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统书法教学中临摹教学的断想

2024-05-12

关于传统书法教学中临摹教学的断想(通用5篇)

篇1:关于传统书法教学中临摹教学的断想

关于传统书法教学中临摹教学

传统书法教学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几乎涵盖了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前人早已说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书法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或可以说是一条捷径。而这条捷径走得对与不对,好与不好,其关键在临摹。本文是笔者平时临池及教学的心得体会,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临摹在传统书法教学中的地位

临摹在书法教学至少在本科教学中应处于主导地位并贯穿始终。因为书法对象只有文字,不象绘画有具体的描绘对象。怀素“夏云多奇峰”:观夏日晴空万里,白云翻转如丝带而悟草书运笔的变化。也是取意而非取象。所以,要学习书法只有通过对古代书家书作的临摹来提高自已的眼力和手的表现力。社会上有一种较为普遍的看法,就是单单把临摹看作是初学时要做的事,把更多的精力用于所谓的创作或请贴,不计较于点画的精确,这是很肤浅的。例如,传统士大夫修养中琴棋书画并称,其中三样是要靠手的技巧表现的,从某种层面上说,手的节奏与心的节律是共震的,古乐对于每个音符,手指用力的程度都有极为严格的规定,这与书法用笔中的起承转合、快慢急徐的道理是一样的。总不能将一首古乐演奏成摇滚乐吧!至少这样对于理解传统书法是毫无益处的。

二、临摹的标准

临摹一般分为实临和意临,笔者以为应侧重于实临,意临应放于整个教学的后期。因为古人已逝,谁都没看过他们临池,所以临得越象就可能越接近古人。只有无限接近古人,通过体悟其运笔节奏的变化,感受其个性情操及生命节奏的韵律,达到与古人心灵的共震。这是临摹的最高境界。这个阶段不需要自我个性或理性的东西越少越好,因为通过临摹,面对古人就如面对一面澄明虚静的镜子,自己的浅薄无知暴露无遗。同时也渐渐明了心之所向,个人的志趣性情由此奠基。这才是真个性,因为它包融了深厚的人类情感的共性。所以临摹的准确性,特别是在当前学生传统文化素养普遍缺失的情况下,就显得更为重要。只有静下心来慢慢地品味感受传统,才可能有所得,赵孟兆页 在《兰亭十三跋》中说“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已将学书的路径说得再明白不过了。

三、关于临摹对象(书体)

因篇幅关系,这里只谈谈楷、行、草。楷书是书法的基础,虽然行草并非从楷书演化而来,但是到东晋之后楷书与行草的关系愈加紧密,到唐代发展到顶点,唐代帝王的提倡,科举的要求,楷书成为立身之本,行草的风貌往往不自觉地以此为基,至此就形成了学书法先学楷书的定式。如苏东坡《论书》有:“书法备于正书,溢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米芾在《学书帖》中讲到他初学颜继学柳、欧、褚,出入魏晋,八面取势,其中楷书学褚最久。从中可见其对楷法的重视与善于学习,至于楷书学褚最久,笔者以为褚用笔相对于欧、颜、柳更细腻富于变化,出于二王并带有行意,由此上溯二王是一捷径。对初学者来说即能学结构又能锻炼笔性,所以楷书中褚遂良《雁塔圣教序》、智永《真书千字文》无疑是较为理想的范本。以上所说都是大楷或中楷,多用于铭石,在日常书写中并不常用。

古人平时写得较多,并深以为难的还是小楷。其实,晋唐大家无一不善小楷,而其代表作多为行草手札。这其中关系极为紧密,因为小楷对运笔技巧要求极高,既要用笔精到又要结体宽绰,所以,只有小楷写得飞动自然,用心不杂,小的行草才能用笔细腻圆润,富于变化。到宋代只有蔡襄以古法胜,而米以气胜,苏以韵胜,黄以奇胜,已非纯正的古法了。这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小楷的衰落。到元代赵孟兆页看到这个问题,力挽颓势,上溯晋唐,其中用功最深的就是小楷,所以他的行草手札精美绝伦,同时代的鲜于枢也只能在大的行草上有与之抗衡的余地。但赵氏在书法上的苦心孤诣往往由于其政治上的失节,引发的却是无尽的误解。此后小楷古法丧尽,完全成为科举考试的工具,行草书风也为之大变,走的路越来越窄。所以要学晋唐书法,小楷是一关键,有此基础不失雅正,无此即为野孤禅。关于临习的范本,因传世《黄庭》、《乐毅》为刻本,也并不可靠,可选用唐人写经如墨本《灵飞经》四十三行或赵孟兆页《道德经》,每日以二百字为底限。

