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国际化经验学习研究论文

2022-04-28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正确引导,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世界为之瞩目的巨大成就,相应的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在被列入货币篮子SDR后,人民币国际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给我国金融和世界金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但是,国家应该重视起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金融风险,在开拓进取的同时稳步前行,努力做好国家金融行业的风险控制,建立更加完善的金融体系。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货币国际化经验学习研究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货币国际化经验学习研究论文 篇1:

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货币政策实施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近年伴随着中国经贸地位的不断提高及政府的大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正在不断加快,其对中国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存在正反两方面影响:一方面可减少汇价风险,促进贸易和投资发展,带来国际铸币税收入;另一方面则可能削弱我国实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大大增加货币政策的实施难度,并对我国金融环境的稳定、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政府应通过加强资本跨境流动信息统计监测、开拓新的金融工具、深化国内金融市场改革等途径减轻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货币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货币政策;货币替代;政策溢出效应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近年来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日渐上升,但与“经济大国”不相称的是,中国目前仍是“货币小国”,人民币仍未如美元、欧元等完成国际化进程成为国际货币。尽管如此,在中国经济自身的发展及政府积极推动下,2009年至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贸易、货币与投资、价值储藏职能等方面已取得相当成果。然而,货币国际化也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提升本国的国际影响力,减少汇价风险,促进贸易和投资发展,更重要的可以给本国带来国际铸币税收入;但另一方面,一国的货币国际化又会对本国的金融稳定、宏观经济调控等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尤其是在货币政策实施方面。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阐释了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货币政策实施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 文献综述

关于一国货币的国际化对该国货币政策产生的影响问题,国内外学者以不同的切入点、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进行了探究。

国外研究方面,主要从货币国际化对本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和货币政策有效性等方面进行阐述。Aliber(1964)和Bergsten(1975)研究认为美元作为世界主要货币,不仅使美国面临“特里芬难题”,而且也使其较难实施独立性的货币政策。Griton和Roper(1981)建立了模型,认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的替代程度越高,汇率越不稳定,破坏一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Arize(1991)认为本币与外币利差引起的货币替代,也将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Jeffrey Frankel(1991)认为货币国际化容易造成该国货币需求的波动性增强,削弱本国货币当局对本国货币的控制力,降低本国货币政策效力。Tavalas(1997)分析了两种汇率制度下货币国际化的影响。在钉住汇率制下,外国对本国货币偏好的转移可能破坏本国央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力;在浮动汇率制下,外国对本国货币偏好的转移可能导致汇率的大幅变动,进而限制国内货币政策的效力。

国内研究方面,大多数研究都指出人民币国际化会对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效果存在抑制和削弱作用。例如梁勤星(2003)认为,人民币国际化使我国的整个金融体系更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王勇(2003)认为,我国的金融市场容易被国际上的外汇投机者干扰,进而影响其货币政策。姜波克和张青龙(2005)提出,一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权会随着货币国际化的进程而减弱。刘力臻、王益明(2005),邱兆祥、粟勤(2006)认为,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汇率浮动、资本可自由流动、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等制度,将动摇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使货币政策效力的发挥产生较大的偏差。江凯(2010)指出,人民币国际化将提高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影响人民币现金管理和监测。张青龙(2011)利用IS-LM模型从均衡收入、利率、消费、经常项目收支、汇率等途径,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货币政策的系列影响,并解释了其中的放大效应。匡可可(2011)认为,人民币国际化会使货币存量的管理与监测难度加大,削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同时人民币离岸业务也制约了货币政策的效果。

以上这些分析从各个角度分析了货币国际化对一国货币政策的影响。普遍的观点认为,货币国际化对一国货币政策会造成负面影响。本文在这些观点的基础上,更加系统、深入地整理研究了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货币政策实施的影响,并结合中国的实际经济状况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二、 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不断推进,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日益加深。在这个大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目标不仅要着眼于国内,还要着眼于国际。不难看出,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

