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2022-04-22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高中教学工作必须走出以往的误区,将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注重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是高中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借助网络学习新知识。以往高中教学由于高考压力较大,使得教师经常忽视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自主学习的空间较少。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实践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实践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篇1:

分层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实践

摘  要:每个高中生的学习能力、态度和知识基础都存在很大的不同,教师如果在教学中采用一视同仁的教学方式,很容易使学困生跟不上教学进度,使优等生重复学习。在高中信息教育中也存在同样的情况,本文将通过分析分层教学在高中信息教学中的应用,以希望能帮助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解决教学中的难题。

关键词:分层教学;高中信息技术;实践

(1)提升高中生信息技术实力的必要方式

当前的高中生几乎都已经接触过电脑,信息技术对他们而言并不是很陌生。不过不同的高中生信息技术水平并不相同,一些高中生只是简单的了解过信息技术,知道信息技术大概都包括哪些内容,会简单的编辑图片,比如,剪裁、加文字等等;而一些高中生因为自己爱好的原因,很早就学会了处理视频、制作网页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采用一刀切方法,只会简单处理图片的学生可能会听不懂教师在讲什么,已经会处理视频,用专业软件处理照片的学生会觉得教师教的是小兒科了。很显然,这两类学生都很难在教学中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实力。教师很有必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进行分层,以确保每个高中生的信息技术水平都能得到提升。

(2)是培养高中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需要

当教师施行分层教学的时候,势必难以在同一时间同时对所有层次的学生进行指导。比如,当教师指导A(学困生)层学生的时候,就无法顾及B(中等生)层学生和C(优等生)层学生。但教师不可能让这两个层次的学生自由活动,否则学生的学习时间将不能被保证。教师需要为这两个层次的学生布置自学的内容,这两个层次的学生也需要自己温习和练习教师讲过的知识点,并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在自学的时间内,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在不断的练习中具备学习的成就感,最终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会得到提升。

2.层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实践

(1)灵活的进行隐性分层

虽然分层教学有助于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提升,但有时候也会使学困生产生心理上的落差。因此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的进行分层:在班级内设置三个不同的区域,让高中生根据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自己选择要学的知识。比如,在学习图片处理的时候,学生根据自己的图片处理水平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区域。在学习视频制作的时候,学生又根据自己的视频制作水平选择区域,这时候一些原本选择A区域的人,在这一课时选了C区域。而原来选择C区域的学生,这一次选择了A区域。由此可见,在不同的信息技术面前,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可能是互相转化的。这是因为很多信息技术都是独立开的,懂电脑组装的学生不一定知道怎么制作PPT;精通各种软件的,并不一定就了解电脑的硬件。所以教师需要在每一次教学的时候进行灵活的分层,这样高中生就能在每一次的学习中,都能根据的层次更好地学习信息技术。

(2)建立信息技术知识系统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良好的学习信息技术,但分层并不是教学的永久手段。因为教师最终还是要让A层次的学生,进步到C层次,而不是让其永久的停留在A层次。所以,教师需要对高中信息技术知识进行分层,通过微课建立系统化的信息技术知识框架。比如,教师将所有信息技术知识点都制作成微课,将其上传到微机室的电脑中。但学生并不能随意选择想学习的微课,而是要先学习难度较低的微课,在完成练习测试后,才能解锁下一难度的微课。比如,A组的一个学生先学习了图像的简单处理。学习完这个微课后,其需要根据测试的要求处理几张图片,在正确处理完成后,其才能继续学习图像的编辑。这样一来A层次的学生虽然学习的是A层次的信息技术知识,但他们依然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去自由的选择B层次和C层次的知识,进而使自己逐渐进步到B层次、C层次。既教师虽然在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但不设置学习的界限,使高中生意识到自己有提升自己实力的可能,进而在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精力。

(3)对评价方式进行分层

除了在教学环节进行分层外,评价环节同样也要进行分层教学:第一,根据A、B、C三个层次,设置三种不同的评价标准。比如,在学习网页制作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制定如下三个层次的评价标准:A评价标准:熟悉制作网页的基础知识,能够简单的制作出网页的框架;B评价标准: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整的制作出一个网页;C除了完整的制作网页外,还要根据自己的想法对网页中每个版块进行个性化设计。不过A和B组的评价标准要不断调整,当A组的学生评价合格后,就可以再用B组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B组的学生评价合格后,就可以再用C组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第二,对评价内容进行分层。比如,在对A组进行评价的时候,将基础知识和网页制作分成两个层次,先进行基础知识的评价,再进行网页制作的评价,循序渐进,如爬山般逐渐提升学生的层次。

