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翻转课堂开放教育论文

2022-04-27

摘要:针对当前高校实践类课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微课和翻转课堂的特点及优势,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微课的实践类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阐述其应用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实践的设计流程和翻转课堂教学实践过程,并评价实施效果。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微课程翻转课堂开放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微课程翻转课堂开放教育论文 篇1:

基于提升学生应用能力的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摘  要:以改革计算机基础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结合本科院校信息化技术教学手段现状,参考学术文献和以调研教学改革中问题为导向,采用调研分析法,提出以提升学生应用能力为重点基于“MOOC+SPOC+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改革模式,通过实践探索并分析教学模式核心要素,做到与多种教学方法优势结合,建立可操作科学化流程和合理评价体系,实现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达到全面掌握知识和综合提升应用能力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翻转课堂;应用能力;教学模式

基于信息化技术条件下,当前各种教学模式改革丰富多彩,各有千秋,关键是教学模式运用应更好切合课程特点和学生基础状况,突出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取得更好教学效果。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掌握计算机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高校学生学习人数很多,涉及面广,如何组织好教学,体现以本为本,实现四个回归,打造“金课”,需要进一步实践探索与研究总结,结合学术交流学习体会和调研同行教学实践中教学经验,提出基于提升学生应用能力的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

一、计算机基础课程特点和教学模式改革现状

根据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全国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六个模块分别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数据库基础及应用、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网络技术与应用[1],特点是:既要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等理论知识,又要通过操作演示、项目实训等实验实现掌握基本技能与基本应用,培养知识应用能力。目前对同类21所部分本科院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调研发现:从以往“理论课+实验课” 教学方式,理论教学在教室直接完成,而实践操作训练在计算机实验室完成,逐渐向“网络课程+课堂讲授+上机练习”教学模式转变。“理论课+实验课”教学方式存在教学内容多与有限的授课学时之间的矛盾;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之间的矛盾,出现学前感性认识不足和课后实践训练不足的问题;没有充分发挥线上信息资源利用与学生被动学习导致知识掌握不扎实不全面之间矛盾。通过“网络课程+课堂讲授+上机练习”的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实践与调研发现:能够较好促进知识理解掌握,但存在上机训练应用环节薄弱,存在促进应用能力提升的训练时间少、训练项目单一,对课后综合训练拓展指导不够,总体基于应用能力培养达成与提升的评价不全面不科学,导致应用能力不强。目前对近几年公开发表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对各课程翻转課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比较多,开展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索逐步深入,2015年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MOOC联盟大学计算机课程组,哈尔滨工业大学等23所大学联合提议,旨在利用“MOOC+SPOCs+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推动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计算思维教学改革实践[2]。由于本科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理论课时和实践训练课时各占一半情况下,如何利用“MOOC+SPOCs+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优势,将项目训练实验内容与理论知识有机融合,将项目驱动教学与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有机结合,促进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对最终落脚点提升应用能力的研究很少。

二、基于翻转课堂发展,提出线上线下融合的二次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

美国科罗拉多州两位化学老师提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在家看教学视频,在课堂上,教师对学习中碰到难点进行讲解辅导,完成作业。这种教学法颠覆传统“课堂教师讲授、课后学生完成作业”的传统教学模式,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得到认同,随着翻转课堂模式演变和发展,演变为课内翻转及课内与课外结合的翻转两种方式。

鉴于当前大学良好信息化平台支撑,进一步发展完善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大学翻转课堂。在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课前自主学习资源和任务清单,微视频及拓展资料等,教学内容模块使用微视频、精品课程等资源,课前作业模块布置根据微视频的内容制定的每次需要完成学习任务,论坛模块主要是用于交流和沟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什么疑问及时向其他学生或老师提问,一起帮助解决问题。学生借助网络平台、电脑、手机等设备进行学习和交流,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及网络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通过平台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监督、管理,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有的放矢促进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针对重点关键的问题发起讨论,促进学生全方位多视角对知识理解掌握,提高教学效率。