1. 增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当人民币还没有完成国际化时,为了防止发生货币支付危机乃至金融危机,我国必须要持有充足的国际货币作为储备资产。2013年我国货物进口总额为19 504亿美元,按照国际上通常采用的特里芬标准,满足5个月进口大约需要7 800亿美元。2013年我国拥有3.8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超标率达389%。这些巨额的外汇储备虽然有利于防范国际金融风险的冲击,但也限制了我国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自主性。一方面,我国外汇储备高,央行在收汇时需要投放更多人民币基础货币,这就造成了广义货币(M2)的超发,导致通货膨胀。研究表明,1994年以后,外汇占款一直是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一个重要渠道。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更好的保值增值手段,我国大量的外汇储备只好用于购买美国的政府债券。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持有的美国国债的规模达1.3万亿美元,占外汇储备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目前,中国是美国的第一大债权人。外汇储备倚重美元资产的格局不仅加强了我国货币政策对美元的依赖,还迫使我国不得不承担美元兑人民币贬值的汇率风险。然而,人民币国际化则有利于增强我国货币政策实施的灵活性和自主性。人民币国际化将不断提高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资金融通能力,降低对外币的过度依赖。可以预见,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深化,中国外汇储备占款将大大降低;同时,人民币将会成为国际贸易中越来越多商品以及劳务的计价结算货币,并在投资和金融领域被越来越多的境外投资者认同和接受,因此,外币的汇率变化将越来越少地影响国内的商品、劳务和资本市场的价格。

2. 影响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由“三元悖论”可知,一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资本的自由流动以及汇率的稳定性这三个目标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其他国家的经验表明,实现货币国际化的重要前提是高度开放的金融市场和稳定的币值,因此,国际货币发行国通常选择资本自由流动和汇率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组合。推而广之,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为保证资本的自由流动和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将导致我国在货币政策上丧失独立性。在此背景下,我国需要与一些国家和地区加强货币合作,建立有效的货币政策协调机制,这同样不可避免地会限制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3. 减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本质上,货币的国际化意味着一国货币在区域乃至世界范围内发挥计价、结算、价值储备等功能。人民币的国际化必然造成人民币同时在境内境外流动。人民币货币功能范围的扩大将从以下六个层面影响中国实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1)造成人民币需求量增加,降低了货币政策调控力度。人民币国际化后,不仅国内居民出于交易或投机等目的而需要持有人民币,境外的居民也会由于消费、投资等目的而需要人民币。大量人民币在国境之外流通会逐步影响我国的货币供给。此外,人民币国际化还会增加货币流通速度,国际化程度越高,货币流通速度越快。此时,人民银行将难以准确统计和监督人民币的存量,进而无法保证对货币的控制能力,从而削弱货币政策的调控力度。又由于境外人民币离岸市场没有法定存款准备金这一要求的限制,从理论上来说,境外市场将具有无限创造存款的能力。这样一来,我国的法定存款准备金这一货币政策工具的效力就会大打折扣。

(2)利率政策工具受限。在人民币国际化后,当我国执行紧缩性货币政策时,就会导致市场利率提高,国内外利差的扩大将会吸引大量境外资本流入中国,大大增加国内的货币供给,提高通货膨胀的压力,最终将抵消国内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效果。反之亦然。此外,人民币国际化后,人们可以用人民币购买国外的各类金融资产,此时,国内利率不再是影响货币需求的唯一要素,国外的市场利率和金融资产收益率等也都会影响货币需求,这就减弱了利率这一货币工具的效果。同时,人民币国际化后,融资渠道变得更加多样,境内企业可以从银行贷款以外的更多其他渠道获得资金,所以利率提高造成的投资下降幅度就会比人民币国际化前要小,这就会使得货币政策通过利率渠道传导的效果进一步减弱。

