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价值传播论文

2022-04-16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已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在实践中,由于受互联网的开放性和自主性的影响,以及为争夺市场占有率、吸引受众,网络媒体在信息传播中出现了新闻真实性缺失、主观性和煽情性等问题。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新闻价值传播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闻价值传播论文 篇1:

浅析网络环境下如何做好新闻价值传播与舆论控制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在新闻媒体中得到普及和迅速发展。它以其强大的功能和巨大的开放性,不仅影响着新闻编辑的工作模式,也给媒体资料室的信息资源建设带来了重大变化。因此,广大新闻工作者需要认识到,网络舆情的作用不可低估,网络舆情监控还存在一些问题,新闻价值传播的表现力需要不断加强。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网络环境下要怎样发挥出新闻价值传播[1],以及控制舆论,净化网络环境。

关键词:网络环境;新闻价值;传播;舆论控制

新闻传播价值是一个历史、民族的范畴,其主要发现来自社会文化环境。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由于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不同,人们的价值观也不同,新闻的社会价值基础也不同。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决定了人们不同的新闻价值观。新闻社会价值观受受众和传播者的文化特征的影响。为了使新闻传播真正造福于社会,有必要实施合理的传播控制[2]。

一、掌握新闻价值传播的重要性及舆论控制

(一)新闻价值传播意义

新闻是最新信息的传播,新闻是真实情况的反映,新闻也是传播意义的内容。长期以来,新闻通过各种媒体进入人们的生活。它以客观真实的态度传达世界各地发生的事情,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传统纸质媒体日益衰落。新的传播载体以新的姿态颠覆了新闻传播模式,也给受众带来了新的新闻体验。从内容的丰富多样,到精彩直观的呈现,再到传播路径的拓宽和延续,新媒体推动了新闻传播的彻底变革。然而,无论发生什么变化,新闻的本质都不会改变。追求真理,突出客观性也是一种永恒的追求。

(二)新闻价值概念

我国新闻界对新闻价值概念的理解主要分为三种类型:质量理论家认为,构成新闻的事实和材料,能够满足社会对新闻的需求,其质量就是新闻价值;标准理论家认为,新闻价值是一种新的选择和衡量标准,是新闻工作者衡量事实能否成为新闻的标准;功能主义者认为,新闻机构发布的新闻受到大众的重视,即新闻价值。

(三)舆论控制

全在媒体时代,网络平台日益成为收集舆论、引爆舆论的重要渠道。舆论往往会聚集强大的力量,造成不可估量的风险或推动公共问题的解决。因此,需要重视舆论控制。舆论控制是指政府通过一定的新闻媒体,运用强制手段控制全國人民的意识形态。人民的意见必须绝对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控制人民的思想,达成意识形态共识,以维护统治阶级的政治权力。舆论控制的目的性较强,宣传的主观灌输意愿过强。它往往忽视传播规律,试图突出其宣传内容,而不考虑宣传对象的感受,不符合传播所要求的双向、互动、共享的精神实质。

二、在网络环境下新闻价值传播存在的影响

(一)互联网使整理大量信息更容易

在当代新闻传播中,为了在大量的信息中找到有价值的资源,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大数据模式。通过大数据模型,我们可以对海量信息进行分类,总结分析海量信息所反映的社会需求及相关现象,充分开展有价值的工作。在节省时间的同时,使新闻传播过程更加规范化、标准化。

(二)能够提升热门新闻的关注度

通过大数据,我们可以充分反映当代生活与新闻传播影响的关系,通过数据了解受众关注的社会热点,对消费者关注的新闻进行筛选活动,充分发挥新闻传播内容的引导作用。同时,也可以突出新闻传播内容的针对性。通过大数据的使用,相关部门选择的新闻会有更高的关注度,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从而进一步推动新闻传播的发展。

(三)提高新闻传播形式

在数据新闻中,大数据扮演着重要的基础角色。在进行信息收集时,它可以反映数据所代表的联系和意义。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优化作用,使信息传播过程更加规范,使数据新闻在新闻传播工作中占据主流地位,实现新闻传播产业的创新。通过海量信息,挖掘新的规律和趋势,进一步凸显新闻传播的真实性。

三、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舆论控制措施

(一)提高网络环境把关人意识

从相关理论来看,网络信息接受者有一定的自由选择权,但面对网络上的海量信息,选择和自由将失去其原有的意义。网络信息处于过度失控状态,也很容易影响受众。因此,网络把关人在信息选择和舆论引导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网络把关人在提供和引导相关信息的同时,还应发挥相关规范和监督作用,设置相关话题或话题,让更多终端和个人积极参与公共话语空间,使用民主热情的网络互动,注意新闻报道的及时性,确保事实背景材料的全面性和完整性。

