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经济研究管理论文

2022-04-23

[摘要]国际货币体系从19世纪末至今,经历了很多次的危机,也实行了多次的变革。2009年经济危机又一次暴露出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国际货币体系面临改革的命运。本文试图通过对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分析,从国际储备货币的角度审视是应该选择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还是选择多元化的国际储备货币。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国际货币经济研究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国际货币经济研究管理论文 篇1:

朱民“金融中国”的新面孔

2009年,朱民无疑是最引人关注的中国金融家之一。从中国银行副行长到中国人民央行(下称“央行”)副行长。57岁的朱民走过的不仅仅是角色的转换。当思想的力量和命运的力量相逢,他的双肩更承载了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力量的责任。

接着,有媒体透露消息,朱民出任央行副行长只是一个过渡,随着中国在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份额的提高,中国将派出金融家到IMF担任高管,而朱民正是这个合适的人选。

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对于IMF加快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尤其是关于投票权的公平分配和提高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中国也多次表明支持上述改革。2009年IMF增资时,中国宣布增加104亿美元的特别提款权(SDR)。9月中国又率先宣布认购不超过500亿美元由IMF发行的债券。分析人士指出,此举不只是让外汇储备多元化,而更想通过认购债券提升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话语权。

2008年5月,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调任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同时兼任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是第一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首席经济学家。许多学者认为,这只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组织中具有更多发言权的一个开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干事卡恩在访问中国时也表示,亚洲人士在IMF的管理层中太少了,希望有更多来自亚洲的IMF高层管理人员,尤其期待更多中国人的加入。朱民或许将是下一位重要参与者。

如果属实,这将是继林毅夫出任世界银行副行长后,又一位中国人出任世界金融机构的高层。这不仅只是朱民个人的升迁。更代表着一个金融新中国的崛起。

作者:乐 妍

国际货币经济研究管理论文 篇2:

从国际储备货币的角度看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

[摘要]国际货币体系从19世纪末至今,经历了很多次的危机,也实行了多次的变革。2009年经济危机又一次暴露出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国际货币体系面临改革的命运。本文试图通过对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分析,从国际储备货币的角度审视是应该选择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还是选择多元化的国际储备货币。

[关键词]国际储备货币;特别提款权;多元化国际储备货币

一、国际货币体系简史

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金本位制时代。在金本位制下,英镑是最重要的货币,各国间的贸易都用英镑来进行支付和结算。当时的英格兰银行则相当于世界的中央银行,其贴现率的调整影响了国际资本的流量和流向。其它国家通过利率政策来应对英格兰银行贴现率的调整。对那些金融系统完善的国家来说,能够通过利率调整获得政策空间,但金融系统脆弱的国家则只能被动应付外部的货币冲击。另外,金本位制受到黄金产量及分布不均的极大限制。黄金在世界上的存量已经赶不上20世纪初世界经济的发展,金本位制无法摆脱被放弃的命运。

随后,国际货币体系向金汇兑制过渡。在金汇兑制下,由于英美两国的经济是当时最强劲的,货币最为稳定,故只有这两种货币能够与黄金兑换。由于其它国家通过降低本国的汇率以获得出口贸易的增加累积了大量外汇,然后把大量外汇兑换成黄金,就给英镑带来很大的压力。英格兰银行被迫提高贴现率。其它国家又继续将英镑兑换成美元后兑换黄金,仅1931年9月到10月美国就损失了7.55亿美元的黄金。①美国不得不提升贴现率,加深了1929年以来的经济情况的恶化。金汇兑制被认为是国际货币体系的一个过渡性阶段。

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出现使国际货币体系走向稳定。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实行的是黄金——美元本位制,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其它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二者的汇率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浮动。居民也不能再兑换黄金,只有各国政府才能对黄金进行兑换。布雷顿森林体系还促成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办银行的出现,使全球货币管理逐渐走向有组织领导与协商的方向。这一体系由于70年代石油危机对美元的冲击,美元宣布与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了瓦解。②