网络教学平台的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为实现知识、能力、素养、价值情感目标等,花费更多精力精心设计选择教学资源,对教师教学理念、专业知识、教学手段提出更高要求;通过学习讨论过程中了解学情,而不是预先设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存在什么样问题,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学习状况,对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水平提出更高要求;花费教师跟踪学生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教师责任心提出更高考验;对线下课堂教学如何组织实施,实现知识全面理解,难点突破,重点突出,能力训练提升,实现学生全面达到教学任务要求,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对线上线下任务如何分解,侧重点不同任务分配,对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等提出更高要求。

根据收集23所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析和研究,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具有较多学时用于开展知识应用与能力训练,需要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达到以学促练、以学促用,全面掌握知识,提升知识应用能力的目标。

基于课程内容特点和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经过调研,很多本科将教学场地由多媒体教室改为安装电子广播软件系统的实验室进行,更好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或者项目任务驱动式教学等,克服传统教室开展理论教学与实验室训练脱节、两张皮现象,充分利用实验室电子广播软件系统,一边讲知识,一边演示应用软件操作步骤过程,一边分发素材给学生训练,强化学习效果,实现学生知识即时理解、即时消化接受;教师通过实验室电子广播软件系统屏幕实时监控了解每一位学生训练完成和掌握知识情况,加强指导,比传统多媒体教室有更大优势和更高效率。

三、基于提升学生应用能力的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

对于理论知识内容的课程教学,实施“MOOC+SPOCs+翻转课堂”理论教学模式效果较好。MOOC是一种面向整个社会的规模较大且开放的在线课程,SPOCs是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单纯MOOC在教学实践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存在缺乏课堂教学的互动氛围,受众基础参差不齐,对资源接受程度有较大差异,教学相长的反馈机制比较弱化等,而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和单纯MOOC在线教学模式的不足,是将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结合一体的混合模式,它通过限定课程的准入条件和学生规模,精选MOOC平台资源或自行开发针对性更强的资源,为他们提供有区别的、力度更大的专业支持,可以增进学生对课程的完整体验。基于“翻轉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入研究和迅速普及实践改革探索,结合其优越性,通过对于课程内容及特征分析,借鉴MOOC、SPOC的优势,遵循系统性原则按科学的流程进行精心设计课程教学,“MOOC+SPOCs+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通过翻转课堂对传统课堂教学范式的变革,克服传统的课堂范式以传授知识为主,只注重以教师为主导、教材内容为中心、教学形式以课堂为主体的问题。在当前信息技术背景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本质在于回归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教”是条件,“学”是本体,教师之“教”有利学生的“学”[3]。

基于理论知识应用并开展项目训练内容的课程教学,通过“(MOOC+SPOCs)+(翻转课堂+任务驱动式课堂项目训练及辅导)+课外项目拓展训练与线上论坛模块交流”的二次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能够较好掌握知识提升应用能力。第一次翻转课堂流程是MOOC+SPOCs+翻转课堂,教师布置目标任务,学生课外提前学习准备,通过在网上在线观看精品共享资源课程、微课、视频、Flash课件等资料进行演示感知,尽力将枯燥、抽象的理论、演示操作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进行呈现,学生学习后进行交流、讨论理解掌握,教师发现共性问题和难点问题进行整理;再经过翻转课堂进行深入学习理解,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根据线上学生理解情况,制作内容丰富生动的PPT教案进行讲解与操作演示,通过具体项目任务驱动方式开展实训项目训练[4],进行理论、实践融合一体的课堂教学,教师开展个性化指导,完成课堂项目训练任务,达到知识理解与操作体验,形成初步应用能力;第二次翻转课堂,课后布置拓展项目训练任务,利用开放实验室或者自己的计算机设备,线上完成课后一定深度和难度的拓展项目训练,对存在问题进行线上交流答疑,在线提交完成作品并进行教学效果完整评价,实现应用能力综合提升,是翻转课堂的逆翻转。图1所示为计算机基础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设计。