关于行草的临习,应与小楷或中楷同时进行,这样可相互照应,智永和赵孟兆页临写《真草千字文》多至成百上千遍就是这种相互照应的最好例证。临写时要特别注意起收笔的方向及点画起伏转折的变化,因元从前书家书作多露锋,如黄庭坚《论书》中说:“……今人但见深墨本收书锋芒,故以旧笔临仿,不知前辈书初亦有锋锷,此不传之妙也。”露锋容易取势,有了势才能带动整个结构,才能临得准。当然临摹更多涉及到的是具体的操作,在此就不一一展开了。

四、关于临摹的完整性

在前人的临作后面的落款中往往会看到某人临某帖第几遍的字样,这就是说前人重视临摹的完整性。临摹就象弹奏一首乐曲,不能老弹那么一段,要有头尾,这样才能完整地感受作者书写时整体节奏的变化。这也是为创作做准备。因为如怀素草书《自叙帖》祝允明草书《曹植诗卷》等都是长幅手卷,若临习时不能从头至尾通临,就很难感受其整体的节奏变化,就达不到临摹的效果。通过这样的临摹,笔者深感古人在创作上:一,体力惊人;二,功力深厚,节奏的控制极好。通篇无懈笔。所以临摹要完整要有一定的量,才能将所临法帖的韵味临出来。这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并有待于临习者传统文化素养的不断提高。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要熟悉所临法帖的文意,因为古代法帖并非如我们现在搞创作的产物,古人写的时候更多地把精力放在文意上而非技艺上,所以书写节奏的变化往往同时随文思的变化而变化。

以上是笔者在日常临池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想,并在不断地实践中更加深了这些认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从而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心。

篇2:关于传统书法教学中临摹教学的断想

摘 要:美术这门学科包罗万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能只局限于绘画,而应当打开思路,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进行创造。书法的刚健、柔美同样能透露出文字的绘画美,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适当加入书法临摹,帮助学生体悟汉字的造型美和其中的文化魅力。

关键词:美术;书法临摹;汉字

美术是小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学科,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力。同时,美术这门学科也包罗万象,美术不只是单纯的绘画,教师可以将美术与音乐相容,让学生在音乐的旋律中感受绘画的美感,同时,美术也可以与书法相结合,教师可以透过书法的魅力来感受字与画交融的美感。

但是在现实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师常常忽略了美术的这些特点,常常只是单一地进行绘画教学。因此,作为美术教师,要懂得变通,学会将相通的知识点融入平时的美术教学中,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领略艺术的魅力。尤其在中国书画艺术领域,书法和美术的关系常常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教师可以在学术教学中适当融入书法临摹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开阔视野。

一、引导学生临摹打开思路,帮助学生领略汉字的艺术美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有时会采用临摹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可是临摹的对象仅仅局限于绘画作品,其实,如果只是单纯进行“依葫芦画瓢”的临摹方式,对于培养学生创造力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作用,临摹的最终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观察、审美,从中找到自己创作的灵感和发挥的空间。

因此,教师引导学生临摹时不要局限于一个狭小的圈子,而應当打开思路,例如书法等,只要与美术相关联,都可以作为临摹的对象。中国文字的特殊性赋予其艺术的美感,“方块字”无论是整体外观还是内部结构,都充满了艺术气息,笔画之间的起承转合、起笔停顿、行笔流畅、转折微顿,不单纯讲究一笔一画的美观,更讲究笔画间的搭配,字与字之间的协调,这样写出来的字自然就充满了艺术的美感。

因此,美术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安排、计划,在课程中适当增加部分书法临摹的教学,也可以在课外活动中作为拓展,进行这方面的尝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为他们讲解汉字的构造,笔画的特点与搭配,帮助他们感受汉字的美感和魅力。整体的协调性同样也是美术绘画中强调的内容,因此,将书法临摹融入进来,也从另一个侧面向学生讲述了整体的重要性。

二、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文字美

文字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等公交时的广告牌、随手收到的宣传单、超市搞活动时的特卖海报等,这里面往往存在大量的艺术字造型,这些宣传画报常常巧妙地融入了绘画和文字,是美术与书法完美结合的例子。教师可以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这样的素材,并帮助他们分析这些文字为什么会这样设计,这样设计又有什么样的好处。

