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化幼儿教育论文

2022-04-20

摘要:幼儿园是孩子成长的乐园,但随着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频繁出现,幼儿的成长和发展面临着愈发严重的威胁。本文以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为对象,分析了其基本特征和成因,进而提出了解决对策。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科学化幼儿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科学化幼儿教育论文 篇1:

中国幼儿教育科学化的先锋-陈鹤琴

陈鹤琴是一位经历过私塾教育洗礼、对传统教育思想深有感受的教育家,也是一位经受过西方教育熏陶、对现代教育思潮深有感悟的教育家。他毕生从事推进中国幼儿教育科学化的事业,在他的引领下,中国的幼儿教育吸纳现代幼儿教育的先进理念,扎根中国的文化土壤和幼儿教育实践,不断向着科学化的道路迈进。陈鹤琴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研究成果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

纵观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幼儿教育科学化发展的基本理路。研究教育从研究儿童开始,研究儿童是如何发展的,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是什么,儿童的行为特点是怎样的,这是陈鹤琴幼儿教育研究的起步性研究内容。正是这些研究,加上西方儿童发展理论的影响,形成了陈鹤琴基本的儿童观。陈鹤琴儿童观的本质内容是要科学认识儿童,顺应儿童的天性,给予儿童活动的机会和条件,给予儿童适宜的指导和帮助,并且要热爱儿童。他认为儿童是在实践中学习的。他指出:“小孩子的知识是由经验得来的。所接触的环境愈广,所得的知识当然越多。所以我们要使小孩子与环境有充分的接触。”(1924)他认为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所以他指出“应根据幼儿的特点,多给幼儿感性的知识,创造各种环境和条件,多让儿童接触大自然和大社会,多观察,多活动,扩大他们的眼界”。(1979)陈鹤琴明确提出游戏对儿童发展有重要意义,他指出:“游戏也是儿童生来就喜欢的。儿童的生活可以说就是游戏。”“名义上虽说是游戏,但所学确是很好的学问,很好的东西。”(1927)他也主张关注儿童的个性,关注儿童之间的发展差异。他指出:“儿童的个性不同,我们不能强之以同”。(1924)他主张理解儿童、尊重儿童,要与儿童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幼稚园教师应当作儿童的朋友,同游同乐地去玩去教的”。(1927)正是站在这个立场上,陈鹤琴对无视儿童的旧教育展开了猛烈的批判,尤其揭示了旧教育损害儿童天性、剥夺儿童权利和让儿童陷入呆板机械学习状态的现象,并深入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陈鹤琴开展了以“试验”为基础的科学的幼儿教育研究。他采用行动研究法,利用教育现场展开研究。1923年,他创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所实验幼儿园——南京鼓楼实验幼稚园,这也是我国第一个由高等院校(当年的东南大学教育科)创办的幼儿教育实验研究基地,开创了我国高等院校理论联系实际,利用实验研究基地开展科学研究的先河。陈鹤琴认为科学的幼儿教育必须经过试验,才能确定是否可行,是否有效。他提出幼儿教育“必须经过比较普遍的、比较长久的试验”。(1927)我们认为,这正是陈鹤琴教育思想及其实践同旧教育的分水岭。正是通过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指导下的实践,以及在实践过程中的发现和反思,幼儿教育才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科学轨道。陈鹤琴将幼儿园课程,幼儿园环境和设备,幼儿故事、音乐、图画、玩具、习惯等内容纳入自己研究的视野,并逐一加以研究,形成科学的认识。陈鹤琴对幼儿教育领域中诸多内容的研究是细致深入的,也是充满感情的,他的每一项研究都让人感动,这样一个广闻博识、乐学乐行、醉心研究的教育家实在令人敬佩。

陈鹤琴之所以是科学的幼儿教育的积极推动者,是因为他的研究是立足国情的,不是照搬西方的。这也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科学性的重要标志。作为留美学者,他反对简单移植“美国式”教育,他认为应该借鉴西方优秀的教育思想和内容,但不能一味模仿。陈鹤琴对福禄贝尔、蒙台梭利等西方主要幼儿教育家的思想进行过深入的研究。既分析他们的优势,也指出他们的不足,言之成理,以理服人,教导人们不要盲从。陈鹤琴1926年就提出的告诫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因为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一知半解者甚多,盲从者无数。陈鹤琴认为,研究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要关注国情,只有结合国情,才能产生科学而有效的教育。陈鹤琴指出:“外国有许多经验,也有许多好的经验,但不能不加分析地照搬照抄,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以实践来检验哪些是成功的、切实可行的,哪些是不可取的,要适应中国的特点。”(1979)