经过对从事本课程教学26名教师问卷调查,95%以上认为理论知识部分课程教学通过“MOOC+SPOCs+翻转课

堂”[5]教学模式比较好;90%以上认为知识应用与项目训练

部分课程教学,通过“(MOOC+SPOCs)+(翻转课堂+任务驱动式课堂项目训练及辅导)+课外项目拓展训练与线上论坛模块交流”教学模式比较好,即完成线上→线下→线上知识掌握的闭环反馈,实现“线上应用知识演示、感知;线下翻转课堂教学及实训过程理实融合一体的亲身体验;再次线上答疑交流理解贯通”的二次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上课前自主学习知识,融入翻转课堂的线上自主学习的思想,课堂教学中融入任务驱动教学的设计思路,在训练过程中融入教学做一体的理念,在课后拓展提升中结合创新教育训练平台体系完成,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作用,以学生探究学习为中心,教学过程实现感知、演示、讲解、训练过程有机融合,学生的学做合一,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结合,实现理论实践深度融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实现提升学生应用能力目标。整个教学过程融合多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混合教学模式。整个学习过程实现从实践认知-理论学习-实践训练-理论理解与能力提升的循环过程,体现了自主学习-教师教学-自己巩固的教学规律,达到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有机深度融合。教学范围拓展延伸为“课外+课堂+课外”,教学方式拓展为“线上学习-课堂理解-实验室训练-线下实践”,推进学生的知识掌握和促进应用能力提升。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先体验、再学习、后实践应用”螺旋渐进的教学规律,构建了“知识认知+知识接受理解+知识实践训练+能力拓展提升”的“四层次”学习过程,达到学生知识与技能螺旋式提升,体现“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要求。图2为计算机基础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实施过程。

四、课程考核核心要素与评价

教学模式改革实施,需要制定配套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考核方式保证,细化过程考核各要素,基于教学模式特点注重过程考核,基于课程特征更加注重对实践能力的考核,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6]。将课程的学生自学、在线自测、课堂答疑、课堂项目训练和在线拓展项目效果、期末上机综合测试有机结合[7],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过程评价体系,促进教学模式改革落地生根有效,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目的。采用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融合的方式进行,其中形成性评价由基于网络教学空间的认知测试和课前任务评价、学生互评和教师课中、课后评价构成。过程性评价由课程视频、章节测验、访问次数、作业和考试组成。

线上考核内容利用平台提供,包括资源利用情况、交互情况、答疑情况、作业提交、拓展项目完成情况等,通过线上平台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轨迹,学习情况及学习效果,并生成基于学生学习行为的反馈数据,给出平时综合成绩;课堂教学根据学生回答问题、出勤、上机实训项目提交完成情况评定;期末成绩考试采用闭卷上机测试、自动评分的方式,可以采用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题库(无纸化)考试进行;根据相应比例形成课程综合成绩。

五、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比较分析

对教学模式改革可行性与优势开展对比研究,同一学期内将两个平行班分别采取不同教学模式,第一种按照“翻转课堂+上机项目训练”模式教学,第二种按照“(MOOC +SPOCs)+(翻转课堂+任务驱动式课堂项目训练及辅导)+课外项目拓展训练与线上论坛模块交流”的二次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整个课程结束后,于同一时间采用机试进行课程考试,试题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包括四种题型,分别为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和综合运用题。从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综合运用能力等多角度、全方位地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知识应用能力。第一学期考试结束后,采用第二种模式教学班学生平均成绩提高4.3分。第二学期考试结束后,采用第二种模式教学班学生平均成绩提高5.1分。

六、结束语

由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涉及的知识范围广、知识应用性强,需要充分运用网络课程优势,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更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更加有效达到课堂内项目训练效果和課后拓展练习应用能力提升,需要有机融合各种教学方法优势,开展“MOOC +SPOCs+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达到全面掌握知识和综合提升学生应用能力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课题研究组,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施培蓓,胡玉娟,曹风云.计算机基础课程翻转课堂研究综述[J].安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9):26-33.

[3]王鉴.论翻转课堂的本质[J].高等教育研究,2016(8):53.

[4]李辉,邹承俊.计算思维视野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03):172-174.

[5]战德臣.“大学计算机”“MOOC+SPOCs+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改革实施计划[J].计算机教育,2016(1):12-16.

[6]李瑛,刘瑜.计算机基础课程主动学习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6(7):74-76.

[7]陈娟.基于慕课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翻转教学研究[J].高教学刊,2016(20):133-134.