1976年1月,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金斯顿签署了《牙买加协定》,由此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结束,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正式确立。牙买加体系下,各会员国可以根据自己国内的情况选择实行固定汇率制还是浮动汇率制。同时,黄金实行非货币化,只是作为一种商品在市场上任由私人或政府买卖。牙买加体系下美元仍然拥有霸主的地位。美元占了各国官方外汇储备的64%,在国际债券的发行中比例约为50%,全球外汇交易和贸易结算则高达70%。美元充当国际储备货币使其在对外债务问题上不受任何约束。同时,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缺乏最后贷款人,不能保证国际货币的流动性处于一个比较合理的价格水平上。这些矛盾也就为经济动荡埋下了祸根。③

二、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

1.特里芬难题仍然是国际货币体系发展中的一个根本矛盾。

如果一国货币作为世界上各国的储备货币,则这一货币会被要求向外输出,这样就会造成该国贸易的进出口不平衡,产生巨额的贸易赤字。贸易赤字则又会降低该国货币的信用。但是它国对该货币的需求又继续再增加,贸易赤字难以避免。如此,矛盾循环往返难以解决。目前的牙买加体系下,美元就是充当了这样一种货币角色。美元是目前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最重要的国际储备与结算支付货币。美元以这样一种国际货币的身份出现在国际金融中,就天然地具有了全球范围内的铸币税。所以美国可以根据自己国内的经济发展需要来印刷美元,如果美国不加以自我約束,以自己的利益为上,则会对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货币市场产生负面的影响。一旦美元大量流入市场,则会造成流动性过胜,美元会贬值,而大量国家的外汇储备都是以美元计价,这就会造成巨额的损失。

2.国际收支平衡是目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另一重大缺陷。

自90年代以来,随着亚洲四小龙的发展、新兴经济体的出现,国际收支就一直处于一个不平衡的状态。各新兴经济体通过调整产业促成发达的国际贸易出口,创造了巨额的国际贸易顺差值。如中国,2008年的国际收支盈余占到了GDP的9.4%。而反观美国,国际贸易一直都是巨额的赤字,国际收支亦然。美国的国际收支一直在其GDP的比重中以负值出现。对于一个国际货币体系来说,调节国际收支平衡的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在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元本位制并没有创造一个有效的调节机制。美元作为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结算货币、支付货币,使大量国家选择美元以防范金融风险和作为外汇储备,这些对美元的需求又使美国可以保持贸易赤字和资本赤字成为全球最大的债务国。因此,国际贸易收支的不平衡难以消除。

3.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另一缺陷是对流动性资金管理的效率低下。

主要表现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权力难以授予和行使、作用难以发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是为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避免一国的国家经济动荡;世界银行主要是向成员国提供长期的贷款以保证各国经济运行的稳定。但是在实际中,两个组织难以有效的发挥作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稳定国际货币的职责,却没有工具能保证这种能力。另外,它有责任对有经济困难的国家提供药方,但往往要么见效太慢要么太猛。总体说来,两个组织对流动性资金的管理在目前的货币体系下难以达到最优的使用。

三、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选择

国际货币体系的以上缺陷影响了国际经济的健康运行,有进行改革的必要。以下是两种在当前可选择的两种改革方案:

1.可发展特别提款权作为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

某一货币想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需要具备几个条件。首先,该货币应该具有货币的基本职能,包括流通作用、支付作用、结算作用、价值尺度的作用、贮藏作用。其次,该货币的发行数量要能够做到可控,这就要求要有一个支撑和制衡的机制。第三,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要能够有长期保持币值稳定的能力。

目前,特别提款权的功能比较有限,主要有三个。一个是作为国际储备资产,但是在各国的储备比例中所占比重较小。第二个是在小范围内作为支付清算手段,基本上只具有计价和贮藏功能,由于其供应数量有限不能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第三个是作为紧急救援工具使用。总体而言,要想让特别提款权转变为国际储备基金,需要有许多改革。

首先,需要有一个超主权的国际组织来领导发行特别提款权。目前特别提款权是在国际货币基金的组织下发挥作用,那么,国际货币基金就应该只有从现在的一个政策协调的组织变为一个超主权的组织,才能独立地对特别提款权的发行、流通进行决策。只有真正摆脱美国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控制,才可能使特别提款权有最后的权威,而不是牺牲给某一国的势力。其次,在关于控制特别提款权的发行数量方面,可以考虑通过外汇储备来作为发行准备。第三,既然要求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要能够长期保持稳定,那么如何确定其币值就显得十分的重要。目前的特别提款权是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的加权。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这样的篮子货币结构已经变得狭隘。所以,特别提款权的篮子货币需要重新评估和加权。另外,回到固定汇率制度才能使得特别提款权的币值实行的真正的稳定。④

