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个人礼仪教育

2024-04-27

学生的个人礼仪教育(精选8篇)

篇1:学生的个人礼仪教育

大学生社交礼仪教育与个人素养间的关系

陈奕儒

【摘要】大学生活是大学生进入社会之前的最后一个准备阶段,除了需要充实必要的文化知识外,还应当做好心理准备,为将来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身心,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就需要在课堂之外随时随地进行礼仪修养,注意自己的社交礼仪,从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开始做起,全而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本文从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培训的内容等方而进行阐述,全而论证了社交礼仪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社交礼仪 行为素养

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当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然而,在大学校园仍有许多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的行为,还有许多与大学生的礼仪修养、与精神文明建设极不和谐的现象。可见,对大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教育具有跨时代、跨世纪的特殊意义。因为,社交礼仪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必需,而且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强烈要求。

一、大学生社交礼仪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

今天,部分大学生的交际困难己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主要表现为不善于交往,不知道如何与他人沟通,不懂得交际的技巧和原则。有的学生因个人或家庭的某些原因,自卑、自闭,不愿意与他人交际:有的学生则为了某些目的而去交际:更有甚者,不惜牺牲做人的原则去交际等等。这些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家庭教育的欠缺

当代大学生的父母一辈,大都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许多家长曾有过一段践陀岁月。为此他们把全身新的爱都倾注在子女身上,把自己曾失去的受教育的权利都寄托在子女一代。由于父母一代本身就没有接受过完整的教育,因此在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上,缺乏理性,缺乏科学和正确的引导。将孩子视为掌上明珠,百般呵护、百般迁就,使孩子逐渐养成“以我为中心”,“人人为我,我还为我”的意识,这同礼仪自律、敬人、宽容、平等的做人原则是格格不入的。在教育内容上,则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盲目性、从众性,急功近利。家长们思考和议沦的中心话题是如何送孩子进重点小学,升重点中学,考进重点大学,乃至出国留学。从启蒙教育开始就给孩子的日程安排满满的,进这个班,上那个班,参加各类比赛,放松甚至是放弃了孩子家庭礼仪教育这一重要环节。致使今天的部分大学生礼仪道德修养在家庭教育环节上欠债太多,甚至形成盲区

(二)学校教育的偏失

考试成绩好就是教学效果好,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应付考试,这是当今社会相当一部分人对教育和学校的认识。他们认为,教育工作者主要思考的是如何提高应试水平,提高升学率。由此忽视了对学生个人礼仪的教育和培养。学生的课余时间除了吃饭、睡眠等不得不为之的活动外,基本都用在学习书本知识上,死读书、读死书,很少与外界接触。由于礼仪知识的欠缺,交际能力的低下,当他们离开父母独自进入大学生活时,疏于自治,我行我素,一些不良行为逐渐显露出来。有些人在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下,礼仪知识的缺乏转化为现实的失礼行为,一失足成千古恨。如因自私、狭隘、任性引发的殴斗、伤人,缺乏自律、自爱、自强引起的偷窃、异性同居等。因此把社交礼仪教育纳入大学必修课程,既是大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需要。而有关此方面的教育,恰恰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薄弱环节。社交礼仪教育对全体国民都是非常必要的,对社交礼仪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重视及切实有力措施,甚至认为社交礼仪教育仅仅是酒店管理、旅游、商业服务和公共关系等少数院校、专业的必修课,其它院校、专业没必要开设等不正确的观点是十分有害的。纵观我们现有的德育、修养教育,其中一个重要的弊端可归纳为“三多三少”,既概括性的道德发展境界方面的要求多,行为养成教育强调少:空洞的大道理讲得多,操作性的技能、技巧讲得少:道德理沦的知识传授多,扎扎实实的行为训练少。使一些青年学生不知如何把社会普遍提侣的道德规范具体转化为个人良好的道德行为

