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材思考实践论文

2022-04-18

摘要: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是高中物理教学使用的主流教材之一。新课程标准颁布后,人民教育出版社对教材也进行了修订。为帮助广大师生更好地使用教材,从编写理念、教材结构、内容选择和呈现方式四个方面分析了新教材的特点,建议教师应关注教材变化,领悟并贯彻核心素养培养理念,重视基础概念、方法、规律的教授。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物理教材思考实践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物理教材思考实践论文 篇1:

有关对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的习题及其设计的探讨

【摘 要】本文针对人教版的初中物理教材习题为例进行了研究,对教材中课程目标与习题的关系、探讨教材、找到课程目标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探究,以及通过分析习题、认识习题对教材中课程目标的意义与作用,并给出了一些见解和建议。

【关键词】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 习题设计 存在问题

好的习题设计是我国教材水平的先进的具体表现。习题是否是教材正文内容的延伸,是否有体现教材课程与编者意图的重要因素等,都是对人教版物理教材习题设计研究的重要要点。习题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自己检测对教材的掌握情况等。以使用者视角提出可实行的习题设计对策和意见,对初中物理教育的意义是非同寻常的。

1当前人教版物理教材习题设计的基本情况

目前来看,不管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讲,现代化的习题设计都是需要更改的,这样才能满足当代人对学习的多样性要求。人教版物理教材在我国现代教育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现今其教材的习题设计方法有物理习题专家的专门研究,但是想做到面面俱到还是有许多因素需要考虑的。例如:通过对物理教材的调查发现,很长一段时期中我国的教材都在章节之后附有习题和总结解答。习题的目的是以习题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点并让学生学会使用所学知识点;总结解答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梳理思路,使其能够学会总结概括,学会运用联系性和发散性思维。但是人教版物理教材的习题部分还应加强习题的讲解,这既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和习题的理解、帮助学生学习,也是对教师授课方式的有力辅助。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知识运用的需求也要随之改变,将物理知识点融合到新颖有趣的材料里并设计成习题,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发展的主要趋势。现有的人教版物理习题与考试有比较明显的差别,具体表现在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的不同。知识点和教材内容相配合设计而成的习题可以作为学生创设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新的物理教材需要改变习题设置,从本质上改变习题的设计和编排,缩短考试题目与习题的差距。

2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习题教学的问题

2.1 解决对习题设计认识不清的问题

初中物理教材习题系统还没有充分、清楚地认识习题设计,习题没有发挥教学和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教师不能很好地利用习题进行教学指导,因此习题系统的教学功能也没有充分发挥。人教版物理教材的习题设计需要探究性强的题目,可以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牢固程度。物理新教材对于旧教材中习题的设置进行了新的设计:新教材的习题系统强调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改编了练习的方式和角度,以灵活方式应对具体的物理知识点。新的习题设计起到了教育改革的定位作用。

2.2 欠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习题设计

为了适应社会对知识需求方式的多样化,物理新教材对物理旧教材中的不足进行了改进,这些改进主要体现在将实际需要的知识添加到现实感强和情景感强的习题中,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罗列和计算。人教版物理教材的习题会直接影响物理教学的创新和学生学习的动手能力。人教版物理教材的习题编排设计从创新知识点出发,在教学改革的措施中人教版物理教材的习题设计特别强调全面发展的习题模式,根据学生的认识自我的发展要求,完成教材中的习题创新设计的要求。物理教材应改变旧教材死板的编排、减少与实际相脱离的习题,体现人教版物理教材的习题的科学性。

3人教版初中物理新教材习题设计的建议

教材的习题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来源,通过教材的习题能提高对理论知识的记忆,所以可以利用教材中的习题引导学生掌握物理知识、挖掘物理知识的实际意义。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新课标教材的习题设置的目的和意义,促进学生理解习题对知识的延伸作用,让学生注意练习题看重基础知识练习。所以教师应转变观念,要正确认识教材习题系统的教学功能与指导作用,不要使用过去的教学方式教育学生。物理习题重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及适当的延伸意义运用,因此设计者应认识到新课标教材习题设置的重要性。同时,物理教材的习题的设计者与物理教师都应转变观念。人教版物理教材的习题能发挥其促进学生理解知识的作用,具有无言教师应充分体现的特性。

