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审美标准分析论文

2022-04-18

【摘要】在当前电梯设计过程中,为能够使电梯设计取得更好的成果,作为电梯设计人员应当以无障碍设计理念为基础进行电梯设计,以保证电梯设备的应用更广泛,更好服务于人们,使电梯的应用价值更好体现。文章将无障碍电梯的设计作为研究重点,对电梯设计理念的原则、现状及优化设计进行了分析。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建筑审美标准分析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建筑审美标准分析论文 篇1:

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的施工与进度管理研究

摘要: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应用弱电智能化系统,其中涉及到了不同的专业技术,例如说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电子技术等。但是弱电工程项目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客观因素,对于工程建设质量造成影响,因此需要针对弱电智能化系统的应用加强研究工作。本文基于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的施工与进度管理研究展开论述。

关键词: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施工与进度;管理研究

引言

智能化建筑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智能化建筑的建设还未成熟,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相关规章制度进行科学化的管理,确保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严格遵守设计规范及施工标准,使智能化建筑的质量得到保障。

1建筑行业与电气智能化的关系

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互联网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这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建筑”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利用目前掌握的技术手段,结合相应的科学规律、审美理念建造的一个为“人”服务的环境,在土木工程、建筑学的范畴内,“建筑”通常是指建筑物兴建的过程。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之下,传统的建筑物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人们的需求,为提高建筑物对人们的服务效能,就必须顺应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们设计出便捷、智能、舒适的建筑物。对此,建筑行业必须紧跟目前高新技术发展的步伐,将传统建筑技术和信息技术、智能化技术结合起来,从弱电系统建设入手,体现建筑物的智能化发展。目前,智能化已经成为我国建筑的主要建设目标,并且随着建筑技术的逐渐成熟,电气智能化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也将会越来越重要,并且会成为未来人们评价建筑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2建筑工程弱电智能化技术概述

建筑工程弱电智能化主要是以资讯交换为目的,实现对建筑物的全方位、智能化监控,通常用于建筑物内部的电控设备、消防报警、用户楼道等方面,是一种整合数据、声音、画面的信息源。建筑工程弱电智能化的相关技术主要包括有:(1)计算机技术。采用复杂的计算机网络控制技术,实现对建筑工程弱电系统的管理,是建筑工程弱电系统的关键核心技术。(2)信息传输技术。主要包括宽带、无线信号、多媒体通信和ATM通信技术,它们主要负责建筑工程弱电系统的信息传导和链接,较好地实现建筑工程弱电系统的内部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3)施工工程管理技术。智能化建筑工程弱电系统牵涉诸多的专业技术和工种,要采用合理的施工工序,进行建筑工程弱电系统的规范化施工。

3建筑工程弱电智能化施工的问题分析

3.1缺乏合理的建筑设计指导

在建筑工程弱电系统的智能化设计中,缺乏对智能化要求的指导,没有在建筑工程弱电智能化系统中体现管理、结构、服务的整合效果。

3.2施工进度管理中的问题

在建筑工程弱电智能化施工过程中,因其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牵涉机电、土建、装修等诸多专业方面的技术,加大了施工进度管理的难度,出现施工进度管理的相关问题,如:工作延后或赶工的现象;局部甩项等,不利于施工质量和成本的控制管理。

3.3施工工程管理技术

在弱电工程当中包含有不同的专业技术,因此需要不同的工作部门一起协调发展,才能够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进行统一的工程管理工作,能够促进工程项目的高效建设完成。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形成统一的工程施工管理方针,利用工程管理技术作为建设思想,科学合理的开展施工建设。

3.4施工技术管理

施工技术管理主要是指在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个工程开展过程中,针对工程施工形成统一有效的技术施工方案,技术施工方案的形成质量,决定了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弱电工程需要根据工程施工技术水平,以及业主现有的需求,一起来约束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行为,从而确保系统更加有效。

4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进度管理的相关措施

弱电系统与其他专业的关系密不可分,因此,在进行弱电系统安装时,需要与其他专业协同进行。弱电系统安装完成后,各个系统的兼容性需要反复调试和验证,对于系统中存在的问题需及时处理,否则系统功能的不完善会直接影响弱电系统的后期使用。各个环节中的问题,其实在施工过程中是可以有效避免的,如果在施工阶段不予以重视,那么对于系统的一些潜在危险相当于已经深埋其中了,后期问题点的突发是不可避免的了。比如说,在施工过程中的线缆铺设问题,如果施工过程中不重视线管选用、质量及施工要点,那么后期线缆故障是在所难免的。因此,施工前做好各个专业的协调协调工作势在必行。对于建设深度不够或者有预留的工程项目,应做好设计及管道及结构的预留和预埋工作,且做好一定的记录和备案,这样一来方便后期的施工管理,另一方面为后期的施工工程做好准备和备份。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有设计及布局,且不会破坏已完工的部分。设计过程中的预留空间现在应用比较广泛,比如说数据中心的机位、管道間的预留管孔、设备自身的预留接线亦或是走线架的预留空间等等。

