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设计企业的知识管理论文

2022-04-28

摘要:随着工程设计企业现代化的发展和档案管理信息的不断推进,对传统的工程设计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建立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开展数字档案管理,是适应现代企业发展和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的必然选择。本文以某工程设计企业为例,介绍了数字档案管理系统设计的原则、功能模块,并总结了系统推广应用的成效和经验,为类似企业档案管理提供借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工程设计企业的知识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工程设计企业的知识管理论文 篇1:

信息技术对制造企业价值链的影响分析

[摘要] 本文从制造企业的价值链和信息技术改造制造企业的必要性除非,分析了信息技术对制造企业价值链造成积极方面和不利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 信息技术价值链企业流程重组

一、使用信息技术改造制造企业的必要性

纵观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作为一门新的技术,它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我国信息技术应用资料分析研究表明,企业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技术改造,投入产出比可高达1∶4.2;而设计类行业运用信息技术,则可以缩短产品从设计到投产的时间,经济效益的平均倍增比率为1∶3。其他行业运用信息技术也或多或少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获得了益处。

纵观许多传统制造企业的现状,却有着种种不尽如人意之处:产品开发能力不强,质量不稳定,效率低下,成本偏高,信息渠道不灵,对外反应速度缓慢……。凡此种种,都极大地影响着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在中国已经加入WTO的形势下,能否积极地应对信息时代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挑战,是关系到制造企业生死存亡的严重问题。

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提高企业产品开发能力的CAD、CAE、CAPP、CAM、PDM 等方面的应用;改善企业管理效果的 MRPII/ERP 方面的应用;提高企业制造水平的计算机控制技术方面的应用;提高企业工作效率的办公自动化方面的应用;辅助决策工作的 DDS(决策支持系统)方面的应用;企业网络支持体系、企业内联网(Internet)和企业互联网站的建设;改善企业上、下游工作的 SCM(供应链管理)、 CRM(客户关系管理)和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应用等等。

二、制造企业的价值链

价值链就是一组相互关联的价值创造活动,包括从零部件供应商获取基本原材料到把最终产品交付到终极用户手中的全部活动。从企业的整体角度来看,价值链并不是一些独立活动的集合,而是由各种纽带联结起来的相互依存的一系列活动所构成的一个系统。当某一种价值活动进行的方式与成本影响到另一种活动的成本和效率时,这两种活动之间就存在联系。企业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对联系进行优化和协调。价值链具有共享资源的优势,能帮助企业链中的每一个单体形成必要的虚拟组织,成为互相依靠的实体,以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和提升整体竞争力。

制造企业的价值链分2部分:

1.内部价值链。内部价值链反映了一个企业单位中的各种业务活动联系及其功能是如何满足用户的需求,以及在这些业务活动中成本是如何发生的。根据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理论,制造企业的内部价值链由两种价值活动构成: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基本活动包括采购后勤、销售后勤、营销和服务。辅助活动包括企业的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与开发、信息系统、法律服务以及财务管理等。不同的制造企业由于具有各自不同的优势环节,如运行良好的销售网络、实力雄厚的研发等,其价值链也存在很大差异,但基本活动都是类似的,包括9类,见图1:

2.外部价值链。企业的业务活动联系不仅存在于企业价值链内部,也存在于企业所处的整个产业链中。一件商品从原材料开发到最终产品再到消费者手中的整个价值增值过程构成了制造企业的外部价值链,如图2:

三、信息技术对制造企业价值链的影响

1.积极方面的影响

信息技术逐步深入制造企业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不仅为制造企业提供了信息处理的自动化功能,还提供了许多其他功能。(1)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集产品设计、制造、管理等功能于一身,大大提高了企业设备工艺的自动化水平。(2)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应用,缩短了产品设计周期,加快了新产品开发过程。(3)Internet(国际互联网)、Intranet(企业内联网)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帮助制造企业更有效地获取企业内外的信息资源。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范围涉及整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它可以直接影响企业价值链任何一环的成本,改变和改善成本结构。企业可以凭借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通过对各个分点的销售系统,录入商品信息,然后通过内部网络(Internrt)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统计,进而通过与供应商之间的网络使供应商能够即时获得库存信息,通过快速反应系统及时对库存进行补充,使企业可以以最小批量进货,实现.零库存。信息化企业成本的下降,其实质是通过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和扩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范围,使企业能以低信息成本实现共享管理成本,并随管理规模的扩大形成规模管理效应,从而改变了企业的竞争方式。企业通过降低各业务环节的成本,使企业凭借明显的价格优势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取得成本竞争优势。

由于Internet的发展,使全球信息获得前所未有的跨地区、跨国界流动。信息的流动创造了无限商机,尤其是随着电子商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广泛应用,缩短了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极大地提高了企业获取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思路的效率,给消费者和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消费与开拓市场的机会,使企业与供应商及客户建立起高效、快速的联系,从而提高了企业把握市场和消费者,了解市场的能力,使企业能迅速将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及时反映到决策层,促进企业针对消费者需求进行研究与开发活动,及时改变和调整经营战略,不断向市场提供差别化的产品和服务,形成不易为竞争对手模仿的独特竞争优势。基于信息技术的差别化生产和服务使企业能够快速响应复杂多变的市场,迎合了愈演愈烈的顾客独特需求趋势,反过来又促进了企业更高层次上的生产和服务创新,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竞争利器。

有人提出了“e化价值链”的概念,即e化价值链管理合理地把传统的价值链管理这种管理理念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结合起来,用信息技术的特点弥补传统价值链管理的不足,达到资源优化、高效管理的目的。提出ERP与SCM的整合、ERP与CRM的整合。

信息技术还使制造企业的价值链进行重组,在实际工作中,虽然很多制造企业在诸多方面应用了信息技术,但并没有大幅度提高绩效,究其根本,乃是工作方式陈旧使然。如何将企业内外的数据与信息进行综合,实现共享,以获得更好的决策,这就需要进行企业流程重组(BPR)。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重组带来的效果是:(1)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降低了管理成本,减小了信息传递失真度,员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解放。(2)所需信息在源头一次性获取,避免信息重复,减少管理浪费。(3)决策权转移到工作流程中,避免了工作流程因高层管理人员批准审核而造成中断。(4)业务活动以及某些生产制造活动可以平行进行,而不是按严格顺序进行。(5)扩大了与供应商和客户的接触面,以顾客的需求来引导业务的进行。

信息技术还使制造企业的业务外包,由于资源限制,企业不可能对购买、制造、库存、销售、服务等每个环节都具备优势。有的企业零部件生产不理想,它便可以将零部件生产外包给专业从事零部件生产的企业。台湾宏基是一个典型的成功外包案例。他们进行了业务流程重组,台湾生产系统负责生产主板、外包装和监视器等关键零部件,其他部件则外包给市场地厂商生产,然后在市场地组装销售。这种模式推出后,库存时间从100天降到50天,资金周转率提高了1倍,新产品提前上市1个月,产品也更能迅速满足消费者个性的需求。业务外包可以使企业内部最具竞争力的资源和外部优秀资源相结合,产生巨大的协同效应,以解决制造企业资源相对不足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资源的效率。通过业务外包,制造企业把自己的有限资源应用在某几个环节上,而把弱势环节交给其他企业,借助他人的力量使之优化,从而优化整条价值链。

2.不利的方面

互联网以各种各样不同的方式影响着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战略定位。互联网使得即时信息的交换更为便利和快捷,也使得整个价值链过程的效率更高,并且由于互联网是具有共同标准的开放平台,公司可以以更低的投资来获取收益。但简单地提升运营效率,并不意味着能提供一种竞争优势,只有当公司获得并能维持住比竞争者更高水平的运营效率,才能获得竞争优势。但这一前提很难实现,一旦某家公司创立了一种新模式,其竞争对手很快会进行复制,结果导致竞争的趋同性,最终客户只好基于价格来决策,这样,行业利润不可避免地受到损害。

