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闻传播论文

2022-04-16

进入新世纪以来,日新月异的信息产业发展为全球所瞩目。这当中,“微笑曲线”理念在竞争激烈的IT业悄然创生,“微笑曲线”作为一种创新理念和科学运行模式,很好地揭示了事物发展态势及价值规律等。面对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变幻风云,全面提升一个国家科技新闻传播的创新理念、模式及其战略水平,乃是当务之急和大势所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技新闻传播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技新闻传播论文 篇1:

打牢科技新闻传播者的功底

科技新闻传播者是指科技文献作者、编者和科技情报人员。专业知识、外文水平和编写能力是他们的业务素养。在提高业务素养的基础上,练就过硬的基本功,是他们担当科技新闻传播重任的有力保证。表现在自我修养完善方面的基本功称为输入功,如阅读功、捕捉功;表现在将资料经研究、加工、整理编撰成作品提供给读者方面的基本功称为输出功,如综合功、通俗功、取舍功。

输入功

阅读功。科技传播离不开各种文献资料,因此科技传播者必须博览群书。然而,如何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去阅读无限的文献资料呢?这就需要掌握阅读功。首先,科技新闻传播者应该有自己最佳的阅读渠道。一般可根据自己熟悉的专业精心挑选确定十几种书报刊,作为经常阅读的资料从中吸取情报信息。其中既应有专业的,也应有综合的;既应有情报类的,也应有学术类和科普类的。这对启发思路、提高修养、更新知识是有好处的。在具体选择书报刊时,应尽可能选择核心报刊和权威性论著。

其次,科技新闻传播者必须掌握一定的文献检索知识和方法,并以图书馆为文献基地。有的科技传播者虽然专业知识和外文水平都不错,但面对成千上万册书刊资料,就如坠五里雾中,不知所措,吃尽大海捞针之苦也找不到所需书刊资料,这是缺乏图书资料分类知识和文献检索知识的缘故。如果有了这些知识,就会变“大海捞针”为“探囊取物”,就会针对选题在很短的时间内查找到有关的书刊资料,及时了解有关的知识信息。

捕捉功。进行科技新闻的传播仅靠文献资料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活情报”。所谓“活情报”是指从各种专业会议、现场会、讲座、学术报告、展览、参观学习、鉴定会等科技活动中直接耳闻目睹的情报信息。“活情报”具有直接、直观、快速、客观的特点,对于提高科技新闻传播质量很有益处。但是,随着互联网、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抓“活情报”是比较困难的。这就要求科技新闻传播者有较硬的捕捉功,能够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各种渠道寻找情报线索,并抓住情报信息,获得第一手材料。

科技新闻传播者的捕捉功过硬与否,主要看四点:强、勤、钻、联。“强”是指意识强,时时、处处、事事留心,对于书报刊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出现的新课题、新动向、新要求、新思潮、新成就、新经验、新数据都要及时搜集,做一位捕捉信息的有心人;“勤”是指脑勤、眼勤、耳勤、腿勤、手勤,即多思、多看、多听、多跑、多记、多写;“钻”是指对信息线索深入挖掘,抓住不放,顺藤摸瓜,穷追到底,充分开发信息资源;“联”是加强“公关”意识,同各方面的人,如信息人员、管理人员、科技人员等广交朋友,以人为师,虚心请教,搜索信息。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人际交往能力,即参加社会群体活动,与周围人相互交往并保持关系协调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人际感受能力、人际记忆能力、人际理解能力、人际换位能力、人际表达能力。

输出功

综合功。科技新闻传播者的综合功是指通过一定的分析判断,把某些零散杂乱的情报资料按照某规则,系统归纳成序的功夫。科技新闻传播文献的编写速度和质量与科技传播者的综合功密切相联。常用的“织网法”就是把知识编织成一张网络,反映出知识间的联系,从而便于消化吸收其中的知识营养并加强记忆。科技传播文献,特别是综述类文献也可通过织网法,把各种零散杂乱的情报信息编织成网络,以便传播到读者。

科技新闻传播者综合功的培养与提高,是平时积累的结果。平时注意把那些独立的、零散杂乱的情报信息作为“信息单元”,按照一定的主题,积攒起来。到使用时,根据需要可按不同的构思,予以不同的组合成为一篇科技传播文献。这样不同的信息单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传播给读者。