艺术就是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术这门学科的意义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他们找到生活中存在的艺术。通过搜集宣传册上的艺术字造型,再帮助他们进行分析了解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这些艺术字进行临摹,这样做既帮助他们了解到文字的线条美和流畅性,同时也在激发了他们绘画的灵感。

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这样的方式进行创作,可以规定一定的主题,例如“中秋节”“月亮”等主题,让他们自行发挥想象力,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把自己的思维和想象用文字或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然后让学生彼此进行分享,讲述他们创作的过程。这样的教学远比简单地临摹绘本要有意义得多。

三、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将书法临摹融入美术教学,能够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创造力、想象力,这样的想法非常不错。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教师需要注意一些问题,避免把这样一项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学,变成学生的负担。

第一,将书法临摹融入美术教学,教师应当注意结合学生自身情况,例如,学生的年龄层次,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偏小,低年级的小学生更是识字不多,对汉字的认识和理解有限。因此,书法临摹尽量在小学高年级学生中开展。

第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的感受,他们接受这样的方式吗?他们愿意进行这样的尝试吗?在尝试过程中学生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这些都需要教师对学生保持高度的关注,及时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并及时解决产生的问题,让这样的教学能被学生接受,并给他们带来快乐。

第三,教师要多注重讲解。汉字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每一个汉字都有它的来历和渊源。这样的文化知识同样能带给学生不一样的体验,丰富他们的课堂,开阔他们的视野。讲解必不可少,只是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接收能力掌握讲解的度,争取让学生最大限度地理解和吸收。

汉字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瑰宝,其字形和结构之美是其他文字不能比拟的,因此,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适当融入书法临摹教学,透过汉字的艺术美,来讲解美术的知识,通过绘画与文字的相通之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字和美术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孙桂凤.小学美术临摹教学初探[J].学周刊,2015(04).

[2]余强.浅谈“尝试教学法”在小学美术、书法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09).

篇3:关于传统书法教学中临摹教学的断想

【关键词】书法;临摹;学习兴趣;有效课堂

1 通过作品的横向对比,使学生认清自我

对于中小学书法临摹教学有效课堂的创建来讲,让学生对自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每个人都很容易看到别人的问题,却看不清自己的。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指出,人的成就恰好是自卑心的作用,人寻求卓越正是对自卑的一种补偿行为。因为正是有不足,我们才努力去弥补,这恰恰是一种动力。课堂上通过学生书法作业的对比,在发现其不足之处的基础上去进行临帖练习。临帖的目的是要求学生体会各种书体的特点、笔势的走向、字体的结构和章法布局等,也就是要求学生从书法的基本成分:线、结体、章法以及这些成分所形成的意境,领会前辈书法家行笔的奥妙、结构的合理、布局的新奇、意境的高雅。学生在自评与互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怎样分析、欣赏书法作品。“字”写成什么样就是好字?具体来讲,首先,字的笔画长短、粗细、浓淡是否多变而适宜。其次,字的“重心”能否给人以稳健的感觉。 字姿可以而且应该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但不可忽略必须把字的重心“稳住”。在欣赏分析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赏识自我和他人。如此则可以让学生之间的评价互动能够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从而学会合作的方法,学会用阳光的心态和积极的目光去看待事物,培养自己健全的人格。积极发现自己与他人在书法学习上的每一个闪光点,以此为学生的梦想插上翅膀,走向成功。也能充分展示学生个性,培养学习兴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新理念。