(二)构建网络理论,打造自主道德

网络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这使得传统道德的异化越来越突出。然而,网络传播行为的主体是现实社会中的真实个体。网络传播行为的文明程度取决于个人道德素质的高低。因此,对于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公民,需加强相关道德教育活动的开展。通过开展相关的德育活动,对网络行为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有效防止网络失范行为的发生。作为网民,我们应该进一步明确自己的道德要求和道德义务,进一步增强主体践行网络道德行为的意识[3],加强主体的情感体验活动,加快独立网络道德建设。

(三)制定网络立法

政府的建立离不开执法的范围。作为一种媒介,互联网具有全球性的特征。它的所有信息资源都可以突破国家和地区的限制,促进信息的自由流动。这不仅扩大了信息的覆盖面,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政府的管理职能。公民的个人行为需要法律的规范,包括互联网用户的行为也需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因此,在开展网络情感舆论控制活动的过程中,网络立法是有力的保障措施之一,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结论

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即新闻的特殊性的总和。质量越丰富,价值越高。任何新闻都是为社会的发展和完善服务的。作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新闻工作者,我们应该特别注意新闻价值判断和选择的重要性。只有符合公众需求和利益的事实信息才能具有新闻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宁. 网络环境下如何做好新闻价值传播与舆论控制[J]. 电视指南, 2018, No.155(13):270-270.

[2]李萍. 浅析网络环境下如何做好新闻价值传播与舆论控制[J]. 新闻研究导刊, 2017, 8(20):1.

作者:赵炫竹

新闻价值传播论文 篇2:

浅析网络新闻价值与传播准则在实践中的制衡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已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在实践中,由于受互联网的开放性和自主性的影响,以及为争夺市场占有率、吸引受众,网络媒体在信息传播中出现了新闻真实性缺失、主观性和煽情性等问题。本文建议网络新闻媒介加强行业自律、提高网络新闻从业人员素质,政府强化法律监督,网民则要提高自身素质、拒绝不良信息,为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而共同努力。

【关键词】网络新闻 传播准则 制衡

网络媒体包括由报社、电台、电视台、通讯社等传统新闻机构创办的媒体网站和从事新闻传播的商业网站以及其他发布新闻信息的各种网站。在我国,当前网络媒体主要是由传统媒体和商业网站的新闻中心构成的。网络新闻是由网络媒体所传播的新闻报道及其评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在信息传播领域的运用,网络已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

一方面网络新闻以其传播速度的快捷性,传播内容的海量化、多样化,传受主体的多元性、交互性等优势,丰富了新闻传播的内容和方式,已经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渠道。但同时由于其信息发布的随意性、匿名性,在追求利益的格局下,网络新闻的发展在给社会提供许多真实的新闻事件的同时,也大量存在虚假新闻、不良信息泛滥、侵权现象严重和舆论导向偏差等失范现象。网络新闻价值与网络新闻传播准则在实践中相互制衡而发展,我们要讨论的就是如何在遵守网络新闻传播准则的前提下充分挖掘网络新闻的新闻价值。

一、网络新闻传播准则

1、网络新闻的真实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要求新闻工作者在报道过程中如实地描述、解释、分析新近变动的事实,使新闻报道与其反映的客观事实相符合、相一致,不可有些许的误差和歪曲。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都是非常重要的。

2、网络新闻的客观性

客观性指的是记者在报道过程中的态度和方法问题,是指新闻记者本着客观的态度并运用客观的手法来报道新近发生或变动的事实,不因为主观偏见而歪曲事实。网络新闻的客观性要求网络媒体在新闻报道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客观事实,将客观世界呈现在公众面前;使用客观的报道手法,将事实和言论分开,坚持公正的报道立场。

3、网络新闻的雅正性

随着我国新闻媒体市场化改革的进行,为了满足受众心理需求、争夺市场占有率,媒介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煽情化问题,即通过利用醒目的标题、设置悬念、带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图片和煽动性的语言来吸引受众关注。因此,网络新闻的雅正性原则越来越受到重视,具体要求即严谨、深刻、权威。

二、网络新闻价值和网络新闻传播准则在实践中的制衡和对策

1、网络新闻价值和网络新闻传播准则在实践中的制衡

(1)网络新闻发布的自由化和匿名性与新闻传播的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把握好新闻的真实性,不仅关系到舆论导向是否正确,也关系到新闻报道是否成功。坚持网络新闻真实性原则是记者职业道德的体现,是满足网民需求的重要保证,更是网络媒体在竞争中获胜的根本保证。