陈鹤琴晚年一直呼吁要开展幼儿教育的科学研究,他提出:不但要研究观念,还要研究内容和方法;不但要研究幼儿园的教育,还要研究家庭的教育;不但要研究正常儿童的教育,还要研究特殊儿童的教育。他甚至提出“为切实开展教育科学之研究,特建议设立儿童教育玩具、教具、设备的研究室和研究工厂”。(1980)“教育实验”是他晚年撰写文章时经常出现的词汇,这是对幼儿教育科学化的呼唤,是对幼儿教育质量的呼唤,也是对童年幸福的呼唤!

值此陈鹤琴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谨撰此文以作纪念。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南京,210097)

作者:虞永平

科学化幼儿教育论文 篇2:

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思考

摘 要:幼儿园是孩子成长的乐园,但随着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频繁出现,幼儿的成长和发展面临着愈发严重的威胁。本文以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为对象,分析了其基本特征和成因,进而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幼儿教育 小学化 身心 理念

幼儿园原本是一个人人生当中最快乐、最幸福的时段,然而从我国目前的幼儿教育现状来看,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十分普遍,这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起到反作用。“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在幼儿园阶段,用小学的教学和管理模式来替代幼儿教育的现象。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特征

1.重知识,轻情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要,使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从纲要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教育的重点是“快乐发展”,快乐就是一种情感的表现。然而反观现实,许多幼儿园在实际教育过程中,过多地插入本应是小学阶段才会学习到的教学内容。不仅如此,更在内容上求多、求深,而对幼儿的情感教育却不予重视,这就违背、颠倒了幼儿阶段教育的目标和宗旨。

2.重教学,轻游戏

孩童时代本应在快乐的游戏中度过。但是,在现实中许多幼儿园并没有将游戏看成是正规的幼儿教育方式。而是用各种课程填满孩子在幼儿园的时间,把幼儿过早地推到了小学学习时期。幼儿的天性天真爱玩使他们并没有形成学习的概念,这时就需要顺应其的天性,以游戏为载体。相反,一味地以死板的课程来压制孩子的天性,必会使孩子厌恶学习,厌恶幼儿园生活。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成因

1.幼儿园认识不足及利益驱使

许多幼儿园对幼儿教育的先进理念缺少应有的认识,也未能正确对待和领会教育部门颁布的相关指导要求,总认为“学得多”便是好。更有甚者,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随意设置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和兴趣班,让家长掏钱,根本不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诉求,以“大人的意志”全权代选幼儿的发展道路。

2.家长思想有偏差

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产生主要在于家长不成熟的思想。随着人才时代的到来,社会向大众传递着一个明确的信号:没有知识就没有饭碗。这就导致许多家长在幼儿园阶段便开始“逼迫”自己的孩子要赢在“起跑线”上,在知识的积累上要超越别人的孩子。因此,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产生的主要推手其实是家长。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解决对策

幼儿时期是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能否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幼儿建立健康向上的身心发展态势具有重要意义。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既不符合孩子的身心特点,也不符合教育规律,我们有必要采取措施纠正这一错误。

1.增强教育监督和培训,促进幼儿教育科学化

主管幼儿园工作的各地教育部门应强化监督,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调研各幼儿园的交际教育状况,发现“越级教育”行为的必须立即要求整改。对幼儿教育理念和方向认识不足的幼儿园,应及时组织幼儿园领导和教师参与幼儿教育培训,请经验丰富的专家指导、修正幼教工作,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幼教观念,实施正确的幼教手段,从而促进幼儿教育向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

2.转变家长错误思想倾向,构建正确的幼儿教育观

我们应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扭转家长们的幼教观念,使幼儿教育回归到正确的道路上来。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家长座谈会或培训班,向家长宣传、教授科学的幼教理念。同时,电视、报纸等信息媒体也应多关注幼儿教育,以主流社会舆论观点引导家长思想转变。要让家长们认识到,以小学阶段的教育方式替代幼儿教育是一种“过犹不及”“拔苗助长”的行为,幼儿教育必须以培养健康的身心为重点。

