息,可对仓储环境数据进行平均分析。

②物流数据。采集物流公司数据、运输车数据、运输过程记录数据,可对运输时间与运输质量进行平均分析。

③批发数据。采集批发需求数据、批发价格数据,可对数据进行趋势分析。

1.4 消费环节需求

消费环节中,平台以采集销售信息、提供蔬菜溯源信息、蔬菜产品信息服务和数据分析为主。

销售信息采集方面,平台对蔬菜产品的销售情况、销售渠道以及反馈意见等信息进行采集,分析产品的销售趋势与品质趋势。

蔬菜溯源信息方面,提供接入平台的蔬菜产品溯源查询服务与集成其他溯源系统数据的查询服务。

产品信息服务方面,平台提供蔬菜品种、种植技术、市场行情、科普知识、饮食健康等相关信息,为电商平台各类销售渠道提供蔬菜产品详细信息。

数据分析方面,对消费者关注的问题与产品做热度分析,并结合分析结论发布消费者关注度高的热点问题相关信息与优质蔬菜产品信息。

2 平台总体框架设计

2.1 平台设计原则

根据平台需求分析,平台设计遵循如下原则:

(1)先进性原则。平台设计实现蔬菜的大数据精准管理与安全监控,最重要就是实现数据的存储与交互。平台实现与农业高新技术结合,包括实现蔬菜生产基地数据、蔬菜加工流通数据、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数据与气象传感器等物联网信息化设备的数据交互。平台设计充分满足需求分析内容,并具备良好的前瞻性,满足相关设备更新换代产生的系统更新需求,使平台在长期使用过程不需进行频繁扩展。

(2)安全性原则。作为蔬菜产品精准管理与安全监控平台,对用户以及相关接入设备需要严格控制,平台应采用全面的安全保护措施,完全具备对重要数据、平台关键模块进行备份,遵循单一的职责原则,即一个类只负责一项职责,使平台拥有较强的容错力,确保平台长期运行的稳定性。

(3)开放性原则。平台接入的外部设备较多,涉及农业气象、物联网信息化、卫星导航等相关领域设备,平台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平台延展性,在相关接入设备进行更新换代时,方便系统进行延展开发、二次升级。平台对相关接入设备应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不依赖于某一特定型号设备,具备标准数据接口,能与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交互。

(4)实用性原则。平台设计需考虑系统使用的用户性质,在确保功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还应具有连接稳定、数据完整、操作简单、界面友好的特性;使得用户业务操作上能够高效完成任务,摆脱传统的业务处理方式。

(5)可扩展性原则。平台设计应有较好的外部接口,满足与各类外部设备数据的接入接出需求,如GIS电子地图、视频监控、RFID射频技术、BDS卫星定位等外部设备系统。

2.2 平台架构设计

平台将蔬菜产前、产中、产后加工到运输全过程进行监测管理,将生产过程涉及的所有信息进行存储管理,为蔬菜的质量安全溯源信息查询提供数据支撑。平台接入的外部系统较多,数据传输量庞大、数据类型较为复杂,运用动态控件加载、分布存储,并以此基于SOA架构开发分布式平台。平台架构如图5所示。

表现层整体应用功能将通过门户方式进行展现,只需要处理和页面的交互,业务逻辑都是调用服务层的服务来实现。架构设计外网和内网门户,平台用户可通过登录相关系统开展应用和浏览查询信息资源。支持Web浏览器、移动终端(手机、智能终端等)等多通道的访问,蔬菜基地生产用户可以对蔬菜种植过程相关信息进行记录管理,消费者可以使用质量安全溯源系统对蔬菜农产品进行质量安全溯源查询。

服务层包含了业务逻辑,负责对外提供服务。通过集群实现高可用机制,服务层的服务被表现层通过分布式架构调用。通常包括事务脚本、表模块、活动记录、领域模型等业务逻辑来实现数据交互。

持久层即数据库存储操作的数据层。平台集成了较多系统应用,各数据源部署在不同的服务器上,且各数据源存在异构性。分散在不同服务器中的数据源造成复杂、多样的访问难题,导致服务响应缓慢。平台通过数据库中间件法执行中间件分库分表算法,将数据操作发送到相应数据库节点,由对应的数据库服务器负责解析和获取数据,并通过中间件返回结果。