然而,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自主参与性,新闻发布者身份的不确定性和虚假性给新闻真实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一些网站的从业人员没有经过新闻专业训练,甚至连新闻的特点和基本要求都搞不清楚,随意删改稿件,其新闻真实性和可靠性很值得怀疑;受利益的驱动,一些网站经营者有意制造假新闻,使新闻的真实性受到很大的威胁;片面追求“快”而使新闻不“全”,很容易造成新闻不真实。一段时间来,假新闻的不断出现,对新闻的真实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网络新闻发布的主观性与新闻传播的客观性。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各取所需畅所欲言的平台,使传受双方的即时互动成为可能。这种开放性和互动性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受众接近媒介的权利。由于网络传播本身更有利于人们表达主观意见,以及网络媒体所受的社会控制和新闻从业人员的主观意识等原因,网络新闻报道带有不可避免的主观倾向性。

网络新闻的主观性不可避免,但却可以尽可能地缩小。这就要求网络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坚持客观性和主观倾向性的有机统一,首先要强调新闻客观性的作用,使用客观的表达方式和语言,善于在客观表达中展现自己的倾向性,给受众以思考的空间和余地,用客观表述去引导受众而不是强加给受众某些观点。

(3)网络新闻的煽情性和网络新闻传播的雅正性。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的竞争更为激烈,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就要制作更容易引起受众关注的内容,例如利用醒目的标题,通过设置悬念、使用煽情性的语言和极富视觉冲击力的图片材料,来满足受众的好奇心理,以达到争夺市场占有率的目的。媒介依据对新闻受众接受效果的判断而选择新闻报道的内容与新闻类型形式,这种接受效果也指受众情感、情绪上的变化,而迎合受众情绪反应的目的,则是追求受众数量的最大化。为迎合受众,增加点击率,网络媒体上充斥着大量煽情性信息,主要分为三类:一是生活八卦、名人丑闻,也就是有关名人私人生活尤其是男女关系方面的新闻;二是社会、自然的异常灾变,如瘟疫、战争、地震、洪水等;三是暴力、犯罪,尤其是与性有关的暴力与犯罪。

煽情新闻之所以煽情,并非因为这种事实性,而是因为事实与文学生动性、戏剧化理想的纠结,但记者却很难采集到足够的细节,以实现事实报道的文学化、戏剧化理想。然而,一种新闻是否具有价值、是否应该传播的理由在于它对于公共利益或个人利益是否有所增益。新闻报道必须坚持雅正性原则,要求新闻报道要有理性的新闻品质、高雅的文化品格以及纯正的新闻文风,要做到这一点,网络新闻媒体及其工作人员要坚持严谨的作风,坚持新闻的雅正性,避免煽情化。要尽量发挥“引导者”职能,把握好新闻价值标准;处理好网络软新闻和硬新闻的关系,用高质量的深度报道来增强雅正性。

2、遵守网络新闻传播准则的前提下挖掘网络新闻价值的几点建议

(1)遵循新闻规律,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新闻报道不能随意捏造或篡改事实,事实的基本要素构成必须准确无误,对事实的描述必须准确有据,对事实的分析必须符合实际。虚假的网络新闻是没有生命力的,还会影响网络媒体的竞争力。网络新闻工作者必须加强信息的核实工作,对于转载其他媒体的新闻也应注重调查,尤其是那些轰动的、刺激性的内容要进行反复的验证,不宜轻信,尽量采用权威新闻媒体的信息。在网络新闻的传播环节中,既要保证所采用的信息的时效性,更要注意其真实性。

(2)强化网络新闻工作者的把关意识,拒绝报道色情、暴力等不健康内容。网络新闻从业者的主要责任是为受众提供丰富的新闻资讯,报道国内外重大的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信息以及社会、娱乐新闻,并以此建立一种健康有益的资讯空间。所以,在海量的信息来源中,网络新闻从业者应当进行必要的筛选,拒绝色情、暴力及相关的信息进入流通领域。网络新闻工作者在选择新闻素材、采访报道的过程中应该过滤掉不健康的内容,而代之以高品质的新闻信息,为受众提供有益的娱乐和生活资讯。

(3)加强网络新闻媒介的行业自律。要从根本上杜绝网络新闻的道德失范现象,就要从网络媒体内部做起。互联网内部应该建立一个公开的行业自律机制,应该有专门的行业法律章程,对一些不道德的网络新闻失范问题加以制止和制裁。网络新闻工作者也应该按照一些相应的网络新闻行为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对在网上转载、建立链接等行为准则做出规定,并要求对一些违反规定的行为做出相应的处罚,在新闻传播领域为营造公平健康的传播环境打下良好基础。

