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学专业论文范文

2022-05-14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保险学专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行业分析】天灾人祸听上去遥远,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年初南方的特大冰雪灾害、“4•28”胶济铁路撞车事故,以及“5•12”汶川大地震,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损失。灾害过后,人们必将进一步提高风险意识和保险意识,在生活中未雨绸缪,掀起一股投保热潮。

第一篇:保险学专业论文范文

保险学相关专业课堂教学改革探究

摘 要:本文以保险学相关专业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目前保险学相关专业课堂教学现状的分析,对保险学相关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策略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希望能够在以下研究和探讨的基础上,可以从理论研究层面为我国保险学相关专业教学工作的完善提供更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保险学相关专业;课堂教学;教学现状;教学改革

保险学是一门汇聚了自然学科、社会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它以社会中的保险经纪关系作为主要研讨对象,对保险经营管理实务、产品特征等相关内容在课程教学知识体系當中做出了详细的阐述。保险学的特点决定了,该学科不仅极具理论研讨性,更有着很强的社会实践性。为此,要求教师在开展保险学相关专业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需要在多样化教学方式的饮用上,来拉近知识与社会之间的距离,为学生对本专业知识、技能的有效培育奠定坚实的教育基础。

一、保险学相关专业课堂教学现状

面对当今时代急剧变化的社会现实,我国高校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积极倡导以社会发展为导向的高校教学改革工作。并结合社会对知识丰富、能力突出、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情况,对目前高校教学体系做出了全方位的优化调整。有效的促进了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在此背景下,保险学相关专业顺应教学改革大潮,对原有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进行了深化改革,并在教学中引入了以多媒体为代表的前沿教学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为师生的教学活动营造了一个更为开放、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有效的促进了新时期保险学相关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目标的实现。

但我国保险学相关专业教学问题由来已久,要想彻底解决传统教学理念对其教学上的束缚短时间内是难以实现的为,我们的教学改革工作需要长期的持续下去。就现阶段保险学相关专业课堂教学现实情况来看,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以下几方面主要问题:一是,学生课堂主体性较弱。目前虽然在形式上,教师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教学,但这些教学方式的运用上仍然由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予以操控,学生课堂主体性表现不明显,课堂教学改革实际效果不明显;二是,教学缺乏实践性。目前教师在开展保险学相关专业教学时,多采取以教材为主,以教学大纲为要求的,按部就班式的教学。但教材的更新往往需要一定的周期,面对社会日新月异的保险学行业要求,不进行教学内容的社会性拓展,只是一味啃教材是不可取的。

二、保险学相关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策略

(一)构建翻转课堂,彰显学生课堂主体性

翻转课堂是一种倡导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将课堂与课下进行有机结合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在保险学相关专业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将能够在根本上转变学生课堂主体性较弱的现实情况,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转变,教学能力得到提升。为此,一是,要提前对翻转课堂教学任务予以明确。要求教师需要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进行明确划分,并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对视频课件进行制作。二是,做好课中教学设计。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播放的形式来引出本节课教学主要知识点,并要求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对视频中的内容以及结尾的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过后,要求小组代表对讨论结果进行汇报,并由其他小组进行意见的补充,亦或是质疑。最后由教师对不同讨论结果进行评价,并给出最佳的答案。三是,在课后,教师要注重借助微信、qq与学生做好沟通工作,对学生课上不理解的知识点进行巩固性指导练习。

(二)融入案例教学,拉近学生与社会之间之间的距离

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是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在理论与实际联合的过程中,对教学内容作出典型化处理,最终形成情景化教学,使学生在对案例的思考和研讨中,实现知识的学习、思维能力的锻炼。为确保案例教学的实效性,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确保案例的真实、可信度。即便案例被引入的目的只是为了服务教学,深化学生对保险学相关知识的理解。但在对案例进行选择和引入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尽量保证案例的真实、可靠。切勿为了教学而进行案例的主观臆造亦或是生搬硬套。只有真实的案例才能够经得起学生利用知识点的反复推敲,才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二是,要注重案例的多样性。在内容上案例的选择除了要涉及到各类保险理论之外,还应当涉及到经济法、继承法、婚姻法等相关内容,以此来确保保险学案例的复杂性,使案例更具探究、讨论意义。使学生能够在对同一案例的分析和研讨中,接触保险学各类现实问题,使学生的问题处理能力得到锻炼;三是,为确保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增强案例的讨论性。教师还需要适当对过于复杂的案例进行适当删减,以此来切除掉其中不必要的内容,使学生焦点能够全部集中在某一知识点上。同时,要对案例中涉及到的保险学专业术语,如投保人、保险人、赔偿金融、保险金额、保费等对学生进行明示,以此来帮助学生明确案例分析思路,深化对案例的了解。

三、小结

综上所述,在高校教学改革浪潮的席卷下,我国保险学专业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教学质量、教学水平稳步提升。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坚定教学创新改革的决心不动摇,继往开来,在对过去教学经验、教训进行回顾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要求,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工作。

参考文献:

[1]刘月,毛静雯,赵泽宇.基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下的《保险学》课程改革与实践[J].才智,2019(01):105.

