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礼仪素质教育论文

2022-04-21

“一所学校其实是一种氛围,一种文化,一个学生进入中学学到什么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受到文化的熏陶,被浸泡成一种人才。”学校精神是基于校园文化基础之上的外在整体风貌和内涵的体现。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精神的载体,一个学校精神的塑造应与学校文化建设同步进行。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中学生礼仪素质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中学生礼仪素质教育论文 篇1:

高职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摘要:目前我国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不容乐观,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因此,高职英语教学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营造和谐的人文育人环境,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关键词:高职,人文素质,英语教学

一、高职英语教学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过程,更多侧重的是知识的灌输,为完成应试,教师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侧重英语语言实用化、职业化、工具化,从而忽视了语言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考虑,忽略了学习者的兴趣爱好、思想情操、人格意志的培养,导致学生的知识面过窄,文化底蕴薄,缺乏创造性思维及挑战精神。甚至出现部分学生道德观念淡薄,精神空虚,缺乏与人共事的能力,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心智。因此,高职教育环境下运用英语教学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更具紧迫性和现实意义。

二、高职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我国高职教育主要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强调实际操作能力和用工市场的就业率。高职英语教学应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加强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群体都是属于"90后",他们有着自己一代人的显著个性特点,表现出很高的自主性。他们的思想更为早熟,对每样事物他们都有自己的见解。他们自信张扬,充满激情。但不少同学缺乏正确的学习西方文化的价值观,有的同学认为爱国就不要学英语,有的则认为外国的月亮一定比中国圆。高职毕业生如果人文素质过低,就可能难以成为和谐社会的积极因素。即使由于某项技术或技能较娴熟而得到录用,由于其人文底蕴不足,缺少发展后劲,在激烈的竞争中也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威胁。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最现实、最可行的办法是在专业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而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是其中的一条重要渠道。

三、高职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

通过与本校英语老师的访谈,发现近三分之一的教师反映,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实施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审美观等人文精神的教育比较困难或难度较大,许多英语教师由于工作量很大,每周平均课时在16节左右,有的老师甚至达到18或20节。这样,英语教师参与人文素质教育活动就形成了一种时间和精力上的负担。怎樣在英语教学中引入人文素质教育是本文主要研究方向。

(一)、在英语教学中加强西方文化知识的介绍,引导学生感受高尚人文品质。

如今的英语教材涉及领域十分广泛,含有丰富的人文知识,大体涵盖了有关英语国家或民族的历史、人物、政治、经济、科技、文学、宗教、习俗等。就以《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为例,每一篇课文都包含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如感恩教育方面:《感谢妈妈为我所做的一切》(Thanks, Mom, for All You Have Done);实现自身价值方面:《大学--人生的转折点》(College - A Transition Point);人与社会方面:《他帮助了盲人》(He helped the Blind);财富观教育方面:《果园里的财宝》(The Treasure in the Orchard);人生观教育方面:《追寻我的梦》(Tracking Down My Dream);建立和谐社会方面:《无可指责》(Blameless)……总之,应当充分发掘和使用好教材中的人文教育素材,引导学生领悟其中的文化内涵,重视对西方文化的介绍,使学生更直观、更多地了解外国历史、文化、经济和科技,起到辅助提高英语学习效率的作用,同时可使学生领略和感受外国文化中的人类优秀品质和成果。

(二)、创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注重人文关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奥秘在于热爱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有很多种表达方式,但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关注和引导,注重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体会到来自英语教师课堂上的人文关怀,是教师热爱学生最重要表达方式。交际是英语语言教学中最重要部分,它要求英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扮演优秀的交际家角色,与学生进行情感和身心的交流。例如,在《大学英语》第一册第五单元I Never Write Right的教学中,可以就Warm-up Questions 部分讨论的问题Have you got any dreams? If so, what are they?这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完成这个问题之后,英语教师可以接下来提问第二个问题:How will you do to make your dream come true? 我们把学生的梦想是什么和第二个问题如何实现梦想衔接起来,学生在口述如何实现理想答案的过程中,教师既了解了学生的想法,又可以借机鼓励学生要像文中主人公Linda Stafford那样坚持梦想,不惜辛劳实现自己的梦想。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下,教师和学生进行融洽和谐的交流,能够帮助学生轻松参与课堂,在锻炼能力的同时,又树立了为理想而努力地决心,心灵得到升华。同时,作为大学英语教师,自身的精神世界要纯洁和高尚。正如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言:"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都不能代替教师的人格作用。"因此,作为大学英语教师,要注重培养自身高尚的人格。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尊重,教师会享受到教学的乐趣,体会到人生价值实现的欣慰,会以更大的激情和动力投入到教学中去,促进英语教学效果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通过第二课堂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人文素养。