2 通过作品的纵向对比,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心理学中有两种典型的现象:一种叫做“泛化”,是说当一件事情发生后,就认为它会反复发生,比如失败几次后就觉得自己还将失败。这在心理学中还有一个解释叫做“自我实现的预言”,当你给自己一种“行”或“不行”的评价时,结果就应运而生。另一种叫做“自我末日宣判”,是指夸大事实,尤其是将一个小小的失败无限夸大,似乎它就是世界末日。其实那些只不过是学习和生活中正常的起伏。所以,千万不要自我否定。例如:曾经有同学说,他在观看一些书法表演时,有些书法家左右开弓、一挥而就,酣畅淋漓,感觉很棒了。于是他就觉得这些书法家很酷。但是自己在练字时无论怎样小心谨慎的下笔也写的不好,更不必说这种酣畅淋漓的感觉了。于是就认定认为自己不行,不是写字的料。这时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多鼓励学生,使学生敢于正视自己在书法学习中的缺陷与不足,正确地评价自己。让学生明白,无论学习好坏都要循序渐进,要善于聚焦,从一点开始突破,千万不要着急,先从一个个的笔画开始练,这样就很容易成功。循序渐进——迈小步,不停步。一口吃不成胖子,路要一步一步走,养成练字习惯更是如此,注重“少”和“小”的结合,小进步,不停步,进入良性循环,从而不断超越。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当下许多同学在练习书法时,都存在以上困惑,感觉总是找不到那种“心手合一随心所欲”的感觉呢。因此,在开展书法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可以要求学生,把自己每次的习作都保留下来,哪怕写的不好,也不要揉个纸团扔掉,而是整齐的叠放在一起。学过一段时间后,重新审视自己原来的作业,会发现在不知不觉中自己的“字”进步了。同学们在这个过程中会逐渐发现自己的进步,看到了练字的成效,就会思考自己进步的原因,总结取得进步的经验,进而产生更进一步提高的愿望。

通过学生自我的纵向对比,产生自我评价,从而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只有让学生在前后纵向对比中才能体会出进步,产生新的动力。学生在自己练字的过程中主动的练,比老师强迫其写好字的效果是不一样的。要想提升书法临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必须重视学生前后习作的收集整理,积极组织形式多样地自我对比活动,以增强学生学习书法的自信心,消除认为自己“不是块写字的料”的消极心态。

3 通过各项活动的举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个教学阶段,学生都会有自己最优秀的作业,通过各项书法活动的举办,让学生将其满意的作品展示出来,可以有效激发起学生的自豪感,使学生对书法学习的兴趣得到激发。为此,有效课堂的创建,与书法相关活动的举办是离不开的。例如:在全校范围内适时举办阶段教学成果展。一来这些优秀作品可以供全校同学观摩学习,二来可以增强学生练字的积极性。书法展证明了学生的进步和成长过程,学生的作业一旦在评比中获奖或展出,可以说是对他们作业一种无声的赞美和褒扬。或者将所写的条幅送与父母、朋友,他们通常会提出一些褒贬意见来,这就是共赏析阶段,即提高阶段。俗话说“书怕爬墙” ,“字”一旦挂上墙,不足之处就很容易显露出来。此时则需要接受别人的批评指正,弥补不足。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书法艺术日臻完善。

中国书法是国粹艺术,具有极强的继承性。临帖是基础,通过临摹,可以把握书法的一般本质和普遍法则,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书法学习手段。科学的学习方法加上教师的积极引导,学生会更加主动的去练字。在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下,学生才能体会到学习书法的乐趣,把“你要练字”变成“我要练字”。变“你必须要写好字”为“我要练好字”,那么书法学习活动才能得到全面有效的发展,有效课堂也才能得到良好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叶军.对于当前高等书法教育面临诸多问题的思考[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11(01).

[2]何鑫.论秦汉时期的书法教育形式[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05).

[3]刘元飞,高倩.简析高校书法专业所面临的问题[J].美术大观,2006(11).

作者单位

河北省辛集市田家庄中学 河北省辛集市 052360

篇4:关于传统书法教学中临摹教学的断想

【关键词】小学 书法 课堂教学 书法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3.75

现代社会电脑被广应用的同时,提笔忘字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为了让学生不做新时代中的新文盲,在小学展开书法教育是势在必行的。2013年教育部出台《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进一步明确了中小学书法课教学的目标内容和任務要求。但我通过深入基层调研,发现书法课普及缓慢、制约瓶颈较多。所以,在书法课堂渗透中国传统艺术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中深刻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中国汉字源远流长的历史,从而提高他们的书写能力和水平,提高他们自身的道德素养和知识水平,是小学九年义务教学中又一重要内容。本文,我将结合小学书教学的特点,看看如何把中国传统书法艺术教育渗透到书法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爱上书法,喜欢书法。

