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电子政务论文

2022-04-20

我国电子政务的推行是实现政府职能的重要策略,对于构建透明、节约、回应性、高效政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电子政务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和效果。当今社会是讲求速度和效率的信息社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高速公路电子政务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速公路电子政务论文 篇1:

电子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中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在全球的广泛应用,电子政务已被联合国经济社会事务部确立为“信息高速公路”五大应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子娱乐)领域之首[1]。电子政务系统就是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资源管理和业务或服务流程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改造,实现高效、优质的资源管理与服务方式,实现工作方式向协同办公方式的转变。

高速公路电子政务论文 篇2:

试论我国政府转型中的电子政务建设

我国电子政务的推行是实现政府职能的重要策略,对于构建透明、节约、回应性、高效政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电子政务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和效果。

当今社会是讲求速度和效率的信息社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互联网具有的开放、平等、全球共享、交互、信息量大和传播快等特点,使它作为一种革命性力量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加快了全球化进程,引起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面对互联网的冲击,政府的行政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政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也迫使政府进行管理上的创新,实现向透明政府、节约政府、回应性政府、效率政府的转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那些程序繁琐、效率低下的传统政府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作为国家的行政机关,作为整个社会顺利运转的调节器,政府承担着大量公共事务的管理和服务职能,建立电子政府,实施电子政务,彻底融入网络时代,已成为政府适应信息化社会的一种必然趋势。

一、电子政务对中国政府转型的重要意义

电子政务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在于它不仅迎合了政府改革的迫切需要,也为政府改革提供了新思维、新模式和新机制。所谓电子政务(e-government),是一个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有效地实现行政、服务及内部管理等功能,在政府、社会和公众之间建立有机服务系统的集合。主要指在政府内部行政电子化与自动化的基础上,利用网络等信息与通信技术,连接政府各单位及各资料库,进一步对各系统进行整合,并建立电子化、数字化以及网络化的政府信息系统,通过政府网络体系的建立,为社会提供信息和其他服务。电子政务的内容十分广泛,就其服务对象看,主要包括:政府间的事务(Government-Government,即G2C)、政府与企业间的事务(Government-Business,即G2B)、政府与公民间的事务(Government-Citizen,即G2C)。由此可见,加强电子政务的建设对于构建透明、节约、回应性、高效政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电子政务有利于促进我国透明政府的建设

公开,即政府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向公众提供非保密政府信息的检索。政府既掌握着大量的公共信息,又是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制定者,相对于公众,它处于信息强势地位。在过去,由于信息传递手段的局限性,政府信息常常掌握在少数人或利益集团的手中,这使得制度运作有了暗箱操作的可能,公众对涉及公众利益和切身利益的信息了解甚少,因而无力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信息社会,电子政务为政务公开奠定了技术基础。

电子政务就是要建立一个虚拟、透明的政府,在加快政务信息公开立法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公开政务信息。国家制定的各种法律规章制度、政府制定的各种规划方案、大案要案的侦破、判决等公众关心的信息,都能通过现代化的政府信息网络,在第一时间到达公众手中,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的知情权。电子政务实现了信息共享,通过运用新的技术手段来加强不同政府部门间的信息沟通,打破了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盲区,通过网络等先进手段加大了公众舆论监督的力度,增强了百姓对政府的信任度,预防了可能产生的腐败行为,使“暗箱操作”成为“阳光服务”。

(二)电子政务有利于促进我国节约型政府的建立

我国政府管理机构复杂,管理层次和管理人员较多,政府采购量大,办公用品浪费严重,是典型的高支出、高消费的政府。尽管我国资源比较丰富,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水平,这大大限制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因此要想和谐长久地发展,必须建立低成本的节约型政府。电子政务能有效降低政府成本,使政府各部门之间可以进行跨地区的电子化公文传递,实现“无纸化”办公,大大减少了行政办公费用和公文处理费用。政府进行网上采购,实现了公开、公平竞争,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以最低的成本进行采购;政府网络远程视频会议,实现了不同地域的政府人员同时参与,降低了政府会议的成本,克服了以往的“文山会海”“公文旅行”等现象,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三)电子政务有利于促进我国回应性政府的建立

