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公司会计核算论文

2022-04-20

摘要:《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通知》的颁布,使担保公司会计核算的处理与原《担保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文章就新会计准则下融资性担保公司基本担保业务的核算进行探讨。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担保公司会计核算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担保公司会计核算论文 篇1:

担保公司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为担保公司重要的工作内容,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担保公司的未来发展态势。所以,越来越多的担保公司开始重视内部会计核算质量,以期能够减少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基于此,本文从目前担保公司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了几点有效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提升担保公司会计核算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最终为担保公司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一、担保公司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未到期责任准备提转方法和原则有待明确

总体来说,担保业务应该划分到远期交易行列,虽然其收入体现在当前,但是该项业务的风险是随着时间慢慢显现出来的,这个角度来说,担保业务的费用应该按照配比的原则,与远期风险大小相同步。而且,为了保证交易的严谨性,担保机构可以按照相应担保费用的50%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这样做的根本目的就是尽可能平衡收入与支出的时间差,同时也不至于出现利润虚增的假象。不过,当前相关部门并没有对差额转提原则与计提方法进行详细规定,因此在实际交易过程中不同的担保公司仅从自己的认识出发,会出现很多不同的做法。

(二)担保机构风险收益偏低,不能有效配比风险成本

上文已经提到,担保业务未来风险的大小无法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担保公司对担保业务的定价,加上担保机构的定位是“非盈利”性,所以与金融机构相比,担保公司在业务收费的设定上连金融机构的一半都不及,在这种背景下,担保公司承受的风险明显升级,而政府对于担保公司也没有相应的补偿措施。

(三)担保赔偿准备提取制度不够科学

目前,很多担保公司需要在每年年末将保余额的百分之一作为担保的赔偿金,这样依次累积,如果担保赔偿金达到保余额的十分之一,便可以进行差额提取,以便用来对冲担保风险的预期损失,不过,这种要求对于大部分的担保公司来说,都是很难达到的。同时,当前的担保赔偿金在提取时,并没有按照信用等级、还款方式、业务品种或者担保时间的不同,进行风险大小的设定,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计量担保责任风险的准确性。

二、应对担保公司会计核算中存在问题的有效对策

(一)对担保行业未到期的责任准本金制度进行完善

对担保公司计提责任准备金要依据风险成本和工作成本进行,并根据行业的发展状态选择不同的计提方法。当然,如果担保公司承担的担保企业量非常多,想要同时对所有业务项进行计提责任准金的计算,工作量过大,此时可以采用月计算或者年计算的方式,对计提责任准金进行核算。通常情况下,应该按照担保费用的50%进行计算。不过,利用上期计提数与本期计提数之间的差值,采用多退少补的办法也是可以的。

(二)担保公司应进行保费收入机制创新,提高自身的收益水平

目前,大部分担保公司在业务收费方面,都是按照金融机构贷款比额的50%进行定价的,不过考慮到担保业务的远期交易特性,使得担保公司承担的风险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扩大,导致担保公司目前收取的费用与日后承担的风险之间存在较大的不平衡性,因此,担保公司可以适当更改业务收费标准,即在考虑业务未来风险大小的前提下,对未来风险较大的业务收取更多的费用,而对于未来风向较小的业务,也应该尽量降低业务费用,这对于降低担保公司的未来风险以及提高担保公司的收益水平意义重大。

(三)明确一般风险准备金制度内容

这里所说的一般风险准备金,是用来对冲担保风险非预期损失的,而非预期损失出现的原因包括系统性风险和异常风险两部分,这样看来,对冲这种非预期损失应该交由资本与收益后者外部补偿。其计提对象应是当年税后超额净利润,当低于市场平均利率水平时不提;高于时计提。为了保险起见,相关人员应该对一般风险准备金以及代偿损失准备金的总和进行核对,一旦二者的总和不能满足应收代偿款,相关监管部门可以要求担保公司提供特别的一般风险准备金。此外,还可以通过将担保公司收到的一些风险补助列入一般风险准备之中,从而进一步扩大一般风险准备的范畴。

