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院校发展论文

2022-04-16

摘要:音乐剧起源于西方,是一种比较成熟优雅的艺术文化,融合了音乐、舞蹈、表演、情节等多种表现形式。在国内也算是一种新兴的音乐表现形式之一,国内的一些艺术院校,通过创作模仿、实践发展音乐剧专业。由于音乐剧是来自西方的一种艺术文化,因此在我国艺术院校的发展将会受到民族文化的约束,本文主要针对音乐剧专业在国内艺术院校的现状以及发展展开分析。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艺术院校发展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艺术院校发展论文 篇1:

强化实验教学:高等艺术院校发展的当务之急

实验教学环节在培养艺术类学科专业大学生艺术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方面功能不可替代,对促进高等艺术院校的长远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本文根据四川美术学院艺术实验中心多年实践索经验,对艺术院校如何与时俱进认识把握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艺术实验教学专业队伍建设、艺术实验教学精细化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旨在为高等艺术院校进一步厘清艺术实验教学运作思路提供参考和借鉴。

已延续十余年的我国高等艺术院校扩招,艺术类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加,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亦随之成为艺术类人才市场优胜劣汰的重要导向指标。与之相应的是,传统的高等艺术教育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逐步改观。遵循市场规律,突出艺术专业实用性特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在夯实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增加实验教学比重,培养大量能满足现实社会需要的具有时代性的高素质应用型艺术人才,逐渐成为许多高等艺术院校提升教学质量以及提高就业率的共识和可行之策。由此,如何通过加强艺术实验教学机构建设,切实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开始受到普遍重视。在此方面,四川美术学院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过多年探索,不断健全完善艺术实验教学机构运行和管理方法,卓有成效地发挥出了实验教学环节在艺术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的的功能和作用。

把握艺术实验教学的时代认知

在艺术教育目标上充分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艺术来源于生活的艺术教育规律,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锻炼、在创作中成长,将创作实践融入基础教学之中,使学生提早进入创作状态,是四川美术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长期坚持的艺术教育教学主张。

基于对实验教学环节重要性的充分了解,四川美术学院于2007年开始集中修建新校区实验中心11974㎡;建成服务于两地办学的实验区域,新老校区实验室总面积达18577㎡,累计投入3360.6万元。实验中心建有1个材料超市、18个实验室、45个车间及工作室、1个陈列区、2个多功能教室、2个管理办公室,形成了国内高等艺术院校中实验设施齐备、综合配置高、规模较大的艺术实验教学机构。

艺术院校实验机构在为师生提供创作科研基地的同时,也是集中强化培养艺术创新人才的重要课堂和有效载体。以创作带动教学、以实践推动创新,是艺术人才培养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为此,四川美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持续强化实验教学的综合功能,不断加强实验方法技术的研究,努力提高实验室教学质量。特别是注重突出教学与创作的结合,在实验教学方式上由课堂传授式教学转向实验启发式教学,在教学层次上从基础实验教学为主提升到以专业实验教学为主,系统训练学生的实验理论和动手能力,构筑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启发学生艺术心智为核心,以创新型实验为主导的艺术实验教学体系。为发挥创新型实验教学的优势,提出独辟蹊径的“跨域融合”实验教学理念,明确实验教学中心定位,中心所有实验室面向校内各专业12小时开放,增强实验教学共享性。构建由设计、绘画、雕塑、工艺、影视等实验教学功能模块的实验教学主体。将实验教学分为基础类实验教学、综合类实验教学、创新类实验教学三个层次,进行规划和建设。每个层次具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难易要求,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敏锐观察力、灵活的艺术思维和独立动手能力,由此缩短人才培养的周期,实现创新意识、能力、素质同步培养的目的。

由于四川美术学院艺术实验教学中心运作思路清晰,效率极高,实验室设备利用率达95%以上,成立一年后即评为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两年后被评为重庆市艺术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较短的时间内,其产生的示范效果颇为可观,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创新性艺术人才,乃至对于师生取得原创性成果,其艺术实验方法和手段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加大艺术实验教学专业化队伍建设力度

