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项目投资决策评价的论文

2022-04-22

【摘要】对于建设工程项目来讲,建设的规模较大,投入的资金较多,在工程竣工完成之后能否盈利,是每个投资方关注的焦点,这就要求造价控制者需要从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以及竣工结算等阶段进行全过程的造价控制工作。本文就结合工作实际,从这几个方面对建设工程的造价控制问题进行分析论述。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试论项目投资决策评价的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试论项目投资决策评价的论文 篇1:

基于价值链的R&D预算信息平台构建

[摘要] 企业不能很好地对R&D项目进行预算管理的原因,主要是在于编制R&D预算所需要的信息量不足。任何预算的编制必须依据一定的基础数据信息,这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积累获得的。根据R&D活动的独立价值增值特性和R&D预算的特点,R&D资金的循环与一般企业的资金循环基本相同,R&D项目的资金耗费也应服从一定的规律性。通过构建R&D预算的信息基础平台,经过一定时期的数据积累,最终寻求获得R&D活动的资源耗费和收益产出规律,为R&D预算管理提供充分的信息支持。

[关键词] 研发预算;信息平台;价值链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4. 011

1 引 言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越来越重视研发活动对构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作用,对研发的资金投入越来越大,2010年我国企业投入的研发资金高达7 062亿元。但是目前很多企业缺乏对研发资金的有效管理和控制,将研发过程看成一个“黑箱”,在会计核算上仅进行简单的“费用化”或资本化处理,对“黑箱”内部资金使用状况不做任何检查和控制,研发资金被置于企业财务管理的中心之外。对研发活动实施预算管理,能够使企业制定正确的研发战略、选择合适的研发项目组合、合理安排研发项目进度并对研发资金实施有效的控制等(Wilian E Sorder,1970),从而提高研发资金的运用效率、增强研发资金的保障、降低研发成本及投入风险。但是我国大部分企业研发预算管理状况欠佳,预算管理流于形式,许多企业不重视甚至不做预算。这导致了研发项目后续投入失控,经费不断追加,研发投入产出的经济效益低、企业不能很好地对研发项目进行预算管理的原因,主要在于编制研发预算所需要的信息量不足(梁莱歆,2007)。由于研发活动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加上人们对研发活动及研发预算的本质认识不足,使有关研发活动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明显滞后,相关信息严重缺乏,这种状况必然无法对研发实施有效的预算管理。任何一种预算,不管是资本预算还是财务预算,不论是零基预算还是弹性预算,如果没有基础数据信息做依据,无疑等于闭门造车。因此设计建立一个为研发预算管理服务的信息基础平台,为研发预算的编制提供依据,是实施研发资金预算管理必须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2 R&D活动的价值链分析

企业的价值增值过程按照经济和技术的相对独立性,可以分为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多个价值活动。这些价值活动形成一个独特的价值链条,价值活动是企业从事的物质上和技术上的各项活动。知识经济条件下,国际一流企业的战略目标是把资金主要投入到新产品的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上,而将产品的大批量生产外包给处于劳工成本较低地区的工厂。企业的内部价值链呈U型, 即价值链的主要增值部分在企业的研发活动和市场销售服务,而从事产品的生产仅能赚到微薄的利润。从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来看,研发→生产→销售→实现经营目标,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的价值链,而研发作为知识与经验积累的动态认知过程,处在这一价值链的始端,其价值是一系列价值增值的创新与专业化任务和活动的积累过程,该阶段的价值状态对新产品成本、产品市场价值及其收益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可见,研发活动在价值链中直接承担了价值创造功能,而且是企业内部价值链中最重要的增值环节,同时研发活动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价值增值过程。从研发资金的运动形态看,企业研发资金运动伴随对研发项目的投入而开始,对研发项目进行“加工” ,最后“销售”成功的研发项目,并以不同项目研发的持续不断而循环和周转,资本的积累主要依靠每个研发项目成功后的市场化(内部交易或外部交易)为研发主体带来盈利。这与一般的企业资金循环基本相同:货币—商品(研发人力资源和研发设施)—研发过程—研发成果(专利、技术秘密、新产品等)—货币。

