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校生职业教育论文

2022-04-17

摘要:体校生是不同于普通学生的一类学生群体,因此,针对体校生的教育管理就不能完全照抄照搬普通学生的教学模式,而应当结合体校生的身心主观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管理。作者结合教学观念,以“平衡关系”“语文教学”及“道德教育”三个方面为切入点,就关于加强体校生的教育管理发表了一些认识与看法。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体校生职业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体校生职业教育论文 篇1:

论体校生心理健康教育与专项运动的密切结合

本文通过调查法、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新疆体校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情况进行分析,审视当前新疆体校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结合体育对社会促进作分析体育生心理健康教育如何与专项结合并提出建议。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新疆体职院、乌市体校、伊犁体校、阿克苏体校、巴州体校、喀什体校6所体校中职学生。发放问卷1000份,有效问卷939份,其中男771份、女168份。问卷的效度和信度符合研究要求。

二新疆体校生人口学分析

1男女比例分析

调查显示,新疆各体校学生男女比例约为8:2,男女比例明显失调。由于民族文化习俗,南疆地区阿克苏体校、喀什体校男生比例最高,均为86%以上。女生比重最高的是巴州体校,比例仅约25%。男女比例失调在体校具有普遍现象,这给学生心理发展造成一定的偏差。

2民族构成分析

统计显示,新疆体校少数民族學生比例非常高,平均比例达64%以上。南疆喀什体校少数民族学生比例最高,达到90.3%,基本是维吾尔族;伊犁体校民族学生比例为85%,超过50%为哈萨克族。总体来说,少数民族学生多于汉族学生,南疆体校少数民族学生以维吾尔族为主,北疆少数民族则以哈萨克族为主,体校生民族构成特点和新疆民族区域分布一致。学生受伊斯兰文化影响较为明显,与汉族同学交往时在语言、文化、行为习惯等方面明显的不同,文化信仰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相互间的沟通。

3学生生源分析

新疆各体校学生中,来自城市的学生占总人数的33.4%,来自乡村的学生大约占总人数的46%,来自农村的学生约占总人数的1/3。来自城市的学生较少,阿克苏体校、巴州体校、喀什体校、伊犁体校学生来自城市的比例均少于20%。乡村学生居多,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给教学开展带来很大难度。

三新疆各体校学生心理状况分析

1体校生心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调查发现,95%的体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老师和父母逆反,独立意识增强,但又不能完全自立,内心矛盾;好胜心强,不甘落于人后,但学习成绩差和技能提高的有限性等扩大心理落差,使得学生心理状态不稳定。学生中缺乏毅力者不在少数,坚持不见效果,很容易放弃努力。另一方面,由于男女比例失调,男生很少有“表现”机会,也会使一些不良行为恶性循环,个别学生自暴自弃。

38.4%的学生有低自尊表现。主要表现为:①思想较偏激,自控能力差,抗挫折的能力差;②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对学习没兴趣,旷课现象严重;③多元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民汉间语言、思维、行为习惯差别较大,沟通不良;④破坏性强、攻击性行为普遍存在,暴力事件时有发生,下意识破坏公物来发泄内心焦虑。

造成学生低自尊的社会因素有:①家庭因素:或经济缺乏、或放养式教育、或家庭矛盾频发。②心理冲突:内心苦闷、孤独、极端,心理亚健康。③网络沉迷、负性事件等对青少年价值观影响巨大。

2体校生对学习的认同

南疆“双语”教学覆盖面有限,语言问题成为民汉之间教学、沟通首要障碍。民考汉学生专业内容学习有一定难度,专业技能仅是模仿,这对于学习基础偏低、热爱体育、好胜心强的学生来说是严峻考验。体校中,学习态度起主导作用,技能好的学习成绩也好,技能差的成绩相对也差。

新疆多民族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现象很明显,多元文化并存。民族学生对汉族老师文化认同面临着不少挑战,加上低自尊导致学习压力较大,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抗衡或抵触。

