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化保险公司论文

2022-04-18

摘要:目前,我国保险公司广泛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公司发挥在精算技术、网络服务、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优势,降低了成本,使政府减轻了压力。本文从理论和实施层面对保险公司承办“新农合”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并对其发展过程中仍有待完善的政策和制度建设等问题进行探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商业化保险公司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商业化保险公司论文 篇1:

我国小额保险发展模式的探讨

摘要: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着力发展小额保险,提高低收入人群的风险保障水平,对于我国来说尤为迫切。本文主要介绍在我国开展小额保险可选择的三种模式,以及根据目前经济社会和保险发展的现状,我国小额保险发展模式现实的选择。

关键词:小额保险;模式;选择

一、我国小额保险发展模式的理论选择

(一)保险公司主导的商业模式

商业运作模式即由商业保险公司作为风险承担方,不依赖任何其他组织和机构。在产品定价、销售、保费的收取、核保、理赔、服务等方面,完全按照商业化原则运作。在商业运作模式下,提供小额保险的保险公司必须实力雄厚,规模较大,拥有较广泛的服务网络,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支持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在这种模式下,保险运营的所有环节都由保险公司自己掌握和完成,对保险公司的专业化要求很高。

1 销售渠道方面。保险公司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寻找一种成本低且有效的销售方式,比如:依靠自己现有的营销队伍,在薪酬体系方面进行适当的改革,降低经营成本。或者建立专门的小额保险销售队伍,从人员招募、培训、薪酬体系方面充分考虑小额保险市场的特点,使小额保险的销售既高效又费用低。在佣金支付结构方面,应充分考虑首期佣金和续期佣金支付的平衡,避免代理人只重视新单销售而忽视后续服务,造成客户不满。

目前中国人寿以农村营销服务为支撑的驻村业务员模式与印度的塔塔友邦采用的农村社区保险团队较为相似,只是在人员招聘方面没有借助农村非政府组织的力量,完全依赖公司自行完成。营销员主要是来自在当地有群众基础、交际广泛、有业务能力、思想品德好、热爱寿险事业的人,包括村电工、协储员、医生、教师、村组干部、乡镇政府精减人员等。每个业务员主要负责本村的新单拓展和后续服务,同时又在每个乡镇网点配备专职的售后服务人员,售后服务人员主要负责收取孤儿保单续期收费,也可以销售新单。

2 产品方面。需要结合低收入市场的特点,设计开发低收入者真正需要的保险产品。保费相对低廉但又要保证商业保险公司具有一定的盈利可能,同时保证销售渠道的利润,使之有销售的动力。

3 理赔及服务方面,小额保险覆盖地区相对欠发达且距离市中心城区比较远,必须保证理赔及时和服务周到,这直接影响小额保险客户的满意度以及小额保险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因为,如果后续服务及理赔不及时,令客户不满意,会引起小额保险的覆盖率(参保率)降低,进而导致人均成本的上升,使小额保险业务的财务状况恶化,导致经营困难。但理赔和服务又是保险业务成本的主要构成之一,要提供更好的服务,一般来说成本也会上升,因此必须巧妙地寻找二者的平衡点。保险公司应该充分地利用营销服务部和电话服务中心、短信、网络、信函以及营销服务部的客服人员、驻村服务人员的现场服务,来提高客户服务的质量。

(二)政府支持下的半商业模式

半商业模式是指基于一定的社会管理需要。政府参与组织动员低收入人群投保,但不承担经营风险,由保险公司本着微利原则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或者政府负责建立低收入人群的一个保险基金,保险公司通过获得管理费的方式提供第三方管理服务。

在这种模式下,保险公司负责产品开发、精算、核保、理赔、服务与风险管理等。政府根据对低收入者状况的了解和社会管理的需要,提出初步的产品需求或保险方案,寻找能够满足这些需求的保险公司。然后利用公信力,组织低收入者投保。由于政府的参与,小额保险在低收入人群中的可信度得到提高。因政府组织动员,甚至提供补贴,销售环节变得简单,有时可能仅仅是一个团体保单,覆盖率可以得到较大的提高。

这种模式通常能以较低的成本,在较短的时间内使保险覆盖率达到较高的水平。例如自2005年以来,中国人寿重庆公司针对外出务工的农民,推出了50元保一年的意外伤害综合保险,其中政府补贴30元,农民工个人出20元,最高意外伤害保额3万元,意外伤害医疗保额2000元。很快试点覆盖率已高达70%。

产品方面,除了考虑结合低收入市场的特点,满足低收入人群需求以外,还需要结合社会管理的目的和初衷,满足政府的需要,使政府有积极性参与组织、推动投保。

尽管有政府的参与,但理赔和服务仍然十分重要。政府主要参与销售过程,后续工作仍然需要保险公司承担,如果理赔和服务不到位,将导致低收入者的不满,会影响政府管理目标的实现,参保率也会随之下降,从而造成小额保险经营困难。

(三)多主体合作模式

多主体合作模式是让和低收入人群密切联系的公共或共同机构、联合组织等都成为小额保险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他们以小额保险代理人的身份介入小额保险业务。