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习题系统,通过分析习题材料引导学生掌握深层次的知识要点。习题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利的,而且是其他不可代替的。情境习题是物理教学知识点拓展的重要措施,要运用教材习题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最终为提高理论知识储备运用于实践。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实验操作做准备,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掌握尽量多的理论知识,并使所学知识具象化。通过实验边学习理论边动手实践,学习与动手练习两不误,还能提高教学的质量以及活跃教学氛围。

4总结

综上所述,教材的目的是帮助学习者学习,然而学习的目的就是学以致用,这中间习题是必不可少的桥梁。物理教材的习题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学习的需求,物理教材的习题编排设计是一项艰巨的系统任务。习题是教材正文内容的延伸运用,物理教材的习题设计应考虑习题在本节的作用和地位,及其在章节中的作用和意义。根据物理教材要求掌握的知识点,设计出有可实际运用的物理教材的习题题目与解答,人教版物理教材全书知识在习题的配合下才能完美。我们始终相信解决好人教版物理教材的习题的问题会让我们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艳香,金新喜. 关于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习题设计的几点思考[J]. 课程·教材·教法,2013(04):91-95.

[2]季洪文. 人教版物理新教材习题系统的分析与运用策略研究[J]. 数理化学习,2013(12):63.

[3]葛越. “八套半”教材之内地版教材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4]陈鲜艳. 普通高中物理教材难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作者:熊烈

物理教材思考实践论文 篇2: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特色分析及使用建议

摘   要: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是高中物理教学使用的主流教材之一。新课程标准颁布后,人民教育出版社对教材也进行了修订。为帮助广大师生更好地使用教材,从编写理念、教材结构、内容选择和呈现方式四个方面分析了新教材的特点,建议教师应关注教材变化,领悟并贯彻核心素养培养理念,重视基础概念、方法、规律的教授。在教学中,应恰当使用教材中的“问题”,采用适宜信息技术灵活辅助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和自主学习,提升教材使用效果。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物理;教材分析;人教版;使用建议

近年来,“核心素养”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研究和改革的重要领域[1]。我国教育部也于2014年3月下发文件,提出“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依此“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其指向在于“培养什么样的人”。具体到物理学科,《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从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回答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3],并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内容要求、学习评价等方面对今后的物理教学提出了新要求,这与上一版课程标准明显不同[4]。人民教育出版社对此积极回应,对照新课标进行了教材修订,新教材已于2019年秋季投入使用。

为帮助广大师生理解、把握新教材的变化,更好地发挥教材效用,本文拟对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在编写理念、教材结构、内容选择和呈现方式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其理念和内容的变化,给出切实有效的教材使用建议。

1    编写特点简析

1.1    编写理念

人教版第十一套高中教材(即本文讨论的新教材)吸取了2004 年以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编写经验、一线教学实践经验,凝聚了参与课改实验的教育专家、学科专家、教材编写专家、教研人员和一线教师,以及教材设计装帧专家的集体智慧,是一套具有中国特色、适应时代要求的教材[5]。

在编写理念上,新教材有以下特点:

1.1.1    突出育人性与价值性,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新课标也要求“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新教材以上述要求为指引,在修订时更加突出物理学科的育人性,在内容处理、活动安排、作业设计、呈现方式等方面进行更新,全方位致力于核心素养培养。新教材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究并举,以情境创设引入、问题驱动深入的方式引导学习活动,通过让学生经历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其创新精神、实践本领和终身学习品质,将新时代立德树人任务落到实处。

1.1.2    强调基础性与选择性,满足不同学习需求

新课标强调为全体学生打好基础,兼顾个性发展。对此,新教材将教材体系划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模块,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必修部分面向全体高中生,旨在培养学生基本的物理学科素养,学生学完后可参加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选择性必修部分在必修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延伸与深化,供高考选考物理科目的学生使用;选修部分介绍了物理与社会发展、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可供参加高校自主招生的学生使用。另外,新教材还在内容上设置了“拓展学习”栏目和A、B组复习题,供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能力选用。

1.1.3    凸显时代性与发展性,反映科技发展进步

中學物理所学内容多为经典物理,相关理论和事例成熟而陈旧[6]。新课标强调“注重课程的时代性,关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求”。对此,新教材在两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学习经典内容时多选用当代人的生活实例;二是尽可能反映新科学、新技术的发展,适当体现我国所取得的科技成就,使教科书富有时代气息。如在“科学漫步”栏目“恒星的演化”中提到了黑洞照片及引力波探索等话题,在介绍“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时也适当介绍我国北斗系统的情况。这使学生更能感受到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实现教材的与时俱进。

