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和谐发展观构建新时期“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2022-09-11

1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

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风潮猛烈撞击着国人的头脑,站在思想的风口和浪尖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们,他们的头脑更发生着让“老革命们”惊叹的巨变!如果再用老眼光和旧观念去审视这群新时代“小狮子”的话,可能个个都有说不完的令人担忧的甚至“沉沦”整个中华民族的大问题!毛主席说的好:“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小平同志的话很经典:“只有改革才有出路!”。只有对当代大学生和研究生群体有一个客观的现实调查,再分析其背后的动因,然后考虑我们的教育切入点或许会更适合他们,也许会更符合实际!

笔者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同时也对辅导员进行了访问,参阅了相关资料,再结合自己这么多年的学生经历和管理经验,得出现阶段大学生的特点如下:

(1)“活”。当代大学生思想更为活跃,经常表现出高度的创造欲望和热情。他们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遇到困难和挫折,很少会硬着来(这里当然排除个别“意外”情况);直的不行,他们会想办法“曲线救国”。对于专业学习,更是花样繁多,别出心裁。

(2)“新”。当代大学生研究生乐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新事物、新科技。能主动学习和运用新知识,能较独立的思考,在生活、思维及行为方式上喜欢创新,别出心裁。

(3)“自我”。随着大学生思想的更加独立,大部分学生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都有体现自己风格的一套。他们不愿意过那种封闭划一、千人一面、漠视个性的生活,而更加注重个人权利及其主体性。多数大学生内心里希望被特别尊重和展现自我。

(4)“快”。当代大学生、研究生大多已不满足老祖宗提出的循序渐进,慢慢探求。这与当今世界发展速度不无关系。知识的爆炸,竞争的激烈,高节奏的发展现实,快与不快将直接决定着他/她们在现实世界中的“优胜劣汰”。

(5)“实”。当今大学生更注重实际,看重实用性,追求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同步追求。他们在对待国际事务、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以及对人对事的评价和取向上,呈现出鲜明的务实性特征:他们厌恶那些空洞的大话;他们不仅看你怎么说,主要看你如何做,看你做的实际效果如何;他/她们的理想与抱负有的是深藏于内心的,有的是“喜形于色”,但他/她们同样也是既有理想抱负也更愿意“积跬步以致千里”的一代。

(6)“泛”。当代大学生对成才认识不局限于单一学习成绩,认识更加宽泛与多元。更加看重个人素质、技能、综合能力的培养,希望尝试不同的人生体验,希望最大限度的发展个人潜能和尝试获取更多机会。

(7)“脆”。如今上大学的学生和研究生大多为80年代出身的独生子女,父母的疼爱和相对富足的社会、家庭环境使得某些学生养成了生活依赖性强、心理脆弱等现象。

(8)“忧”。当今社会关系复杂,父母生活、工作、感情等各方面交织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一些大学生在经济压力、学习压力、社会压力,特别是就业压力面前表现为焦虑、惶恐和不安。

(9)“忙”。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扩招的促进,残酷激烈的竞争局面基本上使得同学们把大学学习当作求职的资本——虽然不是惟一,但学习的最大动力是求职,是积蓄本科4年或研究生2年以后的竞争实力。相当部分同学在激流中忙于考研考博、忙考证、忙兼职、忙社团活动、忙实习,一切都在为更好的求职而加筹码。

(10)“茫”。一些大学生甚至研究生不明确自己专业的定位,不知道自己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到底有什么用、有多少用,不知道自己会什么、能做什么和将做什么,对前途缺乏相对明确的目标。

2 大学生现状背后的动因

现阶段,大学生的思想现状形成受社会、家庭、学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综合来看,新生代大学生人格形成的原因或许有如下几个关键因素[1]:

(1)经济的腾飞、知识的爆炸,新事物层出不穷,竞争、主动追求、快乐、个性、独立、财富、民主、自我和创新意识成为影响他们思想的主基调,因而他们人格中潜藏着“无所顾忌”、平等、独立、自由的现代特征,促使他们在心理上整体呈现为大胆、外向的特点。但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传统中国文化影响着他们收敛自己的行为,于是在外表上带有低调内敛的特点。

(2)家庭的教养方式也是影响大学生现状的重要原因。当代大学生研究生多是改革开放前后出生,多为独生子女,父母的疼爱再加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呵护,成为家里的掌上明珠,逐渐养成了前文提及的“自我”和“脆”的性格特点。

(3)高校教育也有待改进。1)高校的教学质量可以继续提高。高校招生规模扩大,而师资投入、管理与设施建设、后勤服务方面尚有不足之处,或许重视了“硬件”设施的建设而减少了对人的精神层面的塑造。2)更需逐步树立“学生为本”的思想、加强与时俱进的高校师生思想道德教育。

(4)就业问题仍是大学生的核心问题。

3 学校、家庭、社会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2,3,4]

既然大学生现状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那么它们到底分别对大学生产生着怎么的作用呢?