(三)社会的负面影响

由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当前社会文化价值和伦理价值正处于无序向有序性重新构建的过程中,一些传统的思想观念正受到形形色色的“新思潮”、“新事物”的挑战。伦理和道德领域出现了某些紊乱,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不道德、不文明,有悖于礼仪的现象无不对正处于各种观念初步形成的大学生带来负面的、消极的影响。部分大学生们对传统的社会伦理价值标准的认同度降低,礼仪修养的缺乏,必然导致他们道德困惑、认知失调和心态失衡,表现出反社会规范的行为,如逃课、迷恋网络、考试作弊、酗酒、打架等行为时有发生:对顺手牵羊、到处涂鸦、破坏公物和卫生行为不以为然:光天化日之下,大庭广众面前搂抱、亲 吻不以为耻等等

(四)自身素质修养的匮乏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度重视组织及个人形象的时代。当今的大学生对自身的形象也非常关注。他们强化各种能力的培养,如专业技能的多元化、高水平的外语,追求时髦、名牌服饰,但部分人却认识不到用礼仪规范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学识、内涵的重要性。因此在一些社会场合及应聘面试时,出现失礼的言语,失态的举比。甚至一些人认为身着奇装异服,怪色怪异发型是“酷”,高声大气、满嘴胡话、脏话是“爽”,为朋友两肋插刀是“铁”,买名牌服装、手机、电脑是“阔”、是“款”,而讲文明礼貌是“傻”、是“俗”,这也是大学生礼仪失范的又一重要原因

二、社交礼仪与品德素质

(一)社交礼仪对品德素质的要求

思想品德是一个人的思想体系、政治原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等的集中表现。在不同的时代,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人们对它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在当前,我们要求人们具有社会主义的思想品德。社会主义的思想品德集中表现为能够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具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高尚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这是当前人们应当具有的最为基本的思想品德,同时也是人们从事社交活动应当具备的至为重要的共同基础。

思想品德是人的灵魂,也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这是一个人内在素质的核心,决定着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也是一个人重要的社交素质。高尚的思想品德,不仅是社会得以稳固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内在力量,也是人们贯彻执行社交基本原则重要的内在因素。它是社交双方得以互相尊重和信赖的基础,也是使社交得以持续开展并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证。我们尊重和信赖对方,或为对方所尊重、所信赖,主要就是依据各自的思想品德。高尚的思想品德,对任何正常的人都有强大的吸引力。它能给人以信心和安全感.是个人参加社交活动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就要靠个人的人格力量.靠高尚的人品德行。人品好,人缘就好,朋友就多。人格鄙陋,品行不端,不恰守原则,不讲信誉,为一己之私利可以不择手段,甚至出卖自己的伙件或朋友,这些失德行径,令人鄙弃。这种人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友谊,也不可能结交真正的朋友。

人不可能生下来就成圣贤。高尚的思想品德是经过不断的努力逐渐培养锻炼出来的。人不可能锻炼好才参加社交活动,相反,参加社交活动正是培养锻炼自己的思想品德的一个重要途径。首先可从诚挚友善待人开始,然后逐渐完善自己。诚挚友善待人是社交中取得对方尊重和信赖的重要因素,也是高尚的思想品德的一种具体表现。

(二)社交礼仪与品德素质教育

从思想道德修养与礼仪修养的内在关系看,思想道德修养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心理、审美等素质的培养及学习成材、选择职业等方面的修养。大学生礼仪修养的内容包括在人际交往中的礼节、礼貌和礼仪等知识的学习和训练。礼仪修养是为了帮助大学生学会表达对交往对象的尊重、谦恭、大度、文明礼貌,从根本的意义上说,礼仪修养的作用、目的与思想道德修养的作用、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帮助大学生成为一个具有高尚的理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人。

思想道德修养与礼仪修养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礼形于外,得诚于中”,即思想道德修养蕴蓄于中,礼仪修养形诸于外。人的礼节、礼貌、礼仪是受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支配的,蕴蓄于中的思想道德是礼貌、礼节、礼仪的基础和内驱力。