3体校生对心理咨询的态度

调查显示:体校生对心理咨询持积极态度,68%的学生“未找过,可能寻求心理辅导”,25%表示“未找过,也不会找”。实际上,前来寻求心理辅导的仅占4%,但这4%并不能反映体校生对心理辅导的积极态度,也并不能说明现今体校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因为,这4%中大部分学生是性格活泼、外向、具有独立人格的学生,他们勇于来心理咨询室来寻求解决的是与现实相关的问题,并非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前来咨询学生只有不到1%的学生有适应障碍或其他心理问题,需要进一步关注。

4教学、训练情况反馈分析

体校生重视体育成绩,文化课处于从属地位。学生不接受传统的教学模式,个别运动员认为到学校来就是为了专业技能的。教学采用相对评价方式,教学积极性受到抑制;教学有挫败感,容易懈怠,教师常需要通过自我调节缓解不良情绪。

体育生崇拜技能强、训练水平高的教练员,经统计,68.4%的学生服从于教练员的管理。但教练的管理多数是在训练场,学生不认同教练之外的人员管理,出现的管理真空易引发心理冲突。

心理辅导需灵活应用心理咨询手段来疏导学生的问题,心理问题的凸显一般有较长的发展过程,具有一定隐蔽性,再加上心理辅导渐进性和后效性很容易影响让管理者对忽略心理辅导的重要性。

四专项运动对体育生的促进

1专项是体育生攻击性行为的重要释放方式

心理健康是一种社会适应良好的状态。体育运动所倡导的也是一种健康、高级、崭新的现代生活目标,它是社会成员缓解精神压力、人们发泄积蓄心中的攻击性的的一个安全释放口。体育运动冲击不良生活习惯,抑制精神污染,引导院校风气。专项作为体校生的选择,是他们热爱的,能坚持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健康方式。结合专项进行心理疏导,能有效释放学生的攻击性行为,能有效杜绝不良习惯。

2专项运动可以有效缓解常见心理问题

调查表明,学生专项训练之后,学生在情绪上会有明显的、短期的、积极的变化,紧张、焦虑、抑郁、愤怒和困惑等负面情绪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不管性别、个性如何,保持在中等强度并持续30-70min训练否,均会获得情绪上的改善,获得更多的正能量。更对体校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改善人际关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专项运动有利于调节人际关系

体育运动有助于改善情绪状态,调节心态。专项运动吸引着体育生积极参与,融入群体后会感受到更多的快乐。在以身体运动为方式的交流互动中,学生性格特征、聪明才智,都得到披露和展现。在轻松团队中沟通思想,能够消除隔阂,弥补裂痕,强化精神,创造融洽氛围。

五研究结果与分析

1体校心理健康教育重心理问题调查,轻心理训练与疏导

运动学校的学生灵活性强,愿意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具有冒险精神,尝试多种方式证明自己的價值;忽视心理训练,更关注运动技术水平,尤为重视对比赛的结果。

2体校生对学习缺乏兴趣与授课方式不符合其个性特征关系

体校生正处于“青春期”,而且多动,是容易出现各类心理冲突的年龄;学生的智力正常,倾向于操作层面的学习;文化课基础差,与以往所学知识以往断层。

3屈从于权威,对他人的评价比较敏感

体校生性格基本为外向型,人际关系融洽,只服从教练员的管理;近4成学生表现出低自尊症状,情绪控制能力稍显薄弱。

4自控力不强,容易受到外界干扰

现实环境中不如意,学生们倾向在虚拟网络中得到心理补偿。网络产生的精神依赖日趋明显,影响体校生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不利于健康性格和人生观的塑造。

六对策建议

体校生由焦虑、自卑、文化认同等引发的诸多心理问题。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心理疏导应当以正面教育和激励为原则,最有效方法就是让他们感觉到被重视,逐步树立自信、自强、自制的信念。

体校生有很强的两面性,受负面事件影响较大,反复性大。男生中提倡阳刚教育、自我激励。女生要发现自我价值,在进步中肯定自己,激发潜力。要加强积极疏导,鼓励多观察、勤思考,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新疆处于多文化,多宗教相互冲突和融合的地域,学生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影响较大,民族凝聚力较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明显,教学内容和手段要丰富多样的同时,尊重少数民族思维习惯,会有效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心理辅导老师要深入训练,观察学生的行为及特点,及时了解学生实际需求,配合教练员解决情绪调整等问题,结合专项训练促进学生成长。教练员与教师各尽其能,多沟通,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无知无畏到有知有礼。

参考文献

[1]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2001.