4.1控制施工进度

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将施工进度细化到每一天,对项目中各个单项、区域的工作进行合理划分,如果第一天出现了“未完工”等情况,就需要在第二天加强人力调配,将第一天的工程进度进行补足,这样整个弱电工程的施工进度,才能够牢牢的被管理人员所掌握。同时,如果受到第三方因素的影响,管理人员还可以适当的调整施工计划。这里以吉林某商场弱电施工项目为例,该项目的天棚吊顶采用了轻钢龙骨吊顶,所以弱电工程的施工方案要以轻钢龙骨作为支撑材料,而公共装饰方并没有按照施工计划进行施工,出现了赶工、项目积压等等情况,该项目的弱电施工管理人员就改变了施工计划,针对已经完成了轻钢龙骨安装的区域,进行布线--穿管,而不是对整个楼层进行布线--穿管,通过这种方式,有效控制了弱电工程的施工进度。

4.2保障工程进度

除了对施工计划进行制定以及控制,还需要采取一些保障措施,才能确保弱电工程的正常进行。笔者通过调查分析,将保障措施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施工单位要确保有足够的财力、人力、物理,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的后勤部门(财务部、物资部)要全力进行配合,根据项目的需求对资源进行合理调配;第二,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加强和土建、装饰、机电施工单位的联系,对其施工进度、项目变更进行全方位的了解;第三,系统的调试以及线路的检测不能堆积在工程收尾环节,而是要随着工程的进度而不断开展,这样才能够避免返工、工期推移等等情况的发生,避免施工单位受到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结束语

现代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建筑行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新势头。纵观建筑行业,建筑物不再死板、冰冷,而是朝着科技化、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彰显出了现代建筑物的华丽和科技感。然而,若想使得建筑物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且充满了科技感和智能化,那么在建筑建设过程中就应给予弱电智能化设计、安装及施工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王剑.基于网络通信技术下弱电智能建筑系统的研究[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8(10):27-28.

[2] 徐文杰.网络通信技术下弱电智能化建筑系统的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8,20(18):22-23.

[3] 罗晓锋.建筑智能化弱电施工管理的标准分析[J].四川水泥,2018(06):204.

[4] 肖新耀.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应用[J].通信电源技术,2018,35(05):151-152+155.

[5] 薛理代.建筑智能化弱电的施工管理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03):42.

[6] 韩英杰.建筑工程弱电智能化的应用以及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8(08):300.

(作者单位:南京奥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作者:杜拂晓

建筑审美标准分析论文 篇2:

基于无障碍设计理念的电梯设计

【摘  要】在当前电梯设计过程中,为能够使电梯设计取得更好的成果,作为电梯设计人员应当以无障碍设计理念为基础进行电梯设计,以保证电梯设备的应用更广泛,更好服务于人们,使电梯的应用价值更好体现。文章将无障碍电梯的设计作为研究重点,对电梯设计理念的原则、现状及优化设计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无障碍;电梯设计;设计理念

1无障碍电梯设计基本原则

首先,无障碍电梯设计需要遵循安全性原则。在无障碍电梯设计过程中,首先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遵循安全性原则。在无障碍电梯实际设计过程中,应当对其安全性加强重视,才能够使电梯的其它功能得以实现。

其次,无障碍电梯设计应遵循适用性原则。在对无障碍电梯进行设计过程中,还应当注意遵循适用性原则,也就是说所设计的电梯要能够适用于相应建筑物,在保证能够与建筑物相适应的基础上,才能够使电梯的作用得以发挥,使电梯能够实现有效应用。

再次,无障碍电梯设计中应当遵循易用性原则。在无障碍电梯设计过程中,除安全性原则及适用性原则之外,易用性原则也是必须要遵循的一项原则,这一原则所指的就是在实际进行电梯设计过程中,需要保证这种无掌握电梯的简便易用,保证便于人们使用。

2无障碍电梯设计的现状分析

2.1按钮设计排列混乱

第一,在电梯设计的过程中存在着楼层按钮排列混乱的现象,其设计的原则基本相同,对于正常人而言,在电梯楼层选择中较短时间内也会出现视觉混乱的提示信息,而对于盲人以及身体残障的人员而言,其选择也就更加困难;

