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担保义务论文

2022-04-20

摘要:知识产权客体的非物质性、价值的不确定性和变现的高成本性,决定了知识产权质押与动产质押有着本质的不同。我国知识产权质权效力立法忽略这些特点而简单套用动产质押的相关规定,直接影响了知识产权担保业务的开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知识产权担保义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知识产权担保义务论文 篇1:

基于合作的知识产权担保融资运作方式分析

[摘 要] 通过对知识产权担保融资的概念、发展现状的介绍和适用条件的分析,探讨了商业银行给初创期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担保融资的可行性,并提出了知识产权担保融资的运作方式构想。

[关键词] 知识产权担保融资;专业担保机构;管理咨询公司

创业企业是市场中具有创新意义的企业,它们的特点是从事新技术的开发或技术产业化活动,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构成部分。创业企业的产品开发与研究等需要大量长期资金投入,因而融资的成败关系到创业企业的成功和发展。知识产权担保融资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方式,能为创业企业获取资金提供很好的思路,也可能是银行未来可以开展的一项新业务。

一、知识产权担保融资的概念及其发展现状

知识产权担保融资是由日本开发银行在从事创业企业创立和培育政策性业务过程中产生的。日本开发银行是承担日本国家政策义务的金融机构。为了培育和创造创业企业,日本开发银行从1995年开始,根据《新规事业育成融资制度》对缺乏传统担保(土地、不动产)的日本风险企业提供长期资本供给。从日本开发银行那里获得知识产权担保融资的企业往往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但是缺乏土地、不动产等传统的可以用于抵押的物品。上述拥有高新技术的风险企业在研究开发过程中需要长期资金的投入,但是商业银行在经营上追求稳健的原则,通常不愿意向没有传统担保品或第三方担保的企业提供长期贷款。日本开发银行负有促进创业企业创立、育成的义务,鉴于上述原因,相对于传统担保品的知识产权担保融资方式应运而生。

知识产权担保融资始于1995年的日本第三次创业高潮期,信贷资金主要投向处于初创和成长阶段的创业企业。日本开发银行对于授信企业的资格限定包括企业的技术倾向性和成长性,特别注重企业的技术水平。日本开发银行的投资对象主要包括年销售收入在20亿~30亿日元,从业人员达到100人左右的成长阶段的企业和技术倾向性较高的企业,而其向融资对象所提供的贷款为抵押物价值的70%。截至1998年7月,该行已经向40余家企业提供了金额为30亿日元的知识产权担保融资,担保品主要是专利权,也有一家企业是以实用新型作为担保的。迄今为止,知识产权担保融资在我国仍然是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理论研究很少,但在实践上做了一些工作,如各省成立了一些试点,有的试点还成功地筹集了资金,如湖南中医药研究所以400味中药超微颗粒技术,利用知识产权担保融资方式成功筹集了4 000万人民币。

二、知识产权担保融资方式的适用条件分析

知识产权通常包括工业产权和著作权等,而工业产权则可以细分为专利权、实用新型、商标权等。知识产权担保融资属于债权融资,其本金和利息的回收依赖于知识产权的未来收益。其适用的条件为:

(1)使用知识产权担保融资的企业应拥有较高技术水平,但缺乏土地、不动产等传统的抵押物品。

(2)作为担保物的知识产权所含的技术应新颖、先进、在贷款期内能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因为技术只有新颖先进,才不会很快贬值和遭到淘汰,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以偿本付息,减小银行的风险。

(3)作为担保物的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在产业化过程中,其技术的可行性应得到验证、经过试生产技术转化风险基本上被排除、产品试销表明其市场前景良好。这种方式可用于初创期和成长期的高新技术创业企业。

(4)作为担保物的知识产权应属于债务人本人。只有债务人本人的知识产权才能作为担保物,第三人的知识产权不能用来作为债务人的担保物,因为这涉及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执行起来可能会产生一系列问题,给银行和债务人带来麻烦,不利于融资的顺利进行。

(5)作为担保物的知识产权应界定明确,能得到法律的保护。如果知识产权没有申请专利,得不到法律的保护,很容易被仿制、偷窃,使未来的收益大大下降甚至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银行就不会以无专利的知识产权作担保融通资金,同时也会削弱企业技术创新的热情。

(6)承担知识产权担保融资的银行应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先进的经营观念。知识产权担保融资过程中涉及融资担保品的评价以及知识产权担保融资的具体运作等问题,需要银行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另外,知识产权担保属于非静态资产担保品,对于非常重视静态资产担保或抵押的银行来说,需要转换经营观念。

(7)对于利用知识产权担保融资的创业企业来说,管理者应有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能降低或排除创业企业成长过程的各种风险、制订完善可行的经营和财务计划、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开拓创新营销技术等,使创业企业快速健康成长,吸引银行提供知识产权担保融资。

从以上知识产权担保融资的适用条件分析可知,知识产权担保融资是一种非常适合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的融资方式,是适合我国银行间接融资占主导地位这一现实状况的新型融资途径。

