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干部构建和谐社会论文--发挥人大作用构建和谐社会

2024-04-22

人大干部构建和谐社会论文--发挥人大作用构建和谐社会(通用9篇)

篇1:人大干部构建和谐社会论文--发挥人大作用构建和谐社会

发挥人大作用 构建和谐社会

党的十六届四中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指明了中国社会发展和建设的方向。建设和谐社会是我们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在新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为此我们每一位人大干部都要从实际出发,从更深的层次去研究和把握这一课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保障。

一、充分认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和谐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和谐意味着社会成员之间的友好相处和和平共处,它的基础就是公平与公正,包括文化公平、经济公平、政治平等和社会公正。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和谐作为社会存在的一种状态,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就是社会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储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是人类永恒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现代的新型和谐社会,它按照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以富裕、公正、自由、平等、互助、和谐等为价值目标,是人类共同的社会理想和生生不息的价值追求的延续,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逐渐的过程。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和谐社会就是一个政通人和、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福利不断提高的社会。建设和谐社会是一种行动,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要有主体,就是由谁来建设和谐社会的问题。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建立由政府、社区居民、私营部门以及非政府部门共同实施的机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在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社会结构和谐、社会阶层结构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际关系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自身和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价值目标和发展过程的统一,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如何实现建设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标准是什么?根据国际经验和我国当前发展的实际,我认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实现国家总体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而公平和公正应当成为是否实现和谐社会目标的评判标准。建设和谐社会就是能够使全体社会成员能够共同分享经济增长成果,实现社会公平,和平相处,友好相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发挥引导、协调和支持的作用,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调整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形成和谐相处的人际环境;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切实维护社会稳定。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我国原有的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和日益多样化的利益体系,从而使社会关系更为复杂。要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

改革开放某多年来,我国社会出现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形式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也越来越明显,这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体制转型的支力,又使我国社会发展面临各种困难和风险。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关系、国际环境等方面都面临着挑战和诸多不和谐因素。特别是不同利益群体、不同利益阶层、不同社会成员的具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差别越来越大,利益矛盾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政治稳定。

在这一关键时期,如果政策把握得当,正确统筹和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就会进入“黄金发展时期”;如果经济社会发展脱节,社会差距扩大,社会矛盾加剧,就是导致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和严重滑坡,进入“矛盾凸现时期”。只有适应世情国情的新变化,及时正确地处理好这种变化带来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消除各种不协调不平衡,避免社会动荡和失衡,减小发展代价,构建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所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才能顺利渡过这一临界点,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任务。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可靠保障。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依法代表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负有重要职责,应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1、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是消除贫困,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途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领全局,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发展硬道理,督促政府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通过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以发展来解决前进中的各种矛盾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和问题,促进社会和谐。要抓住经济社会中带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问题,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督促“一府两院”统筹兼顾,在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时,既要重视经济建设,又要重视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共同进步,促进人的自由发展。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督促政府尊重自然规律,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保持良好生态,不能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确保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使人们在优美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和谐相处。

2、大力推进民主法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安定有序。

民主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动力机制,法治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实践证明,和谐社会的构建不仅有赖于完备的法律来引导、规范、约束和保障,而且必须增强全社会的守法意识与法律观念,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督促政府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要大力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对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善于发现和解决本行政区域内法律法规实施中涉及构建和谐社会全局的、带普遍性、倾向性的矛盾和问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法治保障。要督促政府维护社会公平,为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精神文化等活动提供公平的机制、公平的环境、公平的条件和公平的发展机会。要督促政府高度重视和处理矛盾,努力建立合理的社会结构、融洽的社会关系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坚决打击权钱交易、以权谋私、贪污腐化、假冒伪劣、“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严禁有令不行、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使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与保障,社会公平与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要督促政府加快职能转变,健全社会组织机制,完善社会管理、服务功能,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建立社会安定有序的运行机制,使社会运行呈现出持续、连续、平稳的运行态势,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团结。