应当看到,硬件设施方面的建设,仅是艺术院校实验教学机构的一个组成部分。机构的有效运行思路与管理方法,则是其功能发挥的关键。

高等艺术院校实验教学水平的高低,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艺术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而实验教学要达到一流水平,除了需要一流的实验教学设备等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一流的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必须建设一支一流的实验教学队伍。应把实验队伍的建设作为整体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且应鼓励从事理论课教学的教师积极投入实验室的建设。为此,必须采取积极措施,着力打造精干稳定的艺术实验教学管理团队、实验教师队伍、实验教学主持人队伍和实验室辅助技术人员队伍,才能切实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一是建设精干稳定的艺术实验教学管理团队。实验中心主任全面负责全校实验教学管理工作,实验中心办公室与教学单位密切配合,对艺术实验教学的课程开展、质量监控、学生创作等教学环节进行全程跟踪和监控,及时反馈全校实验课程的运行情况。

二是建设具有专业优势的实验教师队伍。实验教师队伍是实验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实验中心的实验教学队伍应当专业教师组成,才能确保艺术实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艺术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在于加强传统优势学科的实验教学队伍建设,通过调整、优化措施,支持实验教师进行研究型实验,促进实验教师创作科研能力的提高和实验教学的有益结合,打造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具有较高理论水平,能够熟练掌握学科常规和学科前沿实验技术,工作态度严谨、团结、勤奋的专门化艺术实验教师队伍,

三是建设艺术实践经验丰富的实验教学主持人队伍。实验教学主持人队伍是实验中心教学管理和建设的重要力量,实验教学主持人根据艺术实验教学发展趋势及本实验室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结合本专业学科发展方向,负责拟定本实验室建设规划,确定本实验室实验、科研项目,并按实验教学大纲和科研计划要求,会同有关教学、科研人员,组织编写实验课教材和实验科研计划,不断改进和更新实验教学项目。

四是建设高效实用的实验室辅助技术人员队伍。实验室辅助技术人员是对实验室科学管理和高效运行的切实保证。实验室辅助技术人员队伍主要负责该实验室的运行、设备维护、日常管理等多项工作,在保障实验中心日常运行和开放使用发挥着重要作用。

艺术实验教学与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实验室建设在相关艺术学科专业和师资队伍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既是学科专业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教师创作研究水平的集中反映和体现。高水平实验室可以促生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促使他们取得更多的原创性成果,并在专业研究方向积累丰富的经验。因而,加快高水平实验室队伍建设,本身就艺术院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在实践中,设立实验教学专项经费以保障并满足实验教学的正常运行、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职称单列评定、支持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参加学历进修等,都是确保实验教学队伍有效培养和加快实验师资队伍自身建设的必要的正向激励的手段和方法。

注重艺术实验教学精细化管理细节

艺术实验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因而实验教学机构在加强管理制度化建设的同时,亦须注重在诸多细节方面突出科学化、人性化管理,以促进艺术实验教学的良性运转。

一是满足开放式教学需求。当今艺术实验教学中,信息化管理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基本条件。诸如建设实验教学实景直播系统,实现实验教学大纲、实验课程教学课件、实验课程教学视频、精品课程等教学资源网络共享;打造自主学习平台,拓展作品赏析、电子图书馆等栏目;建设实验教学网站,打造实验教学管理平台,提供网络排课、选课,网络成绩查询,网上评教等多项管理功能,加强实验教学数据的采集、分析和科学管理。加大信息化管理力度,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实验教学中主动学习的习惯、能力和兴趣的重要方法,也有利于促进艺术实验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强化安全防范意识。实验教学过程中,人员操作安全、消防安全等是必须充分顾及的管理环节。细节上,所有实验室安装考勤机等设施,工作人员和使用人员必须打卡后才能使用实验室。在实验重点区域设置红、黄色线警示、导示系统,红线范围内仅允许技术人员进入操作,黄线范围内必须按实验安全规则,才能让学生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操作。实验区域消防安全为头等大事,必须设专职消防管理员,负责巡视和检查实验中心的消防安全工作。同时规范安全制度,定期对师生进行消防知识培训,增强消防的意识,提高应急逃生能力。重要实验室安装监控系统,利用高科技手段加强对实验教学情况的监控,以切实保障实验教学设备的安全和人员安全。

三是注重人文环境建设。加强实验环境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在实验室公共区域培植多种植物、修建水景景观、室内通风透光、宽敞明亮,保障实验室环境的健康。在实验室功能布局和设备配置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如将噪音大的和光污染的设备进行集中安置,加以隔离,降低木工、金工、气泵、喷漆房、金属切割和焊接等噪音和光污染。对有空气污染的实验室,在空间格局上采取通透式、大空间设计,保持空气流通,并投入专项资金配置功能完善的通风、除尘、过滤、送风设备,保障师生在实验教学与创作过程中的健康。