[2]马维东.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研究及解决对策[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7,(10):10-14.

[3]梁炳香.论推进职业院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8(2):22-26.

[4]高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心理问题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7(2):56-58.

[5]郭念锋,虞积生.心理咨询室[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

[6]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7]潘强.中职生社会适应与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8]唐燕萍.论综合能力的培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23):35-38.

作者:杨秀权

体校生职业教育论文 篇2:

关于加强体校生教育管理的几点认识

摘 要: 体校生是不同于普通学生的一类学生群体,因此,针对体校生的教育管理就不能完全照抄照搬普通学生的教学模式,而应当结合体校生的身心主观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管理。作者结合教学观念,以“平衡关系”“语文教学”及“道德教育”三个方面为切入点,就关于加强体校生的教育管理发表了一些认识与看法。

关键词: 体校学生 平衡关系 语文教学 道德教育

所谓体校生,是指主要以体育训练为主的学生。因此,针对体校生的教育就不能完全照抄照搬普通学生的教学模式,而应当结合体校生的身心主观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管理。以下,笔者仅结合语文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对体校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学校教育发表一些认识与看法。

一、帮助学生协调好体育训练与文化课学习的关系

体校生是主要以体育训练为主的职业学生,因此,其相比于普通学生,具有较强的职业性。正因为如此,不少体校生都片面地认为“我是一个体校生,我只要抓好体育训练就可以了,至于文化课学不学都无所谓”。这一观点实质上是对体校生所接受教育的错误理解。

诚然,体校生要以特定的体育训练为主要学习内容,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可以彻底无视文化课程的学习。以体育训练为主,以文化学习为辅,这里的“辅”虽占据的比例相对较少,但并不代表没有。因此,体校教育管理者应当首先帮助学生协调好体育训练与文化课学习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例如,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多向学生强调“文化课与体育训练课两者缺一不可”的必要性,适当的时候还可以向学生列举现实生活中某一体育运动员或专业课不精,或文化水平不高所造成的不利影响。相信,这些生动的例子可以带给学生极强的冲击,也能使得他们更好地认识到平衡体育训练与文化课学习的重要性。再如,文化课任课教师还可以从体校生的文化课学习基础及认知规律出发,适当对文化课的相关教材进行有扬有弃的科学整合,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文化课的浓厚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二、对体校生的语文教学要循序渐进、科学合理

教育是一项持之以恒的活动,因此,教育者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不能有一丝一毫急功近利的心态,而应当始终持有一种循序渐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切不可操之过急。这一道理同样适用于体校生的语文教学之中。

具体落实到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及体校生的实际认知水平,科学合理地安排具体的语文教学任务,并始终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这两项原则。如此,才能在避免打击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切实收获高质量、高效率的语文教学。

此外,语文教师还应当正视不同学生在语文认知水平、语文学习习惯等方面所存在的客观差异,并有区别地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在尊重学生客观差异的同时,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教学,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与发展”。

三、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道德教育是各阶段教育中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这一点在体校学校教育中也不例外。现代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不仅是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具备较高水平的思想道德素质。如此,从方方面面来讲,针对体校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至关重要,且势在必行。