(3)人民币将面临货币替代与反替代。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货币替代和反替代都可能增加央行对货币数量管理的难度,进而干扰货币政策的实效。货币替代(反替代)对货币政策的影响途径如下:首先,货币替代(反替代)影响货币数量的来源和构成。人民币国际化后,货币需求由本币需求和外币需求两部分构成,货币供给也不再局限于我国央行的发行行为,货币供求的衡量变得更加复杂,从而影响到货币政策的实施。其次,货币替代(反替代)加速本外币资本流动,重塑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国内存款和信贷,削弱央行对货币总量的调控能力。再次,货币替代(反替代)会干扰外汇市场供需平衡,加剧汇率波动,甚至可能导致本币贬值(升值)幅度超过货币供给增长幅度,形成“汇率放大效应”。最后,货币替代(反替代)的存在使各国货币政策间产生高度相关性,一国货币当局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不得不考虑其他国家货币政策情况,这无疑会减少本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有效性。

(4)汇率政策工具部分失效。人民币国际化后资本大规模的跨境流动成为常态,资本的跨境流动会引发人民币汇率的大幅波动。具体地,资本大规模流入将造成人民币有升值的压力;反之,资本大规模流出将造成人民币有贬值的压力。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一国只有实施浮动汇率制度才能保证该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我们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后,央行不会放任人民币汇率大幅或频繁波动,这样实现内外平衡之间就会出现矛盾,进一步限制了货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

(5)金融脱媒加速,削弱央行运用货币政策的能力。人民币国际化后,金融市场更加发达,使得金融脱媒现象加剧。一方面,商业银行获得资金的方式更加多样,如直接融资市场,降低了央行通过存款准备金调节商业银行可贷资金规模的能力。另一方面,企业融资的方式和渠道也增加了,这不仅减弱了企业对银行的依赖,而且减弱了利率政策的敏感程度,削弱了央行运用货币政策的能力。

(6)政策的溢出效应。货币国际化后,伴随着货币的自由兑换、资本的自由流动,各国在货币经济领域的关联程度和依存关系不断深化。与经济政策的溢出效应类似,一国制定的货币政策可能会对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产生显著的影响。例如,本国如果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大量国外资本将被吸引进来,那么其他国家的货币供给将会减少,进而对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带来影响。反之亦然。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出口国。无论是对成熟的经济体,还是新兴市场,人民币国际化将逐步放大我国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需要指出的是,政策的溢出效应不仅具有两面性,而且其他主要经济体为了减少我国政策负面溢出效应往往会采取一些应对策略。而这些策略又会通过贸易、资本跨境流动等途径对我国产生反作用,从而削弱央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三、 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对策

理论上来说,本币国际化实质是本币的交换媒介、支付手段、储藏工具等基本职能在更广范围内发挥作用的过程,其对本国货币政策效率的影响是难以避免的,但央行与相关部门至少可采取配套手段来减小或对冲其负面影响。

1. 加强资本跨境流动信息的统计监测,适时进行对冲操作。央行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人民币跨境流动信息的动态监测,建立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完善各种常规和非常规的政策调控手段,适当干预,维护金融稳定。具体包括:建立跨境资本流动数据采集、分析和监督体系,构建完善的跨境资金流动统计监测平台,准确把握跨境人民币的发展趋势;不断加强运用汇率、利率、税率等工具来调控跨境资本的流动;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的方法,适时开展对冲性操作,积极预防和缓解大规模跨境资本流动可能带来的突发性冲击。例如,在人民币大量外流时,央行可以适当扩大货币供给量;在人民币大量回流时,适当加大收缩货币供给量的强度来加以冲销。