毫无疑问,切实强化艺术实验教学环节,是当前高等艺术院校当务之急和生存发展的迫切需要。就既往的经验教训而言,四川美术学院艺术实验中心通过特色鲜明的科学管理,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方式方法,对艺术实验教学,特别是应用类艺术学科专业大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意思维的培养,是具有示范价值的。而从长远来看,艺术院校实验室建设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具有越来越突出的地位,艺术院校必须在此方面更加不懈探索,充分发挥艺术实验教学在艺术创新人才的培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方能更好地应对高等艺术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艺术创新人才培养的新的要求和需求。

(作者单位:四川美术学院)

作者:龙卫平

艺术院校发展论文 篇2:

浅析音乐剧专业在国内艺术院校的发展现状

摘 要:音乐剧起源于西方,是一种比较成熟优雅的艺术文化,融合了音乐、舞蹈、表演、情节等多种表现形式。在国内也算是一种新兴的音乐表现形式之一,国内的一些艺术院校,通过创作模仿、实践发展音乐剧专业。由于音乐剧是来自西方的一种艺术文化,因此在我国艺术院校的发展将会受到民族文化的约束,本文主要针对音乐剧专业在国内艺术院校的现状以及发展展开分析。

关键词:音乐剧;国内艺术院校;发展现状

音乐剧是起源于西方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非常成熟的艺术文化体系。音乐剧以流行的歌词、具有情怀的故事情节、多种的传播形式以及形式多样的浪漫主义在世界的舞台上进行表演。音乐剧的音乐性、艺术性和思想性使得音乐剧在我国的发展吸引了很多年轻人的喜爱,包括国内的一些综艺节目也开始有音乐剧的元素,在国内艺术院校也开始大力发展音乐剧专业。

一、国内音乐剧的发展现状

国内音乐剧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社会阶层的演变,在发展的过程中,国内音乐剧在艺术的道路上逐渐走向了理论化和实践化的阶段,中国的音乐剧在不同的时期绽放出不同的属于自己的独特色彩。如今国内的音乐剧在深入研究国内与欧美音乐剧在表演风格上的差异与共通点后,不断地进行创新与曲目的细化,带领国内音乐剧的艺术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对于国内的音乐剧的发展而言,国内音乐剧是根据中西方音乐剧表现差异是对音乐剧的不断探索与研究。随着21世纪的到来,网络的快速发展,变成了信息化时代,越来越多的音乐剧走向大众,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音乐剧,也使得高校对音乐剧专业越来越重视,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内观众对音乐剧有了更多的期待和认知。中国的音乐剧的发展与中国时代的变迁有着紧密的联系,我国的音乐剧要全面认识把握中华民族的传统,在借鉴国外的理念的同时融入我国的文化底蕴和民族意识。在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引进欧美国家的音乐剧的成果经验,并将它与我国民族传统戏剧结合起来传授给音乐剧专业的学生,中国有四大类传统音乐,民歌、民族器乐、戏曲曲艺、歌舞音乐,中华民族拥有五十六个民族,需要将民族文化融合音乐并将文化传承下去。将我国的音乐剧与当代的审美情趣结合起来,以便创造出中国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音乐剧艺术,让艺术院校的音乐剧专业的学生进行学习和创作。

二、国内音乐剧专业的面临的问题

从当前大部分艺术学校音乐剧专业课程的设置可以看出,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教学设备落后

很多学校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音乐剧的教学模式十分单一,尤其在艺术学校,音乐剧课程开展时间应该是耗时较长的,所以音乐剧基本上只是让学生用耳朵听,让学生们被动的观赏音乐。这样让音乐剧失去了本来的魅力,在音乐剧的课程当中没有让学生参与创作,学生们也只是在课程的压力下被动的鉴赏音乐剧,完全谈不上音乐剧的鉴赏。

(二)音乐剧教材的局限性

很多音乐剧的鉴赏是需要从不同的音乐剧的类型、不同国家的鉴赏方向进行比较的,很多音乐剧基本上都是以古今中外的著名音乐剧作品为主,学生们对这类音乐没有兴趣,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就会缺乏积极主动性,没有音乐剧创作的积极性,造成学生对音乐剧没有兴趣,使得学生被动的上音乐剧课程。音乐剧是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的,所以不能受到教材的局限性,使得学生不能更好地发挥大胆的想象力进行创作。