三、引进知识产权担保融资的运作方式分析

(一) 知识产权担保融资用于高新技术企业初创期的探讨

任何一个高新技术企业从最初的设想、创意到企业创办、发展和成熟都存在一个类似人成长的生命周期,经济学家把高科技企业的生命周期划分为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4个阶段。在日本,知识产权担保融资的对象是处于成长期的高新技术企业,贷款银行是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成长期企业的技术风险已经基本释放,市场风险也有所降低,可以说企业基本度过了危险期,整体风险下降到了较低的水平,这一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利用知识产权担保融资对企业和金融机构来说风险相对较小。但是,对于创业企业来说,资金需求最为急迫的是在初创期,因为成长期的所需资金虽然要比种子期和初创期大得多,但该阶段风险比前两个阶段要小得多,容易获得风险资本,而且银行的稳健资本也会择机进入,在这个阶段企业在融资中处于主动地位,资金需求容易得到满足;而在种子期时,所需的资金量不大,创业者本人、政府技术开发基金和种子资本的投入基本可以解决。真正的问题是在初创期,初创期资金需求量是种子期的10倍之多,传统融资方式又行不通,由于初创期风险较成长期要大得多,风险投资是分阶段进行的,故在此阶段风险投资规模不大,创业企业在融资中处于被动地位,在此阶段运用知识产权担保融资方式来获取资金是最合适的。另外,在初创期新技术的可行性已得到检验,试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了消费者测试,市场前景基本明朗,符合知识产权担保融资的适用条件。

在初创期利用知识产权担保融资,如果提供贷款的银行是政策性银行,由于风险较大,将使本来就很紧张的财政预算更加不堪重负。再者,若由政策性银行提供知识产权担保融资,容易造成创业企业的依赖性,产生道德风险。而我国的商业银行是国内大量闲散资金的主要汇集者,一直受其经营原则的影响而没有涉足此领域,毕竟在初创期由于风险大,其“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如果能满足其“安全性”,商业银行在企业初创期提供知识产权担保融资就能行得通。为了满足其“安全性”,需建立一种专业担保机构,对那些不能按期偿本付息且知识产权的拍卖收入又不足以补偿的企业,由专业担保机构来进行担保。这样,商业银行为初创期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担保融资就变得可行了。

(二)专业性担保机构的运作机制分析

为了满足商业银行的“安全性”经营原则,使其为知识产权担保融资服务,应建立专业性的担保机构来对创业企业的贷款抵押物——知识产权进行价值担保,使商业银行在遇到违约风险和知识产权价值贬值风险时,可以获得担保机构的补偿。

(1)资金来源:由国家财政拨出一笔资金,设立知识产权价值担保基金,由此来带动民间资金投向专业担保机构。为了补偿担保基金,可由政府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划出一定的比例进行基金补偿。

(2)人才要求:这种专业性的担保机构既需要技术专家,对知识产权的技术含量、技术上的先进性,独创性、技术转化的可行性进行评价;又需要市场、管理、金融、法律等方面的专家对技术转化后的市场前景进行预测,对创业企业的产品生产、财务等方面进行监管,对知识产权价值进行评估以及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等。

(3)内部治理结构:担保机构由政府组建,按市场化运作。组建成一个独立的、专业性强的机构,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按规范的公司制运作。

(4)担保对象:以知识产权作为抵押到商业银行融通资金的创业企业的知识产权的价值。这里只需对知识产权的价值进行担保,因为只要知识产权的价值不贬值,即使创业企业到期不能还本付息,银行可直接拍卖其知识产权来抵债。当然,并不是所有运用该种融资方式的知识产权都是其担保对象,只有担保机构对其价值评估与银行评估的价值接近的,且已经申请了专利的、技术转化的可行性得到验证的知识产权的价值才是担保机构的担保对象。

(5)专业担保机构的风险防范:担保机构的风险来源于创业企业到期无力还本付息且作为知识产权的价值又发生了贬值。为了避免担保机构的代偿风险,专业担保机构可以选择具有很高业务水平且精通该项知识产权所在技术领域的管理咨询公司参与创业企业的经营管理,与担保机构共同对创业企业进行动态跟踪监督和控制,帮助创业企业制订发展策略和营销计划、组建董事会、监控财务业绩、挑选和更换管理层、选择供应商、开拓市场等,推动创业企业顺利成长,减小其孵化失败的风险,使创机业企业能按期偿本付息。另外,从选择担保对象上进行源头控制,建立严格的操作规范;寻求银行承担一定比例的风险;建立风险准备金等也可以进行风险防范。

当出现创业企业不能按期还本付息时,由担保机构协助商业银行将作为抵押的知识产权转让,以转让收入冲减贷款本息,差额由担保机构代偿。

(6)业务基本程序:专业担保机构的业务涉及政府、创业企业、商业银行、管理咨询公司多方面,其基本程序如图1所示。

知识产权担保融资涉及多方的利益,而且各方之间关系比较复杂,理顺各方的权利与责任对于知识产权担保融资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专业担保机构与创业企业:两者签订合同,对创业企业的知识产权价值进行担保,并在合同中约定由担保机构选派管理咨询公司参与创业企业的经营管理,对创业企业进行全过程监督和控制。创业企业要向担保机构交纳一定比例的担保费,具体比例也要在合同中注明。