通俗功。科技新闻传播的对象,除专业科技人员外,还有管理人员、各级领导及大众。因此,科技新闻传播者应具备能够将一个深奥道理予以通俗表达的功夫。科技新闻传播文献的编撰,应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尽量做到“内行有看头,外行能看懂”。要将一篇学科专业论文改写成一篇科普文章,并非易事,通俗功涉及学科专业知识和文字表达能力,通过阅读科普文章、编撰科普文章可以迅速提高这种能力。

取舍功。面对丰富的科技信息素材,取什么、舍什么?这就需要有善于取舍材料的基本功。只有取舍得当,才能够编撰出客观、朴实、简练的科技新闻传播文献,才容易被当时、当地、当事者接受而发挥其传播作用。

材料的取舍应掌握以下几点:1.取经过考证的新颖、翔实的材料,舍没有把握的材料;2.取能够支持论点的材料,舍与论点关系不大的材料;3.取紧扣主题的材料,舍游离于主题之外的材料;4.取与当时当地情况结合更紧密、更具体的材料,舍不符合当地实际的材料。

科技新闻传播者输入功、输出功的培养与提高是以专业知识、外语水平、编撰能力为基础的,而这些能力的综合运用及其效力的发挥还依赖于个人主观能动性激发的灵感;依赖于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态度。总之,科技新闻传播者需要多方面的素养和基本功。每个新闻传播者都应自觉接受多方面的培养和锻炼,以达到广、快、精、准地传播信息的目的。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编辑部)

编校:董方晓

作者:张 军 王海云 张士莹

科技新闻传播论文 篇2:

新时期科技新闻传播理念创新

进入新世纪以来,日新月异的信息产业发展为全球所瞩目。这当中,“微笑曲线”理念在竞争激烈的IT业悄然创生,“微笑曲线”作为一种创新理念和科学运行模式,很好地揭示了事物发展态势及价值规律等。面对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变幻风云,全面提升一个国家科技新闻传播的创新理念、模式及其战略水平,乃是当务之急和大势所趋。

科技新闻传播责任重大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一浪高过一浪,世界新科技革命风起云涌和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日渐主宰现代高科技舞台的新形势下,对科学技术的驾驭能力与水平已愈来愈成为一个国家实施和实现强国战略的重要标志。

大量高新科技广泛应用,大大增加了社会的科技和知识含量,并正根本地改变着世界面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能紧紧跟上科技进步的时代潮流,不能结合本国国情全面提升科技实力和科技信息与知识传播及共享水平,就会落后于人,就会陷于被动境地。因此,我们必须站在时代的前沿,从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出发,赋予科技新闻传播以崭新的意义和价值内涵,以全面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直面世界新科技革命挑战,为加速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和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的神圣使命做出新贡献。

科技新闻需保持一定的“微笑”曲率

对于科技新闻而言,若要真正做到从“科”到“普”,让人们能够喜爱和欣赏,其难点和重点也就是要善于驾驭科学、艺术、知识和信息等要素,让科技新闻沿着特有的美学曲率“微笑”起来。

一部好的科技新闻作品在向大众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也使大众受到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学风的熏陶、教育和启迪,而且通过宣传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够有力地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和思想素养。因此,一部好的科技新闻作品,也必然是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生动体现。

知识性、艺术性和通俗性可谓互寓互通,水乳交融。正是由于科学知识能够充分地运用艺术、通俗的创作手法予以充分表达,而且不仅能够驾驭逻辑思维来达成以理服人之效,同时还可以巧妙运用形象思维使之以情动人,才使得好的科技新闻作品能够保持其美丽的“微笑曲线”,真正做到既传播科技知识,又通俗易懂,生动有趣。

至于科技新闻作品的采编技巧,则是保证作品通俗易懂、引人入胜和使其曲线“微笑”的重要手段。在技巧上大体有:命题—包括直叙式、疑问式、警句式、比喻式、故事式,以及寓意式、启迪式、成语式等各种命题法。除这些技巧外,行文中还往往采用比衬、比喻、虚拟、曲笔、白描等一些创作手法。此外,好的科技新闻作品还必须善于驾驭好文章的全局。通常,好的作品开头技法主要有:生动的故事开头式,发人深思的提问开头式,开门见山的起首点题开头式以及描述性开头式和议论性开头式等。而好作品的收尾,则应令人回味无穷,并能够与文章的开头相照应,其方式大致有:概要总结式结尾,启发性含蓄式结尾,鼓动型结尾和首尾照应型结尾等等。

