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论文

2022-07-03

摘要青海省湟水规模化林场作为2018年全国首批三个规模化林场试点之一,规划总面积23.8万公顷。发展规模化林场是适应新时代土地集约节约化利用、规模化经营的新形势、新要求,有利于林场的可持续高效管理。规模化林场的发展核心是将原来面积狭小、分布分散的小林场统一归并,通过转化为国有林场,以租赁、委托监管等多种形式,建设发展成为级别高、面积大的大型国有林场。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论文 篇1:

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

摘 要:新能源汽车是21世纪乃至世界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也已被列入我国国家战略性新型产业,并已经完全步入快速发展期。但考虑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依然还处于发展初期,其发展战略方向还较为不清晰,且核心技术还相对缺失,更没有在市场中创造良好完善的消费环境。所以政府应该通过政策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联合企业明确技术产业研发方向,加强产业内部技术改进措施,真正融入未来可持续发展路径。文中将从国內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谈起,重点分析解读国家在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路径的有效战略。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战略;产业发展现状;结构生态化

进入21世纪以后,国家汽车产业发展迅猛,过去16年汽车产量年均增长33.8%,增长率位居世界第一位,远超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国与消费国。预计到2020年,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将达到两亿辆,平均每1000人拥有汽车将超过100辆,宣告我国正式步入汽车社会。当然,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与汽车保有量的直线上升也将为能源与环境带来种种问题。首先我国由于油耗量不断增加,石油依存度在2020年将达到55%以上,这就意味着我国在能源安全方面将受到全面威胁。而汽车尾气增加所带来的碳排放量不断升高也将加剧全球大气污染等气候危机,严重破坏人类生存空间。所以在面临多重问题,国家必须考虑编制汽车产业发展战略性新规划,走以电代油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路线,全面深度探求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有效战略。

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新能源汽车是21世纪全世界汽车产业的主流发展方向,它深刻诠释了新能源的的使用技术与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因为它迎合了全球当前节能减排与科技进步的两大人类社会发展诉求,也见证了人类社会正式全面进入汽车时代。当然,它也与当前人类所面临的能源危機不无关系,正是非可再生能源的日益贫瘠才让人们强调对新能源的挖掘与使用,带动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多元化技术自主研发过程,希望在未来全面批量生产新能源型汽车,以达到成功的市场推广目的,让新能源汽车成为市场主流。就现有政府面向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相关政策与企业技术发展方向来看,以下就从政府与企业这两点来阐述新能源汽车在国内的综合发展现状。

1.政府政策指导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

当前政府指导政策下的国内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已经相当多,这表明政府正在利用各种时机来寻求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契机。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例,它也是我国第一次面向全世界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当时在北京奥运会期间面向全市投放了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汽车600余辆,这其中就包括60辆锂离子电池纯电动客车,它负责在奥运村环线的3条主要公交线路上运行,另外还有30辆混合动力客车负责奥运专线运营,81辆混合动力轿车负责出租车队运营,20辆燃料电池轿车专门作为比赛公务用车。整个奥运场馆内也配备了491辆纯电动场地车为馆内人员服务。这是当时我国面向全世界所提供的、最大规模的、技术最先进的、车辆类型最多的一次全程新能源汽车运输服务项目,它也在奥运会后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与推广的重要转折点。

而随后的上海世博会期间,我国也再次展示了新能源汽车的“零排放”、“低排放”优势,令上海市成为当时全国最重要的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试点。从那以后,我国新能源汽车示范试点城市规模开始扩大,像纯电动、燃料电池与混合动力等新能源车辆示范运行工程纷纷被提上日程,基本实现了全国新能源汽车的长期持续展示过程,面向汽车产业优化的示范运营系统工程也在国内全面铺开。