管理咨询公司与担保机构:由担保机构选择管理咨询公司,该管理咨询公司应具有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熟悉高新技术产业化各阶段的特点及风险,尤其是被担保知识产权所含在的技术领域,懂生产、市场、营销、管理、金融、财务、法律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能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专业化服务,扶持创业企业快速成长,且以往的业绩表明,该管理咨询公司在扶持创业企业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对于管理咨询公司来说,提供这种服务本是其业务范围,但为了防止管理咨询公司在给创业企业提供专业服务的过程中,不尽最大努力去帮助创业企业,担保机构可对管理咨询公司进行激励,双方约定:如果创业企业发展很好,能按期偿本付息,担保机构作为给管理咨询公司介绍业务的中介人,可免收或少收中介费;如果创业企业孵化失败,不能按期偿本付息,担保机构收取的中介费可适当提高。这样管理咨询公司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利益着想,一定会尽全力帮助创业企业。

管理咨询公司与创业企业:管理咨询公司的人员参与创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所需的各种服务,但并不占有其股权,等创业企业度过危险期,且回收的资金按期还本付息后,管理咨询公司便完成其使命退出创业企业。对创业企业来说,其创业者往往就是管理者,由于创业者们大多是工程师出身,对企业管理、财务和法律事务了解不多,他们习惯将精力、工作重点放在技术创新上,而忽视了企业的组织管理,管理咨询公司的参与正好弥补了其缺陷,且又不会稀释其控股权而只收取服务费,这样可以形成优势互补的双赢局面。

创业企业与商业银行:创业企业以知识产权作为抵押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并提供第三方担保——专业担保机构,知识产权的价值、贷款的比例以及违约处理等都在抵押贷款合同里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对知识产权价值、专业担保机构的担保进行确认,提供贷款。

专业担保机构与商业银行:专业担保机构可与商业银行就该项知识产权担保业务签订合同,明文规定商业银行在企业不能按期还本付息时承担一定比例的风险,以及出现风险时双方的责任等。

(7)应注意的问题:担保业务要坚持市场化运作,避免和防止行政干预,特别是在担保机构选择和审查担保对象时,可能会由于政府的行政干预而放松担保申请标准。

四、结 语

知识产权担保融资是一种较新但对象性较强的适合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的融资方式,但在实践中其运作方式还处在探索阶段,本文提出的运作构想对于规范统一知识产权担保融资的运作程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该运作构想可以发挥专业担保机构、管理咨询公司等中介服务机构的专业长处,从资金和管理服务上对创业企业进行扶持,促进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的技术产业化进程。

主要参考文献

[1] 陆志明. 知识产权担保融资与创业企业[J]. 经济导刊,2000,(1).

[2] 陆志明. 知识产权担保融资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J]. 特区经济,1999,(9).

[3] 梁青.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模式分析与选择[J]. 丹东师专学报,2002,(6).

[4] 季风. 科技产业化呼唤中国[M]. 北京:西苑出版社,2000.

作者:陈晓静

知识产权担保义务论文 篇2:

论知识产权质权的效力

摘要:知识产权客体的非物质性、价值的不确定性和变现的高成本性,决定了知识产权质押与动产质押有着本质的不同。我国知识产权质权效力立法忽略这些特点而简单套用动产质押的相关规定,直接影响了知识产权担保业务的开展。为此,知识产权质押担保立法应赋予出质人转让或许可他人使用出质知识产权的权利,增加规定质权的保全效力,并明确规定质权人在到期债权不能得到清偿时,对出质知识产权有权进行变现或许可他人使用,也可以连同其相应生产条件变现或许可他人使用,并以该出质知识产权的变现价款或许可费优先受偿。

关键词:知识产权;质权;质权保全;质权行使

知识产权质押作为知识产权所有人获得融资的重要方式,早在1995年我国颁布的《担保法》中就有明确的规定,但10多年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在我国并没有成为企业的重要融资方式。近几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和金融部门也先后采取了促进知识产权担保融资的相关措施,但效果仍不明显。如2009年上半年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授权25.2万件,但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登记的专利质押合同只有76例,其中只有29例从银行获得融资。两组数字对比,发挥融资作用的专利权比例接近为零。实质上,现行《担保法》忽略知识产权质权客体的固有特性,简单规定知识产权质权的效力适用动产质权的相关规定,使制度的设计背离了安全和效益的交易原则,难以保证当事人交易目的的实现是其中的关键原因。

一、知识产权质权客体的特点

(一)客体的非物质性

非物质性是指知识产权的客体知识产品不发生有形控制的占有,不发生有形损耗的使用,不发生消灭的实事处分和有形交付的法律处分。知识产品的这一特点决定了知识产权质押担保不发生转移占有问题。出质人在出质期间对其出质知识产权的转让或许可他人使用等日常经营行为,有可能导致知识产权价值下降,影响担保债权的实现,对此贷款银行也很难了解。这与动产质押担保物的转移占有相比,债权的保障性较弱。