第二课堂活动是课内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多样化。在教师指导下, 可成立课外活动小组和英语协会, 定期介绍西方礼仪、文化、经济和科技等知识, 开展各种活动,如英语晚会、英语文化节、英语讲座等,重点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协调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使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统一起来,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这样既可提高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又可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总之,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促成的,需要大学英语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课程优势和教学资源优势的探索和研究。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英语教学,引导学生认识中西方民族的历史观、价值观、审美观,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使学生的道德得以提升,个性得以成长,身心得以和谐发展,也使教师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体验到职业幸福,促进职业发展。同时也促进学生在专业领域上的全面发展,使他们在国际化、信息化和多元化的社会中施展才华,达到培养学生更高素质的目的,其意义远远超出教授学生学习语言本身。

参考文献:

[1] 徐常兰,高职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6)

[2] 李茹.,高职英语教学与人文素质的相互渗透[J]. 海外英语, 2010,(06)

[3] 张雪珠、张琪,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J]. 山东外语教学, 2004,(4)

[4] 何梅、刘园,浅谈高职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J].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刘蕊

中学生礼仪素质教育论文 篇2:

创建校园文化 提升学校精神

“一所学校其实是一种氛围,一种文化,一个学生进入中学学到什么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受到文化的熏陶,被浸泡成一种人才。”学校精神是基于校园文化基础之上的外在整体风貌和内涵的体现。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精神的载体,一个学校精神的塑造应与学校文化建设同步进行。校园文化是中学办学管理过程中所重视的积极有效的手段,其现实目标是提高办学水平,增强学校实力;理想目标则是凝结在校园文化基础上的学校精神。校园文化是开放、整体、丰富多彩的,它的有效实践有利于促进学校精神的提升。

一、校园物质文化:大力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

中学校园的物质文化主要包括学校的地理位置、地形风貌等自然环境和校园的各种建筑、文化设施和生活设施等。优良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可起到美化环境、装饰学校的作用,使得校园成为花园式学校学习环境。同时,其独特的物质文化形态和完善的校园设施将为师生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

布局合理、错落有致的校园文化布置能给人以美的感受,美观大方、造型别致的校园建筑物能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幽雅的环境能使人沉浸于知识的海洋,放飞青春的理想,甚至每一盏灯、每一处走廊墙壁上的文化都体现设计者、建设者的理念和追求,都昭示着学校的人文精神和“以人为本”的思想,都不同程度地代表着学校发展的过去和未来。把学校建设成最适宜学生个性完善、人格健全的“生态系统”,建立人文、平等、科学、开放的环

境的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到了我们身上。

二、校园行为文化:广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具有校园特色的文化活动,它的开展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突出学生的个性特长,陶冶学生情操,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形成浓厚的校园氛围,充分调动广大师生为学校发展做贡献的热情。

不同种类校园文化活动的根本目的都是发挥“育人”功能。我校坚持把升旗仪式列为例会。班会课(每周四)、专题教育作为校园文化生活的常规性活动,把团队建设、政治学科、科学等学科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生活的有效延伸,把大型的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等作为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我们把校园文化活动中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诸如“水果拼盘比赛”“拔河比赛”“各班大合唱及综艺类大型演出”等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精神生活得到充实,身体健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道德境界得到升华。我校团队建设也充分发挥着作用,在区里各级各类如“金话筒节目主持人比赛”、各项征文比赛中获奖颇丰。以这类活动作为载体,隐学校精神于具体活动中,塑学校精神于无形。