3 R&D预算的特点及编制依据

3.1 研发预算的特点

通过对研发活动的价值链本质进行分析,结合研发活动的特点,研发预算同一般预算相比,具有自身的特点:

(1)研发预算的双重属性。研发项目处于不同的阶段时,研发预算属于不同的预算范畴。当进行研发项目投资决策、选择项目组合时,研发预算的功能属于资本预算的范畴,主要是对研发项目的成本投入和收益进行评价。当研发项目确定实施后,研发预算的功能属于经营预算的范畴,主要对研发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资金投入进行安排和控制。

(2)研发预算高度的不确定性。研发活动的创造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研发过程中资源消耗种类、时间、数量的不确定性。

(3)研发预算要求较强的动态性和柔性。

企业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研发活动必须动态追踪内外部环境,快速反应和迅速决策,同时研发活动的创新性和不确定性等客观因素决定了企业研发预算根据情况变化迅速做出调整。

3.2 研发预算的依据

任何预算的编制都需要一定的基础信息为依据。工程项目的投资预算可以根据施工图确定的工程量,套用行业、地域的消耗定额和费用定额,编制工程项目的预算投资额。企业经营预算中可以根据预计的产品产量、单位产品耗用的各种材料、工时、库存等,编制出产品成本预算。在预算方法上,即使是零基预算,也不能凭空想象,必须依据历史和未来的数据信息对预算期的发生额作出合理预计。这些预算的基础信息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积累获得的,通过会计记录、生产台账等记载和反映。

尽管研发活动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但总会遵循一定的基本规律。Robert Cooper教授长期致力于研发管理研究,他认为通过广泛调查和统计分析,可以发现研发活动的规律。而且,研发的某些本质特点对于不同类型的研发活动都是共同具有的。通过对研发活动的价值链本质进行分析,企业的研发项目是研发机构“生产加工”的产品,研发资金的循环与一般企业的资金循环基本相同,研发项目的资金耗费也应服从一定的规律性。如果能在研发过程中积累研发活动各项数据信息,特别是与资金耗费有关的财务信息,寻求其分布规律,则进行科学的研发预算编制就有了依据。

4 基于价值链的R&D预算基础平台构建

目前的研发管理方式很难对预算编制基础信息进行有效的积累,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许多中小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研发机构,研发设施、研发人员与生产设备、管理人员混为一体,这很难对研发资金实施单独管理;②研发活动多数是以任务的形式安排 ,没有以项目的形式体现,这难以对单个研发项目的投入产出效益进行测评;③企业开展研发活动投入会计核算比较混乱,很多企业并没有专门核算研发经费,而是混在管理费用中,部分企业为了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申请政府研发资助及所得税前加计扣除的需求,将本属于生产、管理的成本费用消耗归集计入研发支出,很少有企业对研发经费分研发项目进行明细核算。因此,必须根据研发活动的价值链本质,革新研发管理方式,改变研发经费会计核算模式,构建基于价值链的研发预算基础平台,为研发预算的编制提供信息支持。

4.1 成立专门的研究开发机构,对研发资金实施独立管理

研发资金与生产经营资金处在企业价值链的不同环节,研发资金从投入到研发成果中试、研发成功获得专利、产品试制、市场化获得盈利,构成研究与开发资金独立的循环过程。如果将两者混合管理,将给研发资金的正常运营和效益化管理带来不便。为了保证研发活动有秩序地顺利实施,应当建立专门的研发组织机构,便于对相关的各项资源(人员、资金、技术、设备和材料等)进行系统安排。

企业专门设置研发机构,为研发资金提供了避风港,为研究开发资金的使用确定了一个明确的责任主体,为研究与开发资金的独立管理创造了客观条件。研发机构设立的组织模式可以多种多样,集团企业可以下设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研发公司,企业内部研发机构的存在模式可以是内企业、研发部、新事业发展部、新产品开发委员会、技术中心、虚拟组织、课题组等等。