三、结语

担保行业在我国运行的时间不长,却发展迅速,已经为很多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不过,担保行业虽然不以盈利为目的,但是在为了降低其承受的风险,也为了促进担保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解决担保公司在会计核算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便担保行业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作者单位为山东省投资担保有限公司)

作者:张小溪

担保公司会计核算论文 篇2:

新会计准则下融资性担保公司基本担保业务的会计核算探讨

摘要:《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通知》的颁布,使担保公司会计核算的处理与原《担保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文章就新会计准则下融资性担保公司基本担保业务的核算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担保公司 基本担保业务 会计核算 探讨

2010年7月,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通知》,规定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有关保险公司财务报表格式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编制财务报表并对外披露相关信息,不再执行《担保企业会计核算办法》(财会[2005]17号)。融资性担保公司发生的担保业务,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原保险合同》、《企业会计准则第26号——再保险合同》、《保险合同相关会计处理规定》(财会[2009]15号)等有关保险合同的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通知的施行,将担保公司会计处理定位于保险公司会计体系内,充分反映了担保业务的风险特点,这对引导人们运用现代保险会计理论,认识担保业务规律、研究控制担保风险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现了担保公司会计核算的国际趋同和等效,也使担保公司业务的处理与原《担保企业会计核算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但担保毕竟不能等同于保险,担保公司会计核算不能完全照搬保险公司的相关规定。本文就新会计准则下融资性担保公司基本担保业务的核算做一些浅显的探讨。

一、担保收入的核算(与《办法》比基本未变)

担保费收入是担保公司为履行担保合同规定的义务而向投保人收取的对价收入。应设置“担保费收入”、“应收担保费”、“预收担保费”等会计科目。

担保合同成立时,借:银行存款、应收保费、预收保费

贷:担保费收入

中途退保或部分退保时,应按已保期限与剩余期限的比例计算退保费,直接冲减保费收入。

对于确认坏账的应收担保费,通过冲销“坏账准备”的方法进行核算

二、担保合同准备金的核算(与《办法》比变化较大)

融资性担保合同准备金主要包括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和担保代偿准备金,2010年国家7部委联合发文(2010年第3号)《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一条;“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按照当年担保费收入的50%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并按不低于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的比例提取担保赔偿准备金。

1.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是指融资性担保公司为尚未终止的融资性担保责任提取的准备金。性质上为递延收益,即未赚取的担保费。设置科目:“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和”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

企业确认原担保费收入、分担保费收入的当期,应按担保费收入的50%计提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担保合同解除(含提前解除与代偿解除)后将原计提数全额转回。实务中可按以下方法处理:

资产负债表日,按(当月担保项目担保费收入—当月解保项目担保费收入)*50%计算确定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数额借: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贷: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当上述计提数为负数时,借记“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科目,贷记“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科目。

期末,将“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该科目无余额。

2.担保代偿准备金。担保代偿准备金是担保公司在会计期末为尚未终止的担保合同在担保人未按合同履行义务,发生代偿义务支付代償金的情况而提取的准备金。其实质是预计成本。应设置“担保代偿准备金”与“提取担保代偿准备金”科目

资产负债表日,应按不低于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的比例提取担保赔偿准备金。借记“提取担保代偿准备金”科目,贷记“担保代偿准备金”科目。

担保代偿时,根据其收回的可能性分别借记“代位追偿款”科目或本科目,贷记“代偿支出”等科目。

期末,将“提取担保代偿准备金”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该科目无余额。

三、担保合同成本的核算(与《办法》比变化较大)

1.担保合同取得成本。担保合同取得成本是指担保人在取得担保合同过程中发生的支出。主要包括发生的手续费或佣金支出、调查和评审费支出等。取得的成本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应设置“手续费及佣金支出”科目。

发生相关费用时:借:手续费及佣金支出 贷:银行存款等

如发生评审费等收入,则:借:银行存款等 贷: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2.代偿支出。