作者:刘华 周静

微课程翻转课堂开放教育论文 篇2:

基于微课的实践类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摘 要:针对当前高校实践类课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微课和翻转课堂的特点及优势,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微课的实践类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阐述其应用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实践的设计流程和翻转课堂教学实践过程,并评价实施效果。

关键词:微課;翻转课堂;微题点;个性化学习

1 微课与翻转课堂现状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高校根据不同专业发展和学生就业需求开设了许多计算机实践操作类课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网页设计、Photoshop、Flash等。教师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般采用先讲后练、教练分离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存在很多问题。同时,不同背景、不同地域、不同学科以及中学对计算机课程重视程度的不同,导致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相差甚远,这给教师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近年来,微课和翻转课堂成为教学设计实践的热门议题。国内外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最早,美国Robert Talbert提出课前—课中翻转课堂结构模型[1];美国学者Gerstein构建了环形的体验学习、概念探究、意义建构和展示应用4个阶段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2]。国内学者也对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和应用策略进行了实证研究。例如,钟晓流将翻转课堂的理念、中国传统文化的太极思想和本杰明·布鲁姆的认知领域教学目标理论融合,构建出一个太极环式的翻转课堂模型[3];刘锐、王海燕提出了基于微课的课前过关任务、课内典型任务和课后拓展任务的三大任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对实施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4];刘军等构建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双主”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从实证的角度对翻转课堂常态教学的可行性、效果、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5]。

2 基于微课的实践类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组织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更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个性化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综合国内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经验,结合高校实践操作类课程存在的问题,笔者构建了基于微课的实践类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见图1。

学生课前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微课程自主学习,包括“知识引入”“原理阐述”“尝试应用”“微题点”几个步骤,课后进行“巩固强化”的综合训练。教师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跟踪学生的学习轨迹,统计学生的测试情况,归纳学生的疑难微题点,组织讨论版答疑讨论。在教学模式设计过程中,根据课程知识点内容设计对应的微课程,围绕该课程知识点内容的操作应用细分,设计更小的“微题点”,并围绕每个“微题点”展开微视频、微测试和微讨论的学习过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和进度选择微题点进行学习。

在课上,以课堂教学平台为中心,实现答疑解惑、知识内化的过程。教师综合微课程中的疑难点和重点,设计“题点案例”,通过创设情境讲解、实施科学实验、展示优秀成果等教学活动展开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教师根据经验和网络平台反馈情况,引导学生对“题点案例”展开讨论答疑、协作探究、互动交流等活动。教师统计网络平台反馈的学生学习和测试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一对一个性化辅导。

3 基于微课的实践类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基于微课的实践类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前提是完善的网络资源平台建设,实践基础是针对各个课程知识点内容的微课程设计,实践目的是有效实现翻转课堂,实践核心是进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设计。笔者将基于微课的实践类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深入的实证研究。

3.1 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设

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学习,要以网络学习平台为辅助,本文教学模式的实践前提是建设网络资源平台,包括建设课程的基本信息(课程介绍、教学大纲、进度表、学习指南、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等)、课程教案(PPT课件、课程学习视频)、学生作品展示、经典作品点评、扩展资源(学习参考网站链接、常用软件下载)、测试题库(闯关测试、强化训练、综合测试)等。网络学习平台资源的建设为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翻转课堂的有效实施提供了保障。

3.2 微课程的建设

微课程的建设是整个实践研究的基础,微课程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问题聚集、主体突出,集中解决一个问题,并重点针对课程内容某知识点的重难点问题,反映课程某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学活动[6]。微课涵盖理论知识、教学构思、课件素材、习题测试及教师点评、学生反馈等辅助性教学资源,根据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课程整体的逻辑层次,系统地展开。

微课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微视频,即微型教学视频,它是信息化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先决条件。微视频简明扼要地概述知识点、点拨难点、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点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微视频的制作应当运用信息技术,按照个体认知规律和知识逻辑规律组织课程内容,针对不同主题,选取合适的方法,将课程知识点内容、学习过程等结构化数字资源进行碎片化呈现。

微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测试题库。测试题库包含闯关测试、强化训练和综合测试。测试内容不宜过难或过多,要紧密结合知识点的微视频内容,根据班级课程进度和学生反馈情况实时调整。在本教学模式中,应结合实践类课程操作性强、操作点相对独立的特点,设计更有针对性的微测试。

整个微课程是微视频、微测试、微讨论以及反馈与评价的有机结合。整个教学设计过程都要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师引导学生实施自主学习。笔者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函数”知识点为例,进行微课程的教学设计,见表1。

