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论文

2022-07-03

[内容摘要]对大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不仅有助于增进人际和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还是培育合格人才、传承中华文明的需要。大学生文明素养的缺失主要是由家庭教育、学校评价体系失衡以及学生认知不足等原因造成的。对大学生加强思想教育、社会实践教育,以及完善学校规章制度、评价体系是提高学生文明素养的关键。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论文 篇1:

如何加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

【摘 要】文章从重视教育主体、丰富教育内容、拓展教育载体和重视自我教育等四个方面探索如何加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文明礼仪;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载体;自我教育

如何进行文明礼仪教育,高校应该加以重视,应不断地加强对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对策的探索,建立完善的方法与途径体系,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进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一、重视教育主体——发挥教育主体的关键性作用

(一)发挥教育主体的方向性。所谓方向性,是指教育主体要坚定文明礼仪教育的明确的方向,并始终坚持文明礼仪教育的目的。只有坚持方向性,才能抓住文明礼仪教育的本质,才能统一思想和行动,发挥文明礼仪教育的整体效应,才能实现文明礼仪教育的价值。教师在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过程中,要坚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所需的高素质人才的方向,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及文明礼仪素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提高学生的文明礼仪素质和整体综合素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明礼仪环境。

(二)发挥教育主体的示范性。所谓示范性,是指在文明礼仪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模范作用以及教育者自身的文明礼仪修养熏陶作用,感染受教育者在其文明礼仪的认识和觉悟上都不断得到提高和进步。一个形象气质好、礼仪素质高、专业功底扎实的教师就等于是一本活生生的好教材,一种好的教育方式可以让学生在知行统一的践行中懂得什么是“文明礼仪”。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和生活中要时刻注重自身文明礼仪修养的示范作用,增强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效性。

(三)发挥教育主体的渗透性。所谓渗透性,是指文明礼仪教育要遵循大学生的思想受“综合影响”形成和“渐次发展”规律,把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渗透到各项工作中去并与各项工作相结合,融合各种教育因素,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循序进行。坚持渗透性才能使文明礼仪教育形成合力,发挥文明礼仪教育的效能,适应文明礼仪教育社会化的需要。在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发挥自己的渗透作用,形成“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丰富教育内容——完善教育内容的规范性作用

(一)扩展文明礼仪教育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大学阶段的文明礼仪教育内容不应停留在表层的文明礼貌教育,而应加强符合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的社交礼仪和各种专项礼仪的教育。当今社会需要的是综合性的人才,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文明礼仪素养及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等也是新时期人才必备的条件。现代社会是信息发展迅速的时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开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日益频繁与密切。当代大学生不能一味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读好书固然重要,同时也要了解社会,参加必要的社交活动。因此,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内容应结合各专业特点,在传授文明礼仪教育的理论知识时,应不断的扩大文明礼仪教育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加强社交礼仪及各项专项礼仪的培训活动,使大学生尽快掌握适应社会环境的基本技能,成功融入社会。

(二)倡导先进的文明礼仪教育理念,设置专门的文明礼仪课程。与传统文明礼仪教育内容相比,现代礼仪教育内容更重视人际交往的行为规范,强调和注重人本精神,尊重人是现代文明礼仪教育内容的出发点。因此,高校应把传统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与现代社交礼仪教育内容并重,互相补充,互相协调,这样有助于大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文明礼仪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高校应根据专业的特点设置符合大学生实际状况的文明礼仪课程,使大学生掌握系统的文明礼仪基本理论和具体规范。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不仅有效的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品质修养,而且能使大学生掌握和学会规范自身言行举止、塑造良好形象的技巧。

(三)明确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目标,拓展文明礼仪教育内容的功能。高校文明礼仪教育内容应明确目标,从教育大学生的全面成才出发,注重文明礼仪知识的普及及文明礼仪的知行统一。学校应立足于整体培养目标,结合当今时代的要求、大学生将来所从事岗位的需要和大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有计划地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开设相应的文明礼仪课程,进行必须的专项文明礼仪的培训,引导大学生知礼、守礼。通过文明礼仪教育,使得大学生自觉按照文明礼仪规范约束自身行为,提升内在的道德品质,提高大学生对文明礼仪的认知,提高自身的文明礼仪素养,实现全面的进步和完善。