总之,文章无定式,文章随心做。无论怎样开头,也无论采取哪一种方式收尾,更无论通篇怎样行文,都应力求让作品的“微笑曲线”充满个性魅力。

创新:实现战略理念新跨越

站在世界科技大变革的时代前沿,深入研究和探索“微笑曲线”变革趋势与规律,对于我们实现战略理念创新,迎接时代挑战,全面提升我国科技新闻事业发展战略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科技新闻传播事业既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复杂的战略性系统工程,也更是事关中华民族新世纪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事业。因而,我国在努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必须高度重视大力传播科技知识,以全面提高全民科学精神和科学素质为己任,全方位迎接科技大变革时代的新挑战。面对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新形势,科技新闻传播可谓任重道远。

新时期科技新闻传播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必须着眼世界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大势,科学地揭示这场革命与变革的本质、特点和规律,同时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为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新变革鼓与呼,努力在复杂多变的国际斗争环境中赢得战略主动权。(作者单位:解放军报社)

作者:别拓伦 别 特

科技新闻传播论文 篇3:

5G时代科技新闻传播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摘 要】自2019年6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以及中国广电正式发布5G商用牌照开始,我国成为继韩国、美国、瑞士、英国后,第五个正式商用5G的国家,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技术的革新推动着时代的变迁,5G时代的来临,对科技新闻的传播意义重大。

5G技术的“高速率”、“低延时”、“高带宽”等特征为科技新闻的传播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本文旨在通过内容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坚持以内容为王,通过培养高技术科技新闻传播人才,充分利用和把握5G技术,迎难而上,占领科技新闻领域新高地。

【关键词】5G技术;科技新闻;机遇;挑战

一、5G技术及科技新闻

(一)5G技术的概念与特征

5G 被称为 “第五代移动通信行动准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第五代移动通信,是一项新的移动通信技术,是在以往1G、2G、3G、4G的基础上迭变而成的。5G技术有三个特点:一是传输速度快。二是带宽性能好。三是可观性稳定。

(二)5G时代科技新闻的特征

一是传播信息碎片化。科技新闻涉及的领域包括社会的高精尖领域,主要是对前沿科技事实的报道。如果不对信息进行严格的把关,碎片化的信息会导致重要的信息流失,而一些琐碎的信息却保留了。

二是传播主体多样化。在5G时代,人们通过诸如微信、微博、Facebook等自媒体传播信息,在海量信息中极大程度地满足公众的信息饥渴,从根本上实现了传播主体的转型,实现了信源的多元化与多主体化。

二、5G对科技新闻传播的意义

首先,5G可以为科技新闻的传播提供更快的传播速率。据了解,5G可达到 20GB/s,同时两端点之间传输可达到1M/s。这无疑为科技新闻的传播,尤其是科技类视频的传播,带来了福音。

其次,5G技术的“高可靠低延时”特性为科技新闻的传播提供大力的支撑。根据世界电信联盟提出的最新愿景,5G 的时延最终将达到甚至低于1毫秒,远低于人类生理神经的反应时延,受众在视听端感受不到任何差异。

最后,5G是一门新兴技术,对科技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高效地利用5G技术让本身就晦涩难懂的科技易于受众接受,需要科技新闻工作者从受众角度出发,寻找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并对一些科技专业术语做好“翻译”工作,从而增强科技新闻的可读性,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三、5G时代科技新闻传播发展的机遇

(一)5G+短视频,全新亮相科技新闻传播形式感

短视频新闻具有便捷、直观等优势,播放时长一般都控制在五分钟之内,最短可压缩至十几秒钟,非常适合当前移动互联时代碎片化的阅读场景。在5G技术的加持下,观看短视频不再受网速所限制,电脑、手机、iPad等移动电子设备在网络信号覆盖的场所可以实现随时随地阅览短视频新闻。随着5G技术的大量普及,短视频不再受网络传输的限制,将成为新闻领域更为主流的传播方式,更有利于科技新闻的传播,给受众呈现全新的形式感。

