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立法论文

2022-04-27

【摘要】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生育政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计划生育政策的推动下,迅速的缩短了我国人口再生产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转型时间,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立法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立法论文 篇1:

浅析“单独二孩”立法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摘要】2013年11月15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单独二孩”政策。随后各省市陆续开始修订人口与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本文旨在通过对人口与计划生育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的分析,为各省市“单独二孩”的立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单独二孩”;立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一、引言

现今人口学中“人口”一词具有人口数量、人口素质和人口结构三个方面的内涵。当前,我国的人口问题在以上三个方面也有不同的体现。首先,在人口数量方面,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就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有助于减轻社会经济发展压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其次,在人口素质方面,我国近年来加大了公共卫生事业和教育事业建设力度,不断提高人口素质,但是,从总体上讲,中国人口健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仍然不高,社会成员的体质下降、劳动技能学习与就业脱钩等问题凸显。最后,在人口结构方面,已经呈现出人口老龄化提速和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居高不下等趋势,这表明我国的人口结构严重失调,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单独二孩”新政的提出与立法正是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而作出的顶层设计。

二、“单独二孩”立法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是由马克思所创立并为列宁和毛泽东等人所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人口理论体系。它把人口研究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是现代人口研究和制定人口政策和法律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支撑。其基本观点主要有:

(一)两种生产的观点

社会生产既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也包括人类自身的生产。两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互为条件。所以,人口的生产必须与物质的生产相适应,这就要求了我国在制定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时,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二)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的观点

人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辩证统一体。然而,人作为生产者是有条件的,作为消费者是无条件的。所以,必须坚持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和提高人口素质,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

(三)人口状况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观点

人口状况如果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就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完善人口政策与法律法规,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党和国家以当前的基本国情为根据,将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和计划生育紧密联系起来,坚持把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相结合,坚持了人的生产性和消费性的辩证统一,坚持了人口状况与社会发展的协调互动,制定了“单独二孩”政策,使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使控制人口增长和提高人口素质相结合,保障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所以说,“单独二孩”政策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又一次创新和实践。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在人口数量上,有利于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数量,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是在人口素质上,有利于合理分配教育、卫生等社会资源,提高社会成员的体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是在人口结构上,有利于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1]

三、“单独二孩”立法的基本原则

立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立法活动的行为准则,它体现了立法活动自身的客观规律,同时也是立法指导思想的规范化和具体化。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立法是整个国家立法的一部分,但有其特定的目标和内容,指导这一立法的原则既要体现国家立法的一般要求,又要有针对性。笔者认为,“单独二孩”政策的法律化应坚持下列基本原则:

(一)实事求是原则

立法必须尊重客观实际,实事求是,才能根据具体的条件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在人口与计划生育立法方面,实事求是原则要求认清我国人口现状和计划生育工作基本情况。我国人口数量庞大而素质不高,人口老龄化严重,性别比例严重失调,不同地区、民族、阶层均存在差异,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方面,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颁发了相当数量的法律、法规,在实施过程中,有成功,也表现出了不足,这是目前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制化的现状。“单独二孩”政策的法律化,就必须正视这一客观现实,把保持合理的性别比例,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放在核心位置,把计划生育工作中需要用法律手段加以规范的各种事项纳入立法的范围,克服现有立法的不足,适应新的需要,使制定出来的法律、法规能切实地得到遵守和执行。

(二)民主立法原则

民主立法原则,是指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立法主体通过开放透明的立法程序,使其意志得以确立和法律的保障。首先,立法主体的组成要体现民主性。立法主体不应只包括由立法机关的专门人员,还应有执法机关的工作人员和专家学者的参加,而且应该尽可能多地直接听取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家庭的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其次,立法过程的要公开化和透明化。立法过程公开化和透明化包括:

公布法律草案,公布审改的各种观点,让人民了解情况,以便人民发表意见。

“单独二孩”政策的法律化充分体现了民主立法原则。早在2007年,数家官方的研究机构就已接受国家人口计生委的委托,就生育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完善展开调研,从而充分调查了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状况,仔细听取了有关专家和不同家庭的意见。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单独二孩”政策得以确定。随后,各省市积极展开调研和听证,并对相关法律规定作出了修改,切实保障了民主立法原则的实现。