这种模式与合伙代理模式类似,保险公司作为风险的承担者和保险产品的提供者,上述组织作为代理,将保险产品销售给他们所接触到的低收入人群。保险公司一般支付佣金或手续费作为给这些团体的报酬。但是,在这种模式下,这些组织并不应该简单以获取佣金为目的来销售保险,应尽量将他们销售的保险与自身的组织目标结合起来。争取与在产品和服务等各个方面都能满足本团体成员要求的保险公司合作,而不是为了简单地获取佣金而被动接受保险公司的委托而销售小额保险产品。只有这样,合作关系才能实现客户、保险公司和代理机构多方共赢。

在这种模式下,保费可以不采取单独收费方式,而是由代理组织机构统一收取,再定期划转给保险公司。保费可由组织机构直接从该组织的盈余或下拨费用中提取或者从会员个人账户中提取。这样避免保险公司去面对单个独立的被保险人收取保费,可降低经营成本。

按照这种模式提供给低收入者的保险产品,是代理组织机构根据他们所了解到的成员的保险需求,从保险公司挑选的符合要求的产品。如果是较大规模的机构,可以与保险公司共同开发产品,以更好的满足其成员的需要。保险公司也通过与这些团体机构共同开发产品,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与团体的市场信息相结合,拓展更广阔的市场。

在这种模式下,小额保险的一些管理工作可以转移给代理机构。比如客户记录与团体成员登记相结合,核保与成员资格取得相联系。甚至理赔与服务等环节也可以通过团体机构进行,充分利用团体接触客户的便利条件提高理赔的实效性和合理性,当然保险公司应在技术方面提供相应的支持。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这些团体的理赔决策中引入客户代表这样更有利于保险公司了解低收入人群真实的想法,并作出积极的反应。

二、不同小额保险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

(一)保险公司主导商业模式的优势与不足

商业运作模式的优势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风

险承担者的专业能力强。这种模式的风险承担者为大型的商业保险公司,技术实力较为雄厚,在精算、信息系统、风险控制、经验数据等方面专业性强。小额保险业务整体风险较小,有利于长期经营的稳定性,对于低收入者来说,可以长期获得需要的保险产品。二是保险公司自主性强,销售渠道带来的风险相对较小。由于所有的流程都有保险公司实施和控制,保险公司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提供合适的保险产品,进行合理的定价,不会遇到通过其他渠道进行销售时的各种限制。如保险产品与销售渠道的主营业务相关,范围较窄,价格受到销售渠道佣金、手续费的制约等。在核保、理赔和服务时也不会受到销售渠道的压力,能够保持独立性。

但是完全的商业模式也有不足:一是通过商业模式提供小额保险服务难度较大。由于该模式要求的专业性比较强,因此采取这种模式的难度比较高。在成本控制、销售渠道建设、理赔与服务的平衡问题等方面都需要很高的管理水平。二是保险公司接触低收入人群的机会较少,难以确切的满足低收入人群的保险需求。传统商业保险一般是针对中高收入阶层,因而商业保险公司接触低收入人群的机会较少。由于保险公司对低收入人群的保险需求了解的不够充分,导致提供的小额保险的产品难以满足实际需要。保险公司只有花费较大的精力与这些客户进行沟通才能保证产品服务的有效性。

(二)半商业模式的优势与不足

半商业模式的优势在于有政府的参与对于小额保险的销售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我国目前大部分低收入者对保险所知甚少,在购买保险过程中最担心遇到保险欺诈和销售误导。如果保险公司直接销售小额保险,首先要取得客户的信任,否则销售比较困难。而政府具有公信力,人们更愿意接受政府主导的保险项目,这样销售会变得相对容易,销售成本也可以降低。如果政府还能够提供保费的补贴,就能减轻低收入群体的支付压力,提高低收入群体参保积极性。参保率大幅提升,对改善小额保险经营状况非常有利,也有利于保险公司迅速提升自身品牌形象的渗透率。

与商业模式比较,除了销售的难度和成本降低以外其他环节的专业程度要求并没有降低,尤其是在后续服务方面。因此进入门槛较高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同时由于该模式主体的增加还产生了新问题:一是保险公司的自主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保险公司在设计产品和保险方案时,必须增加考虑政府的要求,有时在风险控制、价格等方面必须作出妥协,有可能影响小额保险业务的盈利状况甚至财务稳定。二是客户与保险公司产生分歧时,保险公司可能会面临来政府的压力。在保险业务中,客户难免与保险公司产生矛盾,在这种模式下客户可以寻求政府的帮助迫使保险公司满足其要求。即使有时客户的要求不尽合理,保险公司也不得不满足。

(三)多主体合作模式的优势与不足

多主体合作模式可以实现保险公司、代理机构以及客户的三方共赢。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可以借助团体机构较为轻松的解决销售渠道的问题,提高销售效率。对于代理团体而言,可以借助保险公司为其成员提供保险业务,扩宽服务领域,提高其成员的忠诚度。而且代理销售获得的佣金还有助于摊薄固定成本,提高组织效率。对于低收入者可以方便的获得保障,并且可以借助团体机构的力量与保险公司进行谈判,获得更优质的服务,在维护自身合理利益的同时,团体的力量也使低收入者处于更强势的地位。

