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设计论文范文

2022-05-13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微课程设计论文范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分析《彩色世界》这节课是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第七课。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学习SETPC命令,第二部分学习SETBG命令,第三部分学习FILL命令。设置笔颜色命令和背景命令相对来说较容易掌握,FILL命令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本节课的学习对学生今后学习用LOGO语言绘制彩色的图形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一篇:微课程设计论文范文

初中语文微课程的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技的影响范围也在逐步拓展,进而出现了与科学技术紧密结合的微课程教学。微课程教学促进了教育理念和教育形式的创新,它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让学生能够实现在线学习,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平台,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扩展和学习能力的增强。将微课程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当中,能够借助丰富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初中语文课程重难点分析

微课程在讲解初中语文重难点知识时发挥着重要作用,采用微课程的方式为学生呈现语文知识能够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高效地完成学习内容。因此,对初中语文课程进行分析以及删选重难点知识是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基础、前提。在对语文课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明确语文教学的目的,并进一步了解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再对新课程内容进行分析,并科学选择适合学生巩固和学习的知识点,从而确保微课程的设计和开展。

例如,在选择用微课程方式讲解古诗文《桃花源记》时,可以首先对课文进行分析,进而明确古诗文教学不应该单纯注重文章的翻译,而是要增强学生对古诗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提高学生对古诗文思想情感的认识,这样在进行微课程设计时也会更具针对性。另外教师在分析课程时还可以结合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现状、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心理特征等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设计语文微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层次,深入挖掘教材知识内涵。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分析课程的过程中找到文章当中能够拓展的内容,并以此为切入点在微课程设计中重点体现,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迁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初中语文微课设计与制作

在确定微课程内容之后,接下来要进行的是微课程设计和课件的制作。在开展这一工作时,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来考虑微课程的设计和制作应符合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而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在设计微课程时可以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者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让学生在微课程学习当中保持浓厚的学习欲望。另外,教师设计的微课程要突破传统语文教学的限制,用新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呈现语文知识,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

例如,在学习《大自然的语言》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件的首页设计一段音乐,在课程开始为学生播放来自大自然的声音和音乐,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件的内容设计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制作软件,从而使课件的形式丰富多样,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但是在这一环节教师须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第一,教师在兼顾丰富多样的内容呈现形式的同时,还要抓住课程教学重点。第二,在设计课件内容时要为学生适当增加与文章内容相近的课外知识,增长学生的见识,拓展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搜集《神奇的大自然》的课外优秀文章,让学生加强朗读和学习,帮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初中语文微课件应用评价

在利用微课程开展语文教学中,教师在为学生设计和制作好课件之后,接下来就是对课件的有效应用。与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相比,微课程具有很大的优势:教师能够将微课程应用到语文教学课堂上,为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提供帮助;教师还可以将课件资料上传到网络上,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让学生在课下也能够认真学习微课程,巩固课上所学知识,提升初中语文学习效果。为了提高微课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成效,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除了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课件开展语文知识教学之外,还要重视学生的交流沟通,从而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情况,提高微课程教学的针对性。

教学评价是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应用微课程后,教师对微课程的设计效果以及整体教学取得的成效进行的总结和反馈。利用有效的事后反思总结,发现在微课程设计和实施当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将微课程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優势,进而及时解决设计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大力发扬微课程应用的优势,提高微课程应用的成效。首先,学生在微课程学习当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和积极性是微课程教学效果的体现,同时也是优化教学评价不可忽视的环节。其次,在微课程学习结束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课后测验,用简单的测试对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进行检验,从而评价语文微课程教学是否有效。最后,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点拨和引导,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提高初中语文学习效率。

将微课程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当中,能够突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应用现代化的科技为学生提供宽广的学习空间,同时也使教师的语文教学方式变得丰富多彩,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设计语文微课程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微课程的优化设计,充分发挥微课程对于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作者:潘智雄

第二篇:《彩色世界》微课程设计

分析

《彩色世界》这节课是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第七课。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学习SETPC命令,第二部分学习SETBG命令,第三部分学习FILL命令。设置笔颜色命令和背景命令相对来说较容易掌握,FILL命令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本节课的学习对学生今后学习用LOGO语言绘制彩色的图形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前面六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图形的画法,会使用REPEAT命令简化程序。同时,在三年级画图软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在画图软件中设置画笔颜色、背景颜色的方法,也熟练地掌握了用填充工具给图形填充颜色,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但LOGO语言不同于画图软件,不能通过鼠标直接操作进行填充颜色,而且只能给封闭图形进行涂色,所以学生在学习初期很难顺利地给图形填充颜色。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生学情的了解,笔者将《彩色世界》一课的内容制作成微课程,设计了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并制作了配套的微视频供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使用。