一、给学生述书法的发展史,让他们了解中国传统书法的魅力,激发爱国情感

汉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而中国书法将汉字的表意功能和造型艺术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国汉字的独特性。鲁迅先生讲过:“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明珠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可见,古老的书法艺术怎样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凝聚着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精髓。随着社会发展,时代的进步,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做好小学生的书法艺术教育,不仅能使学生掌握书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领学生认真学习汉字书写艺术,还可以使学生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促进性格塑造,提高文化品位,培养高雅气质和人文情怀等等,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为此,书法教师就要在书法课堂上,适当地穿插给学生讲一些中国书法的发展史,来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让他们从书法学习中培养自己的美学追求、哲学思想、思想感情、人文精神,完善自己的人格,正确树立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指出:“要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进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教育”,使广大青少年深刻了解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美好河山,优秀文化。书法不仅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而且还是“世界公认的最高艺术”。通过学习书法,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同时,通过学习书法更能帮助学生继承这一优秀的传统艺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形成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在课堂上结合书法家的趣闻轶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书法艺术的感染,爱上书法这一艺术课程

要想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书法的艺术魅力,增加他们学习书法的兴趣,教师就要在书法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恰当地讲述一些古今书法名家的生平事迹或趣闻轶事,让学生在这些故事中了解书法名家对书法的态度以及他们练习书法的刻苦精神,还有书品与人品的怎样完美地结合。王羲之常常临池书写,就池洗砚,时间长了,池水尽墨,人称 “墨池”,等。古代许多著名书家不但书艺精湛,人品也是后人学习的榜样,在他们身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被展现的淋漓尽致,令人敬佩。在课堂上,当学生为练习的枯燥而感到乏味时,不防给学生讲讲这些古人的趣闻轶事,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可以引导学生向这些书家学习,使学生爱上书法课,爱上书法,从而不断提高书写水平,提高道德修养,做一个积极向上的阳光少年。

三、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书法的艺术价值、唤起他们学习书法的自豪感和求知欲望

中国书法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多种艺术门类中比较独特的一门艺术,它的影响遍及世界各地。作为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书法的艺术,使学生了解到在世界艺术之林中,中国书法的历史最悠久、传播最广泛,也同民族文化的关系最密切。在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几乎都可以用到书法,如影视字幕、书信往来、报刊杂志、书籍封面的装帧和广告宣传等,无所不用,又无处不在。

当然,书法作为一种具有极高欣赏价值的艺术,不只是我们中国人视它为高雅的艺术,而且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的青睐。有不少外国人高价购买汉字书法作为珍品收藏或转送亲朋好友。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老师对中国传统书法的讲解,了解书法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他们就会充分认识学习和继承书法艺术的重要意义,增强他们学习书法的自豪感,唤起他们学习书法的热情和欲望。

四、教学生欣赏中国传统书法的同时,增强他们学习书法的自信,让他们的情操得以陶冶

在小学生书法课堂上教师除了给学生讲解书法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练习书法,写方方正正的中国汉字,做堂堂正正的中华儿女,还要引导学生结合理论知识欣赏中国传统书法,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欣赏水平。中国书法或端雅、或秀媚、或端雅、或艰深、或玄妙,刚与柔、方与圆、虚与实、收与放、疏与密、奇与正,美妙无比、意境深远。所以,教师借助一些书法作品中的精品,实际指导学生如何欣赏作品:如有的作品丰腴、滋润;有的苍老、古拙;有的庄重、严谨;有的温柔、含蓄;有的风流,妩媚;有的威武、雄壮;有的险劲、挺拔;有的秀逸、清纤等等。通过带领学生对各种书法艺术的欣赏,不但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而且还能增强他们学习书法自信,陶冶他们的情操。让我们书法课堂教学达到教与学,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相互提升的效果。

总之,要想把中国传统艺术教育渗透到小学书法课堂上,就要求书法教师有深厚的理论水平,高超的艺术水平。这样教师才能引导学生把书法和汉字的表意功能和造型艺术融为一体,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认真学习汉字和书写汉字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小学生的文化品位,促进学生的性格、气质、人文情怀等内在品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元华. 语文教育学科结构的深层探究[J]. 语文教学研究, 2011 (7): 11-14

[2] 佚名《浅谈少儿书法教学的育人功能》,中国硬笔书法在线。

[3]季 沥《从书法教育谈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安徽青年报 2012-12-13 。

篇5:关于国画临摹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国画 临摹教学 思考

一、国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美术教育蓬勃发展。在中学美术教育事业中,中国画教学由于学生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课堂教学大多以临摹为主,摹本大多以美术教师自制,学生成绩评定以教师眼光作为标准,致使大部分学生觉得学习太难索然乏味,使他们与生俱来的爱美之心和美术表现潜能及由此引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被扼杀。不适合我国把了解中国美术被作为普通公民的一般素质要求。多年的国画教学实践还反映出这样的问题:一是表现在把国画的教与学局限在单纯的技法训练与照本临摹之中;二是缺乏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的正确引导与培养,从而无法把握中国画造型法则和实践的应用;三是对中国画概念的误导与忽视,造成学生对中国画本质与内涵的模糊,从而使教学目的得不到很好的贯彻与落实。这些以教师为中心的课程实施,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需要,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次要位置,课程的评价也缺乏全面性。