2.3 平台总体设计

根据平台需求分析,结合广西蔬菜产业发展的特点,针对性的设计开发广西蔬菜精准管理监控大数据与质量安全溯源平台。平台主要分为两大板块,一是蔬菜生产流通全程安全溯源信息化系统,其中包括:①农业投入品网络监管系统,实现农业投入品各类信息的可追溯化;②蔬菜生产全程智能管理系统,利用蔬菜生产的实时数据,结合专家知识库,实现生产全程智能化管理;③蔬菜加工流通智能管理系统,使用数据智能采集技术,如RFID、BDS等技术对蔬菜加工流通全程进行跟踪管理;④多终端的溯源查询系统,提供各类智能终端的溯源信息查询。二是蔬菜产品精准管理与安全监控大数据平台。集成蔬菜产销全程各类管理子系统,全方位监控蔬菜全流程安全信息,并提供数据的开放监管。平台总体框架设计如图6所示。

2.4 平台功能实现

根据平台设计功能,平台主要实现蔬菜生产管理与全产业链溯源服务。生产管理包含产前的农业投入品、生长过程中的农事和管理、产后的加工流通等信息的采集与分析;溯源服务主要利用二维码作为产品的身份ID进行蔬菜质量安全信息溯源,通过大数据平台进行全过程信息的综合展示。平台展示界面如图7所示。

(1)数据采集。

平台的数据采集根据蔬菜不同生产环节的操作需求,采用自动化、半自动化与手工采集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针对可以使用传感器与自动化设备采集数据的环节,使用自动化与半自动化的采集方式来替代手工采集带来的大量繁杂操作,但在不可进行自动化操作的环节,仍然保留手工采集数据的功能,以填补自动化与半自动采集方式的功能盲区。具体各类数据采集方式如下:

市场需求类信息:包括农资需求信息、产品供求信息、土地需求信息、厂房需求信息、用工需求信息等需求或新闻类信息,此类信息可以通过运维人员进行统一采集后进行发布或导入,也可以由平台用户通过平台信息发布功能,在平台中发布企业或个人的需求信息。

作业数据:生产过程信息的采集利用传感器、RFID标签或二维码标签等方式,通过全自动或半自动的数据采集手段,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信息数据进行采集。在蔬菜生产全过程中,可以通过使用平台配套的APP,对带有标记的RFID标签或二维码标签进行扫描,通过手工操作的方式记录相应的作业记录。在加工、包装、流通等环节中,可以通过使用生产设备上的传感器与识别器对生产加工过程产生的操作记录进行自动化记录。

环境数据:蔬菜生产的各个环节均可使用各类环境感知传感器進行实时监测。例如在种植环节,可针对土壤和气象数据进行持续监测;在加工、仓储、流通环节,可对厂房、仓库、物流等蔬菜的存储环境进行实时监测。

(2)数据处理。

数据转换:平台的数据转换通常出现在硬件与平台的通信环境中,在平台的使用过程中常常会涉及传感器、生产设备与平台之间进行数据的相互通信。在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以及设备控制器执行指令时,由于其硬件组成原理,通常采用模拟信号进行数据的回传与指令的下达,因此会对信号与数据进行大量繁杂的A/D与D/A转换处理。

数据清洗:在传感器回传的数据中,会存在一部分无效或异常数据,当这部分数据进入数据分析过程时,会导致分析结果的偏差。因此,在进行数据分析前,会将数据转入数据清洗模块中,将无效和异常的数据进行剔除。分析时所用数据均是二次处理的数据,无效或异常数据将作为原始数据进行存储。由于无效和异常的数据也有可能反映出生产过程中的问题,用户可以根据个人需要,选择是否进行数据清洗。

数据存储:数据的存储方式采用分库存储,不同的业务功能使用各自独立的数据库进行数据的存储,通过数据的管理单元进行数据的关联与读取。同时,由于传感器回传数据量级较大,为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与快速读写,平台针对回传数据采用数据库表分区、数据分库等手段,基于数据库二维数据存储逻辑,根据水平或垂直拆分的原则,对数据进行多元化的拆分存储。