思想道德修养与礼仪修养侧重点不同,礼仪修养侧重于礼仪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着重于人际交往中应该和如何正确表达对交往对象的尊重、谦让、礼貌。思想道德修养则侧重于思想道德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着重于思想道德境界的提升。一个思想道德境界高的人,应该是一个有礼仪修养的人。思想道德境界高的人在利益问题上能作出正确的道德选择,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的利益关系,而礼仪则大量地表现在公共生活与人际交往中。礼仪学告诉我们,不同场景下对人尊重、谦让、礼貌的表达是有区别的。礼仪的精髓在于宜人、适度。良好的想道德素质为礼仪的学习和训练提供了基础。讲究礼仪是人的一种美德。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曾说过:“美德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但是使它们生出光彩的则是良好的礼仪;凡是一个受到人家欢迎的人,他的动作不独要有力量,而且要优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礼仪修养相结合,可以使他们感受到大学生活的和谐与愉悦,有助于他们把握生活的目的、价值和意义,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的实效。思想道德修养与礼仪修养相结合,还体现了思想道德修养的实践性特征,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树立大学生主体形象联系在一起,增强了思想道德修养的亲和力。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需要通过礼仪修养得以显现,高水平的礼仪修养有赖于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作为支撑,二者共同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社交礼仪与文化素质

(一)社交礼仪对知识结构的要求

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里,参与社交活动,应尽可能具有丰富的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因为社交接触的是各种各样的人。涉及的是各种各样的问题。社交的基本任务就是交流信息,如果知识贫乏或知识结构不合理、不健全,一问三不知,就无法参与有关方面高层次的交流并受到对方应有的重视,自然就会成为“局外人”,在复杂的竞争和必不可少的合作中,就难于占有一席之地。

所一谓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就是说,人们的知识是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获得的。离开改造世界的实践,人们就不可能获得真正的知识。作为社交个体的人来说,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从自己所从事的生产实践或工作实践中获得知识。这是个人知识的直接来源。二是学习他人的实践知识,主要是学习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根据自己在学习和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经过加工制作,最终把它固定在书本上的知识。归根结底,这种知识也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因此,一个人既要有丰富的实践知识,又要有丰富的书本知识。这样的知识结构才是合理的.一个人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他的实践知识和书本知识总的说是有限的,因为任何人都不可能参加世界上的一切实践活动,也不可能掌握现有的各方面的书本知识。所以,一个人一般只能以本行业或本学科的知识为主,努力把本行业或本学科的知识掌握好。即使是本行业、本学科的知识,一般也难于掌握得面面俱到,但我们总应当努力做到尽可能广一些博一些。除此之外,还应尽量掌握一些其他方面的必要知识。如搞哲学社会科学的人应尽量了解一些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搞自然科学的人也应尽量了解一些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各行业之间也应当这样。另外,所有的人都应当掌握一些衣食住行等生活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待人接物等社交方面的基本知识。知识象海洋。一个人不可能什么知识都懂。事物是不断发展的,认识无止境。一个人不可能也没必要成为“万事通”,但努力争取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合理、更全面、更健全一些,这是完全必要的和可能的。

(二)社交礼仪与文化素质的互动

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指通过对人文学科的教育去塑造和培养大学生的内在品格和修养,也就是塑造大学生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高品位的文化境界。人文教育有明显的教化功能。它作用于人的情感状态,影响和改变人的价值观

现代科学文化发展很快,要适应社会发展,仅仅满足知识水平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涉猎相应广泛,具备多方面一定水平的文化艺术素养,对于人际交往是大有益处的。文化艺术是通过塑造具体、生动的感性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审美活动。艺术作品是艺术家能动的创作,其中有丰厚的民族文化艺术积淀,更凝聚着艺术家的思想、人生态度和道德观念。因此,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必然会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同时也受到艺术家世界观,道德观等方面的影响,倾心于艺术作品描绘的美的意境之中,获得审美陶醉和感情的升华,思想得到启迪,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明习惯就会培养起来。所以加强文化艺术方面的修养,对提高礼仪素质大有裨益。而文化艺术修养的提高可以大大丰富礼仪修养的内涵,提升礼仪品位,并使礼仪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侯印浩,刘传玺.大学生社交礼仪.山东大学出版社 [2]金正昆.社交礼仪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陈晓燕.关于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培养的思考.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4]熊经浴.现代实用社交礼仪.金盾出版社