2.多元化国际货币储备体系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会的推测,预计到2020年,北美、“欧元区+英国”、“金砖四国+日本”三大经济区域经济在全球GDP总量的份额将分别为:20%、21%、31%。这意味着世界将变成由力量相当的三极组成。北美经济区是传统的经济强区,美元将继续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欧洲地区也是传统的经济发达地区,欧元使其在政策统一,将是国际货币储备中的重要一极。东亚经济也逐渐成长为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力量。2000年5月6日东盟10国和中、日、韩3国达成了《清迈协议》,旨在促进东亚货币合作和亚洲货币基金的形成。《清迈协议》签订促成了东亚国家间的一系列合作成果,为东亚建立强大经济体打下基础,从而可以实现国际化的主权货币。

四、 小结

通过回顾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的历史,以及对目前国际货币体系缺陷的认识,笔者认为在上文提到的两个改革方案中,多元化的国际储备货币更具有可行性。

国际社会要建立一个超主权的国际储备货币需要创造太多的外部条件,而且这些条件都很难创造。首先,要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实现完全的独立成为一个超主权的国际组织是难以实现的。其次,特别提款权要作为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要求各国要用外汇储备来购买特别提款权。那么,对于外汇储备少的国家则难以获得特别提款权,容易造成不公平。第三,特别提款权要求固定汇率制度以实现币值的稳定。对于习惯了用汇率来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国家采取固定汇率制度的成本太大。

实現多元化的国际储备货币也有其难点,但不如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那么难以克服。多元化国际储备货币的基础是多元化的经济区域的发展,这是最适应目前经济情势的。因为新兴经济体的迅速发展逐渐打破美欧独控经济的局面。东亚经济的合作的扩大、势头强劲的人民币都是很好的体现。而且,多元化并不需要让渡主权,这是其相对于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最大的优势。多元化比超主权的特别提款权更能够协调实施。

〔参考文献〕

〔1〕陈彪如.国际货币体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2〕 姜凌.当代国际货币体系与南北货币金融关系〔M〕.重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3〕 曹勇.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历史视角分析与现实选择〔J〕.宏观经济研究,2010,(07).

〔4〕 曹红辉,周莉萍.国际货币改革方向及其相关机制〔J〕.国际金融研究,2009,(09).

〔5〕 葛兆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05).

〔6〕 熊爱宗,黄梅波.国际货币多元化与国际货币体系稳定〔J〕.国际金融研究,2010,(09).

〔7〕 黄梅波,熊爱宗.特别提款权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J〕.国际金融研究,2009,(08).

〔责任编辑:张志臣〕

作者:宋雪丰

国际货币经济研究管理论文 篇3:

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路径与实践

摘 要:为缓解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的影响,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近些年都开始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这给中国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人民币国际化被认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策之一。当前形势下,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不过潜在的风险也不容忽视。目前中国已开始通过货币互换等方式逐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实践,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任重道远。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区域化;货币互换

自2008年全球经济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形势一直低迷,时至今日仍然没有走出困境。美债危机、欧债危机更是对主要的发达经济体造成了严重的冲击。面对复杂严峻的全球经济形势,中国如何自处已成为一个重大的问题。人民币国际化的提议适时地提了出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关注的焦点。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

早在全球金融危机伊始,美国就想尽办法要收拾自己一手造成的烂摊子,包括贸易政策的调整、促使人民币升值等,但效果不明显,最终美国还是不得不采取印钞票的办法,即所谓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利用美元是主要的国际货币,通过印制美元,来让全世界为其债务买单。2008年9月,美国第三大投行雷曼兄弟倒闭之后,美联储采取了第一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购买了房地美和房利美将近6 000亿美元的债券,防止美国金融危机扩大;2010年4月,欧债危机的爆发使得全球经济形势再次陷入低迷,美国第二次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2012年9月,为进一步刺激经济复苏,美国第三次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引起了全世界的警惕,在包括G20在内的国际会议中,有许多要求改革当前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倡议,呼吁建立“世界货币”。但是由于各国意见并不统一,尤其是建立新的国际货币必然要有美国的支持才能推行下去,而美国显然会反对任何实质上动摇美元统治地位的改革,所以建立“世界货币”更多地只是停留在理论假设层面。