2. 积极开拓新的金融工具,稳定本国货币政策的效果。央行应该积极开拓新的金融工具,来控制外国资产对本国带来的冲击。例如,建立一个发达的国债市场,当离岸人民币大量流入时,央行可以迅速卖出国债,及时回笼货币,防止带来通胀压力;反之则买入国债,增加货币供给。这样,央行能够根据国内市场的需要以及货币政策的目标,及时、灵活调节国内市场的货币供给,逐步减小跨境资本流动对国内货币政策的影响,逐步提高本国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3. 深化国内金融市场改革,优化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商业银行是传导货币政策的关键机构,应加快商业银行改革,更好地发挥其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重要作用。要加快商业银行制度改革,明确产权关系,构建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推动国有银行进行商业化改革。同时,尽快放松市场准入的条件,加大金融市场的开放力度,支持外资银行与国内银行进行战略合作,优化金融机构结构和完善信贷市场结构,更好地发挥人民币国际化条件下货币政策信用渠道的传导作用。此外,央行应尽快建立市场化货币调控机制,更多地依赖价格型调控工具,提升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4. 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建立新型国际货币关系,加强国际间货币政策协调。从未来趋势看,全球应逐步从目前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过渡到多个国际货币共同竞争的国际货币体系,最终达到建立一个非国家货币主导的新型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为此,各国政府应加强合作,不断完善、改革现有国际货币体系,增加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代表权和话语权。此外,考虑到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我国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将更加显著,因此我们应充分评估本国货币政策实施对其他国家的影响,不断加强与相关国家的货币政策沟通与协调,建立健全货币合作机制和危机预警、处理机制,有效管理货币政策冲突及其影响。

参考文献:

[1] Bergsten, C.Fred. The Dilemma of the Dollar: The Economics and Politics of United States International Monetary Policy[M].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1975.

[2] Douglas H.Joines.International Currency Substitution and the Income Velocity of Money[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1985.

[3] 米什金,著.货币金融学[M].李扬,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 曹龙骐.人民币国际化路径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

[5] 成思危.人民币国际化之路[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6] 丁剑平.“走出去”中的人民币国际化[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

[7] 何国华,袁仕陈.货币替代和反替代对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11,(7).

[8] 姜波克,张青龙.国际货币的两难及人民币国际化的思考[J].学习与探索,2005,(4).

[9] 匡可可.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11).

[10] 刘力臻,王益明.人民币国际化下的货币政策效应分析[J].税务与经济,2005,(4).

[11] 罗兰.人民币国际化“小步快跑”需防风险[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12-17.

[12] 马荣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09,(4).

[13] 陶士贵.人民币对外币的“货币反替代”问题探讨[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7,(11).

[14] 赵锡军,宋晓玲.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人民币国际化:机遇与挑战[J].亚太经济,2009,(6).

[15] 张青龙.人民币国际化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基于IS-LM模型分析[J].新金融,2011,(2).

作者简介:刘克(1958-),男,汉族,山东省威海市人,北京语言大学商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国际金融、对外投资;王曦(1978-),女,汉族,辽宁省本溪市人,北京语言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北京语言大学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创意产业、文化贸易。

收稿日期:2015-04-10。

作者:刘克 王曦

货币国际化经验学习研究论文 篇2:

人民币国际化的金融风险及防范对策探析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正确引导,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世界为之瞩目的巨大成就,相应的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在被列入货币篮子SDR后,人民币国际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给我国金融和世界金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但是,国家应该重视起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金融风险,在开拓进取的同时稳步前行,努力做好国家金融行业的风险控制,建立更加完善的金融体系。本文就当前人民币国际化中的金融风险进行探讨,并进一步针对相关问题提出相应地解决对策,以期有效推动我国金融市场并入国际后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人民币  货币股计划  金融风险  防范对策

我国的经济建设起步较晚,但是经过我国劳动人民近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已经从原来的“一穷二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為了更好地加入世界金融经济体系,人民币国际化已成为一个必须完成的目标。从2009年开始,我国就启动了人民币国际化试点,在人民币投资、人民币外汇储备、人民币跨境结算、人民币离岸资产管理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在201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意人民币入篮,这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前进了一大步。而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可以明确的表明,人民币国际化是未来必然的发展趋势,不仅可以使我国摆脱巨大体量的非储备货币国家的尴尬地位,还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深化改革,提升我国金融和经济的竞争力。但是,人民币国际化也会给我国经济市场带来一些不确定性和金融风险,如何把控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金融风险,扩大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经济红利,还需要相关专家重点研究和解决。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从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现状分析,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一一列举,最后就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地防范措施,以期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顺利实施作出一份贡献。