[5]蒋新跃,左红梅,李民生.高校应重视在大学新生中进行社交礼仪教育.重庆工学院学报

篇2:学生的个人礼仪教育

同学间礼仪知识

同学之间的深厚友谊是生活中的一种团结友爱的力量。注意同学之间的礼仪礼貌,是你获得良好同学关系的基本要求。同学间可彼此直呼其名,但不能用“喂”、“哎”等不礼貌用语称呼同学。在有求于同学时,须用“请”、“谢谢”、“麻烦你’’等礼貌用语。

篇3:学生的个人礼仪教育

一、文明礼仪教育目标、内容的确立以及实施教育的途径

1.将文明礼仪教育内容纳入每日晨会活动课中。我们成功编写了以文明礼仪教育为核心内容的晨会校本教材《每日晨会》上下两册, 其中一至三年级每学年22节, 计66节;四至六年级每学年10节, 计30节, 共96节, 形成了文明礼仪目标与内容体系, 达到让学生系统地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方式学习文明礼仪的目标。

2.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民族有着5000年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而构成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古代圣贤所创造的启蒙经典。这些启蒙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具有永恒的价值。自古以来我们的读经教育就是从儿童时代开始的, 在孩子的心灵还是一片净土的时候, 用代表中华民族的经典之说来滋养孩子, 为他们未来修身立世打下深厚的基础。

二、教师、家长学习践行文明礼仪, 作学生的导师和楷模

1.在“加强和改进学生文明素养教育”专题大讨论中, 全校教师和家长达成共识: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说的就是学习应先学做人, 学做文明人, 做文明的学生。“加强和改进学生文明素养教育, 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现代文明人”是学校的责任, 是全体教师的一项光荣使命, 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自身需要, 是众多家长的愿望, 也是建设一个文明、富强的国家所需要的。

2.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强调教师以身作则的必要性, 他说, “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 如正人何?”我们要求全体教师都承担起文明礼仪教育的责任, 所有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三、探索建立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评价与激励机制的有效途径

恰当的评价能够给孩子正确的引导, 使学生认识到文明素养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实践研究, 我们成功将文明礼仪教育与“美德少年”“雷锋式学生”的评选、“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并制订了《文明礼仪教育的评价与激励机制》。

学校措施:各班按5-6人成立互促小组, 学校将把学生在校的文明礼仪教育要求印发至每个小组, 每周各小组由组长组织组员进行互评两次, 并将互评结果交班主任公示。

家庭措施:学校将把学生在家的文明礼仪养教育要求印发至每个学生, 请每位学生的家长对学生的表现情况作出评价, 每周评价一次。

学生文明素养评价活动分阶段开展, 每个阶段的评价标准不同, 以下是第二阶段的评价内容:

(一) 校园生活评价内容

1.桌面收拾整洁, 暂时不用的放左上角。

2.抽屉里的所有物品整理好并放整齐。

3.不把书包和其它学习用品放在椅子上、地板上。

4.不乱扔纸屑杂物, 保持自己座位下及周边地板清洁。

5.不在校园周边小店小摊购买零食、玩具。

6.按要求做好眼保健操和课间操, 节奏合拍, 动作到位。

7.不说粗话、脏话, 不骂人, 不打架。不大声喊叫、喧哗,

8.做好值日生, 清洁教室、公共卫生区, 不乱倒、漏撒垃圾, 整理好卫生工具。

9.保持个人卫生, 穿戴整洁得体, 按要求佩戴红领巾、校徽等标志。

10.集会和升旗仪式上, 态度严肃认真, 敬礼标准, 高声合唱国歌。

(二) 家庭生活评价内容

1.早上按时起床, 晚上按时睡觉, 做事不拖拉。

2.勤洗头洗澡, 洗完澡后将要换洗的衣物放到洗衣槽, 不随处乱放。

3.心里有烦恼主动说给父母听。

4.用餐时不挑食, 不因为三餐吃饭的问题惹父母生气。

5.完成当天功课后收拾好学习用品, 并准备好第二天上学要用的学习用品。

6.积极进行体育锻炼 (每周不少于3次)