推行电子政务可以极大地加强政府和公众之间的沟通,公众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政府事务,也可以更便捷地参与政府事务,同时,政府也获得了与公众进行讨论、协商并寻找解决问题方案的途径。政府通过网络为公众参与提供了新的方式,如电子民意调查、电子公众投标、电子听证会等,这些都使得公众参与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成为一项经常性、持续性的活动。政务信箱和政务论坛的开通,更好地实现了政府与公众的交流互动,使政府工作人员能够真正了解百姓关心的问题,听到发自百姓内心的声音,而互联网也减少了中间环节以及层层过渡造成的信息失真,密切了政府与公众的关系。

(四)电子政务有利于促进我国高效性政府的建立

计算机的普及、网络的使用使行政办公效率得到了提高,通过实施电子政务,政府行为获得了以往技术手段难以达到的时空便利。政府工作人员可以运用现代化办公手段进行工作,节约了靠人脑处理文件信息所消耗的大量时间和精力,也使得公文的制作和管理都通过计算机操作,并以电子邮件的方式传递与收发,结束了“跑批”的时代。电子政务的建立使得原来每周5天,每天8小时的工作制度变成了7×24小时的工作方式,大大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二、我国实施电子政务的制约因素分析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的电子政务已经发展到一个涉及公务领域、公众部门、跨地域的综合性行政网络。这些网络的使用不仅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也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国家资源。但是,不能否认,中国的电子政务建设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正是我国实施电子政务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

(一)严重的“数字鸿沟”问题

近年来的现实表明,信息技术在给发达国家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使其与发展中国家在使用信息技术上的差距迅速扩大。“数字鸿沟”的巨大差距甚至超过了世界贫富差距。全球高收入国家(约占全球人口18%)的人均GDP为最低收入国家(约占全球人口20%)的100倍,而按信息化指标(如人均计算机数,人均上网人数)衡量,则差距高达500倍以上。据统计,我国现有的网民人数仅为6.2%,而且网民与网络分布均不平衡。从这个角度看,我国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网民与非网民之间因信息化水平差异而出现“数字鸿沟”将不可避免。

(二)缺乏统一规划,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是保证政府不同电子政务系统之间相互联通、互通有无的基本前提。目前,虽然我国许多政府部门均已建立了自己的门户网站,建设了自己的信息系统,但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划和标准,便出现了各自为政的状况。“条块分割”造成行业、部门间的交流障碍,形成“信息孤岛”,所完成的政务工作单调,资源不能共享,严重阻碍了电子政务的发展。

(三)公务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电子政务是信息技术和政务工作的有机结合,要求每一个公务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质,并且政府内部要有一支具有较高业务素质的信息化人才队伍。从整体来看,当前政府公务员信息素质与电子政务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电子政务人才相当匮乏,这已成为影响电子政务快速发展的一个障碍。从公务员的文化知识来看,经过1998年的机构改革,国务院近1.7万名公务员有65%以上的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在地方政府,比例则相对较低,近500万公务员拥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只有10%。而即使一些学历较高的公务员,计算机操作方面的技能仍较欠缺。因此,在推进政府信息化、建设电子政务的过程中,提高公务员的整体素质,尤其是在计算机方面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四)对电子政务的范围和地位认识不足

目前,虽然我国政府已将电子政务放在社会信息化的重要位置,但人们对它的认识还不足。有人认为政府上网就是电子政务,也有人认为办公自动化或“无纸化办公”就是电子政务等,这些都只是电子政务的一个方面。电子政务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政府部门之间的有机联系,实现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实施针对G2G、G2B、G2C的互动式网上办公,推行“一站式”服务。

