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审计盈余管理论文

2022-04-24

内部控制审计盈余管理论文 篇1:

内部控制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

作者简介:田特(1989-),女,汉,吉林省长春市,会计专业学术型硕士在读,吉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摘要:本文以2013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主板市场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公司内部控制和审计质量两个方面,探讨它们二者对盈余管理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的分析这两种治理机制在对盈余管理进行作用时相互的关系。研究表明:首先,有效、健全的内部控制与外部审计行为均能对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起到抑制作用,其次,内部控制与审计质量在抑制公司的盈余管理方面不存在互补关系,即公司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反而无助于审计师发挥对盈余管理的治理作用。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审计质量;盈余管理一、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一)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

在从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的正面研究中,国内学者在考虑中国特殊的制度因素后,其结论主要可以分为三类:一种认为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提高盈余质量。方红星等(2011)以200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有效、健全的内部控制能对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起到抑制作用,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特别是合理保证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公司其盈余管理程度较低。相反另一种观点证实二者之间不具有关联。张国清(2008)通过对2007年A股上市公司的分析后阐明:内部控制与盈余并无正向关系,并且在修正内部控制缺陷后盈余质量也没有得到显著提升。第三種以范经华、张雅曼、刘启亮(2013)为代表,他们对内部控制与应计、真实盈余管理二者分别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有助于抑制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行为,但对真实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较小。

内部控制作用于上市公司全部业务,其中包括企业资金循环、销售循环、资产循环等等诸多方面,通过对企业日常经营、资产流入流出的有效控制而治理整个公司的运行。理论上,内部控制的质量越高,越有益于公司对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负责,越能够约束实际不当操作的可能性。因此,本文提出假设H1。

H1: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越低。

(二)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

我国现有研究并对于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未得到一致结论并主要形成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审计行为因其外部监督性而能够抑制真实盈余管理,即随着审计质量的提高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下降。范经华等(2013)研究发现事务所的行业专长能同时抑制公司的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另一种观点认为审计行为伴随着更高程度的盈余管理,因为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的互补性使得在高质量的审计行为下公司操纵应计盈余的难度增大而更倾向于选择真实盈余管理。胡志磊、周思维(2012)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操纵型盈余和盈余管理显示出显著的互补关系。

理论上,能够进行高质量审计的事务所有动机也有能力对此进行控制。另外,抛开其自身的业务水平与能力,有实力的事务所普遍拥有业内与业外良好的声誉与品牌,据此,为了维护其自身名誉,它们将更倾向于以高质量的审计行为去发现审计对象的不正当会计行为与政策误用。因此,本文提出假设H2。

H2:审计质量越高,公司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程度越低。

(三)内部控制与审计质量

当上市公司具有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体系时,事务所对其盈余管理进行审计后发表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相比较而言往往下降,说明内部控制与审计行为在作用于盈余管理的过程中存在一定替代关系,当内部控制质量提高时可能意味着外部审计的作用的减小。(杨德明、胡婷,2010)。范经华等(2013)研究表明内部控制与审计师行业专长在抑制公司的盈余管理方面存在互补而不是替代关系即公司的内部控制的质量越高,越能正向影响审计行为对盈余管理的治理。

内部控制和注册会计师审计都可以抑制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按照经济学原理,两者之间存在替代关系。这一替代关系表现在:贯穿于企业全过程的内部控制,其本质是一种风险控制活动,内部控制有效意味着企业财务信息存在会计差错和舞弊的可能性较低,而审计质量取决于审计师发现并报告会计差错和舞弊的联合概率。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假设H3。

H3:内部控制和审计质量在抑制盈余管理过程中不存在互补关系即替代关系。

二、研究设计

(一)盈余管理的计量

我们引用Roychowdury(2006)以异常经营现金流(R-CFO)、异常费用(R-DISX)和异常产品成本(R-PROD)三项之和计算盈余管理。

CFOt/At-1=ɑ0(1/At-1)+β1(St/At-1)+β2(ΔSt/At-1)+ε(1)

PRODt/At-1=ɑ0(1/At-1)+β1(St/At-1)+β2(ΔSt/At-1)+β3(ΔSt-1/At-1)+ε(2)

DISXt/At-1=ɑ0(1/At-1)+β(St/At-1)+ε(3)

(1)-(3)的公式中,CFOt是公司通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额,PRODt代表公司的产品成本,由销售产品成本和存货变化额二者构成,DISXt是期间费用之和(不包括财务费用)。St是当年公司的销售收入,ΔSt是销售收入在当年与上年的变化量,ΔSt-1是上年和再上年的变化量。

仿照Cohen et al.(2008),盈余管理的计量(RDA)取决于以上三个指标的和(见式(4)),该数值越大,表明盈余管理的程度越高。

RDA=R-CFO+R-PROD+R-DISX(4)