1 货币国际化的具体概念

货币国际化主要是指货币被该货币发行国之外的国家或个人、机构所接受和承认,可以在国际范围内行使货币的主要职能,成为国际金融经济流通的重要工具和指标。它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不断演化形成的,其国际化货币地位的形成,是综合该国的经济实力、军事力量、贸易体制、经济发展潜力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形成的一种国际认同。

其具体的公认标准主要从货币职能层面和货币投资力层面来考量。首先,从货币职能层面来看,国际货币可以被国际社会大部分国家承认并认可,可以承担国际货物结算,满足贸易流通,可部分或是全部承担货币职能。其次,从货币投资力层面看,国际货币可以在其他国家甚至全世界范围内进行投资,满足各个地区社会发展的硬性需要。所以,只有满足这两个方面的货币职能,才能成为真正的国际化货币。

2 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分析

2.1 我国对外贸易使用人民币结算的体量逐渐增加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至今为止我国进出口总额不断开创新高,据统计2019年我国的进出口总额已经达到30万亿人民币,贸易顺差达到3万亿元,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占有比重越来越大。另外,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我国对外贸易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的贸易体量逐渐增加,伴随我国整体实力的提高,我国货币在世界上的信誉也变得越来越好,国内的外向型企业在大宗国际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的比例逐渐提高,这不仅为我国外贸交易带来巨大的便利和利润,也为吸引外资来华投资打下良好基础,使我国整体经济体系变得更有活力。

2.2 在世界贸易市场中人民币交易份额逐渐增大

自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以来,在整个货币交易过程中,从货币管理到资本投资,我国在具体的投资政策上都有相应的优惠措施,这极大的促进了人民币在国际交易中的适用范围,从2009年至今,我国已经先后与加拿大、新西兰、白俄罗斯、泰国等31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整体的贸易发展呈现不断增长的良好态势,人民币在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额中的份额由2014年的13.78%跃升至2019年的15%,我国人民币已经正式成为世界五大支付货币,另外随着世界多个国家将人民币纳入本国的外汇储备中,也表明我国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市场的影响力和占有率不断提高,整体表现为积极向上的态势。

2.3 受到国际多方面影响阻碍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长久以来,世界主要的国际化货币以美元和欧元为主,并且这种交易方式已逐渐成为一种固有的使用习惯,人民币虽然在近阶段表现比较强势,且越来越受到认同,但是改变世界贸易固有习惯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其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阻碍。首先,国际交易系统的固有化。原有大宗交易依旧是以美元为主,各个交易环节形成的固有习惯很难快速进行变更,如果国际化进程过于急促反而可能出现相反的效果,所以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循序渐进。其次,西方政治体制对人民币国际化干涉严重。国际化货币带来的经济利益和世界政体影响力是巨大的,中国正处于腾飞状态,显然占据世界管理地位的西方国家不愿意看到中国经济的发展。所以为了减缓我国经济的发展,会在各个方面干预人民币国际化,以期望抑制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前进步伐。这两方面就是当前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重要障碍,为了更好的达成人民币国际化目标,还需要相关人士的不懈努力。

3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可能造成的金融风险

大力推行人民币国际化是有原因的,因为人民币国际化可以给我国带来多方面的便利,如减少贸易逆差,降低我国原有国际经济贸易中的汇率风险,提高我国国际贸易投资环境,降低我国持有的外汇储备及相应的外汇管理成本,全面推进我国金融体系的完善和改进,极大地提升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和信誉等。但是相应的人民币国际化背后也存在金融风险,分析其中的具体成因,进而为人民币国际化做好准备。

3.1 增加了对货币市场调控的风险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民币跨境流动在数量和规模上都有所增加,为了进一步让人民币适应世界范围的国际货币职能,就必须丰富人民币在金融行业中的投资规模和种类,这也就无形中加大了国内货币市场的管控难度,所以从货币监管方面来看,我国相比以往就需要将国内实际情况与国外货币政策共同考虑,寻找其中的平衡点,时刻把控国内外货币市场的波动情况,在不同目标出现冲突的过程中,尽量避免货币政策调控失控的情况产生。