(五)电子政务立法滞后,制约了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

电子政务的健康有序发展离不开一个完整、统一的法律和制度框架。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制定或修改了相关规定,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电子政务应用的专门法律,如美国的《政府信息公开法》《个人隐私权保护法》《美国联邦信息资源管理法》,德国的《信息和通讯服务规范法》,英国的《政府信息公开法》等,这些法律对本国的电子政务发展起着重要的保障和规范作用。而我国电子政务起步较晚,但来势凶猛,造成立法方面严重滞后,虽然行政机关对互联网管理制定了一些限制性的行政法规,但在面向公众应用部分的立法基本处于空白。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电子政务的深化进程,也阻碍了扩大电子政务的应用。

三、中国电子政务当前发展的策略分析

电子政务的推行是实现政府转型的重要策略,对于构建透明、节约、高效、回应性政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电子政务的发展直接关系着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和效果,面对当前电子政务发展的问题应采取如下的解决措施:

(一)充分认识发展我国电子政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我国正面临着全球信息化的浪潮,为了跟上这一潮流,政府非常重视国家信息化建设,将此提高到一个重要的战略高度。电子政务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部分,政府的信息化进展决定了国家的信息化水平。目前,在世界各国政府积极倡导的“信息高速公路”五个应用领域——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电子娱乐中,电子政务被列为第一位。可见,政府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基础。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水平尚有很大差距,要想缩小这个差距,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制定完整的电子政务发展战略,采取必要的对策,全社会要有一种紧迫感,大家都来关注电子政务的建设,培养电子政务所需的素质,迎接电子政务时代的到来。

(二)国家统一规划,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统一的规划是电子政务健康发展、良性运作的前提,电子政务发展的整体规划和相关技术标准是其发展的基础。如果各自为政的局面得不到有效改变,将不利于政府的改革与转型。我国在制定电子政务政体发展规划和技术标准时,应当考虑并兼顾电子政务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实施步骤及技术、安全等多方面。同时,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并结合具体国情,为我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制定一套完整而切实可行的标准规范。

(三)加强立法,确保电子政务有法可依

法律是我国电子政务规范、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电子政务的基石。要使电子政务顺利地发展,首先,要健全电子政务的法律和制度保障体系,通过立法确立政府信息资源网的共享地位、原则保障措施,以保证在安全保密之外的政府信息资源的使用;其次,要重视与电子政务相适应的道德文化建设,创造有利于电子政务发展的文化条件和社会环境。

(四)加强电子政务人才的培养

提高国家公务员的综合素质是实现电子政务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电子政务对国家公务员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知识存量、应用技能都提出了严峻挑战。政府网络化建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公务员整体素质的高低,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电子政务的人才培养,注重公务员信息化素质的提高,加强以复合型人才为标准的国家公务员知识更新、电子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

作者:陈亚男

高速公路电子政务论文 篇3: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

[摘 要]本文回顾了我国电子必务发展历程,分析了制约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传统思维桎梏、数字鸿沟阻隔、管理体制不顺、法规制度不全等因素,指出了今后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直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电子政务;制约因素;回顾;展望

电子政务(E-govemment),又称电子政府,是指政府机构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其管理和服务职能转移到网络上去完成,同时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割的制约,向全社会提供高效优质、规范透明和全方位的管理与服务。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电子政务按照“机关内部办公网络自动化-管理服务电子化-政府全面上网”的主线展开。经过近20年的发展建设,电子政务已日益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国家信息产业建设的重要支柱。

1 发展历程

回顾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历史进程,大致可以分为基础准备、探索试点、全面铺开和规范发展4个阶段。

1.1 基础准备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中央和地方党政机关相继开展了以文字处理和简单程序管理为主要对象的办公自动化(OA)工程建设,并初步建立了各种纵向和横向的信息办公网络,出现了一些相对“可视”的、基于网络的(办公自动化)雏形,一些基本的公文流转程序也开始出现。这标志着国内电子政务建设已为今后发展奠定了较为扎实的基础。