7.饭后帮助收拾餐桌、洗碗筷。

8.和父母一起进行家庭卫生大扫除。

9.培养独立意识, 如单独一人在家, 单独睡一个房间, 独立学习……

10.热情、有礼貌对待来客。

篇4:学生的个人礼仪教育

关键词:西方礼仪教育;大学生;功能;缺陷;借鉴

一、西方礼仪教育的主要功能

(一)渗透自由平等观念的功能。西方礼仪渗透了西方自由平等观念,这对西方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西方国家的礼仪教育方式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自由性和主动性。由于西方的宗教色彩浓厚,教师要把礼仪教育与宗教教育相结合,慢慢实现学生对礼仪价值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相统一的理解。

(二)加强公民道德教育的功能。公民普遍性的道德观念和言行举止的准则就成为符合社会上大多数公民意志的习俗化、惯性化的礼仪规范。礼仪教育与道德教育一样重要,并且被认为是和上帝接触的前提,只有礼仪规范得体的人才可以接近上帝。因此,西方礼仪教育有利于加强公民道德教育。

(三)完善学校道德教育的功能。在西方国家的礼仪教育课堂上,老师给学生教授“礼仪”的知识和规范时,老师会给每一位同学机会,让他表达自己心目中的“礼仪”,然后老师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介绍。西方这种灵活多样的、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礼仪常识的方法是值得我们学习与肯定的。

西方礼仪教育还有许多功能,我们要借鉴西方礼仪中科学合理的成分,为我国大学生礼仪教育吸收优秀礼仪文化知识。

二、西方礼仪教育的缺陷

西方礼仪是一种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下的产物,它反映了当时不平等礼仪教育制度的要求。法兰克王国对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和罗马教会在西欧统治地位的巩固发挥了重大作用,更为欧洲上流社会尤其是宫廷礼仪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法兰克国王的《撒利法典》规定:土地归封建主所有,而普通百姓成为被束缚在土地上的封建主的农奴。当时社会把人划分为僧侣、贵族、市民三等,并对三个等级的服饰、生活方式和礼仪等都做了不同的规定。如衣服的颜色、款式规定的十分详细:非贵族不得穿金戴银,不能穿丝绒、毛皮衣服;农民只能穿黑色、灰色两色;贵族可以追求华美。这种礼仪不平等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平等”更是一种贵族平民阶级在政治地位的不平等的延续。

在西方礼仪教育内容中,先进观念的提出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但是这种“自由”和“平等”的观念却被少数特权阶级所掌握,没有真正的得到普及与运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种“自由”和“平等”意识显得过于虚假与卖弄。西方礼仪教育的内容和思想发生了扭曲,这是资产阶级社会性质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三、对西方礼仪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借鉴

(一)对西方礼仪内容的借鉴

英国礼仪教育要求绅士礼仪要做到“容貌、声音、言词、动作、姿势以及整个外表的举止都要优雅有力,使自己能够博得朋友的好评,使那些与自己交谈的人感到安逸和高兴”,“要按照个人的地位身份保持敬重与距离”,“举止更有丈夫气概”,“谈吐更能镇定自若。”

法国在学校礼仪教育方面,要求学生“与他人交往,要怀着博爱之心,对他人怀有一种感激和同情心。尊重、理解友情,有知心朋友,相互鼓励,相互提高。礼仪内容要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和立场,理解各种看法和思维方式,树立谦虚好学的宽阔胸怀。”