(二)价值的不确定性

知识产权的价值,是指知识产权能够为其拥有者创造未来收益的现值。因此,知识产权的价值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与动产担保物价值的相对稳定性相比,这一特点是制约债权人接受知识产权质押担保的主要原因。因为,担保物价值的相对稳定是主合同债权在未获清偿时得以实现的前提。

专利权的价值随着专利技术产品市场的变化、技术的进步及相关技术的成熟、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专利权有效期的变化而具有不断衰减性。因此,在专利权质押期间,加大专利技术的开发利用,使之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是债权实现的有效担保。商标权价值依赖于商标使用人对商标信誉的时刻谨慎地维护和对其标注产品质量的严格把关。随着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商标信誉的增强,商标权的价值则会不断地增加,相反,任何一点纰漏都会使商标权的价值急剧下降,甚至变得一文不值,如果连续3年不用还要被撤销。因此,在商标权质押期间,商标使用人正确使用商标,保证产品质量,维护商标信誉,是保证商标权质押合同得以履行的关键。

(三)变现的高成本性

质押本质上是以质押物变价的交换价值作为债权实现的担保。银行之所以发放担保贷款,无非是在其所担保的债权届清偿期时,能获得及时足额的偿还。就知识产权质押而言,知识产权的转让或许可他人使用,往往受到技术、市场、法律、商品信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知识产权的流动性远远不及有形财产,因而对之进行处分相应要比处分有形财产更加困难。加之知识产权变现还需要聘请专家评估,并经过严格的转让程序等,牵涉银行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致使变现成本往往高于其他物权。在现阶段国内知识产权意识普遍不高、知识产权交易市场还没有形成的情况下,知识产权的变现尤显困难。与有形财产担保物的易变现性相比,这一特点也是债权人难以接受知识产权质押担保的重要原因。

二、知识产权质权效力适用动产质权效力立法的缺陷

由于对知识产权区别于动产物权的上述特性的认识不够清晰,我国《担保法》采用了知识产权质权效力适用动产质权效力的做法,造成知识产权质权效力的立法,背离了交易行为所追求的安全和效益原则,直接影响了知识产权质押担保业务的发展。新出台的《物权法》对知识产权质权效力的规定仍没有突破《担保法》的局限。

(一)出质人转让或许可他人使用的限制不科学

对于出质期间出质人的权利限制,《担保法》第80条明确规定,以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出质后,“出质人不得转让或许可他人使用,但经出质人与质权人协商同意的,可以转让或许可他人使用。出质人所得的转让费、许可费应当向债权人提前清偿所担保的债权或者向与质权人约定的第三人提存。”这一规定忽视了知识产权作为质权标的的特殊性,直接带来担保权益难以实现的后果。

第一,剥夺了出质人对出质知识产权的利用权。知识产权的利用包括转让、实施、许可他人实施、出资、质押等各种方式。设定质押的目的在于使质权人享有优先支配出质知识产权之交换价值的权利,以确保债务人或出质人主合同债的实现。质权人通过质押合同获得的质权仅仅属于担保物权,出质人对出质知识产权的所有权并没有因质权的设立而丧失。因此,在不影响担保物权即质权实现的前提下,出质人凭借自己的知识产权所有人的地位,完全可以自主决定对知识产权的利用,包括转让和许可他人实施出质知识产权。因此,《担保法》对出质人转让或许可他人实施出质知识产权的禁止性规定,显然是对出质人权利的不合理剥夺。

第二,限制了出质人在出质期间对知识产权的收益权。知识产权客体的非物质性特征决定了在出质期间,出质人不必征得质权人同意就可以转让或许可他人实施出质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的转让和许可实施是实现知识产权价值的重要方式,限制知识产权的转让和许可实施不仅限制了知识产权的价值实现,也有可能使知识产权发生贬值,给出质人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这不仅是由知识产权的价值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所决定的,也是由出质知识产权随时有可能被新技术所替代的技术发展趋势所决定的。

第三,违背了知识产权法鼓励创新的立法目的。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等知识产权法之所以授予申请人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专用权,其根本的目的无不在于鼓励知识产权利用、鼓励创新。而《担保法》限制出质人在出质期间转让或许可他人利用出质知识产权的规定,无疑使出质人在质押期间以各种方式充分利用出质知识产权获得垄断利益的机会受到了限制,知识产权的潜在价值不能得到应有的体现,因而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人们进行创新的积极性。

