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物流信息服务管理论文

2022-04-25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以及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分析传统农产品物流信息服务的现状,提出农产品与互联网进行深度融合,建立农产品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的设想,分析平台建立的原則、设计思路和软件体系结构,并最终给出了平台顺利实施的保障措施。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农业物流信息服务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农业物流信息服务管理论文 篇1:

我国农业物流存在问题分析

农业物流是指从农业生产资料的采购、农业生产的组织到农产品加工、储运、分销等,实现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生产者到消费者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流动。发展农业物流有利于农业走向规模经营;有利于农民得到质量可靠的生产资料供应,以增加农产量;有利子增加农民收入,并使农民收入的多元化,发展农业物流,是农产品及时高效地进入市场,完成由商品到货币的“惊险跳跃”,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环节。我国目前农业物流主要存在有以下问题:

1、各级政府部门和农民的物流观念还没有完全树立起来,对农业物流的认识更是相当淡薄。各级政府部门和农民没有认识到农业物流是农民增收的"第三利润源",没有将农业物流看成为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而将农业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大多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没有纳入一个部门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

2、发展农业物流的法制环境不完善,农业物流缺乏系统而专门的法律规定。在物流市场进入与退出的竞争规则上无统一法律法规可循,对社会性的物流服务缺乏有效的外部约束,致使不正当竞争难以避免。

3、农产品市场的规划和布局不合理,市场的基础设施简陋,服务设施不配套和不完善。农产品市场在总体规划和布局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缺乏统一的协调和管理。从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数量上讲,有的地方开始过剩,呈现“有场无市”的局面;但也有地方建设发展不够,农产品物流缺乏集散地。

4、市场体系不健全、批发市场档次不高、交易方式比较原始。主要表现为传统的城乡农贸市场较多,批发市场发展不够,连锁经营等农产品流通新型业态发展缓慢。市场综合服务功能不强,场信息服务大多数停留在市场内原始数据的统计上,市场之间缺少信息交流,信息服务短缺。

5、农业物流市场主体比较单一和分散,物流成本较高。农业物流市场主体的组织化程度低,组织规模较小,运作不够规范,代理商、批发商等市场中介组织不发达,农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没有真正发展起来,农业龙头物流企业发展不够,农业物流市场的经营主体大多是个体商贩和农民,难以形成规模经营,增加了流通和交易费用,提高了农业物流成本。

6、农产品加工包装能力比较低下,物流技术比较落后,现代化的农产品储运设施缺乏。近几年来,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及流通环节的初加工、简单包装的品牌产品数量虽有增长,但所占的市场份额仍然很小,这导致了流通环节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市场间的差价而不是加工增值。

7、农业物流投入不足。长期以来,我国在农业增产上的投入是全力以赴,但保鲜技术和物流等后续农产品处理加工方面却明显相对投入不足。我国采后商品化处理为1%,保鲜储藏比例不足20%,加工比例不到10%。中国生鲜冷链薄弱的现状和数量型的农产品生产形成很大的矛盾,问题不解决,高损耗的状况也将难以根本扭转。

8、农产品物流业的电子化起步比较晚,信息化的基础比较薄弱,物流信息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在:物流信息网络不健全;网络覆盖面不宽;信息网络资源分散;信息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迟缓;基础设施建设太慢,光纤线路还未能通到大部分农村乡镇,电脑在农村的使用率极低。

9、农业物流标准不能适应农产品消费质量意识的提升,缺少系统的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手段,国际贸易中的绿色贸易壁垒加高,阻碍农业物流国际化进程。

10、农业物流研究相对落后和农业物流专业人才短缺。我国在农业物流研究和教育方面还比较落后,从事农业物流研究的大学和专业研究机构还很少,企业层面的研究和投入更微乎其微。农业物流管理人才非常紧缺,不仅缺乏高级的农业物流管理人才,也缺乏具体的农业物流操作人员,这已经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巨大障碍。

目前我国农业物流存在的问题是市场经济发展不成熟所造成的,有观念障碍、体制障碍、法律政策障碍和技术标准障碍等等。政府、农业物流企业、中介组织和农民各自在发展农业物流业中起作不同的作用,这四者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缺一不可。

作者单位: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系

作者:张 亚

农业物流信息服务管理论文 篇2:

基于“互联网+”的农产品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分析

摘 要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以及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分析传统农产品物流信息服务的现状,提出农产品与互联网进行深度融合,建立农产品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的设想,分析平台建立的原則、设计思路和软件体系结构,并最终给出了平台顺利实施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 互联网+;农产品;物流信息服务平台