德国人特别强调日常礼仪,衣着并不花哨时髦,但是绝对干净、整洁,庄重、朴素。约会见面必须提前邀请,并且准时参加。在日常生活中若有随地吐痰扔垃圾、上公共厕所不冲水、过马路闯红灯等行为,属于违法行为。

美国人崇尚“实用主义”,非常讲礼貌,在公共场所就坐,一般都让长者或妇女坐在右边,走路时则让他们在左边。各种活动都要按时开始,迟到是不礼貌的。美国人与人交往时,惯于实事求是、坦率直言,往往不讲情面,按章办事。

西方礼仪崇尚“科学健康”、“简单实效”,这些都是一些比较先进的思想观念,也是国际社会所崇尚的礼仪标准。西方礼仪的思想与我国的现实国情还有一定的差距,某些西方礼仪并不符合我国大学生礼仪教育的目标,比如“基督教绅士”礼仪就带有很浓厚的神学思想;还有些礼仪原则并不适合中国人传统思想观念,比如“亲面礼”、“拥抱礼”等,但是西方礼仪中的先进思想和科学合理的礼仪教育方法,还是值得我们大学生礼仪教育去学习、借鉴和吸收的。

(二)对西方礼仪教育方法的借鉴

英国的绅士教育方法。一是榜样示范。洛克认为,与榜样相比,没有任何事情能这么温和而又深入地打动人的心扉,要为儿童树立榜样。二是反复练习。洛克认为,应该利用一切机会,甚至在可能时候创造机会,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它们在他们身上固定起来,这就可以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三是强调心育。洛克认为,父母不应该过分苛责举止上不周到的地方,因为一切谈吐中的文雅和外表上的礼仪,都是到了时候自然就会来到来的。

美国的渗透公民教育的方法。美国的公民教育是为学生参与公共的民主生活做准备的,其目的是为了培养热爱祖国、了解国家政治体制、了解民主制度、继承美国精神和社会价值观、具有良好伦理道德品质的合格公民的。美国的公民教育推崇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发展,强调平等和自由、民主。他们会根据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对于利己利他、暴力等现实性问题,他们会进行和平教育和人际关系教育。

西方礼仪教育的方法虽然受到国家和地区的限制,但是同样还有一些合理的教育方法是值得我们去借鉴吸收的。融合西方礼仪先进的思想和合理的教育方法,学习西方礼仪的教育方式,认真研究其中的合理成分,抛弃不适合我国国情发展和不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西方礼仪教育内容和方法,我们要看到西方礼仪教育的不足之处。但是更多的我们要抱着诚恳学习的态度去吸收借鉴西方礼仪教育的优秀礼仪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明哲.中西方文化礼仪差异[J].改革与开放,2009,(7).

篇5:礼仪教育的个人观后感400字

上一学期宝宝没上没有机会看到《礼仪教育》家长必读这本书,这次宝宝带回来家长必读第二册,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书本,认真地阅读起来。不时被其中的锦囊妙计和礼仪须知给深深吸引住了,书中具体举出实例,教家长如何科学理性地引导教育孩子,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如何待人接物。

看完了这本书,我的收获很大,感想也很多。谁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聪明伶俐,长大了有出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共同的愿望。但大多数的家长们往往只重视培养孩子的智商而忽略了孩子的素质教育,我们要巧妙地应用礼仪教育书中的常识教育引导孩子,培养她的综合素质能力,让传统礼仪深入她的内心。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每个人道德修养的外在体现。一个人的举止、表情、谈吐、待人接物等方方面面,都能展示一个人的素质修养。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庭是人生成长的摇篮。”让我们家长们时常对照《礼仪教育》书,提醒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健康的家庭环境。作为家长一定齐心协力与老师共同教育好我们的宝贝。

篇6:小学生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

1、每天早晚要洗脸刷牙;

2、饭前便后要洗手;

3、每周修剪指甲一次,洗头至少一次。

4、每周至少洗澡一次,衣服鞋子脏了就换。

5、男生不留长发。

6、每天洗脚。

二、小学生着装要求:

1、保持衣服干净。

2、衣服系进裤腰。

3、队徽佩于左胸。

4、纽扣只开一颗。

5、校内穿校服。

6、衣领平展。

7、穿着舒适,适合学生的鞋子。

8、不佩戴首饰(项链,手链,脚链等)。

三、小学生进校门礼仪程序

1、少先队员:

行走-→立定-→敬标准队礼-→说“老师您好”-→继续前走

2、非少先队员:

行走-→立定-→前倾30°弯腰鞠躬-→说“老师您好”-→继续前走

走路的具体要求

1、走路姿势:

(1)走路的时候抬头、挺胸和收腹。

(2)双眼平视前方,不要弯腰弓背。

(3)脚尖迈出的方向要正,避免呈现外八字和内八字。

(4)双手自然地摆动,不要插在裤袋,不要倒背在后面,更不要挥舞双手。

2、走廊、楼道行走要求:

(1)要靠右行走,空出左道给相对的人。

不要并排行走,更不要勾肩搭背。

(2)在楼梯、走廊上看到老师或来校客人,要停下脚步,侧过身体面向老师或客人问好,并让对方先行。

(3)不要在楼梯上逗留,玩游戏,不要在楼梯上跑上跑下。

(4)不要在走廊上大声喧哗,不要奔跑、打闹。

(5)当有班级正在上课的时候,应该轻声地走过走廊。

(6)中午就餐,下食堂抬饭同学不奔跑,鱼贯成线,轻步慢走。

(7)在走廊、楼梯上,要给手持重物或者大面积物品的人让道。

3、出操行走要求:

(1)听到铃声迅速在走廊排队,做到静、齐、快。

篇7:学生个人礼仪

(一)仪容服饰

脸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

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

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静、宜和、宜庄。

1、发式

女同学的发式以理短发、童发或者束发为宜。

这样可给人一种清晰、活泼、纯真和稚气之感。

男学生最好是理学生头。

它显得整洁、干净、富有朝气。

2、服饰装扮

学生的服饰应以色彩鲜明,线条流畅,明快简洁为好,这样可充分显示出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不要穿奇装异服,女学生不要涂口红、胭脂、指甲油、画眉毛,因为少女的肌肤丰润,本身就具有一种自然美,根本无须化妆。