3.3 翻转课堂的实现

基于微课的实践类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在上课前通过网络平台自学课堂教学内容,互动交流和讨论评价成为课堂的主要内容,有效地实现了课堂的翻转。该教学过程是学生课下在自主平台学习微视频、微测试练习,提出问题、进行微讨论,教师课下跟踪学生学习轨迹、统计学生学习测试情况、发起疑难问题讨论;教师根据课下总结出来的重难点问题在课上集中讲解,师生进行情境互动、小组讨论等教学活动。教师不仅要关注教学过程,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发挥教师启发、引导、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充分体现学生作为个性化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6]。

3.4 教学模式的实践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于提高课堂的效率、增强师生的互动、加深问题的探索、加速知识的内化具有积极的作用,笔者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函数”知識点为例,展开该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

第一,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知识点设计微课程,将微课知识点细分为微题点,为每个微题点创建微视频;学生学习完微视频可以进行微测试,学生遇到微测试的难点可以进入微讨论。将微课知识点细分成微题点之后,学生学习的自由度更高、自主性更强。学生在课下学习微题点,学习氛围更为轻松,可以按自己的基础选择性地学习,跳过已掌握的微题点,针对难点反复观看微视频,再反复进行微测试,并和师生进行微讨论。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函数”知识点的实践中,应将函数知识点设计为一个完整的微课程,每个函数应用都当作一个微题点,如“IF”函数、“SUM”函数、“YEAR”函数等,设计其对应的微视频、微测试和微讨论。

第二,教师设计有效的结构化测试系统,测试难易得当、由浅入深、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通过对知识点测试次数和测试结果的统计分析,可以清楚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通过查看学生的学习次数、测试次数和测试成绩,跟踪学生的学习轨迹,能迅速定位学生被卡住的细节。

第三,教师根据教学经验总结出课程重点的微题点,通过微测试系统反馈分析得到学生的难点微题点,综合关联的重难点微题点,创设应用情境,设计“题点案例”,进而在课堂上围绕题点案例展开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在“函数”知识点的实践中,将IF函数、YEAR函数、MONTH函数和DAY函数这几个微题点结合在一起,以日常生活中如何计算周岁年龄问题设计题点案例,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这几个微题点的意义,掌握它们的应用。

第四,教师根据教学经验和测试统计结果归纳题点案例,在课堂上循序渐进地展开,帮助学生解除疑问,并实现知识内化的过程。第一方面,补充知识点的理论背景,根据知识点的类型和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创设情境应用知识;第二方面,创设高品质问题,挑战学生思维,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并配合适当的练习,辅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第三方面,就重难点问题与学生进行讨论、互动,解决核心知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第五,实施分层教育,实现个性化学习。网络自学平台不但可以按章节统计测试成绩,以了解学生的整体水平和进度,也可以按照各知识点统计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帮助教师锁定班级里学习最积极、测试成绩好的学生以及学习最困难、最懒惰的学生,从而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4 结 语

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的结合,是当前信息化教学改革探索的创新应用。基于微课的实践类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关系,它颠覆了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作业”模式,取而代之的是“课下获取知识、课上内化知识”的教学模式。

本教学模式改变了以知识传递为主的传统教学,让教师从反复讲解和演示中解脱出来,将有限的课堂时间分配给最重要的课程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根据课程内容设计组织教学活动,课堂上通过情境讲解、巧妙引导、点拨提示、协作讨论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Lage M J, Platt G J, Treglia M.Inverting the classroom: A gateway to creating an inclusive learning environment[J]. Journal of Economic Education, 2000, 31(1): 30-43.

[2] Jackie G.The flipped classroom[EB/OL]. (2012-06-30)[2017-08-09].http://www.scoop.it/the-flipped-classroom.

[3] 钟晓流, 宋述强, 焦丽珍. 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 开放教育研究, 2013, 19(1): 58-64.

[4] 刘锐, 王海燕.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J]. 现代教育技术, 2015(5): 26-31.

[5] 刘军.“双主”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J]. 电化教育研究, 2015(12): 77-83.

[6] 何克抗. 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 2014(7): 5-16.

[7] 胡金艳, 蒋纪平. 翻转课堂在软件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以本科生“二维动画”课程为例[J]. 中国远程教育, 2016(3): 16-21.