同样多主体合作模式也存在不足之处:一是保险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团体的销售渠道,独立性受到影响。保险公司有时需要作出一定的妥协,从而有可能影响小额保险业务的健康发展。这就需要监管部门指定保险公司能够妥协的底线,避免陷入与目前国内银保市场类似的恶性竞争。二是如果保险公司与团体沟通不畅,将无法发挥各自的优势。尽管双方都有有价值的信息和技术,但是必须依赖于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如果沟通不充分,提供的小额保险产品和服务不符合实际的需求,则不能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

三、我国小额保险发展模式的现实选择

小额保险既有一定社会性又有一定经济性,因此它既可以定位于为没有社会保险的低收入人群提供保障,发挥社会保险的作用,也可以是向低收入人群提供商业性质保险,因此其发展模式可以采取多种模式共存。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我国现阶段发展小额保险可选的模式各有特色和不足,而这些又是由于政府、保险公司以及低收入人群在模式中不同的地位和作用所造成的。下面从政府的参与度、保险公司的参与度、低收入人群参与度三个方面来对三种模式进行综合的对比分析(见表1)。每个方面用强、中、弱指标来进行简单的评价。

在不同的模式中都是政府、保险公司以及低收入人群三方的博弈,开展小额保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三方的共赢。在现阶段,我国可以选择政府支持的半商业模式为主,保险公司主导的商业模式为辅。探索多种主体合作模式的思路来开展小额保险。

(一)小额保险的性质决定了在其发展的初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小额保险的目标客户群是低收入人群,因而它在经营时和一般的商业保险会有所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国际上,小额保险的发展初期都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印度,保险监管部门直接规定了成立一定年限的保险公司农村业务发展必须达成的目标,极大地推动了农村业务的发展;在塞内加尔,国家社会保护战略将小额保险计划定义为扩大社会保护服务的重要机制;在卢旺达和加纳,在全国实施建基于地区和社区互助组织的健康社会保护计划。同样小额保险在我国的发展初期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从表1中可以看到政府支持下的半商业模式,政府参与小额保险的程度最强。小额保险主要是针对低收入人群的,它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看作是社会保险的补充,可以为没有被社会保险所覆盖的人群提供一定的保障。低收入人群一般对保险了解甚少,有的甚至对保险产生一些误解。政府具有公信力,一旦政府也参与到小额保险中,有利于增强低收入人群对小额保险的信任,从而促进了小额保险的开展。同时,政府也可以利用小额保险发挥社会职能。例如,在我国农村很多人口都没有被纳入社会保险,截止到2006年年底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参加人数5373.4万人。政府可以和保险公司合作开展适合农村人口的小额保险产品解决农村养老、看病等难题。

(二)我国现阶段发展小额保险不能完全依赖保险公司

小额保险虽然和传统的商业保险有所不同,但从本质上说它还是一种保险,它的经营和发展仍然离不开保险公司的参与。所以小额保险在我国开展不可能完全由政府来承担,它应有保险公司来经营。在政府支持的半商业模式中,政府的主要作用是动员或者组织低收入人群购买小额保险,为小额保险的发展提供一定支持,并不干预保险公司如何去经营小额保险。小额保险的经营由商业保险公司来完成,既可以发挥商业保险的专业优势,又可以发挥小额保险的社会性。但是在小额保险开展的初期不易采用完全的商业模式。虽然低收入人群的保险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是这个市场是未开发市场,仅靠保险公司自己的力量开发这个市场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只有在政府的支持下才可以有效的推动保险公司开发小额保险市场的积极性。

多主体合作的模式虽然在销售方具有优势,客户参与度高于其他两种模式,更加有利于保险公司了解小额保险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开发出适合低收入人群的保险的产品,但是该模式在我国还不具有发展的条件。目前,我国公共机构和互助机构都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相关的法律也不健全,制约这些机构的发展。同时也导致了保险公司难以寻找到合适的合作组织,所以该模式在我国目前只能处于探索阶段。

作者:肖明迁 陈孝劲

商业化保险公司论文 篇2:

我国商业保险公司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问题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保险公司广泛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公司发挥在精算技术、网络服务、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优势,降低了成本,使政府减轻了压力。本文从理论和实施层面对保险公司承办“新农合”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并对其发展过程中仍有待完善的政策和制度建设等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公司;制度建设

文献标识码:A

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党中央着力解决“三农”问题,打造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该项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将对保障农民健康,提高农村卫生发展水平发挥重要作用。但在政府部门直接主导运作下的“新农合”制度,推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其中尤以农保管理资金投入不足、运行成本高;医疗保险专业人员匮乏、医疗风险控制能力薄弱等问题日显突出。本文探讨将商业保险公司引入到政府承担责任的新型合作医疗工作中,利用保险公司和保险机制进行农民医疗保障的探索,创建我国农村合作医疗的新模式。