2.企业主导产业研发与产业化发展

政府政策与示范工程支持是一方面,其关键主角还在于企业,企业在主导新能源汽车产业研发与产业化发展方面必须做好先驱作用。就近十年来看,国内许多汽车企业纷纷寻求与海外企业合资联合研发或尝试自主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基于企业的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工程也越来越多,这些都极大程度推动了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产业化进程,像国内知名的长安、东风、一汽集团、比亚迪等等都是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的主力参与者。以当前国内最具代表性的比亚迪公司为例,他们在充电电池生产上颇有心得,例如他们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主的新能源汽车核心动力电池技术主要具有高容量、高安全性与低成本的多项技术优势,目前该技术也已经申请了国家多项汽车领域技术专利(22个项目)。特别是2008年末,比亚迪F3DM双模电动车正式上市,它也是全球首款不依赖专业充电站的新能源汽车。从技术角度看,该汽车搭载了先进的DM双模系统,能够确保车辆在纯电动与混合动力两种模式下自由切换。该车也是目前世界上续航时间最长的新能源汽车(150km),且它的最高时速能够达到160km/h。另外,比亚迪还与欧洲的戴姆勒-奔驰签署了合作合同,共同推出了新型能源电动车,这也为日后我国新能源电动车在汽车产业领域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技术基础,让中国也有了与发达国家汽车产业技术相互抗衡的实力。

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未来可持续发展战略

1.充分开放,抓住战略契机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首先要懂得走无序转化有序路线,再从低级有序转为高级有序,充分开放产业系统,这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条件。从本质上看,新能源汽车并非是技术与固定模式发展的简单叠加,它还要充分考量二者相互之间的交换性、流动性与可替代性,强调开放自由化对产业成长的促进作用。因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代表国家要放弃对传统汽车的研发生产,而是应该追求从传统汽车到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技术过渡,强调对传统汽车的节能优化与效率提升,这一点对国家汽车产业发展相当重要。

就目前来看,我国有99%以上的乘用车为汽油燃油车型,如果推广新能源多气门技术就能全面提高燃油效率最高达到5%左右,而像VVT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则能够提高汽车燃油效率达到4%~6%。整体而言,新能源技术对像轿车、轻型货车这样的小型民用车来说能够节油19%左右,而对柴油发动机汽车、载货车这样的大型企业车辆则能够节油30%左右,所以说对传统汽车的升级改造才是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起点。换言之,要重视对传统汽车产业的有机开放,抓住战略契机,走汽车产业转型路线。具体来讲,我国汽车产业首先应该解放思想,树立科学正确的技术发展观,同时要破除传统旧平衡状态,积极创新非平衡新环境,并为企业发展打造制度框架;其次,在寻求产业推进开放化的同时也要强调经济自由化,打破传统地方汽车行业内部所存在的地区保护主义,全面建设高效统一的大市场环境体系。一言以蔽之,就是要打破我国对汽车产业的发展的自我封闭桎梏,增强市场经济意识,这样有助于我国引入海外新能源汽车技术与更多竞争机制,这对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系统的非平衡演化推进具有极大促进作用。当然,新能源汽车产业系统也要及时与外界进行物质与能量的无限输出与交换,强调分叉演化与发生分支,基于此来形成全新的动态稳定结构,将临界效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联系起来,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在机制。

另外一方面就是对关键战略契机的有效把握,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完全具备了有序结构客观条件以后,应该确保产业发展系统中某些变量或某种行为能偏离平衡值。企业应该通过融资新手段来合理享受政府所给予的新能源汽车优惠政策,严格按照企业所给出的油耗、排放双标准来规定企业阶段发展指标。为此,企业应该应该积极钻研科研技术,配合政府政策,以达到某种技术研发目标。例如近年来德国政府就提出了国内新能源汽车要保证百公里油耗降低到3L以内,只要达到标准就给予汽车研发生产企业以一定物质奖励,这一做法同样也值得我国拿来参考借鉴。

2.强调产业结构的生态化绿色导向科技能力发展

汽车企业在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过程中应该强调建设“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系列可持续性物质循环流动新体系,强调生产体系各个环节之间的有机耦合与物质能量多级利用转换过程。特别是要强调对自然资源的低消耗、低排放与高利用进程,强调产业结构生态化实践在汽车行业中的客观表现能力。最主要的还是要强调以绿色导向为主的科学技术体系构建与发展,突出信息技术、能源技术与材料技术等等现代化工业技术,它也能够推进新能源技术的产业化发展进程,确保产业序列演进的正常化过程。总而言之,一定要适合我国国情来提出新能源汽车的适用技术,客观讲某些发达国家的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技术可能并不适合于我国国情及技术体系,所以针对我国的生态化绿色导向科技能力体系还要强调与国内汽车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走正确的新能源技术导向路线。