第二,在电梯设计的过程中,电梯的设计通常是从一层开始逐层递增的,一些有停车场以及无停车场的设计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这一现象的出现也就对残疾人士的出行中楼层的选择造成了制约;

第三,在电梯按钮设计的过程中,由于按钮位置不固定,会为盲人的出行造成极大的不便,因此,在现阶段无障碍电梯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该认识到这一因素,从而为无障碍电梯的稳定运行提供充分的保证。

2.2警铃按钮设计不确定

第一,在电梯按钮设计的过程中,其位置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而且在设计的过程中也缺少盲文提示;

第二,在警铃按钮设计中,在摁响警铃时,电梯监控室内的监控人员可以确定哪部电梯困了人,但不能确认电梯被困的楼层,而在十分紧急的状况下,一些残障人员以及盲人也就不能确定自己所在的楼层,这也就对电梯稳定性的设计造成了制约。

2.3按钮面板光线不足

通过《视力残疾标准》的分类标准分析,将视觉障碍分为了不同的等级,分别是一级盲、二级盲、一级低视力以及二级低视力,因此,在电梯设计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视觉障碍的人群。在电梯桥箱内光线是十分重要的,虽然在一些电梯设计中运用了白光、黄光等,但是对于一些视力较弱的人群而言,在这些灯光下,仍然会对他们的选择造成严重影响。

3基于无障碍设计理念的电梯设计

3.1电梯使用功能的分析

在无障碍电梯实际设计过程中,为能够取得更满意的效果,另外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对无障碍电梯功能进行充分把握。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为能够使其无障碍作用得以体现,应当对其主要功能及辅助功能充分考虑,要考虑到电梯的实际使用,也就是电梯要能够服务于真正服务于残疾人士。以按钮为例,采用市场上最常见的按钮形状,方形或是圆形,因为它们已经被用户熟知和接受,更方便用户的使用。按钮的接触面为凹面,与手指更加贴合,增加使用的舒适性,按钮上的提示性信息则为凸起状,利于触摸和感知。由中下部的灯带将按钮分割为两部分,上部分标有采用市场上最常见的按钮形状,方形或是圆形,因为它们已经被用户熟知和接受,更方便用户的使用。按钮的接触面为凹面,与手指更加贴合,增加使用的舒适性,按钮上的提示性信息则为凸起状,利于触摸和感知。由中下部的灯带将按钮分割为两部分,上部分标有。

3.2电梯结构布置的合理性

在电梯结构设计的同时,结构设计的合理布置要求电梯产品功能得到合理性的发挥,同时也是产品物质功能的合理融合。在电梯设计的同时,应该保证电梯組成要素的合理性,保证按钮设计的科学性。按钮的设计应该在0.3~0.5米之间,考虑到按钮使用的基本需求,遵循“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的顺序。在公共区域电梯按钮设计的过程中,应该设置按键提示音以及盲文提示,从而为残疾人士提供便利性的服务,并在最终程度上实现无障碍电梯设计的合理性。在扶手设计规范中规定,扶手的长度不少于300mm,其内侧距离墙壁的距离不得少于40mm,扶手自身还有厚度。因此,假定在三面都有扶手的情况下,至少0.036平方米无法供应人们站立使用。由于电梯空间狭小,在满载的情况下靠近扶手的人通常会被搁到腰腹,或是肢体扭曲,十分痛苦。鉴于此,构想出了内嵌式的扶手(如图2),能够有效的节省空间。除此之外,还以悬挂东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人们的双手,减轻手臂的负重。在李文娟的文章《轿厢式电梯空间环境设计研究》中也提到了相关的内嵌式设计。这种内嵌式设计打破了电梯壁的完整性。国家对电梯壁的强度做了相关规定但是并没有规定其厚度。电梯是否能在“破壁”的前提下安全的使用需要大量的相关测量与实践。

3.3电梯设计的形态及要素分析

在无障碍电梯设计的过程中,其工程设计理念应该充分满足电梯设计的安全性以及设计审美的基本要求,正确处理电梯形态及电梯功能之间的关系,从而为电梯使用者提供便利性的服务。在电梯设计的过程中,由于出行人员的差异性,工程设计者应该重点考虑到行动不便的人群,使电梯设计的基本形态得到稳定性的保证,并针对电梯使用人员的特点进行项目的设计,从而为无障碍电梯的运行提供有效保证。例如,在无障碍电梯设计的过程中,不仅应该包括电梯设计的运行阶段,而且包括候梯厅的设计。在候梯厅设计中,其基本的要求如下,候梯厅的设计应该在1.8米以上,按钮的位置应该保持在0.9~1.1米之间,而且候梯厅的宽度也应该与电梯厢的入口保持一致,应该注意的是,电梯入口设计中也应该设计相应的盲道,并构建语言提示系统。