一、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难点

1.资金筹集量少,保障水平低。当前合作医疗有限的政府投入及较低的农民收入和迅速增长的医疗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少量的农民缴费和昂贵的医疗费用及较高的发病率使“保大病”目标在很多地方实际上难以实现,一些地方合作医疗封顶线很低,难以保障农民发生大病时的医疗需求。

2.管理成本高,县(市)级财政压力大。在地方卫生部门主管的新型合作医疗中,管理费用一般要占到总经费的10%以上。中央政府为防止地方政府因为财政困难挤占合作医疗资金,规定合作医疗的管理费用不能从合作医疗资金中提取。这样一来,合作医疗制度运行的维持费用就必须从同级卫生经费和财政中予以支付。受农村税费制度改革的影响,县乡基层政府的财政收入下降,合作医疗管理列入县级财政支出,使县级财政压力进一步增大,尤其对财政困难的贫困县。为筹集合作医疗资金,部分乡镇甚至挖东墙补西墙,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面临隐患。

3.缺少专业技术与管理资源,管理能力较为薄弱。农村医疗保险的建设是一个科学的系统工程,从医疗服务基础数据的搜集分析、保障范围和给付标准的设计、到费率的厘定等都需要专业的保险知识和精算技术,这些专业技术资源是政府机构和地方卫生管理部门所不具备的。此外,农村医疗保险的管理涉及到参保人身份认证、赔案理算、赔付结报、定点医院管理等环节,这些环节需要通过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处理。这也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部门难以胜任的。从目前的试点地区看,一些地方合作医疗基金没有严格实行“钱账分离”的基金管理结算办法,经办机构管账又管钱,直接进行账目审核和现金结算,基金安全存在潜在风险。一些试点地区制定的试点方案不够科学、合理,出现基金沉淀过多;而有些定点医院的住院补偿区段和比例设置不够合理,使得住院医疗补偿基金沉淀或者超支;有些则在费用报销上限制较多,手续程序繁杂,而由于具体操作的合作医疗资金又不多,农民享受的报销范围和幅度都不大,对于患大病,所报销的费用根本无济于事,无形中挫伤了部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二、我国商业保险公司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践探索

目前,我国有6家保险公司参与了新农合试点工作,它们是中国人寿、中国太平洋人寿、中国平安人寿、泰康人寿、新华人寿和中华联合保险公司。在诸多公司的实践中,“江阴模式”和“新乡模式”引起关注。江苏江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由国家、集体、个人三方筹资,镇政府负责征缴保费,市医疗保险领导小组负责业务管理,商业保险公司商业化运作,卫生行政部门行使监督管理职能。又如,河南省新乡市是我国第一个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地级市,2004年确立“政府组织引导,保险公司承办业务,定点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当地合作医疗办公室监督管理”的运作模式。保险公司不承担经营风险,主要提供日常管理服务,收取相应的管理费。

商业保险公司经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时间不长,收到很好效果:一是提高了保障水平。目前,江阴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大病补偿最高可达6万元,医疗费报销比例也从开始时的14%提高到目前的30%。从2006年开始,参保人不仅可以报销部分住院费用,在各镇社区卫生院门诊就诊所发生的医药费也可以按比例报销。二是降低了管理成本。江阴市政府财政部门经过测算认为,如果由政府直接办理基金结算和支付业务,每年的管理成本需要800万元。如今政府只需为农村医保管理中心提供不到400万元,用于人员开支和办公费用的财政支出节省了一半。新乡市农村合作医疗移交中国人寿新乡市分公司后,全市从事这项工作的财政供养人员从544人减少到50人,运营费用从1038万元减少到300万元以下。加上政府支付给人寿保险公司管理费用(为保险费的百分之一,100万元),政府支付的管理费总额大体为400万元,节约至少600万元左右。三是提高了服务质量。保险公司在县(市、区)建立新农合业务管理中心,在定点医疗机构设立服务窗口,聘用医保专管员或驻院代表,建立电脑信息技术平台,形成“以定点医院为基础、以医保专管员为依托、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的审核报销管理体系。医保专管员通过服务窗口和业务管理中心之间的电脑联网,将参合农民的有关报销信息传送到业务管理中心,经专业人员审核后,及时完成报销支付。农民领取补助的时间由原来的10—20天缩短到目前的不超过30分钟。四是保证了资金安全。新型合作医疗按照全国一律的管理模式,以县为单位,由县政府集决策、经办、管理、监督多重角色于一身,不仅仅直接管理发生困难,更难的是由县政府直接管理基金,公共权力不受制约,难免发生基金挪用、滞留等问题。而保险公司则有一套按规定收到资金当天上递、支付资金定额补差的管理制度,即保障资金存放安全又保证了资金使用快捷。如,在河南新乡,中国人寿新乡分公司市县两级公司在农行开设了9个专项账户,用于新农合资金的收支结算。政府将新农合基金划拨到保险公司专项账户,实现新农合基金和政府其他资金的有效隔离;新乡分公司再将资金上划到总公司,总公司按照收支两条线统一管理,利用“网上银行”系统进行资金上缴和下拨,实现远程监控和实时到账。