3、加强干部任免监督,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各级领导干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担负着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艰巨任务。能否选准、用好、管好干部,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事业,带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任命干部,是代表人民对国家机关领导人员的选择和确认。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坚持党的干部路线,正确处理党管干部和人大依法行使任免权的关系。坚持干部德才标准和任职条件,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注重群众公认,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经过法定程序选举、任命为国家机关领导人员。要通过执法检查、工作视察、工作评议、述职评议等有效的监督形式,加强对选举、任命干部的监督,使选举、任命干部按照人民意愿和社会需求依法用公共权力,促使他们廉洁勤政,依法行政,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篇2:人大干部构建和谐社会论文--发挥人大作用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州委四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建设和谐恩施的实施意见》,这是贯彻党中央、省委关于构建和谐社会重大决策的重大举措。和谐社会是一个公平正义、平等友善、安全祥和、积极向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也是一个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充分发扬**、及时反映民意、依法调整社会关系,这正是人大工作的优势所在。在推进我市三个文明发展的进程中,扎扎实实地做好构建和谐恩施的各项工作,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人大及其常委会肩负着重大责任。按照州委四届八次全会的要求,市人大常委会在市委的领导下,努力做到“七个坚持”,充分发挥人大职能,努力构建“小康恩施、平安恩施、诚信恩施、活

力恩施、生态恩施”。

一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促进和谐。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和谐社会的根基,也是人大工作的重要内容。当前,我们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千方百计加快发展。要发展,必须立足我市的实际,而发展不够,发展不快仍然是我市当前最大的实际。随着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各种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层出不穷,而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存在,重要原因就是经济不发达、社会不进步。要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只有采取发展的办法。而发展又必须讲科学,各级各部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真正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而人大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课题,认真组织调查研究,依法行使职权,及时作出符合本地特点、比较优势明显、体现统筹协调发展的科学决策。人大要进一步完善在监督中参与和支持经济发展、在支持参与发展中履行监督职责的工作模式,寓监督于支持和参与中。在监督工作中,坚持以发展为中心,以加快发展为目标,努力消除影响发展的阻碍因素,调整好各方面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我市的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在参与经济工作中,要身体力行,深入实际,不当门外汉,不说外行话,在支持参与中尊重、理解和支持党委政府的工作,自觉地将人大的监督职能融入到加快全市发展的各项工作之中,做到依法监督不缺

位、支持参与不越位。

二是要坚持以发扬**促进和谐。和谐社会离不开政治**。**有利于统筹各方、广纳群言、兼顾利益;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有利于推进科学执政、**执政、依法执政,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人大是党和国家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也是人民群众表达意愿、实现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我们要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人大的职能,不断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深入了解民情,积极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要加大人民群众参与监督工作的力度,把地方国家机关的各项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要进一步发挥好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作用,依法保障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群众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神圣职权。我们在履行职责和实施决策的过程中,要敢于和善于听取群众的呼声,勇于听取批评意见,要通过加强代表活动、提高代表素质、经常联系代表和选民等形式,使基层和群众真实的声音原汁原味地传达到决策者,通过加强**监督,增加决策透明度、扩大群众知情权、参与权、注重听取专家意见等方式,畅通**渠道,提高决策的**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本文出自

公文易爱心文秘网http://]

三是要坚持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关系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加速和社会组织形式、分配形式、就业结构的变革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更加突出,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特别是受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等多方面的限制,各种利益群体的一些利益要求难以得到完全满足,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加大。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解决好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不断在发展的基础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人大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围绕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急待解决的困难,围绕最基层最困难的群众的燃眉之急,加强调查研究,加大监督力度。当前,要重点解决好土地征用、城镇房屋**、行政执法等过程中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要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地方性法规和决定重大事项的基本着眼点,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要从法律上、制度上、政策上推进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悬殊、社会就业矛盾突出、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三农”问题、公权私用问题、国家权力部门化问题、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廉政建设等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引导生活百科全书,解答生活难题 htt

p://

人民群众以理性的方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要真正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对事关全局的各种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深入广泛地组织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之上向政府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建议,切实为市委分忧解难,为一府两院出谋献策。

四是要坚持以搞好法治促进和谐。社会不稳定、不和谐 现象中,有相当一部分问题出在法治观念不强上,也就是说没有严格地依法办事、依法办案,没有高度的法律意识。因此,要实现和谐,必须加强法治,认真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保障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实现完善的法治,作为权力机关的人大及其常委会责无旁贷。人大具有全面保证法律法规的实施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防止行政、司法机关滥用权力,通过法定的方式和程序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实施检查、调查、纠正、处理的权力。人大要运用法律赋予的职权,运用刚性手段,依法对“一府两院”实施监督,促进“一府两院”严格按法律法规调解各种社会关系,解决各种社会矛盾,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要督促“一府两院”依法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要通过组织开展视察、审议、评议、执法检查和调查研究等工作,推动政府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经济运行速度和质量的关系、城