(二)质权人质权保全措施的规定不全面

受知识产权价值的不确定性的影响,知识产权的价值在出质期间随时都有可能增加或减少,因此,对质

权保全措施进行全面科学的规定,是保证质权实现的前提。

我国《担保法》对知识产权质权效力的规定,依据第81条的规定,应该适用第70条关于质物价值明显减少足以危害质权时的另行担保请求权或者不提供担保时的质物拍卖或变卖权的规定。对于知识产权质权来说,适用另行担保请求权的规定还可以,但适用不提供担保时的质物拍卖或变卖权的规定,前述问题依旧不可避免,质权仍难以得到保全。实际上,我国《担保法》对质权人的质权效力的规定,不考虑知识产权的固有特性,而机械照搬动产质押的法律适用规范,不仅不能保护质权人的利益,反而不利于质权的实现。首先,知识产权的价值在于其被利用所获得的收益,知识产权在出质前、出质后都由出质人利用,出质期间的利用状况决定了知识产权收益的增加或减少,从而直接影响质权的实现与否,因此,质权人支持和监督出质人积极利用出质知识产权,对保证质权的实现尤为重要。对此,《担保法》却没有提及。其次,在出质期间,因第三人的侵权行为使知识产权的收益减少,从而直接影响质权的实现时,质权人是否享有对第三人的赔偿请求权,《担保法》也没有提及。再次,在出质期间,出质人转让或许可他人使用出质知识产权的价款明显低于其价值而直接影响质权实现时,质权人的质权保护问题《担保法》也没有规定。

(三)质权人质权行使方式的规定不合理

我国《担保法》对质权人行使质权的方式规定了三种情形,即拍卖、变卖或者折价。依据该法第81条“权利质押除适用本节规定外,适用本章第一节的规定”的规定,知识产权质权人行使质权的方式,当然也只能局限于对出质知识产权进行拍卖、变卖或者折价这三种方式。然而,这三种方式对知识产权质权人来说,是较难以行使的,因为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合同中,质权人作为开展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受其业务范围的限制,不可能采用折价方式行使质权;同时,知识产权价值的不确定性和变现的高成本性决定了质权人金融机构采取拍卖或者变卖方式行使质权,也是异常困难的。

实际上,知识产权客体的非物质性特点,决定了单独的知识产权并不能带来较高的现金回报,必须与相应的生产条件如机器设备、销售渠道及售后服务相结合才能产生稳定的现金流。因此,我国《担保法》采取以单独拍卖、变卖或者折价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做为行使质权的方式,并不能体现知识产权价值实现的特殊要求,而且在我国以交换价值作为担保物权的主要价值取向的融资体制中,也不具有可行性。

三、我国知识产权质权效力立法的完善

为了促进知识产权担保融资业务的开展,鼓励技术创新,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步伐,对知识产权质权的效力进行合理界定,完善相关立法,就成为当务之急。

(一)赋予出质人转让、许可他人实施出质知识产权的权利

删除我国《担保法》中“出质人不得转让或许可他人使用,但经出质人与质权人协商同意的,可以转让或许可他人使用”的规定,赋予出质人转让、许可他人实施出质知识产权的权利。其积极意义不仅在于有利于知识产权的价值的实现,从而有利于知识产权质权的实现,更在于能够促进技术创新,加快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至于出质人对出质知识产权的转让、实施和许可实施所存在的危害质权人利益的潜在可能性,完全可以通过强化知识产权质权的效力等制度设计来实现。

(二)增加质权保全措施的规定

对于防止出质人就出质知识产权的转让、实施和许可实施而影响质权人对出质知识产权交换价值的支配和质权的实现问题,有观点认为,应当要求出质人向质权人交付知识产权证书。但权利证书只是国家颁布的用以表明权利存在的一种证书,权利证书的交付与否与质权人能否实现质权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且交付权利证书还会影响出质人对知识产权的利用,从而影响出质人的偿债能力,何况著作权人并无权利证书可交付。因此,交付权利证书并不能保证质权的实现。实际上,强化知识产权质权效力的制度设计不失为最佳措施。

1.出质知识产权转让、许可实施时质权的效力

(1)转让出质知识产权时,出质人负有通知质权人,并告知受让人和被许可人知识产权出质状况的义务。告知受让人、被许可人可以使其了解该受让或被许可的知识产权存在着质权的基本情况,以便据以决定是否与出质人进行该项交易。通知质权人可以使质权人依据出质知识产权的转让、许可实施的情况,判断出质知识产权的利用是否损害质权,如果该利用没有损害到质权,质权人就不能为出质人利用该出质知识产权设置障碍,反之,如果该利用损害到质权,质权人就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阻止出质人继续利用该出质知识产权以保全质权。

出质人未通知质权人或者未告知受让人的,转让合同无效。取得出质知识产权的受让人可以代替债务人清偿其全部债务,使质权消灭。受让人清偿债务后可以向出质人追偿。

(2)出质人转让、实施、许可实施出质知识产权,因故意或过失而使出质知识产权的价值或收益明显减少并影响到质权实现时,质权人享有要求出质人另行提供担保的权利。质权人要求出质人另行提供担保遭到拒绝的,质权人可以请求债务人提前履行债务,也可以请求提前行使质权。知识产权的价值随时会因出质人的原因或市场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增加或减少,如果因出质人故意或过失而使出质知识产权的价值或收益明显减少,出质人理应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如因产品质量问题使商标权的价值减少而影响到质权的实现时,商标权人不承担责任显然是不合理的。但在专利权质押期间,科技发展和技术更新而使出质专利权的经济价值大大减损,对此,出质人主观上并无过错,同时收益减少也使出质人遭受了重大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要求其另行提供相应的担保,显然不符合公平正义的法律理念。