1.1.4    注重自主性与多元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自主学习能力贯穿个体的终身发展,是核心素养体系的本质与核心[7]。新教材设置了“做一做”“拓展学习”等实践探究栏目,倡导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和开展小组合作,使其在自主体验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如新教材在“科学漫步”“STSE”等栏目引入物理学史、社会趣闻和前沿话题,创设学生乐于探究、勤于思考的学习环境,引导其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多元探究,从而逐渐理解物理学本质、整体认识自然界和形成科学思维习惯,实现学生多元学习、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

1.2    教材结构

新教材对照新课标要求,结合学生学习认知规律,在结构上使章节衔接更为合理,知识分布更加科学。

具体表现如下:

1.2.1    编排体系主动调整,突出核心素养

新教材在编排上实现“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的有机统一:在学生有一定基础后,新教材更注意物理概念、规律的总结学习;新教材采用重点内容正文突出、抽象内容实验论证、规律性内容多处涉及和创新性内容设置开放问题等方式,注重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新教材将科学探究作为一种精神、思维方式和研究手段贯穿学习始终,并设置专门的实验探究和“课题研究”,加强科学探究环节的学习;新教材秉持严谨认真、实事求是、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在书中科学探究和实验操作等部分多次渗透这样的内容,同时借科学家的事例为学生树立优秀榜样,加强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培养。

1.2.2    章节顺序合理优化,遵循认知规律

在编排顺序上,新教材充分考虑了高中生学习物理时“先事实,后观念”的认知特点来调整知识学习顺序、优化教材章节设计。例如,新教材将较为直观、易理解的牛顿第三定律调到不太容易观察的牛顿第二定律之前;将原来的《曲线运动》一章分为《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两章,以便于对每种类型的运动充分理解学习,进而建立对“曲线运动”的整体感知。这样的编排设计给予学生更多观察、学习和反思的机会,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1.2.3    章末复习更为完善,提升学习效果

新教材的章末复习部分更为完善。新增添章末总结部分,通过提供“章小结示例”,鼓励学生使用语言归纳、框图、概念图等方式梳理章节知识,提炼科学思维方法;增设了章练习模块,并按难易程度分成A、B两组,供不同程度的学习者使用。这样的安排,可使学生及时复习、总结章节内容,提升对物理学科的思维观念、研究方法和工具定律等的学习效果。

1.3   内容选择

在内容选择方面,新教材增添相关科学事实、探究方法和规律,补齐核心素养相关知识内容,并在各处积极渗透这些内容。

具体表现如下:

1.3.1    合理增加、删改,突出重点内容

新教材根据新课标和新高考改革的要求,一方面保留了原教材中的精华部分,使高中物理学习不发生剧烈变动;另一方面针对原教材存在的问题,对部分内容做了删减移位,使重点内容更加突出。表1介绍了课程知识点在必修部分与选择性必修部分的具体变化。

1.3.2    强调基础知识,兼顾差异培养

新教材重视基础知识学习,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新教材结合高中学业考试、高考和自主招生设置了对应层次的学习方案,提供延伸内容以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在习题设计上,根据课程标准中学业质量水平2的要求,设置了A组习题与之对应,着重基础知识的巩固与复习,同时安排了B组习题,对应标准中学业质量水平3、4的要求,赋予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另外,教材还设置了“拓展学习”栏目,供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和不同发展水平的学校选用。

1.3.3    联系实际问题,贴近学生生活

物理与生活联系紧密,但高中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仍有不足[8]。因此,新教材尽可能选用生活实例,以改变原先趋于学术性质的内容介绍,将课堂内容从“学术形态”转向“教育形态”[9]。例如,新教材必修一[10]以“球形物体空气阻力大小与速率关系的探究”代替“桥梁的研究”,便于实际操作;“研究橡皮筋伸长与拉力大小关系”中使用日常生活中便宜、易得的橡皮筋代替弹簧,便于学生实践;在正文侧边栏中尽可能添加物理与生活、社会相关的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实际。