(1)代偿支出。代偿支出是被担保人未按合同约定履行义务,由担保人代其履行义务而支付的代偿款及相关费用支出。从严格意义上说,代偿支出尚不是公司的最后损失。担保公司在代偿后有可能从被担保人处得到一定的追偿款。设置“代偿支出”科目

实际支付代偿款时,借:代偿支出 贷:银行存款等科目

(2)应收代位追偿款。代位追偿款,是指担保人承担代偿担保金责任后,按照合同约定取得的对被担保人的求偿权而追回的价款。从理论上讲,是对担保人发生的代付支出的补偿,在确认时应当冲减代付支出,而不能作为一项收入。应设置“应收代位追偿款”科目。

代位追偿款,只有在同时满足准则规定的条件时才能予以确认。一是与代位追偿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二是该代位追偿款的金额能够可靠的计量。对于不满足确认条件的代位追偿款,担保人不应当确认。

确认应收代位追偿款时 借:应收代位追偿款 贷:代偿支出

实际收到代位追偿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代位追偿款

收到应收代位追偿款时,担保人应当按照收到的金额与相关应收代位追偿款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当期代付支出。

如已提取了担保代偿准备金,借:担保代偿准备金

贷:代偿支出,如担保代偿准备金余额不足冲减时,计入代偿支出。

(3)抵债资产。抵债资产是担保公司代偿后收回的反担保抵押或质押物资。抵债资产不计提折旧或摊销,但对预计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按其差额计提减值准备。设置“抵债资产”科目。

取得的抵债资产,应当按照实际抵债部分的资金本金、已确认的利息和取得资产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抵债资产的入账价值,借记本科目,按原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借记“坏账准备”等科目,按应收款项的账面余额,贷记“代偿支出”、“应收利息”等科目。

综合举例:2010年3月7日,某担保公司与A企业签订一份担保合同,对A企业的一年期贷款300万元进行担保,以企业的库存存货进行抵押。担保费为8万元,保费于合同生效时一次支付。经计算确定,针对本合同计提未到期责任准备金4万元,担保赔偿准备金2万元。2011年3月合同到期,A企业未能全额偿还贷款,担保公司履行了代偿责任,支付银行借款本息共计264万元。同时收回存货。假设该存货同类资产市场价格为90万元,代位追偿款预计可收回120万元。8月担保公司转让存货收入95万元,从A企业收回代偿款110万元。要求:编制有关分录。

担保公司应编制分录如下:

(1)2010年3月,担保公司根据合同确认担保收入并计提准备金。

借:银行存款 80000

贷:保费收入:80000

借: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 40000

贷:未到期责任准备金 40000

(2)年末,提取担保代偿准备金。

借:提取担保代偿准备金 20000

贷:担保代偿准备金 20000

(3)2011年3月支付代偿款,并收回抵押物及确认代位追偿权。

借:代偿支出 2640000

贷:银行存款 2640000

借:抵债资产 900000

应收代位追偿款 1200000

担保代偿准备金 20000

贷: 代偿支出 2300000

(4)2011年8月处置抵押物、收到代位追偿款。

借:銀行存款 950000

贷:抵债资产 900000

代偿支出 50000

借:银行存款 1100000

代偿支出 100000

贷:应收代位追偿款 1200000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财政部.担保企业会计核算办法.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3.侯旭华.担保公司会计.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太原强业经济建设投资担保中心 山西清徐 030400)

(责编:郑钊)

作者:布秉秀

担保公司会计核算论文 篇3:

融资担保公司两项准备金会计核算与行业影响探析

在融资性担保公司里,两项准备金的提取,是清偿能力的重要体现,对企业税务负担影响较大,在融资担保公司的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融资担保公司在实务的会计核算中却有诸多问题,限制了公司发展。本文针对准备金的会计核算相关制度进行梳理,分析相关主要问题及影响,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近年来,随着我国融资担保行业的迅速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融资环境并得到了健康有序的经营。但我国担保行业起步较晚,会计核算未形成专门的行业准则,涉及担保机构计提各项准备金的现行政策不够明确,制约了企业发展,现将两项准备金的计提,使用以及税务相关政策及影响进行梳理,同时为防范和和规避企业风险进行多角度分析。