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中提出,整合现有物流信息服务平台资源,形成跨行业和区域的智能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衔接企业、消费者与政府部门的第三方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物流信息标准查询、对接服务。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只有实现了信息化,才能有效地实现物流的网络化、系统化和柔性化,物流企业才能有效地提高物流效率,为客户提供优良的物流服务[1]。因此,围绕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开展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1 传统农产品物流信息服务的现状

我国农产品物流主体数量庞大,组织规模大小不一,层次各有高低,离散性强,联合性差,加上加工信息能力不足,融资渠道不畅,最终导致我国农产品物流主体只能提供简单的运输、仓储和加工服务,不能深入开展附加值较高的需求预测、物流信息等增值服务,传统农产品物流信息沟通主要是基于电话或者传真的方式进行,这种模式具有效率低、成本高、误差率高等缺点;同时,信息沟通和协调点对点间进行的,农产品物流信息不能在整个物流信息链中共享。

随着Internet和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于农产品物流而言,农业信息化越来越成为农村生产活动的基本资源和发展动力,传统的信息链模式已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农产品物流信息共享和协作模式,通过计算机互联网连接农产品生产者、加工企业和批发企业,物流企业,形成现代化的农产品供应链,构建农产品的流通构建新型服务平台,及时、准确地向农产品的生产者、经营者、运输者提供价格信息、市场供求信息、库存信息及气象信息,为他们提供中长期的市场预测分析,帮助生产者制定生产计划,经营者提供进货指南,运输者提供服务信息[2]。

2 基于“互联网+”的农产品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的原则

考虑不同规模的种植户、经营者和物流企业的兴趣爱好、规模实力、价值取向等。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2.1 风格一致原则

首页与其他网页中所有的菜单选项、图片显示风格、命令输入模块和相关元素和相近元素的线条颜色、粗细,阴影的浓淡、大小等应保持风格的一致性。圆角的大小和弧度等必须遵循既定的风格,另外,要求所有操作的元素的位置、大小以及对话框的确定取消按钮的保持位置的一致性。

2.2 操作确认原则

在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中,在进行具有危害性的一些操作时,如删除操作时,必须要有用户确认环节;在进行涉及隐私操作时,如输入密码操作和是否记住密码操作时,最好进行有二次确认,同时,对大多数操作应具有后退及前进步骤。

2.3 及时响应原则

信息平台界面应能对不同类型的用户的各项操作做出及时的响应,使第一反应知道谁是响应事件,以提高信息查找及平台的使用效率;同时,最大可能地缩短鼠标移动距离,减少操作步骤、避免使用户产生急躁的感觉[3]。

2.4 有效帮助原则

平台界面应该提供内容全面的求助系统,帮助可以做成一个网页,避免使用框架页面设计;同时,在关键步骤的操作上,要给出界面截图,尽量用简短的语句提出命令并获得准确的解答,让用户及时、有效的获得帮助。

2.5 布局合理原则

采用模块式方法设计界面,即各模块可以任由用户意愿的相互调动位置。首页的主题唯一,体现提供有效服务,促销广告不能太多,用窗口分隔不同种类的信息,板块之间需要一个模糊的界限,不要让一个内容横跨多个板块来破坏页面的结构。

3 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的设计

3.1 设计思路

互联网的技术成熟与应用的广泛,使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可以借助于此进行设计,本系统借助于Web技术的B/S结构进行设计,考虑不同业务对不同技术架构的适用性,整体设计采用在B/S三层架构基础上扩展的多层B/S结构,为了支持部分业务功能模块未来在物流企业、农产品基地、配送中心、批发市场等应用,在系统框架中将允许兼容多层服务架构B/S和C/S混合架构等其他架构[4]。在多层架构上大量应用符合国际标准结构的主流产品可以让平台具有更佳的扩展性和兼容性,可以采用SOAP、XML等在数据交换中普遍适用的标准。

3.2 软件体系结构

该物流信息服务平台采用多层分布式的体系结构,具体包括4个层次:数据资源层、业务支撑层、业务逻辑层和应用展现层。

数据资源层借助于各类适配器实现全方位的数据采集,采集信息可以是自己采集的信息、平台传送的信息以及其他采集信息等。支持客户端录入和文件导入,本地数据库资源访问、读写器结构、GPS接口、远程数据库访问等接入方式。数据中心的数据还应包含农产品流通主体业务数据、基本信息数据,物流信息数据和气象数据等在内的全部信息数据。