(3)数据分析。

热点分析:平台针对企业和各类需求方关注的土地租赁、厂房租赁、劳动力供求、农资供求、电商销售、物流记录、病虫害信息、农残检测信息等数据,以及在数据挖掘过程中出现的热门数据进行热点分析,根据发生热点的地域、产业、受众群体、产品等分类进行热点与冷点分析,为需求方提供对应的分析结果。

趋势分析:对市场需求信息、销售流通记录、生产环节记录、环境监测记录等具有时间连续性或空间连续性的数据,平台可进行数据的趋势分析,通过相关的关键指标,反映出市场需求、生产能力、气候气象对蔬菜市场的影响。

对比分析:平台以同期对比分析法为基础,采用同比结构组成、同比增长率、同比增长速度等指标对蔬菜市场的供需、生产、物流、销售等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可综合体现蔬菜市场的整体发展水平。

(4)數据可视化。

针对具有区域性的数据,结合电子地图进行区域化的数据展示。可对热点分析的数据使用电子地图的热力图展示;对销售记录采用电子地图的散点图展示;对流通记录采用的电子地图的流向图或航线图展示;对具有详细统计的数据内容采用条形图与电子地图进行综合展示。

针对具有趋势性与对比性的数据,平台采用折线图、曲线图进行展示。例如,每月蔬菜仓管数据统计出的出库与入库数据可采用不同颜色的折线代表年份,以数量为Y轴,月份为X轴,使用折线图对蔬菜仓管数据进行展示。

针对具有分类与构成性的数据,采用折线面积图、曲线面积图、饼图、扇形图、旭日图进行展示。例如,每个月生产的蔬菜品种可以按年份筛选,用多个不同颜色的折线面积表示蔬菜品种分类,以数量为Y轴,月份为X轴,使用折线面积图进行蔬菜品种每月组成结构数据的展示。

3 结论

蔬菜质量安全是全社会关注的民生重点事件[11],建设蔬菜产业大数据平台[12],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蔬菜产业全要素关联分析[13],是促进蔬菜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该研究针对外向型蔬菜的精准管理与安全监控需求,从“蔬菜生产投入品-播种-育苗-种植-采收-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等环节出发,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全程安全信息记录跟踪,通过构建基于智能化数据接口和第三方监管的蔬菜产品精准管理与安全监控的多终端大数据平台,实现蔬菜产品生产全周期智能化管理和溯源。平台实现多终端多用户的接入,可由第三方进行监管。通过农业投入品监管、生产全程智能管理、加工流通智能管理,实现蔬菜产品全流程质量安全信息的透明监管,并预留数据自动上传接口,自动采集上传属性不可修改的农资数据、环境数据、检测数据。避开人为干扰属性,避免蔬菜生产企业为了满足市场销售需求对数据进行改动甚至造假,造成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随着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全面应用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蔬菜大数据服务将更加深入[12]。

参考文献

[1] 孙忠富,杜克明,郑飞翔,等.大数据在智慧农业中研究与应用展望[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3,15(6):63-71.

[2] 秦小立,叶露,李玉萍,等.热带农业大数据应用平台设计[J].热带农业科学,2018,38(1):130-136.

[3] 李瑾,顾戈琦.基于“互联网+”的农业大数据平台构建[J].湖北农业科学,2017,56(10):1947-1952.

[4] 陶忠良,管孝锋,刘彦妮.基于精细农业的大数据应用平台构建研究[J].科教导刊,2018(16):145-147.

[5] 周湘超,陈义明,朱幸辉.1种农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架构[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2):241-245.

[6] 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广西统计年鉴201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9.

[7] 杨绍功.王叁寿:单品种大数据是农业大数据的关键[EB/OL].(2018-11-20)[2020-10-20].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54111.

[8] 康德贤,蒋雅琴,甘桂云,等.广西城郊型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长江蔬菜,2018(9):4-7.

[9] 卢佳.125万吨蔬菜销往粤港澳地区[N/OL].广西日报,2018-12-26[2020-10-20].http://news.gxnews.com.cn/staticpages/20181226/newgx5c22b822-17919853.shtml.