一、 融资性担保公司两项准备金会计核算

(一)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计提及分析

首先什么是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是为承担融资担保公司未到期责任而提取的准备金。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计提现在的规定是根据财政部印发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财金字[2001]77号)等办法,融资担保公司应按照当年担保费的50%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同时冲减去年同期计提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也就是说要差额计提,相关行业审计监督部门的判定标准也是根据这些办法。但是融资担保公司担保费收入在确认以后,所承担的担保责任却要在以后期间逐期履行,而且担保业务的风险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释放和显现。现行政策只是将担保收入分两个会计年度确认收入,造成与后期间对应的风险没有代偿来源,呈现出收入与成本的不配比的现象,建议从当期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准备金来应对收入与成本不配比的问题。

从合理性来讲,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计提方式是对担保业务周期的一种假设,假设担保业务的周期是一年,且担保额在这一年内是均匀分布的,在这种假设下,整个融资担保公司的担保费收入在当年整体的配比中占了50%费用和风险成本,剩余50%与下一会计年度的费用和风险成本相配比。这与流动资金贷款担保业务的一年周期实际情况是接近的。但在融资担保公司实际情况中大部分担保业务周期多数是大于一年期,按照会计谨慎性原则和收入确认准则,相关担保业务风险在两个会计年度期间分50%确认虽然在会计核算上简便可行,但是不符合会计谨慎性原则,也不完全符合收入确认原则。

(二)担保赔偿准备金的计提及分析

融资担保公司在承担担保责任的过程中,担保责任风险一般出现于担保收入确认之后,担保风险意味着担保公司未来可能承担资产流出或负债增加的风险,这种风险在时间上和数额上都难以预测,按照会计谨慎性原则的要求,需要提取一定比例的准备金,用来降低收入确认当期的风险,当损失发生时,避免了损益大幅度的波动,能够更好的量化公司的经营成果。融资担保公司按不低于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的比例计提担保赔偿准备金,担保赔偿准备金累计达到当年担保责任余额的10%,实行差额提取,综上所得担保赔偿准备金的累计提取上限为当年担保责任余额的10%。担保赔偿准备金的提取是按照相关部门印发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企业[2005]1257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跨省区或规模较大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设立与变更有关的事项的通知》和财金字[2001]77号《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的相关规定提取担保赔偿准备金。

在实际情况下,首先每笔担保业务的针对的行业、公司规模和风险情况均不相同。其次,在经济大环境乐观时,担保赔偿准备金10%的比例基本可以承担预计代偿的损失,但在经济大环境不乐观时,担保赔偿准备金10%的比例可能远远不够承担预计代偿的损失。第三,当担保业务出现代偿时,担保赔偿准备金10%不能满足业务风险,是否应该单独列示并计提担保赔偿准备金。

二、代偿出现时准备金的使用及存在问题

在担保业务的活动中出现业务代偿是一个中间环节,融资担保公司履行义务和尽责的表现,也可以提升融资担保公司的社会信用能力,同时可以成为融资担保公司营销的一种方法。

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是为承担融资担保公司未到期责任而提取的准备金,但是在担保业务出现代偿时现行政策及法规未对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如何使用未做明确说明,这样使得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在担保业务出现代偿时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在会计核算上成为了一个形式,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不能抵消坏账,只能延期转回,起到延期利润分配作用。当担保业务出现代偿时,代偿款计入应收代偿款科目,追偿回来的代偿款冲减应收代偿款科目,未追偿回来代偿款形成的损失,首先冲减已计提的担保赔偿准备金,担保赔偿准备金不足冲减的部分计入担保赔偿支出,计入企业当期损益,冲减当期利润。在实际情况中担保业务出现代偿,追偿诉讼案件的时间往往跨度不只是一个会计年度,甚至大部分需要几年的跨度,在这期间担保赔偿准备金会有很大的变化,若担保赔偿准金大幅下降,代偿不能及时处理,将影响融资担保公司的长远发展。