(三)课堂上师生地位问题不够明确

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双边过程,学生应该是课程的主体,教师是课程的主导者,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忽略学生是课程的主体,要让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在创作音乐剧时鼓励学生表露自己的真情实感,音乐剧创作教学需要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教师一味地给学生灌输一些音乐剧的基本知识却没有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剧的创作,特别是音乐剧的舞蹈,教师往往都是运用比较传统的舞蹈导致和学生的互动不够。歌舞的编排也不能和创作的音乐剧有很高的匹配,就会导致剧情当中穿插着无意义的、无剧情的尴尬场景导致音乐剧的舞蹈魅力不能充分的展現,学生也不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剧中的舞蹈应该如何体现出来。在编排舞蹈时,教师没有给学生充分的发挥就会导致学生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在以后的学习当中进行创作,最终不能给观众带来出彩的视觉盛宴。

三、融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行音乐剧的情境编创

音乐剧的编曲需要有一定的创作背景,不能枯燥乏味的一种风格。用融合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可以根据民族风格更贴近当地的民俗,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发掘创作,利用民族特点寻找素材,充分的发挥想象力,开展情境编创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特色。很多民族音乐是经过代代相传的,又有其自身的特点,能够突出特点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民族风格。在音乐剧的结构上可以利用和声、节奏、调性突出当地的民族特色。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与世界音乐具有互通性、互融性的,是能够让各族人民都能够参与进来的,能够让全人类一起沟通的。民族民间音乐并不仅仅是民族的,是人类所共有的,所以在创作过程中需要把民族民间的音乐融合并且发展形成更好地、更有生命力的音乐剧。这样不仅能够让民族民间音乐走出中国、走向国际,让全世界的各族人民都能够欣赏。在创作音乐剧的同时,能够通过音乐领略到中国各个民族的文化背景、形象以及民族信念。也能够侧面了解到歌曲中民族所在地区的文化特色,人文情怀等。融合后的音乐剧需要取百家之长,融合精华,让融合后的音乐剧让观众印象深刻,歌词的内容更加丰富,将音乐剧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

例如贵州的民族民间音乐比较能突出转调、延边朝鲜族的民族歌曲注重节奏以及抒情等特色。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但是也有一定的共通性,要通过共通性将音乐的民族风格发扬出来。歌词中最常用的还是抒情和描写。会通过周围景象的描写或者事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情感是歌词中最常见的表达方式,通过表达情感而表达出民族特色。将中华民族的特色在曲调和歌词中体现出来,将民族民间音乐的精髓继续在歌曲创作中发扬,全面提升歌曲创作的整体效果。在民族民间歌曲中宣传民族文化也是交流文化的一座桥梁,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播,情境法也能够帮助创作者更好地投入到创作情境中,更好地体验民族文化,作品也更接近民族特色。需要通过对歌词丰富的情感世界,陶冶情操,对于审美情趣有良好的定位。歌词往往是创作者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抒情方式,这种感性的方式通常要和周围的民族文化以及描写的事物形象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了解创作背景带入歌曲的情感色彩能更好地体现出民族文化,拥有中国特色也就慢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点的民族特色音乐剧形式。在编排音乐剧的舞蹈时,也要考虑到舞台的可塑性以及观众的观赏性,可以融合我国少数民族的舞蹈进行编排,使得音乐剧的舞蹈、歌曲以及故事情节三者之间都相辅相成,融为一体,最终能够带给观众更优秀的音乐剧。

四、创设趣味课堂,促进音乐剧活动的开展

对于目前的艺术院校音乐剧教育现状不难看出,音乐剧文化呈现着高速发展的状态。所以音乐剧的课堂必须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同时,让学生了解音乐剧、对音乐剧有兴趣。教师可以设置音乐剧的历史文化活动时,需要教师了解音乐剧历史文化的背景,让学生对音乐剧的历史有所了解,热爱音乐剧。音乐剧历史活动的内容可以实时进行调整,融入音乐剧的创作背景、有利于学生对音乐有更加透彻的了解。这样不仅能够提高音乐剧历史活动的趣味性也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对鉴赏音乐剧的能力。对于音乐剧发展良好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将西方的音乐剧文化融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使得音乐剧更加贴合我们的生活。