(三)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

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要求在国家立法时既要有一般的、原则性的指导和规范,又要针对不同情况作出灵活规定,即允许各地区根据自身情况作出灵活的变通性规定。人口与计划生育的立法过程中,应当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既要重视普遍性和共同性,又要尊重特殊性和个别性。

一方面,“单独二孩”政策的确立为各省市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的立法提供了原则性的指引;另一方面,各省市应正视不同地区和民族之间的差异,灵活得制定适合本省市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比如,各省市可以在“单独二孩”的实施时间上作出变通规定,以实现本地区、本民族的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当然,地方在立法时也应当做到立法统一,处理好“本地特色”和国家大局的关系,实现立法的原则性的灵活性的统一。

(四)权利保障原则

权利保障原则是指立法主体在制定和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时,就家庭和个人的权利应当作出明确规定并提供制度保障。国家在的法律调整中,其目标和任务是维护整个社会、民族在人口活动中的利益,使国家健康发展、繁荣昌盛。立法必须保证这一目标和任务的实现,赋予国家有关部门管理人口活动的权力,家庭和个人在人口活动中应该服从国家、民族利益的大局目标,但是,这并不等于可以忽视家庭和个人权利,因为家庭和个人是社会的细胞,在人口活动中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2]

“单独二孩”的确立和施行需要坚持权利保障原则。首先,对“单独二孩”条件的规定应当具体明确;其次,对符合“单独二孩”条件的对象的生育申请程序应当简化;再次,计生管理工作中应当尽量采取缓和的措施;最后,应当做好宣传工作,使家庭和个人能够知晓所拥有的生育权利。

四、结语

生育政策调整是一项关系到个人、家庭与社会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单独二孩”政策的提出和法律化适应了新形势、新要求。各省市在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时,应当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为指导,坚持人口与计划生育立法的基本原则,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出良好的人口环境。

参考文献:

[1]单独二孩政策前世今生[EB/OL].http://jinan.dzwww.com/ztzh/ertai/etjdet/201311/t20131127_9255661.htm.

[2]陈明立.人口与计划生育立法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21.

作者:苗玉刚

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立法论文 篇2:

浅析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我国人口生育政策

【摘要】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生育政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计划生育政策的推动下,迅速的缩短了我国人口再生产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转型时间,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关键词】人口;生育;政策

一、我国人口和生育政策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我国人口和生育政策的相关概念:

1、人口政策

人口政策是一个国家根据本国人口增长过快或人口停止增长而采取的相应的政策措施。不同的国家因本国人口的发展情况不同,采取了不同的人口政策,而且,一个国家的人口政策还会随着本国人口发展的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调整。

2、生育政策

中国现行生育政策主要是,国家鼓励公民晚生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

3、计划生育

計劃生育的主要内容及目的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自制订以来,对中国的人口问题和发展问题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

二、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施行的主要目标和保障措施

1、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主要目标

(1)实现最优人口规模

1964年国家将计划生育工作纳入计划经济的范畴,从制定生育政策之初,到目前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目标主要集中在人口数量和增长率上。经过半个世纪几代人的努力,基本实现了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的不同阶段的人口控制目标,2010年我国总人口13.7亿人,基本在控制目标以内。

(2)提高和改善人口质量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不断完善,卫生保健事业迅猛发展。截至到目前初步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框架,居民卫生保健的服务体系、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2、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保障措施

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的实施关键在于制度化。“陈云同志也指出:‘对计划生育工作要大造舆论,要立法。’”笔者除了立法,还要有人执法,在执法过程中需要组织保障、法律保障、资金保障,三者缺一不可。

三、建国至今我国人口和生育政策的演变分析

不同阶段我国人口问题的表现不同,尤其是人口生育率和人口增长速度不同,因此实行的政策也有各阶段的特点,根据不同阶段不同特点,以及参考许多学者的论著,将政策演变过程分成六个时期,分别是如下几个时期。

1、鼓励生育阶段(1949年—1953年)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刚刚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由于战争、饥饿、疾病等原因,我国在建国之初人口并不多,尤其是劳动力缺乏。为了加快新中国的建设步伐,我国实行鼓励生育的政策。

2、节制生育与反复阶段(1954年—1959年)

1956年《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报告》中强调“适当的提倡节制生育”,并由卫生部门负责节育工作。

3、计划生育思想复苏阶段(1960年—1969年)