例如,有些体校生的纪律性较差,上课经常迟到,早退。对此,教师可以以“遵守时间”这一主题班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时间观念的集中教育,还可以在主题班会上向学生认真分析一些有关“珍惜时间”的中国俗语,以此督促学生形成善待时间、珍惜时间的端正价值观念。又如,有些体校生的卫生意识较差,对此,教师可以灵活组织学生辩论会,即鼓励学生针对所见所思对“卫生意识的必要性”展开正、反两方面的探讨,这样学生就能在你来我往的思维与语言交锋中认识到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再如,还可以对体校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渗透,像定期组织爱国演讲、爱国诗歌朗诵……如此,既可以丰富体校生的业余学校生活,又可以使他们从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中真正汲取有益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这些很显然都为他们自身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和语文修养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很好地体现了“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道德渗透教学观。

总而言之,体校生的专业发展、认知结构、身体素质、道德水平等特点决定了体校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对此,体校语文教师既应当积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应用采取切实可行的教育管理方法,这样才能在促进体校生专业素质、文化课素质、道德素质等综合发展的同时,真正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卓群.关于加强体校生职业教育的思考[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05).

[2]安萍,韩晓云,王雪梅,贺汹波,李林依.体校生素养养成教育的探讨[J].第一健身俱乐部,2010(09).

[3]周婉霓.面向体校生开展鼓励式教育方略[J].新课程,2014(06).

作者:陈晓强

体校生职业教育论文 篇3:

我国体校教育目标多元化培养体系构建

摘要:运用对比分析、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体校教育目标进行分析研究,为中国特色体校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论:运用科学手段对体校发展中出现的矛盾进行处理,使体校发展走上一条多元化的道路。建议:从资源保障、教育内容的确定、制度的制定与执行、社会认同与自我认同、结果与评介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体校;教育目标;多元化

为解决“举国体制”下体校学生出口窄的问题,专家学者们主要围绕体校生存状态、发展情况展开研究,指出了我国体校存在的主要问题:学训矛盾依然突出、运动员入学和升学就业困难、生源紧缺、培养人才效率低下等[1]。这些研究主要是关注如何解决招生和优秀运动员的培养等问题,并没有对体校办学思想和定位进行阐释,更没有从培养观念、职业能力等多元化教育目标培养体系构建方面进行深入思考,依旧用传统目标体系束缚现代体校发展的外沿,最终导致体校前行举步为艰。本研究旨在确立体校教育目标多元体系,期望能解决体校所面临的发展问题提供参考。

1体校教育目标多元化培养体系构建的背景与基础[HTSS]

目前,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主要采用以体校为基础的三级训练网, 这种三级训练网是一种金字塔式的人才培养模式[2]。高级训练形式就是国家队、省市队和解放军队,而初级和中级训练形式则主要是各级各类体校[3]。从模式设计上看,我们找到的是运动成长的经历,很难发现运动学生的学习轨迹。在1991年颁布的国家教育委员会《试点中学培养体育运动后备人才暂行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要严格执行教育行政部门制订的有关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对学生运动员在校期间的文化学习及运动成绩进行全面考核[4]。我国在《义务教育法》中对青少年应该享有的教育权利做了明文规定,学生运动员停课参加训练和比赛的时间也有相应的规定,为了保证学生运动员的学习环境从法律制度上保障了青少年的九年义务教育。不得将学生调离学校参加未经国家教委批准组织的各项比赛,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从试点中学抽调学生运动员,如有特殊情况,须上报国家教委学校体育卫生司审批[4]。从这个规定我们可以看到运动员学生的另一种身份,既训练的运动员是学生运动员,应以学习为主,学习的目标是确保学生完成义务教育,但潜在的依旧是运动员培养。1995年以前的体校学生享受运动服装经费、伙食补贴和参加比赛的经费,市级体校毕业后享受中专学历,并予以转户口,安排就业。在人才短缺、物质生活极其匮乏时代这一切都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因而不存在招生困难和就业问题。