三、商业保险参与是化解“新农合”制度困境的必选之策

一般认为,保险公司经营的险种属于私人保险范畴,在我国被称之为商业保险。它与社会保险属于本质特征完全不同两种制度。商业保险以盈利为目的,社会保险以保护遭受社会风险的人群,尤其是贫困群体为目的。商业保险以市场方式运作,社会保险由政府直接经办和管理。问题是,在当今的社会发展背景下,我们如何认识和

理解社会保险和私人保险的关系,包括社会保险机构与保险公司的关系,是并列对立性的还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鼓励性关系。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在政府主导和管理下,享受各级政府补贴的农民大病医疗保险,属于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险而非私人保险,按照以往的经验,凡社会保险都由政府和直接隶属政府的事业机构承办,保险公司能否经办和如何经办这类保险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江阴模式”和“新乡模式”的实验,开创了商业保险公司经办社会保险的新制度形式。

从世界范围看,鉴于经济全球化、失业率增加、人口老龄化导致非生产性人口比例上升等原因,全球的社会保障制度均出现了财政困难。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利用民间保障制度来化解社会保障的危机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一些发达国家从80年代开始,纷纷进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总的趋势体现为三个转变。一是从政府统包和单一的社会保障,转变到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二是从政府垄断运作,转变到运用市场机制、加强宏观调控、鼓励和支持商业保险公司竞争经营;三是从政府是社会保障的提供者,转变成为社会保障制度的规范者和监督者。在美国,社会医疗保险的覆盖率很低,绝大多数人口都被民间保险制度所覆盖。1989年,韩国实现在政府管理下的强制性全民健康保险,其中商业保险计划覆盖了全国90%的人口,政府只为购买不起商业保险的穷人(约占人口的10%)提供免费健康保险,同时也为特定人群购买商业保险提供一定补贴。通过这种公私并举的方式,韩国全民健康保险的实现并没有对宏观经济发展增加任何重大负担,也没有明显损害特定行业发展或给小型企业带来显著的负面影响。从韩国经验看,商业健康保险计划在建立强制性全民健康保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说明政府在为国民建立健康保险努力中并不一定要排除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

就我国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而言,政府应当在管理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并继续为农民参合提供补贴,但具体组织、运营过程并不一定完全由政府操办。这其中的原因是由于设置新的政府管理机构不但额外增加地方政府财政负担,特别是使税费改革后十分困难的县市财政雪上加霜,而且工作人员能力和软硬件设施等也很难在短期内达到工作要求,造成管理效率过低,成本过高。此外,政府身兼监管者和操作者的双重身份,很难避免基金被套取、挪用、截留的可能性及权力寻租行为的发生。与此相对应,商业保险公司在保险业务方面拥有较丰富的经验和资源。多年来,商业保险公司在医疗产品开发与推广、核保、理赔及医疗行为规范,管控等风险管理手段和方法上,已积累了大量经验,通过引入商业医疗保险的专业经验,合理设计保障内容,科学测算费率,可降低农保业务的经营风险。对商业保险经营主体而言,积极参与“新农合”制度建设,可将服务网络进一步延伸至农村地区,为培养潜在的客户群,促进商业保险业务发展奠定基础。显而易见,商业医疗保险经营主体与政府管理部门的合作,不仅互惠双赢,而且潜力巨大,我国应出台政策规范各方行为,实现参合农民、政府部门和商业保险公司三方的共赢。

四、有待完善的政策和制度建设问题

1.制度设计问题。保险公司受政府部门委托承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保险公司只负责具体业务,包括资金存储、业务管理和按规定发放补助。收缴和补助的方案都由政府决策,政府自负盈亏,卫生部门负责监督。保险公司按基金的一定比例提取管理费。这是目前绝大多数保险公司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地区所采用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可避免保险公司为追求商业利益而降低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但也存在着一些缺陷,不能发挥保险公司在精算技术,风险控制方面的优势。从新乡的试验看,由于不是保险公司直接经办,无法调整方案设计上的明显缺陷,导致资金沉淀过多;另外,保险公司对医疗机构的管控能力偏弱,病人可到所有的医院住院,保险公司无法利用定点医院的选择机制控制费用,且无法制衡医院以药养医、医疗行为不规范等体制性、机制性问题。当保险公司要求医院履行规定时,卫生部门常常替医院说话。为此,建议民政部门组织专题小组,联合商业寿险公司和卫生部门,系统研究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托管给保险公司,实行管办分开的政策险方案,规范各方的权责利益范围,使保险公司的自由经营活动不受影响。

2.合作医疗主管部门支持不力。目前的农村合作医疗是一种政府主导型,由卫生部门主管,合作医疗管理机构由政府组织建立,其管理和运作成本完全由政府支付。由于试点地区合作医疗基金沉淀较多,卫生部门可获得一定的管理费用,所以大多数地区倾向自保,卫生部门不希望商业保险公司涉及此项业务,故不支持商业保险公司参与合作医疗,甚至认为商业保险公司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不可能管理好农民的合作医疗基金。实行商业化运作的部分地区,合作医疗主管部门与保险公司协商的管理费用相对不足,影响保险公司参与的积极性和持续性。“新农合”作为涉及数亿农民利益的国家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是需要很强政策支持的庞大系统工程,目前,保险公司在“新农合”中的地位尚未完全明确,有待政策层面的明确支持。