(二)5G+AR/VR,全面升级科技新闻身临其境感

VR(Virtual Reality)即虚拟现实技术,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的三维空间虚拟环境,提供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模拟。AR(Augmented Reality)即增強现实,是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物体或关于真实物体的非几何信息叠加到真实世界场景中。5G网络低延时和高速率传输的特性不仅克服了4G网络的弊端,而且让虚拟化的情境更加具有现实感,让真实现场画面的传输更加逼真。VR和AR技术的发展,把受众“带到”超真实的科技新闻现场,受众可进行360度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全方位感知新闻事件的发生场景。未来,随着媒介技术不断完善,VR/AR所主导的(科技)新闻必将成为主流产品。

(三)5G+AI,全面提高科技新闻生产传播速率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即人工智能技术,是一种新兴的计算机应用科学技术。AI技术在科技新闻领域的运用早已存在。无人机拍摄的出现,开启了记者对无法亲临的自然灾害、实地战场等现场进行新闻采集的新路径;腾讯开发的自动化新闻写作机器人“Dreamwriter”;2019年9月25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启用,东方航空、北京联通、华为在大兴国际机场率先发布基于5G的智慧出行集成服务系统。这是5G千兆网在民航领域应用孵化的样板试点,综合运用“5G+AI”科技,为旅客带来智慧出行新体验。5G时代,人工智能在科技新闻中的应用,将让科技新闻的传播在4G基础上实现新的突破和升级。同时,5G技术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将实现更为全面的个人用户数据追踪。

四、5G时代科技新闻传播发展的挑战

(一)专业人才匮乏

众所周知,科技新闻的写作具有一定难度,需要涉猎多方面的学科知识,导致感兴趣的学者不多。据笔者了解到,国内开设有关科技新闻课程的院校屈指可数。人才是技术升级和应用的关键因素。据了解,享誉中外的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开设了科技新闻相关课程,Bill Allen教授就是课程的主要负责人,擅长科技新闻的报道。国内科技新闻人才的稀缺某种程度上会阻碍科技新闻的发展,而5G时代,5G技术的发展常常与人工智能、VR/AR等高新技术相伴,因此需要更为专业和全能的技术团队和人才。

(二)科技新闻的传播存在失真的可能

目前,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更迭,媒介平台的准入门槛降低,各种高新技术也为网络受众和科技新闻工作者提供了新闻制作和传播的便利条件,随时随地捕捉新闻和阅读新闻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社会的常态。在此背景下,新闻的传播呈现去中心化的趋势,真正具有高质量、高思辨价值的新闻逐渐淹没在碎片化的信息海洋中。5G技术的大量普及,媒介技术也将随之更新,如何在5G时代加固新闻媒体的权威地位,避免科技新闻价值的弱化是科技新闻在传播过程中又一大挑战。

(三)监管变得更加困难

5G时代背景下,科技新闻的时效性将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其传播速率将大幅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网络舆情失控的危机。国家网络管理的相关部门要与时俱进,及时制定和不断完善网络信息传播的法律法规,并充分落实在法律文书中。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科技新闻信息传播失范行为的惩罚力度,严厉打击网络环境中的网络诈骗和网络暴力等行为。

五、结语

科技新闻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纯科学著作,也不应该似冰凉的机械般缺少温度,记者应该在采访报道新发明或新发现中体现科技进步对人类生活的意义,并善于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对成果的形成或运行进行富有现场感的描述,只有这样,科技新闻才会有温度、有高度,才能贴近生活,为读者所喜闻乐见。

当下,科技新闻传播赶上了5G时代的列车,依托AR、VR、AI等技术,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面临了一些挑战。未来,应着力培养专业的科技新闻工作者,加大国内相应人才培养基地,多与国外院校进行合作,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另外,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关法律,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把关,保证科技新闻的质量。随着技术的成熟、人才的养成、行业规范的完善,在不久的将来,科技新闻的发展必定会迎来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汪永安.如何拉近科技新闻与读者的距离[J].新闻世界,2019,30(02):9.

[2]杨红铭,李扉飞,宁雅虹.大数据背景下科技新闻的传播策略研究[J].科技传播,2017,8(09):3.

[3]徐静.机遇与挑战:5G时代新闻传播领域的变革[J].出版广角,2019.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作者:全可可

上一篇:区域电力营销论文下一篇:实用性药剂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