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职业教育论文

2022-04-15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德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处理好三个关系,即德育和智育的关系、思想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的关系、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的关系,是解决德育问题的有效措施。[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德育素质教育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很快。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德育职业教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德育职业教育论文 篇1:

探究德育渗透职业教育

[内容摘要]职业学校德育教育要站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重视德育工作,建立于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多元化教育途径,即“课堂教学主动渗透,课外活动延伸补充,日常生活熏陶感染,社会实践锻炼成长”的全方位、立体式的全德育工作模式。面对新时期的新形势,我们要进一步更新观念,探究创新,以更新的姿态和饱满的热情去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健康发展,去迎接新世纪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春天。

[关键词]德育 渗透 职业教育

《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强调“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这是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对德育的重要性作了明确的阐述。 由此可见,德育教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性,特别是职业学校。本文就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建设,提出一些拙见,期望得到同行的指导。

一、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前提,优化学校德育师资队伍

德育师资队伍素质的优劣,决定德育工作的成败。为适应新时期的需求,跟上时代的步伐,学校需要着力培养建设一支思想政治素质强,职业道德水平高、管理方法科学的德育工作师资队伍来强化学校德育教育工作。

1、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师德规范

学校德育教育工作需要一支思想过硬,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来打造。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学生观,增强师德信念和师德修养。如果教师一旦发自内心的、对某种道德的义务形成坚定的信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就会达到师德水准高境界的升华,他就会坚定不移地、满腔热情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创造性地激发自己的力量和才华,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

2、加强教师德育理论学习,着力提高德育教育水平

新时期要求德育工作者要了解德育的最新动态,接受德育教育管理的新知识,学习中外优秀的德育教育管理理论,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学校要充分利用班主任例会和假期,邀请校领导、校内外的德育专家或先进德育工作者,开设专题讲座,进行培训学习。努力提高德育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艺术。

3、加强对新班主任的指导和培训,努力提高德育管理水平

学校要求有针对性地采取以老带新的“结对子”方式,选择努力、进取、优秀的班主任,在实践中对新班主任进行“传、帮、带”,以老班主任高尚的师德、崇高的敬业精神和丰富的德育管理经验来感染和指导年轻班主任,做到新、老班主任“互学、互促、互勉、共进”,借以提高年轻班主任的德育管理水平。

二、以加强学生品德教育为先导,抓实学校德育教育常规化工作

人的正确思想和行为不会先天就有的,而是靠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形成的。据研究表明,个体思想品德的发展和提高,一般是由日常文明行为习惯开始,从学生的日常行为到伦理道德,再到政治思想,最后上升为人生观、世界观这一轨道进行的。由此可见,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学世界观的基础。所以,思想品德教育应是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心任务而常抓不懈。学校培养学生“四个学会”(即: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第一学会是做人。

三、发挥社会实践为契机,强化创业和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后除少数参加升学之外,大多数面临择业、就业问题。那么,在学习期间进行理想创业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是德育工作中很重要的部分。从完善德育的途径来说,课堂教学作为主渠道,当然不容忽视,班主任工作、团队活动等也十分重要,但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

四、以多方位教育为途径,拓展德育教育的时间和空间

影响和促进学生成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只有认识到德育工作是社会化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配合,才能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德育工作的格局。所以,笔者认为学校应努力探究多方位的教育途径,积极构建校园——社会教育网络。

总之,我们力求站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重视德育工作,建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多元化教育途径,即“课堂教学主动渗透,课外活动延伸,日常生活熏陶感染,社会实践锻炼成长”的全方位、立体式的德育工作模式。当前,面对新时期的新形势,我们要进一步更新观念,探究创新,以更新的姿态和更饱满的热情去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健康发展,去迎接新世纪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春天。

作者:江白加措

德育职业教育论文 篇2:

正确认识德育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摘 要] 本文分析了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德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处理好三个关系,即德育和智育的关系、思想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的关系、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的关系,是解决德育问题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德育 素质教育