另外,新教材还增加了对我国科技发展与我国科学家的介绍。这些内容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科学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有利于树立四个自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1.4    呈现方式

新教材采用问题情境式导入、适时添加旁批、正文间渗透、多案例探究和网格式排版等方式呈现教材内容。

具体如下:

1.4.1    问题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新教材在章节前均设置一个配有图片的情境问题进行导入,既为教师课堂引入提供参考,也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主动思考学习。如在必修三《能源与可持续发展》[11]一节中,以“能量守恒”与“节约能源”两个看似相悖的命题进行导入:“我们知道,内能可以转化成电能,电能可以转化成光能、内能或机械能……既然能量是守恒的,不会凭空消失,为什么我們还要节约能源呢?”问题式导入不仅帮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并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思维。

1.4.2    旁批式引导,帮助学习理解

适时添加旁批进行点拨引导是新教材的一大特点。旁批可分为凝练概括型、思维启迪型和拓展探究型三种。例如,在必修三中安排旁批“场像分子、原子等实物粒子一样具有能量,因而场也是物质存在的另一种形式”[11],以独到的点拨深化学生对“场”的理解;在必修一“物体和质点”小节中,设置旁批“在物理学中,突出问题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并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是经常采用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10],启迪学生模型建构的科学思维;在探究自由落体加速度中设置旁批“你从表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吗?你能尝试解释这个规律吗?尝试解释就是作出猜想”[10],鼓励学生探究拓展。

1.4.3    正文间渗透,树立科学认知

物理学的成就与发展离不开它所蕴含的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新教材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不仅介绍科学内容和人物事迹,还加入点评性内容,以实现对学生的价值指引。例如,在必修二介绍“牛顿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时指出,“相对论与量子力学都没有否定过去的科学,而只认为过去的科学是自己在一定条件下的特殊情形”[12],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的成果既具有相对稳定性及普适性,又有发展性与局限性,为其树立正确的科学认知。

1.4.4    多案例探究,增强自主学习

与以往的步骤明确、案例固定的“探究”模块不同,新教材重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按照实验要求完成任务:在明确思路后,教材中并没有提供确定的操作方案,而是给出多个参考案例,鼓励学生自行开展探究验证。例如,在“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中,如何测出这个合力是本实验的关键,有很多可行的方法。教材中给出了两个参考案例“用阻力补偿法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和“通过位移之比测量加速度之比”以供选用,同时鼓励学生自行设计方案展开探究,让学生在自主思考和实践中提升能力。

1.4.5    網格式排版,优化阅读体验

新教材采用网格化的分栏设计,根据学习内容的主次关系与性质差异,将主干知识放在突出位置,把次要或辅助的内容置于侧栏中,有效地明晰图文信息表达层次。另外,新教材融入了更多形象直观的示意图、实物图,优化学生的阅读体验,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

总的来说,新教材以新课标为准绳,突出育人性与价值性、基础性与选择性、多元性与自主性、时代性与发展性,更新了教材结构、内容与呈现方式。修订后的教材围绕物理核心素养、遵循学生认知心理、注意情境创设,使学生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核心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3],体现了“培养核心素养、助力终身发展”的教育理念。

2    教材使用建议

本次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在理念、目标、内容和结构等方面的变动值得注意。根据上述对新教材的分析,结合一线教学实际,本文提出以下使用建议:

2.1    关注教材变化,领悟并贯彻新教学理念

新教材围绕“立德树人”的理念和“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展开,将“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有机统一、处处渗透,这是此次教材修订最重要的变化。教师应对照新课标的要求,吃透教材变化内容,仔细揣摩新教材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贯彻核心素养培养:可在教学中有计划地讲解“科学方法”栏目,加强学生思维训练;可根据学生水平差异安排“复习与提高”部分的练习,使其及时巩固章节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教学的关键在教师,教师只有深入领会核心素养的培育理念,将物理教学转变为物理教育,才能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价值。

2.2    重视基础概念、方法、规律的教学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14]。物理学科有许多特有的观念和研究方法,如瞬时速度、加速度、场等概念,极限法、模型法等方法,这些基础概念、方法和规律等内容在实际生活中并不直观体现,较难理解,但却对物理学习非常重要。对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教材中基本物理概念、方

法和规律的充分教学,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同时,利用好旁批及正文总结,适时加以提炼和升华,让学生掌握物理学科的观念方法。