(1)家庭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基础性的作用。学生在中学时,和父母比较接近,对父母依赖很强,这个时候父母的影响最大。

(2)学校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有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在实施政治思想工作的过程中把握方向,设计方法,努力创造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模式和理念。

(3)人们常说“大学是半个社会”,学校反映了社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也反映了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以及一些思想意识上的条条框框的限制。换句话说,社会的需求决定了大学的方向、模式和文化。大学的发展是和社会发展密不可分的,大学的发展,社会承担着不可估量的责任。

培养身心健康的新一代,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期望。这一目标的实现,要靠学校全体工作者的努力,更要靠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4 用和谐发展观构建新时期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遵循“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4.1 和谐发展观的必要性

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个人追求的目标之一,也是我们的教育和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之一。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就表现为人的活动和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5]。当代大学生生活在社会、家庭、学校三重环境之中,这三重环境从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心理地位、不同的角色为大学生提供着不同方面的精神食粮,只有这些精神食粮之间是“和谐”的,无根本上的价值冲突之处,才会让大学生心悦诚服的接受,也才会更好的发挥教育的作用。简言之,用和谐发展观构建新时期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必要的。

4.2 三位一体发展在和谐统领下的具体措施[6]

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互动政治教育环境[2]。学校、家庭和社区要定期或事件驱动式地沟通并达成一致,以让大学生有一个同一的政治思想思维和品质。尤其是世界观和方法论上尽量要一致。

不掩盖矛盾,鼓励发现、辨别矛盾,培养识别分析是非观念的能力。学校、社区和家庭由于角色不同,在教育思路和方式上必然不同,现实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矛盾之处。在这个时候,哪一方的强制遵循都将对大学生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我们因此要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选择权利,尤其是鼓励他们自己辨别是非,这才真正会达到教育的目的。

立足现实,用事实说话,鼓励多参加社会实践。不要一味的说教和口号化。现在的大学生现实感非常强烈:对于到底哪个有说服力,他们不愿意停留在道理上讲得通和符合什么传统观念,他们更在乎是否对目前问题的解决有实际帮助以及对他们自己更有利。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只有基于这一点,才会真正得到大学生的接受。

个性化教育。个性教育就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发现个性、培养个性、突出个性、发展个性、打造个性、张扬个性,使学生达到内外因素的最佳结合,并把最优质因素充分地挖掘出来。

提倡学生自己感悟,教师和相关机构只提供咨询性与启发性建议与服务。

重视“疏导”[6]。现代大学生思辩能力很强、认识水平不断提高、获取信息的途径也日益增多,传统方法的灌输式、说教型和强制性已经显得不完全适应,而且还不易被现代学生接受。心理科学的应用研究和实际介入所持的姿态是较平等的,少了不由分说的武断;方法也较客观,十分注意尊重被介入对象的人格、尊严、承受力和自身意愿等,不具明显的强压态势。其效果也因此是较显而易见的[6]。

5 结语

大学生的变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只有与时俱进,才能真正为大学生所接受,也才能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工作中,只有坚持和谐发展观,努力营造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化政治教育环境,才能达到全方位渗透的教育效果,为新世纪的东方雄师培养出更多创新人才。

摘要:“活”、“新”、“自我”、“快”、“实”、“泛”、“脆”、“忧”、“忙”和“茫”是这个迅速发展时代大学生和研究生的特点。用和谐的发展观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在分析了这些特点,探究了背后的动因后自然得出的结论。不但顺应潮流,易被大学生和研究生接受,而且可操作性较强。

关键词:和谐,思想政治,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

参考文献

[1] 朱俊勤.大学生思想现状分析及其对策[M].中国冶金教育,2002,5.

[2] 周宪,卢屏.构建新时期“学校-家庭-社区”互动的德育环境[M].高教探索,2006,6.

[3] 谭雪女.新课程改革呼唤学校、家建、社会合作[M].课程教材改革,2006,12.

[4] 贾怀忠.学校家庭社会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M].教育革新,2006,10,5.

[5] 李江,徐水华.和谐发展观的哲学基础[M].党政论坛,2005,7.

[6] 杨正祥.谈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对学生思想品德的促进[M].中国民族教育,2006,7~8.

上一篇:关于平面构成教学的思考下一篇:320例严重创伤院前急救及护理对策的回顾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