[10] 王晓东,于峰.基于大数据的蔬菜产业数据化研究[J].蔬菜,2018(5):27-31.

[11] 於文刚.基于RFID的蔬菜质量溯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智能计算机与应用,2016,6(4):48-50.

[12] 张开智,柳平增,姜红花,等.蔬菜产业大数据平台评价指标体系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7):162-165.

[13] 孙想,吴华瑞,朱华吉,等.蔬菜产业大数据平台应用研究[J].北方园艺,2020(20):154-162.

作者:曾志康 韦健 李敏 郭元元 莫小香 覃泽林

农业管理与企业信息论文 篇2: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定位及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管理科学与工程”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在该学科人才培养上,一定要定位好人才培养的方向,培养模式应与现代社会工作紧密相连。文章主要分析了“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本定位,并探讨该学科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法,以期全面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关键词]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定位;人才培养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5107

决定一门学科人才培养质量有两个重要的因素,一是学科定位的准确度,这也是人才培养制度建立的基础;二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即根据社会需求来制定人才培养的合理方式,使得人才的综合素质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从这两个重要层面去构建人才的高效培养模式,无疑是最合理的[1][2]。

1“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学科定位

11管理学门类的学科划分

(1)工商管理学科的内涵与调整。在管理类学科中,工商管理学科是最接近“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学科,在实际人才培养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交叉的部分。首先,工商管理常分为一级学科与二级学科,一级学科主要包括常见的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而二级学科通常以会计为主,还包括企业技术管理与企业信息管理两个发展较快的学科,在学科定位上,需要明确一级学科与二级学科的差异,将其分离出来[3][4]。

(2)农林管理在管理学门类中的定位。农林管理学科和“管理科学与工程”不存在明显的交叉现象,因此农林管理常常被作为二级学科,其管理的本质实际上是行业管理,将其分解出来,具体学科划分表现为农业经济管理、林业经济管理、旅游经济管理、运输经济管理等基本学科[4][5]。

(3)公共管理学科定位。公共管理学科设置包括行政管理、社会医疗保障与卫生管理事业、教育、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等内容,在学科的设置上与“管理科学与工程”存在明显的交叉。

12“管理科学与工程”的本质特征及定位

“管理科学与工程”在学科发展过程中不会出现消失的现象,这主要取决于两个重要方面的因素,一是学科本身不具备鲜明的管理学科特点,二是培养人才方面满足社会需求,这也是学科定位的参照标准。

与其他学科不同,“管理科学与工程”在本质上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突出管理学科的研究方法、理论与研究工具;二是突出技术应用特征,与最新管理领域紧密相连,在新的信息平台上进行变革,并应用于相应的管理领域;三是有较强的应用领域,比如工程管理、社会企业管理等[5][6]。

在具体定位上,需要解决该学科与其他管理学科的交叉问题,实现个性化的培养。对此,笔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来完善学科的定位:第一,凡是与该学科内容上存在交叉、重叠的情况,要尽量将它们放置在一级学科培养上,比如将技术经济与管理改成技术经济与技术管理,属于“管理科学与工程”的一级学科;第二,对于原本就有,不可避免发生交叉的情况,要突出学科的特色;第三,对于设计最新管理的培养问题,先避免交叉问题,然后根据培养效果确定归属问题。

2“管理学科与工程”人才培养建议

21形成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企业管理及技术知识型的人才培养而言,制定的培养目标必须着眼于未来发展。工程管理专业人才从事领域主要在于现代建筑行业,管理方面应以现代房地产管理为特色,掌握基本的管理、经营、法律等知识,掌握现代化的理论知识与应用方法,学科四年培养计划由“基础+技术+经济+管理+法律”五个层面构成。

而厚基础与重实践的要求主要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专业定位为基础,掌握科学理论的管理知识,适应市场发展需求,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手段,不仅有利于巩固理论知识,还有利于提高人才的实际应用能力,在毕业后尽快实现人才的管理价值[6][7]。