(3)出质人转让、许可实施出质知识产权获得的转让费、许可费应当向与质权人约定的第三人提存,否则,质权人有权要求就该收益提前清偿所担保的债权。在出质期间出质知识产权的收益,属于出质人的财产,质权人无权要求出质人用这些财产提前清偿债务,同时又是债权担保的一部分,出质人无权擅自处分,因此,将该收益向双方约定的第三人进行提存无疑是一个较为妥当的措施。如果出质人不提存的,质权人要求出质人就该收益优先清偿所担保的债权。

2.质权人对第三人的侵权行为享有赔偿请求权

知识产权的公开性和非物质性特点,决定了知识产权比其他财产权更容易受到侵权。因此,在出质期间,如果因第三人的侵权行为使出质知识产权的收益减少,从而直接影响质权的实现时,质权人与出质人同样对第三人的侵权行为享有赔偿请求权。质权人的这一权利是由质权的物权性质所决定的,其性质属于物上代位权。

(三)完善质权行使的方式

鉴于知识产权客体的非物质性和变现的高成本性特点,以及我国以交换价值作为担保物权的主要价值取向的融资体制的要求,建议知识产权质权立法明确

规定以下两项内容:

1.知识产权质权人在债权到期不能得到清偿时,有权拍卖、变卖或折价出质知识产权的财产权或许可他人一定期限内的使用权,以所得价款优先受偿债权。这样既可以保证质权人的债权优先得到清偿,又可以使知识产权所有人的利益达到最大化。

2.知识产权质权人在债权到期不能得到清偿时,可以将出质知识产权的财产权连同其相应的生产条件一起作为集合财产进行拍卖、变卖或折价,并在该出质知识产权拍卖、变卖或折价范围内优先受偿债权。其理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比单独拍卖、变卖或折价知识产权更容易找到受让人。因为将出质知识产权与相应的生产条件结合为集合财产进行拍卖、变卖或折价,受让人取得该集合财产后就可以立即投入生产,这样受让人的范围就比较广泛了。第二,有利于督促债务人积极偿还债务。任何一个债务人都不愿意看到知识产权连同相应的生产条件,由于无力偿还债务而被拍卖、变卖掉,为此,债务人就一定会尽最大努力来偿还债务。因此,拍卖、变卖或折价出质人的集合财产,对于督促债务人积极偿还债务,保证债权人实现到期债权,具有独特的作用。第三,国外企业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集合财产捆绑担保和拍卖、变卖的实践经验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在国外企业中,如美国企业,尽管知识产权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但纯粹的知识产权担保融资并不多见,企业在设定担保时就往往将集合财产作为担保,知识产权仅仅是集合财产中的一小部分。第四,我国知识产权质押担保实践中已出现了一些将知识产权连同与其相应的生产条件一起作为集合财产设定质押的案例。

四、知识产权质权效力条款的具体设计

通过上述分析,知识产权质权效力条款的具体设计,总结如下:

第一条知识产权出质后,出质人可以将该知识产权转让或者许可他人使用。出质人所获得的转让费、许可费应当向质权人提前清偿所担保的债权或者向与质权人约定的第三人提存。

出质人转让出质知识产权时,应当通知质权人,并告知受让人受让知识产权已质押的情况。出质人未通知质权人或者未告知受让人的,转让合同无效。取得出质知识产权的受让人可以代替债务人清偿其全部债务,使质权消灭。受让人清偿债务后可以向出质人追偿。

出质人转让、实施、许可实施出质知识产权,因故意或过失而使出质知识产权的价值或收益明显减少并影响到质权的实现的,质权人有权要求出质人另行提供担保。质权人要求出质人另行提供担保遭到拒绝的,质权人可以请求债务人提前履行债务,也可以请求提前行使质权。

第二条在出质期间,因第三人的侵权行为使出质知识产权的收益减少,直接影响质权实现的,质权人与出质人同样对第三人的侵权行为享有赔偿请求权。

第三条知识产权质权人在债权到期不能得到清偿时,有权拍卖、变卖或折价出质知识产权的财产权或许可他人一定期限内的使用权,以所得价款优先受偿债权。

知识产权质权人在债权到期不能得到清偿时,可以将出质知识产权的财产权连同其相应的生产条件一起作为集合财产进行拍卖、变卖或折价,并在该出质知识产权拍卖、变卖或折价范围内优先受偿债权。

作者:张德芬

知识产权担保义务论文 篇3:

论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摘 要: 知识产权融资是技术型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的重要渠道,担保机构、律师事务所和保险公司在知识产权融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改革可以借鉴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政府要精准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同时引入专利保险机构,建立知识产权交易平台,统一知识产权评估标准,加强评估环节监管。