4.2 对研发活动实行项目管理

企业的各项运营活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重复性、连续不断、周而复始的例行性活动,称为“运作”,如:用自动化流水线批量生产某些产品,财会部门定期编制月、季、年等财务报表等;另一类是独特的、一次性的活动,称为“项目”,如一项建设工程、研究开发新产品等。美国项目管理学会对项目的定义为“在一定资源约束下为创造独特的产品或服务而进行的一次性努力,项目具有整体性、一次性、独特性、生命周期性、约束性特征。项目管理就是把各种系统 、方法和人员结合在一起,在规定的时间、预算和质量目标范围内完成项目的各项工作” 。可见,项目管理的实质就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以最高效方式完成特定的任务。

实践证明,项目管理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合理分配资源,有效节约成本。项目管理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以规范的项目管理方式,成熟的项目管理技术对研发进程进行管理,可以提高研发的效率和成功的概率,但这并不是本文所关注的。本文所关注的是企业研发的对象是每一个研发项目,成功后的研发项目是其“生产”的“产品”,通过研发活动的项目化管理,使搜集积累到的研发数据信息拥有明确的对象化載体,便于总结类似研发流程中的资源耗费规律,评价项目的投入产出效益。

4.3 改变研发活动会计核算模式

预算是主要以货币量度来表示企业的经济活动计划的综合说明,预算的编制、执行、控制、调整等均以企业会计系统提供的财务信息为主要依据。编制研发预算所需信息量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对研发资金的会计核算模式忽视了研发活动所具有的独立的价值增值特性。对于研发资金的会计处理,仅进行简单的费用化或资本化,等于将这部分资金推入“黑箱”之中,不仅无法为研发预算的编制提供信息,也不能直接评价研发活动的投入产出效益;更难以将研发活动具体的资源耗费变化信息反馈,实行研算的控制和调整。可见,构建研发预算的基础平台的中心工作是改变目前研发资金的会计核算模式。

企业成立专门的研发机构,明确了研发资金的会计主体,对研发活动实行项目化管理,明确了研发资金会计核算的对象主体。对研发活动的价值链进行分析,表明研发活动具有独立的价值增值特点,企业的每个研发项目是研发机构“生产加工”的产品,因此应当按一定的准则(具体标准应根据不同行业研发活动的特点制定)对研发机构的资金来源、资产负债、研发项目的投入产出等进行单独的会计核算。

(1)企业研发机构的资金来源:以独立法人形式设置的企业研发机构,其研究与开发经费主要来自其注册资本、母公司的专项借款、向其他单位的借款等;而企业内部研发部门,在会计核算将其视为一个独立的会计主体,其研发经费主要依赖企业的直接拨款或内部借款。

(2)研发活动的成本投入:研发的成本投入指研发主体为了特定的项目目标,在一定时期内进行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活动所发生的物料消耗和人工消耗。要正确核算研发的成本投入,首先应严格区分企业的研发活动和一般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技术改造、采用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等活动。研发活动是为获得科学与技术(不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和服务而持续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的系统活动。只有符合这些目的和概念的活动,其耗费才能列入研究与开发成本。其次,在研发活动中所发生的与其相关的支出都应纳入研发成本的范围,包括直接在研发活动中发生的费用和以合理的基础分配计入的费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研发人员人工成本;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研发设备、仪器的折旧、摊销、租赁费用;专门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勘探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费;新产品设计费、新工艺规程制定费以及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研发成果的论证、评审、验收费用,办公费、通讯费、差旅费等其他费用。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应对单个研发项目的成本进行专门核算,将单个研发项目作为成本核算对象。具体核算时研发成本应按不同的研发项目设置二级明细科目,按项目发生的成本明细设置三级明细科目。如果研发活动的不同阶段由研发机构的多个部门完成,还应核算每个部门的成本开支情况。每个项目直接发生的成本直接归集计入该项目,不能直接归集的按合理的基础分配归入各个研发项目,并正确结转待完结研发项目和已完结研发项目的成本。