3.企业要走经营可持续发展战略路线

新能源汽車产业中企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协同路线,强调经营思想的重要转变,同时强调自身经营观念要不断面向新型产业经济与环境双赢经营观念方向转变。再一方面,也要强调对资源消耗与污染控制模式的有机转变,大力推广以清洁环保生产工艺为主的环保技术,包括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强调在技术创新的同时也实现管理创新,改变汽车企业传统的资源密集型生产发展路线,从传统末端污染治理与浓度控制逐渐向以预防为主的全过程生产控制、总量控制与浓度控制三位一体结合方面迅速转变。具体来讲还要做到以下4点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一,要强调新能源汽车产业科研技术的广泛研发,明确研发方向指导思想与技能拓展手段,这也是企业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先决条件。

第二,要将产业发展战略与企业发展目标及规划融为一体,特别是在企业成本效益核算中考虑新能源技术研发价值、

第三,要全面强化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充分利用并发挥科学技术在产业发展能力建设体系中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第四,要强调新能源新型汽车与环境管理的相互匹配结合,特别重视以绿色市场为重要社会发展需求导向,走汽车产业支持社会各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健康路线,进而提高汽车行业的社会形象与综合效益。

4.完善减资源型产业体系构建

要完善减资源型产业体系构建过程,这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最重要内在要求,它主要强调新能源汽车发展在行为准则与物质消耗两方面的减量化进程,强调经济机制配合高效资源利用原则,希望为企业形成與传统汽车生产不同的资源投入方式。例如产品设置逐渐趋向于体积轻量化,确保物质资源消耗大幅度节约,减少汽车生产中废弃物的产生,并通过高科技生产技术来实现不可恢复垃圾的清除工作,确保可利用生产性资源能够成为未来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走可持续发展战略路径的重要基础辅助。

总结: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融入可持续发展战略后才能在我国继续前行,并寻求优质的研发与经营成果。所以企业必须认清当前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向与形势,抓住一切有利契机,突破自我局限走可持续发展战略路线,实现对传统汽车技术及类型的有效升级转型。

参考文献:

[1]罗勇.新能源汽车产业要融入可持续发展战略[J].中国市场,2010(24):78-82.

[2]张晓宇,赵海斌,周小柯等.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其问题分析--基于我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视角[J].理论与现代化,2011(2):60-66.

[3]罗少文.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8.108-115.

作者简介:张经国(1982.10- ),男,四川,汉族,硕士研究生,武汉纺织大学经济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企业管理、产业经济学

作者:张经国

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论文 篇2:

青海省湟水规模化林场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

摘 要 青海省湟水规模化林场作为2018年全国首批三个规模化林场试点之一,规划总面积23.8万公顷。发展规模化林场是适应新时代土地集约节约化利用、规模化经营的新形势、新要求,有利于林场的可持续高效管理。规模化林场的发展核心是将原来面积狭小、分布分散的小林场统一归并,通过转化为国有林场,以租赁、委托监管等多种形式,建设发展成为级别高、面积大的大型国有林场。基于此,以青海省湟水规模化林场发展为例,探索森林可持续发展技术体系和经营管理模式,以推动森林资源优化、增加森林资源总量、优化调整森林资源结构为出发点,推动森林经营集约化发展,并提出推动青海省湟水规模化林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构想。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青海省湟水规模化林场

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的青海省湟水规模化林场地处于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土壤条件瘠薄。湟水规模化林场总面积23.8万公顷,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0.93万公顷,占林场总面积的88.0%;农业用地面积1.53万公顷,占6.4%;难利用地面积5 066.67 hm2,占2.1%;其他用地面积3 400 hm2,占1.4%;牧地面积1 066.67 hm2,占0.4%;水域面积533.3 hm2,占0.2%。林场包括西宁市区及所辖大通县、湟源县、湟中县,海东市的乐都县、互助县、民和县、平安县的湟水河及其支流两岸山体。湟水规模化林场主要包括实验林场、西山林场等22个布局分散、规模较小、不便管理的林场。以前小型的林场设置难以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其最大效用,不利于实现造林绿化总体区域可持续发展,降低了森林质量,削弱了森林的涵养水土功能,难以形成规模集聚效益。与此同时,落后的建设分布体系和人事管理机制导致分散小林场的发展难以满足区域生态安全要求,更难以满足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基于此,分析青海省湟水规模化林场可持续建设的必要性,分析林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为国有林场体制改革以及西部高原地区的脆弱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1 青海省湟水规模化林场可持续建设的必要性