2.3    使用教材“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问题驱动式学习是新教材的一大特点。教师要利用好每节开始的情境问题、“思考和讨论”、“STSE”栏目及正文间的问题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这些“问题”,积极动手实践探究。同时,也要注意利用这些“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采取适宜信息技术,配合教材使用

教材内容相对固定而有限,文本形式在直观性、互动性方面仍有不足。对此,可考虑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一方面,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音视频资源,在书本的基础上补充相关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活起来、新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之外引入网络微课等内容,鼓励学生课余学习、自主学习、主动思考和深入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盛思月,何善亮.论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途径——基于近年来核心素养主题研究成果的量化分析[J].教育参考, 2016(02):12-20.

[2]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5.

[4]彭前程.《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变化[J]. 课程·教材·教法,2018,38(09):99-106.

[5]任轩.发展核心素养 把握育人导向——人教版第十一套新教材巡礼[N].中国教育报,2019-12-13(07).

[6]徐在新.编写《20世纪物理学概观》一书所引起的几点想法[J].大学物理,2000,19(11):43-44+46.

[7]郭文娟,刘洁玲.核心素养框架构建:自主学习能力的视角[J].全球教育展望,2017,46(03):16-28.

[8]蒋东斌.关于高中生物理学习困境与解决对策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8(21):110-111.

[9]孙恒方.解读高中物理新标准建构逻辑[EB/OL]. http://www.zxxk.com/zj/info-203294.html,访问日期: 2020-02-07.

[10]彭前程,黄恕伯.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必修第一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2,47.

[11]彭前程,黄恕伯.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必修第三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93.

[12]彭前程,黄恕伯.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必修第二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68.

[13]彭前程.改革开放40年我国中学物理教材的建设[J].课程·教材·教法, 2018, 38(12):27-34.

[14]沈小峰,陈浩元.物理学发展史概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9(04):82-92.

(栏目编辑    刘   荣)

作者:杜明荣 赵艺佳

物理教材思考实践论文 篇3:

2019人教版物理教材的“微观”变化及教学应对

摘   要   人教社在2019年出版了新编物理教材。新教材除了模块类型、数量、教学内容调整等比较“宏观”的变化外,在素材选择、呈现方式等“微观”方面也有不少变化。以共同必修1第二章为例,分析了“微观”变化特征及教学启示。

关键词   人教版物理教材   “微观”变化  教学应对

依据十九大、全国教育大会精神、2017年新修订高中物理课程标准[1]、高考改革新方案等,人教社组织专家对物理教材重新编写。新编物理教材除了依据修订后课程标准对教材模块类型、数量、教学内容做了宏观调整,模块内一些章节教学内容、课时数也有较明显变化。教师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宏观变化,从大局出发认识这一次教材编写的背景、意图,也要从细节入手关注新编教材的“微观”变化,这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更好地将教材用好用活,充分挖掘教材素材育人价值,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

一、新编教材“微观”变化的特点

新教材所选素材、呈现方式等“微观”方面变化明显。梳理这些“微观”变化,教师能更好地领悟编者意图,在教学中更好地贯彻新课标理念。

1.凸显中国新元素

自上一次编写教材到2019年新教材发布的十几年间,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新教材加入很多紧贴时代气息的中国科技新成果。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一章,除了在章首导入保留了上海磁悬浮列车外,还新增了C919、辽宁号航母、嫦娥三号、动车、神舟五号等凸显中国元素的科技新成果。

2.紧贴时代新成果

近几年智能手机迅速崛起,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完善,智能手机的一些功能可以用于物理教学当中,比如利用智能手机测量重力加速度。新编物理教材在第4节“自由落体运动”选做栏目“做一做”中介绍了用手机测量自由落体加速的方法,并给出实验结果的截图,供学生课后选做、选学。

3.重视实验教学

新教材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这章第1节仍然是“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但实验环节更细致,对学生指引更明确。本节二级标题由“进行实验”“数据处理”“做出速度—时间图象”变为“实验思路”“进行实验”“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在选做栏目“做一做”保留了用计算机绘制图象。实验环节细化后教材对学生学习的帮助作用更大,更方便学生预习、复习,增加的“实验思路”部分突出实验原理,能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让学生认真地、带有研究性地完成实验,更好领悟物理实验中的方法,能够为迁移实验原理、方法到新实验、新问题的探究中奠基。