业务支撑层主要有基础管理层、技术服务层和分析模型支撑等,是实现提供一系列公共组件和基础工具。包括企业服务总线、内容管理总线、后台组件、地理信息系统、统一身份管理和商业智能分析组件等。业务支撑层选用成熟的标准性、可交互性的成熟、被反复使用、适用于常用复杂场景的、按经验分类编目的、经过多年优化的中间件产品或组件。

业务逻辑层由不同的条件分支和流程组合,由众多可复用业务逻辑模块构成。业务逻辑模块所需的相关内容以及对模块的访问只能通过接口进行,模块不应随外界的变化而损失模块的能力,模块的版本更新和功能的修改也应独立,不与外界环境有依赖关系。模块的接口以文档的形式自我描述和信息交换,通常使用符合国际标准的XML作为文档的格式进行传递。

应用展现层是实现各个具体应用功能,需进行部分个性化的定制,实现用户的需求。对于农产品生产者、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村产品批發零售企业,农产品物流企业等不同应用、不同用户都具有个性化定制功能展示形式。应用展现层还应多种展现技术,实现同一类信息在电脑、手机和PDA等终端的不同页面展示。

4 保障措施

4.1 全力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

农产品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为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物流企业、消费者及政府部门提供了一个统一高效的沟通界面,其前提是要有优质的农产品品牌消费者所熟识和认可。各地可以通过实施差异化战略,依托品种和资源优势,主打特色品牌,选择品质好、规模大、有市场以及有效益的产品,着力培育成知名品牌,邀请外地经销商和技术专家对农产品生产加工的各个环节进行观摩和指导,制定和实施标准化生产规程,使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和经验迅速推广和应用,增加品牌的说服力和公信力;同时,组织影响大、竞争力强的农业品牌参加各种展销会,这些展现会可以是各种农展会、推介会和农产品节等,扩大品牌的影响力。

4.2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府要强化在信息设施建设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管理职能,对分散的信息管理部分加以整合,改善过去涉农信息由不同部门管理的局面,促进农产品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加快农产品信息标准的完善和实施过程,实行统一的标准化管理。为农产品市场创造良好的政策法规环境,加强网络安全的监管。对平台建设要投入一定的引导资金;同时,在政策上要扶持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物流企业组建服务平台;鼓励建立信息采集、整理等方面的信息服务机构,服务于平台的建设,政府主动提供各种农产品的市场和物流相关统计信息,组织农产品市场参与者主体进行信息交流。

4.3 完善市场信息采集体系建设

在全国主要种类农产品的生产地、批发地、装运地和消费地设立农产品市场信息办公室。各地市场信息办公室根据每天收集到的信息,定时收集和发布信息,统一填写表格,做到信息收集的规范化,市场信息报告应根据农产品品种、市场行情变化和用户需求情况来确定发表的频度,做到及时有效发布。为了实现农产品信息采集的准确、有效,要大力鼓励科研院校和企业开发先进的农产品信息采集终端。这些终端可以嵌入农业信息标准,从而促进信息采集工作的有效开展。

4.4 提升农产品市场预测预警能力

开展农产品市场预测预警的法律或规章依据是国家在这方面的有法律法规或者是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中要作出明确的规定,或以国务院意见、通知或办法等形式加以明确部署。农产品市场预测预警需要有专门的领导协调机构,建立分支机构并形成体系,面向世界发出统一的声音,不能是多个部门或渠道共同发声。开展预测预警的队伍应该是稳定的、专门的、成体系的,可以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发挥他们的在理论研究方面的独特优势,共同对农产品市场行情进行预警。

参考文献

[1]徐立立.基于互联网的物流信息管理平台的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

[2]王峥.农产品物流服务平台设计与实现[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3.

[3]张修志.基于信息门户的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7(5).