同时也不戴金银首饰。

在校内,学生不宜穿中、高跟皮鞋。

而应穿布鞋、运动鞋,这样便于做早操和上体育课,同时也可显示出青少年健美的身姿。

3、规范佩戴校卡。

(二)仪表举止

我们往往可以从一个人的仪态来判断他的品格、学识、能力和其他方面的修养程度。

仪态举止包括:站、坐、行的姿势,与人交谈的态度、说话的声音、风度气质、行为动作、面部表情、卫生习惯等等。

1、正确的站、坐姿态和雅致的步态

“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

所谓“站如松”,就是站得要像松树一样挺拔。

其基本要领是:站正,身体重心放在两脚中间,不要偏左或偏右,胸要微挺,腹部自然略微收缩,腰直、肩平,两眼平视,嘴微闭,面带笑容,

双肩舒展,双臂自然下垂(在背后交叉或体前交叉亦可),两腿膝关节与髋关节展直,忌讳无精打采。

双手不可叉腰,不可抱在胸前,不可插入口袋,身体不要东倒西歪依靠物体,不要弯腰弓背、耷拉脑袋,不要挺着肚子,岔开双腿。

所谓“坐如钟”,即坐得要像钟那样端正。

其基本要领是:上体自然坐直,两腿自然弯曲,双脚平落地上,双膝并拢,臀部在椅中央,腰部靠好,两手放在双膝上,胸微挺,腰伸直,目平视,嘴微闭,面带笑容。

女子入座时,要用手把裙向前拢一下,切忌前俯后仰、摇腿跷脚、跷二郎腿、两膝盖分开、把脚架在别人的椅背上或放在自己的椅子上。

所谓“行如风”,即走起路来像风一样轻盈稳重,有雅致的步态。

其基本要领是:上体正直,不低头,眼平视,面带笑容,两臂自然前后摆动,肩部放松,身体稍向前,重心在脚掌前部,挺胸,收腹,小腹用一点点力使身体略微向上挺。

走路不要前俯后仰,左右摆晃。

2、稳重得体的动作,优雅适当的手势

⑴路上行走,必须靠右行,不能走中间,途中遇到领导、老师、熟人,应热情点头示意,礼貌地打招呼。

⑵领导、老师到教室、寝室时,学生应礼貌地打招呼、让座。

⑶上下楼梯,过狭窄通道,遇到领导、老师、老年人,应主动让道。

⑷打开水、洗刷、晒衣服等应“先人后己”,礼让三分。

不要争抢龙头和晒衣线。

⑸与人交谈时要保持适当的距离,手势不宜过多,动作不宜过大。

要给人一种优雅、含蓄、彬彬有礼的感觉。

⑹克服“冒冒失失”的行为。

冒失的行为表现在:

做事大大咧咧,不拘小节,进别人家里不敲门,推门往里闯,反客为主;找人时,大喊大叫;在需要安静的公共场所,高谈阔论。

手脚太快,动作太硬,幅度太大。

手脚冒失,语言冒失,出尽洋相,常闹笑语话。

这些都是行动不稳重得体,缺乏修养的表现。

3、优雅的风度气质,自然随和的态度

气质,是由人体内四种液体--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决定的,它难以改变,但风度、性格是可以塑造培养的。

作为男同学,应使自己具有“阳刚之美”,即风度稳重,动作有力度。

篇8:别漠视了学生的礼仪教育

读完这则消息后, 笔者的心中也不禁为之一震, 面对别人热情友好的握手致意, 孩子们竟然连基本的礼貌都没有, 这不仅有悖中小学生的基本礼仪教育, 更与我们中华民族作为传统的礼仪之邦大相径庭。就像有网友所说的:“无论在哪种场合, 无论双方的职位或年龄相差有多大, 都必须起身站直后再握手, 坐着握手是不合乎礼仪的, 这是一个基本的礼仪问题。”那么, 作为教育者, 针对这一事件, 除了围观, 我们更应该反思的是, 面对别人的问候和致意, 孩子们为什么会没有站起来, 为什么会失去了最基本的礼仪呢?

当然, 孩子毕竟是孩子, 尽管有不少网友斥责这几位小球员“缺乏教养”, 但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 孩子们为什么会缺了这样的“教养”, 这是不是我们学校教育的缺位?现在, 在不少学校, 一些教师非常关心和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 在个别教师的心中, 学生的分数甚至成了一切, 成了衡量学生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当学生的学习分数哪怕有一些稍微的波动或起伏时, 教师都要想方设法帮助其查漏补缺, 唯恐学生的考试成绩出现下滑。但是, 除了学生的考试成绩, 学生的道德品格、生活习惯、为人处世等一些非智力因素, 教师却甚少重视。甚至在一些学校里, 每逢学生进行期末或者期中考试的时候, 学生的一些不在考试范围内的诸如思想品德、社会之类的科目干脆就被教师束之高阁, 连正常的课时都给取消了。长此以往, 学生的心目中除了考试, 除了分数, 其他的一切自然就显得无关紧要了。由此, 我们就不难想象, 当著名球员梅西来到孩子们身边与孩子们握手致意时, 孩子们为什么会表现得如此失礼了。

其实, 学生在学校里除了学习, 更重要的是成长, 不仅要学到基本的文化课知识, 更重要的是懂得怎样做人, 怎样生活, 怎样为人处世, 等等。只有这样, 当孩子们走出校门, 走进社会时, 他方能更好地接触社会, 适应社会, 方能做到在学校是个好学生, 在家中是个好孩子, 在社会是个好公民。也只有这样, 我们的教育才不至于偏离了本真和本义。

上一篇:探伤工技师年终总结下一篇:沭阳县城市建设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