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培养论文

2022-04-27

【摘要】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教育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14级学生党支部为例,总结该支部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培养和发展过程中采取的有效举措,梳理当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基本特点和思想状态,深入分析目前在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文化传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中的问题和对策,探索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新途径。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培养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培养论文 篇1:

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培养和发展机制研究

摘要:高校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对于推动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更是对国家统一、实现民族团结、共同富裕和社会和谐有着不可轻视的作用,然而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入党过程中却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以华北电力大学为例,制定适合推荐和发展条件成熟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党的机制,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培养更多优秀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加入党组织,发挥其党员示范引领、自我管理作用,贯彻落实国家的各项民族政策方针。

关键词: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培养

西部地区的发展需要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信念过硬的高素质少数民族干部,而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应该从学生抓起,尤其是教育和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应当成为高校的重要任务。国家领导人在讲话中多次提出新疆社会的稳定要大力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高校担负着为祖国培养优秀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重任,因此需要培养和挖掘优秀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并吸纳其入党,进一步加强教育和管理,使其成为未来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发展的生命力和主力军。

1高校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程的推进,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录取率逐年增高,以华北电力大学为例,少数民族学生人数约占学生总数的14.3%,其中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人数占校内少数民族学生总人数的15.8%。而在884名本科学生党员中,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却只有8人,约占0.9%,可见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入党比例相对比较低。究其原因在于民族地区教学质量不均、语言障碍、信仰习惯问题等。近年来考入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是从民族地区层层选拔出来的佼佼者,是少数民族青年中的优秀分子。这样一个高素质民族群体,如果不教育培养好,有可能成为分裂势力渗透和煽动的对象。因此,将少数民族青年精英凝聚在党和国家的周围、培养和发展少数民族党员,是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和民族地区发展的需要,更是加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需要。

1.1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必要保证,高校要坚持广大少数民族党员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養教育,培养政治可靠、思想过硬的少数民族党员,对巩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1.2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和民族地区繁荣发展

据统计,大量少数民族子女从西北偏远地区来到内地大城市接受高等教育,在不断地与其他民族的交往交流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才能,对其思想行为和认识、综合素质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然而多数学生毕业后都有服务家乡的意识,高校更要加强引导他们毕业之后投入到家乡的建设和发展中。而少数民族党员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更加明显,其模范和引领作用以及使命担当,可以成为边疆地区的基层党组织的重要力量,为民族地区的发展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2高校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的培育途径和长效机制建设的对策

做好少数民族党员发展工作,可以提升少数民族学生入党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党的关怀、拉近距离,推动少数民族同学努力提升自己、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为同学服务的意识,也是高校教育、管理、服务少数民族学生的重要抓手。因此,高校要重视培养和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更要有合理的途径和长效机制做支撑。

2.1配齐配强队伍,注重培训培养

目前,内地几乎所有高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培养工作由非少数民族老师担任,这使得在日常工作中出现语言交流沟通障碍、文化背景理解不充分、问题思维方式不同等困难。鉴于此,高校要科学配备专职少数民族辅导员,做好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重点培育工作。一是高校专职少数民族辅导员在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状况和家庭背景的同时,要对其进行党情党史教育,使少数民族学生充分了解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地区解放事业所做的贡献,激发少数民族学生的爱国情,报国志。二是少数民族辅导员要教育引导他们不能因为是少数民族就提出各种特殊要求和需要特殊照顾,要努力增强他们自尊、自立、自强的意识,时刻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三是注重少数民族学生干部的培养,通过选拔优秀少数民族大学生担任学生会、社团组织的负责人,进一步扩大他们的人际交往范围,促进交流融合,构建和谐的校园氛围。

2.2注重方式方法,深化教育引导

高校应为少数民族大学生量身定制合适的引导和培育方案,培养他们为家乡、为社会做奉献的意识。一是通过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专题讲座,引导少数民族学生认真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加强爱国爱党爱民族教育。二是坚持“早育苗,早培养”,通过开展主题讲座、入党教育引导、新生班级党员负责制等做法,激发学生入党热情,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加入党组织的教育、引导和培养。三是邀请新疆宣讲团有关成员进校为各民族学子做专题讲座,以他们的人生感悟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三观”教育,让少数民族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祖国观和宗教观,引导他们牢固树立理想信念,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坚定目标跟党走;四是在培养过程中积极提倡多民族帮带教育,即多鼓励各民族师生党员代表主动与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联系,帮助其在思想上进步,潜移默化地引导他们树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牢固树立“五观、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思想。