3.2 人民币汇率波动增大

我国一直推行较为平稳的汇率政策,在一定范围内适时的调整汇率以便正确引导市场经济,维持金融市场的良性发展。但是,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人民币汇率的调控逐渐转嫁到国际金融市场的自身供求关系上,在庞大的国际资本运作下,加之一些其他的外部原因,使得我国人民币汇率波动变得不稳定,进而直接影响一系列的正常国际金融贸易。

3.3 外来资本入驻导致资产价格波动

人民币国际化必然使外来资本投资变得频繁,在越来越庞大的跨境贸易中,外来资本的入驻虽然可以带来巨量的资金回报,但是相应的加剧了可能的资本流动异常风险,进而可能影响国内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要知道虽然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因为我国资本运作起步较晚,国内的资本市场受国际资本的抗冲击能力较弱,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使国内资产价格变动剧烈,有可能进一步的加大我国金融市场的管控风险。

4 应对人民币国际化金融风险的防范措施及相关建议

4.1 重视人民币政策调控,提升人民币管控力度

人民币国际化是未来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诸多的困难和风险,国家应该加大对人民币货币市场的调控,进一步提升人民币的市场管控力度,建立更加良好的货币交易体制。首先,国家应该将大数据技术与金融交易系统相结合,精确统计出国内外人民币交易总量,为将来货币调控政策做好数据储备。其次,国家应该进一步完善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关政策,分阶段的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目标,明确各个阶段的注意事项。最后,应该加强与世界其他国家的金融贸易交流,加大合作力度,创建更加良好的国际货币贸易环境。

4.2 建立更加完善的货币风险监控机制

完善的货币风险监控机制是保障货币市场良性发展的重要手段。针对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汇率加剧波动风险,国家应该加强货币市场的动态监控,提前做好各项风险预警,最大限度的将风险控制在开始阶段。首先,应该集合国内外金融专家建立完善的金融模型,运用AI智能分析技术,导入实时的金融数据,不断进行数据模拟与验算,实现较为高效的市场监督机制。其次,应该加强国际之间的金融合作,学习国外先进的市场监管机制,完善市场相关的法律法规,为货币市场风险监控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全面提高我国的金融市场稳定性。

4.3 大力完善我国金融体系

我国金融体系起步较晚,在金融体系的搭建上属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为了跟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我国应该进一步完善金融经济体系。首先,从基础的市场定价开始,对种类繁多的金融工具进行统一管理,进一步精简各种金融运行机制,不断提高金融市场监管力度,全面加强金融市场正规化的进程。其次,国家应针对国外资本市场建立更加完善的交易平台,大力培养相关金融行业人才,尽快提升我国金融行业在国际中的竞争力度,在服务质量、管理效率上突出中國金融发展的高效特点,在世界金融和贸易中全面树立起中国超高信誉的金融品牌。

5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人民币国际化道路虽然已经迈出了一大步,但是相比其他老牌金融强国依旧存在着很多不足,在享受货币国际化带来便利的同时,还应该时刻警惕相关的金融风险,提高国家对货币政策的调控水平,重视货币市场的监管,做好风险预警的准备,健全我国整体的金融和经济体系,进而实现我国金融市场持续发展,加快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徐晟,程寨华,程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金融风险及化解策略[J].全球化,2012(Z2).

毕海霞.警惕人民币国际化推进过程中的风险及防范[J].现代经济探讨,2013(07).

作者:丁文满 丁文将

货币国际化经验学习研究论文 篇3:

人民币国际化路径问题研究

【摘要】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上已经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人民币的支付份额和外汇储备仍显不足,因此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愈发高涨。目前世界上成熟的货币国际化道路主要有美元英镑的强势路径、欧元的区域化路径、日元的渐进式路径。对于人民币的国际化,我们应当针对中国的特殊国情,走一条渐进式和区域化并行的路径,最终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发展。