随着社会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入,体校经费短缺现象慢慢的突显出来。特别是1999年以后,高等院校扩招,自主就业模式初步形成,生源的自主性和选择性扩大,户口制度的淡化,中专院校面临招生和就业压力,体校也位列其中。作为冠军摇篮的体校,庞大的非冠军学员受到极大的冲击,由于文化课成绩差等问题,考不上大学或考不上体育专业学校,外出就业又面临着就业面狭窄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影响着了体校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变化与发展,但体校的终极目标依旧是单一的运动员或冠军路。在这种目标指引下,大家积极寻做冠军梦,但竞赛有限,冠军有限,在金字塔式的选拔中大多数仍是塔底人,社会的需求和队员自己追求此时产生了冲突。出口窄的问题是影响体校招生的关键因素,出口决定入口,拓展路径,开放出口,是解决体校招生难、出路窄等矛盾的有利方案,体校多元化的教育目标体系构建迫在眉睫。

2体校教育目标多元化的概述[HTSS]

2.1多元化理论注义

在百度词条里多元化指 “任何在某种程度上相似但有所不同的人员的组合”。在工作场所里,人们通常倾向于将多元化联想到容易识别的特性,如性别或种族。在一个专业环境里保持多元化意味着更多。它可以应用到教育、思维方式、婚姻状况领域和几乎任何可以在人与人之间辨认的差异。应用较多的是在评价体系中,教育评价、过程评价等,这一词条的解释也符合体校多元化教育目标中多元化的涵义。

2.2体校教育目标多元化的现实解读

构建教育目标多元化的过程中应该对教育的内涵及其实质进行全面的现实解读,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育规划。首先,培养全面合格的体育人才是体校和学校工作中一项基本目标;其次,在中学进行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最重要的是遵循教育基本规律和学生的生理特点,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体校的前目标是教育多元化的一部分,使那些有竞技天赋的学生接受良好的训练和学习。现在体校培养运动能力的功能被放大,现实目标发生了转向,体育能力培养成了主目标,因而现在对这一主目标下的培养方案进行调适多元化。体校教育目标多元化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适应市场和社会需求的体育人才。体校教育目标多元化存在两方面含义:一是无论学生个体发展存在着多大差异, 教育目标都应遵循现代化建设者的要求进行培养;二是结合学生的自身状况和个体特点对体校的每个学生设计出最佳成才路径。体校教育目标多元化应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采用因材施的方法,充分展示体育的人文精神和教育理想。

2.3体校教育目标多元化的认识

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在变化,呈多样化、多层次,那么同样,人也是有差异的,尤其体校学生的专业基础、文化基础更是参差不齐,为此,我们必须探索、设计出多方向、多类型、多层次的培养方案[6]。在体校教育目标多元化的体系中,可以理解为规划的一种,是多元化发展的前提,也就是说体校的发展在当今战略转型的时代,要有新的突破,就必须多元化发展,打破过去的单一化发展格局,因此,把原有的规划进行整合,在培养学生运动能力为主的前提下,实行针对性的跨内容、跨方向的有利扩张。首先,要传授运动员学生必备的专业知识;其次,引导运动员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再次,提供给运动员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内容,并教育运动员学生勇于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

2.4体校教育目标多元化体系的主要内涵

我国体育人才培养是“金字塔”型,体校就是“塔基”,进入“塔尖”的人是这一群体中的精英,“塔基”的培养方向与转型又是不能不考虑的事宜。目前,我们国家正在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体育强国的体现是体育竞技水平高、全民参与程度强、体育产业发展良好,社会体育设施强。有人言,一夜间可建构一座大厦,但三代培养不出一个贵族,也就是说软环境比硬环境难建,它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我们体育人才培养方向是保持竞技体育世界上处于第一军团的优势,科学发展全民健身,良性运行体育产业。体校人才培养是浪费了体育强国需求的塔基,追求了高、精、尖的塔尖,体育教育目标多元化就是塔尖与塔基协调发展。