22多学科相融合,规范学生实习制度

在人才培养上,应立足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利用高学科种类齐全、文理融合的优势,建立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学科为基础、相关学科为辅助的培养模式,形成全面、规范的课程体系。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常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活动。定期举办学术讲座、知识竞赛、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等,组织学生进行各项调研工作与实践工作。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聘请企业内部有经验的专家对学生进行指导。同时,在学生实习上,学校可以与现实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建立有效的实习制度,使学生将理论联系到实际应用中,规范自己的管理应用,比如,学校可以与企业签订实习合同,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来安排学生实习内容,实现人才引进策略,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时间水平,另一方面有利于企业长足发展。总之,利用一切学校或者社会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8][9][10]。

23学科培养方案与课程体制的创新改革

在学科培养方案与课程设计上,应根据社会需要进行创新,对培训课程进行相应的调整与修订,及时删除课程中与现实脱离严重、理论交叉与重复的内容,增加大量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将学科应用性强的特点体现出来,逐渐形成比较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内容;在教学大纲的设计上,应及时淘汰老旧的大纲,确保教师授课内容与现实应用相结合,根据学科发展的具体动态,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课件进行适当调整。同时,在管理工程与科学专业规划上,全国应统一人才培养标准,避免该学科与其他学科发生交叉的情况,即对该学科人才培养而言,应体现鲜明的学科特点,避免与其他管理学科发生交叉,也能够防止不具备此类学科培养资质的学校滥竽充数。

24教师成长与科研相融合

作为一门系统复杂的学科,要想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就要做好学科教师人才的管理工作,实行培养与引进并肩的模式,拓宽教师成长途径,吸收优秀的学科教师。在学科教师培养上,学校要创造有利于优秀教师能力提升与科研水平提升的环境,采取自修与培训结合的方法,纵向与横向培训并重的培训手段,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自修方面给予教师有利的研究环境,注重社会经验积累与科研申报研究工作,在研究过程中将阶段性的研究结果应用到学科教学中,一方面能够综合学生的意见对研究内容进行补充,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实现教师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局面。

3结语

总之,“管理科学与工程”作为一门比较系统的学科,在学科人才培养上,一定要做好学科的定位工作,根据学科定位方向制定人才培养模式。另外,在人才培养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课程内容也是尤为重要的,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刘作仪2011年我国管理科学青年学者取得的巨大成就[J].管理科学学报,2011(9)

[2]邓乃伏数学中的管理科学[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1(11)

[3]王刊良,刘作仪,唐锡晋,等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青年学者研究的新进展(专辑的序言)[J].管理科学学报,2010(11)

[4]科学技术与管理科学的耦合[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4(6)

[5]曾德聪美国对管理科学的大探索——兼论我国管理学家的时代使命[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3)

[6]乌家培管理科学在20世纪的发展[J].管理科学文摘,2001(4)

[7]潘日鸣管理创新是管理科学的根本[J].经济与管理,2001(10)

[8]罗雪梅,汪忠华论21世纪管理实践与管理科学的变革取向[J].山区开发,2001(7)

[9]徐绪松,胡则成,范文涛面向知识经济管理科学面临着发展的机遇[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0(3)

[10]林迎星浅析我国对管理科学需求的“两大”反差[J].管理现代化,1998(4)

作者:刘一臣

农业管理与企业信息论文 篇3:

医药类院校信管专业建设发展研究

摘 要:就业压力的增加使得各个学校在办学特色上寻求着突破。以医药类院校为研究对象,对其信管专业的建设发展提出建议,从模块设计、课程开设、具体操作等各环节进行探讨,研究成果可为医药类院校信管专业制订培养计划时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管专业建设;医药类院校;课程设置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是随着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电子计算机在管理领域的广泛运用开始的。中国人民大学于1978年最先设立了“经济信息管理”专业,1980年清华大学率先设立了“管理信息系统”专业。信管专业的建立由于依托的院系不一样,性质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有在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具有经济学性质的,有在管理学院具有管理性质的,还有在计算机学院具有计算机性质的。另外还有林业信息管理、农业信息管理、医学信息管理等专业。关于信息管理的学科属性,学界普遍认为它既不是社会科学,也不是自然科学,而是由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科学技术相互渗透综合而成的综合性学科。因此,可以这样认为,作为管理学的下位类的信息管理是由经济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等学科交叉渗透而形成的综合性学科。