1.1 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湟水规模化林场自然生态环境脆弱,长时间以来,由于过度放牧,此地区水土流失严重,自然植被覆盖率低,农业生态承载力较低,区域发展难以与生态状况定位相匹配,威胁到了青海省某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该地区开展湟水规模化林场建设工作,保护森林生态系统,既是贯彻落实“四个着力”方针的重要措施,也是落实青海省提出的“四个转变”方案的行动表现,对青海省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保障青海东部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保障青海东部地区的生态安全

湟水河流域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地位。一方面,湟水流域包括青海人口最多的海东市和西宁市,两市总居住人口占青海省人口总数的60.2%,湟水对当地人的生产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湟水是黄河中游的重要一级支流,在黄河流域水系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湟水规模化林业发展对维系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起着重要作用。整合和依托湟水流域现有造林基地和林场,在以湟水河为中心的南北两岸两山地区建设规模化林场,推动可持续发展,能够为构建森林生态系统奠定基础。

1.3 贯彻“两山”理论,推动地区实现绿色发展

建设湟水规模化林场是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具体做法,可促进青海东部地区绿色发展。1)建设规模化林场,发展壮大绿色经济的规模。2)建设规模化林场,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道路。3)依托丰富的林业资源和各种便捷的基础设施,提升公民环境意识。

2 可持续发展战略构想

2.1 提高森林培育质量,优化调整森林种植结构

湟水林场自建成以来,始终以云杉和红松为主要造林树种,树种结构不够合理,难以提高整体效益。因此,要砍伐替换生长能力弱、抗逆能力低、更新能力弱的人工林,优化林业结构,提高森林质量,构建优质的森林生态系统。通过完善森林树种资源,进行林业资源结构优化,提高森林质量,可促使林区获得更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2.2 建立森林动态监测系统

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湟水规模化林场与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大学等科研院所进行了技术合作,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林业勘探技术,进行实地调查,建立标准化森林用地,对检测的数据进行统筹分析,以增加森林资源的培育效果。通过勘测和理论研究发现,红松和云杉等主要集约型树种有利于湟水规模化林场植被覆盖率的提高。建立森林动态监测系统,可使森林资源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能更好地促进湟水规模化林场可持续发展[1]。

2.3 促进当地就业,保障民生

作为国家首批三个规模化林场试点之一,湟水林场规模化发展,开发林业资源,积极发展自然生态游,有利于拉动一二三产业共同协调发展,催生旅游业、加工制造业等产业发展,促进当地人口就近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带动区域及湟水林场周边群众脱贫致富。

3 湟水规模化林场可持续发展建议

3.1 提高人们对森林资源的重视程度

提高人们对森林资源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重要作用的认识,促进人们自觉主动地保护森林资源,并积极投身于去维护森林资源中,才能实现青海东部区域森林可持续发展,发挥湟水规模化林场的作用。此前,我国发展模式粗放,许多地区为了满足粮食生产量,肆意砍伐树木,占用林地进行农业种植,难以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各政府部门及相应机构应做好对森林资源保护知识的宣传,使人们认识到保护森林,人人有责。同时,也要完善责任机制,加大对破坏林业行为的惩罚力度,实施强制性措施,做到惩罰一起,警醒一片,教育一批的作用。此外,也应完善相应的制度保障,切实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促进湟水规模化林场的可持续发展。

3.2 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及时修复林业资源

森林资源作为青海省重要的生态资源,在我国的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建设湟水规模化林场势在必行。要建设湟水规模化林场,推动其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就要加强对其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对森林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对于自然灾害和其他原因导致的森林资源受损,要及时修复。

3.3 优化经营方式,推动规模化林场可持续发展

脆弱的自然条件促使青海省在森林资源发展过程中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对资源的保护,保证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二者统一。所以,应适当发展经济林,对林业实行分类经营、管理,转变原有的粗放式发展经营模式,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要科学经营,加大造林工作的科技含量,运用大数据云服务、林业遥感技术等,建设现代智慧林业系统[2-3]。