(编辑:孙怡铭)

作者:曹晓静

微课程翻转课堂开放教育论文 篇3:

基于MOOC平台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策略研究

摘要:该文分析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意义,探究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现状,从多方面提出了基于MOOC平台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策略,对于实现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同时促进了高校教育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MOOC平台;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现状;策略

Mooc即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指大型在線开放课程,高等教育要实现创新发展,可以积极借助于MOOC手段进行教育创新。基于MOOC平台,积极开展高等教育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能够较好解决高等教育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借助于在线开放课程,能够满足学生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满足学生文化创新学习的需要。通过在线开放课程的有效建设,能够更好地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面对面的交流,实现高素养人才的有效培养。

1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意义

基于MOOC平台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能够有效丰富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学习手段,对于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是一种巨大的促进。另外,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现互联网+技术在教育中的创新引入,实现各种数据技术的创新应用,是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是高等教育模式实现创新发展的必然之路。在信息时代,教育信息化的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实现深度融合,才能保障教育的效果。

目前,以慕课、微课、公开课为代表的教育模式创新是时代发展所需。基于MOOC平台,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现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改革,创设以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结合的新型教育模式,才能有效突出学生学习过程的中心地位。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也是教育模式创新的重要要求。借助于在线开放课程,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课程教育,由于受到教育资源的限制,受到时空的限制,学生不能进行自主选课,也很难实现自由化的学习,但在线课程建设及应用,既能实现这种突破,学生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课程资源,进行自主性的学习,这种课程建设极大地方便了学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自由化的学习机会。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能够有效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目前,很多大学都很重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通过这种建设,各高校可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借助于这种共享资源,实现教学上的互通互助,这能够显著提升学校教育的质量。不仅如此,基于MOOC平台,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能够对各种教育资源进行优化,这种课程建设也是提升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是提升学生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要要求。高校要能够积极主动地适应新形式、新发展、新要求,能够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创新发展。

2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现状与不足

2.1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存在的不足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质量存在不足。

目前,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中,还没有成熟的科学的建设标准及课程评价标准,课程建设的目标也没有统一,建设工作中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参差不齐,课程建设的质量不能得到有效保障。虽然很多高校也在积极地开展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但基本上是在开展资源的信息化,视频化处理工作。完善的课程构建结构还很不足,相关工作开展的不是很理想,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质量的问题还是客观存在的。第二,在线开放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普遍存在着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问题。很多在线开放课程是以理论内容为主的。在课程建设中,未能实现校企的有效联合,课程内容理论性强,实用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内容较为缺乏。这不利于学生实践素养的提升。并且在课程建设内容选择方面,学校之间没有进行良好的沟通,学校与企业也缺乏的沟通,相关社会调查活动开展的也不是很理想,不能从学生需求角度出发对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内容进行有效选择和设计。在线开放课程内容建设的质量不能保障,其实用性不足,针对性不强,这必然会影响到高等教育开展的质量。第三,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力度不足。要保障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质量,必须要有优质的师资团队的支持,师资是在线课程建设的核心,也是课程建设的主体。但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中,优质的师资资源是较为缺乏的。要保障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质量,需要有优质的教师团队,一两个教师是难以完成工作的。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中,要求相关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且,相关教师必须要具有创新意识,拓展意识,能够借助于新技术手段,有效搜集整理各种课程资源。作为课程建设教师,课程建设思想要不断实现突破,能够借助于新技术,新手段,不断提升自身的课程建设能力。但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很多学校都存在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教师资源缺乏的情况,并且相关教师缺乏创新思想,实践经验缺乏,不能有效地借助于新技术、新知识、新技能对课程内容进行创新,最终导致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质量不理想。