四、总结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这些先进制造技术都是以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系统为支撑的,信息技术已成为各种技术的基础,一种新的制造观即信息制造观正在发展之中。制造企业的发展方向将是:制造全球化、制造网络化、制造敏捷化、制造虚拟化、制造智能化。因此,对制造企业来说,从市场分析、经营决策、新品研制、工程设计、加工制造、质量保证、库存供应到售后服务等整个制造活动都离不开信息技术。

如果一个制造企业的各个部门和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甚至几个企业之间采用了适当的信息技术,加强企业内部设置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紧密协助,充分发挥企业内外部的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双赢”或者“多赢”的效果,这是完全可能实现的。但是,在信息技术实施的过程中,不能盲目跟风、不能有攀比心理,要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一套系统的科学的企业信息化战略。

参考文献:

[1]徐学军:当前我国制造业企业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南方经济,2001.4

[2]倪丽萍:关于信息技术发展中若干问题的思考.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8

[3]邱曦漫: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价值链重构.环渤海经济展望

[4]李洁:基于e化价值链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整合.情报杂志,2004.3

[5]周勇王兵:信息技术与制造企业的价值链重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

[6]陈婷婷:电子商务交互式教学方法的探讨[J].科学时代, 2008(12)

[7]吴应良陈婷婷:一种基于网格服务的知识管理系统解决方案[J].情报杂志, 2006(6)

作者:陈婷婷

工程设计企业的知识管理论文 篇2:

工程设计企业数字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摘 要:随着工程设计企业现代化的发展和档案管理信息的不断推进,对传统的工程设计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建立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开展数字档案管理,是适应现代企业发展和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的必然选择。本文以某工程设计企业为例,介绍了数字档案管理系统设计的原则、功能模块,并总结了系统推广应用的成效和经验,为类似企业档案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工程设计;工程设计档案;档案管理系统;系统设计

近年来,工程设计企业的现代化发展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档案管理从纸质载体管理向数字载体管理转变,从文件管理向信息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转变,从以管理档案为主向以提供档案服务为主转变。因此,档案部门必须转变传统观念,善于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建立档案管理系统,开展数字档案管理,以适应现代企业发展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本文以某工程设计企业数字档案管理系统为例,探索分析其数字档案系统设计与应用的经验,以望能为类似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近年来,某工程设计企业的档案部门开展了数字档案管理系统的研发和设计,该系统具有“归档、编目、检索查阅、自动统计”等基本功能,能为工程设计企业的数字档案管理和利用服务提供智能化的平台。

一、系统设计的原则

1.安全性原则

工程设计企业的档案信息资源不仅记录了一个企业发展的历史,还是一个企业科技研发过程、科技成果的最直接体现,涉及到企业的核心技术机密和商业秘密。因此,工程设计企业的档案信息一旦被非法窃取,或将影响企业的核心技术,导致企业竞争失利。尤其在当前各种数字网络环境下,各种信息资源以数字形式,容易遭遇网络技术攻击,这就要求系统的设计要以安全为前提,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信息资源的安全。

2.全程在线

随着某工程设计企业的快速壮大发展,该企业在不同地区设立了众多分公司,如何让不在总部的员工在借阅利用档案时免受奔波之苦,节省利用的时间和精力成本,是系统设计的关键之一,也是当前数字环境和档案工作发展的客观要求。“全程在线”具体而言就是:企业设计人员通过网络可随时随地将形成的设计文件、图纸等档案传输至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并通过网络在线利用档案;档案部门工作人员通过网络在线对设计人员提交的档案进行鉴定、编目、著录标引等管理。

3.易用性原则

工程设计企业的设计人员因其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紧、业务繁忙,没有过多时间去学习掌握较为复杂的档案管理系统。因此,在开展系统设计时,应注重系统的智能易用性,提升系统的可操作性和简化档案归档提交、检索和借阅等工作的复杂性,降低设计人员学习运用的成本。