近年来,我校还相继推出了主题班会特色周活动、中学生礼仪岗、中学生文化艺术周、校园歌手大赛、普通话比赛、双语辩论赛等,汇成了一道道亮丽的校园文化风景线。在学校里先后组建了“文学社”,创办了每学期的校刊、校报,教师、学生论文集,还有男篮、女篮、游泳、艺术体操等几支运动队。校园文化因此变得活跃,有力配合了学校的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团员志愿者们为社区敬老院孤寡老人送爱心;走进学生们所居住的社区,为社区居民教授简单的“迎奥运,迎女排”英语口语。所有这些,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扬。

三、校园精神文化:科学设置人文社科知识讲座

中学生乃至整个人类的人文素质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人文知识积累和内化的结果,是人文教育的结果。人文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人的精神世界塑造的教育。教学生待人接物,视学生人格完善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或终极目的,是人文教育观始终坚持的一个核心理念。

于是,我校从人文讲座开始,在校园生活中积极采取“请进来”的办法,包括请省专家来讲课题,或开办文化知识、法律知识、消防知识等讲座。师生通过观看录像、听专家讲授、实地演练(如火灾预警逃生)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社会的方方面面,提高了中学生的人文素质,同时此形式对创造中学的人文氛围、提高我校办学质量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不定期地开展人文讲座,邀请区内外甚至省内外知名学者向师生讲解文化、法律、社科等多方面知识成为中学校园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教育,应当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通过读书修身、思想道德修养等人文方面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生自身文化素养,充实其人文内涵。(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松花江中学)

□责任编辑 曾维平

作者:沈建亚

中学生礼仪素质教育论文 篇3:

用传统节日文化,深化中学礼仪教育

摘要:传统节日中蕴含丰富的礼仪文化教养资源,加强节日礼仪的传承创新,既能增强中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同,又能深化中学礼仪教育,培养健康的社会心态。

关键词:用节日文化 深化礼仪教育

传统节日有着特定的民俗文化内涵,是一种特殊意义的文化资源。中国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结晶。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内外炎黄子孙中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传承传统节日文化,是维系我们民族发展的重要纽带,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催化剂,是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标志。弘扬优秀节日文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扩大“唱读讲传”范围,将礼仪教育扩展到家庭教育,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迫切要求。

1 中学生传统节日文化现状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在西方文化冲击下,很多传统节日名存实亡,越来越多的中学生不仅不知道、不了解民族的传统节日,更是对传统节日的礼仪和精神价值持冷漠态度,但对洋节却很热衷、崇拜。

2 加强节日礼仪的传承创新,增强中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同

中学生传统节日的礼仪文化教育,要对传统节日礼仪,去粗取精,发扬光大,将礼仪道德、法纪教育等有机整合,增强广大中学生对传统礼仪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培养良好的社会心态。

2.1 春节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中国人数千年的核心节日。它代表温暖和亲情,是一种民族文化象征与凝聚民族情感的重要力量。“回家过年”不仅是亲人的团聚,也是精神的洗礼与伦理关系的更新。春节期间的活动很多,其中与中学生相关的节日活动有:

1)亲自动手,美化家园。

打扫房屋,搞好卫生,挑选春联,张贴对联。中学生参加这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既美化了家园,增添了节日喜庆气氛,让自己在这些活动中体会到辛劳与欢愉;又提高了对美的欣赏和创新能力,突显了对父母的孝道和感恩。

2)祭奠祖先,感恩社会。

春节是中国的“感恩节” 。注重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以此传递亲情,感恩长辈,表达友情。祭奠祖先既充满了对祖先功德的感激,又表達了让祖先“庇护子孙”的美好愿望,更能培养和谐的社会心态,感恩社会。

3)善待自然,尊重自然。

从正月初一到初七,分别被先人们称为“鸡日”、“狗日”、“猪日”、“羊日”、“牛日”、“马日”、“人日”,代表7类生物的生日,把人的生日放在其他动物之后;这些都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感恩理念及善待、尊重自然的情怀。