3.4 推动林业市场化进程,加强对外开放

面对林业资源紧缺的现状,我国已出台了各种保护森林资源的政策,对各地的森林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促进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在国家优惠政策的支持下,湟水规模化林场应抓住新时代绿色发展机遇,加强与国内、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青海省林业对外开放,促进湟水规模化林场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生态安全是经济发展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自然环境在生态安全中更发挥了重要作用。自然环境对青海生东部区域森林资源的经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发展过程中,要正视森林资源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湟水规模化林场在发展中一直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提高森林培育質量,优化调整森林种植结构;建立森林系统动态监测系统,完善森林资源培育研究;促进当地就业,保障民生,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乱砍滥伐、经营方式落后、森林资源未得到重视等困境。提高人们对森林资源的重视程度,增强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强化森林资源保护与修复;优化经营方式,推动规模化林场可持续发展;推动林业市场化进程,加强对外开放等举措,能够完善森林经营模式,促使林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推动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有绪.国际森林可持续经营问题的进展[J].资源科学,2000(6):77-82.

[2] 马凯,李际平,黄山如.一种区域森林可持续经营水平评价体系的构思[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4(2):73-76.

[3] 张利华,刘国权.塞罕坝森林资源结构调整战略研究[J].河北林业科技,2011(5):69-70.

(责任编辑:赵中正)

作者:殷显森

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论文 篇3:

企业循环经济模式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与研究

摘 要:我国目前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迅速提升的阶段,工业也得到迅猛发展。但在工业生产中,往往会存在追逐利益,污染环境,部分企业大量排放废气污水等工业污染物,致使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降低,环境资源不断浪费,人力资源不合理利用,这些现象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背道而驰。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领导下,为了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力资源与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企业应该注重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矛盾,对企业废弃物进行有效的处理,最终实现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生态产品链;循环经济;发展战略

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构建企业循环经济系统,重视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在宏观层面上,循环经济要求对产业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将循环经济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建立和完善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在微观层面上,循环经济要求企业节约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一、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

1.清洁生产模式

生态经济最初的实现方式是清洁生产模式,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工业逐渐形成,循环经济得到更为广泛地关注。循环经济,顾名思义,减少生产系统的废物,并使之得到循环利用,在每个生产环节达到尽量减少工业废弃物,从而使资源得到高效利用,不断减少能源的消耗。

2.生态工业园区模式

在工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式--生态工业园区模式,以循环经济原理为设计依据,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运行方式,结合食物链的形成规则来进行工业生产。对于工业园区的废弃物进行分类,采用废物交换、清洁生产等手段来解决废弃物,使一个企业的废弃物能够作为其他企业生产的原料,类似于沼气池的形成与运用。为了尽量减少废物达到高能量的目的,要严格按照生态工业园区模式进行生产。

3.基于循环经济的绿色管理模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循环经济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基于循环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绿色管理模式,是绿色经济发展的体现。企业以盈利为目标,为了开拓市场,需要降低生产成本,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控制污染节约资源,让员工积极参与绿色生产,树立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形成了这种绿色管理的模式,这样利于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达到统一,促进管理方式的创新,使管理理念得到更好地实现,促进循环经济的持续发展。

4.企业内部物料再循环模式

对于企业内部物料的循环发展模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收集生产过程中流失的物料输送回上一道工序中;第二,把生产环节产生的废弃物通过有效的加工处理,以原材料的形式返回生产流程中;第三,把生产环节产生的废料处理之后应用到其他的工序中。

二、企业循环经济模式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

1.企业内部系统的集成设计

企业关于其内部系统集成设计了主要包括:物质、技术、能源等多方面因素集成,简单来说就是对生态工业网络进行模拟分析,根据共生网络严格控制物质流动时对数量以及质量的调整,从而最大程度上减少物质资源的输出量,这样一来产品的输出量就得到增加。另外,通过技术集成可以全面的对于工厂废弃物进行开发,利用有效的工艺设计,使得清洁资源生产循环得到有效利用。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增强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以及使用寿命。简单来说,能源的集成就是降低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能源消耗量,加强对环境友好型能源的使用,比如,针对蒸汽发动工艺可以通过增加预热,进而区分开蒸汽和热水,与此同时,将多余热能提供给工厂的工作人员使用,为职工提供生活用水,这样一来,通过水资源的七成加强了对水资源的循环再利用,达到节水的目的。将工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通过蒸发技术进行处理,达到重复再利用的目的,进而减小对自然环境水资源的污染,有效增加水资源的利用率,另外还可以有效降低企业水费以及相关的污水处理费用,使得产品成本得以有效降低。因此,对于企业来说,集成设计是循环经济模式中一项关键措施和重要手段,但是其核心重点在于对生产技术资源进行不断优化和完善,通过工艺技术加强废弃物的处理。