1964年,国务院成立了计划生育委员会,部分地方政府设立了计划生育工作机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开始有组织的进行。

4、计划生育政策起步和趋紧阶段(1970年—1984年)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召开,确定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同年十二月,在我国第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计划生育被写入宪法,计划生育工作提到了法律的高度,而且被列入我国的根本大法。

5、计划生育政策调整阶段(1984年—1999年)

199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指出,继续坚定不移的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主要是为了应对当时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的情况下存在的生育率提高的倾向。

6、稳定低生育水平阶段(2000年至今)

2007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重申要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强调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倡自主节制生育政策。进入上世纪6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逐渐得到证实。70年代开始计划生育工作稳步落实。80年代计划生育工作效果逐渐显现。90年代开始逐渐强化计划生育工作。进入新世纪,我国计划生育工作重点在稳定低生育水平和提高人口素质上,计划生育工作依然是我国政府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四、科学发展观视角下对现行人口与生育政策的完善与调整

1、调整现行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可行性分析

(1)调整现行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必要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现行生育政策的负面效应越来越突出:人口老龄化严重、出生人口性别比过高、少儿人口减少、独生子女的风险问题、城市化需要人口集聚的矛盾等等,这些问题的暴露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调整我国现行人口和生育政策具有必要性。

(2)调整现行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可行性

有人担心停止计划生育后会引起生育率大幅反弹,又不利于人口平稳发展,其实社会越发达,养育成本越高,生育意愿越低,婚龄、育龄越晚,不孕率越高,生育率也因此就越低。

2、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建议

(1)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近年来,我国计生政策改革的呼声日渐高涨,从两年前就屡屡有“国家将放开‘单独’家庭生二胎”的传言流出,但每次均被官方否认。目前,随着放开二胎政策的提出,我国很多省份已开始逐步实施放开二胎政策,但具体实施情况要根据各省具体状况而定。

(2)小步慢行式放宽生育政策,最终达到“二孩加间隔”的政策

生育政策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一旦放的过开也容易引起生育行为的波动,考虑到短期爆发性的生育势能,应对生育间隔做出限制,即第一胎和第二胎要相隔四年以上,实行“二孩加间隔”的政策,逐步推进。

(3)提高人口文化素质,引导民众自发控制生育率

人口文化素质与生育率呈负相关关系,人口文化素质越高,生育率就越低,能够起到自发控制生育率作用。

五、结论

总结过去,正视现实,面向未来,我们需要对未来中国人口走向负责。无智不明、无勇不破,无信不立,我们需要大智慧、大勇气调整我国的生育政策。笔者相信,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找到一条符合人口内在发展规律的生育政策之路!

项目来源:佳木斯大学2013年教育科研项目,项目类别:重点项目,项目名称:高校学生性教育中多元化性取向现状的认知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JKA2013-031

【参考文献】

[1] 冯立天. 中国人口政策的过去、现在和将来[J]. 人口研究, 2011(4).

[2] 王 丰, 郭志刚, 茅倬彦. 21世纪中国人口负增长惯性初探[J]. 人口研究, 2008.

[3] 陈建先. 计生政策与农村相关政策的反思[J]. 重庆行政, 2007.

[4] 穆光宗, 武继磊, 张敏才, 等. 超低生育率阶段的区域人口发展战略[J]. 人口学刊, 2008.

[5] 胡鞍钢. 为何需要调整人口生育政策[J]. 人口与发展, 2008.

[6] 曾 鸿. 新时期人口政策应有新思路[J]. 问题研究, 2010(5).

作者:郑华

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立法论文 篇3:

浅谈计划生育药具管理方法的创新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日益得到发展,不仅有效的抑制了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情况,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知识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社会的稳定与进步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而计划生育药具管理在计划生育过程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随着计划生育政策深入发展,国家对于计划生育药具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实际发展情况,阐述了计划生育药具管理的发展现状,并且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关于药具管理的创新方法,从而促进计划生育药具管理的进步,为计划生育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计划生育 药具管理 管理方法 创新

一 计划生育药具管理的现状

我国计划生育药具管理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来讲,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首先其中一个方面就是药具发放的目标人群的流动性不断的增加,同时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女性的首次性行为的年龄段逐渐的降低,也就是说趋于年轻化,但是在这些人群中,很大一部分的人对于性和生殖健康的知识了解的不多,甚至可以说是相当的匮乏,对于某些疾病,例如:艾滋、性病等等都认识不够深刻。