(二)内部控制的度量

我们将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看做该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方面质量较高。当年我国在是否公开披露内部控制报告具有可选择性,不易被其他指标所代替,因此可以选择将它作为衡量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的重要指标。另外,会计师事务所需要对公司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这在一定程度上双向的增加了公司管理层人员与审计师的责任与关注度,据此综合考虑,本文以是否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作为度量内部控制的指标。

(三)审计质量的度量

审计质量是由市场评估的,是审计师能够发现并报告财务报表中包含的重大错报或漏报的概率,即审计质量取决于审计师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而在其他情况相同时,大规模事务所往往代表着高审计质量,因为事务所规模越大,其保持独立性的动机越强,专业胜任能力也越高,毁誉行为造成的损失越大。所以,国际上排名前10大事务所更有动机保证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

(四)研究模型与变量设计

对于内部控制或审计质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本文使用如下回归模型:

RDA=ɑ0+ɑ1Discl(Big10)+ɑ2Controls+ε(5)

进一步,我们借鉴范经华等(2013)的经验对内部控制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在分别检验内部控制与审计质量对于盈余管理的影响后,将二者一同引入回归模型,以此判别内部控制与审计行为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过程中是替代还是互补关系。Controls为模型中加入的控制变量,包括:净利润、资产负债率变动、营业周期、股权集中度、亏损状态(见表1)。

三、实证分析

本文以2013年我国深沪两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因为检验过程中需要各公司连续3年的数据,为此对数据进行剔除。由于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要求与主板市场的公司不同,故剔除了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与ST类公司,得到1109家公司养病呢。本文的上市公司数据主要来自国泰安CSMAR数据库。

由表1中可以看出,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之间的系数为负并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控制了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支持了假设H1。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之间的系数也显著为负,说明审计质量越高,越能发现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支持了本文的假设H2。

表1内部控制、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统计表变量RDARDARDADiscl-0.094***

(-3288)-006415*

(-178664)Big10-0034**

(-1528)-000646

(-027159)Income-2851***

(-11624)-2924***

(-11942)-277669***

(-111086)Dlev0257**

(2206)0237**

(2026)0245921*

(2101706)Cycle0030***

(5941)0021***

(5281)0040779***

(4721427)H50256**

(3181)0196**

(2506)0282352**

(3427227)Loss-0216***

(-4859)-0221***

(-4949)-020104***

(-440552)说明:(1)***表示在1%的水平下显著,**表示在5%的水平下显著,*表示在10%的水平下显著。(2)括号内是t值。

可以看出,当把内部控制与审计质量二者同时引入回归方程中时,内部控制与审计质量均与盈余管理负相关,但内部控制仅在10%的水平下显著,而审计质量作用不再顯著,这也就从两一个角度说明内部控制与审计质量在对盈余管理的治理作用中不存在互补关系,假设H3成立。

四、结论

本文从公司内部控制和审计质量两个方面,来分析它们对如何在治理盈余管理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并进一步的分析这两种治理机制在对盈余管理进行作用时相互的关系。以2013年我国深沪两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表明:有效、健全的内部控制与外部审计行为均能对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起到抑制作用,其次,内部控制与审计质量在抑制公司的盈余管理方面不存在互补关系,即公司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反而无助于审计师发挥对盈余管理的治理作用。(作者单位:吉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方红星,金玉娜.高质量内部控制能抑制盈余管理吗?——基于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经验研究[J].会计研究,2011.

[2]程小可,郑立东,姚立杰.内部控制能否抑制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兼与应计盈余管理之比较[J].中国软科学,2013.

[3]雷英,吴建友,孙红.内部控制审计对会计盈余质量的影响—基于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2013.

[4]范经华,张雅曼,刘启亮.内部控制、审计师行业专长、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J].会计研究,2013.

作者:田特

内部控制审计盈余管理论文 篇2:

内部控制审计盈余管理论文 篇3:

供电企业内控管理审计存在的弊端及应对策略

【摘 要】随着电力建设方面“一强三优”现代企业步伐的加快,企业对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供电企业日渐重视内部控制审计。论文阐述了当前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的现实意义,指出内部控制审计在审计意识、人员结构及审计程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进行了分析,提出应对策略。

【關键词】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程序;意识

1 引言

党中央关于依法治国的方略全面铺开,外部监管力度的持续加强,社会公众对电力服务的高度关注,无疑对电力企业依法治企、规范管理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在内外部环境的影响下,电力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已成为企业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通过规范内部控制审计,提高审计人员素质,优化内部审计环境,以此来解决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面临的问题,这对于改善内部控制管理,促进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

2 内部控制审计概述

2.1 内部控制审计的定义

内部控制审计,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对组织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的审查和评价活动[1]。它既可以作为独立的审计项目组织实施,用以完善内部控制,也可以作为实施其他审计项目的一个程序或方法,以便确定对其依赖程度和进行内部审计的范围、重点及方法,有效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

2.2 内部控制审计的对象和内容

内部控制审计按其范围划分,分为全面内部控制审计和专项内部控制审计。全面内部控制审计对象是组织所有业务活动的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等五个要素。专项内部控制审计对象是组织内部控制的某个要素、某项业务活动或者业务活动某些环节。