[4]于维刚.黑龙江省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责任编辑:赵中正)

作者:翟玮玮 邵运川 王泉 丁勇 於文刚

农业物流信息服务管理论文 篇3:

农业物流视角下农民合作组织创新及其绩效度量研究

[摘 要]近年来,在我国农业物流中起很大作用的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缓慢,严重制约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农民合作组织的组织创新已经迫在眉睫。本文尝试提出农民合作组织创新是否有效的绩效度量标准,并从加强农业生产区域化和专业化、综合化经营、进行兼并和联合、实施企业化经营、整合改造传统组织资源和提升信息化水平六方面提出加快我国农民合作组织创新的思路。

[关键词]农民合作组织;创新;绩效度量

国家的整体现代化的发展理念,把实现农民、农村、农业的现代化提到了重要地位。马克思主义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实现农村的现代化不能单靠城市、工业的反哺和支持,只有通过农民合作组织创新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自身的能力,才能最终实现农村的现代化。

1 农业物流活动中农民合作组织创新的必要性

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与流通的矛盾是农业的主要矛盾,农户私人劳动能否转化为市场所需要的社会劳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状况。农民合作组织不仅承担了农资、农产品价值实现的功能,还发挥把握市场需求、引导农资、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农产品加工的导向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涌现出了许多种农民合作组织形式,除原来以指导功能为主的农民合作组织,到目前以股份制形式存在的股份制农民合作组织。但总体上看,大部分农民合作组织存在着发育滞缓、规模小、机制不灵活、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影响着农业再生产的良性循环。因此,加快农民合作组织的创新势在必行。

加快农民合作组织创新,有利于提高农业物流组织化程度,有利于完善农业物流市场机制,有利于化解农业市场风险,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有利于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有利于提高政府宏观调控的效果。

2 农民合作组织创新绩效度量的标准

笔者认为,在农业物流领域,农民合作组织创新是指为了适应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依靠自发的市场力量或强制性的体制变迁等方式,推动农业物流领域各种资源的重新配置,以改善农民合作组织的规模、机制和结构,提高农业物流运作的效率和效益。其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①适度规模经营。目前,我国农民合作组织发展极不平衡,既有规模过小的农民合作组织,这样竞争实力较小,又有过于庞大的农民合作组织,使得可能出现农产品垄断而缺乏竞争的现象,需要分别进行“聚合”和“裂变”,以实现适度规模经济。②机制转换。规模的扩张同时也会增加组织内部管理成本,因而需要在规模经营中完善组织内部的利益分配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风险机制等,从而提高农民合作组织的效率和效益。③结构优化。任何一种农民合作组织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各种类型的农民合作组织之间在分工基础上形成有效的协作,形成优势互补的结构。

农民合作组织只有按照现代农业物流的要求,不断调整和优化内部的规模、机制和结构,才能提高自身的效率和效益。当前,我国农民合作组织创新的总体目标是:形成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相兼容的有效竞争格局,实现农业物流的合理化。

在农业物流领域的农民合作组织创新活动是对农业物流领域各种要素资源的重新配置过程,其创新的绩效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估。一般可以根据侧重点不同,有针对性地从不同方面来度量。这里,笔者认为从创新效率、交易效率、组织效率和组织效益的度量标准来进行评价是比较合理的。

2.1 创新效率

创新效率是评价一项组织创新活动在经济上是否具有合理性,旨在分析创新活动是否有必要进行,哪种创新模式最适合。公式表示如下:

创新效率=创新收益/创新成本

当创新效率>1时,创新是有效的,可以进行;

当0<创新效率<1时,创新是低效率的;

在这里,农民合作组织的创新收益包括生产收益和交易收益。生产收益是指组织规模扩张、内在机制变革、结构优化等所引起的生产效率的提高带来的收益;交易收益是指组织规模扩张、在机制变革、结构优化等所引起的外部性内部化、风险减少等带来的收益。创新成本主要包括组织变革成本和组织运行成本。

2.2 交易效率

交易效率主要用于确定“企业化”农民合作组织创新的合理界限,决定是否要将加工、销售部分实行一体化组织经营。公式表示如下:

交易效率=农业物流费用/农产品(农资)销售额

在销售额一定的情况下,交易费用越低,交易效率越高。农民合作组织创新是否有绩效,主要是看农民合作组织将市场交易内部化可节省的交易费用是否大于因组织管理范围扩大所增加的管理成本。

当市场交易成本>组织内部交易费用时,则趋向于一体化经营;

当市场交易成本<组织内部交易费用时,则趋向于专业化经营。因此,农民合作组织的规模应界定在一体化内部边际交易成本等于市场边际交易成本的那一点附近。

2.3 组织效率

组织效率是指农民合作组织为达到其特定的目标所支付的成本与其产出的对比关系。组织效率水平一般由组织规模及其内部分工、组织内部结构与组织机制、组织市场结构及其适应环境的程度决定,信息化水平高低,内部管理制度完善程度是其衡量的重要指标。