另一方面,就是药具发放的人群的需求的不断变化,现代社会大都在追求的是个性化与高品质的生活,因此人们更加关注的是自己的生活质量,但是在这些药具的生产过程中,避免不了某些产品的质量偏差,不尽人意,使得一部分人放弃领用而对药具管理甚至计划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再者说国家的相关部门也有一定的责任,对于计划生育的药具发放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办法保证其使用效率,达不到使用药具所能呈现的最好效果。

由于我国人口数量众多,实现计划生育更是尤为重要,而起关键作用的药具管理更是应该及时的进行改革与创新,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过程中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二 计划生育药具管理方法的创新

1. 脚踏实地,确保计划生育药具管理创新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改革创新,尤其是计划生育药具的管理,更是一项艰巨复杂而又是长期发展的一个任务,确切的来说,走到今天这种程度已实属不易,但是要想进一步的取得更好的成绩,还需要解决很多的难题。

首先要明确计划生育药具管理的目标,明确发展方向。

其次要对其进行有层次有条理的分析规划,进行针对性指导。

当然还要对自己严格要求,遵守规章制度。

2. 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对计划生育药具的认识

在现代计划生育迅速发展的情况下,计划生育药具管理也进入一个关键的发展时期,要想对其进行创新,必须要提高大家的思想高度,对其进行统一,实现更好的发展与进步。

要对计划生育药具管理方法进行创新,就要把计划生育药具工作融入到整个大局的发展中进行考量。药具工作要想有好的发展,就要融入大局,例如:考虑到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结合民生事业的部署、适当的与优秀的服务进行融合,服务与这些大局,提升群众健康水平,改善民生质量,做好计划生育,促进各项事业的稳定发展。同时进行有效的宣传推广,让更多的群众了解药具知识、熟识新技术新产品,确保群众能够在一定物质基础上对计划生育药具管理起到促进作用。适当的对民众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其文化素质水平,使其思想得到进步,也是一种有效改进计划生育药具管理方法的有效途径。

3. 以计划生育为中心,推动计划生育药具管理创新

(1)要想推动计划生育药具管理工作的创新,首先要以计划生育为中心加强部门网络建设。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得到发展和应用,当然计划生育药具管理工作也是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在药具管理基础上加强网络建设,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其进行管理统计,保证其数量的准确性,对于药具的发放以及整理都极其方便快捷,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人员管理难度,促进计划生育药具工作的进步与发展。

(2)对计划生育药具管理机制进行改革,优化其工作流程。传统的管理办法已经满足不了现代社會对企业发展的需求,药具管理也是如此。因此计划生育药具的管理要有明确的定位、适当的检测,以及有良好的计划和发展战略。要建立能够承担要具发展的管理体制,在稳定的基础上提出改革创新的方案,促进计划生育药具管理的发展与进步。

(3)完善计划生育药具管理方案,提高其管理服务水平。

加强计划生育药具管理工作,对其采购、编制等相关工作进行完善,严格规范其行为标准,加大管理方案的监管制度,不断的对其进行改善和加强。同时要求在管理工作中对消费者或者育龄人群要具有良好的服务态度,扩宽服务范围,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促进计划生育药具的应用于推广,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结束语

本文着重研究了计划生育药具管理的现状以及计划生育药具管理的创新方法,不仅了解到计划生育药具的管理对计划生育的积极作用,还能够通过对计划生育药具的管理办法进行创新改革从而促进我国计划生育的发展。同时要知道,创新改革是所有事物发展的最好的方法,因此,相关的研究人员要从不同的角度以及不同的思维方式去考虑计划生育药具的管理,改进计划生育药具的管理方法,加强计划生育药具的质量、发放问题,促使计划生育药具管理团队的专业化,进而促进药具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车立平. 计划生育药具管理亟待立法[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3(11)

[2] 裴兵. 关于城市计划生育药具管理工作的思考[J]. 人口与计划生育. 2004(10)

[3] 王代权. 计划生育药具管理工作的现状与对策探讨[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7(02)

[4] 刘成双. 计划生育药具管理服务工作问题及对策[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9(12)

作者:刘桂兰

上一篇:社会转型期大学语文教育论文下一篇:SDN应用下的通信网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