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管理与企业管理论文

2022-04-27

摘要:培养创新型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要求。针对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创新能力与学术学位研究生没有明显优势,反而在基础知识和研发能力上存在劣势的现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工程项目管理与企业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工程项目管理与企业管理论文 篇1:

论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作用及措施

摘要:施工项目是建筑企业面向建筑市场的窗口,施工项目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和重要方法。下面就施工项目管理在建筑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进行论述。

关键词:施工项目管理作用程序化管理环节

施工项目管理是建筑企业运用系统论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施工项目进行的计划、组织、监控、协调等全过程实施的全面管理。施工项目的管理者是建筑企业,其管理对象是施工项目。推行项目管理是管理工作的深化,是长期以来企业管理工作实行行政建制的层次化管理向以工程项目为对象的对象化管理的转变。项目管理的实质是通过对企业内部微观生产关系和施工生产组织形式的调整,提高企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一、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作用

1、项目成本刻画了企业的盈利水平和能力

施工项目作为建筑企业最基本的工程管理实体以及企业与业主所签订的工程承包合同事实上的履约主体,肩负着对完整的建筑产品全面、全过程管理的责任。这种基本模式变革,促使建筑施工企业将其管理重心向施工项目下沉,以适应建筑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形势,求得企业生存、发展的空间。施工项目以崭新的成本中心形象有力地支撑着企业利润中心作用的发挥,而企业作为利润中心又有效地制约、指导着施工项目成本中心作用的发挥。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是在实现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追求利润的最大化,项目管理目标是通过对进入工程项目的生产要素实施动态管理、优化组合,保证工程质量、缩短工期,实现生产节约能耗、降低成本。项目成本节约是企业利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2、企业管理与项目管理的关系

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管理应该置于企业管理的整体系统之中,围绕企业管理的总体目标运行,严格执行企业管理的规章制度。企业管理必须以项目管理为中心,把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放到项目上,企业管理还应当为项目管理创造良好的行为条件,切实落实项目经理的责、权、利。为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企业管理与项目管理应当构建为有序运行的有机整体。

3、项目是企业产品质量的载体和信誉的窗口

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主体必须积极主动地进入市场,占领市场,获取更多的工程项目,为实行项目管理提供足够的任务保证。企业对于市场的占有一靠质量,二靠信誉,三靠价格,而这三个方面都有赖于提高项目管理的水平。通过完善和强化项目管理,不仅可以实现工程建设项目优质、高速、低耗的目标,而且可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体素质,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4、项目经理部是“两层分开”的结合点

企业管理层与作业层两层分开有利于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优化,逐步形成企业内部劳动力资源有序滚动和重组的新机制。两层分开是手段,两层结合是目的,项目是两层的结合点。只有两层在项目上实现合理的组合,才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企业管理层要通过提高效率,增强决策、监控、指导协调和服务的能力,逐步发展为技术密集和智力密集的企业组织。作业层要通过劳务分包、专业分包和向社会开展经营业务,提高水平和管理能力,逐步向专业化、劳务化的企业组织发展。

二、项目管理国际化

企业经营和项目管理存在着国际性。我国已加入WTO,我国建筑业要走向世界建筑市场,外国的承包商会更容易、更方便地进入我国。为此,要将国外建筑企业的经营方式和手段都为我所用。要加强项目管理理论的研究、国际交往和交流。要研究建立现代企业与项目管理的关系,研究如何利用项目管理进行现代企业制度下生产方式的变革,研究市场条件下的项目管理,研究技术进步与项目管理,还有项目管理规范化、项目经理职业化、项目管理手段现代化问题。 

三、建筑工程的程序化管理 

1、程序编制方法

建设工程项目从可行性研究的前期准备阶段到委托监理、设计、招标、施工、验收的实施阶段,把复杂问题分解为简单问题。各项工作可以采用相对固定的模式确定,再按过程细化分解,以过程为基础,把处理问题的知识和途径编制成管理程序,按目标要求,投入相应资源,一步步地完成该管理过程,并为过程的顺利进行实施协调与控制,以获得每个子项目满意的管理绩效。

2、委托设计管理程序实例

(1) 业主项目经理按国家招投标法的要求,在监理协助下,向参加投标的设计单位提供相关文件,并组织到建设用地踏勘,介绍建设目的、使用功能要求等,规定在时限内,各家提出参加竞赛的设计方案。