[2]贺婷婷.基于岗位能力导向的《保险学原理》课程改革探讨[J].时代金融,2018(33):336.

作者简介:马莉(1980-),女,河南新乡人,博士,广东财经大学讲师,研究方向:风险管理和保险精算。

作者:马莉

第二篇:保险学:抵御灾难与风险的专业

【行业分析】

天灾人祸听上去遥远,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年初南方的特大冰雪灾害、“4•28”胶济铁路撞车事故,以及“5•12”汶川大地震,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损失。灾害过后,人们必将进一步提高风险意识和保险意识,在生活中未雨绸缪,掀起一股投保热潮。

事实上,保险业在我国被誉为2l世纪的朝阳产业。首先,巨大的人口基数和人口的老龄化,以及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将有利于保险业市场规模的扩张;其次,我国目前的保险深度及保险密度都很低,从而为保险市场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如汶川大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极大,但据保监会官员透露,有投保的部分比例却很低;第三,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将为保险业市场规模的扩大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第四,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将为我国保险业市场的长期发展提供可靠保证。

可以说,保险业与我国许多传统行业相比,正处于血气方刚、蒸蒸日上的“青壮年”时代。近年来,其年均高于30%的增速,不知令多少“老大哥”行业“心驰神往”。

保险行业蒸蒸日上,那么从业人员的情况又如何呢?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定富说,目前中国保险业进入了发展黄金机遇期,但同时也是矛盾凸显期。目前中国保险业发展存在三对矛盾:人民多样化的保险服务要求与保险业有限服务能力的矛盾;保险业快速发展与相对薄弱的行业基础的矛盾;行业发展与保险业人才总量不足的矛盾。人才不足,尤其是保险高级管理人员的紧缺,已成为制约中国保险业发展的瓶颈。有关数据表明,目前保险行业人才总量不足,供需只有1∶4的水平。

而社会上对保险学及相关专业的就业也存在不少误解,不少人认为保险学专业就业就是卖保险。事实却远非如此,从事保险营销的只是保险业中的一部分人员,其他人员诸如组训、培训讲师,核赔核保人员,资金运作人员,精算人员,不仅人才需求量大,而且工作体面,待遇优厚。保险业不光需要吃苦耐劳的营销人员,更需要具有比较深厚理论素养的本科层次的专业人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对中外大型保险公司所做的发函征询调查显示,我国的各大保险企业都对高级保险专业人才具有极大需求。

保险公司在初创期,肯定希望多多利用同行的“成品”人才,以期短期内打开市场并站稳脚跟,但一旦进入成长期,保险公司就会更注重自我造血,从学校吸引人才,并予以重点培养。现在,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纷纷与高校联手或自创学校培养人才。

【专业介绍】

在整个行业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保险学专业在高校内如鲜花般竞放。尤其是各大财经类高校的经济类专业,都先后开设了保险课程。

保险学专业是为适应我国保险业对保险专业人才的需求而开设的,主要培养具有较强的保险经营管理能力,具有宽厚扎实的现代经济、金融、保险及精算理论基础的复合型保险业务人才。

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会计学、统计学、经济法、民法、国际商法、保险学原理、财产保险、人身保险、海上保险、再保险、责任和信用保险、社会保险、保险投资、保险会计、保险学原理、保险理论与实务、运筹学、利息理论、精算数学、生命表构造与设计、寿险精算实务、资产负债管理、损失分布、风险理论、人口理论和社会保险等。

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去向是政府机构、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高等院校、投资机构、证券公司、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

相近专业主要有: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金融学、国民经济管理、贸易经济、金融工程、信用管理、网络经济学、体育经济、投资学、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房地产经营与估计、统计学、国际文化贸易、税务、税收等。

【魅力高校】

1. 西南财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该校是1983年全国首批设置保险专业的四所高校之一,所成立的保险学院是国内普通高校中规模最大的保险专业学院之一。保险学院与金融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共建的金融学和中国金融研究中心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学院设有保险学(含综合保险、保险精算和保险双语实验班3个方向)、劳动与社会保障两个专业。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有教授5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3人,副教授12人。毕业生连续几年在名牌、重点高校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录取中夺魁。毕业生长期供不应求,被《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喻为“抢手货”“稀缺品”。

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主干,兼有文学、史学、哲学、理学、工学等八大学科门类的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由原隶属财政部的中南财经大学和原隶属司法部的中南政法学院合并组建而成。