2.2 在线开放课程的优势

在线开放课程在建设中也存在诸多优势。第一,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受到教育部、各省市区教育行政单位,各高校的重视,国家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开发方面也有很大的投入,这种支持对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第二,目前,国内出现了一些以制作课程为主要业务的公司,这种公司具有专业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团队,有优质的技术人员。公司的参与对于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的创新发展是一种极大的推动。第三,各类课程平台在近年来不断涌现。目前,各类课程平台在新技术的支持下,不断涌向,相关课程平台能够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提供丰富的资源。尤其是一些知名课程平台,其资源丰富,运行稳定,能够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第四,各省教育厅大力推进在线开放课程或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一些省份也积极地推行跨校修学分这种办学方法。这样,很多高校能够积极合作,开展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这种合作能够推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的开展。第五,视频拍摄制作技术的创新发展。基于MOOC平台,开展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需要有成熟的视频拍摄技术的支持,相关技术需要能够实现与硬件及软件的结合应用,实现技术突破。对于很多教师而言,他们没有掌握相关技术,很难实现在线开放课程的有效建设。而随着相关技术的成熟,尤其是视频拍摄技术的成熟,其与软件硬件技术的结合,实现了技术创新,这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3 基于MOOC平台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策略

3.1 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纳入到学校的发展战略中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实现应用,能够推动教育的革命性的转变。每一次技术创新及其应用,都需要实现一系列的转变,比如理念、目标、方法、手段、实施过程、评价方式等,基于MOOC平台开展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上至教育部,下至各级政府及相关院校企业都需要能够更新理念和认识,能够积极支持这项工作,能够积极推广在线开放课程。各部门单位要实现有效的配合,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作为学校要认识到信息时代,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要能够重视MOOC平台的应用,能够把建设在线开放课程纳入到学校发展战略中去,能够以在线开放课程的有效建设及应用,有效提升学校的竞争实力,创设学校的品牌。

学校要能够与对口企业实现合作,能够集中资源搭建MOOC平台,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支持。另外,要采取措施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MOOC平台能够实现线上线下的有效结合,作为教师要能够转变教育观念,能够借助于MOOC平台,创新教育手段方式,实现线上学习、线下学习的有效结合,从而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创新发展。不仅如此,学校要做好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规划,对于较为成熟的课程,要进行进一步的改造升级,要结合社会需要,借助于MOOC平台,建设在线开放课程,从而对传统课程进行有效的升级;要能够积极构建名师课堂,利用成熟课程实现引导示范效应,以促进学校课程建设工作的创新发展。

3.2 制定科学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计划

基于MOOC平台,开展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首先需要能够制定科学的课程建设计划。学校要能够从整体出发,对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进行规划设计,要能够基于时代发展需要,基于学校人才的培养的需要,制定课程建设基本原则,课程建设总体目标,能够明确出课程建设的具体进度和阶段性成果实现目标。学校要能够组织优势资源,开展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活动,能够做好具体科目的平台课程立项设计工作,能够针对学校资源,积极打造精品在线课程共享资源。能够组织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专项管理工作,能够明确微课建设数量,精品资源共享课数量。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设计中,学校还可以积极引入一些知名的优质课程平台,能够积极引入翻转课堂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所需要的人力资源支持,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技术支持。

3.3 采用合理的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设计

开展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必须要做好教学设计工作。在在线开放课程设计中,要能够以专业知识点或技能点为基本单元,进行在线单元内容设计,要能够以微课程形式对课程基本单元知识点进行有效的呈现,能够做好在线开放课程知识点的梳理工作,设计工作,能够把相关内容进行碎片化设计,并能够探究知识点内在的规律,能够对知识点进行系统化的组织。在在线开放课程设计中,要多设置一些活动内容,能够以学生需要为依托,进行课程活动设计。使相关课程活动设计能够体现出互助性和远程操作的特点。在线开放课程设计要能够立足学生需要,立足便利操作的原则进行设计,保障在线开放课程能够被学生所接受,并能够便于学生快速掌握应用。这样,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才能发挥重要的应用价值。

3.4 加强在线开放课程的统一规划实施

目前,高校很重视借助于MOOC平台构建在线开放课程,加强课程建设工作,但学校对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缺乏统一指导,缺乏跟踪了解。这样,学校对课程建设情况,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做到及时把握,这不利于在线课程建设工作的创新发展。因此,加强在线开放课程的统一规划设计,保障课程能够得到统一规划实施实非常重要。通过统一规划设计,对课程建设情况进行跟踪分析,积极解决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统一规划实施在线开放课程,能够解决教师对课程建设资源认识上的问题,能够提升教师对相关资源信息,对视频的处理能力,提升教师的网站建设能力,这样,能够保障教师的积极参与,提升课程建设水平,也能够提升教学资源统一管理的水平。