三、拓展教育载体——发挥网络载体的阵地性作用

(一)开展校园精品活动,设置校园精品课程,深化文明礼仪教育。高校应该重视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在校园内定期举办大学生文明礼仪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辩论赛、礼仪讲座等多样化的校园文明礼仪文化活动,在此基础上将活动进行优化,形成高校的精品活动。设置有关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精品课程,配置专业的课程教师进行讲授。将校园精品活动与校园精品课程相结合,使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实现上达到行与知统一的效应,深化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内涵及领域。

(二)发挥网络文化阵地的优势,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一是在网络文化中大力弘扬和宣传中华民族中优秀的文明礼仪文化。通过网络,宣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礼仪文化的精华,有利于抵制文化侵略,弘扬中华民族文明礼仪文化的主旋律,使之在各种文化冲突中激流勇进、屹立不倒。二是造就一批既精通文明礼仪宣传工作又精通网络技术的宣传工作者,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提高文明礼仪素质。培养既精通文明礼仪教育宣传工作又精通网络新技术的双料人才,就是为了利用网络新阵地,更好的进行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三是强化高校校园网络文化,营造和谐氛围。要把网络在线教育和网络离线教育结合起来,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消除网络世界里的消极信息的影响,时刻加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为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建设一个良好的环境。

四、重视自我教育——加强当代大学生的自身觉悟

(一)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通过参与校园活动,可以促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集体意识,帮助学生汲取精神力量,从而实现学生自我教育。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大学生在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使大学生的主观认识在客观实际中得到检验,提高大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增强人学生自我教育的实效性。

(二)正面引导,建立机制,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一是利用树立榜样及典型,使大学生在言行举止上有学习和模仿的楷模和标兵。二是利用对文明礼仪教育的大力宣传,使大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得到熏陶,自觉进行自我教育。三是利用在优秀的文化资源中萃取的先进思想教育引导学生,让他们主动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粹,提升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思想境界。

(三)将自我教育贯穿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将自我教育的理念贯穿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之中,寓文明礼仪教育于日常娱乐、实践及学习中,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营造良好的氛围,满足学生的需要,使文明礼仪教育时时处处都存在,达到“空气养人”、“空气育人”、“空气指引人”。

参考文献

[1] 胡道安.关于当代大学生礼仪行为失范的原因及对策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汇,2009,(10).

[2] 胡永红.浅析当前大学生礼仪缺失的原因及解决的对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08).

作者:陈艳

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论文 篇2:

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意义及举措

[内容摘要]对大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不仅有助于增进人际和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还是培育合格人才、传承中华文明的需要。大学生文明素养的缺失主要是由家庭教育、学校评价体系失衡以及学生认知不足等原因造成的。对大学生加强思想教育、社会实践教育,以及完善学校规章制度、评价体系是提高学生文明素养的关键。

[关键词]大学生 文明教育 意义 举措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浙江省教育厅思政专项课题“素养缺失语境下的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Y201432933)

【分类号】G641

一、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意义

2016年浙江省教育工委、团省委、省学联倡导在全省高校开展“大学生文明修身”专题活动,该活动旨在从整体上提高大学生的文明素养,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提高大学生的文明素养意义深远。

1.有利于增进人际和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高校的学习生活不仅满足了大学生的求知欲望,还为他们进入社会搭建了人际交往的演练平台。校园生活虽然简单,但是学生也要面对与同学、老师以及社会人员的人际关系,能否在人际交往中得心应手,关键取决于大学生的文明素养。一个谦和礼让、举止文明的学生,往往是人际交往中的赢家。而自身的文明素养就是其人际交往中的润滑剂,减少了不必要的摩擦和矛盾,也为其赢得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2.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

高等教育承担着传授知识和育人的职责,育人远比传授知识难得多。育人实质是品性和素养教育。具体地说,就是培养学生尚善、尚信、尚美、尚礼,而这“四尚”恰恰是一个人文明素养的体现。当今社会中,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素养的重视度远超过对其业务水平的重视度。换句话说,业务能力可以慢慢培养,而其人品德行却不是短期内能塑造出来的。因此,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与社会需求相接轨。只有这样,高等教育才能真正服务社会,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3.传承中华文明,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需要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然而,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受西方个性解放思潮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表现漠然。同学间不屑使用文明语;见到老师不问好、视尊师重教的传统为形式主义;把举止随意、不守秩序视为个性自由。特别是中国游客的海外不文明行为遭到曝光后,也引起我们对高等教育的反思。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学毕业生遍布于各行各业。然而其精神风貌和举止言行却会直接影响到周围的人,进而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加强大学生的文明素养教育,关系到社会道德风尚的整体改善,关系到下一代人的文明程度,也关系到中华文明的传承。