二、对国画临摹教学的再认识

人类的文化成果是经过漫长的历史积累而有所成就,任何一种创新发明都只能在吸收和借鉴前人文化成果的基础上进行。而中国画是数千年文化积淀的成果,是人们观察世界,表现客观世界和主观精神世界的语言符号,笔墨之间饱涵着对生活的理解和情感,正如艺术理论家克里斯所指出的:“长期以来我们逐渐认识到,艺术不是产生于虚空,没有哪个艺术家与前辈和样式毫无关系……”

(一)临摹是学习中国画的必由之路

临摹是中国画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掌握中国画本体规律的重要学习方法。清代董启运说:“初学欲知笔墨,须临古人,古人笔墨,规矩方圆之至也。”中国画的特点是“意象”造型,它不要求模拟现实,以实际不存在的线为造型手段,以阴阳、虚实、轻重等处理对象空间关系,并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将这些具体方法归纳成程式。无论山水、花鸟、人物各画种都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思维、绘画模式和表现语汇。这些程式也就是中国画的特色,这是面对实景和人物模特写生的方法所不能代替的。要传承中国画的民族文化精神,就得要通过临摹这个途径,掌握传统的绘画语言和技巧及造型规律,领悟文化精神特质。

(二)正确引导学生学习临摹

临摹是把学生引向艺术殿堂的必经之路,临贤习圣是启迪我们自身本原的智慧和光明,通过临摹又会将自身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教师不能用固有的知识结构简单应对学生,更不能完全用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代替学生具有丰富想象的思考。那么如何对学生的临摹学习作正确的引导?我觉得首先应从选择好的范本开始,宋人刘道淳在《圣朝画评》中说:“师学舍短”,也就是指临摹学习,必须有所选择,去短取长。二是采用临摹和鉴赏相结合,不能傻临,如唐志契所说“临摹最易,神气难传,师其意而不师其迹,乃真临摹也。”因为临摹不仅仅是解决技术问题的过程,也是整体上解决感受与理解传统绘画的过程,还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应把作品放到特定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中去理解、體味,在临摹中,要学会比较,学会品味,学会分辨优劣雅俗,判断笔墨高下,领会笔墨与风格的关系,增强审美鉴赏能力,提高表达能力。三是临摹、观察、记忆和写生相结合,因为临摹不是目的,临摹主要是让学生获得一种把握和表现现实的方法,并形成创新的基础。

三、国画临摹教学中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坚持“因材施教”和“因势利导”

我们的教学多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所以只有在了解不同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基础和能力等具体情况的基础上,组织实施教学。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了解自己,防止盲目的或单纯的教学。因势利导作为教学的指导原则,教师以自身的修养,对不同学生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智能结构和艺术修养等,能够全面性透视,并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提出他们自身发展的潜力优势,充分发挥个性,培养出独特艺术创造力,而不是改变学生的个性特点。

(二)充分利用“范画”在国画教学中的作用

因为教师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都是为了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技巧,而教师“范画”是最直接、最具体、最直观的教学方法,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教师把作品进行分解、剖析和演示,在示范的过程中有重点地结合讲解,尤其中国画的墨色浓淡调配,用笔用墨的方法、色彩的配置予以详细的示范。学生经此直观感受之后才能加深体会,尔后引起学习兴趣与表现冲动,由此及彼,触类旁通。

(三)形式技巧传授不能过于僵硬

形式技巧传授在中国画教学中虽然程式很强,但在向传统学习过程中,要从作品的精神上去领会和把握,不能用“硬性强化”的教学方法,而形式技巧的传授必须打破僵硬的概念模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必须在激发学生兴趣基础上进行。

(四)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所以培养创新意识是教学的根本任务,在国画教学中,使学生懂得“古人之法是用,造化之象是体。”在造化之前,所以除了临摹学习古人之外,向自然和生活学习,通过这种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能力和写生能力,在此基础上,结合学习心得,个人阅历,修养体悟进行个性化创造,也就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进入一个创造层面。

上一篇:作文 感悟昨天,珍惜今天下一篇:唯美唐诗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