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寝室文化建设论文

2022-04-26

摘要: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跨越式发展对我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较大的冲击,探讨和分析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改革与创新力度,突出校园文化的职业特色,对于推进高职教育改革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高职学生寝室文化建设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高职学生寝室文化建设论文 篇1:

关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传承的现状思考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传承还没有体现出鲜明的职业教育特点,也没有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职业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传承的现状思考,引发高职院校对校园文化建设与传承的关注与探索,为推动高职院校深化内涵和提升品质,为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传承现状思考随着高职教育深化改革和发展,校园文化作为“软实力”越来越成为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深化内涵建设的重要因素。它对展现学校特色、打造办学品牌、提升社会竞争力, 构建和谐校园,培养全面而又具有特色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它作为一种文明的重要载体,在传承文明、社会服务,文化引领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基本内容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推进高职教育的改革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精神引领作用。(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概念校园文化是以师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通过理想信念、群体行为、生活方式、舆论氛围、校园环境等体现出来的,得到师生共同认可的,具有趋同性心理特征和价值取向的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总和。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下位概念,它需要融入高职教育的特点,突出职业特色,并在校园精神的引领下由高职院校师生共同创造的校园精神和物质文化的总称。(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基本内容校园文化主要体现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四个方面。其中精神文化是核心和灵魂,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是基础和载体。1.校园精神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的校园人在长期的实践与生活中形成的精神成果,通过校训、校风、办学理念等发挥着育人作用。2.校园制度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是学校在制定和实施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对价值观进行渗透和展现。它虽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但高职院校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和价值取向会使被管理者在接受管理的过程中产生对规章制度的认同,进而使规章制度充分地发挥作用。3.校园行为文化。校园行为文化是指学校全体师生在实践和生活中产生的活动文化。高职院校的校园行为文化是学校精神面貌、学校作风、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它既体现着校园行为理念,也展现着校园行为方式。 4.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物质文化是指校园硬件环境的配备与展示。高职院校的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师生的影响是直接的、全面的、长期的。随着高职院校推进跨越式发展,其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也会更加丰富,作用也会更充分地发挥。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传承的现状目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传承的现状并不理想。有的是照搬本科院校,有的是忽略其作用,有的是没有职业教育的体现。(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传承缺少彰显职业教育的元素1.高职院校社团活动很少体现技术技能。调查发现,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比例较小,约占1/4;大部分学生参与文体类的社团活动,占57.4%;而参与专业技能类社团活动的则只占18.3%。这种局面,表明了高职院校在社团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技术技能文化教育的缺失,也使得高职院校的社团活动体现不出高职教育的特点,突出不出显明的职业特色。2.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传承中,没有明显地体现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校训、校徽、校歌等是校园精神文化的重要体现,但许多高职院校没有很好地在这些方面突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调查显示,只有10%左右的学生能够从学校的校训、校徽、校歌等和校园环境中感受到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3.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传承中缺少企业文化的渗透。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是要进入企业工作,学生到岗位上如何适应,能否胜任,这关系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将校企合作的文化成果运用起来,这样不仅可以使专业技术教学更有活力,而且也可以使学生充分地深入了解企业,从而缩短学生到岗位上的适应期,更好地使他们产生对企业理念、企业文化、企业行为等方面的认同。(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传承缺少合理布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传承在具体内容方面还缺少合理布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得不够深刻。1.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不健全。很多高职院校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备,或制定的规章制度得不到充分的实施,实施效果不好。2.校园行为文化偏离了方向。某些高职院校的校园行为受到了社会上某些不好风气的影响。经常会出现一些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校园行为。3.校园物质文化建设重视不够。表现为只是有一些基本的教学设施而已,在教室、食堂、寝室、校园没有体现学校价值观的设施和装点。4.校园精神文化不深刻。精神文化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灵魂,但一些高职院校在建校时没有明确的办学理念和准确的定位,很难形成良好的校风和校园精神风貌。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传承存在问题的原因(一)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传承的把握缺少深度很多高职院校对校园文化建设与传承重视程度不够或把握不够深刻,导致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传承缺少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模式,而只是简单地根据具体事情谋求一些解决的办法,更难以成功地将职业元素深刻地贯穿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传承之中,因此,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也不可能真正展现出职业特点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与传承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与传承应当突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职业精神、职业理念和职业价值、职业行为等,形成一面大学精神的旗帜。(二)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传承的布局缺乏统筹因为认识上的不足,导致方法上的不当和布局上的失衡。首先,校园文化建设与传承没有一个宏观的领导者,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学团带着学生搞一些活动,甚至学生完全自主安排活动,没有相应的指导。其次,校园文化建设与传承没有形成体系,这就很难形成相应的客观评估体系,不利于推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传承。总之,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是一种具备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软实力”。高职院校应当积极地对此展开思考,并不断实践,从而促进自身的内涵建设,并彰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魅力与价值。