4)吃团年饭,温暖亲情。

烧香敬祖,燃放爆竹,合家团聚,共享年节。趁着吃团年饭的年节场景,教养中学生的礼仪,对训练学生的胆量,口语表达能力,交际能力,礼节素养大有补益,更使学生体验快乐,温暧亲情,感受被尊重,被关爱的愉悦之情。

5)走亲访友,恭贺新春。

新春期间,带上极具地方特色的礼物(品),扶老携幼,出门走亲访友,举家前往亲友家拜年,互致新年祝贺。拜年是春节期间最普及又极富人情味的传统仪式。

2.2 清明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每年4月5日前后,人们悼念先人,祭祖扫墓和踏青春游的的节日。清明节的主要活动有:

1)祭祖扫墓。人们给先人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燃香奠酒,烧些纸钱,以表示对死者的孝敬和关怀,表达孝恩亲情,祈求祖先荫庇家人安康,给家人带来好运。

2)祭扫烈士墓。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和革命先烈纪念碑,已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形式。中学生要积极参加这一活动,瞻仰烈士墓,参观事迹展,缅怀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

2.3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汉族隆重的传统节日,其第一要义是纪念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相传屈原在这天投江自杀,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天当做节日。我们要利用这个节日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新时期历史使命意识教育,要他们为了民族的昌盛,为了正义事业而努力奋斗,甚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通过组织学生参观龙舟竞渡,培养中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在公共场所讲礼仪的行为。

2.4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佳节。中秋节的活动主要有:

1)拜月赏月:每当中秋月亮升起,全家老小仰视明月,祭月拜月,边吃边谈,共享美味食品和明月的清辉。因故不能回家团聚的亲人,身处异乡,仰望明月,勾起对故乡亲人无限思念之情。这是对中学生进行孝敬父母,友爱亲人等亲情教育、感恩教育的有利时机。

2)品尝月饼:在八月十五这天,有吃月饼的习俗,用月饼寄托思恋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

3)送礼拜节:中秋这天,走亲访友,互赠礼品,特别是青年男子要趁中秋节日拜会岳父母大人。礼物不拘轻重,最好是成双成对,但月饼不能少,既可联络感情,又是对亲人的节日祝福。对中学生可倡导三个活动:短信情意寄,电话一线牵,情意款款送。倡导同学们亲自写条短信发给亲人,把平时没有机会或不好意思说出口的话写下来,发给自己的父母、亲人,让他们感受中秋的温暖。

2.6 国庆节

10月1日国庆节,是我国各族人民欢庆的日子。国庆节庆祝活动,旨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激发广大群众爱党爱国热情,倡导知荣辱、重礼仪、讲文明的良好风尚,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激发广大中学生爱党、爱祖国、爱家乡的热情,抒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豪情壮志与美好憧憬,展现新时代中学生的时代风貌。

3 用传统节日礼仪文化,深化中学生礼仪教育

文化育人,让中学生浸润在富有传统节日礼仪文化氛围中,是创新教育方法,扩大“唱读讲传”范围,提高中学生精气神,培养健康的社会心态,深化中学生礼仪教育的新举措。

3.1 倡导传统节日文化,丰富中学礼仪教育的内涵

在中学生中大力倡导传统节日文化,是深化中学礼仪教育,提升其文化涵养和文明素质,追求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有效排斥颓废、落后、腐朽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的需要有重要意义。

3.2 形成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

倡导传统节日文化,把几千年沉淀下来、集聚下来的传统文化精髓,通过传统节日,让更多的中学生,采用各种方式,参与到活动当中,感受节日的氛围,形成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使素质教育得以纵深推进。

3.3 创新形式,增加互动性,提高关注与参与度

当前,年轻的中学生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度是很低的。我们要将传统节日的精华彰显出来,突出思想教育内涵。采用中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班会、情境模拟等形式,增加其互动性,使传统节日能更广泛地吸引中学生的参与,提高其凝聚力和吸引力。促进心理和谐,调整浮躁心态,理性地反映个人利益诉求,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对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与巩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周勇 蒋嘉宾 陈金城

上一篇:政治课兴趣德育教学论文下一篇:课程改革微观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