由于无法在多边会谈中达成共识,各国只能采取自己的对策应对,比如中国就采取了提高非美元国际货币在外汇储备中比例的办法,尤其是欧元。但是不久,欧债危机爆发,而且愈演愈烈。开始欧洲央行还能坚持不扩大货币发行,但在意大利的马里奥·德拉吉成为新的欧洲中央银行行长以后,推出所谓“长期融资操作”政策,本质上同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一样,都是扩大自己的货币供给,利用其国际货币的地位,把自身的危机转嫁到全世界。

事实上,除了美国和欧盟,英国、日本等主要经济体也早已开始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全球范围的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全球性的流动性过剩,吹大了全球的经济泡沫,加速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背离,使得全球金融危机更加难以化解。而这些发达经济体之所以能够通过发行货币来解决本国的经济困境,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其本国货币是国际货币的特权,尤其是美国,通过滥发货币,来向全世界征收铸币税,缓解自身的经济困境。

美元、欧元的贬值使中国的外汇储备不断缩水,相当于美欧用虚拟经济的手段掠夺了中国实体经济的财富,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购买力损失(见下页图1、图2)。下页图1为2005年1月至2012年8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化图,下页图2为同一时期人民币对美元、欧元的名义汇率变化图。

由下页图1、图2可以看到,自2005年至今,虽然部分时期存在波动,但人民币无论是实际有效汇率还是与主要国际货币美元、欧元的名义汇率总体上都呈升值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单纯依靠外汇储备结构的调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外汇缩水的困境。而为了应对国际上各种可能的冲击和保持一定的国际购买力,外汇储备又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通过使本国货币具有国际购买力,即人民币国际化,或许是解决以上两难困境的有效办法。

货币国际化,不仅可以提高一国的政治经济地位,而且可以提高一国抵抗外部经济危机的能力,同时避免贸易中的汇率风险,以及其他许多好处。当前,中国GDP世界第二、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出口世界第一、进口世界第二、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世界第二,无论是贸易领域还是投资领域,中国都是毋庸置疑的大国。而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显然与此不相称。

当然货币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也有着巨大的风险。一旦本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势必带来该国资本项目的开放,这就给各种国际投机资本的套利提供了机会,如果本国的金融体系不够完善,抗风险能力不强,就有可能导致严重的金融危机。日元的遭遇以及东南亚金融危机都是典型的例子。基于这种考虑,中国在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上一直比较审慎。

二、人民币国际化可能的实现路径

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其货币必须具有独立自主性和一定的国际地位,否则该国在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乃至在国际政治中,将一直处于被动。近些年,随着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开放,许多国家在同中国的贸易中积累了一定数量的人民币,但由于海外人民币缺乏投资渠道,最终这些国家不得不将手中的人民币又兑换为美元等国际货币。如果人民币实现国际化,成为一种国际货币的话,这种情况就可以避免。因此,虽然存在巨大的潜在风险,但人民币国际化仍应成为中国的一项重大战略来推动。

一种货币能否成为国际货币取决于其在国际贸易、国际储备、国际计价中的地位,此外货币发行国的经济规模、贸易规模、金融稳定性也是重要的参考要素。虽然人民币已经满足了成为国际货币的前提条件,但是离成为真正的国际货币还有一定的差距,来自各方面的困难更是层出不穷。

困难来自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来自内部的困难是中国自身的金融体系还不完善,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一般认为,资本账户的开放需要满足四个条件:利率市场化、汇率合理化、银行竞争力的提升、本土金融市场的深度发展,这几个条件短期内并不容易达成。而来自外部的困难在于人民币的国际化必将使美国、欧盟产生警惕,从而可能对其进行阻挠和干扰。同时由于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仍然是以美元、欧元为主导,各国对于使用美元和欧元已经具有相当的路径依赖,在这种局面下要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难度可想而知。