参考文献:

[1]雷久相.探析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定位及内涵[J].教育与职业,2006,(5).

[2]吴强.浅析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J].教育与职业,2007,(2).

[3]周平亮.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0).基金项目:2012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传承的研究与实践”成果。

作者:迟维霞 闫国荣等

高职学生寝室文化建设论文 篇2:

论高教体制下我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改革和创新

摘要: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跨越式发展对我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较大的冲击,探讨和分析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改革与创新力度,突出校园文化的职业特色,对于推进高职教育改革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教体制下;校园文化;改革和创新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院校发展的产物。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轰轰烈烈的展开,高职院校的扩招、后勤社会化改革等都对校园文化建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探讨和分析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加大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改革与创新力度,突出校园文化的职业特色,对于推进高职教育改革的发展、加强和改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教体制下我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现状

1.校园文化的建设缺乏必要的物质支撑和健全的制度保障。近年来,虽然高职教育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发展起步较晚,很多方面仍无法与其他本科院校相比。特别是随着近几年的大量扩招,使得许多高职院校存在着历史沉淀不够,底蕴不深,教学、科研、生活等基础建设薄弱,实训条件、宿舍、教室、教师存在着严重不足等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着“抽象肯定,具体否定,‘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领导精力放在业务工作上,抓业务工作硬,抓文化建设软。经费安排“僧多粥少”,有个口子也是象征性的,有时甚至口子都没有,常闹饥荒,喝西北风。可以说,高职院校扩招后的经费短缺是制约校园文化建设的瓶颈。此外,“以能力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没有真正建立形成,与之相适应的一些规章制度也未真正建立。

2.企业文化渗透不够,未能凸显“企业”人才培养特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职教育是就业预备教育,其目标定位就是培养服务于生产管理一线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为了搭建高职教育与学生就业之间的平台,必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学生的“高职职业文化”培养。《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中可以看出,高职院校要办出自己的特点,必须突出“企业”人才培养特色,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因此,高职院校应引入企业文化,建立起新型“技能型”、“应用型”的校园文化,完善学生的职业素养,让毕业生能够平稳、快速地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但实际上,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仍习惯于模仿和因袭普通高校的建设模式,而忽视了自身的“职业技术”文化特质。

3.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使得公寓文化建设成为一项新课题。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后勤社会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大学生生活园区的建设也逐步走向社会。许多高职院校大多在城区中心地带,地理空间受到限制,随着年年扩招,学生住宿成了一大难题。因此,许多高职院校突破学校围墙,走社会化道路,引导社会企业投资兴建学生公寓,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拓展高校空间,解决学校发展的难题。但由于学生公寓不在学校围墙内,加上公寓与学校有一定的距离,因此给学校在管理上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学生生活在公寓内,感受不到学校校园文化的氛围,且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相对弱化,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如何进入大学生公寓,是一项新的课题。