2.以产品链为依托构建物料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网络框架

对于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网络体系的构建应该以生态发展理念为依托。第一,从物料层面进行分析,构件系统的“原料链”、“中间体链”、“产品链”、“剩余物及副产物链”、“废物综合利用链”等,实现物料“链”、“网”系统的很无力分配。在这个发展体系中,对于原料链中的氢和碳,经过中间流程的转化,实现对关键程序发展的平衡分配,与此同时,还可以有效实现把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剩余物或供应链上下游的副产物等转化为资源循环至相应的原料链端,构成新的产品链及其物料网络系统,改变原来单一的产品结构,形成系列产品的协调发展。第二,从能量层面进行分析,通过对不同生产体系中的高、中、低档产品进行能量排列,对企业内部的化学装置按照使用性能和等级完成合理优化配置,不断完善能源的层级管理和互补共生,梯级用能、按质用能、按需用能,形成热能的网络化体系。

3.境管制的加强

就现阶段的发展而言,我们国家已有资源的承载能力已经无法负荷高速运转的市场经济体系,生态环境所处的态势越发严峻。基于此,政府相关部门规划经济发展目标,力求实现循环经济,不断加大对企业破坏环境行为的处罚力度,通过科学合理的分析研究,制定环境安全防护体系,运用法律的武器实现对生态的保护与治理,避免企业为了谋求更多的发展利益而牺牲环境。为了进一步强化对环境的政治力度,政府部门分别颁布了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对全国范围内的了排污权交易的试点增加环境保护的国际公约。

不仅如此,政府在积极发挥宏观调控功能,实现对行政和经济职能的协调发展,在制定财政税收和政策的过程中更多的倾向保护社会利益和公共环境,明确要负担的社会责任,不能为了发展而毁坏生态系统。要知道,想要不断加强环境管理体制,也就需要企业投入更多的资金,通过不断提升企业外部經济的增长率强化内部管理流程,不断降低生态治理活动的外部效应。企业在循环经济视角下的最优选择就是建立生态管理体系,从企业生产的源头来控制成本,保证获得利润的持久性以及企业的持续发展。

4.水集成

企业运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实现对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不断完善水资源集成分配。在进行集成的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措施为:不断提升对水循环系统的利用频率,在生产环节中直接利用蒸汽冷凝水,把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生产、生活废水经过特殊处理替代原水。在此过程中,经常会将碳酸锰的二次洗涤水用于下料产品的一次洗涤,大量污水通过膜技术处理之后实现循环利用,有效减小对于原水的使用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整个可持续发展战略执行的过程中,实现经济的循环发展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我们国家和相应政府管理部门把对工业园建设的发展中心放在建设循环发展经济和生态化发展方面,目前,已经初步拟定对多个国家级大型工业园区的不同产业链实现交叉生产,保证有效的资源得到最大的运行。在企业的发展阶段,建设生态产业链已经成为园区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实现多方面的集成化发展,是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举措。与此同时,国家还推行实施企业相关管理办法,力求实现经济与环境管理的协调发展,在企业运行中全方位多角度推行循环经济模式,不断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发展效益,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周宏春,刘燕华.循环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10-24.

[2]胡山鹰.磷资源产业循环经济[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5-8.

[3]张坤.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25-27.

[4]冯之浚.循环经济与上海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61-263.

[5]冯之浚.循环经济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3-54.

作者简介:余锋(1974.08- ),男,汉族,籍贯:浙江建德,当前职务:总经理,当前职称:工程师,学历:本科,作者单位:金华永和氟化工有限公司

作者:余锋

上一篇:会计准则国际化分析论文下一篇:改革创新计算机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