市建设和农村发展的关系、发展经济和关注民生的关系等,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五是要坚持以弘扬文明促进和谐。文明与和谐密不可分,社会和谐是社会文明的标志,社会文明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提高市民素质、构建和谐恩施必不可少的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人大要发挥自身优势,推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的深入

开展,在全市上下广泛倡导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在视察、检查和调研中,要有针对性地了解不同社会群体的思想动态,实实在在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要积极推进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大力提高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科技服务能力,为精神文明建设打造良好的发展平台。

六是要坚持以兼顾公平促进和谐。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只有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人们的心情才能舒畅,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协调,人们的积极性、主生活百科全书,解答生活难题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人大要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监督工作的突出位置,在监督财政资金的分配使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城乡共同发展中发

挥积极作用,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七是要坚持以提高创新能力促进和谐。不断进行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使之更加合理、协调,社会才能和谐、发展。人大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充分发挥职能,还要不断创新,努力提高履职能力。要在市委领导下,寻求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市有机统一的最佳途径。监督工作要更加注重实效,服务代表和联系群众的工作要进一步加强。要进一步完善人大工作制度,使人大工作更加规范科学,把依法办事贯穿到人大的各项工作中去,为构建和谐恩施发挥应

篇3:人大干部构建和谐社会论文--发挥人大作用构建和谐社会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和谐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并充分发挥其领导作用是关键。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村工作错综复杂。农村基层党组织长期工作在第一线, 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直接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 农村党组织及其党员对党的政策的正确理解和贯彻落实直接决定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同时, 要真正做到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更需要有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保障, 更需要高素质的农村党员干部的核心领导作用来保证。只有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及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才能不断加快构建和谐新农村的步伐, 才能不断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和谐、文化繁荣, 才能进一步巩固、维护农村改革的积极成果, 才能进一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党组织是发挥党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基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保证党的政策在农村贯彻执行的重要组织保障。改革开放以来, 党组织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村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农民的精神状态也有了很大的改观。新世纪新阶段,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神圣使命。要完成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 必须依靠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正确领导, 必须依靠农村广大党员干部素质的不断提高。只有在农村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 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党在农村的政策才能顺利地贯彻执行, 各项工作才能有条不紊地开展, 才能保证广大农民真正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过程中, 农村基层党组织及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紧紧抓住农村工作的重心来开展各项工作。农村基层党组织要

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 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带领农民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坚强后盾和领导核心。

二、如何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1.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的原则。

党的领导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只有坚持党的领导, 才能在农村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才能牢牢把握新农村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才能保证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原则落到实处。坚持党的领导, 必须强化农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 建立、健全村委会工作制度, 以制度保障农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 不断完善村民依法自治的相关制度, 不断强化农民在和谐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人翁地位, 充分发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首先,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办事统一起来, 不断建立、健全党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其次, 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战斗堡垒。

2. 以共同富裕为目标, 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把提高党

篇4:人大干部构建和谐社会论文--发挥人大作用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和谐社会;干部职工;作用

中图分类号:C931.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2—0084—0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只要我们不懈地努力,不懈地追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一定会早日实现。

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认真履行法定职责,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和谐社会的特征之一就是社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裕。实现经济的健康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牢牢抓住科学发展主题,通过认真履行好法定职责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促进人民根本利益得以实现,夯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1.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作出科学的决策,促进地方经济健康发展。要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对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事项适时作出科学决策,通过法定程序,将党的主张转变为国家意志,变为广大人民的自觉行动,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科学指导。要坚持在党委的领导下,督促政府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通过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以发展来解决前进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促进社会和谐。

2.要对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加强监督,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监督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也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基本要求。工作实践中,要正确反映和兼顾社会各阶层的群众利益,关注群众普遍反映的热点问题,依照法律精神和公正原则,对低收入阶层、困难和弱势群体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切实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二、把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放到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大系统之中,突出特色、发挥优势