该校新华金融保险学院设金融系、保险系和投资系。学院专业学科体系完备,优势明显,特色突出,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研究”多层次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教师队伍中,有教授18人,博士生导师9人,副教授36人。金融学、投资学、保险学、工程管理等四个专业招收全日制本科生。

3. 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母校。在国内,南开大学是较早设立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的院校,多年来培养了大批保险专业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除培养保险学专业的毕业生外,南开的精算专业也培养了目前活跃于寿险业的人数较多的精算师,业内有“精算在南开,保会在西财”之说。

已毕业的保险学学生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领域宽广,外语基础好,专业技能强,因而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和重用。很多毕业生已成为业内中、高层管理人员。

4.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现已成为一所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经、管、法、文、理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重点大学。该校金融学院是一所师资力量雄厚,金融学科门类齐全,能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学院。学院现设有4个系(银行系、国际金融系、证券期货系、保险系),4个本科专业(金融学、保险学、信用管理、金融工程),4个硕士点(金融学、保险学、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信用管理),4个博士点(金融学、信用管理学、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保险学)。

5. 中央财经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该校保险学院是我国高等院校中最早建立的保险系科,其中的保险专业在1983年以前是全国唯一的,也是1998年教育部特批保留的专业,2002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07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该学院在本科阶段设有保险、劳动与社会保障两个专业以及保险专业精算方向,在研究生阶段招收保险学、精算学和社会保障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及金融学专业保险学方向、精算学方向的博士研究生。

该学院在本科生阶段实行了导师制,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科研,本科生的研究能力较强。学生有机会参加海外学生交流和海外实习。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其社团组织——保险研究会被评为国家百强社团。

6. 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金融学院是该校最具活力与特色的院系之一,拥有湖南省创办最早的金融学科,也是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首批部级重点学科,湖南省“十五”重点建设学科,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学院下设货币金融系、应用金融系、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金融学院秉承“开拓务实,敢为人先”的办学作风,学科建设与时俱进,1992年在全国最早一批创办精算专业,2002年与全国9所高校一起实行保险本科专业单列。保险学本科专业分为保险方向、精算方向招生。

7. 保险职业学院

保险职业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隶属于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和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教育业务由湖南省教育厅管理。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保险类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面向全国招生,毕业颁发普通高等院校专科毕业证书。

此外,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厦门大学等院校,以及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岭南大学等港校,也开设有同类专业或相关专业。

(编辑蓝忆)

作者:段班响

第三篇:浅析医疗保险学课程在保险专业中的优化配置

摘 要 2002年我校保险专业开设,经过近10年的摸索、实践,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毕业生在行业内也得到了认可并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是在专业课程学习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以社会医疗保险学为切入点,从课程内容、与相关课程衔接、教材选用方面分析、讨论,希望对解决本校及兄弟院校所遇到的困难有所帮助。

关键词 医疗保险学 教学 教材

The Optimized Configuration of Medical Insurance

Course in Insurance Professional

ZHANG Y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chang, Jiangxi 330004)

Key words medical insurance; teaching; textbook

1 研究背景及现状

1.1 研究基础及研究方法

我校已开设医疗保险学课程9年,有6届毕业生,遍布各地商业保险机构、保险监管部门、专业医疗机构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健康保险及相关领域实际工作和研究。课题组主要负责人一直从事社会医疗保险理论、实践工作,作为副主编和编委参编了4本医疗保险学的全国教材,对国内外本课程的情况比较了解,对存在的问题有非常实际的感受。从多年来积累和反馈的信息来看,此课程内容有较多方面需要优化和改革。本文通过对我校保险专业(健康保险方向)和开设本专业的其他医学院校的社会医疗保险课程体系的调研,广泛征询在读生及已参加工作的毕业生对此课程的看法、建议及对知识结构的意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

1.2 医疗保险学课程设置现状

我校保险(健康方向)专业侧重培养具备医学知识的保险实践型人才,医疗保险学课程在此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课程目标为了解医疗保险的历史沿革、我国医疗保险体系构成及作用、医疗保险业务流程,熟悉和掌握医疗保险系统的构成、市场的影响因素、基金的筹集、运营、管理和支付,理解商业健康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等。从毕业生单位的反馈情况来看,我校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认可,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医疗保险学课程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课程设置、学时安排、相关课程之间的衔接及合适教材的选用都有待进一步的优化配置。