(2) 由决策层组织专家评审。过程为:专家咨询→统一标准→确定权重→综合评分→得出参赛方案中的最佳方案。

(3) 提练未能入选方案中的精华融入最佳方案,并正式签约,委托设计,设计费一般为工程造价的1。5 %左右。

(4) 方案经城建规划部门批准后,由设计监理联系中标单位进行初步设计。

(5) 由项目经理组织专家审查初步设计,对设计图纸是否反映了业主的要求和意志,是否具有安全、实用、美观、经济合理的建筑结构和布局,材料、工艺是否合理、是否先进等提出书面意见,返回设计院修改,再做正式设计出图。

四、把握住关键的管理环节

1、施工招标管理

业主对招标的管理一是考察施工企业的信用,二是制定合理的标底。信用包括资质、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技术装备状况、管理水平、业绩。特别重要的是需要选择技术业务组织能力强、素质高,有实际经验的施工项目经理。标底在综合评标中占总分60 %~70 %的权重,标底的编制管理极为重要,业主要委托公信度高、经验丰富的社会中介方完成,有条件的尽可能封闭进行。一般讲,按定额编制的预算偏高,由于施工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人员素质不同,使用机械设备不同,对市场原材料等因素的把握能力不同,同一工程成本造价是不同的。而且,实际工期往往比国家定额工期缩短30 %左右。因此,业主组织行业专家修订所编预算,确定标底系数,最后形成业主的招标标底。按建筑业发展的趋势,参照国际惯例,业主可以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标,施工企业依据自身建立的内部定额,用综合单价投标,专家评委选择合理低标中标。

2、工程质量管理

业主项目经理部对工程的质量管理是以监督落实质量责任制实现的,协调组织施工企业、监理、质检站的质检工作,监督执行工程质量相关的标准、法规、质量措施、施工工艺操作规范的执行。既不代替监理,也不指挥企业的施工和质检,而是落实各责任主体应承担的质量责任。业主应主动邀请质检站依法对工程质量执行国家建设相关法律法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等进行监督检查,政府工程质量监督是在项目组织系统外的管理。业主的工程质量管理是通过协调与监督来实现的,对各项检查记录、文件是否真实可靠、结果是否准确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共同建立一个职责明确、管理到位的质保体系。

3、工程造价管理

业主项目管理一个重要的目标是要获得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其工作就是工程造价的控制管理。首先是投资决策与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管理,由业主组织专家对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对项目规模与建设标准、工艺与设备的选用,做出与使用功能建设目标相一致的判断和决定。按投资实行限额设计,重点控制工程量,控制设计变更,并运用价值工程原理改进设计方案。其次是在施工阶段对造价的控制管理,实行精细化管理,精在事前、细在过程。敦促施工企业制订科学的材料设备采购供应计划,周转零库存、在线供应等;严格控制工程变更;严格按工程量拨付进度款;加强工程的结算、决算审核;防止索赔等工作。

综上所述,面对我国加入WTO以及建筑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情况下,施工项目管理是现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份。建筑业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进行施工项目管理。只有搞好施工管理才能够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使之管理科学化。

作者:霍 岩

工程项目管理与企业管理论文 篇2:

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与培养路径探讨

摘要:培养创新型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要求。针对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创新能力与学术学位研究生没有明显优势,反而在基础知识和研发能力上存在劣势的现状。通过文献阅读研究与专家访谈,选取15项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影响因素,设计问卷,针对回收问卷采用因子分析法识别关键因素,从完善组织与人才保障制度,搭建创新训练平台,落实资金保障,建立创新实践的长效机制与配套政策,加强人才培养评价与监督管理五方面,提出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因子分析;培养路径

自2009年中国开始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来,教育部已相继出台了关于大力推广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和发展专业学位教育的一系列政策。2010年教育部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列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1],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期。2013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文件指出,培养高级技术应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高水平管理能力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改革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创新人才的模式,以社会关键技术专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推进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多元化培养方式和产学研合作培养管理体制创新。由于没有系统的创新训练平台,实践资源相对匮乏,学生缺乏系统的实践训练,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内、轻课外”等问题,导致学生专业面狭窄,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缩减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发展空间。加之专业学位导师缺少实践工作经历,企业导师缺位影响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质量。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的急剧增加使得我们必须思考如何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创新人才培养是建立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保障,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正是为了满足国家对高级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要。教研[2013]1号文件提出,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学位研究生,需要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全方面得到提升。创新人才发展战略不仅需要研究自然、技术和经济发展规律的科研型创新人才,更需要以改造世界,引领各行各业蓬勃发展的高级应用型创新人才,研究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现状