关键词: 科技型中小企业 知识产权 质押融资

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积极促进“双重创新”的背景下,许多以技术为基础的中小企业迅速成长为最有前途的经济体。但是,中小企业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脆弱的风险敏感性和固定资产的不足,给小企业从银行贷款带来了一系列难题,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为解决中小企业的财务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一、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涵义及其要素构成

知识产权质押是使用专利,注册商标垄断和版权等知识财产的知识产权持有者,按计划偿还资金本金和利息的金融活动,一般地认为,它具有以下构成要素。

一是质押主体。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主体主要是指指质权人和出质人,出质人拥有知识产权并将其以标的的形式出质,质权人提供贷款给出质人,质权人多为银行或其他融资机构。为了确保债权人的合法利益,出质在使用知识产权时应对其保存义务负责。质押在融资期内,质押具有基本权利,例如质押转移权,优先补偿权和执行权,但禁止使用知识产权。以技术为基础的中小企业作为知识产权的保证,特定的自营条款和条件以及公司的声誉与它们能否成功进入金融业务密切相关。作为资金提供者,商业银行为技术型中小企业提供资金同时,要承担风险。除了质权人和出质人量大主体以外,担保机构、律师事务所和保险公司也在知识产权融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二是质押客体。客体指的是质权的标的物。根据我国的有关法律,质押的对象具有可转让的财产权,但不包括个人权利。在当前签订的合同问题上,中国的法律制度仅对版权,专利和商标使用权等知识产权进行监管,但包括邻接权,商业秘密,地理标志和商业权方面仍有争议。三是担保范围。担保范围。根据我国法律要求,在知识产权质押金融业务中,交易方签署确定交易的合同通常需要接受担保范围。如果不同意担保的范围,则必须按照法律惯例实施担保,通常包括质押财产的存储成本,清算损失和履行质押的成本。

二、国内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

(一)国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基本模式

在国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的发展始于美国和日本。美国知识产权承诺财务模式是市场主导的,通常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基于质押,这种质押不是知识产权本身,而是未来的知识产权收入;另一种质押是基于信用,此模型以信用增强或担保模式执行,并且需要第三方参与。同时,在《统一商法典》中,可以将普通无形资产设置为质押品,这为知识产权质押品贷款提供了法律支持。

使用未来知识产权收入作为质押的模式,在审查阶段在两个方面要求相对严格。一个是贷方,主要审查信贷,另一个是知识产权自我保证价值被审查。该模式严格限制了承诺的知识产权,并且承诺的知识产权有两个条件。首先,必须投入生产和使用,其次,必须产生一定的经济回报。对于第三方加强或担保信贷的方式,由美国政府建立的美国小企业管理局(SBA)发起的担保资产购买价格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申请信用担保方面,SBA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向贷方提供担保。一种是直接提供部分担保,另一种是向另一名担保人提供担保以支持该担保人对金融机构的担保,第三种是不经过金融机构的直接金融支持为某些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和直接提供贷款的投资公司提供担保。在增加信用等级方面,担保资产购买价格机制旨在帮助贷方确定资产回购协议并将其贷给金融机构。

日本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项目引入了《知识产权担保价值评估方法研究会报告》,这种质押方式有两种确保安全的方法。一是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可以是中央银行或私人银行,在美国有类似于信用增强或担保的模式,但是这种模式不在担保范围之内。二是业务目标可以是各种资本机构,例如私人金融机构,并且某些中央和区域金融机构可以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处理担保。当前,日本最重要的知识产权保证是信用保证或加强保证。

(二)国内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基本模式

国内学者对知识产权的融资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融资模式、风险管理、评估和合作机制四个方面。在知识产权质押金融模型的研究中,学者将與国内相关的模式称为市场主导模式(例如“湘潭模式”)和由政府主导的市场导向模式(例如“南海模式”和“北京模式”)及政府主导模式(例如“浦东模式”和“成都模式”)和政府指令模式(例如“内江模式”)。学者们认为这些模式的缺点是风险较高,并对知识产权融资风险进行了研究,包括风险建立机制、风险评估、风险监测和预警以及风险分担。价值评估是知识产权运营的基础,也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前提。知识产权的基本评估方法是市场法、进口法和成本法,并且逐步采用了实物期权方法,使其适合进行知识产权评估。非市场基准专利评估方法的基本思想是使用实证研究方法,基于来自公共专利数据库的相关信息来分析各种信息与专利价值之间的关系。这种非市场基准的知识产权评估方法主要包括模糊综合评估法、权重模型法、机器学习和仿真法。关于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多边合作机制问题,合作伙伴主要包括金融机构、公司金融机构和第三方经纪平台。一些学者认为,企业信用风险水平越低,银行可获得的贷款担保就越高,第三方经纪平台可以实现目标利润,而不是在知识产权质押金融合作机制中最稳定的合作地位。