(3)研究活动的产出:取得成功后的研发项目,实现了价值增值,可以用现金流量折现、实物期权等方法估计其价值。对法人型的研发机构而言,通过市场交易形式实现收益。对企业内部的研发机构,研发成果以虚拟的内部交易形式实现。根据研发机构一定会计期间的研发投入产出情况,可以编制研发机构的收益表。

(4)研发机构的资产负债:对法人型的研发机构,研发成果收益直接归属于该研发机构,对企业内部的研发机构,研发项目成功后实现的收益可假定归属于研发机构。根据研发机构的资金来源和资金使用情况,编制其资产负债表,反映研发机构的财务状况。企业内部研发机构的资产负债、收益等财务报表信息可以内部财务报表的形式报送,也可以在对外的财务报表附注中批露。

总之,必须改变目前对研发经费仅进行简单的费用化或资本化处理,应按单个研发项目核算其明细成本及收益情况,为研发预算的编制和控制积累基础信息。

4.4 建立研发活动的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的研发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研发机构同时进行多個研发项目,并行工程、项目组合等研发流程方式的应用,使研发过程产生大量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研发活动还需要研发机构内部各部门的协作,也需要企业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因此企业应建立一个基于研发项目全过程、集成化的研发管理信息系统,为项目各参与方提供一个共享的信息平台。这不但保证了研发项目的顺利实施,而且通过与财务核算系统及ERP等管理软件无缝对接,可以方便快捷地收集、存储和处理研发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相关信息,为寻求研发活动的资源耗费规律提供一个基础信息平台。

5 结 论

为促进企业进行研发预算管理,解决研发预算编制的信息量不足问题,应根据研发活动的独立价值增值特性,通过对研发活动的项目化管理,研发资金的单独管理,改变研发经费的会计核算模式,构建研发预算的信息基础平台。基于价值链的预算基础平台的构建,除了可以积累研发预算编制所需的基础数据,从中发现研发资金使用的一般规律,为研发资金的预算控制提供充分的信息支持外。还可以通过对研发资金的单独管理,便于评价研发项目的投入产出情况,提高研发资金的使用效率。其次,明确了研发经费支出的方向和范围,便于企业研发强度的测度和所得税前加计扣除的计算,为企业申请税收优惠提供了充足的依据。最后,通过对研发机构财务状况和研发成果情况的核算,也进一步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为投资者决策提供了很好的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Wilian E Sorder.Budgeting for R&D A Case for Monagement Science Methods[J]. Business Horizons,1970,13(3):31-38.

[2]陈劲.研发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冯延超,梁莱歆.基于价值链的门径式研发预算管理[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9):34-38.

[4]王志定.基于价值链管理的会计流程重构[J].价值工程,2006(6):35-38.

[5]新夫.基于价值链模型的R&D会计重构[J].会计之友,2005(06B):16-17.

作者:陈峥珍

试论项目投资决策评价的论文 篇2:

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有效路径研究

【摘要】对于建设工程项目来讲,建设的规模较大,投入的资金较多,在工程竣工完成之后能否盈利,是每个投资方关注的焦点,这就要求造价控制者需要从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以及竣工结算等阶段进行全过程的造价控制工作。本文就结合工作实际,从这几个方面对建设工程的造价控制问题进行分析论述。

【关键词】建设工程 造价控制 有效路径

建设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必须要以合理控制为基础,以有效控制为核心,并且要贯穿在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防止投资突破限额,还需要促进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加强管理,使得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有限的资源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效用。要想合理的控制好工程造价,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

一 建设工程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途径

对于建设工程项目来讲,投资决策阶段是项目的起始环节,这一阶段的工作内容是工程造价控制的基础,直接影响到今后各个建设阶段造价控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

首先,造价控制者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作为造价控制者,需要准备好和项目建设投资相关的各项资料,例如工程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地址情况、水力电力情况,以及主要的材料设备资料,为投资决策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对于做经济评价的建设项目来讲,还需要收集项目建设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周边的环境状况,并且对这些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分析,确保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经济分析的准确性。