3.政府对保险公司的政策支持问题。商业保险公司开办社会保障性业务,承担着一部分与社会稳定有关的社会保险职能,风险大、成本高、经营困难,政府对保险公司的社会保障性业务应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从国际经验看,鼓励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措施很多:一是把部分法定医疗保险费用支付业务委托保险公司管理;二是对鼓励发展的健康保险业务免征营业税和所得税,甚至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三是对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的单位在一定限额允许税前列入成本,对个人则免缴其健康保险部分的个人所得税等。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商业化运作缺乏政策法规的基础保证,政府基金也不能保证及时足额到位,给商业化运作带来经营隐患,商业化运作也没有税收优惠政策。商业医疗保险特别是在农村开展商业医疗保险应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现阶段,国家仅对短期(保险期不超过一年)医疗保险免征营业税。国家应鼓励保险公司更积极地介入农村医疗保险市场,在一定时期免征介入农村医疗保险市场的保险公司的所得税。为配合城镇职工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政府鼓励企业建立由保险公司经营的补充医疗保险,不超过工资4%的补充医疗保险费用开支可以计入成本,在税前列支。农民如能按相应比例采用冲减农税的办法或其它办法,让农民也同样能享受到类似城市人的待遇,也不是完全不可行的。

4.农村医疗保险市场的风险控制问题。医疗保险一直面临着市场潜力巨大和风险控制薄弱的矛盾。医疗保险发展的风险环境非常复杂,在目前第三方支付(投保人为第一方,医院为第二方,保险公司作为付费的第三方)的模式下,保险公司没有与医疗服务提供者形成利益共同体,医生与患者、医院与保险公司之间存在高度信息不对称,使保险公司对医疗费用风险难以有效地控制,由于医疗费用的急剧膨胀导致了健康理赔的成本上升,使保险公司的资产受到严重损失。如,近年来,北京市市场份额最大的几家保险公司所承担的补充医疗保险业务的赔付率居高不下,已成为各保险公司经营补充医疗保险业务的“重灾区”。基于经营中的风险,部分国内保险公司调整健康医疗保险经营策略,收缩战线或准备从健康险领域撤出。保险公司进入农村医疗保险市场,除面临上述风险外,还面临着农村医疗资源严重不足,乡镇卫生院设备陈旧,医务人员素质不高,药品市场混乱,使保险公司对进入农村医疗保险市场顾虑重重。因此,探索在保险公司和医院之间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是农村医疗保险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责任编辑:沈庆玉)

作者:夏莉艳

商业化保险公司论文 篇3:

浅析小微保险公司互联网经营模式发展策略

摘 要:我国保险市场中从市场份额看,市场集中度高,一直存在几家独大现象,前8家保险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始终在80%以上,对于小微保险公司而言,借助互联网带来的新的契机,结合行业趋势走出自身的互联网保险发展之路,将能快速抢占市场先机,构建核心竞争力。本文回顾了保险公司互联网发展的现状和经营模式概况,通过对小微保险公司互联网经营模式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提了针对小微保险公司互联网发展策略的对策与建议。关键词:小微保险公司 互联网 发展策略1小微保险公司互联网发展的现状1.1小微保险公司互联网发展概况中国保险行业自1997年起开始迈入互联网保险的大门,20年里经历了萌芽期、探索期、全面发展期、爆发期四个阶段。1997年,中国诞生了第一个面向保险市场及保险公司内部信息化管理需求的中文网站——互联网保险公司信息网,这被视为我国保险行业正式迈进互联网大门的里程碑。2000年,太保、平安和泰康人寿等公司纷纷开通了全国性网站,实现了保险业务的网络化。随着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平台的兴起,中国互联网保险的发展被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借助互联网营销成本低、覆盖面广、消息便捷等诸多优势,互联网保险在2012年进入全面发展期,保险网站、门户网站、保险超市、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等相继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随着电子商务对传统产业影响的不断加深,2015年以后保险业的互联网发展迎来了爆发期,2017年互联网保险的保费收入达到1835亿元,较2012年增长近20倍。1.2小微保险公司互联网经营模式概况大型保险公司积极进行互联网销售布局,将线下产品和线上产品有机结合,运用互联网进行宣传、自主销售、产品创新等,积极实现传统保险向互联网保险的转型。对于小微保险公司而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给小微保险公司带来了新的契机,但挑战与机遇并行,在目前小微保险公司的困境中弯道超车,借助行业趋势走出适宜于自身的营销探索之路,将能降低成本、提供公司声誉,快速抢占市场先机。互联网科技的普及与电子商务的发展,推动了互联网保险的经营模式多样化。目前,互联网保险行业存在多种经营模式:一是保险公司在公司官网提供产品报价,或推出官网直销平台;二是保险公司与网络技术公司合作,利用其互联网平台销售保险产品;三是保险公司出资成立电子商务公司;四是由云商集团成立专业的保险销售公司。尽管我国目前互联网保险经营模式多种多样,但每一种模式都不够完善,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小微保险公司而言,受资金、技术、人才的限制,难以直接照搬大公司的模式,需要量体裁衣,构建自身核心竞争力。 1.3 小微保險公司的互联网经营模式在承保方面,传统保险公司的互联网应用,多数存在碎片化的方式,把常规的线下产品搬到线上销售,使用户增加了解保险相关信息的渠道,但仅是把网上商城作为补充,极大地限制了其在互联网保险领域的发展。在理赔方面,很多传统保险公司虽然建设了线上移动查勘路径,但是缺乏有效的推广和应用,客户使用率极低,且不同的线上渠道之间缺乏有效的整合,对客户使用的便捷性存在影响。2 小微保险公司经营发展的困境2.1 小微保险公司传统领域经营发展的困境(1)保险机构庞大,经营成本高与其他金融产品比较,保险服务链条长,小微保险公司的经营机构和经营流程与大公司无异。从内部管理环节看,既包含了产品设计、定价、营销、销售、客服等环节,又包含了精算、承保、理赔、再保险等诸多环节,作业精细化程度高;从经营模式看,保险公司自身设置了总公司、分公司、中心支公司、支公司、业务部等多级经营单位,经营网点铺设密度大;从内设部门看,基于经营活动设置为前台部门、中台部门、后台部门,内部结构复杂,都造成机构臃肿、人员庞大、管理成本巨大。(2)渠道依赖性强,自有渠道运用不足小微保险公司在销售方面对渠道的依赖性较强,与代理、经纪等中介机构业务合作密切,多数业务来源于中介渠道,自有队伍和自有渠道的建设性存在不足。虽然这符合中小保险公司的发展规律,但中介渠道对手续费用的需求高,较高的费用投入造成公司成本增加;中介渠道保单的客户信息由渠道掌握,保险公司不了解未出险客户的真实信息,客户信息性差、客户忠诚度低;当客户发生保单信息变更、退保等服务需求时,渠道响应速度慢,易造成客户体验差。(3)销售成本高,利润空间被压缩除传统保险产品对销售渠道依赖性强,导致保险销售渠道强势,销售成本高以外,目前市场仍存在高费用竞争的乱象,多数保险公司保险业务经营成亏损状态。多数小微保险公司业务以车险为主,自实行深化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以来,对车险业务的影响逐步体现,在商车二次费改之后,单均保费下降,赔付率上升,车险费用率下降速度慢于赔付率的上升速度,呈现出高赔付、高费用的趋势,造成小微保险公司综合成本率高,利润空间被压缩。(4)服务下沉严重,线上自动化不足小微保险公司普遍存在业务线上化和自动化深度不足的问题,除了对线下分支机构和中介渠道的依赖以外,定损、核损和核赔等职能也大量下沉,这部分业务线上化和用户自助化的程度较低,服务范围和用户群范围受限,决定其不能以互联网的速度扩展。2.2 小微保险公司互联网经营发展困境(1)产品的创新性不足,同质化问题严重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保险公司,可以做到只要投保人有需求,公司就能开发出对应的产品,保险产品种类繁多令人惊叹,而国内保险市场普遍存在产品同质性严重的问题,与发达国家保险创新差距巨大。(2)服务渠道的多样化不足,服务模式趋于传统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由温饱迈入小康,对保险服务的需求不再仅仅是承保和理赔,而是包括保险咨询、风险评估、保险方案设计、承保后的风险防范和管理等在内的全程服务。只注重承保和理赔而忽视全程服务,势必造成业务脱节,降低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小微保险公司的服务定位虽然是强调以客户为中心,但服务操作实践与服务理念尚未实现完全匹配,全员的主动服务意识尚未完全树立起来,对保险全流程的服务创新性不足,服务模式趋于传统。