二、高教体制下我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改革和创新

1.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与领导。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高职院校要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与领导,把校园文化建设列入学校的议事日程,讨论和制定校园文化建设总体发展规划,并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中,树立全员共建校园文化的意识。与此同时,要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各类文体活动,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党委要统揽全局,正确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政治方向,确保校园文化的先进性,要结合高职院校的工作实际,制定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工作目标和措施,为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向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证。

2.校园文化建设应充分体现高职特色。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不是体现在理论水平上,而是体现在实践水平和动手能力上。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在继承“高”的基础上创新,更要注重在发扬“职”的个性上创新,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特色,因此,实践性教育教学环节的设施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教学环境布置,除有名人画像、格言警句等,还必须有市场人才需求信息、行业与专业的发展趋势、业内成功人士的资料等与职业相关的因素,让学生从行业日新月异变化中体味职业感受和专业思想,提高学习的动力。学校在进行物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育人的要求长远规划、整体实施。要有意识地对校园环境进行布置和设计,精雕细刻,让校园充分体现学院的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的浓厚气息,寓情于物、寓情于景、寓教育于景物之中,要让人们在美景交融中体会和感悟一种理念、一种特色、一种人文精神,使人的个性充分得到张扬。

3.引入企业文化,培育具有浓郁企业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实践技能与企业文化的结合,是毕业生“零距离”就业的重要保证。高职院校应坚持“源于企业文化,又高于企业文化”的原则,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中吸取并渗透优秀企业文化的理念。一是要建立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支持教师深入基层、深入企业和用人单位进行岗位实践活动,在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的同时也让教师们切身感受企业文化。此外,还可以面向社会广纳贤才,聘请一批在企业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优秀人员充实教师队伍,造就“双师型”、“能师型”教师团队,引导校园文化活动。二是广泛宣传优秀的企业文化,让企业文化渗透到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和校园文化活动中。如,可以通过邀请企业文化工作者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或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开展优秀企业文化内容的展示等形式,使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得以有机融合。三是加强校系两级文化建设,打破传统单一的校园文化模式。高职院校各系应该把相应行业企业的不同素质要求渗透于本系各专业的每个教育教学环节中,建立起自己的“系文化”甚至“专业文化”,以强化专业知识教育与企业文化的联系。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考试考核、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制度以及文化活动等也都要体现出对这些专业素质的养成教育。四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借鉴先进的企业文化建设理论和成功案例,设计学生社团活动,活动要力求规范、过程严谨、培育精品意识。活动要围绕学生诚信教育、纪律养成教育、吃苦耐劳的体验教育展开,通过活动培养团队精神和爱岗敬业精神,充分了解各类企业的企业文化特质,让学生思考“我”怎样成为企业的核心员工,学会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4.加强公寓文化建设,提升生活园区文化品位。随着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大学生生活园区的建设也逐步走向社会,学生公寓已跳出了校区范围内,学校管理难度加大。加上完全学分制的推行,行政班级的概念逐渐淡化,学生在公寓中停留的时间增加,学生公寓日趋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学生公寓中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以公寓为基地开展“我的寝室情怀”征文比赛、“我爱我家”寝室摄影大赛及“大学生公寓文化节”等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丰富学生公寓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公寓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落实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有关要求,大力推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管理模式,切实选派足够数量的政治素质高,思想作风好,具有较强组织管理能力,善于做学生工作的辅导员进驻学生公寓,做到“同住、知情、关心、引导”,真正做到与学生同住学生公寓,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关心学生思想和生活,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问题,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

总之,在高教新体制下,加大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改革与创新的力度,对于推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校园文化在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中所起的作用,搞好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谢碧蓉,文锋.浅析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与融合[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0).

[2] 沈律明,孙萌,潘健.高教体制改革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和机遇[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3).

[3] 朱庆宝.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充分体现高职特色[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4).