4.融入社会热点话题

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将社会热点问题融入教材,教材更接地气,学生更愿意接受,更愿意学习。2019年全国“两会”李克强总理指出,两年内基本取消全国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实现不停车快捷收费,减少拥堵、便利群众。高速公路收费推广ETC成为社会热点。新教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这章“复习与提高”B组第6题以汽车过收费站,走人工通道和ETC通道为情境,计算走两种通道的路程和时间,并做对比。再如,美国倾一国之力打压华为,国人愤怒的同时也意识到我国在半导体、软件等领域存在短板,而本章第一节实验后利用计算机绘制速度—时间图象,将软件由原来的Excel换成了WPS。

5.增加课后实践性作业

物理源于生活实际,最终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不仅有大量源于生活实例,课后练习大量利用生活实际场景来创设问题情境,并增加一些要求学生课后动手实践的作业。“匀变速直线运动”这章课后实践性作业有选学内容“做一做”栏目的“用计算机绘制图象”“用手机测量自由落体加速”,“自由落体运动”一节“练习与应用”第6题制作一把“人的反应时间测量尺”[3]。

6.重视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的学习思考过程非常重要,通过认真思考学生才能透彻理解知识、掌握方法,才能融汇贯通、迁移应用。新教材除了实验外每一节的导入都设置了问题情境,通过设问引导学生思考。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这章第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为例,新教材给出C919插图,设问如下:“如果C919飞机沿直线做匀速运动,它的v-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在上节课的实验中,小车在重物牵引下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它表示小车在做什么样的运动?”[3]在实验中也重视给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这章第1节实验为例,新教材给出的问题主要有:“要研究小车在重物牵引下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你认为如何设计此实验?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选用什么器材?你能否从表格中的数据看出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定量关系?如果不能怎么办?”[3]

7.增加例题和章末习题

物理教学需要通过例题讲解给学生示范,通过习题训练巩固知识、提升思维。一定量的教材例题和习题必不可少。新编教材例题习题数量略有增加,尤其在章末增加了“复习与提高”A组、B组习题——“针对全章内容所设计的练习题,分A、B两组,用于巩固及提高。A组相对容易一些,属于共同要求;B组相对难一些,属于选学内容。”[3]

8.重视联系实际创设情境

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习得物理方法源于实际的情境,最終又要在实际情境中构建物理模型、应用物理公式解决问题。创设物理情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新知识,更能在知识运用中发展学生科学思维。新教材重视联系实际创设情境。首先,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例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这章第2节,以C919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第4节以站在高层建筑上让轻重不同的物体同时下落创设问题情境。其次,例题习题以生活实例为情境创设。“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这章中大量以汽车的运动为情境(汽车因故刹车、汽车追击问题、汽车过收费站等),还有以飞机、列车运动、嫦娥三号、神舟五号、航母舰载机等运动过程为情境的例题、习题。

二、教学应对策略

1.用好中国元素,培育家国情怀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目标是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立德树人须德育为先,培养家国情怀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家国情怀不能仅靠德育处、班主任,还应有家庭、社区等社会力量,更应有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挖掘教学资源进行育人价值的渗透。学科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一方面可以实现无痕教育,使学生更愿意接受,教育效果更好;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物理学习兴趣,避免纯物理的枯燥乏味。用好教材中的中国元素,例如C919、嫦娥三号、神舟五号、辽宁号航母、动车等代表科技进步中国名片,学生民族自豪感、责任感油然而生,实现家国情怀的培养。

2.重视学生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

扎实做好实验不仅能使学生理解知识的障碍降低,更能帮助学生习得物理方法、领悟物理思想。但仅让学生照搬教材实验,按部就班完成实验,学生缺失对实验的思考,便无法迁移实验原理、方法,实验对物理教学的贡献也会大打折扣,学生亦不能在实验题考试中得到理想分数,毕竟高考不会照搬学生熟悉的实验,而是基于基础实验进行创新。故实验教学中要重视给学生留白,给学生提供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带有研究性地完成实验。这样学生才能透彻理解实验原理、方法,才能迁移应用,才具备创新的基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这章第1节,在“实验思路”“数据分析”环节给出了引导性较好思考问题,有助于学生研究性地完成实验。