【关键词】 人民币 国际化 路径

一、人民币国际化现状

2013年12月,中国央行与世界银行集团成员组织国际金融公司签署《中国人民银行代理国际金融公司投资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代理投资协议》。2014年9月12日,国家开发银行在伦敦发行20亿元人民币债券;次月,中国工商银行在韩国成功发行了1.8亿元人民币债券。截至目前,中国已经与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欧洲、韩国、英国、新西兰等国开展人民币直接兑换业务。根据央行的数据显示,自2009年4月实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2010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量为5061亿元,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分别增至2.09万亿元、2.94万亿元和4.63万亿元。2014年上半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共计3.27万亿元,人民币结算量正在稳步增长。

二、世界主要货币国际化路径分析

回顾历史,世界主要货币的国际化路程主要分为三种类型:英镑和美元通过其自身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成功演变为世界金融中心,最终完成货币国际化的强势性路径;欧元通过强强联合,走区域化再到国际化的区域联合式路径和日元通过不断的发展和金融改革最终实现国际化的渐进式路径。通过学习和借鉴他国的经验,可以使人民币在国际化的进程中避免许多的波折。

1、英镑和美元国际化路径

英镑和美元的国际化,主要是依靠其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来完成的。依靠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英美两国成为了当时无可匹敌的贸易强国,其占有绝对优势的国际贸易提高了英镑和美元的国际认可程度,两国通过建立金本位制度,实现了货币的自由兑换。其后通过建立以自身为核心的自由贸易体系,从而使得英镑和美元成为了当时通行的贸易结算货币与计价货币,最终建立了以英镑和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而美元即使在金本位制度崩溃以后,由于其长期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统治地位,依靠其在国际贸易结算中所占的巨大比例和在其他国家的外汇储备中占据的份额优势,依旧充当着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主。

英镑和美元的国际化路径在当今的国际形势下已经是无可复制的了,但是也会给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一些启示。首先,一国的货币想要完成国际化,其政治军事和经济实力一定要足够强大。其次,政府在货币的国际化进程中一定要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通过经济政策和外交手段最终完成货币的国际化。

2、欧元的国际化路径

欧元的国际化走的是一种区域化的路径。欧元的诞生,首先得益于欧共体的成立。欧共体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政治体制、文化背景都高度的相似,因此为了打破美元在当今世界贸易结算中的垄断地位,方便欧洲各国直接进行货币和贸易的计价和结算,欧共体国家相互之间实现了强强联合。早在1969年3月,欧共体海牙会议就提出了建立欧洲货币联盟的构想,并委托时任卢森堡首相的皮埃尔·维尔纳就此提出具体建议。1971年3月,“维尔纳计划”通过,欧洲单一货币建设迈出了第一步。1979年3月,在法国、德国的倡导和努力下,欧洲货币体系宣告建立。1991年12月10日,欧共体首脑会议通过了《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将欧共体改称为欧洲联盟。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1月4日,欧元在国际金融市场正式登场。2002年1月1日,欧元纸币和货币正式进入市面成为流通货币。2月28日,成员国本国货币全面退出流通领域,欧元与成员国货币并存期结束。

欧元的国际化进程,是世界上各种货币之中最短的。欧洲各国通过让出对货币主权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从而最终实现了统一的货币体系。

3、日元国际化道路

从二战结束以后至今,随着日本经济的不断发展,日元也逐渐走上了国际化的道路,总体上来说,日元的国际化经历了三个比较大的阶段。

(1)二战结束后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这段时期,日本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1952年,日本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恢复到了二战以前的程度。但是这段时期内,日本的金融管制十分的严格,完全受到美国的操控,外汇和对外贸易中完全使用美元作为结算货币,美元和日元的汇率也长期保持在1:360的单一汇率。1964年,日本成为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第八个成员国。1968年,日本的经济总量超过了联邦德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日元开始实施对美元的浮动汇率,日元才逐渐开始有了国际化的趋势。