设计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对教材的分析,笔者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①掌握使用SETPC、SETBG命令设置画笔和背景的颜色;②掌握使用FILL命令对封闭图形进行涂色;③通过个性化的美化图形,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根据微课程教学法的要求,达成目标不能等同于教师的教学目标,而是指向学生自主学习的,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后应该达到的认知程度,所以笔者结合学情设定了以下的达成目标:①学会使用SETPC、SETBG设置画笔和背景的颜色;②学会使用FILL命令进行涂色。

设计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的目的是帮助学生顺利达成目标,它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学习指南、学习任务、困惑与建议。学习指南的作用是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主题、要达成的目的,明确自己在课堂上要参与的活动等。学习任务是任务单的主体部分,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否达成目标的重要保证,根据本节微课程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笔者制订了两项学习任务。任务一:用浅紫色(颜色代码13)来绘制一个正五边形;任务二:在浅黄色背景上绘制一个红色的正三角形并填充。两个学习任务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设计,任务一学习SETPC、SETBG两个命令,解决重点,任务二复习之前所学绘制图形的命令并学习用FILL命令进行涂色,解决难点。困惑与建议旨在让学生记录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微课程的一些建议,以便课堂学习时与教师和同学交流。

设计课堂学习任务单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进行了自主学习后能内化知识,拓展能力,最主要的环节仍然是学习任务。按照微课程教学法的要求和对学生学习能力的预测,笔者将其分为了四个环节:①课始检测:说一说设置画笔和背景颜色的命令,设置背景颜色,绘制一个正方形并填充。②进阶作业:画一串彩色的泡泡。③协作探究:画彩色的组合图形。④展示评价:展示绘制的彩色图形,并说一说自己的构思。这四个环节由简到繁,解决本课的重点、难点内容,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制作过程

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中设置的学习任务,笔者制作了相关微视频。微视频中用到的图片素材取自网络,笔者先将部分素材制作成PPT,然后使用软件Camtasia 8.6进行PPT录制和对视频及其他素材进行后期加工处理,最后以MP4的格式发布,时长5分17秒。

笔者从画图软件中给图形涂色出发,引导学生回忆画图软件中用颜料填充封闭图形的知识,激发学生想要在LOGO语言中绘制彩色图形的需求。游戏情境的创设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引出本节课主要的探究内容——彩色世界。

微视频上传到了苏州工业园区“易加”互动学习平台,供学生在家观看,平台后台可以记录学生的观看情况,有疑问的学生可以在“讨论区”进行交流互动。

教学应用过程

第一环节:课始检测

上课伊始,笔者通过“易加”互动学习平台快速查看了学生完成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的情况,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检测和评价。对学生来说,这样的检测不但毫无负担,而且对他们的自主学习具有激励作用,学生经过努力掌握了知识,有很大的成就感,也树立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完成课始检测后针对学生“困惑与建议”栏目中提出的疑问与建议,师生共同进行了讨论。

第二环节:进阶练习

翻转学习模式中,课堂是内化知识的地方,有梯度的练习才能促进学生内化知识、应用知识。所以笔者在此环节中设计了画一串彩色泡泡的练习。这道练习要求综合应用多种命令(画圆、提笔、落笔、填充颜色),既是对之前学习的检测也是对本课难点内容的深化。

第三环节:协作探究

进阶练习结束后,笔者组织学生分小组利用所学知识自主绘制组合图形,并对绘制的图形填充颜色。这部分内容是拓展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传统课堂中,由于时间有限,教师没有太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小组探究,而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探究,学生对于利用LOGO语言绘制彩色的组合图形有了更直接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团队协作的能力。

第四环节:展示评价

展示的过程是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在台上汇报、台下质疑的过程中,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和解决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对学习也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不同的小组汇报结束后,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对各个小组各环节的能力作出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和改进的地方,以便在后续的课堂中不断提升。

评价与反思

1.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允许尝试新的教学模式

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属于综合学科,没有语数英学科的升学压力,也没有音体美学科的入门门槛,学生在正式学习信息技术学科之前都有操作计算机的经验,他们对于信息技术学科有很大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些特点都决定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可以尝试翻转课堂模式。教师可以选取教材中的一個内容或者一个体系设计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并制作配套的微视频,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尝试分享学习心得,进行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探讨各种问题。