1.2 探索试点阶段:1993年,美国克林顿政府提出了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设想。为顺应当时世界高技术发展的潮流,同年年底,由我国中央政府组织,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三金”工程,即:通过建设政府的专用基础通讯网,实现政府之间相互连接的金桥工程;为提高外贸及相关领域的现代化管理和服务水平而构建的金关工程;为推动银行卡跨行业务联营工作而实行的金卡工程。“三金”工程主要着眼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为重点行业和部门传输数据和信息处理提供了载体,搭建了平台,这标志着国内电子政务已正式登场亮相,开始了探索试点的发展进程。

1.3 全面铺开阶段:20世纪末期,由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电子政务发展不断加快,逐步突破了部门和地域界线,向交互性和互联网方向发展。1999年1月22日,由党中央、国务院下属的40多个部、委、办、局(部门或单位)信息主管部门共同倡议发起的“政府上网工程启动大会”在北京召开,从而拉开了“政府上网”行动的序幕。2001年12月,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正式成立,由此,电子政务发展建设已正式纳入国家发展规划序列。截止到2002年6月底,以gov.cn注册的政府域名总数达到6686个,占.cn下注册域名数的5.3%;以gov.cn结尾的网站达到4929个,占我国网站总数的1.7%。

1.4 规范发展阶段:2002年7月,按照“政府先行,带动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方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通过了《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200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第17号文件),提出了“十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初步建成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政务信息平台;重点业务系统建设,基础性、战略性政务信息库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信息资源共享程度有较大提高;初步形成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人员培训工作得到加强,与电子政务相关的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取得重要进展”的指导目标。2004年,我国政府电子政务投资额为412亿元,占全国所有行业IT投资的10%左右。2005年,赛迪咨询透露,我国电子政务市场规模达到478.6亿元,比2004年增长16.3%。至此,国内电子政务走上了一条由政府统一规划、行业制定标准、资源信息共享、保障措施得力的规范化发展道路。

2 制约发展的因素

近年来,虽然国内电子政务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传统思维桎梏

目前,发达国家普遍认为,政府既是社会的管理者,也是社会公共服务的提供者;电子政务的发展目标就是改善政府对企业和公众的服务。与国外政府机构职能相比,我国政府的职能以前更侧重于行政管理。由于缺少人本化思维和服务性理念,导致在国内电子政务建设上,存在着“以我为主”、“自我服务”的做法,一些部门和单位将电子政务作为一种“官样文章”对待。一些部门和单位把电子政务等同于利用计算机提高办事效率的“电子办公”,不注重软件系统开发和业务流程整合,降低了电子政务的地位和作用。还有一些部门和单位,视电子政务为政府“公告栏”,仅仅在网上公布部分政策、法规、条例等。甚至一些部门和单位只将电子政务作为新闻窗口,发布与领导有关的新闻信息。

2.2 “数字鸿沟”隔断

当前,国内信息化程度还比较低,信息高速公路还没有全面建成,全国各地的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还有较大差别。其突出表现:一是观念差别。沿海、沿边开放及重点建设地区的政府对电子政务认识较深刻,重视程度较高,而落后和不发达地区则相对较差。二是地区差别。东部和沿海地区较发达,中西部一些地区相对比较落后。据“第1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东部沿海13个省市(含海外)占CN域名的83.6%,而中西部地区只占16.4%。三是城乡差别。大中城市电子政务建设较好,小城镇特别是广大农村,电子政务发展还比较滞后。四是技术差别。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人才和信息优势相对集中,而落后地区和小城镇相对处于劣势;高新技术企业中信息技术类人才相对集中,而国家各级行政部门信息类人才较少。五是行业差别。金融、海关、工商等与信息产业有关的行业发展较快,而传统行业发展较慢。六是基础设施差别。边远落后地区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成为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障碍。