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规模与培养目标定位,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值得学习借鉴。在美国各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超过研究生总人数的50%[2],将执业资格考试作为专业學位研究生课程考核内容之一,建立了行业组织及骨干企业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制度,课程设置强调面向工程项目、行业要求和企业管理需要,重视研究生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能力的培养[3-4]。

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与路径研究。徐小龙(2011)[5]以专业学位研究生为例提出“螺旋式提升型”培养模式,分析教学理念、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影响。高文波(2011)[6]认为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选择要从实际出发,掌握市场对人才需求动态,构建与企业人才需要相适应的培养模式。吴小林 (2013)[7]提出根据创新能力形成的内在机理,构建产学研融合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开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新路径。杨震(2013)[8]通过研究国内外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得出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方式、实践环节是影响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陈友良 (2015)[9]通过研究PDCA循环教学模式,指出要把握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建立有效的过程监督管理制度,切实保障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结合各高校积极推行的以创新为导向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课程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杨震提出“五位一体”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认为创新基地对创新能力培养有明显效果[10]。章云认为明确人才定位、优化课程教学体系及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质量控制制度等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11]。虽然社会对专业学位人才培训目标定位是培养高级应用型创新人才,但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型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并没有实质性差异[12],因此,专业学位的培养质量尚未达到社会的期待与需求,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应用型技能与学术学位研究生没有明显优势,反而在基础知识和研发创新能力上存在劣势。为了实现国家的创新驱动战略目标,需要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培养,构建基于创新驱动能力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13],需要研究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与创新能力培养目标的耦合关系,以优化人才培养体系[14]。

通过研读中外文献发现,大多数学者主要从宏观层面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及其能力培养路径进行了研究,但关于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对创新能力影响关键因素的研究还有待深入。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不仅需要从宏观层面入手,更要把握创新能力形成的关键影响因素,这样才能因材施教,进而有目的地提高其创新能力,培养更专业、更具创新意识的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识别

通过走访调研用人单位发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以下不足:(1)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计划没有很好地体现工程创新能力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由于入学门槛相对较低,理论基础不及学术型研究生,而在动手和工程创新能力方面没有优势;(2)实践教学体系针对性和操作性不强,专业学位研究生一年的企业实践环节被“虚化”;(3)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缺乏配套政策支持,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机制有待完善。通过相关文献研究和相关专家咨询得出影响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15个主要因素:办学理念、创新能力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导师队伍知识结构、导师的工程实践经验、培养过程管理、创新训练激励政策、成绩考核体系、创新训练经费的投入与硬件建设、产学研合作制度保障、创新训练环境、专业实践环境、科研辅助条件、行业竞争状况、企业需求与支持力度、传统教育观念。根据影响因素设计问卷,并针对相关企业、设计院、高校和科研机构发放问卷。剔除信息不全或无效问卷后对数据分析如下。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运用spss22.0对创新能力影响因素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如表1所示。

从平均数得分来看办学理念、导师队伍、专业实践环境、行业竞争、创新培养激励政策等因素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形成影响较大,传统教育观念、成绩考核体系的影响相对较弱。从标准差来看,关于成绩考核与传统教育观念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形成影响程度波动相对较大。

(二)信度分析

信度分析是衡量所得结果是否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复分析方法。文中对问卷的信度检验方法采用克朗巴哈α系数(Cronbach’s Alpha)。

由表2看出Cronbach’s Alpha为0.928,即量表的内在信度较高,可以继续后续的分析验证。

(三)因子分析

首先判断原变量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运用spss22.0做相关性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Bartlett 的球形检验统计量观测值为727.599,相应的显著性概率p值接近于0,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阵有显著差异。同时KMO值为0.874,根据Kaiser给出的KMO度量标准可知,原变量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计算特征值,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由表4可知选取3个因子作为影响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综合指标,并建立因子评价综合模型:

F=0.51053F1/(066887)+00893F2(066887)+006904F3(066887)。

从旋转后的因子荷载矩阵(表5)可以看出因子之间的相关性。

采用方差最大法对因子进行命名:

公因子F1包括经费投入和硬件建设、产学研合作制度、创新训练环境、专业实践环境、科研辅助条件、企业支持,这6个因子传统教育理念等可以解释为创新能力培养的外在条件。

公因子F2包括办学理念、教学目标及培养方案、导师队伍知识结构、导师的工程实践经验、培养过程管理,这5个因子可以解释为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在条件。

公因子F3包括创新训练激励政策、成绩考核体系、行业竞争状况、传统教育理念,这4个因子可以解释为创新能力形成的过程要素。

四、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形成的关键因素分析

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思维活跃,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强,但在核心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能力方面比较薄弱,故探索研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影响因素,以便更好地培养高质量、综合素质强的优秀人才。根据因子分析结果将15项指标归纳为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在条件、过程因素和外在影响因素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研究对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有重要作用。

(一)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在条件

根据上述分析,办学理念、教学目标、培养方案、导师队伍知识结构与工程实践经验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在条件。

1.办学理念与教学目标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教育有别于传统的学术型研究生的教育,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运用创新的思维,站在发展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剖析,对工程技术、项目管理及其研发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与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办学理念与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实施的必要条件。

2.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及工程实践经验

专业学位导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质量。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的选择上,一般采用双导师制度,即学生通过校内导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通过校外导师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并积累实践经验。通过校内外导师联合培养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不仅拥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还具备超强的专业实践技能。

3.人才培养方案

完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是创新能力培养的保障,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共同参与培养方案编制,兼顾理论学习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双重目标,探索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新模式,使学校人才培养贴近社会发展与需求,从而设计更加完善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二)创新能力形成的过程要素

根据培养目标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具有专业实践经验,用创新的思维把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探索实践前沿问题,与时俱进,在不断变化的情景中培养学生洞察问题的能力,通过工程实践锻炼,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过程管理、创新训练激励政策、成绩考核体系、经费投入和硬件建设是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主要要素。培养过程管理要秉承创新的理念,探索多元化多方位培养模式,建立产学研合作培养的创新管理体制,完善教学过程管理制度,健全培养全过程的质量監管体系;创新训练激励政策主要是激励校内导师参与工程实践,激励企业导师积极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激励企业为研究生培养提供实践场地与资源;成绩考核体系主要是明确专业学位研究生到企业实践的内容、考核模块、考核方式与考核标准;经费投入和硬件建设主要是建立学校、企业在实践基地建设经费投入制度,完善政策保障机制。

(三)创新能力培养的外在因素

根据前面提出创新能力培养的外在因素:行业竞争状况、产学研合作制度、创新训练环境、专业实践环境、科研辅助条件、企业支持、传统教育观念等,厘清创新能力培养的外在因素及其对创新能力形成的作用机理,有利于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形成,挖掘外部因素的潜力,积极推动创新能力培养提升。企业结合行业竞争状况,与高校联合编制创新人才需求与培养结合,完善与高校落实产学研制度,积极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训练环境,高校为企业搭建科研辅助条件,企业为高校提高资金和技术支持,为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外部训练条件,改变传统人才培养观念与培养模式,推行订单培养和校企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充分发挥高校和企业的资源,共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五、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路径与保障机制

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以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方案为引领,工程和技术训练为平台,激励企业专家、行业组织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开发具有行业特点的创新课程资源,提升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水平,使校企合作研究生培养制度常态化。为了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国家需要出台企业、行业支持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激励机制、政策制度,教育管理部门建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考核制度,落实创新人才培养师资,保障培养经费。实现工程创新能力培养目标的基本路径与保障机制如下。

(一)建立创新人才培养的组织制度与人才保障机制

教育主管部门成立高等学校研究生创新训练管理组织机构并建立相应管理制度。建立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机制。包括定期进行人才培养交流制度、编制创新训练计划、落实创新训练经费及安全保障制度等。落实校企人力资源保障机制。人力资源保障机制包括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落实企业导师、学校导师准入条件与业绩考核等制度。

(二)科学开发创新训练项目,拓展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资源

成建制、规模化培养工程创新型人才应作为创新型国家战略发展的必要路径。依托企业新技术开发及工法挖掘创新训练项目,在企业技术开发过程中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吸引行业开展研究生创新能力教育投资。以校企合作创新成果和创新人才培养为导向,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项目开发和课程改革。