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很快。新形势下,在抓好中等职业教学的同时如何抓好德育,为社会培养出具有中职特色、社会认可、企业欢迎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技能复合型的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德育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的创新人才。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最为根本,是人的素质的灵魂。中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面向社会需求,适应市场需要,为企业培养中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素质高等特点。简而言之,就是有知识、懂专业、能操作、下得去、用得上的应用型人才。因此,中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不能忽视德育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在注意学生专业技能知识培养的同时,必须注重他们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因此,德育与智育并重,不能厚此薄彼,否则我们培养出的人将是有知识,没有教养;有目标,没有信仰;有欲望,没有理想。这样的人绝不是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要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绝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可以包容的。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中等职业教育应当把道德素质摆在首位,在新的形势下加以认真落实,使培养高素质人才不成为一句空话。

二、当前中等职业教育中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但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总难摆到“首要”位置,难以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笔者从教学的实践中感到,当前中等职业教育重视技能培养、忽视德育培养的情况依然存在,除领导重视程度、师资配备、资金投入等方面摆不上重要议程,空洞抽象的要求多、实实在在的支撑少以外,中职德育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三个不到位”。

1.认识不到位。确立德育在中职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首要地位,还需要克服认识上的偏差,走出两种误区:一是要克服那种中职教育就是单纯进行专业知识、劳动技能的职业教育的偏差认识,二是要引导学生克服那种上学只是学文化、专业技能的偏差认识,走出重专业知识学习、轻思想品德修养的误区,牢固树立要学会做事必须先学会做人的思想。

2.教育模式不到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多种所有制并存,人们社会生活多样化,也带来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的多样化。这些变化,给德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需要广大德育工作者,面对21世纪人才竞争的时代,与时俱进,顺应时势,建立新的德育模式,以适应新时期培养人才的需要。

3.方法不到位。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要改变传统的“说教式”、“管教式”的教育方法,辩证地认识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也是教育的主体,提倡“双交流”、“互动式”、“教学相长”,使教育内容通过“载体”,融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只有通情才能达理,这才符合党中央提出的“德育工作要与关心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要求,德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对策

笔者认为,确立德育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解决德育中存在的问题,要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一是正确认识德育和智育的关系,处理好“核心”与“重点”的关系。中等职业教育要始终坚持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以提高专业理论和技能为重点,克服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重专业课轻德育课、重技能培养轻“做人”培养的倾向,把德育和智育有机地、辩证地统一起来,贯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去。

二是正确认识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的差异,处理好“整体”与“个别”的关系。中职学生就大多数而言,考不上高中心理上存在不得已而为之的思想,有的达不到期望值而灰心,产生厌学情绪,混“文凭”的思想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脆弱,经受不住波折,还有就业的心理压力,等等。从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来看,中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比高中生的难度要大得多,他们更需要关心和激励。所以在进行德育时既要注意对大多数进行正面教育引导,更要注意对个别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教育疏导。

三是正确认识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的关系,处理好“灌输”与自我教育之间的关系。要根据学生“求知、求实、求乐、求新”的心理特点及其不同层次的个性兴趣爱好,开展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适合中职学生特点的活动,寓教于乐,寓教于学,使他们受到哲理的启迪、心灵的感悟、情操的陶冶。

总之,加强学生德育是一个永恒的课题,需要中等职业学校和德育工作者共同努力,与时俱进,常抓不懈。我们应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总结经验,探索适应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成长规律和特点的德育新路子,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单位:河南省鹤壁工贸学校)

作者:崔树恭

德育职业教育论文 篇3:

就业教学与德育管理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两极

[摘           要]  职业教育的最大困难来自学生学习纪律与习惯偏弱。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对就业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就业是以岗位技能适配性为评价,成才则与情操、习惯、机遇有关,前者与课程教学相关,后者与品质修养有关。在校期间守住德育底线,拔高教学标杆,为学生离校就业找准踏板,才能为学生未来发展成才奠定基础。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就业教学;德育管理

