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艺术构建和谐社会论文

2022-04-24

[摘要]中专音乐艺术教育要实现优化教学,正确的教学理念及和谐教育是前提条件,教师综合素质提高是必要条件,课程和教学方法改革是有效手段。[关键词]教学理念综合素质教学方法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不少艺术教育界的有识之士指出:必须打开传统的课堂教学封闭之门,还给学生一个主动和良性发展的天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音乐艺术构建和谐社会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音乐艺术构建和谐社会论文 篇1:

音乐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探讨

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生命线,而音乐艺术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宣传企业形象和激励员工等方面都有着特殊功效。因此,构建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必须注重发挥音乐艺术的特殊功能。

关键词:音乐艺术 企业文化

早在古代,孔子就很重视用“礼乐”来治国,“礼”的精神,其实质就是确定了社会上各个人的地位、职责、本分、义务,人们能按照各自的地位、职责、本分、义务去做事,就会像太阳系各个星各自按照自己的轨道运行一样,能够保持稳定与和平。 但是,过分强调“礼”就会形成离心力,必然使民心涣散如一盘散沙。所以,只有“礼”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乐”的精神。“乐”的精神应该是和谐平衡,通过弹奏或者收听音乐,使我们放弃心灵的烦恼、世俗的欲望,放弃一切不平等的念头,而求与自然合一,求得心灵的平和。现在,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更是离不开音乐,应该充分发挥音乐的积极作用。

一、音乐在诠释和宣传企业核心价值观中有着特殊的作用。竞争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在群雄并起的市场中,品牌形象已越来越成为企业的核心价值和竞争力所在。品牌形象的塑造与推广是一项具有战略性、复杂性、多元性、系统性的工程。音乐的听觉宣传与推广,越来越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情感传播载体最容易激起人们心底的震荡。一首《康定情歌》将中国人和康定一起推向太空,把一个边远小镇推上世界的舞台;一首《我的眼里只有你》帮助一个企业由平庸走向辉煌,足见听觉艺术对形象品牌的巨大影响。再如,成都城市形象歌曲《留在蓉城的微笑》、剑南春集团《剑南春色为我留》、三花药业《一天更比一天好》等,都成为城市和企业的文化符号,有力推动了企业的发展。依靠音乐助推企业成功的案例不胜枚举,足见听觉艺术对品牌形象的巨大影响力。企业家的境界和思维模式决定企业发展最终所能达到的高度。内外环境与条件的急剧变化,一方面给企业经营带来了危机,迫使企业审时度势,改变经营方式与管理制度;另一方面也对企业传统的管理方式带来了挑战。要成为一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现代企业精英,必须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要将视觉宣传与音乐的听觉推广结合起来。充分利用音乐的特殊作用来诠释和宣传企业家的核心价值观念。

二、音乐可加强企业的人际关系,加强群体的社交活动。人

们参与音乐活动即是一个自我认知和认知他人的情感过程。音乐是人们广为喜爱的艺术之一,人的一生中都离不开音乐。音乐又是人们最善于运用和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在音乐各项活动中,无论是创作、表演或欣赏,都能促使人们情感的高度投入:情深意长,随之喜而歌,为之悲而泣,自我陶醉和陶冶,对情绪情感尽情表现、宣泄和升华。人们对于音乐的喜好还在于音乐所具有的共感性。由于音乐不存在语言、文字、种族和国界的障碍,因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融与距离拉近最为直接。人们通过乐音流动之瞬间,伴随音乐旋律、节奏、调性和音强等诸多特性要素的表达,来感受、认知音乐作品的背景及内涵,并通过联想、想象等心理活动,进行形象思维,再现或复制作者的情感意识和音乐形象的塑造过程,引发自己与其他人的共感共鸣和心灵的沟通,“高山流水”之知音。由于音乐活动所具有的诸多群体性协作性,在诸如合奏交响、和声合唱、协奏重奏等二度创作中,都必须具有良好的共感能力才能得以完成音乐形象的塑造,这一过程即是良好共感能力的培养,这种共感过程的形成,有助于人们的集体主义、团队精神的养成,对于人际交流和社会活动能力的发展,甚有促进。尤其当今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使得这一共感能力的时空观念跨越更为便捷。如前不久,中央电视台与西欧各国组织的同时异地交响音乐会直播就是一大创举,其巨大的教育潜能是显而易见的。音乐教育有助于人格的完整和完美 。古希腊的教育是以人的身心美的协调发展为目的,音乐与体育同样受到重视,谓之体育造就人的外形,音乐养成人的内心,最终形成一种完美、协调的人格。亚里斯多德认为:音乐应作为影响人的道德性格的一种手段。音乐教育的目的应是:教育、净化、知识性和休憩。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关于“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教育主张,都足以说明:人们很早就意识到音乐对人的精神的强烈感化力。