构建和谐社会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任务。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职工合法权益的表达者和维护者。因此,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按照党委统一部署来进行。一是要在确定指导思想、主要任务时与党委保持一致。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从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全面完成实现各项工作任务提供坚强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二是要坚持从群众组织的特点出发,坚持群众化、民主化。用先进的思想、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通过各种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教育、引导、帮助职工,使其在德、智、体等多方面和谐发展,以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要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及时捕捉职工群众思想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使党政领导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和职工思想动态,采取积极措施,为构建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实现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三、以提高干部素质作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打牢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

要肩负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责任。各级党组织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要从国际国内形势和我们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高度,深刻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上来。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要大力宣传全会精神,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形成共识,增强对和谐社会建设的信心,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合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抓紧建立科学高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对社会建设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解决好本地区本部门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步一个脚印,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首先要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工作本领,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大力实施人才战略,选拔德才兼备,能够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工会、干部队伍中来,逐步摆脱队伍老龄化、思想僵硬化等实际问题,逐步实现干部队伍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的要求。二是切实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摆脱面临的一些思想松懈,作风涣散,业务生疏,独立性差等问题。三是要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和考核标准,通过严格考核,努力造就一支思想过硬、工作务实、作风扎实、廉洁勤政、锐意进取、团结奋进的干部队伍,提高其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本领。

四、以提高职工政治素质作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出發点,形成共谋经济发展、共建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

列宁说过:“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人的头脑中不可能自发地产生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需要经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实践的锻炼。因此工会要充分利用所掌握的宣传工具,大张旗鼓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发展和稳定营造良好的氛围。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职工群众,解决职工的思想与政治立场问题。引导职工学会通过正常渠道、运用合法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实际问题。要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让职工都懂得,只有不断增进生产者与经营者、劳动者与建设者的理解合作,才能形成共谋经济发展、共建和谐社会、共享改革成果、共创美好生活的良好局面。

五、以帮助解决职工实际困难作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扎扎实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当下,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这既是一个经济社会的“黄金发展期”,同时也是“矛盾凸显期”。一方面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改革发展呈现出难得的大好局面;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转型加快,社会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利益关系和利益诉求日益复杂,经济社会生活中长期积累下来的深层次矛盾与问题更加突出。部分职工群众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党组织要从帮扶困难职工入手,坚持实施送温暖工程,把解决职工实际困难作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多办实事、好事,保证困难职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六、以调动广大职工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落脚点,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现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动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指导方针的落实。构建和谐社会,激发社会活力,必须把蕴藏在广大职工中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充分发挥其主力军作用。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是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落脚点。要通过开展劳动竞赛、技术比武、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等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把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做活,使新时期的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充满时代气息,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要牢固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不变的主题,更加广泛地把广大职工团结起来,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七、参与改革促进和谐,就是要充分认识并逐步建立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

归根到底要靠深化改革,自觉站在改革的前列,坚定不移地拥护省委、省政府推进改革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参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与社会体制的改革和创新,为构建和谐社会增添生机和活力,为建立健全促进社会和谐的保障制度多作贡献。要造就适应和谐社会建设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和谐社会建设要顺利推进,关键在于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素质和本领。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党员,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把党组织建设成为善于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坚强领导集体。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选好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尤其要以这次地方党委集中换届为契机,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注重选拔培养熟悉社会建设和管理工作的优秀干部。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认真实施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综合考核评价办法,把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成效列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增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同时,要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要制定和完善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抓紧培养大批社会工作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通过多种渠道吸纳社会工作人才,提高专业化社会服务水平。

八、提高职工素质,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宏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这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积极参与全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和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用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充实自己,努力掌握各种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技术素质,不断发展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努力用工人阶级的先进思想和模范行为影响带动全社会,形成共同追求和谐、推动和谐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孟富国.浅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诋蕴及内涵[J].沧桑,2005,(04):69-70.

[2]朱瑞基.正确认识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方法论[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18-22.

[3]高秀英.以创新精神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5,(03):15-17.

[4]胡锦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须做十项工作[J].群众,2005,(09):3.

[5]徐斌.用思想政治工作促進企业和谐[J].企业文明,2005,(08):61.

[6]沈正赋.构建“和谐社会”时期新闻媒体作用新探[J].声屏世界,2005,(09):9-10.

[7]柴大鹏,杜磊.和谐社会的特征解读[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5,(04):52-55.