2 医药类院校信管专业课程模块设计

本专业的对口职业为医院信息科。该科室需要负责全医院信息化的建设、现有医院信息系统的维护、病人资料信息资源的管理,以及对计算机、病案室、网站的数据层面上的统一掌控;起草制订并辅助医院相关职能部门实施本医院开展信息化的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保证医院内网络与信息的安全;维护全医院计算机、服务器、医患交互触摸屏、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集线器、不间断电源等硬件设备的良好运行,保证全医院范围内的网络畅通;负责或协助处理全医院计算机及与计算机相关的低值易耗品的采购申请、使用管理和维护,协助做好现有信息设备的资产管理;开展医学信息技术研究、开发和培训,为医学决策和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做好全医院现有医护人员的计算机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工作,进行医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协助其他科室开发相关软件,做好技术服务。协助、监督、指导相关科室对重要数据库的管理,保证医院信息资源的完整准确和安全;根据医院内执行人员的资格,做好网络用户使用权限设定和管理落实信息保密制度;维护医院内网和外网的正常运行,协助医院推行无纸化网络办公模式等。故医药类院校的信管专业在建设时应除了需要注重培养掌握信息管理基础理论、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使得学生具备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技能、科技信息组织与分析的基本方法、经济管理与企业信息管理能力外,还应该培养学生能在各类政府部门、医院、医药企业从事信息化的管理工作、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与实施工作、信息服务、信息研究利用以及卫生情报分析、管理的应用型能力。

全部课程可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环节等三类。

(1)必修课分为通识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限选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

(2)选修课分为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是根据学生爱好决定的任选课程,重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深化本专业各门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具体问题的能力,包括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论文等。

3 医药类院校信管专业特色课程开设

为了提高医药院校信管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本文给出特色课程的开设建议如下:

(1)在专业课中建议开设《医学信息学》,用于讲授信息技术学和各医疗卫生科学的交叉知识。在该课程中需要介绍医学信息学的概念和基本理论,包括数据、信息、知识以及信息管理,医学信息标准化和医学信息系统工程等。其次,让学生了解医学信息学各个研究和应用领域,包括生物信息学,医学影像和实验室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护理信息系统,电子病历,远程医疗,临床决策支持,社区卫生、区域卫生和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医疗保险信息系统,中医领域的信息处理。开设《医院管理学》,用于讲授医院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机能的训练,系统学习医院管理、医院经营等相关知识,充分借鉴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医院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去,为医院的管理工作服务。开设《病案管理学》,用于讲授病案信息管理的理论知识、管理方法,电子计算机技术在病案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病案质量监控和有关法律法规,帮助学生认识病案信息管理的重要性,有助于其以后在工作中提高写好、管好、用好病案的自觉性,加强对医院经营的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和医院经济效益。开设《远程医疗系统》,用于介绍现有的领先的远程医疗系统的建设情况(如思科的远程医疗系统、天虹数码及视高科技的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等),熟悉其使用流程。

(2)在限选课当中除了综合性院校开设的文化艺术类、信息系统开发类、信息管理实务类等模块课程外,建议增加医药特色类模块,分别在一、二、三年级中开设中医基础概论、西医基础概论、流行病学、临床医学概论、基础医学概论、社会医学、健康教育等课程,结合医药类院校特色,培养复合型人才。

(3)在任选课中,国际贸易课程一般都为综合院校的专业任选课,在医药类院校设置该课程时,可以将其开设为《医药国际贸易》,用于介绍医药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医药国际贸易的发展历程、国际医药市场及其监管,分析影响医药国际贸易的产业政策及外贸政策,探讨了WTO对医药贸易的影响、医药产业国际化、医药知识产权、医药服务贸易、医药跨国经营等问题。为了扩大学生的就业面,也可将《卫生事业管理》作为其任选课,用于讲授卫生管理的基本理论、卫生政策和卫生组织管理;卫生管理中常用的技术,即卫生计划、卫生评价、卫生服务评价等卫生事业管理方法;卫生人力资源管理、卫生信息管理;医政管理、公共卫生管理、妇幼卫生管理、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等,该课程的学习可有助于学生毕业后从事医务管理、医政管理、卫生监督等方面的工作。