(4)政府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监督、规范网络新闻传播行为。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任何偏离法律轨道的事物都要用法律去制止。在具体实践中,政府要严格执行关于网络新闻发布的有关规定,对网站实现归口管理、分级负责。国内网站未经批准,不得自行采写和发布新闻。发布新闻要注明出处,并按传统报纸的转载要求进行转发。将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散布的反动和非法信息从网上清除,对触犯法律的要进法律制裁。政府要将网络传播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从各个环节消除不良信息在网上的传播。

(5)提高网民的新闻素质和修养,拒绝传播、接受谣言和不良信息。要改善网络新闻传播中的一些失范现象,根本上说还是要提高网民的素质和鉴别能力,培养受众的防范意识,特别要对青少年加强网络新闻方面的教育,教育他们接受健康的网络信息,抵制和拒绝不良信息,让有危害的信息无机可乘。

(作者:均为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

责编:叶水茂

作者:李义菲 罗慧莹

新闻价值传播论文 篇3:

新闻价值与传播价值比较

新闻与传播的概念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它们各自的传播途径与受众有明显的区别。笔者就新闻与传播的途径、受众、传播机会以及各自的价值做简要的分析与论述。

一、新闻与传播的途径对比

在一定意义上,新闻与传播在途径上是具有特殊的同一性的。新闻在传统的认识上是单指消息、通讯或者报告文学,其传播途径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局限。假设新闻要通过一些具有普遍特点的活动或是具有特指性的宣传方式来进行传播的话,那么,新闻也就不具有它的传播价值了。新闻的传播途径本身就是一种专指性的载体。例如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它的范围也仅仅是局限在新闻的传播方式上。如果用海报的形式进行传播的话,那么,新闻的传播途径本身就已经发生了偏离。换句话说,我们可以不把这种传播途径作为新闻的传播途径。传播的途径相对来说比较广泛,人们经常说的口头传播就是普通传播的一种形式。在这里,我们还可以把这种普通传播理解成一定意义上的非物质的传播形式,例如某商场的促销活动,严格意义上说,这种活动本身也是通过一定的载体来宣传商品或者服务的功能,但却不能归类为具有时效性的传播。这种具有广泛意义的传播在途径上就决定了与新闻传播的不同。而所派生的效果也是多种多样的。新闻传播的途径在特定时候是官方性质的,也就是我们平常听到的“新闻机构是党和政府的喉舌”,而普通传播是不具有这种潜在特征的。在传播途径上,新闻倾向与官方的、正式的传播,在辞令界定与形式上更加权威或者是具有特殊的政策价值,直接成为大众生活的参照,也有的是宣传某种政策或者反映阶级政权的一种政治动态,那么,这种途径就非常严肃;相反,普通传播我们也可理解成为是大众传播,他的传播途径比较随意,而且具有很浓厚的个性化色彩,也可能是商业化色彩,途径相对丰富,方式也比新闻更生动。

二、新闻与传播的受众比较

由于新闻传播具有本身的特殊性,它的受众群体就与大众传播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首先,新闻传播的受众是一些潜在的关系人群,传播内容与这个人群的需求有着某种利益关系;大众传播的受众则完全不受这种利益关系所驱使,它的传播内容与大众的需求关系不是那么紧密,对有的人群来说是有用的。有的人群则不需要那么高的关注度。其次,新闻传播的受众在新闻中所获取的信息是政策性的。或者是精神层面的一种激励,在受众需求程度上,有的是必须的,有的则可能是来自某种心理关联。大众传播的受众在传播中获取的信息,一是具有精神需求与物质需求两种,例如降价信息、商品销售广告;二是大众传播的受众不具有政治倾向化。更不具有命令性或者政策的需要,它的传播对象有可能是无意识地接触或者认知。这一点就是新闻传播与大众传播受众方面的明显区别;三是两者的受众人群不同,新闻的受众人群层次要比大众传播的受众人群层次略高一些;四是新闻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受众接受动机不同,新闻传播在新闻的角度上理解是近期发生的重大事情,或者新鲜的事情,具有一定的传播意义,受众的接受动机是主动的,因为新闻的传播途径本身就彰显了受众对新闻的关注度,大众传播受众的接受动机反而比较无序,它产生的传播效果远不如新闻传播具有更实际的意义,受众在接受信息的同时并不用接受它的某种指令,完全可以有所选择或者放弃,这在整个受众的关系利益中,大众传播的方式是被动的,也就造成了信息接受动机淡化的局面。