[8]韩伟,程金城.从文学看和谐社会之构建[J].唐都学刊,2005,(04):15-17.

篇5:人大干部构建和谐社会论文--发挥人大作用构建和谐社会

发挥知情参政作用,反映社情民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建立畅通、公正、规范的表达机制,保证人民群众的意愿能够及时、充分、有序地得到反映。为此,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这一制度成为充分反映人民意愿、维护人民利益的渠道。知情参政是人大代表履职的主要任务之一。人大代表应从维护大局出发,认真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责。一方面,应了解民情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通过专题调研、视察和参加评议、执法检查等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全面准确地把握社情民意,为自己参政履职掌握第一手资料。同时,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改革发展的全局,都要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把国家政策和民情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提出利国利民的议案和建议。另一方面,应如实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意愿,把自己深入基层了解到的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通过各种方式如实反映出来,使党和政府真正了解社情民意,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各级人大代表作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纽带,应从关心群众利益入手,认真做好群众工作。一是为群众排忧解难。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二是教育和引导群众顾全大局。主动向群众宣传国家法律,提高群众知法守法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教育和引导群众正确看待形势、认识大局,通过法律程序表达自己的愿望。三是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把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协同基层组织,从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入手,运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等手段,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充分发挥人大信访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加强与相关部门及社会组织的联系与沟通,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促进社会和谐。

篇6:人大干部构建和谐社会论文--发挥人大作用构建和谐社会

程文丽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证。构建和谐社会,需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和谐社会是民主的社会、法治的社会,加强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真正发挥其重要作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业才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切实把人民当家作主体现到人大工作的全过程,善于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坚持好、完善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不断加强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要善于把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为国家意志,从法律上、制度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这既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履行各项职权时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也是在行使职权中要坚持的基本方向。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监督、决定重大事项和人事任免等各项工作中,要适时把同级党委的意图和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和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与党委决策保持一致,有机结合,从而保障党的领导在各项工作中的贯彻落实。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行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坚持人民当家作主要在人大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坚决贯彻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通过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扎实工作切实推进民主建设,从法律和制度上保证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才能使社会充满活力,人民群众主动地发挥聪明才智,贡献力量,积极参与到和谐社会建设的事业中来。坚持人民当家作主要加强法制建设,促进民主制度化、法律化,要把法律法规的建立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紧密联系,通过不断建立和完善民主法治制度,制定与完善法律法规,进一步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立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在法制的轨道上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通过制定与完善法律法规,切实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也是国家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实行依法治国,就是要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进一步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在立法工作中充分体现民主的要求和人民的意志,制定和完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公民权利、规范社会管理和维护社会安定的法律法规,同时通过认真履行各项职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正,提高执法水平,确保法律法规的严格实施。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创造更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使国家的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解决我国经

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包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关键还是要靠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促进发展是人大工作的第一要务。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人大工作的全过程,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立足于促进科学发展履行职权,围绕促进科学发展开展工作,把社会经济发展确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通过良好的社会秩序来维护、促进和实现公平正义。

维护公平正义,必须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国家权力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构建维护社会公平的法律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做到保证社会成员都能够接受教育,都能够进行劳动创造,都能够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参与社会生活,都能够依靠法律和制度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制定地方性法规过程中,要牢固树立社会公平理念,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立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防止出现强调对社会某-群体权利的保护而给社会其他群体带来不公平的现象。建立健全利害关系人参与立法制度、立法信息公开制度、立法听证制度,逐步扩大公民对立法工作的有序参与,进-步推进立法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协调好、兼顾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使每个人都各得其所、各得其利,确保社会成员公平享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维护社会公平。

篇7:人大干部构建和谐社会论文--发挥人大作用构建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中发挥职能作用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目标之一。十七大报告又明确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获、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充分体现。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是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机构,其工作主要就是关心关注、发展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维护实现社会公平,依法履行监督职能。

一、构建和谐社会人大教科文卫委责无旁贷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制度平台,在表达、调整、平衡各方利益,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维护与促进社会公平的根本途径和保障。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解决的是各种民生问题和社会公平问题,教科文卫事业是和谐社会建设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它事关教育和科技两个战略重点及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施,医疗卫生、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防震减灾等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的大局,是