4.兼容性原则

任何系统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系统相关联的。系统在设计之初,应统筹考虑数字档案管理系统与企业整体信息系统的协调性与连贯性。因此,该系统设计除了要体现档案管理的功能和特征外,还应考虑与企业其他系统的兼容性。

二、系统的功能设计

1.归档接收

某工程设计企业为全体设计人员开发了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客户端。设计人员完成设计后,只需在自己电脑的客户端提交文件,系统首先会根据预先设置的标准自动检查文件中使用的标准图签。如果符合,系统自动将DWG文件与生成的PLT文件进行绑定,以确保系统收集的DWG文件与打印出来的纸质文件一致,否则系统将拒绝生成PLT文件。

通过系统客户端检测的设计文件,系统会进行自动签名,然后传输至数字档案管理系统中,等待档案工作人员的签收,至此完成了设计文件的正式归档。某工程设计企业的数字档案系统上线实施至今,通过系统收集346351张电子图纸,186532册电子文本,电子档案归档率和完整率均达到100%。

2.分类編目

档案管理人员将设计人员上传的设计文件点击确认“接收”后,就可以对设计档案进行管理。通过该系统,档案工作人员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设计档案进行分类,一般是按照“国家—地区—工程—阶段—图纸/文本”方式进行分类,以便于对数字档案进行后续管理。分类完成后,档案工作人员还将按照一定的原则,对归档上传的档案数据进行元数据标引、著录和编目,即标注档案的各项属性信息(如工程名称、工程编号、分类号、存放位置、编制时间、图纸页数等),使其变得组织有序,可供查询利用。

3.检索利用

该系统提供了“查询图纸”“查询文档”“查询卷册”“查询项目”等多种查询方式。用户点击相应的查询方式,输入相应的字段,如项目名称、项目编号、分类号、图纸编号等,即可查询所需档案。一旦查到所需档案,点击“预览图纸”或“预览文档”,即可在线阅览,而不需要到档案库房调阅实体档案。

4.自动统计

该系统还具有自动统计功能,按照时间段来自动统计档案浏览、下载的频次,并自动生成导出统计数据和热点图,为档案的利用服务提供数据支撑,同时避免了档案部门的手动统计,降低了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系统的推广应用

1.系统的推广

当前,该系统研发成果已得到广泛认可,并获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同时,在该企业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和各分公司的配合下,按照“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的原则,该系统已在该企业全部下属企业中完成部署并投入使用,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调整和完善。目前,该系统运转良好,在工程设计行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应用较为成熟。

2.系统的应用成效

(1)适应了企业发展,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档案信息支撑

当前该系统的设计完成和推广应用,意味着企业设计人员对档案资源的查阅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通过网络便可以便捷地利用档案资源。企业人员只需在办公室电脑前轻轻动一下鼠标,就可以立即获得所需的档案信息,而不需要到档案库房奔波和借阅纸质档案,节约了时间和精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实施至今,每年电子档案的利用率在逐年上升。根据2019年4月的档案统计年报数据,2018年度档案部门接待前来借阅纸质档案达1889人次,2017年为4088人次,2016年为5476人次,实地借阅查询的频次降幅明显。而通过浏览、下载电子文件利用档案2018年底达到22021次,这与2017年利用8743次相比,数字档案利用率增长也较为明显。此外,借助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可对档案信息进行最大程度的编辑、整理、集成和检索,满足各种形式的档案资源开发,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开发的广度和深度。

(2)提升了档案管理水平,降低了企业成本

将传统纸质档案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的档案系统进行管理,简化、优化了档案管理的立卷、编目、检索等诸多环节,将档案人员从传统繁琐复杂的手工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将工作重心转向档案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和人力成本,也提高了档案管理效率和工作水平;同时,系统的应用有助于将纸质档案转化成数字档案,一方面,减少了不必要的纸质档案的输出;另一方面,可将已数字化的历史档案进行下架,并转移到郊区库房,降低了库房空间的压力,避免了库房扩建带来的巨额投入,节约了企业档案保管的成本。此外,系统的研发应用,使企业可以通过系统对企业的项目信息尤其是海量的项目信息进行方便快捷的检索集成和挖掘,为企业领导决策和企业市场拓展提供强大的支撑,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系统设计和应用的经验