三、两项准备金的税前扣除情况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的财税[2017]22号文件中规定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机构所得税扣除政策作出了明确规定,担保赔偿责任准备金不超过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不超过当年担保费收入的50%的部分,允许所得税前据实扣除,另外上年度计提的担保赔偿准备余额和上年度到期责任准备余额转为当期收入。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机构实际发生的代偿损失,首先应该符合税收法律法规关于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规定;其次应冲减已在税前扣除的担保赔偿准备,不足冲减部分据实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也就是对超出部分提取的准备金在企业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应进行纳税调增,据此缴纳企业所得税。该政策对担保业务逐年增长的融资担保公司而言,每年都还可有少量准备金可以税前扣除,对业务持平或减少的融资担保公司来说基本没有准备金可以税前扣除,甚至还要进行调增纳税,在担保业务减少及担保收入下降的情况下,利润总额却增加,导致企业纳税负担相当重。融资担保公司税款的增加,就是货币资金的流出,即是亏损,这对于在担保业务发展中需要在银行存有一定资金作为保证金的融资担保公司来说直接影响业务的增长,这对于高风险、低收益的担保行业,这种税负相对收入不平衡的税收政策一定程度影响了担保行业的资本积累和抗风险能力,融资担保公司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很多具有发展潜力但是苦于没有资金的企业提供了一条资金周转的通道,为我国小微企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所以为了保证融资担保行业健康发展,对于赔偿准备金所得税的税前扣除应按实际情况分别对待,对于已发生代偿且已产生诉讼案件对应的赔偿准备金应合理的全额扣除,可按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从而促进融资担保行业的良性运轉及地区经济繁荣。

四、两项准备金核算改进建议

我国融资性担保公司准备金会计核算体系起源于商业银行及保险行业相关制度,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改革,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融资担保行业核算体系,但是由于行业发展时间较短,缺少对很多实际情况的分析和评估,难以形成面面俱到的规范,因而在实际业务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对企业的影响也较为明显。笔者认为相关监管机构应尽快出台与现融资担保行业相配套政策及实施准则细则,实际地解决融资性担保公司准备金会计核算标准的问题,使准备金的使用更加体现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使融资担保行业有一个健康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改变未到期责任准备的会计核算办法

融资担保公司收取的担保费一般一次性足额缴纳,而且在担保费收取当年,一次性确认为企业营业收入,而提取的未到期责任准备实质是一种税收优惠,把当年收取担保收入的50%递延到第二年纳税,但是大部分担保业务并不是一年期,担保责任五五开并不准确,在实际工作中建议企业建立未到期责任准备提取台账,根据担保责任期间合理确认收入,平衡收入与担保责任的时间配比,有效防止利润虚增或虚减的同时有效防范风险。

融资担保行业赔偿准备金的提取应当改变原始一概而论的做法,担保赔偿准备金的计提可参考商业银行贷款的四级分类法,建立担保赔偿准备金提取台账,将担保业务无抵(质)押部分的担保额度分四级进行划分: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各级类担保赔偿准备金按不同比例计提:2%、 25%、50%、100%。每一个会计年度对担保业务进行类别测算并进行调整从而保证担保赔偿准备金充足。这需要担保业务人员要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敏锐的职业判断和较强的专业知识,这也是担保行业日渐成熟壮大的基础。

(二)我国融资性担保行业的风险较高,风险性一般高于商业银行,甚至一部分被担保的对象未被商业银行选中

融资担保公司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承担了高风险,所以为了更加全面、客观的承担实际担保风险,计提担保准备金需要向预期将要发生的代偿倾斜,融资担保公司应该运用预期信用损失和预计现金流量模型将企业的风险在发展周期中量化,根据扣除未来信用损失后的预计现金流量现值进行融资担保借款代偿账面金额确认,为了保证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准确性,融资担保公司还需要在后续会计期间对担保准备金予以准确测算,对担保抵押物的价值定期确认,并对担保准备金持续调整,一旦发现担保抵押物的减值迹象,及时采取担保准备金提取,降低企业风险损失。