1广大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领域。目前,我国教科文卫事业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与经济发展的需要,与人民群众的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和不协调的地方。如科技投入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教育资源短缺、教育不公平以及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仍然突出;文化市场管理欠规范,文化产业水平低;医疗卫生事业,特别是广大农村的医疗卫生和体育事业欠发达,一些问题仍没得到很好解决等等。这些,都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面临和加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十七大报告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目标和任务,这些都与人大教科文卫依法履职工作密切相关,人大教科文卫毫无疑问,承担着不可替代的职责和任务,也就是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大教科文卫委责无旁贷,任重而道远。

二、突出社会事业发展,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教科文卫事业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如何促进政府发展好社会事业,积极构建和谐社会,成为人大教科文卫委工作的重点。对此,要在注意社会事业的发展的同时,积极反映群众的愿望和实现群众的利益。一是关注社会事业的根本性发展问题。要关注我市社会事业发展长远的、基础性的建设问题,协助人大常委会开展监督。要深入调查研究,努力促进我市教科文卫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一些关系到群众长远利益的大事落到实处。二是关注群众反映的社会热点问题。教科文卫事业无不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时常成为群众关注和反映的热点问题。要根据社会反

映的热点,对教育收费、网吧市场,以及基础教育发展和管理体制问题,调查研究,听取有关执法部门汇报,督促政府及其部门依法行政,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的问题。

要找准切入点,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抓住关键,才能发挥人大教科文卫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人口问题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群众热切关注,与生活息息相关,解决好这些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要切实解决“三农”问题,重点关注农村教育发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农村食品安全、农村科技、农村体育、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等问题;要关注“农民工”,督促有关部门保障其平等享受劳动保护和不受职业病危害的权力,保障其子女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力。要关注广大农村,还要把工作拓展到城镇失业人员、残疾人、低收入家庭等领域,依法保障他们在医疗卫生、就业培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等方面的合法权益。

切实加强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谋事之道,成事之基。《监督法》颁布实施后,对常委会和工作委员会的职责进行了明确规定,调查研究成为工作委员会一项主要的工作职责。要把调查研究贯穿于全部工作的始终,要围绕教科文卫事业改革与发展中事关社会稳定、事关经济发展、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有计划,有组织,深入系统地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有情况、有分析、有

建议对策的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常委会确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开展执法检查提供议题,为常委会依法作出决议决定搞好服务,当好参谋。要以当前正在开展的创满意机关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改进调研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结合本职工作实际,用好的作风促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进一步增强工作实效。要抓住教科文卫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抓到底,反复抓,抓反复,促进了一些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对我们人大教科文卫委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根据自身的职责,谋实事、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加大工作力度,恪尽职守,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效果,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注重发挥代表的作用。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他们来自各条战线,代表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同时又具有广泛性。他们工作生活在群众中,了解群众的意愿和要求,知道群众所想所忧所需,他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因此,在人大教科文卫工作中,要注意充分发挥代表,特别是教科文卫战线代表的作用。要加强同本战线人大代表的联系,通过邀请参加视察、参与调研、列席会议等多种形式,随时收集他们议政活动的信息,听取他们的意见,并从中梳理出我们工作的选题,在为他们参与管理国家和事务提供议政条件的同时,增强

人大教科文卫工作的力量和实效,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三、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服务的能力

篇8:人大干部构建和谐社会论文--发挥人大作用构建和谐社会

媒体的正面报道应该是让人们能够从中看到更多的社会光明面、乐观的前景, 更好的鼓舞士气的报道。李瑞环同志关于正面报道有一段论述, 他指出正面报道就是要着力去宣传报道鼓舞和启迪人们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东西, 鼓舞和启迪人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东西, 鼓舞和启迪人们加强社会主义和法制建设的东西, 鼓舞和启迪人们热爱伟大祖国和弘扬民族文化的东西, 鼓舞和启迪人们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东西, 鼓舞和启迪人们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而斗争的东西。汶川地震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与以前严密控制灾难信息的反应不同, 地震的信息没有受到限制, 官方新闻机构不断发布最新报道, 提供最新的死亡人数。援救行动、失踪儿童和倒塌医院等情况的细节也没有被掩盖。网络、报纸、广播和电视都可以自由地报道地震情况。我们在网上也看到了成都学生在地震来临之时以手机拍摄的真实视频, 电视台和官方网站也照样播放, 大量褒贬不一的博客帖子也在网上自由传播。汶川地震发生后, 西方媒体对华正面报道增多, 对华态度急剧改变。就连一些平时对中国抱有偏见的西方媒体, 也给中国打了高分。中国媒体在汶川地震中释放出的巨大能量改变了西方媒体以往的态度, 也使中国获得了世界舆论的主导权, 国人信心大增, 空前一致的团结使得中国的形象更加高大。可见, 正面报道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重大。