音乐教育不仅给人带来愉悦,陶冶人的情操,而且对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具有促进的作用。音乐的审美愉悦功能,能有效地激发人的兴趣爱好,而良好的音乐教育能以特定的方式作用于人的意识和情感,潜移默化、陶冶情操,尤其是那些具有崇高理想道德观的优秀歌曲,甚是有益于学习者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音乐是时间、听觉艺术,以流动的形态进行,这就使得参与者必须具有敏锐的视觉、听觉和触觉,这对于大脑潜能的发掘,以及认知和心理个性的发展都有独到的功用。音乐不是靠间接的通过文字、图案来说明和解释,而是采用一种特殊的手段――直觉和灵感。人们在接受音乐洗礼时,首先运用的是敏锐的直觉,通过想象和联想等心理活动来复原创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使声音的艺术形象由感觉的有限性通向想象的无限空间。音乐活动是一种形象思维的过程,极富幻想,它可以使人超越一切,人在现实世界里有种种的烦恼、忧虑,常常会感到自己的渺小与无助,而美妙的音乐却能使之超然物外,迅速调剂客观与主观的矛盾,恢復人的心理平衡,使之在乐声中融入浩渺的宇宙中去,与大自然浑然一体。

音乐作为一门科学,不仅具有音乐音响的外在形式,还有人类社会生活、思想感情的丰富内涵。在音乐活动中,音乐感知、感情体验、想象联想、理解认知之四种心理因素始终结合得非常紧密,彼此互相影响,从而较好地发挥心理能动作用,使全部心理活动处于高度积极状态。特别是音乐所具的特性,如在空间的扩散力和穿透力,能对人的心理和生理产生其它艺术方式无可比拟的刺激,使音乐对于人的情感激发和感染,更为直接和强烈。这种感情的激发和冲动,正是人类智能火花的迸发,使人的想象插上翅膀,冲破习惯思维的束缚,激发出巨大的创新思维和潜能,“情能育思”就是这个道理。一个感情淡漠的人是很难有所建树的,一些优秀的科学家,其创造的灵感常源于音乐。

三、利用音乐加强企业职工教育,有利于化解内部矛盾。优美的音乐蕴含着高尚的情操,音乐艺术是塑造人们灵魂的有力手段,它对人们的精神起着激励、升华的作用,通过音乐学习能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分辨“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使人的道德、情操、修养发生良好变化。《乐记》云:“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的确如此,例如我们在欣赏《那就是我》这首歌时,连绵、委婉的旋律,如同潺潺流水,细细吟唱着对母亲,对祖国的爱,从而使我们心里,产生了“善”“美”,而听《黄水谣》时,悲壮的音乐,如诉如泣,使我们心里油然升起对侵略者的愤怒。音乐是擅长表达情感的艺术,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音乐艺术能表现人们的感情,思想,但是并非抽象地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当优美的音乐与人的生理、心理的节奏、旋律产生共振并被陶醉时,人便产生一种高尚的、正义的、灵魂升华的情感,使人充满了对生活、生命的挚爱,增强自信和力量,使人的品格和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古今中外的音乐文化艺术源远流长,音乐作品浩瀚无垠,这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们选择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同时又有很强的思想性的作品,精心挖掘内涵,并充分揭示作品中丰富的内容及艺术形象,使音乐之美来陶冶人们的高尚情操。