2.3 管理体制不顺

目前,国家只有信息化领导小组这个非常设机构和信息产业部对电子政务建设管理进行指导,与各地方政府之间没有直接领导关系,缺乏强有力的制约因素和管理考评体制。由于建设以电子政务为核心的信息化政府是一个新生事物,基层机构缺乏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深刻理解,缺乏统一的电子政务评估体系,对各级政府部门的评估标准和目标项目没有进行规范,加之电子政务发展建设与各地方政府政绩考评没有直接挂钩,因此,各地对电子政务重视和管理程度各不相同,甚至有的地方出现了政府部门网页新闻还是数月之前的现象。同时,由于电子政务发

展初期盲目建设等原因,导致部门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建设的系统、使用的软件不能相互兼容和直接交互,形成了大大小小的“信息孤岛”,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问题比较突出。这既造成了巨大的信息资源浪费,也增加了系统整合和使用管理的难度。另外,由于电子政务建设的安全保障机制不够健全,致使网络系统维护和人员使用管理上还存在着一些漏洞。

2.4 法规制度不健全

目前,各级行政机关虽然在互联网管理、政府部门计算机采购使用管理等方面出台了一些限制性的行政法规,但在电子政务中还缺乏一系列完整的相关法律,致使一些部门或单位在发展电子政务的过程中,不得不自行制订一些临时性的规定。

3 今后任务

3.1 紧密结合国情。确立电子政务发展方向

在2005年全国电子政务工作座谈会上,温家宝总理做了重要批示: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为公众参与经济社会活动创造条件。会议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目标:到2010年,基本建成覆盖全国的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初步建立信息资源公开和共享机制。政府门户网站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渠道,50%以上的行政许可项目能够实现在线处理。电子政务要在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监管能力、降低行政成本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和有关单位,充分认清发展电子政务的重大战略意义,理清电子政务建设发展思路,在国家的统一规划和指导下,紧密结合各自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阶段性目标,分步骤、有重点地推动电子政务建设持续、健康、科学发展。

3.2 加强基础建设,搭建电子政务发展平台

近年来,虽然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由于地区、行业等差距,各地电子政务建设还很不均衡,与实现建设“覆盖全国的电子政务网络”还有很大的差距。为尽快缩短这个差距,必须加大对落后和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谋求电子政务建设的协调、均衡、和谐发展。另外,电子政务发展比较快的地区,也应继续保持先发优势,成为电子政务发展建设的“领头羊”和“探路者”。据悉,按照《深圳市党政机关信息化建设纲要》,深圳市投入大量资金,统一建设基于PKI、PMI的电子政务安全支撑平台,为各类政务应用系统提供安全保障服务;建设为机关单位的电子政务提供各种通用服务的相关应用平台,包括信息交换、集成化软件开发基础、网站生成及管理三大应用平台。各级政府在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同时,也应注意统一规划,合理实施,防止出现新的“信息孤岛”,

3.3 优化管理环境,提高电子政务服务效益

电子政务不仅是提高办事效率的手段,更是提高政府对公众服务水平的重要载体。要通过发扬“电子民主”,繁荣公共服务。在电子政务建设上,既要考虑熟悉了解信息技术的群体,也要照顾缺乏此项能力的群体。如,德国电子政务中与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政府管理事务都可以在网上进行。事实上,通过广泛开展电子政务的在线网上服务,不仅可以提高公众参与政府决策的热情,而且可以促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向深层次上拓展。要通过分级负责的信息发布和监督考评机制,促进电子政务的广泛应用。新疆哈密地区将“哈密政府网”相关栏目的更新与维护工作交由有关部门负责,并将此项工作列入地区机关作风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确保了各项任务的落实和完成。发展电子政务,还要坚持立法先行,保障网络安全。通过不断新建和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健全法律保障机制,对电子政务的建设、管理、使用、维护等进行规范和约束,确保电子政务建设健康发展和网络运行安全。同时,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要注重提高相关工作人员计算机操作和软件系统应用的水平,增强其在电子政务应用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作者:徐荣花 陈海东

上一篇:法官与律师关系法律论文下一篇:企业工资改革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