3.结语

随着素质教育在高中信息技术中的不断深入,高中信息技术采用分层教学也需要一定的创新,不能再和之前一样只简单的进行教学目标的细分。而是应该更为灵活的运用分层教学,并将分层教学延伸到评价中,激发高中生在自主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层次。

参考文献

[1]嵇晓英.运用分层教学优化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09):140

[2]魏聪.分层教学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1

作者:包小科

实践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篇2:

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有效性的实践方法探析

【摘 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高中教学工作必须走出以往的误区,将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注重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是高中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借助网络学习新知识。以往高中教学由于高考压力较大,使得教师经常忽视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自主学习的空间较少。为了让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更加有效,完成教学的目标,教师应该结合高中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情况开展授课,凸显素质教育的优势。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有效性;实现方法

近年来,高中课程教学有了全面的革新,课程内容逐渐完善,也更加注重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课程与一般的学科不同,它以学生动手和操作水平的提高为目标,理论教学也是为了实践做指导。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必须全面创新,注重对学生兴趣、情感以及意志的培养,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完善教学。

1 有效把握好教材内容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的参考,它是教育专家长期研究后编写的课程,与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特点相一致。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教学不能偏离课本,而要深入研究课程重点,掌握好教学的规律,并根据当下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未来发展实施授课。

首先,教师要准确掌握课程内容,多读几次书本,掌握每节课、每个单元的精髓,并将它们形成一个体系,组织好教学的語言。其次,要对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明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坚持因材施教,从而更好地完善教案内容,组织好课堂活动,使教学与学生的实际保持一致。最后,教师要理解和扩充教学,将有用的、与课程相关的信息带入讲解,深入挖掘教学重点与难点,进一步理解课程最难的部分,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2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教学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要衡量教学有效与否,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看学生在学习上有没有进步。当然,这种进步不仅仅体现在成绩上,还要看学生信息技术的操作和动手能力如何,能不能自主地应用计算机软件。对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做一个详细的了解,明确他们的基础、对计算机的熟识程度以及学习能力。然后再根据实际确定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走出“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其中。

3 积极挖掘更多教学资源

《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课程资源对“课程总目标”、“有效教学”理想的实现起着重要作用。叶圣陶曾指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扩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冲破课内约束,向社会延伸,将生活引入课堂,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提升课程品质。如,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创作,制作班级网页、用电脑编辑班报、写博客、用“画笔、Photoshop”等软件进行美术创作等等。“课内外结合,拓展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时空”成了延伸教育教学的必要途径。如此,“下课”将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学习的开始,是课堂实效展现的端倪。

4 完成教学后积极反思

教学反思是回顾课程、总结课程,并提出改进方法的一种积极方式。没有反思的学习是盲目的,不再反思后进行改革创新,教学的局限性也依旧存在。因此,教师与学生在完成课上的学习任务后,都要对教学情况做一个系统的分析,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找到“教”与“学”还不够完善的地方。

第一,教师要分析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找到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询问学生,并与他们进行积极的沟通,了解他们没有掌握的内容是什么,再根据学生的诉求更新教学方法。

第二,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主动创设开放的时空,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然而,我们不难发现:由于理解不够深入,教学中往往又陷入另一种误区,即学习方式运用简单化,有名无实。我们认为;学习应先自主而合作;教学内容重难点、学生的学习困难、有争议的内容适合交流、合作学习,并借助合作的方法让教学变得更加有效。

信息技术课程是高中学科的重点内容之一,由于学科起步较晚,使得信息技术的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性且难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进一步推动教学有效性的实现。

作者:古丽排丽扎提·莫合买提

实践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篇3:

高中信息技术研究性作业的探索与研究

【摘 要】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是高中阶段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对学生的发展意义巨大。然而,受传统教学模式束缚,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始终未能获得让人满意的成效,诸如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学习没有兴趣、无法融会贯通使用所学知识等问题日益严峻,积极探索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新途径,打破现阶段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僵局已成“当务之急”。本文就此展开讨论,提出了基于研究性作业教学法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为广大教育同仁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研究性作业 教育实效性