教育专刊上曾深度报道了山东省济南三职的德育管理,将其作为职教领域教育模式中的成功模板。学校将学生分班划片承担包干区,增强劳动纪律观念,推行德育学分管理,提高每位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开展感动人物等多元评选,引导学生之间积极交流,增进相互之间了解,观察亮点,识别优点,以多点赞多肯定的方式,激发学生自信心,培育荣誉感。一所职业学校,从建办初期的试行,到坚持不懈推进,逐渐形成学校办学的一张名片,成为职教领域的一道风景,济南三职无疑给了我们深远的启迪。倘若换成这样一种假设,案例发生地是北京四中,或者复旦附中,一所全国著名的星级普通高中将培养学生生活自理、加强劳动自律,作为德育管理制度深入开展,这样的实践恐怕会导致当地社会舆论大哗。社会公认视角中,普高学生要安心求知,未来他们上了大学将成为社会栋梁,不应该也不需要在校园卫生保洁上浪费时间。结合近年来职教媒体专栏上时常出现讨论案例,多聚焦于职业学校的办学风格,从“校园禁令”的边界,到“就业”与“发展”的平衡,将职业教育习惯上公认的发轫点——技能教学作为一端,把人文教育、个性发展、校园规范等作为另一端,将两者并存发展中的摩擦作为讨论主题,让读者从中剖析成因,找出和谐发展的平衡点。这一系列争议(讨论)主题无形中都支持了一种观点:职业教育是个筐,什么样的要求都往里装,将职业教育当作一种可治百病的教育模式来要求对待,其实是在迎合社会偏见而对职业教育提出的不公正待遇。普高教学,高考出了区域状元(虽则目前禁止对外宣传),本科达线率名列前茅,自然获得社会一片赞誉。职业教育的受教育对象,在学习基础与习惯等方面普遍处于劣势,而职教的教学内容对接社会与企业岗位,评价方式多元化,造成职业学校的专业办学质量难以使用标准化又言简意赅的方式去提炼衡量,社会感知到的影响力大多浮于表面,很少能得到客观与公正的评价。职业教育的复杂性导致自身负荷太重,因此,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类型,要以就业教学为重心,扛起就业教学质量旗帜,正视育人的核心地位,组织富有职教特征的育人方式,以这样的方式来建校办学。

一、育人工作是每一个教育学段都必须要正视的核心内容

教育分两个方向,教是知识与技能的传递,可以通过反复训练而习得,育是习惯与情操的养成,可以在自然与人文环境熏陶中逐渐累积。当前很多初中、普高等学校都片面注重成绩,过分倚重教学的比重,在学生的培育养成方面着力不多,或者流于形式,仰仗提高升学率而扩大社会影响力。学生学习成绩的劣势,往往伴随着学习习惯、心理方面的某种不足,加上在基础阶段中受到学校与教师的评判与否定多,表扬和肯定少,助长了学生学习和个性方面的戾气,在他们进入职业学校之后,以班级、年纪而集聚,缺点会在相互蔓延下覆盖扩散,对班风、学风带来不利影响,便如沉疴痼疾一般难以治愈,所以职校的学生德育管理工作一直是个难题。有些学校推行轮班值周制度,增强学生劳动自律意识,有些单位实施半军事化管理,对学习与生活各个环节细化标准量化考核,都是职业学校在正视自身现实的基础上,以负责担当的姿态,开展富有职教特征的育人模式。

育人工作如润物细无声一般,疏远胜于堵,以习惯养成教育、生活技能训练、公民道德规范、审美艺术熏陶等方式慢慢潜入,陶冶情操,感化心灵。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职校的育人工作处于所有工作的首要地位,只有抓实抓牢德育管理,做好底线防范,提升精神境界,才能为其他教学工作创造进步的空间。

二、就业教学是职业教育不容置疑的重心所在

学生选择职业教育的动机,是为学成后能得到就业岗位,企业支持职业教育,在于可以为其及时提供合适的一线劳动者,所以,职业学校办学的立足点必须以技能水准为核心素养,作为办学的重中之重,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就业水准,做到既能够对接岗位尽快就业,又能够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服务支撑,这才是职业教育应该扛起的大旗,也是现实意义上不容置疑的焦点。