将音乐剧融入中国传统戏曲促进音乐剧专业的活动创办,发掘音乐剧的民族性,将历史人物更好地还原在音乐剧的舞台上,可以更好地进行音乐剧情节创作,让我们中国本土的历史人物也能够成为音乐剧的历史主角。让艺术院校的学生们创作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音乐剧是一项艰巨且道路漫长的工作。音乐剧专业的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创作原创的民族音乐剧,创新思维推动音乐剧的发展。并且要注意原创音乐剧应该根据不同的观众去进行创作,不断地拓展创作的方向,创造适合不同人群的音樂剧,使得音乐剧变得更加多元化,使得观众成为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并且能够与音乐剧当中的人物共情,引人思考。教师可以多组织一些音乐剧创作活动,让学生们进行大胆的想象,鼓励学生通过音乐剧折射当前社会现象或者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创作出引人深思的原创音乐剧,不断的鼓励学生进行思考、摸索发展尚未形成固定模式的音乐剧。让音乐剧走向大众化,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并且熟悉音乐剧。

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剧是文化沟通的桥梁,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剧是人们思想上的表达,是陶冶人们情操的一种精神文化。国内艺术院校的音乐剧专业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一方面需要汲取西方国家音乐剧的优点,通过音乐剧的舞蹈提升音乐剧的舞台魅力;另一方面需要融合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融合我国的文化吸引更多的观众。最重要的还是需要不断地有新人愿意加入音乐剧专业的学习与表演当中,通过一代又一代的音乐剧人们的努力,创作出更好地音乐剧,使得音乐剧在国内更长久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任评,杨侠.浅析高等艺术院校音乐剧教学的有效策略[J].黄河之声,2020(01):131,133.

[2]周小勇.艺术类高职院校音乐剧人才培养探究[J].艺海,2019(04):89-91.

[3]王颖晖.音乐剧演员合唱技能训练要点探究[J].音乐创作,2020(01):142-147.

[4]李奇.音乐剧表演专业教学中基于“戏剧情境”下的舞蹈训练探析[J].乐府新声,2019,37(03):165-168.

作者:乔斌

艺术院校发展论文 篇3:

高职艺术院校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对策分析

【摘要】高职艺术院校教育发展中存在着生源整体素质不高、办学特色不鲜明、人才培养实用性不强、双师型教师比例较低等问题。为满足文化发展对艺术教育提出的要求,高职艺术院校要重视现阶段面临的发展問题,并有针对性的采取解决措施。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高职艺术院校教育发展的现状,并结合实际提出了相应对策,旨在促进高职艺术院校教育更加长远、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职艺术教育;现状;对策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逐步朝着大众化方向发展,在高等教育中高职院校比例逐年上升。随着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很多高职院校都先后开设了不同名目的艺术教育,以此增大学生规模。但是,受到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的影响,以及缺乏合理的培养目标与计划,导致高职艺术院校在教育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和谐的问题,因此,要综合采用各种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一、高职艺术院校教育发展的现状

(一)生源整体素质较低

随着普通艺术院校不断扩大了招生规模,在此背景下对对高职艺术院校造成了影响,很多素质较高、分数较高的考生直接被本科院校所录取,但高职艺术属于专科层次,所招录的学生几乎不能达到本科院校的标准。目前社会对学历重视的趋势仍然没有改善,很多高分考试很少选择职业教育,高职艺术院校成为了学生不得已的选择。此外,高职艺术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很弱,相比于普通艺术类本科生,高职艺术教育学费耕地,导致高职艺术院校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无法提升所培养人才的质量。

(二)办学特色不鲜明

从教学大纲课程设置而言高职艺术院校主要为“小本科”,均采用近乎相同的教学模式,并在教育中逐步暴露了其弊端。比如对素描教育而言,虽然学校、专业、教学计划不一样,但素描教学几乎一样,主要以设计素描、临摹经典作品或以纯艺术教学要求与方法进行辅导,以此培养学生造型能力与艺术修养。其实,高职艺术院校教育不仅要做好这些方面,还要做更多有针对性的事情。不同专业有着不同的造型要求,不能随意设计课程,专业特色并不鲜明,为根据实际社会需要进行教学,很少将高职艺术院校教育的特色发挥出来。