二、大学生文明礼仪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针对目前大学生文明礼仪的现状,课题组以义乌工商学院学生为例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发现,大多数学生的文明素养是值得肯定的。90%的学生认为言谈举止会影响到个人形象;80%的学生表示能够做到就餐排队、公共场所保持安静;74%的学生表示不会乱丢弃垃圾。然而,现实生活中学生上课迟到时有发生,课堂上玩手机的现象也比较严重。在人际交往中,学生还缺乏主动沟通和必要的社交礼仪。比如向老师主动问好、同学间使用文明语等方面,43%的学生表示自己做不到;有的学生甚至觉得这些行为无关紧要、可有可无。大学生文明礼仪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1. 家庭对孩子学业成绩的重视程度明显高于文明礼仪教育。调查中我们发现89%的家长重视孩子小时候的文明礼仪教育。然而,随着孩子升学压力的增大,大多数家长把注意力转向了孩子的学业成绩和艺术特长的培养方面,文明礼仪教育开始走向边缘化。因为文明礼仪程度不会在升学中进行考量。多数家长认为,迅速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大事,与考试无关的东西都可以暂缓。在高考这根指挥棒下,文明素养教育渐渐成了家庭教育中的辅食。

2.学校的评价体系主要侧重于考试成绩,文明素养水平很难在考核体系中得以体现。

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原则上都把德、智、体、美、劳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标尺。而德、美和劳是学生文明素养的综合体现,在现实中难以精准量化,也就很难纳入考核体系中。55%的学生认为,学校多数是以考试成绩的排名作为评优标准,而考核的标准也成了学生关注的焦点。

3.学校相对宽容的环境,往往不利于学生纠正不文明的行为。调查中我们发现,师生对于校内不文明现象容忍度高,这种容忍不利于学生纠正错误。76%的受访学生表示,不会阻止同学的不文明行为。一方面认为,别人的事情不便过多干涉;另一方面也担心会给同学带来尴尬,影响到同学关系。相反,大学生不文明的行为如果发生在校外,往往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学生往往利用这个包容环境,45%的受访者表示,在校园里举止会自由随意些,但在社会上则会注意自己的言行。

三、加强高校文明礼仪教育的构想与举措

1.高校的管理层要树立素质育人的理念,对文明修身活动給予足够的重视。台湾有一所以道德教育为本的忠信高级工商学校。校长高震东明确提出:“天下兴亡,我的责任”,号召学生凡事从自我做起、勇于担当。由于培养目标明确,上下齐抓共管,致使中信毕业生在台享誉30多年。因此,学校管理层的培养理念是关系到文明修身教育成效的关键。

2.加强思想教育,使素养教育真正触动学生的内心。首先,通过思想政治课的主阵地,要让学生懂得品行重于才华的道理,一个文明有礼的人更易赢得机会和获得成功。再次,讲清文明礼仪教育的实质是敬人。古人云:“礼者,敬人也”。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尊重,因为尊重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自信;尊重还可以化解矛盾,增进人际和谐。当学生真正懂得文明修身对其人生的重要意义,才能把它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3.建立健全校园规章制度,遏制校园不文明行为。学校首先要完善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学校倡导什么行为、反对和禁止什么行为、惩罚什么行为,让学生有章可循。其次是健全考核制度,把文明礼仪作为对大学生评优的重要依据,突出学校的育人职责和功能。再次,完善学校监督体制。学生会可以设立曝光台,定期回放校园内的不文明现象,对不文明行为者予以扣分和曝光。

4.通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的文明教育落到实处。大学生服务队在上岗前要进行文明礼仪培训,培训学生如何使用文明语、怎样与人沟通以及得体着装等等。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把平时的说教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作者简介:王立华(1970-),女,吉林四平人,法学博士,浙江义乌工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作者:王立华

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论文 篇3:

加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方法探析

摘 要:加强礼仪教育,提高大学生文明素养,是高校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入手,探析加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 文明礼仪教育 方法

在当代社会,礼仪是个人良好形象的表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它作为人类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并积淀下来的一种文化,在各个不同的时期和领域,始终约束和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对于提高人的素养,促进社会和谐、文明与繁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全面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文明礼仪教育可以正确地引导大学生的学习、交往、沟通和求职。可见,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礼仪教育,重塑中华民族"文明礼仪"的新形象,培养自觉遵守文明礼仪的新一代,是十分必要的。