(3)客户获取难度大,信息数据积累困难对保险行业来说,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是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效率最有效的武器,其对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具有难以估算的作用,针对已有用户和潜在用户去提供定制化的保险方案,有效降低人工成本及提高边际收益,但这都建立在大量的用户数据之上,小微保险公司在获取的客户数据深度和维度非常欠缺,而购买保险行为的低频性也决定了单纯的销售平台很难维持客户频繁的登陆行为,从而丧失了对客户数据更加深入的获取。小微保险公司缺乏对已有数据的整合和连接,经营过程中获取的客户数据分散在不同渠道和系统,数据之间缺乏互通和整合,因此导致碎片化的数据不足以对客户进行精确的数据描绘,从而无法对客户的保险需求进行更深入的挖掘。(4)互联网渠道多元,缺乏有效整合小微保险公司受资金投入、人才投入等因素的影响,互联网发展策略普遍具有多元性的特征,以较小的成本投入逐项推出互联网产品、服务以及搭架互联网平台,缺乏有效的整合。3、小微保险公司互联网发展策略根据保险行业的实践经验,通过互联网获得客户将降低渠道费用、降低保单边际成本,能够更精准的获客和满足不特定社会大众的碎片化保险需求;互联网线上理赔的服务模式也将扩展服务区域、提升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并使客户获得极致体验。小微保险公司采用互联网经营模式将降低人力成本、固定成本,以及实现保险去中介化,互联网保险将是整个行业未来的蓝海。3.1小微保险公司自有平台协同工作架构策略建议小微保险公司的互联网保险业务围绕客户使用场景建设,紧贴互联网向移动端转变的趋势,以“1个官网,2个微信,3个APP”构建平台协同工作架构策略。(1)“1个官网”架构设计在经营互联网的保险公司当中,有百分之八十的公司通过自建官网开展经营。小微保险公司定位于以一个官网为核心,从业务内容、品牌形象、销售模式方面引领其他平台,内容包含公司行政内容、保险产品销售、客户服务中心,通过一个官网实现公司形象、产品销售和客户服务于一体的基础平台。(2)“2个微信”架构设计定位于移动互联网客户平台,主要针对自然人网民,包括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服务号,两者相辅相成。微信公众号作为对外宣传的窗口,宣传公司文化、经营理念、主要产品和服务。微信服务号作为集成保险销售和客户服务的工具。(3)“3个APP” 架构设计通过三个APP的建设覆盖小微保险公司的前端业务销售管理、后端理赔服务管理和向客户提供的便捷自助服务管理内容。移动营销APP,定位于为营销人员移动展业使用的销售工具,全面支持公司产品的查询和销售工具,帮助营销人员管理客户及其保单。移动查勘APP,定位于为服务人员提供查勘功能,带来便利性并且对接公司系统的移动工具。客户自助APP,定位于为公司客户自助实现报案、查询、理赔等功能的高效工具。3.2小微保险公司互联网平台化发展策略小微保险公司的互联网保险业务面临机遇和挑战,须从实际网络功能和销售业务入手逐步实现一个便捷、高效、为公司创造价值和利润的互联网平台。(1)公司官网网站与网销网站的两网合一具有网销业务模式的保险公司中普遍存在官网网站与网销网站两个网站的架构,建议小微保险公司实现两网合一,成立网销官网。在二网合一以后,唯一的官网将更紧凑,肩负着宣传公司品牌形象和营销的职能,以公司文化融入产品特性中,以产品带动品牌的知名度提升,可以一目了然的表现出以产品营销和文化传播作为网站主线的经营思路。(2)建立微信销售模式互联网正在向移动互联网快速转移,微信正式移动端是最广泛应用并且成熟的商业化平台。小微保险公司微信平台面向自然网民客户营销,通过事件营销和线上线下同时推进的方式吸引客户流量。营销方式上力求出新,从移动互联网特性出发,不仅需要微信平台建立人与人的传播,分享保险购买链接,同时还需要在线下建立口碑传播和影响力,线上线下合理推广,快速占领细分市场。(3)建立帮助营销人员销售和管理客户的APP业务模式小微保险公司将APP定位于销售人员销售工具,为移动展业提供机会和可能,APP展业功能不仅能提供绝大多数产品的展现、计算和购买,还能为营销人员带来服务意识的认同感。(4)第三方平台合作互联网第三方平台以及互联网保险服务平台,通过对保险产品进行比价、对保险产品进行改良、对出险保单进行理赔以及技术层面的服务等方面入手,为保险客户提供多元化的产品,为合作保险公司提供销售和服务支持。建议小微保险公司综合运用自建销售平台和与第三方平台拓展商业合作的两轮驱动方式进行互联网经营发展,可以主要通过四种方式进行。一是,保险产品对接到第三方平台直接销售,根据第三方平台受众群体营销针对性产品,销售同时提高品牌在目标客户群中的认知水平,寻求机会转化客户;二是,通过第三方平台作为宣传入口,通过营销活动吸引网民关注,链接到网销页面,从而进入获客与销售流程;三是,与第三方主流平台进行合作,如与淘宝、京东、易保网、慧择网等主流平台合作;四是,拓展垂直类第三方平台,包括医疗美容机构、旅行社等。根据保险行业的实践经验,互联网保险将是整个行业未来的蓝海,通过互联网获得客户将降低渠道费用、降低保单边际成本,能够更精准的获客和满足不特定社会大众的碎片化保险需求。小微保险公司面临的互联发展策略并不是开发更多闪亮的新技术来解决孤立的问题,而是尽可能以最低的成本整合性推广产品和服务,降低成本以及实现保险去中介化,不断提升经营内涵价值。参考文献:[1] 奚玉莉、杨芮、李耀东、陈辉、杨才勇.互联网保险新模式.[M].中信出版集团,2016年1月[2] 赵占波.互联网+保险营销.[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5年5月[3]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国内中小财产保险公司发展研究报告.中国金融出版社,2015年5月作者简介:刘应元(1971-),副教授、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农业绿色贸易、贸易与融资、绿色金融.赵 瑜(1982—),女,湖北工业大学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企业运营管理.

作者:赵瑜

上一篇:跨文化人力资源论文下一篇:网络条件下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