3.运用科技新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浓厚,在遇到困难时才有耐心、有韧劲克服障碍,达成目标。教师若能成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论是精力还是情感上都会更投入。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让物理课堂贴近学生喜好,引发学生兴趣。学生好奇心强,将社会热点、科技新成果等与物理教学相融合,可满足学生猎奇心理,在拓展知识面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这章中动车、辽宁号航母、嫦娥三号、神舟五号、ETC、WPS、智能手机等素材较好地融合了物理知识、科技前沿、社会热点,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优质素材。

4.强化问题解决,提高学生学习力

无论是从考试的视角,还是从适应社会的视角,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学生遇到的问题千变万化,只有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学生掌握了分析,掌握了如何表达,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新教材在解答例题时增加了分析环节,该环节给学生示范了如何寻找已知条件、构建物理模型,如何寻找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关联等,有效提升了学生审题素养。要重视从学生口头表达、书面表达中发现学生的思维痕迹、思维过程,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高中阶段对学生书面表达的要求较高,和初中相比有比较明显的台阶,新编物理教材例题解答详细,文字说明简洁、充分,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示范。教师有必要在讲解例题、习题时,规范、科学地表达,给学生做出明确的要求和示范。尤其是学生刚进入高中,计算题书写难度明显增加,教师示范和对学生的要求应一步到位,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5.注重联系实际,构建物理情境

情境是融合物理与实际的桥梁。有了情境,物理知识才能活起来,才能避免从概念到概念,从规律到规律,物理才有趣、生动、有用。对学生物理知识的考查要以情境为载体。只有理解情境,构建模型,才能准确找到相应的物理规律,解决问题。新教材中很多例题、习题都以源于实际的场景来构建物理情境,这启示我们应在教学设计中多采用源于真实或类真实场景的情境,这样的情境需要学生能够排除干扰信息和非主要因素,对学生知识掌握和思维水平的要求更高,更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6.关注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物理应在构建德智体美劳育人体系中承担重要角色,物理教师要认真思考学生学习物理的价值何在,想透这一问题,教师就会关注除成绩以外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发展。新编教材中有很多素材经过拓展可培育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这章中,C919、辽宁号航母、动车等中国元素,WPS延伸出来中国在软件方面的短板等可以培养家国情怀,实现德育渗透;课后实践性作业,“制作人的反应时间尺”可以实现劳动教育渗透。

7.合理设置学习内容,满足学生不同需求

学生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学习需求也不同,分层设置目标、内容、作业,课堂才能更好地贴近更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新编教材设置了“拓展学习”“STS”“科学漫步”“复习与提高”的B组等选学内容,供有条件的学校选用或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学。教材编写过程中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学习基础和选科要求,分层设置教学内容,不仅将模块分成共同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在共同必修模块中考虑到选物理和选历史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差异,设置了所有学生都要达标的内容,也设置了“提高性”“拓展性”供选物理的学生使用。这启示在教学中要基于学生实际,合理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分层设置课后练习,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更好地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8.利用科技热点,培育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

“科学态度与责任”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重要组成部分,是严谨认真、实事求是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以及遵守道德规范,保护环境并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1]。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培养不仅依赖实验探究中养成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作风,还可以将科技热点融入课堂,让学生看到我国科技进步的同时看到差距。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这章第1节用计算机绘制速度—时间图象时,将软件由原来的Excel换成了国产软件WPS,简单介绍WPS发展历程,曾经微软捆绑销售的垄断行为,美国对华为的打压,让学生清楚国产软件、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等方面存在的短板,让学生产生“国产当自强”“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紧迫感、使命感。

教材之变,无论宏观还是微观,必有原因和意图。2019新编教材是为了契合2017年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是为了适应新高考改革,是为了实现十九大、全国教育大会对教育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关注宏观变化,有利于看清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把握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大势,从而能够从容应对,积极参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理顺“微观”变化的内容、特点、教学应对策略——找准何处变,想透为何变,如何应对变化等,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更好地對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用好、用活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素材的教育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人民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http://edu.people.com.cn/n1/2018/0911/c1053-30286253.html,2018-09-11.

[3] 彭前程,黄恕伯.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必修第一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责任编辑  孙晓雯】

作者:李维兵

上一篇:我国老年大学发展论文下一篇:文学作品文学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