一、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1、文明礼仪教育是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需要

一个知书不达礼、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学生,不可能成为建设祖国美好未来的优秀人才。许多高校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接受的是高层次教育,而其行为却连基本道德水平也达不到,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正是缺乏必要的文明礼仪教育。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礼仪教育,使其掌握基本的行为准则,不仅可以丰富文明礼仪知识,掌握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礼仪规范,而且还可以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

2、文明礼仪教育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讲文明、懂礼貌是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实际体现,文明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普及和应用文明礼仪知识,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通过文明礼仪教育,使大学生明确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都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通过文明礼仪教育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礼仪修养,培养大学生的交际能力,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具备基本的文明修养。文明礼仪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教育引导全体公民自觉遵循社会主义礼仪规范以及相应的礼仪形式,所以,提高人们的文明意识,养成文明行为的良好习惯,将推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

3、文明礼仪教育是大学生顺利实现社会化的前提

自觉遵守礼仪规范的人,就被人们认定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反之,一个人如果不能遵守社会生活中的礼仪要求,他就会被视为缺乏修养的人,就会受到人们的排斥。孔子认为“不学礼,无以立”;荀子认为“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而今许多的青年人入世的时候都因为缺少礼仪,而吃了苦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交际范围不断扩大,交际节奏和频率不断加快,这不仅对大学生的文化知识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既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又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的文明大学生。然而,长期以来学校和家庭过分注重学生的课业成绩,导致学生高智商、低情商,不会做人,不会处世。因此,给大学生补上礼仪教育这门课已经刻不容缓。

二、加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开设大学生文明礼仪修养课

学校应该开设大学生文明礼仪修养课,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礼仪基本理论和具体规范的教育。课堂教学是系统学习训练的良好途径,文明礼仪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有机结合,既可以丰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内涵,又能教会他们如何规范自身行为、塑造良好的仪表形象。事实上受过良好文明教育或礼仪行为训练的人,无论是内在素质还是外在行为方式,都与缺少训练的人截然不同。所以,加强文明礼仪教育首先应把文明礼仪教育引入课堂。

2、加强大学教师文明礼仪的培养

加强文明礼仪教育不仅应将它引入课堂,纳入教学计划,而且应从转换教师教育理念入手,加强教师文明礼仪的培养,重点建设一支能够适应现代文明礼仪教学和研究的师资队伍。高校教师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他们的人格力量和表率作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学校应从教师为人师表方面入手,树立教师良好的形象,再由教师带动、感染、教育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注重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素养,不断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渗透,提高文明礼仪教学和研究的水平。

3、将文明礼仪融入校园活动中

通过校园各种媒介形式,将文明礼仪文化融入校园活动中,形成良好氛围。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必须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我完善的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明礼仪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通过网站、报纸、广播、宣传栏等媒介介绍名人修身轶事,树立优秀的学习榜样,在校园内掀起文明修身之风,形成人人学礼仪,处处用礼仪的风气;通过举办校园不文明现象评选,对校园内不懂礼、不讲礼的丑陋现象进行披露,引起大家共鸣,不断提高学生认知,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及时改正,使不文明行为无处藏身;制定相应的校园礼仪规范,规范学生的行为,指导学生的交际活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此外,学校还可以举办以“文明礼仪”为主题的征文活动,通过征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明礼仪的内涵。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礼仪活动和社会公共活动,不断积累文明礼仪实践经验,最终将学生培养为知书达礼的“礼仪之民”。

4、利用网络开展礼仪修养教育实践

文明礼仪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内涵,而网络信息的丰富性、即时性和开放性,使得网络礼仪教育能更好地与时代接轨,让小小教室与大千世界紧密相联。网络环境下的礼仪修养教育有助于贴近学生、贴近社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校园网主页,鼓励德育工作者个人设立网页,制作生动直观的德育软件用于礼仪教学,采取“网上”聊天、辩论和咨询等方式,在网上进行思想道德和文明礼仪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快乐体验,健全其人格。

参考文献:

[1]卢法现.当代大学主危机[M].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2

[2][3]杨新起,吴一平.校园文化建设导论[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4]李亚主编.新世纪大学生素质提升[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2

[5]殷路琳主编.校园文化与高校德育[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1

作者:姚 利 廖 颖

上一篇:教育理念下平面设计论文下一篇:国际贸易摩擦新特点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