其次,造价控制者需要做好项目投资决策的市场调研工作,对项目市场占有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且要做好市场研究,技术和经济人员需要对这些数据情况进行分析,看项目的投资能否达到预期的回报。

最后,造价控制者需要选择科学的决策制度。在工程项目的建设初期,为了避免盲目投资,需要采取集体决策的制度,进而组织工程的技术部门和财务部门等相关人员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技术和经济层面的论证,这样通过充分的论证来对其经济前景进行分析,为今后造价的控制工作打下基础。

二 建设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途径

设计阶段是工程项目建设的灵魂阶段,也是处理技术问题和经济问题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造价控制者的造价控制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要进一步提升工程设计的质量,逐步优化方案进而更合理的控制工程造价。对于建设工程项目来讲,其设计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项目施工的质量水平,也会影响到项目投资的回报情况,因此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而方案的优化不仅关系到建设项目一次性投资的多少,而且会影响到项目交付使用之后的经济效益。所以说,建设单位在对设计单位的方案进行审查的时候,一定要重视方案的优化问题,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

其次,实行限额设计,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和投资估算,并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进行施工图的设计。在对造价进行实际控制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价值工程的原理,对工程的造价进行分解,进而合理的确定好设计的方案。需要注意的是,设计人员在选择梁柱截面好额混凝土强度等级以及配筋的过程中,一定要满足结构强度以及刚度的要求,但是一定要和实际情况相吻合,科学的选择,不同的选择会给造价带来差异。在实行限额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优化设计,这样才能够既确保设计的质量水平,又能够达到造价控制的目的。

最后,可以通过改变设计取费的方式达到控制造价的目的。具体来讲,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实行设计质量奖优罚劣的制度。即如果说设计单位在批准的项目投资限额之内,应用价值工程的原理,对设计方案进行了技术性的分析和比较,通过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而达到了节约资金的目的,则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奖励,相反则要对其进行惩罚。应用这种制度,能够更好的引导设计单位朝着好的方向进行设计,以便更好的对工程项目的造价进行控制。

三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阶段造价控制途径

施工阶段是建设工程项目建设的重点环节,这一阶段需要采取科学的措施对造价进行控制。对于建设工程项目来讲,工程的质量、成本以及工期是管理的三个主要内容,在这一阶段进行造价的控制,需要正确的处理好着三者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讲,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

首先,要控制好设计变更的出现。在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过程中,设计变更是不可避免的,引起变更的原因很多,但是一定要严格的控制变更,才能够更好的控制造价。要减少设计变更,除了要按照国家的规定进行操作之外,还需要对可发生的设计变更进行调整,使其实现量变,而确保单价不变。同时,造价的控制者还需要对发生的设计变更进行认真的处理,对于涉及到费用增减的设计变更一定要共同签字确认。

其次,要正确处理好工程施工进度、质量以及成本之间的关系。上文中已经提到,这三者是建设工程项目施工中最重要的因素,一定要正确的处理他们的关系。一般来讲,质量提高,施工的工期就会加长,投资也会相应的增加,但是如果忽视质量,盲目的追求经济效益,将会给企业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说,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既不能够盲目的追求质量和工期,不顾投资的多少,又不能够忽视质量工期以及成本之间的对立关系,而是需要找到三者的契合点,进行科学的管理。所以说,造价控制者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计划工期,或者是缩短工期,这样能够减少工程的造价。

最后,要控制好施工材料的单价和数量。施工材料的费用也是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要素,其占据了工程造价的近80%左右。市场经济条件下,材料的价格会随着市场的发展出现变动的情况,这样就会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造价控制者一定要密切的关注材料市场的动态变化,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为造价的控制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资料。

四 建设工程项目竣工结算的造价控制途径

竣工结算阶段是项目建设的最后阶段,在这一阶段需要做好各项收尾工作,确保工程项目的按时交付和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得。在这一阶段,造价控制者需要以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依托,结合建设项目的招标文件进行造价的有效控制。