3.4强化无障碍电梯的细节设计

在无障碍电梯的设计中,使残疾人可以在使用无障碍电梯的选择按钮上做出相应的改变,满足残疾人按键需求,合理布置电梯内部结构和操作界面。同时,在设计无障碍电梯时应该从视觉角度出发,满足人们视觉上的需求与特性,在电梯操作界面标注按钮的作用,以便帮助特殊人群更快的适应电梯。例如,用颜色来表示电梯按钮的功能,红色的电梯按钮代表着电梯轿厢门关闭,绿色标志电梯轿厢门打开,帮助特殊人群快速识别。同时,电梯的紧急报警按钮应该合理的分配,具有固定的区域,出现故障时可以快速识别,寻求帮助。

4结语

无障碍电梯是特殊人群出行的重要工具,必须要重视其安全性与稳定性,需要结合特殊人群的出行规律、特点、状况进行设计。无障碍电梯的设计与应用将会成为一种新趋势,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同时,无障碍电梯的设计合理,作用大,安全性高,竟会收到众多人士的喜爱。

参考文献:

[1]陈华杰.关于无障碍设计理念的电梯设计分析[J].科技风,2019(12):230.

[2]薛飞.无障碍设计理念背景下乘客电梯设计要点[J].科学技术创新,2018(01):194-195.

[3]胡冯强,刘勇,吴洪成.无障碍电梯设计的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2017(09):15-16.

作者:张欣

建筑审美标准分析论文 篇3:

《庭院设计》课程设计研究

摘 要:景观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识材料、会设计、懂管理、精技术”的高技能人才。通过“主题+项目”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独立或团队协作完成此类景观设计的专题项目,掌握和运用专题景观的专业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技术能力,达到景观设计专业人才专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的目的。

关键词:分析;教学内容;建议

1 课程标准分析

庭院设计是景观设计专业方向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庭院的基本概念,庭院的作用与建筑的关系,传统与现代庭院的形成原因,建筑庭院空间的设计手法与技巧以及庭院设计的表达等方面内容。本课程通过类型设计的主题项目,以真实项目工作流程为教学主线,由浅入深,使学生了解庭院景观的设计要素和设计方法,掌握庭院景观专题的相关知识和设计技能。通过独立或团队协作完成专题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意设计思维,掌握专心设计方法,学会收集、分析各种资料和信息。

2 课程内容分析

庭院空间是建筑室内空间的延续,也是一个四周封闭而中心开敞的、较为私密性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有着强烈的场所感,所以人们乐于去聚集和交往。传统的庭院空间承载着人们很多的日常和休闲活动,而现代建筑的庭院空间所承载的人们的活动内容及范围更加广泛,尤其是可以通过视、听、嗅等感官使紧张工作的人们从庭院空间中获得更多的被动式活动。《庭院设计》作为景观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承担景观类型设计的概念、思维和设计方法的训练和培养。

3 学生分析

专业:景观设计专业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期:第三学期(二年级第一学期),先修课程:传统园林设计概论、外部空间论、环境建筑构造、制图基础、造型基础、色彩基础、综合基础、制图基础、电脑软件设计(1)。后续课程:环境艺术设计专题(1)、景观设计专题(1)、电脑软件设计(2)、版面设计(1)。

(1)学生知识水平和技能状况。学生处于二年级第一学期,基本掌握设计基础,有一定的基础设计技能,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掌握基本的制图能力,有一定的规范。对景观设计专业有基本的了解,能设计简单的景观小品。掌握CAD、photoshop等软件的基本功能,熟练使用PPT等办公软件。

(2)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1)学生对景观设计专业的基本知识了解很少,缺乏有效的学习途径;2)学生对软件的掌握程度不够,还达不到绘图的要求;3)学生的专业手绘能力有待提高,缺少大量的专业训练;4)缺乏一定的分析能力,对教师的课堂讲课有较大的依赖性;5)阅读量极少,文字组织能力较差;6)语言组织能力不足,表达欠缺。

(3)学生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庭院设计》课程主要通过课程练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设计流程和设计方法。学生通过现场测绘、快题、设计方案的训练,开拓设计思维,掌握类型景观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 教学内容