(三)建立系统的创新训练平台,落实创新训练资金与实践场所

(1)依托行业技术开发与科学研究建立创新训练平台。创新平台建设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应该将创新平台建设作为实施“行业创新训练项目”的组织基础,使新创新训练系统既符合学校教学目标要求,又能促进校企联合攻关开展技术研发与技术攻关。(2)多方筹集创新训练资金,加强创新训练资金管理。建立研究生创新训练与培养经费来源与管理制度,利用学校实习经费、企业创新训练专项经费、非盈利组织捐赠资金及政府创新训练基金共同筹集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训练资金。落实校企导师薪酬制度,加强校企合作实验室建设资金,完善校企合作创新研究项目收益管理。加强创新训练建立项目安全管理,完善创新训练学生保险费制度。(3)落实创新训练项目和创新训练场所。以创新项目和技术开发平台审批为企业准入条件,政府给参与企业以政策或者资金支持,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参与企业创新实践场所保障机制。

(四)建立双师型导师选择制度和激励制度

校内指导导师除具备基本科研能力外,同时有企业实践经验并承担企业横向课题,企业导师应有一定数量的应用型科研成果。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培养机制,激励校内导师参与企业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制订导师参与企业实践的工作量计算与考核办法。对校内导师参与企业创新训练的成果进行确认,将企业实践作为职称评定的激励性条件,在职称评审时设置“工程应用型”职称系列;将企业导师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经历与指导绩效作为晋升正高职称的选择条件。

(五)建立创新人才培养的配套保障政策体系

(1)出台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训练项目,企业设立研究生创新训练基金。国家根据企业提供的研究生创新训练人员及费用支出情况,对产学研合作企业进行适当的税收减免。(2)对参与创新训练的企业给予经营领域的优先权或市场准入的适度倾斜。(3)探索产学研合作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出台创新训练实习保险制度。学生、学校、企业及第三部门共同出资建立创新实习保险基金,明确各方在研究生创新实习中的安全责任。(4)建立创新训练平台和创新训练成果评价制度。教育主管部门会同建设主管部门确定创新训练平台资质与年度考核;学校和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共同对指导教师工作量进行确认,建立指导成果的登記与考核评价制度;明确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训练学分确认与考核办法,建立创新研究成果及学分认可制度等;围绕工程创新能力建立创新训练效果评价监督制度,对创新基地的师资和创新训练项目开展适应性评价,对研究生参与创新训练的过程管理进行评价;建立工程创新训练成果考核制度,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对校企联合培养质量评价制度。(5)建立校企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激励政策。行业协会对创新训练成效显著的企业给以奖励,在市场准入上给以倾斜;对创新训练效果不好的企业,取消创新训练平台或者取消相关优惠政策。对研究生创新训练成果显著的学校在招生数量上给以倾斜或者创新训练平台建设上增加建设经费,对效果较差的学校取消创新训练实验室称号或者退回创新训练建设资金。对指导创新训练成效明显的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建立相应的激励政策。

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中,合理选择创新训练企业,开发合适的创新训练平台,科学评价企业课程资源的优劣和适应性是学校应当把握的重要原则。

六、结语

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基础知识和工程实践创新能力上的不足,通过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应用因子分析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据因子分析结果将15项指标归纳为3个方面: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在条件、创新能力培养过程要素、创新能力培养外因素。在分析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专业学位研究工程创新能力培养保障制度,推行校企双导师及导师团队指导制度等创新能力培养的组织与人才保障制度,通过政策和资金保障建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加强创新训练质量监督管理制度等建议,为相关部门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决策参考。

参考文献:

[1]黄宝印.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时代[J]. 教育科学文摘,2011(2): 25-27.

[2]石鸥,刘卷. 美国研究生教育结构及其特征研究[J]. 大学教育科学,2007(2): 104-108.

[3]章云,何瑞文,曾岳南,等. 地方工科院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探究[J].高教探索,2013(5):123-126.

[4]王莉华. 多元化的美国专业学位教育及其质量保障机制[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6): 73-77.

[5]徐小龙,孔媛媛,李梦娥.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螺旋提升型”培养模式[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2):149-154.

[6]高文波. 提高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电力教育,2011(29): 58-59+61.

[7]吴小林,陈勉,宁正福,等. 创新理念机制全面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J]. 中国高等教育,2013(21): 45-47.

[8]杨震. 国内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比较[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 12(2): 93-97.

[9]陈友良,许建凤. 基于PDCA循环理念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14(3): 284-287.