2.3创新培养方法,探索长效机制

在实际工作中,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同学,有入党的意愿,希望参加党的活动,为同学们服务。然而,在目前的党员选拔机制上,根据学校标准要求学习成绩好、社会工作积极等,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的成绩根本达不到要求,让他们觉得入党机会渺茫,逐渐失去了动力。多年来,因为学习成绩原因,少数民族学生发展入党的凤毛麟角。因此,我们需要调整考察角度,打破少数民族与汉族学生统一化标准,使少数民族学生入党成为可能。一是在制定党员发展计划中,在学业达到相应要求的基础上,让少数民族同学树立奋斗目标,在符合要求的情况下,重点考察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入党动机,对于条件成熟的通过单列指标予以发展。二是在制定少数民族党员发展机制时,在考核要求和其他普通学生保持一致的同时降低成绩要求。三是在党员积极分子培养过程中,各学院根据自身特点在学院考察少数民族学生,广泛收集少数民族群众的意见后,再推荐其成为发展对象。在发展问题上,要严格坚持明确政治方向、符合基本要求,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做好培养考察工作。同时,通过辅导员联系、一对一谈话等措施充分了解

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思想动态,重点考察少数民族学生在群体中的先进性,吸收优秀分子加入党组织,多举措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入党比例。这种创新培养方法和长效机制正在积极探索中,有望成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发展条件的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黄志勇,苏勇. 少数民族学生宗教信仰与入党问题关系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5,(01):217-220.

[2]顾建国,魏有兴,房阔. 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调查研究——以河海大学为例[J].民族论坛.2012,(08):80-82.

[3]胡少平.创新大学生党员教育的理路[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4):26-27.

[4]孙华,张东彦.浅谈加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发展工作[J].新西部,2015(5)

[5]代鹏,谭文东,郭爽. 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党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培养方式构建[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作者简介:地瓦那夏·肉孜买买提(1993—),男,新疆喀什塔什库尔干人,本科工学学士,助教,研究方向: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地瓦那夏?肉孜买买提 李鹏

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培养论文 篇2:

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培养途径探究

【摘要】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教育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14级学生党支部为例,总结该支部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培养和发展过程中采取的有效举措,梳理当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基本特点和思想状态,深入分析目前在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文化传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中的问题和对策,探索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 党员培养 民族团结教育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民族团结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兴衰。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进一步强调了夯实民族团结这一根本的重要性。

本文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14级学生党支部(下文简称14级党支部)为例,在总结支部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培养和发展过程中采取的有效举措的基础上,梳理当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基本特点和思想状态,深入分析目前在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文化传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中的问题和对策,探索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一、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的重要意义[1]

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少数民族中的精英分子,虽然相对汉族学生而言数量较少,但却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未来的主要建设者,少数民族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对党和国家的认同、知识文化水平、道德修养和心理健康关系到民族地区的团结稳定、经济建设和文化传播。因此,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历来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

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作为少数民族大学生中的领头人,积极把优秀的少数民族学生吸收进党的队伍,有助于他们进一步凝聚广大少数民族同胞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和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

二、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有效举措及成效

14级党支部成立于2014年10月,其所在专业现有本科生256名,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7名,约占学生总数的1%,经过三年的教育培养,14级党支部现有党员61名,其中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9名。

1.强化理论学习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本领不是天生的,是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的。学生党员的教育,尤其是少数民族党员的教育的前提就是要加强理论学习,用先进理论武装思想。

14级支部在低年级就以“红色朝阳班”的形式开展入党启蒙教育活动,开展包含党史教育,党章教育,入党动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党员先进典型事迹教育,并引导学员以优秀的大学生党员标准要求自己,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入党的决心与动机。支部紧跟时代步伐,严抓“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积极组织“十九大”精神学习及宣讲,在不断地学习教育中,让少数民族学生从思想上靠近党,自觉主动向党组织靠拢。现14级支部所在专业超过95%的学生提交入党申请书,约30%的团员同学经过团内推优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

2.强化民族认同工作

很多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自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成长环境的限制,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都受到民族文化的限制,对以汉族文化为代表的主流文化缺乏接触、了解。入校后,在本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的碰撞、适应过程中,通过教育、引导,既产生对主流文化的认同,又能够保持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增强自身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不断提升自我价值期许,进而转化为努力学习的动力。14级支部通过社会实践、学习调研、现场展示等多种活动形式,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展示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增加彼此了解,增进民族融合,增强少数民族学生自豪感,同时在文化交融中激发少数民族学生对主流文化的兴趣和认同。