2.5体校教育目标多元化培养体系的理论分析

体校教育目标多元化培养体系的构建应遵循教育公平和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同时还要以国家的体育发展目标为理论依据。总的来说,人性化、动态化、发展化和综合化是体校教育目标多元培养体系构建的主要特征。要对体校教育目标多元化培养体系进行构建,是在人的差异性基础上,培养完善人的多元,是过程多元、方案多元和结果多元,应选择合理的程序逐步进行。第一,根据社会需求从新规划体校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与辅助目标;第二,构建理论模型;第三,依据市场需要科学的设计动态人才培养方案;第四,确立树干型体校多元教育目标的培养体系。而体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中规划、准备、实施、结果及评价是构成培养体系的基本程序,在建立这个体系过程还包括理论准备以及指标体系的建立与确定。其中,规划应以人性化为核心,以国家与社会需求为依据,注重人的差异性,正确运用教育规律与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达到培养结果。

3体校教育目标多元化培养理论体系的构建[HTSS]

3.1构建的理论模型

在实施教育培养之前,首先要对教育目标进行规划设计,在构建教育目标的理论体系时,应组建理论模型为教育目标的实施前提。接着要明确受教育的学生对象和教学内容,而教育目标的基本内容则表现为体校传统教育目标发展现状,教育目标指标体系的建立就是在此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成功的构建教育目标理论模型,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之上构建指标体系,这样才能为教育目标指标提供科学保证。从教育目标指标体系的理论模型布局和结构上做到精益求精,为教育目标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更具逻辑性的理论基础。

3.2建立教育目标指标体系

教育目标指标体系理论模型确立之后,要求从教育目标的内容层次化和具体化方面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建立教育目标指标体系这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而构建的过程可分为两个步骤进行:首先,初步建立体校教育目标多元化培养体系的具体指标体系;其次,完善教育目标多元化指标体系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满足体校教育目标在实际使用中的具体需要。

3.2.1初步建立体校教育目标多元化体系指标

我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不变,三级训练网络的塔基不会动摇。因此,体校培养运动员的主要教育目标是不变的。对于我们而言,只有在辅助教育目标上做工作,解决“塔基”的出路,而为“塔基”寻求出路时仍以“体育专业化”思想为指导,以培养体育产业、社会体育、体育教育的体育强国需求性人才为目标。开始建立教育目标指标体系时,要具备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以此为基础,按照教育目标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初步构建,而构造框架是这个阶段的具体任务。在具体工作中,再按照确定的理论模型和维度将体校培养人的总路径确定下来。在体校现有背景下设定教育目标和辅助教育目标,并教育目标将其细化和分解,完善教育目标的初建工作。这样的初建教育目标就基本确立,完成和实现就是执行路径与适时调整问题了。

3.2.2完善初建教育目标体系

教育目标的指标体系初步建立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教育内容存在着与人才规格间的矛盾;第二、教育环境和目标间的具体矛盾;第三,主管部门的政策体系与教育目标间的矛盾;第四,教育资源与目标间的矛盾;第五,社会评价与认同间隔的调整。应从课程体系的课程结构、类别、学时、学分、分量、内容、选修课、必修课、术科、训练时间、教育时间等方面进行整体构建,科学的进行动态调整。

3.3构建体校教育目标多元化培养体系的主要原则

构建教育目标多元化的培养体系主要是满足学生服务社会的需求,培养学生服务能力,以达成市场对学生的要求。因此,规划教育目标的科学性十分重要,它是能否实现最终目标的关键因素,为确保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在构建中应遵循以人为本、科学性、全面性、敏感性、可操作性和主客观指标相结合以及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原则。

4体校教育目标多元化培养体系的确定[HTSS]

4.1初步建立体校教育目标多元化培养体系

体校教育多元化目标体系主要是指培养体育精英人才,为省队、国家队输送尖子运动员,为高校输送较高水平的学生运动员或直接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的体育人才。在培养体育精英的过程中,对发展缓慢的队员适时转型培养,向体育产业、社会体育、体育教育方向的中等职业需求方向迈进,走社会化道路。体校教育目标多元化方案是在此基础上,拓展服务范围。目前,很多高等或中等职业院校已经实施了注册入学,它为体校教育目标多元化提供了借鉴。