离校就业是学生人生规划的踏板,能够踩实踏准,才有可能飞跃得更高更远。学生在校掌握的各种知识技能,是向社会岗位递交的第一张名片,决定了从学习者到务工者身份变更时的第一印象,个人发展涉及因素众多,关乎学生的性格养成、道德审美、机遇把握能力。就业能力是起点,品质修养是支点。因此,在辩证看待核心素养与公民道德教育等其他方面关联性的基础上,职业学校更要牢固坚定就业教学为核心主线,在凸显职业教育亮点特征上多做文章,打好就业教学与德育管理两张牌。前例提及的济南三职,在教学常规上,如技能大赛、就业质量、文艺汇演、社团活动等方面也取得不俗的成绩。可以看出,德育工作作为学校所有工作的铺垫,花力气持之以恒地实践,取得的成效对教学质量这一显性指标有很强的辅助促进,具备较强正能量反馈作用。因此,从德育管理角度来看待学校其他教学工作,真正受到瞩目的是职校生的就业质量,对学校工作而言,德育管理无疑为学生成长打下基础,为最终发展埋下伏笔,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三、用丰富的社团活动来提升职教育人质量

职业教育的特征迥异于其他各种学段:(1)由于职业教育的教学大纲、教学要求,影响因素颇为复杂,无法统一又不能统整,显得不如其他学段的教学来得严谨而整齐划一,容易被误解成职教课程可任意增减,认为诵读国学经典对人性教育有好处,就在课程体系中人为注入这些内容,觉得演讲交流对个性发展有帮助,便在考试要求中强加这些标准。(2)职校生的学习态度与能力,造成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受批评多,获表扬少,学习受挫感较强,学生未来去向往往局限在基层岗位从事一线劳动,而普高学生可以胜任非体力工作。文凭学历高于技术技能,劳动有贵贱,岗位分高低,所以社会上将职校生理解成差等生的偏见依然广泛,侧面影响了对职业学校办学的评判。这是当前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甚至歧视。

职业教育的现实条件决定了受教育学生在习惯意识、道德规范方面有所缺失,从学生发展所需而言,学校在人文教育、人性教育方面努力不够。职业教育在强调夯实技能基础、突出就业教学的同时,还要加强普适广泛的德育。事实上,职业学校的学生同样是十六七岁的风华少年,他们的思想、情感、认知,都处于人生中最踊跃的阶段,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极强,加上学习体系侧重于技能实践内容,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激活创新思维,课程结构与教学模式与学生的年龄特点比较吻合。所以,职业学校只要在深入研究学生结构活动与心理特点的基础上,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社团活动,激扬青春少年的活力,培养兴趣,挖掘潜力,促使他们有序地动起来。笔者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已经对职业学校作息时间作了调整,到校时间从早七点半推迟到八点,放学时间从五点提前至四点半,夜自修第一课为静堂完成作业,第二课由学生自由支配,可以进实训室实习,也可以在阅览室阅读,每周由学生会安排组织小型讲演分享会,或者欣赏优秀电影展播,开展进社区街道的学雷锋帮扶活动。以教师引导、学生规划、学校支持保障的方式,开展丰富而有益的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组织协调能力,锻炼团队合作能力。

职校生活泼好动,兴趣多元,而耐心、毅力不足,因此一方面要在侧重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构思教学,尤其就业教学。在课程设置、确定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条件,包括教学质量评价,尽可能侧重学生实际情况,从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作全盘设计。另一方面针对职校生心理年龄特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艺术活动,从做好人的角度去勾勒人生职业生涯規划。德育管理是底线,就业教学是高度,守住底线,拔高标杆,最大限度地发挥职业教育的效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支撑。

综上所述,就业教学与德育管理是职业教育的两极,德育是底线,就业教学是标杆,学校做好学生离校到岗的起跑支撑,素质养成带来的习性,则是学生未来成长的支点。育人工作是所有教育类型的核心,更是职业教育的短板,夯实就业教学不动摇,从学生特点、就业需求两个因素辩证看待开展育人工作的复杂性,既认识到教育的本核在于净化学生心灵,又意识到育人成效对显性教学质量的帮衬,针对学生特点,尊重学生个性,广泛开展多形式社团活动,探索适合本区域、本校特点的育人模式,纠正偏见,拭去浮尘,提高就业教学质量,给职业教育点亮更多的光明。

◎编辑 张 俐

作者:任立波

上一篇:幼儿阅读教学论文下一篇:音乐语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