3.结合少数民族学生实际需求开展帮扶活动

由于自然环境和历史因素等的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缓慢,教育设施和教育水平、教育质量不尽如人意,出现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业、就业压力巨大,导致缺乏自信,甚至自我封闭心理,不适应宿舍和集体生活,出现少数民族学生抱团现象。14级支部针对实际开展党员“一对一帮扶”工作,支部成员与出现学业困难的少数民族同学结对子进行辅导,课堂学习讨论,课后辅导交流,少数民族学习困难生进步显著,学习成绩大幅提高,基本实现少数民族学生“0”挂科,切实缓解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就业等挑战。

4.结合少数民族学生优势开展工作

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性格活泼热情、能歌善舞、多才多藝,喜欢参加各种文娱体育活动,通过组织文艺表演、才艺展示、体育竞技类活动,充分展示少数民族同学天赋,满足少数民族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做到寓教于乐,使各民族艺术和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形成民族大团结的氛围,让少数民族同学体验到祖国的温暖,增强对集体和祖国的认同。

5.注重少数民族学生骨干培养

部分少数民族具有很强的群体意识,在校生活中更倾向于形成自己的小群体,借此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选择思想上进、责任心强,有较强号召力的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培养,增强典型树立,让其成为其他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和效仿的榜样,能够有效将少数民族学生凝聚在一起,有助于少数民族学生更快的融入集体,在集体工作中产生责任感和归属感,共同进步[3]。

三、结束语

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的意义十分重大,培育的途径手段也很重要。14级党支部通过强化理论学习、加强民族认同、开展实际帮扶、促进民族文化交融和少数民族学生骨干培养等多种手段,真正把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培养做好、做精,培养出合格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

优秀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是我国大学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发挥他们促进民族团结和民族发展的关键作用,有助于吸收各民族的优秀人才,提高党在民族同胞中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为中国梦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余江涛、林利红,浅议高校培养少数民族学生骨干的举措[J],领导科学论坛,2012(6):21-22

[2]王喜春、李德万,高校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的意义及培育途径研究[J],亚太教育,2015(23):242-243

[3]土登、邓晓琳、张震,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创新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1):215-219

作者:张卫青 费菲

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培养论文 篇3:

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研究

摘 要: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是各个民族团结的桥梁,是形成高校良好的育人环境的基础,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创新途径如下:通过“开小灶”切实抓好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将民族团结放在首位,保证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队伍的质量;帮助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待发展党员的学习成绩;思想政治教育要成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的终身教育;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发展与学生干部培养相结合。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后盾

作为一个民族地区的本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民族团结工作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点,而高校的德育工作除了依靠与学生面对面的沟通教育之外,更多的是利用良好的育人环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党员是高校党员队伍中最具生气与活力的群体,是学生中的骨干和带头人,是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凝聚、带头、示范、激励、渗透作用。在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更是对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谐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和治理,尤其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队伍的建设,是事关党的执政基础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途命运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一、大力推动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发展和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既是德育工作的重点,又是学校老师开展工作的骨干力量,其中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更是各个民族团结的桥梁;是形成高校良好的育人环境的基础,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解决民族问题、繁荣民族经济、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促进整个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的中坚力量。

(一)学校内部稳定、和谐发展的有力后盾

加强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表率作用,以线带面,从而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现在高校入学的学生绝大多数为90后,这些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方面利己主义、金钱至上等思想严重,少数民族大学生一直处在温室中很少接触社会,容易被民族分裂分子利用等等;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汉族学生之间的文化差异也决定了沟通和思想上的差异,而大力建设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队伍,让党的信念和观点通过少数民族学生传播,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队伍对民族地区学校的德育工作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更是学校内部稳定、和谐发展的有力后盾。

(二)各民族团结的桥梁

少数民族大学生多来自民族地区的欠发达地区,父辈们都过着耕地、游牧的生活,虽然现在各个嘎查、村落都进行各种惠民项目,但是能够得到政策支持的人毕竟是少数,另外,内蒙古接壤外蒙古和俄罗斯两个国家,多民族聚居,这就给民族分裂分子提供了方便,他们利用各种事件的恶意宣传也煽动了不少淳朴的少数民族同胞,使得内蒙还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少数民族大学生是维护内蒙古政治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极为重要的力量。因此,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是从源头上解决内蒙古稳定和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江泽民同志指出,“要切实抓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提高广大少数民族党员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民族政策的自觉性;不断发展壮大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中党的队伍,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把它们建设成为模范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强堡垒和团结各族群众的核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维护新疆稳定和民族团结,确保社会长治久安。”