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组成既包含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还包含了信息技术外延的相关知识点。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不是一种单纯以向学生传授技术为途径的教学,而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促进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素质教育,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意义

(一)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不断向各个领域渗透,并使之产生了巨大的变革,教育领域亦是如此。信息技术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有益于学生优化其他学科的学习,对于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等都能够发挥出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基于此,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是信息技术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教育者会将信息技术知识应用于自身教学,学生会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自身的学习,其他领域的人员也必然会在其工作之中融入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在良性的信息技术使用氛围之中,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政府部门必然会加大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扶持力度。基于此,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是信息技术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研究性作业教学法的优势

在传统的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常常会将教育内容自行整理加工,再以灌输的模式直接呈现給学生。教学过程只体现了的信息传递,但却没有展现出知识的获得途径,学生囫囵吞枣接受教师提供的信息,虽然记忆了知识点,却无法融会贯通,在遭遇实际问题时根本无法利用自身已有知识对之进行合理解决。研究性作业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可以被认为是传统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化,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教育者基于学生已学知识为学生设计研究性作业,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最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如此一来,教学工作不仅向学生授之以“鱼”,还向学生授之以“渔”,学生得以从多个角度出发深刻认识问题本质,信息技术素质得以提高,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亦能够发挥出非常积极的作用。

三、基于研究性作业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一)善于利用情景帮助学生设计具备趣味性的研究性作业

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巩固知识的途径是解决课后习题或是解决相关辅导参考资料上的类型题,虽然这些习题针对性较强,有益于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但这些习题也往往比较枯燥乏味,根本无法激发学生深入钻研的欲望,因而很多学生会采取敷衍的态度完成课后习题,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而且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方面所能取得的成效几乎微乎其微。基于此,教育者在落实研究性作业教学法、创设研究性问题时,应该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角度出发,有意识的将知识的重难点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的热情。例如,在落实完多媒体信息加工相关知识之后,学生们基本掌握了图像的采集合成,为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教育者可以为学生创设“设计校徽”这样的情景,并在班级之中举办“校徽设计比赛”。为了保证学生理解设计思路,能够积极投身研究性作业的完成过程,教育者可以利用少量的课上时间向学生们展示我国优秀高校的校徽,简单地帮学生们分析不同校徽的优点和特色,启发学生思考并初步提出自身的设计思路,随后再由教育者对不同设计思路进行简要点拨,并鼓励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自己尝试利用相关软件完成自身的校徽设计。学生在使用软件完成校徽设计的过程中必然会接触多媒体信息加工的相关知识点或是遭遇与之相关的各类问题。为了解决问题学生必然会进行一系列的探索,如此一来,学生不仅掌握了教育的重难点,构建了知识之间的有效联系网络,还学会了知识的学以致用,不可不谓之一举数得。

(二)善用学生的好奇心理为之构建前瞻性的研究性作业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学生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这种情况之下,学生对自身未来的发展更重视,对自身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以及工作的内容也都会怀有较强的好奇心理。信息技术知识与很多行业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如会计、程序员、设计师等。因而教育者可以充分地利用学生对未来职业的好奇心理,为学生构架具备前瞻性的研究性作业,满足学生了解不同职业工作内容的好奇心理。例如,对于未来职业倾向于财会一类的学生,教育者可以为之设计统计财务报表的研究性作业,让学生利用已学的表格信息加工知识尝试着解决会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会遭遇的各类问题。如此一来,学生将会更加准确的掌握与表格数据处理相关知识点,对信息技术知识的重要性也将会有更为深刻的认识,而是无疑会成为鞭策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良好驱动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优化现阶段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提高教育的实效性重要且必要。研究性作业教学法是一种优质的新型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地发挥教师引导教学的作用,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有益于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高中信息技术知识,更易于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参考文献

[1]赵莹,齐振国.《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6,03:14-15.

[2]]潘靓.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课改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以宿州市中学为例[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2:98-100.

[3]李卫华.高中信息技术探究性教学理性透视与策略跟进——兼谈教师主导下的内隐式探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04:46-49.

[4]杨晓冬.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現代教育,2015,Z1:56-57.

作者:张布远

上一篇:中学互动式计算机教育论文下一篇:民族文化精神下大学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