在进行結算审计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结算资料的有效性,使审核之后的结算能够体现出工程项目的实际造价水平。在这一阶段,为了确保造价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相关人员一定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要严格的审核项目的工程量,并且要根据施工的承包合同要求,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设计变更以及现场签证进行审核。待审核工作完成之后需要认真的编制符合实际情况的竣工结算报告,并详细的分析资金的使用情况。

结束语:对于建设工程项目来讲,造价的控制工作需要贯穿到项目建设的始终,并且是一项复杂的过程,需要控制者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和丰富的管理经验才能够出色的完成。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以建设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问题为中心,从四个建设阶段分析了造价控制的途径,希望能够对今后的造价控制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进一步提升造价控制的水平,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为相关人员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刘瑞华 蔡晶 浅析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有效途径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

[2] 孙莉 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有效途径与措施 投资与合作,2012年第7期

[3] 李建业 试论有效控制建设工程造价的途径 民航科技,2003年第6期

[4] 倪文伟 对建设工程造价有效控制的探讨 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1年第3期

[5] 张汝红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的有效途径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理论,2013年第16期

作者:刘珍凤 孔红军

试论项目投资决策评价的论文 篇3:

建筑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研究

【摘要】建筑项目工程是系统性的工程,其需要的资金数额较大,而且投资的周期很长。故而对建筑项目工程的造价管理过程也需要从全方位入手,进行整体的管理。在对建筑项目工程造价的管理过程中,我们需要从项目的各个阶段入手,分别分析各个阶段中对工程造价管理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建筑项目;工程造价;管理

1 引言

建筑项目工程造价,就是在建筑项目工程中所需的资金,其具体建造过程中产生的价格。对于建筑项目工程造价而言,其大背景是市场经济,我们往往将工程的承发包价格认定为建筑项目工程造价。

2 建筑项目工程造价的特点

2.1 大额性

所谓建筑项目工程,就是对建筑的建设。而建筑工程往往都是大工程,故而其造价都比较高,可以达到上千万或是几亿的价格。此特点使得各个方面的利益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宏觀经济。

2.2 差异性

每一个建筑项目工程都具有差异性,与另外的建筑项目都有不同之处。这些不同主要表现在建筑的功能或是用途方面。因为我们在建设每一项建筑项目工程时,都对其有着不同的期望,对其功能具有不同的要求,才使得每一个建筑工程的结构、造型以及设备等都具有不同之处。

2.3 动态性

建筑工程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其建造周期很长,那么在这个周期内,就很容易出现很多因素使得建筑工程的造价发生变化。这与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是有关的。随着时间的变化,科技的发展,市场的变化可能会使得很多设备的价格以及人员费用发生变化,所以整个建筑项目工程是具有动态性的。

2.4 层次性

每一个建筑项目工程都包含很多层次,而建筑的多层次就决定着造价的多个层次。在一个建筑项目工程中,往往包括多项工程,比如住宅楼和商店或是写字楼和车间等。而每一个单向的工程由具有很多单位工程,比如在住宅楼工程中还需要包括土建工程、电气安装工程以及通风工程等等。所以面对建筑的层次性,工程造价也具有层次性。

3 我国建筑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3.1 决策阶段

在决策阶段中,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其一,“三超”现象严重。所谓“三超”,就是概算超过了估算,预算超过了概算,而结算超过了预算。“三超”现象将最终导致整个工程的实际造价非常高,远超过预算,那么就会使得我国对于建筑项目工程造价的控制工作难以进行。同时,这一现象也使得我国的经济建设的发展受到影响。

其二,忽视了投资决策阶段对造价工程的控制。对投资的决策阶段本身是一个占比重较小的阶段,此阶段所使用的费用也非常少,很多人因此就没有对决策阶段提起重视。然而在这个阶段,如果能够充分把握是可以有效地提升造价管理水平的。在我国,对建筑项目的投资和估算工程的进行过程主观性较强。