作者:樊永生

高职学生寝室文化建设论文 篇3:

内涵发展背景下提升高职学生软实力培育策略的研究

摘要:培养高职学生“软实力”,是提高高职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内涵发展为背景,分析并延伸“软实力”的内涵,结合生活技能的能力培养,拓展和创新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软实力能力的多样化途径,为社会各界科学评价和把握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高职学生软实力 社会适应能力 生活技能 培育策略

一、高职学生软实力的内涵研究

1.高职学生的软实力来源于学校的精神内涵

目前国内学者们对高职院校软实力内涵阐释不一,但基本上形成了以下共识:高职院校软实力相对硬实力而言,两者形成高职院校综合实力且相互作用;是由非实体要素形成的合力;是高职院校特有的核心价值观和内在的品质,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在内部表现为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在外部表现为社会影响力等多方面。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认为高职院校所具有的软实力是建立在硬件基础上開展的,其中蕴含了高职教育的精神,也涵盖了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思想定位以及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除此之外,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校风校纪以及学生的日常行为和个人修养,都会对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产生影响。这些内容都是高职院校学生软实力的综合体现,所以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要对这些指标予以特别的关注,只有注意了这些细节性问题,才能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实力,为社会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使高职院校的价值得以体现,吸引更多人积极接受高职教育。

2.高职学生的软实力来源于学校的教育引导

(1)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学生毕业之后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这种能力需要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以及个人行为上进行必要的改变,与社会达到和谐统一。社会适应能力包括了生活、劳动以及职业道德等多个方面的能力,是一个人综合价值的集中体现,只有具备了这项能力,高职院校毕业生才能更好的融入社会[1]。

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学习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而个人价值的实现是与社会价值的实现融为一体的。高职学生只有把自己未来远大的发展目标与日常行为密切结合,不断加大社会实践力度,借助积极参与使自己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并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才能使个人更加适应未来的社会。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要主动迎合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不断优化和完善课程体系,使学生的综合实力得到培养,同时也要不断深化校企合作,认真做好就业指导服务,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2)人际沟通能力

所谓人际沟通能力,是指个体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表达自我、倾听他人的能力。在培养职业人才的过程中,大部分高职院校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放在首要目标,而忽视其个人素养方面,也就是软实力的培养,再加上当前互联网及其相关文化的盛行,导致有些高职学生只会埋头干活,不会抬头说话,沉浸在个人的世界里。又因目前高职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自我中心思想比较严重,即便与他人产生沟通交际时,也是以展示自我、表达自我,甚至是发泄自我为主,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人际沟通。

内涵发展要求提升高职学生人际沟通的能力,提高学生正确表达自我和主动倾听他人的能力[3]。个人与社会关系之间的交流,应逐渐向高质量、有意义的双向沟通转变。因此,及时适应当前内涵发展的变化和要求,促进高职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社会活动中去,是提升高职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现实策略。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根据语境,在这个“潜势”中选择适合语境的语言。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高职学生言语表达的热情,确保其有充分表达其意愿的平台和机会,最终达到更积极地参与和沟通这个过程。

(3)自我内化能力

“自我”是有主体的我和客体的我两部分内容组成,高职学生对自我产生认识也是主体与客体对话的过程,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高职院校学生要不断加大对社会现状的研究,避免被社会和家庭对高职教育的错误认识所误导,要积极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不断加强自我反思,充分认识自我,从而找到合适的心理宣泄渠道,使自己能够充满自信的融入到高职院校的学习和生活之中。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自卑心理较重,不良习惯较多,学习主动性、探索性不足,是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

二、高职学生软实力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团队合作精神,职业素养不高

团队精神是每一个高职学生都需要具备的素质,这不仅关乎团队成员的利益,也会对团队未来的发展产生影响,但是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都存在自我意识过强,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他们在日常学习和为人处事中都喜欢围绕自我来开展各项工作,不愿意积极融入集体与他人合作,这充分说明目前高职学生中普遍存在着缺乏团队合作精神,职业素养不高的问题,需要高职院校认真应对,积极采取措施对学生加以引导。