2.4 组织效益

组织效益主要是通过创新前后的经济效益的对比分析来评价的。其公式表示如下:

经济效益临界度=创新后的经济效益/创新前的经济效益……①

或者:经济效益临界度=创新后的经济效益-创新前的经济效益……②

当式①>1,或式②>0时,说明农民合作组织创新是有效的,能够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

3 农民合作组织创新思路

当前,我国农村农民合作组织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农民集体兴办的自我服务型合作组织;二是由原来的乡村企业改造而来,或是将供销社与农民重新联合起来;三是由涉农部门领办的合作经济组织;四是以农产品加工、运销等龙头企业为依托,以产销契约为基础兴办的合作组织。它们对于引导个体农民进入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民合作组织规模小,组织管理机制、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市场化服务功能较弱,协同性差,竞争力不强,无法有效地参与和承担农业物流活动,保护农民利益。

借鉴国外新一代合作组织的经验,对加快我国农民合作组织创新的思路做以下概括:

3.1 加强农业生产区域化和专业化

农业物流的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生产的规模。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和专业化程度越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就越高,农业物流规模也就将不断扩大。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低,农产品商品率不高,是导致合作组织规模小、竞争力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区域比较优势为基础,形成区域化分工、专业化生产的格局,为合作组织的规模经营奠定基础。

3.2 综合化经营

在美国,农业销售合作社的业务范围贯穿于农业物流的全过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农产品加工已成为农产品增值的重要源泉。要引导具有一定实力、经营业务较好的合作组织向综合化方向发展,从单一功能向产前服务如信息指导、生产资料供给等,产中服务如机耕、灌溉、施肥用药等,产后服务如加工、储运等多样化功能发展。

3.3 进行兼并和联合

当前,我国的合作组织大部分是小规模的专业化合作组织,既可朝着综合化方向发展,将生产资料供应、产品销售、技术服务、加工等合作组织联结在一起,形成优势互补、功能完备的综合型合作组织;也可以将同一类型的合作组织进行兼并、联合,形成大规模的专业合作组织。当然,农民合作组织规模经营并不否定专业化的小型合作组织的存在。

3.4 实施企业化经营

一要完善企业化的组织治理结构、管理机制、组织内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二要完善企业化的利益分配机制,既可以实行按交易额进行分配,又可以实行按交易额分配和按股分配相结合,但一般应以按交易额分配为主;三要实施企业化的经营战略,积极发展规模化、一体化和外向化的经营。

3.5 整合改造传统组织资源

这就是对供销合作社和农民利益共同体进行再造。要充分利用供销社的传统组织资源,发挥其在农业物流领域中的优势,带动农民走向市场,增加农民收入。要将供销社改造整合为农民自己的合作组织,必须要以利益结合为基础,同时还要完善内在的约束机制。

3.6 提升信息化水平

相对于单个农户,农民合作组织具有三个方面的相对优势:一是采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二是获取信息的优势。三是开拓销售市场的优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可依托其掌握的信息,大力开拓农产品销售市场,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另外,相对于政府部门,农民合作组织也有诸多优势:一是农民合作组织不仅是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载体,而且也是农业信息化的组织载体。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信息源,它们比政府更贴近农户,更了解农户的需求,从而能更好地为农户提供信息服务。三是作为农业专业性服务组织,农民合作组织能在专业范围内,提供比政府更有针对性、更为专业化的信息。因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其组织效率将在组织创新中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关宏超.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若干问题探讨[J].乡镇经济,2009(1):75-78.

[2]黄春铃.农产品流通组织创新的途径和对策——基于市场结构理论和组织创新的成本收益分析[J]. 生产力研究,2007(1):25-31.

[3] 袁迎珍.农业合作组织:历史变迁和制度演进——推进我国农业经营组织化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J].经济问题,2004(2):49-51.

[4] 郑颖杰,刘燕妮,甘辉.我国农产品物流组织模式发展趋势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8(5):133-134.

[5] 孟凡胜,金明华.我国农产品物流落后原因初探[J].物流科技,2005(3):67-69.

[收稿日期] 2009-04-13

[作者简介]于井泉(1982—),江苏南京人,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2007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产品物流;李燕琼,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硕士生导师;刘介,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2007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中文信息处理。

作者:于井泉 李燕琼 刘 介

上一篇:体育新闻标题语言艺术论文下一篇:婚庆旅游产品营销策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