3.2 设计阶段

在设计阶段中主要存在两点问题。

其一,“三边”工程越来越多。所谓“三边”工程,就是建筑项目工程一边设计,一边进行施工,一边进行修改工作。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对项目工程时间的压缩所致。

其二,很多设计收费不合理。对于设计人员而言,一旦设计出现质量问题,其需要担负责任。但是我国的机制却没有对超支行为进行规范,所以设计人员宁愿加大预算,忽视了建筑的经济合理。

3.3 招标阶段

在招标阶段中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其一,行政干预过多。行政对建筑行业的干涉过多就很有可能导致企业对于造价的管理工作不能顺利完成。其限制过多,那么工程造价管理的效率就会降低。

其二,项目进入招投标市场比较盲目。很多项目工程为了抢夺在市场上的立足之地,往往提前招投标,具有盲目性。一旦其自身条件不成熟,施工过程就需要不断进行完善,无法对造价进行管理。

3.4 实施阶段

在实施阶段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其一,造价管理缺乏连续性。在我国,对造价的管理工程是非常繁琐的,具有很多项工作。但是很多担任监理的工作人员对于合同的管理并不熟悉,工作收到局限。

其二,对前期工作造价管理不重视。很多建筑单位将预算的重心放在施工阶段,而忽视了前期造价的管理。然而前期阶段是计划阶段,没有抓住计划阶段对造价进行有效控制,事倍功半。

4 建筑项目造价管理对策

4.1 决策阶段

在对建筑项目造价管理的决策阶段,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对当地的地理条件以及交通状况等进行充分的了解,进行可行性研究,对投资估算工作进行外包,对相关的责任机制进行完善工作,并且需要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简易的初测工作。首先需要对建设工程项目所具备的勘测文件以及数据材料进行研究,提升整个建筑项目工程的精度。

除此之外,还需要进行投资估算工作。这一项工作将作为对项目决策的一项依据。故而对投资的估算必须具有一定的精度,才能够起到参照作用。同时还需要对财务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完善,从而更好地判断建筑项目工程的状态。

4.2 设计阶段

在这个阶段需要首先确定总造价目标,然后就需要采取措施对造价进行控制。那么首先,要学会合理运用竞争机制,顺利进行招投标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让每一位设计人员都自己设计出可行性强并且造价合理的方案,然后采用最为合理的方案。同时,也需要使得设计招投标制度得到优化,使得整个制度能够对设计人员的综合水平进行考核,从而可以顺利选取出最优方案。

4.3 招标阶段

在这个阶段需要利用竞争手段,使得预算人员针对投标过程具有竞争,从而做出最优预算方案。当然,还应该对其加以完善,增加询标程序,就是让预算人员进行投标时能够介绍自己预算的合理性,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竞争中出现的不利因素。同时,还需要对招标环境进行净化,使得整个过程更加透明化。

4.4 施工阶段

在施工阶段,由于整个周期比较长,所以需要对造价进行全局的动态控制。在这个阶段中,人工成本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所以需要尽可能地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使得人力资源合理配置。

同时,施工中材料的管理也不可小觑,材料在造价中所占比重可以达到70%,故而需要从材料入手,尽量减少材料的损耗。另外,对相关器械的使用也要尽可能地小心,经常进行维护,减少由于器械问题而产生的资金损耗。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工程的监督管理工作,以保证施工阶段能够顺利进行。

4.5 竣工阶段

在这个阶段,需要进行竣工结算工作。这个过程需要格外注意,要对每一项材料、每一张图纸进行核实,并且对每一项费用进行审核工作,以确保没有资金由于计算失误而浪费。另外,还要对建筑材料的使用进行审核,从而确保结算的准确性,加强建筑项目工程造价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英.试论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要素与其工程造价降低的对策[J].价值工程,2014, (10):123-128.

[2] 张玲.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要点研究[J].价值工程,2011,30(32):95-97.

[3] 许红霞.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要点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 (10):117-122.

作者:焦小明

上一篇:供应链金融中小企业融资论文下一篇: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