2 问题分析

2.1 教材方面

医疗保险学课程是学科体系建设中的重点,其存在的问题首先表现在教材方面。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开设医疗保险、保险(健康方向)专业的高等医学类院校共有20余所,还有一些高校正在筹备开设这一专业。医疗保险学是保险学科的一门主修课程,国内外对社会医疗保险课程体系的建立与研究都有着各自的方法和特色。针对教学教材方面而言,我国选用的医疗保险学教学及辅助教材主要有5本:程晓明主编的公共卫生硕士MPH系列教材(第二版),周绿林、李绍华编著的21世纪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第二版),张晓、刘蓉著高等院校医疗保险专业系列教材,卢祖洵著全国高等学校教材(第二版),王莉主编的南方医科大学近医学科特色系列教材等。不同版本的教材从不同角度、选用不同的方法、以不同的顺序和不同的侧重点,通过十五章左右的内容、54个左右的课时,来阐述其基本理论。经过综合比较、研究,现使用的教材优点在于:(1)涵盖内容丰富,涉及面较广;(2)对医疗保障系统的层次划分较清晰、合理等。但同时存在一些不足:(1)教材中“资金的筹集、审核、使用等环节”的讲述部分内容及对费用审核和监管的流程介绍有待补充和完善;(2)结合实际操作的案例较少,与实践衔接不紧。

2.2 教学方面

第一,在多年的教学中的发现,该课程内容与保险专业其他课程有重复,比如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健 康保险、保险学原理、社会保障等课程的内容有部分重叠,以致难以实现保险知识学习的针对性和贯通性,有待优化;第二,座(下转第234页)(上接第219页)谈中,省内外多家保险机构对专业健康保险人才的基本素质提出新的需求,加强法律方面尤其是民法、民事诉讼法、法医实务学等的学习比重,要突出医学院校特色,注重培养医学和保险学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最好能够了解从业务到理赔各个环节及侦查方面的有关知识;第三,医疗保险发生理赔时所需的查勘、刑侦等方面的知识教学缺乏,需要进一步研究讨论是否添加;第四,通过了解部分医学院校及其他开设了保险专业的相关院校的实际情况得知,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保险课程设置、毕业就业方向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境。

3 解决思路

解决重点是突出社会医疗保险学课程体系建设在保险专业中的领军地位,发挥其在医特点与优势,把保险专业引到符合当前医疗保险发展的健康侧重点上来,培养更适应时代需要的优秀人才。

3.1 优化课程内容

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可以对有关章节的内容进行细化和补充,增加此课程的广度和深度。有关研究指出,医疗保险在职人员培训教育的内容为:所学相关知识的巩固强化,尤其是医学和生命科学方面的前沿信息;卫生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信息的强化;医疗保险的最新动态;计算机应用能力及外语水平的测试等。①由上可见,为社会输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就要创造有利条件,指导学生能够从理论中走出去。一是建议邀请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相关部门专家参与编书,使教材更加贴近实践;二是多涉及一些保险的相关网站作为辅助的学习工具,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等资源摄取即时信息,从而补充完善教材中尚未更新的内容。例如在医疗保险监督、政策分析等有关章节中添加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www.circ.gov.cn)、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网站(www.iachina.cn),在补充医疗保险章节引入中国保险网(www.rmic.cn)、和讯网(insurance.hexun.com)等。

3.2 优化保险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

介于课程的系统性、完整性与连贯性,针对与其他课程重复、内容冗长等问题,不能够从编书的角度来解决,就要从保险专业教学内部协调的方向来完善。医疗保险不仅涉及保险领域,还涉及医学、伦理、管理(营销)和其他社会科学领域,与此同时,在风险性质、保险事故特点、精算原理等方面有着自身的特殊性。②这就要求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中、老师在教授的过程中,贯穿各门保险专业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首先,学科组可以多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使保险专业的教师能够保持密切合作,使所承担课程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得到有效沟通,注意课程之间内容的衔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叠加。第二,根据包含关系,对保险专业课程顺序进行合理调整,必要时可采取集体备课,统一制定每门课程的侧重点,对已经学过或者以后将重点讲授的课程内容减少教授课时,明确分配协作教学任务,例如医疗保险学教材中的保险概论、精算等章节,采用回顾或者了解的方式进行笼统式点拨。第三,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使其有效完成知识的扩展和融会贯通。

3.3 优化教学形式

医疗保险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强调理论上升到实践。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解能力和应用水平、实际操作水平,以丰富的教学形式培养其创新意识。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形式可以优化实施:首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以角色扮演、阅读相关政策性文件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我国医疗保险的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新医改背景下的改革思路;其次,鼓励学生自学,倡导自我管理、自我实现,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等方法进行团队合作和深入探究,从而提出解决现有问题的对策;最后,完善实训教学,尽可能多地与全国多家保险公司、保险代理、公估机构及有关社会医疗保险机构、各级医院协作,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西中医学院“保险学特色专业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子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ZJg-2010-07

注释

① 谢俊明,杨慕真,徐一平.浅谈系统化和职业化医疗保险专业的人才培养[J].中国卫生经济,2006(9):41-42.

② 廖满媚,黄贤昌.基于“三圈理论”的医疗保险专业课程设置探索[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4):625-627.

作者:张医

上一篇:小企业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给排水技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