1.强化组织,领导支持

该企业领导对系统研发高度重视。由公司主要领导牵头组织相关部门人员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企业领导高瞻远瞩,决定开展数字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逐步实现档案管理“以纸质为重心向数字为重心”的转变。在研发过程中,企业领导一直关心系统建设的进度,并为系统建设提供资金、人员和政策支持。可以说,如果没有企业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该系统建设将难以完成。

2.加强协作,借助外力

该系统建设过程中,企业相关单位和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协作,为项目建设奠定了基础,同时有效借助外部专业团队的力量,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尤其是借助外部专业团队的力量,以外包的形式大力开展系统的研发设计。

3.围绕核心业务,以利用服务为目标

一旦脱离企业业务需要和员工利用需求,数字档案系统的建设将毫无意义。因此,该系统建设之初就确立了“以企业业务为核心,以利用服务为目标”的理念,并在建设中加以落实。尤其是在研发过程中,为与企业的设计、出图工作对接,该系统设计了“打印图纸”模块和功能,设计人员应用该系统可以简单快捷的打印图纸。2018年,该系统增加启用了“咨询项目档案”模块,对该企业近年来新拓展领域形成的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和利用,不断满足员工新的需求。

五、结语

由于系统应用还处于前期阶段,某工程设计企业的数字档案管理系统设计的个别细节难免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尤其在设计的整体性、兼容性方面,个别模块的衔接还不够顺畅。此外,该系统还只能实现录入字段的检索,还无法实现对电子图纸、电子文本中的内容的检索,因此,该系统还需进一步强化检索功能。

当前,开展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建设是顺应企业现代化建设和企业业务发展的必然,有助于满足企业不断增长的全方位的档案信息资源需求,并能够为企业的业务发展提供便利快捷的數字档案信息资源支撑,同时也能大大提升企业档案管理的水平,某工程设计企业的数字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值得工程设计企业参考和借鉴。

作者:亓彩群

工程设计企业的知识管理论文 篇3:

企业如何在知识经济环境下实现管理创新

[摘 要] 在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发生了许多变化,给企业的管理观念、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带来了冲击。因此,企业必须顺应经济发展的趋势,以知识和人才为核心,及时调整管理角度,建立新型的市场观。

[关键词] 知识经济 企业管理 创新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作为当今最重要的资源,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知识不仅将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更成为企业获得利润的主要手段。企业处在知识化、信息化的社会环境中,将面临一种以知识为基础的更高形态的竞争。企业的兴衰成败、实力强弱已不再取决于它拥有物质、资本,而首先在于知识的拥有和创新能力,取决于是否善于进行知识管理和积极推进管理创新。

一、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管理的变化

1.知识经济对企业管理观念的挑战。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增长不再过分依赖于经济资源,而更加取决于知识资源。知识资源具有复制性、反复消费性及在使用中不会引起边际报酬递减三个特征。这些特征以及知识资源对经济增长所起的巨大作用将对企业管理提出新的课题。在传统管理中,基本上是人异化为物的管理,对活生生的人是一种压力,人的主动性遭到压制。而在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对工作时间和地点的要求可能不再那么统一,工作中的弹性加大,如有的公司实行按个人方便的时间上下班制,一些知识性企业上下班的时间、地点和工作的界限越来越不像过去那么清晰,在美国甚至出现了一大批SOHO(Small Office & Home Office)族,他们可以灵活地安排自己工作的方式与时间。管理者必须营造一种使企业员工自愿地交流与共享知识,开发与利用企业的知识资源去创造新的环境。