三、科技型小微企业质押融资的现状及完善路径

(一)科技型小微企业质押融资现状

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商业和商业金融机构,随着市场的逐步发展,现阶段公司融资来源的比例正在增加。

1资金方便主要是自筹。尽管规模存在差异,但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市场参与者方面是相同的。中小企业具有作为市场参与者的独特优势,并且由于规模小,它们始终能够应对市场结构的变化,并且保持技术开发的敏感性和适应性。

2生产经营风险高。与各种面向行业的公司相比,小型企业和基于技术或服务的小型企业是资本密集型的,因此从企业成立到企业发展的整个过程将更多地取决于资本供应量和资本构成。一方面,从业务经营的角度来看,中小型技术公司在产品研发、技术实验、产品采样和流程生产四个环节中,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长期资金投入,研发和实验失败的风险很大。可以看出,以技术为基础的中小型企業高度依赖资金。另一方面,从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角度出发,研发产品所需的时间越长,所涉及的不确定性就越大,风险也就越大。对于选件、研发、生产和促销,小型和微型技术公司的产品至少需要花费一年的时间。即使在产品推出后,它也会受到科学技术升级速度的影响,并且存在销售放缓的风险。考虑到这一点,在寻求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金融援助时,小型和微型技术公司不可避免地会引起另一方的担忧。大多数小型企业是家族管理的,缺乏科学和严格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而财务审计系统使资金筹集变得越来越困难。

此外,无形资产的价值通常受科学技术市场等变量的影响,即使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愿意接受中小企业的无形资产作为质押品,双方在评估质押品方面仍然存在严重的担忧和困难。

(二)科技型小微企业质押融资的完善路径

1政府精准扶持,加大资金投入。许多地方方案的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当地科技局。当前,有许多基于技术的小型公司,每个公司都会在运营过程中产生资金需求。选择市政生产力促进中心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准则。首先,在成长阶段,小型和微型科技公司应该是首要目标。当开始向小企业和财务需求非常高的小企业提供非歧视性贷款时,当地的生产力中心将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第二,要求申请人的总资产达到一定数额。第三,审查申请人在质押中使用的专利权。专利权应为申请人的核心专利,并已进入特定的实施阶段。

2引入专利保险机构,建立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上文分析的本方案的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引入专利保险机构。该模式的特点是引入了专利担保体系,并使用了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不仅分散了以专利为质押的融资所带来的风险,而且还降低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变现的风险。专利保险涵盖的领域包括专利研究与开发、专利申请、专利实施、专利转让和专利侵权的全过程。在专利保险类别中可以分为专利申请保险、专利强制保险、专利侵权保险、专利许可保险、专利承诺保险等,保险机构可以参与中小企业以及中小型企业的专利承诺融资过程,它有助于保险机构与小企业和小企业之间建立积极的互动机制,从而使小企业可以进行专利保护。与以前的方法相比,该方法是市场驱动的,具有广阔而稳定的应用前景。此外,特别需要建立一个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并且必须使交易公开、透明和完整。目前,一些地方设有知识产权局,但尚未建立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提高质押融资过程的透明度,增强市场力量,优化需要处罚的专利权。分配不仅可以帮助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识别专利价值的变化,还可以帮助规划公众对小企业贷款偿还的监督并提高诚信度。

3统一专利评估标准,加强评估环节监管。因为专利融资的风险集中在风险评估和风险实现上,所以建议统一评估专利评估标准,以避免由于各种评估机构采用不同的评估标准而导致出现评估风险。必须对专利交易市场进行监管,并发布监管法规或政策以应对风险。具体而言建立专利价值评估标准、法律地位、资格获取标准、评估标准、法律责任和评估机构的监督权限制度,完善专利监督机制,有必要系统规范和指导各种交易机构的法律地位,市场准入标准,交易标准和法律责任。

建立创新型国家必然要求知识创新、人才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总资产低,回报长,风险高的中小型科技公司既是发展的弊端,也是发展的优势。我们是否可以继续发挥自己的优势并避免缺点以促进整体经济发展,这取决于我们如何使用、开发和整合技术资源、市场资源、政府资源以及核心部分,正确应对政府在市场中的关键角色和监管角色。关键是如何在法律允许的最大范围内满足小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的财务需求。专利质押融资制度的实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冯晓青关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几个重要问题的思考:以中美贸易摩擦中的知识产权问题为考察对象[J].学术前沿,2018(9):27-37

[2]吕晓蓉专利价值评估指标体系与专利技术质量评价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20):113-116

[3]丁锦希,张金凤,方玥,等战略性新兴生物医药产业专利质押融资现状评价及其政策成因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3(2):72-77

[4]李效林创新环境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2

〔本文系泰州学院人才引进项目“知识产权行政与司法保护协调机制研究”(编号:TZXY2015QDXM02)和教改课题“基于职业需求导向的地方应用型高校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编号:2016JGA01)阶段性成果〕

(杨志祥、杨璟辉,泰州学院)

作者:杨志祥 杨璟辉

上一篇:师专教学管理制度论文下一篇:高职教育学生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