4 医药类院校信管专业课程具体操作

在教材的选择上,建议尽量选择有医学背景的书籍,如:专业课《信息分析与决策》课程可以选择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医学信息分析与决策》,《运筹学》课程可以选择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或者是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卫生管理运筹学》,《数据库理论》课程可以选择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数据库技术及其医学应用》等,《财务会计》课程可以选择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的《医院财务与会计》、《经济学》课程可以选择复旦大学出版社的《卫生经济学》,《统计学》课程可以选择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卫生统计学》,这样的就可以在讲授过程中利用大量医药卫生领域的分析实例来说明该课程的原理和应用。

在一些专业基础课如管理信息系统、信息资源管理等课程的讲授中,建议授课老师能够将目前先进的、前沿的理论技术与医药类院校的特色进行融合,例如:可以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作为补充专题介绍给同学们,重点可介绍物联网在智慧医疗中的应用:人身上可以安装不同的传感器,对人的健康参数进行监控,并且实时传送到相关的医疗保健中心,如果有异常,保健中心通过手机,提醒用户去医院检查身体。这就需要整合的医疗平台及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其中,整合的医疗保健平台根据需要通过医院的各系统收集并存储患者信息,并将相关信息添加到患者的电子医疗档案,所有授权和整合的医院都可以访问。这样资源和患者能够有效地在各个医院之间流动,通过各医院之间适当的管理系统,政策,转诊系统等。这个平台满足一个有效的多层次医疗网络对信息分享的需要。电子健康档案系统通过可靠的门户网站集中进行病历整合和共享,这样各种治疗活动就可以不受医院行政界限而形成一种整合的视角。有了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医院可以准确顺畅地将患者转到其他门诊或其他医院,患者可随时了解自己的病情,医生可以通过参考患者完整的病史为其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实践环节可安排多门课程的联合考核,使同学们同时利用所学的多门课程,从而使得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例如,《数据库原理》、《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可以组织一个联合课程设计,要求学生以分组的形式进行医药企业相关系统或某个核心模块的编程设计。在毕业实习环节,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辅助学生进行实习基地的联系,按照学生实习地点、实习性质(科研实习、生产实习)进行分类指导,分类监控。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方向,尽可能的结合学生的实习内容,提倡企业指导老师的联合指导。

5 结束语

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高达727万人,比去年增加了28万。如何使得大学中培养的人才成功就业,同时做到与社会的无缝连接,作为学生的培养方的医药类院校应积极探索,在培养过程中就注重发挥学校特色,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本文针对医药类院校对信管专业建设发展进行研究,从模块设计、课程开设、具体操作等各环节进行探讨,以期为同类院校相关专业的建设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张世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导论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2).

[2]乔好勤.信息管理学研究方法导论[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12).

[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排名[EB/OL].http://www.oh100.com/a/201106/1564.html.

[4]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sGZbekv5cMuCvFBJTfYNFpwLX4b60-C16xthiyvja5Pa-S9yq1kM3F

A2JTqEij-s#8.

[5]Michael D. Myers.走向成熟:信息系统学科的演变[EB/OL].http://wenku.baidu.com/link?url=ueOKMyLBvwqlFTcbYcFXQOaCg-RVvZ45CcLDKjtnF0_1zWf119lZ7X6r-frQCHAxr

8Azab-FW9YHF3Go2V2syX_k28suMlRYKZ_kR0pvU2S.

[6]2014年高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EB/OL].http://wenku.baidu.com/link?url=sUI4yli2YERt6BmUNUqDtJt1O

lsGhC

sabaQEDlLSHYuSHE14EBF7h-ePEBRsLwft2BMcb7ifpAF5W2

8XClaxwnp23XR-ebZuVO9gx6xC7la.

[7]范式通约:信息管理学科三大范式的互动及其未来发展[EB/OL].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7855&do=blog&id=747422.

作者:潘芳

上一篇:自主思考的高中历史论文下一篇:情境教学法教学英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