2.缺乏人际沟通能力,心理承受力较差

高职学生由于文化基础较差,在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他们很难将自己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在学校生活中也普遍存在着无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一旦自己遇到困境就很容易产生消极怠工的现象,这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会带来严重影响,也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就业,所以缺乏人际沟通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差是目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2]。

3.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吃苦耐劳精神不足

部分高职学生在新生入学时,由于对新的环境不适应,有的学生第一天报到就喊着要退学,仅仅是因为宿舍环境不符合个人的预期,而原因大多是因为没有网络、没有独立卫生间、人多拥挤等诸多因素;有的学生因为生活习惯、日常琐事,引发寝室矛盾等;有的学生在实践课程中,只愿意选择工作内容简单的角色,都不愿意选择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

三、结合生活技能的提升高职学生软实力培育策略的途径

1.确立“以人为本”的高等职业教育育人理念

突出“以人为本”理念,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职院校的内涵发展与高职学生软实力的提升是互为表里、互相依存的关系[4],高职院校的育人理念决定了其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而学生也因为学校的育人理念能改变自己的心理状态和适应能力,在一个高度重视学生的人本主义的高职院校中,学生对学校的评价度普遍较高,且这种满意度能培养高职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高职学生主观能动性,进而提升高职学生的软实力。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人本理念的缺失已成为严重制约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成效的主要原因,因此应积极培育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人本化的育人理念。

2.完善校园文化,以活动作为载体提升学生软实力

当前,校园文化建设已然成为校园的“第二课堂”,以培育软实力文化素养为主题,开展不同类型的文化社团活动帮助学生确立成才目标,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各种社团的组建,各种活动的开展,能激发学生獨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养。在社团活动中,学生扩大了交友范围,充分发挥特长、全面展示才华。

3.强化实践导向,校企深度合作,加强就业指导

高职学生不仅需要技能知识,更加要适应社会发展力的需求,将高职学生融合到企业文化中去,不仅要求高职院校拥有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方式,而且要求高职学生从思想上认同企业文化和职业理念,才能转化为行动的助力。职业教育要让学生有更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深度的校企合作,即“产教融合”的模式恰好能够促进“学生”和“职员”双角色的身份认同,帮助每个学生更好地认识职业,走向社会。近年来,N学院全面积极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推动学校办学与企业需求相衔接,呈现出了校企育人“双主体”、学生学徒“双身份”的育人生态。

不同于传统教学围绕书本课堂开展的统一教学的单一模式,N学院的“产教融合”让职业教育更有生长的空间。在这一模式下,校企共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设计教材与教案,展开更具有专业针对性的特色培养,并共同组织考核。同时,校企双方开展学徒制试点、项目试点,形成深度合作,实现一体化育人,形成“招生即招工”的校企人才培养机制。在教学过程中融合职业精神的教育,让广大青年人以学生面貌走进来,以职业面貌走出去,迅速成长为贴合企业需求、具备综合素养的优质职业人才。

职业教育作为中国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承担着培育职业人才的重担,而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要求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时刻秉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构建新型职业课程体系,完善校园文化和强化实践导向,丰富和创新高职院校学生软实力培养途径,多维度、全方位提升高职学生的软实力,让高职学生更好地提前融入职场环境。

项目名称:浙江省教育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内涵发展背景下提升高职学生软实力培育策略的研究——以N学院为例》

项目编号:Y201942993

(责任编辑:姜秀靓)

参考文献:

[1]孙云志.高职学生“软实力”培育的脉络与走向[J].职教论坛,2014,(16):50-55.

[2]孙云志.高职学生软实力培育情况调查分析:以江苏省12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4,(1):95-99.

[3]尚娜娜.基于社会实践的高职学生软实力培养[J].职教通讯,2017,(2):32-34.

[4]李清霞,石贤举,祁建立.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软实力的路径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12):17-19...

作者:姚思佳

上一篇:多媒体教学下小学语文论文下一篇:马铃薯化学除草剂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