内部控制审计的内容是对构成内部控制的各要素进行测试与评价,主要包括:①内部控制健全性检查评价;②内部控制符合有效性测试;③内部控制合理科学性综合评价;④内部控制实质性测试。

3 供电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的现实意义

3.1 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供电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时间较短,目前一直处于探索阶段。近年来,供电企业开始逐步着手进行制度的梳理,并不断学习和研究内部控制审计基本规范,对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原则、内容、程序与方法、审计报告等都进行了较为明确的规定[2]。通过内部控制审计的实施,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内部控制制度,为改进内部控制管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对供电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前期建立作出了贡献。从实质来看,实施内部控制审计是供电企业在当前背景下各个层级、各个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客观存在的必然要求,通过引进多种内部控制审计方法,更加准确了解从上至下的政策、制度,乃至报告是否真实,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所获得的信息是否对称,促进了信息沟通与传递,对于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2 提升风险防控水平

当前,供电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日益复杂,遇到的风险越来越棘手,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充分发挥内部监督职能,促进企业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机制,有效提升了风险防控水平,降低经营风险,保障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3.3 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

现代企业内部审计是以改善经营管理,增加企业价值为目的的。通过实施内部控制审计,能够从企业运营的效果、效率和经济性出发,揭露影响其效益、效果和效率的体制性、机制性和管理性问题,提出可行的建议,促进企业进一步完善机制、强化管理、规范经营、提高效益,有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4 供电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不足

4.1 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意识有待提高

当前,供电企业还缺乏足够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意识,整体内部控制观念较为薄弱,部分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审计认识不足,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不高。内部控制作为较为全面的控制系统,其主要服务于企业管理和风险控制,既涵盖了管理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组织文化、社会责任等,又包括了业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供电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对于企业文化以及其他管理经营活动等方面的环境控制仍然缺乏足够的重视,内部控制审计目标不够明确。只有加强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意识,才能真正发挥内部控制审计的作用,全面提升驾驭风险的能力。

4.2 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

供电企业内部审计涉及面广、时效性强、工作难度大,这对内审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内审人员知识结构较为单一,专业大多为会计、营销、经济管理等,基层单位又未配备专业审计人员,导致审计人员的人员结构不合理,专业构成不全面,对于企业的施工安全、技术和质量管理等专业方面,相应的知识储备较少。在内部控制審计实施过程中,因为相关专业知识的不足,使得报告内容全面性和有效性不够,无法进行科学的评价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合理化建议,无法将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

4.3 内部控制审计程序不规范

当前,供电企业还未建立起一套规范高效的内部控制审计程序,尚处于探索阶段。现有的审计工作流程并不适用于内部控制审计程序要求。从长远发展来看,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与之适应的审计程序及方式方法,使得审计人员在内部控制审计实施过程中,有章可循,确保审计结果的客观性,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5 供电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对策

5.1 明确内控审计目标,改变企业治理观念

供电企业管理层要充分认识到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性,加强法治理念宣传,健全依法审计体系,提升内部审计能力,强化依法依规管理,促进公司法治化管理体系的建设。要结合企业经营目标逐步落实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创新内部控制设计理念和方法,结合企业的经营现状和实际情况,全面梳理和检查企业经营的风险点,深入细致的查找经营业务环节存在的问题,充分考虑设定的控制目标是否能够顺利实现,内部控制的建立完善是否与基本原则相符,确保能够为内部审计控制的规范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管理层要明确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最终目标,即促进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和资产的保值增值,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提升管理水平。企业通过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可以发现被审计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合理化改进建议,督促整改并继续进行跟踪审计,推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为企业经营健康发展提供保证[3]。

5.2 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打造高素质审计团队

内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除了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外,还应拓宽知识面,多了解和掌握工程技术、经济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够顺应内部控制审计的要求。现职的审计人员要加强后续教育,主动学习和掌握与企业息息相关的知识,并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精通审计技巧和方法,增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不断提高政治素质,严守审计纪律,坚持审计工作的严谨和审慎,努力适应工作的需要。

5.3 注重细节控制,狠抓内控审计程序建设

供电企业结合自身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现状,要进一步规范内部控制审计程序和方法。一是在审计准备阶段,应对内部控制审计进行适当的计划和协助;通过调查表法、询问法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关于内控有效性评估过程;通过审阅法对被审计单位内控文件及资料进行审查。二是在审计实施过程中,通过调查表法和流程图法,开展穿行测试。三是在审计报告形成阶段,审计人员要及时汇总审计结果,提出建议。

总之,要深入把握供电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内部控制审计的效果和效率,努力推动内部控制审计规范化,将有利于企业管理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对于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将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文清.存货计价盈余管理及其内部控制评价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11.

【2】刘听雁.石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14 (6):66-67.

【3】郑于静.现代企业审计问题的分析思考[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4 (5):21-23.

作者:彭凯

上一篇:企业内控审计营销管理论文下一篇:投资项目总体策划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