2.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便于实施翻转课堂

首先,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从三年级开始教学,内容涵盖了Windows基本操作、画图、WPS文字、WPS演示、LOGO语言和Scratch程序设计,这些内容分在八个学期完成,在教学安排上相对轻松;其次,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层次差别较大,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吃不好”和“吃不饱”现象;再次,信息技术学科培养的是学生灵活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操作性比较强,同时操作的方法并不唯一。这些特点决定了实施翻转课堂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学生可以通过尝试在多种操作方法中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也便于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吃好”、接受能力不强的学生“吃饱”,给他们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3.翻转课堂整个教学过程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从教师课件的制作、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微视频的录制,到学生观看微视频、学生学习环境的构建,整个过程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其中,微视频的制作更为专业,其制作的质量大大影响着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这些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都是比较容易的事情,所以相对于其他学科的教师,信息技术教师能制作出更高质量的微视频。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课上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有很大的优势,但同时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设计自主任务学习单、制作微视频。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微课程教学法把课堂教学活动规划为课堂检测、进阶作业、协作探究、展示质疑等四个环环相扣的环节,教学结构安排合理,资源得到优化整合,学生的潜力被激发出来。

评委印象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的探索实践有较强的适切性。一方面是学科的适切性,信息技术学习需要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时空;另一方面是条件的适切性,信息技术课堂有机房环境,学生的自主探究有了条件。但如何实施并做到有效却要看信息技术教师本人的“造化”,显然,薛锋老师是一个很好的实践探索者。薛老师的小学信息技术LOGO程序《彩色世界》微课程设计体现了三大亮点。

1.设计思路清晰

微课程设计重点包括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微视频制作和课堂学习任务单三大设计,而“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设计”引导前置学习,“微视频”支持前置学习,“课堂学习任务单设计”引导课堂内化拓展。每一项设计都至关重要。从《彩色世界》这节课的设计可以看出,薛老师能够很好地理解三者的意义及其关联,并能够简洁、清晰地设计相关内容。特别值得肯定的是,薛老师对教学目标与达成目标的分析理解准确到位,他认为“根据微课程教学法的要求,达成目标不能等同于教师的教学目标,而是指向学生自主学习的,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后应该达到的认知程度”,并由此准确地定位了两个“达成目标”。当然,如果薛老师在《彩色世界》微课程任务单的设计中,强化一下问题设计,激发学生的思维会更好一些。

2.翻转实施有效

翻转课堂是否有效,或者说翻转课堂能否有效实施,关键要看两个方面:是否“前置学而会”?是否“课堂会学习”?“前置学而会”是指学生借助微视频能够完成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的任务。从设计与反思的情况来看,学生观看薛老师制作的视频,可以较好地完成两个操作性的任务。在微视频的制作上,薛老师并不是简单地演示两个任务的操作,而是抓住重点与难点进行了讲解,学生认识了SETPC、SETBG两个命令的作用,也掌握了FILL命令的具体用法与注意事项。这样结合前面的知识,学生就能很简单地完成两个任务了。“课堂会学习”则是指学生能够合作学、探究学,进一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内化与提升。薛老师设计的“进阶作业”——画一串彩色的泡泡、“协作探究”——画彩色的组合图形等,较好地支持了学生的合作学、探究学。教学中要引导与组织好学生的合作学,有分工,有协作,有交流。另外,还要注意“一串彩色的泡泡”也是“彩色的组合图形”,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合作进阶。

3.平台支撑到位

翻转教学的实施若有合适的平台做支撑,会更为方便。本设计中的“易加”互动学习平台,是一个区域性共享平台,可以在线发布学习任务单和学习视频。学生可以开展线上学习,在线提交学习成果,平台自动评价客观题,生成报表,主观题可由教师在线批阅,并及时获取学生的“疑难与困惑”;学生也可以下载任务单,进行线下学习。这样大大减轻了教师的重复劳动,并准确定位问题,同时,这样一个平台,还可以结构化、体系化地积累翻转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真正形成“微課程”体系。

(肖年志 NOC活动评委/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

作者:薛锋

第三篇:浅谈初中数学微课程设计

(甘肃省兰州市第四十三中学)

摘 要:从微课程的特点、微课程设计原则阐述了微课程设计中应该注意的方法,同时以数学为例提出了三个适合数学不同类型的微课程设计,并给出设计者需注意的问题,抛砖引玉,深入研究微课程设计。

关键词:初中数学;微课程;设计

社会发展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更乐于接受简单、有趣、高效的学习方式,随着计算机和手机通讯系统的发展,通过移动互联网终端学习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微课程也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应运而生。

一、微课程的特点

所谓微课程,就是要包含“微”与“课程”两个部分,其中“微”更体现了学习方式,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减少学习时间,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另外还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课程”所要求的目标和内容,并以学习者能够接受的方式。这不是将原本一堂课分解成若干个10分钟,而是要设计一节10分钟的课。