[10]杨震. 国内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比较[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2):93-97.

[11]章云,何瑞文. 地方工科院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探究[J].高教探索,2013(5):123-126.

[12]钱存阳.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障碍与对策分析[J].高教探索,2004(1):52-53,87.

[13]文冠华. 抓好专业实践环节,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8):1-4.

[14]张乐平,付晨晨,朱敏,等.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独立性与实践性问题[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 161-167.

Key words: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 innovation ability; factor analysis;training path

(责任编辑 梁遠华)

作者:何寿奎 李倩倩

工程项目管理与企业管理论文 篇3:

电力业扩工程项目管理研究

摘 要:电力业扩工程项目是电力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门,直接关系到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运营质量,因此要加强对业扩工程项目的管理,以便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文章分析了电力业扩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了电力业扩工程项目管理现状,最后探究了加强电力业扩工程项目管理的方法,以便能促进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业扩工程;项目管理;电力

随着风能、太阳能、天然气等多样化能源在社会生活的大量应用,电能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市场,电力企业决策者已经意识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竞争的焦点除了产品质量和价格外,服务质量也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对电力企业来说,用电客户是宝贵的财富,发展更多的电力客户并为其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业扩工程管理作为电力企业能为客户提供高质量服务的重要载体和集中体现,其管理效率和质量直接影响企业的形象和品牌战略,本文对电力业扩工程项目管理进行研究。

1 电力业扩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电力业扩工程是对用电客户的用电申请进行受理到开始给客户供电的周期,本质上属于售前服务的范围,业扩工程涉及范围广泛,包括电力工程的所有环节,如设计、审核、施工、检查及竣工验收等,虽然整个过程并不存在供电行为,然而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影响到客户对电力企业服务的满意度和潜在客户的数量,因此必须要确保业扩工程项目的质量,除了要严格按照“办事公开、一口对外、三不指定、便捷高效”的原则外,还必须对业扩工程项目进行高质量的管理,确保业扩工程项目的高效、规范运行,只有这样才能为电力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因此做好业扩工程项目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电力业扩工程项目的管理现状

首先,虽然很多电力企业已经应用客户经理责任制开展服务。然而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由于多年来电力企业垄断行业的影响,客户经理对市场变化缺乏敏锐度和认知度,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和满足电力用户的确切需求,进而使得电力营销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由于营销过程没有真正考虑用电客户的具体特征和实际诉求就开始实施服务,再加上服务方法和模式相对比较简单,导致业扩工程项目管理呈现粗放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业扩工程项目的质量。

其次,用电客户具体需求的差异性决定了业扩工程项目存在偏差,这就导致业扩工程极易出现各种问题。有的大客户可能会重视供电时效性,这就要求电力企业各部门之间必须要进行良好的协调沟通,然而在具体协作过程中,由于管理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责权不明确,具体实施起来程序繁琐复杂,效率低下,不仅对用电客户的利益造成不良影响,还影响了电力企业的形象。除此之外,也难以有效保障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

最后,业扩工程项目对管理流程具有较高要求。然而业扩工程在具体实施过程普遍存在协调、沟通不佳,如客户业扩工程项目流转通过纸质联系单方式实现,在具体传送过程中经常发生衔接性不佳的状况;服务效率低下,过程不透明;业扩工程项目管理通常比价注重营销和复核管理,难以从根本上实现企业资源的有机融合和信息共享。

3 加强电力业扩工程项目管理的方法

3.1 打造高效、有序的业扩工程工作环境

为了提高电力业扩工程项目管理的水平和效率,要对业扩工程进行精益化、标准化的管理。

首先,要明确业扩工程项目相关部门的权限和职责,强化制度建设和执行,优化各项工作流程,按照遵循“一口对外,内转外不转”的原则,提高业扩工程项目的效率和质量。

在工程实施之初,管理层要根据工程具体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以便工作的开展能有章可循,对供电方案的审批要进行严格的审核和把关,确保制定的供电方案具有可行性,对业扩工程项目的管理要细化到工程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从电力工程的设计、包装到验收及结算等,每个步骤都要配置专门的人负责,责权分明,做好本职工作,确保业扩工程项目的有序、保质、保量进行,对工程中的采购,要严格检查采购发票和清单,避免出现以次充好的现象,对于工程有关的数据资料要存档保存,为后续工程的进行提供借鉴。