(三)人才培养缺乏实用性

目前国内各行业发展很快,对具备一定操作技能的实用型人才需求量越来越高,这让高职艺术院校教育有了良好发展基础。不过从现阶段情况来看,很多学校教学模式并没有改变,教学脱离了实际市场,导致学生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很难应用到实际工作岗位中[1]。比如,很多艺术类学生在毕业后很难适用工作岗位。社会需要的是技术型、应用型艺术人才,具备较强的操作能力与实践能力,不能仅仅只会进行理论研究。所以,高职艺术院校要开设有一定实用性的专业,加强学生的岗位训练,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

(四)双师型教师比例较低

高职艺术院校教育要培养更多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高职艺术教师除了要教书育人以外,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比如做课题、写论文、画画以及掌握新技术的能力等。教师要坚持长期进行科研实践与绘画创作,这样能够进一步促进专业教学发展的更广、更深,在让学生对艺术课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也实现了教学水平的提升。但是现阶段高职艺术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较低,虽然很多教师理论知识比较丰富,但是实践能力却很弱,主要原因是缺乏系统的锻炼,所以整个艺术课难免很空洞,学生学习兴致不高。

二、高职艺术院校教育发展的对策

(一)重视科学定位,办出专业特色

要想增强高职艺术院校的竞争力,促进其更长远的发展,重点是要科学的进行定位,努力办出专业特色[2]。因此,高职艺术院校在开展教育时,重点是要结合现有的教学资源,准备定位,体现出教育的差异性,增强特色意识,通过办出有鲜明特色的专业,从而促进高职艺术院校更长远发展。此外,高职艺术院校还应该理清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之间的关系,认真分析在当前社会下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通过整合学校现有办学资源,加强专业课程建设,认真开展高职艺术院校教育工作。只有高职艺术院校制定出科学的定位,有针对性、有特色的开办专业,才能促进自身又快有好发展。

(二)加强联合办学,创新办学体制

高职艺术院校要想办出特色,就必须及时改变现阶段的办学体制,加强合作办学力度,以开放式办学模式来增强自身教育实力。很多艺术专业能够加强与国外联合创办[3]。在合作办学模式下,可以吸收很多有效的办学机制、教学目标、办学理念和管理经验,并逐步创造出属于学校自身的教育品牌。并且还要加强与社会办学机构的合作,争取吸收到更多社会办学资金,让现有办学条件更好,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提供更多实用型艺术人才。高职艺术院校在同企业开展合作办学时,高职艺术院校要充分发挥出自身教学主导的作用,以此实现高校与企业共赢的局面。

(三)加快教学改革,提升人才质量

高职艺术院校要加快教学改革,提升人才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第一,高职艺术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与实际相符,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第二,让专业结构更加优化,改变以往艺术专业课程的交叉重复设置情况,避免实际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相矛盾。高职艺术院校在开设专科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目前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要,了解需要培养哪方面的人才,从而更加有针对性的对教育目标、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精心设计更多有特色的教材,并以此为基础,不断对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创出,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艺术学习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职艺术院校只有加大教育改革力度,才能为自身发展奠定坚实的保障。

(四)突显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思维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与基本品质,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智慧,高职艺术院校要抓住教育的这些特点,通过引导学生,让学生自觉投入到艺术学习之中,并在此过程中形成健全的人格。现阶段我国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为社会提供更多创新性人才。其中高职艺术院校要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作为重点教育内容,让学生更具艺术想象能力,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对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育方式就有利于进行创新。比如美术、音乐等艺术教育则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增强想象的表现力[4]。由大量实践证明可知,只有实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有机融合,才能具备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因此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结语

总之,现今高职艺术院校教育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妥善解决高职艺术院校教育发展现状问题,不仅要在思想上提高重视,还要结合具体问题,有针对性的采用解决措施。因此,高职艺术院校不仅要增加投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办出特色,培养更多双师型教师,提高人才培养的实效性,推动高职艺术院校教育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伟立.高职艺术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思考[J].学理论,2012,15:182-183.

[2]谭秋华.高职艺术设计类教师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4,04:77-79.

[3]韩云剑.加强高职艺术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思考[J].艺海,2014,03:132-134.

[4]林雅尔.高职学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和对策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09:108-109.

作者简介:

姓名:姚月仙,性别:女,出生年月日:1981-01-23,籍贯:浙江,单位: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历:本科,职称: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作者:姚月仙

上一篇:高校影视艺术论文下一篇:创意摄影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