四、音乐能够促进职工健康的情商,有利于提高生产力。音乐的养生、保健医疗作用早已为人们的注意。我国古籍《辟经音辨》中有“乐,治也”之说,明确了音乐可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也认为“用音乐某些旋律、节奏治疗人的脾气和情欲并恢复内心能力的和谐……,适当地享用音乐可以大有助于人身健康”。1846年克梅特发表了《音乐对于健康和生活的影响》的论文,他在论文中通过列举了许多资料,来讨论了音乐治疗的作用,并确立了音乐医疗学的概念。此后有关音乐的养生、保健医疗的科研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不断得到发展。在现代化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由于竞争加剧,观念多元化,人际关系复杂化,由此带来了大量的情绪问题,焦虑、紧张、压抑、烦燥等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通病,这使得人们不能不关心情绪的健康问题和调节手法的运用。由于音乐所具有的,为其它学科所无法替代的功用,对于人们身心健康的发展,对于健康情商的形成有独到之处。音乐能够调节人的情绪,优美的音乐能促使人解除疲劳、平缓血压、稳定心律,从而使心情轻松、愉快,使人产生欢乐、恬静的情感,消除抑郁、急躁情绪,调节自卑沮丧、精神萎靡等各种心理障碍。音乐活动有益于培养人们良好的共感能力,音乐是人们广为喜爱的艺术之一,人的一生中都离不开音乐。音乐又是人们最善于运用和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方式和手段。由于音乐不存在语言、文字、种族和国界的障碍,因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融与距离拉近最为直接,引发自己与其他人的共感共鸣和心灵的沟通。参加音乐活动,有助于人们的集体主义、团队精神的养成,对于人际交流和社会活动能力的发展,甚有促进。音乐艺术还有助于人格的完整和完美。音乐不仅给人带来愉悦,陶冶人的情操,而且音乐的审美愉悦功能,能有效地激发人的兴趣爱好,音乐以特定的方式作用于人的意识和情感,潜移默化、陶冶情操,尤其是那些具有崇高理想道德观的优秀歌曲,有益于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企业的成功,離不开职工健康的身心素质,而音乐艺术育与活动有益于健康情商的形成,具有无可替代的功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引起重视和关注。

总之,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综合协调,多管齐下。充分运用音乐艺术在企业文化建设的独特作用,将收到意想不到的功效,值得企业家和广大文艺工作者认真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诸葛文斐《音乐艺术与企业文化》中国科技与信息2006、03期

[2] 徐希茅《音乐美育》 上海教育出版社、

[3] 俞人豪《音乐学概论 》人民音乐出版社

[4] 普凯元《音乐治疗》人民音乐出版社

[5]孙美兰《艺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廖夏林 闻慧莲

音乐艺术构建和谐社会论文 篇2:

浅议中专音乐艺术教育的优化

[摘要]中专音乐艺术教育要实现优化教学,正确的教学理念及和谐教育是前提条件,教师综合素质提高是必要条件,课程和教学方法改革是有效手段。

[关键词]教学理念 综合素质 教学方法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不少艺术教育界的有识之士指出:必须打开传统的课堂教学封闭之门,还给学生一个主动和良性发展的天地。作为新世纪的艺术中专教育者,理应改变观念、勇于创新,不断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和教与学的关系,激发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变任务型、应试性的课堂为体验性、自我实现型的课堂。以一节节优质高效的课时努力实现中专音乐艺术教育的不断优化。

一、正确的教学理念及和谐教育是实现优化教学的前提条件

优化教学首先要从源头上优化,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创造出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从认真备课,写教案到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都是在为教学氛围的形成奠定理论基础。这一环节倘若马虎应付、敷衍塞责,优化教学就只能是一句空话。端正教风、教态,体现在对教学工作的主动、热情和创造性的方面。唐朝大文学家韩愈提出,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中专音乐艺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应该是: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道,授人类先进文化之业,解学生人生目标追求、思想品德修養、社会价值观之惑。这无疑对中专音乐教师确定什么样的教育理念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我们的培养目标首先是在学识及思想道德修养方面达到政治合格的中专生;其次是一名在音乐艺术方面达到中等专业水平的文艺工作者。

确立这样的教育理念有助于端正教师的教风、教态,从中专音乐艺术教育的特色出发,认准我们的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不断实现优化教学的最终目的。所以,中专音乐艺术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就不可以单纯地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整体的人文修养和健全人格的全方位培养。