(三)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需要

毛泽东曾指出:“少数民族不仅要有行政干部,要出党的书记,要有军事干部、文化教育干部,还要有科学家、艺术家、工程师以及各方面的人才。”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是民族地区发展的关键,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保证;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领导力量和骨干力量,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中起着桥梁、保证、骨干和带头作用。党的社会主义事业在民族地区能够顺利发展,靠的就是党的民族政策和一大批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少数民族党员、干部。而大力推动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是培养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民族大学生中的很多人,往往是当地一个村里唯一的大学生,他们来到学校往往是带着全村人的希望,多数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读完书后都选择回去建设家乡;另一方面,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需要大批具有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能够在民族地区建设中无私贡献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在高校应加大力度,把他们培养成为真正的“四有”新人,特别是发展为中共党员,对促进当地的稳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二、大力推动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创新方法

积极吸收优秀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党,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中华民族团结和谐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增强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的具体操作中,还是会有一些问题,如少数民族学生大部分来自教育基础薄弱的老少边穷地区,对党的历史和理论知识了解不多,入党愿望不强烈,甚至很多学生都参与教派活动,学习基础差,学习成绩不理想等等,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难度大、任务重。因此,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应从实际考虑,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点,创新培养思路争取培养和发展更多能为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服务的,具有较高政治素质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

(一)通过“开小灶”切实抓好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

抓好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要从“源”头抓起,突出一个“广”字。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党的历史和理论知识了解少,认识浅,缺少社会实践的锻炼,以至于对党的感情不深,入党的愿望也不够强。鉴于此,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不仅要积极正确的引导,更要面向全体少数民族学生“开小灶”,普及党的历史和理论知识,通过党的发展历史、民族地区变化史,以及政治事件等,深化少数民族学生对党认识,另外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到发展得比较好的嘎查、村落去进行社会实践或是调查访问,唤起少数民族学生的共鸣,亲身感受党的政策和先进性,千方百计做好引导启发工作,调动广大少数民族学生的政治热情,激发对党的情感,强化加入党组织的意识,从而为高校大力推动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提供取之不竭的源头活水。

(二)将民族团结放在首位,保证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队伍的质量

入党积极分子被正式确立为建党对象后,要十分重视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在此阶段进行连续的系统的政治理论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保证新党员质量的关键环节。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可以通过开设专题讲座的形式,或是组成红色社会实践团体以及组织马列主义学习小组等形式保证学习的连贯和完整。另外,组织系统的学习,通过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少数民族大学生,使他们牢固树立拥护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各民族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思想和风气。同时可以通过时事政治以及党的重要举措等大力宣传维护边疆稳定、祖国统一的重要意义,激发少数民族大学生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育毕业生党员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鼓励少数民族大学生服务少数民族地区,建设家乡等。通过全面的培养教育,逐步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政治鉴别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个人的发展与民族的振兴、社会的进步紧密结合起来,确保新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

(三)帮助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待发展党员的学习成绩

在呼伦贝尔学院发展大学生党员对成绩要求是首位的,但是大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成绩不理想,甚至一些学生语言交流上还有障碍,成为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时的瓶颈。因此,我们在具体操作中,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成绩。入学时,就要对入党要求强烈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给予“照顾”,不仅有专人负责思想教育、理论提高,更要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学习,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支部考核学习成绩时也要从多方面考核,例如他们的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学习成绩是否稳步提高的角度去考核,不能简单地以是否及格,是否评上奖学金的角度去考核。

(四)思想政治教育要成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的终身教育

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成长而言,加入党组织的过程就是一个深刻的思想教育过程。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坚定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的信念,端正入党动机;严格入党程序和仪式使入党积极分子在体验庄重、神圣的同时,更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其思想得到升华;丰富的组织生活和党的优良作风的熏陶使他们更加坚定对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成为具有崇高共产主义理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的愿意为党、人民和民族的事业长期艰苦奋斗的真正的共产党员,让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从思想上真正入党。

(五)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发展与学生干部培养相结合

如果说入党前的教育是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组织上入党廓清思想认识,重在打好基础,那么入党后的继续教育培养则是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在思想上入党和怎样做合格党员提供保证,重在抓提高。因此,巩固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思想工作比发展党员工作更艰巨、更重要。所以持续不断地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是保证党员队伍先进性、保证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质量的重要环节。而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工作的最终目标是为民族地区提供政治立场坚定的民族干部,因此,这种教育和培养要通过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教育形式,而让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担任学生干部(同理在少数民族学生干部中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或是选拔优秀学生党员担任助理辅导员、助理班主任、朋辈辅导员等,让他们在参与校务工作和服务同学中受教育、长才干,通过担任一定的工作更有利于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的参与意识、责任意思、服务意识和政治信念,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模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他们真正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广大人民利益的维护者,最终成为一个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少数民族党员、干部。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田 苗)

作者:王致宁 王名

上一篇:高中政治教学心理化问题论文下一篇:互动课堂下高中历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