五、担保行业税收与监管政策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的财税[2017]22号文件,允许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未超过1%的比例计提的担保赔偿准备金。财政部印发的[2001]77号文《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第13条规定,融资性担保公司应按不低于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 1%的比例以及所得税后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风险准备金,用于担保赔付。风险准备金达到担保责任余额的10%后,实行差额提取。由此可见监管政策计提担保赔偿准备金1%的下限,是税收政策税前可扣除担保赔偿准备金的上限。监管政策与税收政策要求不一致,是阻碍融资担保行业发展的原因之一,近年国家大力扶持发展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样需要税收政策的大力支持。

六、多角度防范和控制业务风险

目前融资担保公司发展迅速,业务量不断增加,公司资产规模不断扩大,但是融资担保公司对防范业务风险的意识较薄弱,还未意识到防范和控制业务风险的重要性,加之两项准备金的现行政策不够明确,无疑给融资担保公司的经营雪上加霜,所以必须从整体出发多角度规避和防范业务风险。

(一)组建专业人才队伍

融资担保公司要储备精通融资、财务、法律等专业的复合型管理人员来识别和控制金融风险,提高对其对风险规避和防范的认识,并能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和管理,通过对客户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以及客户的货币和信贷状况、企业未来现金流量,进行全面分析来加强财务管理并利用客户的财务和行业数据以及资产负债情况,对公司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盈利能力和业务连续性进行验证,定期对客户进行风险评估,多角度防范和控制业务风险,避免或减少潜在的隐患。

(二)健全融资担保公司内部控制,完善风险控制和评估体系

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保证企业经营合法合规,企业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的信息真实完整,且为企业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成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目标。建立合理的内部机构、合理的分配机构责任,从资本风险、流动性风险、代偿风险、税收风险等多方面构建风险控制制度,通过风险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等风险评估手段,降低企业风险,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融资担保公司应该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和风险评估体系,结合企业自身的环境,合理地进行预估,必要时可聘请专业机构来开展这项工作,将企业的风险降到可承受的范围之内,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三)提高会计核算水平,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近年来,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各公司或企业管理水平和财务人员账务处理能力存在差距,融资担保行业会计核算办法不够明确,使刚起步的中小型融资担保公司在企业专业技术不足,政策不明确情况下面临巨大的发展阻碍。由于会计核算标准不够细化,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造成了担保行业整体财务报表质量不高,披露信息不够完善,造成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给投资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带来了很大风险,进一步恶化担保公司发展的行业环境。因此必须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提升会计核算水平,借鉴同行业中发展较好、规模较大的企业及其他一些金融机构的核算办法,增进行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从实务中的问题出发,探索更加具有实操性的准则及操作指南,规范会计核算标准及披露标准,增进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比性,营造更好的行业发展环境,促进担保企业高质量發展。

七、总结

两项准备金的核算信息在融资担保公司的财务管理、风险控制与企业发展起到关键性的支撑作用。同时融资担保公司准备金的提取会影响整个融资担保行业的长期发展,只有不断完善各项准备金的提取政策才能促进行业发展,根据合理的政策来运行自身的业务,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业务质量,推动企业发展。本文从两项准备金相关政策出发,分析准备金对各方面的影响,同时提出建议。各公司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采取适当的措施,提高管理水平,以实现更长久稳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闲.国际保险会计准则的最新发展及对我国的影响——基于IFRS 17和IFRS 9[J].会计研究,2019(1):21-27.

[2]程忠贤.融资性担保公司两项准备金辨析[J].新会计2015(10).

[3]艾伦·加斯顿,宋仁元,孙丹,张国营,祭增学,刘晓斐,刘颖,刘玉琢.监管在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中的作用:以实施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国家为例[J]. 金融发展研究,2015(9).

作者单位:潍坊公利融资担保有限公司

作者:张苑馨

上一篇:民间端鼓戏文化艺术论文下一篇:会计法律制度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