4.2教育目标多元化指标体系实施条件

4.2.1资源保障

体校教育目标多元化实施离不开合理的资源配置,在已有体校的基础上改进,增添的部分主要是师资配备、环境配套、以及实验仪器的引进与使用,其中配置教学与训练经费比例,后勤与教学经费比例,训练器材场地与学科建设经费比例等都要经过专家的仔细核算与论证,在确保精英需求经费的基础上,保证“塔基”学科教学经费使用。再则是新配师资与原教师、教练比例,应注意传统的教育思想与现实需求的思想之间矛盾的处理,过激则影响教学秩序的稳定,过软一定达不到效果,所以,合理处理教师与教练的职权分配及矛盾是实现教育目标多元化保障。

4.2.2教育内容的确定

运动员文化教育保障体系是体育事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体育系统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6]。体校文化课教育,应该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考虑体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教育部门在体校教学大纲的制定上应有自己的特色,不能跟随普通中小学大纲进行,修改与制定体校教学大纲迫在眉睫。大纲修订好后,课程结构、课程类别、总学时数与学分、课程分量、课程内容、选修课与必修课的比例、学科与术科的比例、专项训练时间与教育实践安排就有了合理的课程依据。体校教育主目标不能偏离,保障性的文化课程教学调整是教育目标多元化实施的重要保障。

4.2.3制度的制定与执行

体校是一个完善组织机构,其制度建设是必不可缺一环。对于体校来说,体校应该在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教学管理、训练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等制度上配套完备。从现行的各省“高考航母”来看,这些制度的执行力很强,特别是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制度的执行,确实彰显着一种制度的尊严,实施与接受有一个过程,但结果是利师、利生、利校、利国、利社会。但这一制度制定与实施依旧有动态性,它将依据我国法律法规,社会需求的变化适时调整。

4.2.4社会认同与自我认同

体校的学生要受到大家的认同,作为文化课老师要有一种责任感,教为己任,永不放弃,对于运动员来说,应该修身养性,自省已身,努力调整文化课学习与运动训练的关系,重视学习文化知识,对于管理者而言,管教结合,目标利教。对于教练来说,克服与修正言行的差距,配合学校带好学生运动员,使其获得正能量。最后就是对外宣传体校的新动向,让更多的人了解体校,最终认同体校。

4.2.5结果与评价

体校教育目标的结果多元性,是一种以“生”为本的体现,出口决定入口,体校挖掘了出口的多样性,学生树立了早期体育专业意识,相比目前高三从事体育训练,考取体育院校更具优势。另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需求的市场能够自主分辩其需求的商品质量,经过体校师生不懈的努力,学生以良好商品质量,走向高精尖,为社会做贡献。

5小结[HTSS]

构建体校教育目标多元化体系,为体校学生打造了一条符合教育规律的人才培养道路。体校教育目标多元化体系构建是以传统培养竞技精英为国家输送运动员为主要目标,努力拓展体校中等、高等体育职业教育规模,确保体校输送竞技体育精英后“塔基”学生的出口,使学生多元选择,最终以良好的专业素质服务社会,为国家做贡献。另外,还应该认识到,确立体校人才培养体系是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体校人才培养多元化的内容也应发生相应变化,这样才能符合实际需要,才能更具时效性。

参考文献:[HT5"SS]

[1]胡彦飞. 河北省市级少体校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6.

[2]冯庆梅,夏思永.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6,25(2): 68- 70.

[3] 李鹏程,程传银.马克思主义利益观视阈下的体校嬗变[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6):23- 27.

[4]国家教育委员会. 试点中学培养体育运动后备人才暂行管理办法[Z].1991.

[5]娄雪玢.试论高师培养方向多元化——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中国音乐教育,2004(11):35-36.

[6]李江,蔡明明等. 构建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保障体系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23(3): 10-16.

作者:吴友良宋旭

上一篇:新课改历史教学论文下一篇:距离感产品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