三、新闻与传播的传播机会比较

传播机会是传播内容所决定的。新闻传播机会一个明显的特点是时效性。这在新闻定义中就明确指出了是“新近发生的事情”。这种传播机会不仅要具有时间的限制。而且要具有实质的意义,宣传政策,宣传好人好事,或者是宣传某重大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它的传播价值就直接决定了传播机会要把握好,一旦丧失了机会,新闻就会变成“旧闻”,对公众的生活并不能起到积极的宣传与信息传播的作用。大众传播的传播机会基本上是无定向的,可以随时进行传播,如商品信息、广告、公关活动等,它对于传播机会的界定不像新闻那样严格,同样,两者的传播机会也就决定了信息的价值。

从另外一个层面上来分析。新闻的传播机会是需要引起多数人的关注,这种人群的关注尽管不代表它的信息价值,但是潜在的价值却是大众传播所不能比的,自然地它的信息价值也就造就了新闻本身的价值。大众传播的机会人群相对来说又是特定的,在限定的人群范围、环境范围内传播信息。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时间可能长也可能短,决定其时间的不是信息的传播机会,而是信息的价值到底有多少关注度,大众对信息的自然需求。

四、新闻与传播的价值分析对比

新闻价值是客观性的,它是随着新闻的发生而逐渐产生价值的,因为新闻多是社会性事件,具有广泛的价值。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新闻的传播价值首先是它的客观教育意义以及新闻的时效性与关注度。其次是新闻传播的效应,例如,十七大召开与闭幕,新闻的潜在效应则是它的价值主要元素,公众关注度高、会议的决策、产生的领导人选都客观地成为人们选择阅读或者接受的参照。第三是新闻传播虽然不具备商业化价值,但是新闻的价值无形中就转化成对社会、对公众提供客观的参考。传播的价值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具有策动、计划的成分,具有一定的主体意识,它的价值可能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或者可能是一个事件或者商品的具体化,表明观点与主张不确定或者隐含的内涵成分过多,其价值直接表现为商业化或者间接的效应,无论是经济效应还是社会效应。但是,恰恰因为大众传播具有特定的不真实性、夸张性,那么,就很难与公众的心理产生接近性。越是接近性高的信息,其价值也就越大,因此,新闻与传播的价值要从以上几个方面来剖析。

五、新闻与传播的特性分析比较

首先要区别的是新闻与传播的几个特性:新闻与传播的真实性与夸张性。新闻是真实的实践的反映。而大众传播则不同,它可以是虚构的或者是善意的夸张,不需要负具体的传播信息的责任,而相对于两者的价值来说,在官方,新闻的真实性的价值更加直接,而大众传播的价值则更加平民化,因为它毕竟是涉及到公众的生活,公众的物质生活,与利益相互关联这种由公众精神、物质所派生的夸张也可能比新闻更具有它的特定价值。阶级性与非阶级性是新闻与传播在特征上的根本不同。新闻代表党的喉舌,主要传播党的政策与方针,具有政权的代表性。传播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也存在它本身的私密性,或者广泛化。但是,它代表公众的一面则更强劲。产业化的发展渠道是两者的最终发展方向,新闻的产业化是为政权服务,而传播的产业化则是为了使公众的生活更加便利,企业的宣传与形象建设更加丰富。导向与策动作用也是新闻与传播的关键区别。新闻必须具备导向的功能,它的意识是通过宣传而形成的,传播则不具有意义上的自觉,更重要的一方面则是传播是一种策动的手段,主要是满足公众或者企业的一种潜意识的动机。信息涵盖程度与文化的系统性,高度的信息涵盖是新闻的特定的价值所在,它所反映的是公众关心的事情,也可能其中并没有或者缺失了文化体系的生成。在一定程度上新闻就是一种硬性的“通令”,而传播在这方面更加具有文化体系的倾向,比如企业在传播企业文化、产品文化、行业协会的公关活动等,都具备了文化体系的自觉建设与宣传。以上特征直接影响着新闻与传播的信息素养。通过比对,新闻的价值与传播的价值就更加明朗化了。

传播学的产生有着复杂的学科背景,要说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关系决不会比传播学与社会学、心理学、数学、经济学等其他社会科学更亲近。因为传播学的那些理论与假设都与这些学科有着密切联系。如果说新闻学是传播学的分支,那么,其他与传播学关系更亲近的学科在不久的将来也要成为传播学的分支学科吗?一种学科不可能大得无边无际,否则那就大而化之而无能为力了。把传播学划为各种分支学科那将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我们不禁要问:它有可行性吗?所以,将新闻学划为传播学的一个分支是片面的。

作者:熊梦雪

上一篇:农村水利科技论文下一篇:中药五味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