因此考虑到中国金融体系的薄弱和外部可能的打击,中国实行了循序渐进的人民币国际化步骤,即由周边走向全球,由贸易领域到投资领域。首先扩大人民币在中国周边地区的影响力,使其成为区域内的重要货币,然后由区域化向国际化发展。

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轨迹即是由主要大国之间综合实力的此消彼长所决定的。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大萧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一段时间,随着金汇兑本位制的崩溃,一度形成了美元、英镑、法郎三足鼎立的局面,美国、英国、法国分别形成了各自的货币区,整体上实行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相结合的政策。二战结束后,由于英国、法国的实力大大受损,而美国的实力则达到巅峰,才导致之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的霸主地位,直至今日。

在美元独大的环境下,也曾有过经济增长强劲的国家试图对其发动挑战,推动自己国家的货币走向国际化,比如日本和欧洲。当时日本依仗贸易的全球扩张,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于是开始主推日元的国际化,但由于盲目冒进以及同美国实力上的巨大差距,最终日元的国际化基本以失败告终,而日本经济随后也陷入了长期低迷。而欧洲则走了另外一条道路,不是以单个国家的货币走向国际化,而是先实现区域内的货币统一,再整体推向世界。虽然困难重重,但是欧元仍然在国际货币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成为仅次于美元的重要国际货币。

结合日本与欧洲的教训和经验,我们得出结论,要成功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也必须先走区域化的道路,在一定的范围内扩大人民币的影响力,使其被更多的国家、地区认同和接受,成为结算货币、计价货币,慢慢发展为投资货币,乃至储备货币,之后走向全世界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人民币走向世界是以贸易为起点的,今后应继续扩大人民币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结算和计价作用,并结合国内情况开发出相应的人民币投资渠道,让更多的国家愿意长期持有人民币,巩固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实践

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明显加快,2009年7月中国开启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试点工作,之后相继出台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以及《关于明确跨境人民币业务相关问题的通知》,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了制度保障,使其更加规范化。

在实践方面,中国更多的是采取货币互换和双边贸易本币结算的方式。2008年底,中国同韩国签订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之后又同马来西亚、中国香港、白俄罗斯、阿根廷、土耳其、澳大利亚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和货币当局签署了超过1.5万亿元人民币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同时国务院决定将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部分东南亚国家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不久,中国同蒙古、越南、缅甸等周边的八个国家签订了自主选择双边货币结算协议。2011年,中国对外贸易的人民币结算额已经占到整体贸易的10%左右,较之前有了大幅提升。

在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进程中,香港特区起着重要的作用。香港在中国的主权之内,又在货币区之外,对于促进人民币国际化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许多政策可以通过在香港的实践检验,根据效果来决定是否推向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6月1日,人民币与日元的直接交易启动。外汇市场人民币对日元交易实行直接交易做市商制度,人民币对日元汇率中间价由此前根据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以及美元对日元汇率套算形成,改为根据直接交易做市商报价形成。中国和日本分别是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两国之间贸易数额巨大、涉及领域广泛,在世界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又是同一区域内国家。因此,人民币与日元的直接交易将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一个极佳的平台。它改变了以往两国交易对美元的依赖,不仅能节省交易成本,规避美元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而且能促进两国的经济发展,提高两国货币的国际地位,是迄今为止人民币国际化走出的最大一步。

虽然自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但我们还是要看到,目前以美元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占据主导地位,而中国本身的金融体系也亟需完善,人民币要实现国际化仍然任重道远。借鉴欧元、日元的经验和教训,发现并改进自己的不足,稳扎稳打循序渐进,才能真正使人民币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 景学成.对未来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框架的思考[J].国际金融,2012,(4).

[2] 吴官政.人民币国际化目标定位及路径分析[J].经济学家,2012,(2).

[3] 徐明棋.货币互换协定助推人民币国际化[J].社会观察,2012,(5).

[4] 叶跃骏.坚定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战略[J].中国对外贸易,2012,(8).

[5] 赵海宽.人民币可能发展成为世界货币之一[J].经济研究,2003,(3).

[责任编辑 陈丽敏]

作者:曹标

上一篇:如何发表和撰写SCI论文下一篇:初中语文学科人文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