3.端正幼儿园教育方式,完善幼儿教育实际操作

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的主阵地,必须努力践行幼儿教育的理念要求和规章要求。幼儿园领导及教师应认真研读幼儿教育相关的指导要求和规定,并摸索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幼教模式。要以游戏为主,在游戏中发展孩子的身心。同时,幼儿园与幼儿园之间应相互交流幼儿教育的新理念、新形式、新路子,不可“闭关锁国”或“闭门造车”。必要时,要请专家到幼儿园现场进行指导和点拨。

综上所述,幼儿教育小学化限制了孩子的天性和自由,过早地将孩子拉入了“苦涩”的学海之中,阻碍了幼儿的性格形成和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不断提高思想意识,创新方式方法,联合社会各界力量,让幼儿教育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参考文献:

[1]李艳贞.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08(08).

[2]黄绍文.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辨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5(09).

作者单位:青岛市市北区湖光山色幼儿园

作者:张巧玲

科学化幼儿教育论文 篇3:

百年风雨继往开来

浙江历来为文教大省,民间素有重视蒙学之传统,也是最早出现近代西式幼稚园与重要的早期幼教师资培训机构的省域之一。民国时期,中国幼儿教育奠基人“南陈北张”均为浙江入,他们人生和事业的起步在浙江。建国60年来,浙江幼教秉承传统优势,站在全国幼教改革与发展的前沿,获得了丰硕的成果。研究浙江幼儿教育发展史,不仅可以提升浙江幼儿教育在全国幼教界的地位和影响,而且可以为浙江教育今后的重点发展策略研究提供启示与借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浙江幼儿教育发展史》的作者在浙江省文化研究工程的资助下,开展了浙江幼儿教育发展史的研究,并完成全书的撰写工作。

《浙江幼儿教育发展史》一书对浙江幼儿教育的百年发展历程和浙江教育家群体在中国幼儿教育发展过程中的贡献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梳理、分析和研究,勾勒出基本的发展线索和发展规律,揭示地域性的发展特点:一是基于深厚的地域经济和文化基础之上的幼儿教育的普及与提高;二是与幼儿教育的普及与提高相伴相生的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迅速发展;三是浙江幼儿教育家群体为中国学前教育作出的开创性、奠基性的重大贡献。除前言外,该书主要由五个章节组成。第一章:萌芽——清末蒙养院的创办。介绍了浙江清末各地幼儿教育萌生的过程,如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教会在宁波等地举办小孩察物学堂,1907年浙江第一所官办幼儿教育机构——杭州女子师范学堂附属蒙养院的设立,以及外国教会女塾和杭州女子师范学堂保姆科的开设等。第二章:起步——民国期间的缓慢发展。勾勒了民国时期浙江幼儿教育的发展概况,如民国初期各地官办、民办蒙养园的设立,民国二三十年代的幼儿教育发展的高峰,以及早期幼稚师范和教育实验与研究的开展等。第三章:发展——新中国建立后的发展与曲折。描画了新中国建立后浙江幼儿教育的蓬勃发展,如服务于工农群众的工厂、农村、街道幼儿园的广泛设立,独立幼儿师范学校——浙江幼儿师范学校的设立等。尽管文革期间经历了曲折,但瑕不掩瑜,新中国幼儿教育真正走向大众化、科学化,获得蓬勃发展是有目共睹的。第四章:兴盛——改革开放后的迅速发展。谱写了改革开放后浙江幼儿教育的崛起与迅速发展的时代新篇章。如幼儿教育入园率的迅速提高,三年幼儿教育的普及,民办幼儿园的崛起以及高等幼儿师范教育与群众性教育研究的发展等。第五章:人物——浙江籍幼儿教育家的理论与实践。收录了浙江籍幼儿教育家的主要理论与实践,并结合他们人生经历作了文化分析,以凸显浙江幼儿教育家群体对中国幼儿教育作出的开创性贡献以及他们与浙江灿烂悠久的地域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为了更直观、生动地揭示浙江幼儿教育百年发展历程,作者在每个发展阶段精选了具有代表性的幼儿园作为附录。

总之,该书史料较为翔实、丰富,结构严谨,条理性强,文字流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但由于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该书还存在需要完善和丰富的地方。随着研究的深入,相信会有更生动、丰富的史料和更深刻、科学的观点充实进来。

作者:丁碧英

上一篇:大学生社交礼仪论文下一篇:新课程语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