2.企业生产方式的崭新变化。企业不再把传统工业经济时代沿袭下来的速度、数量、产值作为追求的目标,不再只注重以往的流水线、节拍等严密的分工组织形式和工艺流程,而是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虚拟企业、网上经营等新的组织及管理模式正在冲击着传统的企业生产管理方式。知识和信息在生产中的应用产生了许多诸如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等一系列发展方向。例如,“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是当今世界制造业关注的焦点,并将成为21世纪最主要的生产模式。这一生产模式主要由工程设计、产品加工和生产管理等组成,各自动化子系统集成工作的支持系统,由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实行大系统的信息集成和功能集成。

3.经营方式的转变。知识经济时代孕育而生的电子商务,以迅猛的发展态势形成新的交换体制,构架新的市场规则。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电子商务经营方式,使供求关系变为动态的互动关系:顾客可以在全世界的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将自己的特殊要求利用互联网迅速地通知给供给商;而企业也可以随时随地地通过互联网了解和跟踪顾客的市场反馈。此时,顾客不再仅仅是对象或目标,而是参与者和控制者,成为企业的合作者。

二、企业管理创新的内容

1.以知识和人才为核心。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以后,企业也就成了“知识型”企业,与其相适应的管理是必须解决好对知识资源的管理。知识资源不像物质资源那样越用越少,相反,而是越用越多。因此,如何选用、积累、更新、创新企业所需要的知识,具体讲就是知识生产者,人才的管理,是必须解决的管理创新的一个课题。纵观当今世界有实力的企业,无一不是靠一大批高素质的优秀管理人才、一整套科学严密的组织管理及现代化的管理技术手段来创造经济效益的。因此,企业可以根据知识经济竞争化要求,突出“人才激励管理”,从而把开发人才放到企业生存至关重要的位置。首先,在企业管理层中普遍设立了“知识主管”或“智力资本主管”职位,以快速收集和处理、保存大量知识,加强人才的管理与使用。其次,实施人才开发计划, 其中包括“终身教育”、人才破格提拔任用制度等。最后,改进分配和鼓励制度,以更加倾向于人才效益的发展。

2.管理者角色的转变。在传统管理模式中,管理者即“统治者”,他不需要倾听,要做的就是发号施令,监视并控制下属。在知识经济中,管理者必须改变原来的角色,而扮演新的角色。正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董事长杰克·韦尔奇在改革公司等级制时所说:“过去,许多总部管理人员的职能是依靠控制来发挥作用,而不是借助增加价值。他们的工作内容必须重新定义,他们必须把自己的角色看成是教师和解放者的混合体,而非控制者”。事实上在知识经济时代管理者的真实角色应该是服务者,作为服务者主要应该提供以下服务:(1)战略导向服务;(2)信息沟通传播服务;(3)业务参谋服务;(4)学习指导服务;(5)新知识培训服务等。

3.建立新型的市场观。从市场环境来看,一方面,企业的顾客或消费者由于知识素质的提高、收入水平的增加以及选择范围的扩大,其主要消费将越来越多地转向知识密度较高的产品或服务,而且顾客要求越来越多,期望也越来越高。顾客需要的是产品、服务、信息的一体化。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新的企业间的竞争必然围绕产品、服务和信息一体化展开。另一方面,市场竞争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将更加激烈和白热化。技术变革的日新月异与世界范围内的迅速扩散使企业进入新的市场领域更为容易,一种新的产品、新的技术一旦问世,很快便会在世界上最适宜的地方进行高质量,低成本的生产。激烈的竞争将迫使企业为不断地细分市场,不断地追寻、理解和满足顾客的需求,不断地以“新”和“特”去赢得市场。激烈的竞争也导致企业与其价值链上的供应商和顾客的合作不断扩大,企业与顾客,正在表现为更多的互惠互利。合作竞争将成为企业的新的价值取向和企业经营战略的新的核心。

三、结束语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核心,没有创新,企业也就失去了核心竞争力。必须不断创新企业管理理念,强化企业管理方面的意识,为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提供理论指导,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杨梅英:知识经济与管理创新[M].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2]哈里森(英) 周金泉译: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开发[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作者:李向红

上一篇:中小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论文下一篇: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