其实微课程并不算是新鲜事物,但是随着移动终端和智能手机的发展,微课程由于其灵活性、片段化、突出重点的教学内容,迅速被社会认可和接受。所以,灵活、便携、内容精练是其又一特点。

从课程的角度看,微课程不是以章节的方式呈现,而是以点的方式存在。各知识点之间相对独立,关联性要有但不能强。虽然课程肯定要有基础作为铺垫,但课程的独立性决定了微课程的完整性。如果微课程只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存在,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便很容易失去其独立性,将会失去微课程的生命力,从而成为某一课程的附属品。

微课程作为课程单独存在,其独立性是微课程能够风靡世界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如果学习者遇到某个知识点不明白,可以直接进入某个知识点内容的微课程,不牵扯前因后果,这极大地节约了学习者的时间。

二、微课程设计原则

微課程与传统课程相比,最大的特征就是“微”。所以,“微”成为微课程的第一个原则——微原则。具体表现在课程内容选择要细化,将整体课程分割成小的学习对象,课程内容短小精练,讲解清晰,时间要控制在10分钟以内。

另一个原则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微课程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学习活动和资源都要围绕学习者为中心开展,要能激发学习者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

另外,相比传统教学,微课程更发挥了学习者的主动选择性。在传统教学中无论你是否愿意听讲,课堂40分钟里你只能被动接受,而微课程由于打破了环境限制,学习者更加自主地选择课程,可以重复听讲或者快进跳过不想听的内容。所以,微课程还必须要有吸引力原则,否则就会淡而无味。

三、初中数学微课程的设计

数学是一门理论学科,在微课程设计中应该将课程设计为一个个相互独立的微课程。而初中数学又分为概念、命题、方法、关系、问题五种形式,在微课程设计时要根据不同的形式选择不同的设计。

1.数学概念微课程设计。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其微课程设计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描述语言、呈现定义、概念教学、问题探究、小结、巩固练习的顺序设计。例如《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微课程设计,可以创设金字塔的情境,给出金字塔的图片,在引入等腰三角形的边、角等概念,转换为三角图形后,认识顶角、底角、腰、底边,之后可以要求学习者暂停视频播放,并动手通过折纸进行探究。探究结束后及时总结归纳,并能通过语言叙述的方式,让学生完成图形绘画,既完成了巩固练习,又培养了学生语言转化为符号的能力。

2.数学命题微课程设计。数学命题是概念或关系之间的一种判断,是以概念为基础的,培养学生发现、探究、分析能力。微课程设计可以通过创设情境、问题探究、举例或知识迁移、概括定理、应用、总结、巩固练习的顺序设计。如《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微课程可以先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之后创设情境画一个三角形,再提出问题:如何画一个一样的三角形?探讨过后,可以演示尺规作图法画三角形,由此概括尺规作图实际上就是利用“边边边”公理,从而归纳出“边边边”公理,最后巩固练习和总结。

3.数学应用题微课程设计。应用题是数学常见的一种类型,既然是应用题,就有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在微课程教学设计中最好先创设情境,抛出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已知问题进行探究、学习方法、总结并再次应用。如互联网流行的美国可汗学院中的一堂《三角学——三角应用题》就是先从日常生活中出发,利用三角形解决航海中有关距离、高度、角度的综合应用,并给出俯角、仰角、方向角的概念,通过一步一步探究,最终使学习者明白三角形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作用。

四、微课程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微课程作为新兴的授课方式,其优点显而易见,但同时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1.因为教学环境发生了改变,所以要改变原有的教学设计,要以学习者的视角去设计。

2.微课程要适合网络和移动终端传播,所以要控制时间和内容,尽量不要超过10分钟。

3.一个微课程只讲一个知识点。

4.由于无法实现课堂教学的交互性,所以尽量避免以讲授者角色进行设计,更适合以解答者角色进行设计。

5.为了使学习者加深印象,应该给予提示性信息,比如符号、标识、颜色、文字性说明等。

6.要在微课程结束时给予总结,使学习者能够明白本节微课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果没有实现学习目标,可以重新学习。

总之,微课程的教学设计需要在不断的实践和应用中才能够得到完善,其突出的特点和优势将在未来学习中发挥作用,是一种趋势和方向,可挖掘的内容还有很多,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

參考文献:

[1]刘新英.中学数学微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2]张玲,周静.初中数学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研究:以《圆周角定理》为例[J].中学数学研究,2015(6).

编辑 张珍珍

作者:彭正茂

上一篇:安全评价师论文范文下一篇:质量管理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