首先,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宣传中, 要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的原则。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全国人民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 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积极发挥职能作用, 思想得到解放、成果得到肯定, 并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 这是社会的主流, 也是我们宣传报道的重点。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 要自始至终坚持团结稳定、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充分调动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舆论导向正确, 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 是党和人民之祸”。只有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才能使新闻报道达到“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塑造人”的功效。

社会不是一潭死水, 恰恰相反, 要使全社会的创造力充分涌流勃发, 要把各个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 就要营造“心齐、气顺、劲足”的精神氛围通过鼓劲, 加强团结、促进稳定, 这是我们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主要根据。

其次, 正面报道要坚持“以人为本”, 注重宣传典型人物。要坚持“以人为本”, 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人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力, 人与社会的对立统一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尤其要结合当地实际, 切实做好典型宣传、热点引导、舆论监督工作, 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要做张扬先进、宣传英雄的“发言人”。当今时代是英雄辈出、群星闪耀的时代, 层出不穷的英雄不断地汇入优秀共产党人的灿烂星河。大力宣传这些英雄人物和先进典型, 对于弘扬社会正气、推动社会发展进步、鼓舞人们的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再次, 正面报道要充满人文关怀。坚持人本思想, 弘扬人文精神, 更多地关注人的生存、人的教育、人的成长、人的权利、人的幸福, 努力营造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的团结和睦的舆论氛围。和谐社会, 应当是各种社会关系和谐的总和, 必须以人为本, 体现人文关怀。媒体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就需要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社会层面群众的利益, 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团结互助的良好风尚, 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社会环境。“以人为本”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集中体现,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要表现人, 不仅要表现群体的人, 重要的是要表现个体的人, 进入人的心灵世界、情感世界、感觉世界。报道要由群众的人向个体的人转型, 强调报道鲜活的个人, 要深入挖掘人的个性特征, 个人的独特经历, 尽量避免雷同。新闻宣传最终目的是为人服务, 应该体现人文关怀。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不仅要求媒体必须坚持正面宣传为主, 更要求媒体必须准确把握时代特点。正面报道承担着创造良好舆论环境的神圣职责, 必须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 毫不懈怠地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使宣传工作产生温馨、亲和、鼓舞人心、凝聚人心的力量,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增强人们的信心, 鼓舞人们的士气, 这样才能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 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 有利于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张金海.《媒介的责任与和谐社会构建》, 《光明日报》2007年11月24日。

[2]罗以澄、詹绪武.《新闻传媒和谐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 《光明日报》2005年11月15日。

[3]《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年第4期。

[4]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05-06-27.

篇9:人大干部构建和谐社会论文--发挥人大作用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其本质要求就是要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组织的和谐相处以及人自身内部各要素的和谐相处。老年大学作为一种社会组织,是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有责任有义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作用。老年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应该如何发挥作用呢?本文就东辛采油厂老年分校的实践经验浅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1、提高学员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环境

东辛采油厂老年分校把握时代的脉搏,围绕老年人精神文化的需求,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基本素质教育,不断完善思想教育工作机制,积极发挥老年大学教育的导向作用、凝聚作用和桥梁作用。通过标语、宣传栏、座谈会、影像视频等多种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邀请有关领导、专家举行民主法制和时事政治报告会,引导和帮助学员转变观念,调整思想,摆正心态。利用多种宣传形式,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文明礼貌的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努力促成学员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工作人员之间互相关爱的和谐氛围。坚持在老年队伍中开展“传、帮、带”活动,充分发挥其辐射和带动作用。以老学员们的先进道德风范带动和影响其家庭成员以及亲朋好友等,从而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带动起周围的人保持稳定。促进了家庭和睦、社会稳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的发挥作用。