(1)第一单元:专题项目导入。介绍课程整体安排,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和相关特点。确定专题项目的名称,介绍专题的相关背景信息和知识点。布置专题项目实施的步骤和流程,让学生能初步了解专题项目导入的目的和课程目标。根据专题目标,明确项目要求,进行班级分组,团队组合,任务分解,制定计划。作业要求:解析课程,了解项目内容,结合先修课程做好项目知识准备。准备好绘图材料和工具。结合项目导入的内容和课程目标,相互了解,组成设计团队,分解项目任务,制定学习计划。

(2)第二单元:专题项目研究。学生根据专题项目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提炼。在项目研究阶段,指导教师应让学生通过分析资料,提取有效信息。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结合收集分析的资料,根据专题项目探索不同的设计方向。作业要求:收集一定数量和容量的资料,分类整理,结合项目要求分组汇报,汇报时需提交PPT文件。结合项目提出3-5个相关主题,小组讨论选择最佳方案主题。

(3)第三单元:专题项目实施。根据主题项目研究情况,择优选择最佳路径,初步确定研究方向。依据选定的主题方向,通过绘制草图体现设计思维,表现方案的完整设计过程。在草图绘制过程中,指导教师可引导学生尝试多种途径的研究方法和表现形式。作业要求:每个设计小组提交至少3-5个设计方案,配合相应方案绘制不同表现形式的草图。可通过剪贴等方式制作前期方案文本或版面,进行初步方案遴选。

(4)第四单元:专题项目应用。用图像手段表达设计想法,显示出判断力水平和思考严密性,进行一些可能的修改和调整。学生掌握文本设计方法,掌握文字编排、页面设计等技能。作业要求:深化经过遴选的设计方案,注重主题在方案中的可识性、绘制图纸,包括平面图、分析图、剖立面图和效果图。制作设计模型,编排学业报告书。

(5)第五单元:专题项目总结。完成设计方案的最终展示内容,包括展示版面、学业报告书、展示模型和课程总结。指导教师在项目总结时,应组成审核小组对学生作业进行公开评审,并在可能的条件下进行专题课程展览。作业要求:课程终端展示汇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进行专题项目展览汇报。展览内容包括学业报告书、展示版面、草图、设计模型和所有与专题项目关的课程过程资料。

5 教学建议

《庭院设计》课程是景观设计专业中相对简单易操作的专业课程,是衔接一年级基础课程和二年级专业课程的重要环节。主要承担景观设计类型和风格种类的教学内容,为环境艺术设计专题和景观设计专题的课程开展打下一定的专业基础。课程设置在二年级上学期,即第三学期。项目来源可以是直接承接的企业项目、主题竞赛项目、或者专题设计项目。其中专题项目的性质可以是实际项目,也可以是虚拟项目,课程名称可根据课程性质,有指导教师拟定,或由学生自主选择。专题项目应由课程教学团队与教研室及相关企业商讨拟定,上报系学术委员会论证。第三学期:庭院专题项目设计教学,4周/64课时。该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将原有分散课程“单体”整体“打包”,通过一个真实或虚拟项目串联所有课程,由课程负责人带领教学团队教学实施。教学以主题教学为载体,启发学生思维的源动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提倡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并将课堂讲授、情境教学、技能训练、调研考察、展示交流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形式多样、各有侧重、共同作用的有效教学方法。

6 评估建议

检验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和路径来完成专题项目,能否通过团队合作或个人能力设计出具备一定可实施性的项目作品,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意能力和思维表达能力,实现“会设计”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评估了解项目课程的目标是否有效达成。

评估标准如下:(1)学生对项目的调研内容的完整性,并能有效的进行分析和整理;(2)学生对于项目主题的理解、把握和分析;(3)学生的设计创意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4)设计项目的可实施性;(5)设计项目的综合表现力;(6)设计项目过程的完整性;(7)团队协作能力;(8)口头表述能力。

一般情况下,评估以任课教师的评分为主要方式,与传统不同的是,评分是由教师团队集体评分,包括外聘教师,课程终端对专题项目教学课程成果进行汇报展览,邀请行业内人士、学院内师生检验教学成果。学生应结合展示作业向评审小组汇报方案,回答评审小组的问题。展示内容一般应包含版面、学业报告书、草图、设计模型和所有与专题项目关的课程过程资料。评审小组依据作业质量和学生现场汇报情况,评定打分,解答相关问题。

作者:钱蔚

上一篇:服务能力高职教师论文下一篇:煤炭开采科学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