党的十七大再一次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想。这是百年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笔者认为,和谐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更是优化教学的关键所在。就中专音乐教育而言,我们应当在学校教育的所有领域努力营造出和谐教育的氛围,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师和学生为本,挖掘教师潜力,树立自身优势,在教学活动中,深入到学生中了解他们的发展需求,并将此作为一项常规性工作,使教学工作有的放矢。要在和谐教育中彻底消除师生之间的人际交往障碍,通过各种渠道使每一位学生在校园中有良好而愉悦的感受,身心得以健康发展,综合素养得以全面提高、具有良好道德品质、鲜明的个性和人格,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探索精神及深厚的专业知识积累,最终以学生良好的人性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以学生优异的政治品格和专业技能报效社会,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中专艺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不断提高中专音乐艺术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实现优化教学的必要条件

中专音乐艺术教师的综合素质,一是指要忠诚党的艺术教育事业,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每一位教师忠诚艺术教育事业的情怀,爱岗敬业的事业心和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对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和业务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培养和形成教师队伍具有高昂士气、顽强斗志、政治、业务过硬并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每一名教师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分析和解决教育改革和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以优化教育为目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二是指要具备知识渊博和较深厚的艺术专业造诣。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提高,要求我们每一位艺术中专教师既要有日益广博的艺术专业知识,又要有不断精深的艺术专业理论修养;既要有符合时代和社会需求甚至超前的艺术教育理念,又要有较强的示范、实践的艺术专业技能;既要有独立学习思考、继续学习提高的能力和习惯,又要有不断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态度与奉献精神。新时期的艺术中专教师的标准应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敢负责、会管理,勇于改革创新,具有超前意识和探索精神。

中专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有两个重要方面:即“有社会主义觉悟,”和“有文化”。“有觉悟”较容易理解,而“有文化”则是反映一名教师理论思维水平的精神风貌、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标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音乐艺术类的文化分支,其精华部分对后人影响巨大,并将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艺术中专学校的专业教师、不仅有责任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更应该将其发扬光大,担负起民族文化,民族艺术薪火相传的重任。这对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提高学生文化素质,进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倘若我们教师在这一方向体现出浅薄甚至无知,教学效果难以想象、优化教育便成为空中楼阁——仅仅靠掌握某种乐器的演奏和声乐的发声共鸣技巧抑或做几个形体动作,翻几个跟头,是远远不可能完成先进文化传承重任的。

只有教师队伍人人做到“有社会主义觉悟”和“有文化”,才能有效履行我们的教育方针,真正培养出既有觉悟、又有文化的合格学生。

三、不断改进中专音乐艺术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是实现优化教学的有效手段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二十一世纪最珍贵的是人才,最激烈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培养在于学校科学、合理全面的课程设置和教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中专的音乐艺术理应在课程设置的结构上来一番改革,数十年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应当被颠覆。笔者认为:一些传统的、基础性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课是需要保留并要加以弘扬的;而新的艺术形式、理论则不仅要尽快及时地进入我们的视野,更要择优纳入我们的教学计划并进入课堂。此外,有些看似“非”专业的课程设置,其教学效果可能会不次于专业课程,如开设属于“文化课”的史论能够使学生对中外艺术文化的不同发展道路、各种艺术门类互相之间的相通之处等有一个大致了解,从而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其人文气质和高雅情怀。通过对各种艺术门类的了解与赏析,可以有效启发学生的心智,加深其综合艺术修养。此外,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根据学校所处的地理、人文环境特点,开设“采风”课,使学生开阔视野,深入生活,投身大自然,广泛汲取当地人文和民间文化艺术的丰厚养料。再者,把高雅艺术引入校园,请各艺术门类的优秀人才及专家深入学校,为学生演艺积极、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或开设艺术讲座。让学生从中领略、欣赏、感受高雅艺术的真谛;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中专音乐艺术的教学,应多多提倡师生互动式教学,师生应以平等身份进行交流式教学。老师的教学对象形形色色,要做到应人施教。师生要客观冷静地面对“教”与“学”的条件与状况,在互相理解、配合和协作下完成教学任务。师生要“换位思考”,才能建立起彼此知晓、感悟、了解和理解的关系,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作者单位:山西太原科技大学运城工学院)

作者:周永录

音乐艺术构建和谐社会论文 篇3:

传统音乐理论教育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摘要】我国的传统音乐艺术发展到如今,已成一体多元,可谓丰富多彩、兼收并蓄。中国传统音乐艺术在世界乐坛上别具特色、独树一帜,其观念、形态、风格以及传统音乐理论内涵等使得中国传统音乐艺术在世界乐坛上久经不衰、独放异彩。我国的传统音乐艺术是包括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民族器乐等多种艺术形式在内的一个大的范畴。这些多样的艺术形式相互交融、相互促进,为我们留下了大量宝贵的传统音乐理论遗产。在传统音乐理论教育中推进构建和谐社会,是传统音乐理论教育的重任。

【关键词】传统音乐;理论教育;构建;和谐社会;影响

一、传统传统音乐理论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传统音乐理论之于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必不可少的。现在,传统音乐理论被视为社会活动中的一个决定性部分而不仅仅是一个被决定的部分。人要能聚群而生,在价值观念或行为模式上必须有公认而且共同遵守的模式。具体来说就是,在传统音乐理论中,个体在一个复杂的社会群体中被各种各样的方式联系起来,而个人与个人间的社会关系便在这样的联系中以各种不同的程度被限定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不同的利益群體和利益诉求不断增加,多元化的思想观念开始日益显现。传统音乐理论既是一种黏合剂,又是一种润滑剂,它可以整合分化社会,可以使不同的社会阶层之间减少摩擦。当一个传统音乐理论高度发展时,其所构成的体群习惯常常语言化或概念化而成理想的规范或行为模式。作为一种精神价值以及与之相应的人类生活方式,传统音乐理论是社会充满创造力的精神基础。

传统音乐理论也是一个民族长久保持其自身特色的法宝。作为流淌在一个民族血液中的,甚至是深入骨髓的影响因素,传统音乐理论影响着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对于中华民族来说,中国传统音乐理论是极其重要的,它的内在结构所发挥出来的精神力量,能够转化成为吸引和凝聚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传统音乐理论基础、传统音乐理论心理,而一旦与各族人民共同的经济利益结合在一起,就能够汇合成为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凝聚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精华的中华元典能够为和谐社会的建设保驾护航,因为它所贯穿的是天人合一的融通精神。中国传统传统音乐理论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在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中,和谐思想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的实现,而民本思想有利于广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爱国主义则能够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精神支柱,修身为本、厚德载物对培养健全人格、维护社会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有积极的作用。而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中庸和平的基本内涵,在社会、历史、人生各个方面对中华民族产生了深远影响,塑造了国人含蓄、稳健、平和、雍容的独特民族性格。

二、传统音乐理论与美育价值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中国音乐与自然的和谐生态关系及其传统音乐理论价值,现已开始得到学者们的关注。同时,我们已经看到西方音乐近三百年来在机械本体观念指引下发展起来的交响乐,日益显得与人性(如人的自然情性)相脱离。两方学者也意识到在科学文明中人与自然分离的危机,并开始回过头来注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东方音乐传统音乐理论。李约瑟还认为:有充分理由说明“中国是科学人文主义的肇源地之一”,中国的科学人文主要建立在两个基础上,它从来不把人和自然分开,而且从未想到社会以外的人。这些看法十分精辟地总结了中国道家自然人文主义和儒家社会人文主义的基本内容, 也是理解中国音乐人文主义精神现代意义的重要思想基础,这些精神在未来人类传统音乐理论发展中将会发挥新的作用。

法国美学家席勒在其著作《美育书简》中最早提出和使用了“美育”这一概念,他将“美育”阐释为,通过人们对美之形象的观照,培养对美的情感,纯洁人心,以达到人的全面自由、和谐社会的发展。二千多年前,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就十分注重“乐”的教育,在孔子提出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中,“乐”是位居第二的必修科目,孔子开创的教育范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古以来,无论是才子、闺秀,还是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等,都将琴、棋、书、画作为自我完善所必修的“四科”。

三、结语

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传统音乐理论教育应注重教学改革项目的实践性,体现教学方法及理念现代化的发展趋势的特点,在学科建设上充分体现出对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理论的关注,在传统音乐理论教育中呈现出人文关怀与学术坚持,体现出适应教改的新理念新方式。

参考文献

[1]王安国.中国传统乐理课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作者:李立平

上一篇:网络时代企业财务管理论文下一篇:会计信息系统优化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