3.5 提升教师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能力

基于MOOC平台,开展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必须要能提升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对于教师而言,进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对其教学发展既是一种机遇也是挑战。很多教师不具有这方面的素养,相关技术没有掌握,这对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的开展极为不利。

MOOC能够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能够对教学材料进行有效的创新,也能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教师要能够借助于网络手段,积极进行MOOC学习,要能够借助于全球资源,积极学习课程制作的方式,学习相关技术,要能够在学习借鉴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能力,要能够转变教学理念认识,能够加强信息化手段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教师要积极尝试做自己的在线开放课程,要积极实践微课、MOOC制作。教师要能够借助于MOOC,为学生安排学习内容;让学生在课前提前进行教学内容及相关视频的观看学习。在课堂上,教师要能够在学生课前学习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互动交流,进行答疑解惑,以促进学生能够对所学到的,所看到的知识内容进行充分吸收。教师要能够不断学习,提升自身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能力,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更为灵活便捷的学习途径,以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有效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

3.6 以大数据为依托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大数据是IT行业中重要的技术创新,大数据技术产生之后,就受到各行业的广泛关注,并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全球化背景下,各行业要实现发展,必须要借助于技术手段,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这样,才能站在制高点,采用积极有效的决策以实现创新发展。教育领域要实现发展,也必须要加强各种技术的应用,积极构建信息化教学新环境,积极创新教育观,信息资源观和教师发展观,能够基于信息环境需要,进行系列化教学创新。而基于MOOC平台,构建在线开放课程也是新技术应用、信息环境构建、教学创新改革的有效体现。要实现在线开放课程的有效建设,必须要以大数据为依托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学校要树立大数据理念,树立大数据应用观念,能够借助于大数据手段积极完善教育信息化资源,能够借助于大数据技术实现信息的系统化、规范化建设,为信息共享提供有效的支持。学校要认识到在信息时代,谁掌握了信息化优势,谁就获得了发展的主动权。要能够积极研究学生喜欢什么样的学习资源,喜欢观看什么样的视频,研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所存在的学习难点,搜集课堂师生互动讨论信息,课后活动作业信息,课后实践信息,要能够把这些数据信息纳入到大数据库中,实现数据库相关信息的动态化建设。学校要能够借助于数据挖掘技术,对学校特色数据进行分析,形成特色数据库资源,以有效激发学生数据信息学习的积极性。并要借助于大数据手段,不断完善MOOC课程内容,提升在线开放课程内容的生动性、针对性和丰富性,保障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高质量。

3.7 建立科学的在线开放课程评价标准

要保障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质量,必须要设置科学的课程评价标准。学校要能够成立专门的机构,制定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课程评价标准,明确出在线开放课程评价的具体内容,并以制度形式明确出来。通过科学的在线开放课程评价标准,对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情况,开展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价,才能推动这项工作的创新发展。

3.8 完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制度

要保障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质量,必须要完善相关制度。学校要能够基于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需要,完善相关课程建设制度,对传统制度进行创新。学校要成立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领导小组,通过专业的小组对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进行统一的规划和指导,并明确相关制度。学校要能够积极建设课程视频录播室,对翻转课堂教育设备和资源进行不断完善,为教师录制在线课程视频提供有效的条件。

总之,MOOC的出现对高校教育是一種挑战也是一种机遇。网络技术与相关终端的不断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MOOC的发展。高校要能够借助于MOOC平台积极开展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课程建设中,需要多方的支持和参与,通过多方努力,这样才能实现在线开放课程的有效建设。作为高校要能够重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做好在线开放课程的顶层设计工作,能够积极加大教学改革和创新,能够借助于大数据手段,不断完善教育资源,能够实现各种资源的共享共建,要能够完善相关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制度,评价制度,加强教师的培训和管理,以有效推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的发展,不断提升高校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伟刚.地方普通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制约因素及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15(21).

[2] 张宇鹏,赵韩强,李亚汉. 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电子教育,2015(2).

[3] 吴传芳,袁智诚,吴俊,赵云.高校课程网站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6).

[通联编辑:唐一东]

作者:闵亚峰

上一篇:素质教育的现代哲学思想论文下一篇:成本会计的进步过程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