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大气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四川省城市群大气污染与源排放时空分布及大气环境容量研究

摘要:四川盆地包含了四川省的大部分城市群地区,已经成为继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全国第四大重污染区,大气污染防治任务艰巨。因此,自2013年9月国家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来,四川省严格贯彻执行,大气污染物排放得到了有效控制、空气质量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因此,本文采用2013-2017年四川省各地州市各种污染物排放源的排放量资料、2015-2018年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资料,从大气污染物减排成效与大气环境容量两个角度,首先对全省的总体大气污染状况及污染物减排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重点探究其大气污染物减排对相关地区相应污染物质量浓度的影响,同时也探析了成都市大气环境容量的变化情况,以期为未来四川省大气污染防治提供必要的科技支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2015-2018年四川省AQI数据分析表明,全省整体空气质量改善明显。从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来看,眉山市达标比例提高13%,空气质量改善变化最大,其次是内江市和成都市;从四个区域的空气质量达标情况来看,由差到好依次排序为成都平原、川南经济区、川东北地区、川西和攀西地区;按照平均AQI指数分布来看,四个研究区域AQI分布由高到低为:川南经济区、成都平原、川东北地区、川西及攀西地区。(2)研究期间内,四川省21个城市的年均PM2.5质量浓度值超标率为71%;年均PM10质量浓度值超标率为62%;年均O3质量浓度只有成都市超过国家标准,其他城市均达标;SO2、CO和NO2全省范围内均无超标。从空间上看,除O3近几年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其他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均有明显减轻;PM2.5、PM10和NO2的分布为“东部重,西部轻”;SO2和CO则为“南重北轻”;O3的重污染区有由东部向西部转移的趋势。从季节分布来看,PM2.5、PM10、CO和NO2质量浓度在年内季节的分布由低到高依次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SO2为秋季、夏季、冬季、春季;O3则表现为“夏季高、冬季低”。从年内月均来看,PM2.5、PM10、SO2、NO2、CO的平均质量浓度在12月、1月达到最高值,O3的高值在7月。(3)四川省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2015-2018年中有些许变化,2016年污染情况比2015年有所加重,2016年以后至2018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有显著改善。在研究时间段内,PM2.5、PM10和O3起主要的污染负荷作用。其中,2017年以前PM2.5为首要大气污染物;2018年O3负荷系数最大,为首要大气污染物;PM2.5、PM10、SO2和CO的污染负荷逐年下降,NO2和O3污染负荷逐年上升。(4)对于2013-2017年6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统计分析显示,成都平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贡献率最高,东北平原次之,攀西及川西地区大最少;通过对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比较:居民源是CO的最大排放源,移动源是NOx的第一大排放源,溶剂使用对于VOCS的排放有最大贡献率,工业源是SO2的第一大排放源,扬尘源和农业源对颗粒污染物都有很大影响。减排期间,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对CO的减排贡献率最大,同时也是NOx减排的最大贡献者;VOCS的专项整治对VOCS的减排力度最大;燃煤锅炉整治对SO2的减排影响最显著,占比达到57%;颗粒物减排主要贡献率来自其他重点行业提标改造。(5)通过对6种大气污染物减排量与相应质量浓度降低量的相关分析表明:PM10的减排量和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差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大,表明其减排所产生的环境改善敏感性最高;对年内不同月份的减排量与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降低量相关性研究显示:1月为NOx、PM2.5和PM10环境改善敏感性最高的减排月份,4、5月分别为VOCS和CO环境改善敏感性最高的减排月份,9月为SO2环境改善敏感性最高的减排月份。(6)通过对四川省省会城市——成都市2015-2018年SO2、NO2、PM2.5、PM10的大气环境容量年际、年内变化特征及其组成变化的研究来看:年大气环境容量在2015-2017年间变化不大,2018年却增加明显;从季节变化来看,有明显“阶梯状”特征,即春、夏季大气环境容量平均值较高,秋冬季较低;4种大气污染物的大气环境容量均在5月份达到最大值,12月、1月为年内月均值最低;从其组成来看,湿沉降为各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清除方式,其次是基本大气环境容量项,干沉降量项与化学转化项在大气环境容量中的占比较小。对大气环境容量与相对应的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之间相关关系的研究也表明,两者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其中SO2的大气环境容量与质量浓度负相关比较显著;NO2、PM2.5和PM10的负相关关系则非常显著。因此,将大气环境容量作为大气污染的指标型数据是可行的。在四种大气环境容量清除项中,湿清除项与对应的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相关性最好,表示降水对大气污染物的清除作用最为显著,由此也展现出“巴山夜雨”的环境净化效应。

关键词:大气污染物;四川省;污染减排效应;大气环境容量

学科专业:大气科学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大气污染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资料说明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数据来源

2.3 研究方法

2.3.1 区域空气综合污染指数

2.3.2 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计算

2.3.3 Pearson相关分析法

2.3.4 Spearman相关分析法

2.3.5 罗氏法计算混合层高度

2.3.6 大气环境容量的计算

第三章 四川省城市群大气污染物时空分布

3.1 大气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

3.1.1 AQI的空间分布

3.1.2 各市大气污染物平均质量浓度分布

3.2 6种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时间变化特征

3.2.1 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年际变化特征

3.2.2 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年内季节变化特征

3.2.3 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年内月际变化特征

3.3 四川省环境空气质量变化分析

3.3.1 四川省RAQI的年际变化特征

3.3.2 大气污染物RAQI年际变化特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四川省近年大气污染物减排及其对空气质量改善贡献的分析

4.1 四川省各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分布特征

4.1.1 各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分析

4.1.2 各区域8种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分析

4.2 四川省“大气十条”大气污染物减排效果

4.2.1 “大气十条”各措施大气污染物减排分析

4.2.2 各城市大气污染物减排分析

4.3 大气污染物减排与相关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相关性分析

4.3.1 各市大气污染物浓度差与减排量相关关系

4.3.2 各月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差与减排量相关关系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大气环境容量与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关系分析

5.1 成都市年际大气环境容量变化特征

5.2 成都市年内大气环境容量变化特征

5.3 大气环境容量与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的关系

5.3.1 各大气污染物大气环境容量与其质量浓度的关系

5.3.2 各大气污染物清除项与相关污染物质量浓度的关系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

6.1 全文总结

6.2 特色与创新点

6.3 不足与下一步研究计划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政治社会化思想政治论文提纲下一篇:创新教学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