2、增加文体、保健学科,推进健康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指的是老年人个体健康、群体健康、家庭健康、社会环境健康,个体、群体和社会达到协调共进,良性发展。推进健康老龄化就是要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工作目标。其中老有所养是基础,老有所医是保障,老有所教是手段,老有所学是动力,老有所为是方向,老有所乐是所要达到的效果。老年教育正是推进健康老龄化,适应老龄化社会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东辛分校通过问卷调查针对老同志的喜好,先后开设了器乐、书法、威风锣鼓、太极拳、剑、健身球、地掷球、门球、舞蹈、绘画、秧歌、腰鼓、广场操等几十种丰富多彩的文体学科,使老同志心情更加舒畅,精神更加振奋。同时针对老年人普遍要求健康长寿,但缺乏科学正确的养生保健知识的实际情况。分校每年都定期开展系列健康知识讲座和四季养生课堂。普及健康保健知识,使老同志们树立起全新的健康观念,从而提高了中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参加老年大学的学习已经成为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部分,成为他们的精神寄托。分校的百人威风锣鼓队多次在油田职代会和大型活动中代表东辛做开场展示。戏曲班也多次在油田离退休文艺汇演中获得一等奖。成为厂文化建设的一个亮点和艺术品牌。分校还联合局老年大学、其他二级单位老年分校、社区广泛开展各种文体娱乐比赛活动。组织老同志走出去,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向社会彰显自身存在的价值,从而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充实和丰富了晚年精神文化生活。

老年大学还是老年文体骨干的培训中心。据不完全统计,分校文体专业70%的学员常年在社区、广场参加各类健身活动,大部分都是活动的带头人和教练员。随着这些骨干人员的带领,非在职群体参与广场文化活动率达到了80%以上。当子女看到自己的父母健康快乐地生活着,他们为油大干的热情也倍增。蓬勃发展的老年文体活动为全民健身,健康老年,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3、挖掘老年智力资源,服务采油厂和社会

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社会发展委员会第35届会议指出:“老龄不仅是经验与智慧的象征,而且还能使人们根据自己的信仰和愿望,取得更大的成就。”

我厂离退休人员中有为数不少的老专家,老学者。他们人老身未老,体力衰退而智力并未衰退。他们是油田的宝贵财富,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通过老年大学举办的采油厂形势任务教育学习活动,使老同志了解目前采油厂的形势,鼓励老同志发挥专长为采油厂生产建设和文明建设服务。发挥有技术专长的老同志的才能,动员老地质专家、老工程专家结对子带青工。组织好老同志支持在职人员工作,为领导献计献策,为前线鼓劲加油,为采油厂原油上产做贡献。成为稳定社会、教育后代、加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一支健康力量。采油厂原副总工程师沈鑫贤多次在老年大学组织的“传、帮、带”学习活动中为青年职工做宣讲。讲述当年的帐篷、马厩、干打垒,回忆当年的行军床、土炕、地瓜面、敞篷车,号召广大青年朋友,不忘老传统,弘扬胜利精神,争做讲文明、有知识、懂技能、会管理的新时期石油人,为采油厂的科学和谐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4、推进先进文化建设,繁荣群众文化生活,营造和谐社会

胡锦涛同志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界委员联组讨论时讲话时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老年教育是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种功能,充分发挥老年教育的众多功能,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着重要作用。

东辛老年分校重视文化建设,各个班级经常举办文化娱乐活动,每学年都举办老年大学教学成果展示。目前依托学校建立的文化艺术团体多达18个类别。其中书画、舞蹈、威风锣鼓、戏曲、民乐协会各1个,腰鼓队、广场操、地掷球队各2个,柔力球、健身球、秧歌队各4个,合唱队6个。参加人员近千人。地掷球班学员组成的地掷球队多次代表油田在山东省掷球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书画班学员的作品也多次在油田各大书画展中展出,几年来有近百人次学员的作品荣获各种奖项。学员劉凤源还擅长写作,退而不休,笔耕不辍。根据自己的生活、工作经历著出了一部二百多万字的散文集《生活是铁》。正如马代鑫厂长在这本书中的序言中所说:“凤源先生应该是一个执着之人,在岗位执着于宣传工作,笔耕不辍,妙笔生花;退休后,虽然年事已高,似乎童心不老,继续在文学之路上跋涉着,实在难能可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老年人是社会成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积极发挥好老年教育的作用,才能保障老年人享受终身教育的权益,从而推动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上一篇:勐腊县信息简报下一篇:彩铃商业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