(2)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到亚洲金融危机之前。随着日本经济的不断发展,日本的国际贸易也逐渐开始呈现出顺差的趋势。日本政府便开始不断寻求着提高货币国际化水平的机会。1980年,日本政府颁布了《新外汇法》,提出了资本项下和经常项下“原则上自由”的理念。1984年,日本大藏省发表了《日元—美元委员会报告书》和《关于金融体系自由化和日本国际化的现状和展望》,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推动日元国际化的措施。1985年,美国、日本、联邦德国、英国、法国五国的财政部长共同签订了《广场协定》,日元逐渐升值,日元国际化的进程也得到了提升。1986年,日本正式建立了东京离岸市场。1989年,日本放开了对欧洲的日元业务的管制,使得日元在国际贸易和外汇储备中成为了仅次于美元和德国马克的货币。

(3)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至今。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对日本的经济造成了灾难性的毁灭,而日本政府的一些错误政策使得日元处于贬值的状态。1999年欧元的推出和迅速而成功的国际化,对日本政府产生了极大的刺激,日本政府开始积极地调整国际化战略,陆续提出了很多日元亚洲化的政策,加强金融改革,通过低息贷款和一些投资贸易政策,在亚洲推广日元的使用,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日本作为中国的邻国,与中国的贸易往来十分频繁,回顾日元国际化的路程,其中有很多很曲折的经验值得人民币借鉴。首先,日本在国际化的开始阶段,其国内的金融体系还不健全,过早的开始国际化,使得日本国内的金融体系改革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其次,日本的经济总量虽然排名世界前列,但是和美国还有欧盟的差距依然比较大,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再次,由于日元的国际化,日元面临着极大的升值压力,使得日本政府无法通过提高利率来缓解国内的通胀压力,货币政策在日本处于失效状态。

三、三种路径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人民币国际化的起步时间还比较的晚,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人民币国际化也是我国要面对的一个问题。但是由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性,我国必须谨慎面对。对比三条路径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适用性,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1、美元和英镑国际化的路径对人民币已经不再适用

美元和英镑的强势性路径,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完成的,是建立在其强大到远远超越其他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基础上的。其货币的强势程度在当时的世界上没有可以竞争的对象,因此美元和英镑轻松地便完成了国际化。但是我国当前并没有强大到可以在世界舞台上称雄,人民币也不可能再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来完成国际化。

2、日元的渐进式路径对人民币国际化也有借鉴意义

参照日元的国际化路径,要求中国必须要保持强势的经济增长,从而支撑人民币的国际化;其次需要完善金融体系,逐渐地有步骤地开放资本项下的资本流动,从而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的起步时间还比较的晚,当前我国对外汇资本项下的管制还较为严格。根据克鲁格曼提出的不可能三角,资本自由流动、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三者不可兼得。由于我国是一个经济大国,不可能放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因此资本的自由流动是我国将来必定要放开的一个方向。

3、欧元的区域化路径在当前情况下是较为可行的

走区域化路径要求各个国家拥有相似的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水平,中国周边主要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经济发展水平也较为相似,而且作为一个大国,中国对周边国家有很大的影响力,因此走区域化路径是较为可行的。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中国境内流通着人民币、港币、澳门币和新台币四种货币,因此人民币要走区域化,首先要整合四种货币。然后和东盟寻求合作,使人民币成为区域货币的主导。最后与韩国和日本合作,完成人民币的区域化。

四、政策及建议

1、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通过对三种货币国际化路径的历程的探究,可以发现,三种货币的国际化都是建立在强大的经济基础之上的。中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力争尽快成为发达国家,将有助于稳定人民币汇率,增强其他国家对于人民币的信心。

2、开展与周边国家的货币互换业务,加强区域内经济金融合作

我国应当加强与东亚和东南亚各国的合作,大力发展旅游业和双边贸易,同时逐步放宽人民币的流通和使用范围,构建人民币汇率协调机制,降低中国与东亚和东南亚各国间的兑换汇成本。

【参考文献】

[1] 黎杰生: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

[2] 夏斌、陈道富:人民币区域化的路径及相关风险防范[J].国际金融,2011(4).

[3] 邓方姝:人民币国际化国内金融市场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

[4] 褚华:人民币国际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9.

(责任编辑:刘冰冰)

作者:丁立

上一篇:高中化学STS教育教学论文下一篇:计算机软件应用工程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