其次,尽量缩短业扩工程报装时限,加强对业扩工程项目的监督,不合格环节绝对不能通过,并要求及时进行返修,达到用电安全标准。

最后,业扩工程进行中要严格执行“三不指定”的原则,用电客户是主体,业扩工程的所有环节,如设计、施工、采购等都可以允许客户自由选择,进行良性竞争,营造良好的业扩工程环境。

3.2 建立客户经理负责制,并注重日常培训

客户经理负责制提倡“一对一”服务,尽可能的为客户提供便利,这对客户经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要具有加强的责任和服务意识,从业扩工程的合同签订、设计、勘查及验收等整个过程进行全过程跟踪,严格执行服务承诺。

为了确保业扩工程项目高质量实施,可采取下述管理模式:

第一,建立分管领导直接管理的工作机制,并对业扩工程项目人员的工作状况进行考核,对项目管理人员进行监督和考核,严格按照业扩工程的要求对主要复杂人进行评判,整个过程必须公开透明;

第二,强化问效管理机制,对已经完成的业扩工程项目进行各类检查,如供电安全性、质量、客户满意度及利润等,一旦发现存在的问题要进行严肃处理,决不姑息养奸;

第三,规范业扩工程项目服务流程,在初始设计环节,重点要考虑客户的具体需求,在此基礎上设计最优化的实施方案,让客户用最少的钱享受最优质的服务;

第四,加强业扩工程项目的审计,审计的内容包括现场审计、验收、库存、材料来源及质量等,是否存在挪用材料、以次充好等,一旦发现问题要按照相关规章制度严肃处理,堵塞管理漏洞。

对客户经理进行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使其具有经营、策划和技术等综合性知识。培养客户经理的责任、服务意识,以便客户经理能为用电客户提供高质量、最优质的服务。同时还要与其他同行多沟通和交流,学习同行的优点,提高业扩工程项目管理质量。

3.3 注重管理流程和方法

首先,受理业扩工程后,客户经理与用电客户进行仔细的沟通,确定现场勘察的时间和流程,并分析了解客户的具体需求,为其制定合适的供电方案;

其次,对接入线路的容量、需求、未来用电规划等综合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合理、科学的供电方案,并严格落实供电过程的“三审”工作;

接着,对资质审查进行规范,为客户制定好合理方案并经过客户同意后,要开始进行工程施工,当施工各项工作落实后,客户经理要仔细检查各种设备。在业扩工程施工完成后,要进行竣工验收,即对竣工报告资料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在送电申请书上签字;

最后,注重业扩工程项目审批流程的规范性,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业扩收费。

3.4 规范业扩工程项目管理

要规范业扩工程项目管理可具体做好下述几方面:

第一,规范业扩工程现场勘察。当电力企业受理业扩工程后,要根据业扩工程容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式勘察现场,同时根据勘察结果、客户需求及未来规划等,设计一套合理的供电方案;

第二,规范方案设计审查。组织相关人员定期对设计方案进行评审,要根据供电方案来评审设计图纸,从根本上确保图纸设计的可行性、正确性;

第三,规范业扩工程中期检查。客户经理要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查,尤其是中期检查,以确保业扩工程能严格按照计划和预期进行,确保工程质量;

第四,规范合同签订。业扩工程项目的实施要严格按照合同进行,合同的签订流程要规范,可采用会签单形式进行,这样既能提高工作效率,還能使资产分界点更清晰、明确;

第五,规范设备送电与工程验收。在业扩工程项目完成后,要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验收,同时要注意保存业扩工程项目相关的各项资料,方便后续工作的使用。

3.5 建立常态化例会制度

要定期召开业扩方案会议,对供电方案集中审批,尽可能的减少审批流程和环节,同时要建立常态化的例会制度,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查,确保其合理性和科学性,并要技术向客户经理汇报工程进度,提高业扩工程项目质量。

4 结 语

电力企业业扩工程并非单个部门的活动,而是涉及到各个环节的众多部门,业扩工程项目管理影响电力企业的管理质量及效率。相关部门要从大局出发,不断优化业扩工程流程,为用电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提高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田刚.浅议电力大客户业扩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民营科技,

2014,(12):89-91.

[2] 赵叶娜.电力业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电力科技,

2013(4):47-48.

[3] 丁毅.对电力业扩工程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

(32):24-26.

作者:王萍

上一篇:工业与民用建筑质量管理论文下一篇:联产承包发展现代化农业论文